2014年厦门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计数题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3
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速算技巧更多公务员试题资料:/gwy/资料分析题目一直是公务员考试里面的重点,分值较大,题目简单,但是资料分析也是令大部分人头疼的题目:数据繁多,计算复杂。
而资料分析中的计算题绝大多数是不需要精算的,只要能够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所以,合理地运用计算技巧,对于提高计算速度、快速完成资料分析意义重大。
在这里,华图教育资深专家给大家讲解常用的速算技巧--插值法。
黄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可能很多人觉得在这两个数和1/2比较的时候其实也不好比较,大家都比较喜欢和1比较,因此,我们可以将两个数的分子都乘以2,然后和分母比较就可以了,如果乘后比分母大,则说明比1/2大,反之,则小。
例如,前一个数分子乘2后,变成5600多,明显比分母大,因此该分数要大于1/2,而后一个分数分子乘2后小于1600,比分母小,所以该分数小于1/2,像这种化成和1比较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化1法”。
另外,差值法除了在比较型题目中运用较多外,像很多计算型的题我们也可以差值。
【例2】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农村从业人员数量为47852万人,其中6986万人从事第三产业;东北地区农村从业人员数量为3230万人,其中391万人从事第三产业。
请问,全国、东北地区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三产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A.13.6% 12.7%B.14.6% 12.7%C.13.6% 12.1%D.14.6% 12.1%解析:正确答案为D。
此题主要考察比重知识。
根据题中所给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全国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6986/47852,东北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为391/3230,列完式后观察选项,可能很多考生会选择直除法,但是其实这题你掌握插值法后会发现这个题用差值更简单,首先全国的比重从选项中我们知道应该在1/7附近,分子乘以7后得到大概4900左右大于分母,所以选14.6%,而东北地区的选项是分布在1/8左右,分子乘以8后不到3200小于分母,所以整个分数小于1/8,选12.1%,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步骤和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是考察考生对于数据资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解题步骤和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认真审题首先,在正式解答资料分析题之前,考生需要认真审题。
通常,资料分析题会提供一段或多段文字资料、图表等形式的资料材料,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资料。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从资料中找到的答案。
二、整理材料在审题之后,考生需要对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梳理。
可以通过列出主要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标注关键信息等方式,将资料的主要内容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这一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资料,找出相关的规律和联系。
三、抓住关键信息资料分析题的核心是抓住关键信息,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来解答问题。
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标注、划线、圈出等方式,将关键信息明确地呈现出来。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参考这些关键信息,避免在大量材料中迷失。
四、分析规律和联系在抓住关键信息之后,考生需要通过与其他资料的比较和对照,寻找规律和联系。
这一步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资料,从而作出准确的解答。
考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条目之间的差异、分析数值的趋势、观察图表的变化等方式,找出隐藏在资料背后的规律和联系。
五、运用常识和背景知识在分析规律和联系的基础上,考生还可以运用常识和背景知识,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判断。
这一步可以使解答更加全面和准确。
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际经验,对资料进行推理和揣测,并给出合理的解答。
六、举一反三在解答完具体问题后,考生还可以尝试将所学的方法和思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上,进行举一反三。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提升解题能力,培养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总之,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认真审题、整理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析规律和联系、运用常识和背景知识以及举一反三等步骤和技巧,考生可以更好地解答这类题目,提高考试成绩。
2014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考前必备技巧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在11月底举行,那么针对此次考试,我们大部分考生已经进行了两轮的复习,对于基本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了大体的了解,那是不是已经总结出来适合自己的技巧,或者说一些行之有效的口诀呢,以便将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和试题相关联,为了节省大家的时候,我们现在将2014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应用的一些技巧给大家总结,大家只要“拿来用之”即可。
一、资料分析备考口诀资料分析并不难,计算才是关键点;提问方式有模式,大家一定要熟悉;标记排除加常识,应试技巧掌握牢;基期末期要分清,否则容易掉陷阱;数值相除百分数,比重相减百分点;放缩直除真是好,试题计算不可少;大数小数齐上阵,增量最值现原形;比例模型真是棒,看看数字出结果;混合估算十字好,快速秒杀省时间;以上技巧送给你,资料分析拿高分。
二、资料分析秒杀知识点1、比例模型,当部分增速大于整体增速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占整体的比重增加;反之亦然。
2、比重增减公式:(A/B)×(a-b)/(1+a);倍数增速公式:(a-b)/(1+b),其中a表示的是A的增速,b表示的是B的增速。
3、复合增速公式:r1+r2+r1×r2。
4、十字交叉口诀:整体增速在部分增速之间,且偏向于基期比重比较大的那部分的增速。
三、资料分析数值转化必备我们从上面的讲解来看,这些技巧其实都是我们平时做题的时候,最经常用到的,所以在考前,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的原理以及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在做题的时候,做到快、准。
2014国考各科专项冲刺方案集锦:/products/gkfa.html2014国考各科专项冲刺试卷集锦:/products/sprint.html红麒麟公考备考群:常识判断:240432403言语理解:207169040数量、资料分析:115309176判断推理: 61249831申论:163877349每个群中均有资料共享、最新备考信息、一名专项专业教师,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老师请教。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计数题解答技巧计数题是资料分析的常考题型,在中考查的较少,但也有出现。
因此,专家认为考生也不能忽视。
1.“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有几个”;2.求“大于”“小于”“高于”“低于”某一指标的XX个数等等。
1.解读题干确定的关键词和指标;2.在资料中查找关键词、有效数据,再判断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指标之间的关系;3.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的发生。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题。
1.资料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幸福指数均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有几个?A.1B.2C.3D.4【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A。
由表格可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由图可知,幸福指数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越南、中国内地、新加坡。
两者都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只有新加坡一个。
2.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有几个?①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美元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高于其他国家(地区)②人口过亿的国家(地区),失业率越低,幸福指数越高③比中国内地失业率低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低于中国内地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低于其他国家(地区)A.0B.1C.2D.3【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C。
①,从表格可知,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美元的国家(地区)为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越南;再看图形,这三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位列前三位,①正确;②,表格中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位分别是亿美元、美元,则国民生产总值对应数据大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就是人口过亿的国家(地区),按此方法,符合条件的有中国内地、美国、俄罗斯、日本;从复合图可知,美国的失业率和幸福指数均低于俄罗斯,②错误;③,由复合图可知,失业率低于中国内地的国家(地区)是韩国和日本,它们的幸福指数分别为44.4和43.3,均低于中国内地的57.1,③正确;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而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的幸福指数分别为41.6、48.2和43.3,高于其他国家中的俄罗斯(34.5),④错误。
厦门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2014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备考
资料分析题:文字资料分析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醒各位考生,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 的认识。
有些考生可能不喜欢做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
其实,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却是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
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切勿掉以轻心。
更多热点请关注厦门中公教育:/?wt.mc_id=bk5491。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一手资讯:报名时间:10月18日考试时间:11月30日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下载:/guojia/【行测高分预测卷】【申论高分密卷】【更多国考秘笈下载】资料分析在国考行政能力职业测验中的题量基本保持在20道左右,每道题的分值在1分左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复习备考比较充分的考生在做了一些题目之后,会发现资料分析考查的知识点和做题技巧相对比较集中,掌握其中要领也并不难。
然而,无数考生却总是反复提着两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资料分析做题速度不快?为什么资料分析正确率不高?事实上,资料分析是一门可操作性极强的技术,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大量练习的巩固和提高,完全可以提高资料分析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华图网校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针对这个问题,结合《2014版国家公务员通用教材》和多年的备考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下资料分析获取高分秘笈。
一、熟练掌握统计术语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大纲强调,资料分析的材料是“统计性、数据性”的,为了正确的理解其各个数据的统计意义,我们就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统计术语”,并且熟练运用。
譬如增长率(增幅、增速)、指数、同比的基本概念,百分数、百分点的计算区别等等,以及由这些基本统计术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基本模型。
这些都是我们做资料分析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2014版国家公务员通用教材》这本书对资料分析的统计术语有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考此教材进行复习。
二、阅读资料技巧做题时迅速勾勒材料结构,准确锁定数据位置,是完成资料分析试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对于文字型材料,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分段落中心法”;对于其中包含特殊数字、字母、符号的题目,“关键词搜索法”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而面对表格、柱状图和趋势图,“横纵目标定位法”是锁定所需数据最为快捷的方法。
考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阅读资料的技巧,可以快速扫除寻找数据时的障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更多福建公务员考试内容请关注福建公务员考试录用网:2014福建厦门省考笔试备考资料——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总结福建人事考试网:数学运算:1.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 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 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 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 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 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选词填空:1. 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 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 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 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 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片段阅读:1. 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 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 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 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 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逻辑推理:1.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 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 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 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 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图形推理1. 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略数2014年国考行测考试中你必须拿下的题目行测答题技巧:2013年11月24日,2014年“国考”启幕,152万人走进笔试考场,角逐11729个国家公务员职位,大约为130人抢一个职位。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减少了1000人左右,报名时间也比往年少了一天,但火爆程度却丝毫不逊色。
和往年一样,行测考试需要考生在120分钟内作答135道题目,时间非常紧张,大家基本都做不完而且也没必要做完。
那么应该做哪些题呢?自然是我们学习过的,掌握到的,一定保证对的题目。
那么笔者在这里略举几个例题,便于以后考生在考试中找到那些我们必须要拿到分的题目,在备战京考的过程也好有针对性。
第一、数量运算基本题型变化不大。
如果仔细研究近几年国考真题就会发现数量关系所考题型已经成型、非常固定,并且这些题型在历年考试中会反复出现。
比如出现在数学运算的第一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利润问题【真题】 61.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
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A.42B.50C.84D.100【答案】B.50更多真题,题如浓度问题,极值问题,工程问题等,这些题型都是我们课堂上或教材中最常见的知识点,同样也是我们今年预测的考点。
因此,在我们继续准备京考,重中之重还是要夯实对于基础题型解答方法的融会贯通,认真去学习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掌握每一个题型,把握每一个方法在考试时候可以直接帮助我们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第二、每年题目中都会出现坑爹的题目,这些更加侧重于考察每一位考生综合分析能力,更多的题目都体现着统筹分析思想,更加全面宏观的把握具体问题,才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如【真题】65、搬运工负重徒步上楼,刚开始保持匀速,用了30秒爬了两层楼(中间不休息);之后每多爬一层多花5秒,多休息10秒,那么他爬到七楼一共用了多少秒?A.220B.240C.180D.200很多考生在拿到这道题目很自然而然觉得直接计算就可以了,但是这里很多考生都会做错,默认以为爬到7楼就是7个爬楼梯的过程,或者很多同学意识不到最后一层就不用休息,选择B。
算题解题速度?
一篇资料分析的材料后面会有五道问题,通常情况下,前四道题目需要的数据大致是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排下来的,只是最后一道题目较难,需要通篇查找。
所以解资料分析题时我们都要先按照顺序整体把握整篇材料,再结合题目去仔细推敲。
一、整体把握材料
在读材料的时候要对材料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结构体系,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粗读整篇材料,把握材料主题,标出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即能帮助我们返回材料进行快速定位的某个有明显特征的字词或符号。
一般而言,适合作为关键词的通常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词:高频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等;英文字母如GDP、GNP、V类水质等; 年份数字如2009年、2008年3月等;特殊标点如℃、“三农”、(含一级)、%等。
对于关键词最好通过画圈的方式进行标注,使我们在返回材料进行数据查找时能以最快速度查找到。
如果所读材料为图形和表格,那么要弄懂图形或表格的标题、横坐标、纵坐标或横标目、纵标目、注释等所代表的意义。
二、读题查找数据
在读完材料并做完关键词的标注之后迅速的查看材料后的五道小题目中的中心词即所求概念是什么,根据题目中的概念关键词返回到材料中的相应位置寻找相同的已标注的概念,在此概念附近查找数据。
对每个小题,先集中查找所需数据,后专心进行计算。
另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时间表述与单位表述,看所求年份和材料所给年份是否一致,看所求单位和材料中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转化。
更多福建厦门公务员考试题库请关注:厦门公务员考试录用网/2014年福建厦门省考笔试内容——行测答题技巧11.0,6,24,60,120,()A.186 B.210 C.220 D.2262.3.37×18+27×42=()。
A.1800 B.1850 C.1900 D.20004.A.26B.17C.13D.115.1,3,6,12,27,()A.54 B.69 C.75 D.816.甲乙两人早上10点同时出发匀速向对方的工作单位行进,10点30分两人相遇并继续以原速度前行。
10点54分甲到达乙的工作单位后,立刻原速返回自己单位。
问甲返回自己单位时,乙已经到了甲的工作单位多长时间了?()A.42分B.40分30秒C.43分30秒D.45分7..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④⑥,②③⑤D.①④⑤,②③⑥8.运动会上100名运动员排成一列,从左向右依次编号为1-100,选出编号为3的倍数的运动员参加开幕式队列,而编号为5的倍数的运动员参加闭幕式队列。
问既不参加开幕式又不参加闭幕式队列的运动员有多少人?()A.46B.47C.53D.549.一个三口之家的年龄之和为99,其中,母亲年龄比父亲年龄的大7岁,儿子年龄比母亲年龄的大7岁。
问多少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A.12 B.14 C.15 D.1010.有17个完全一样的信封,其中7个分别装了1元钱,8个分别装了10元钱,2个是空的,问最少需要从中随机取出几个信封,才能保证支付一笔12元的款项而无需找零?()A.4 B.7 C.10 D.1211.假设某地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是一定的,且不受到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
那么若每年开采11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90年,若每年开采90万立方米则可开采210年。
为了使这片森林可持续开发,则每年最多开采多少万立方米林木?()A.30 B.50 C.60 D.7512.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时到;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时到。
2014年厦门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计数题行测答题技巧:计数题是资料分析的常考题型,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考查的较少,但也有出现。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也不能忽视。
一、常见的考查方式
1.“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有几个”;
2.求“大于”“小于”“高于”“低于”某一指标的XX个数等等。
二、计数题解题要点
1.解读题干确定的关键词和指标;
2.在资料中查找关键词、有效数据,再判断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指标之间的关系;
3.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的发生。
三、真题详解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题。
1.资料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幸福指数均排名前五的国家(地区)有几个?
A.1
B.2
C.3
D.4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A。
由表格可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
由图可知,幸福指数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越南、中国内地、新加坡。
两者都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只有新加坡一个。
2.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有几个?
①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美元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高于其他国家(地区)
②人口过亿的国家(地区),失业率越低,幸福指数越高
③比中国内地失业率低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低于中国内地
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地区),幸福指数均低于其他国家(地区)
A.0
B.1
C.2
D.3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C。
①,从表格可知,国民生产总值小于1000亿美元的国家(地区)为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越南;再看图形,这三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位列前三位,①正确;
②,表格中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位分别是亿美元、美元,则国民生产总值对应数据大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家就是人口过亿的国家(地区),按此方法,符合条件的有中国内地、美国、俄罗斯、日本;从复合图可知,美国的失业率和幸福指数均低于俄罗斯,②错误;
③,由复合图可知,失业率低于中国内地的国家(地区)是韩国和日本,它们的幸福指数
分别为44.4和43.3,均低于中国内地的57.1,③正确;
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而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的幸福指数分别为41.6、48.2和43.3,高于其他国家中的俄罗斯(34.5),④错误。
综上,应选择C。
本文摘自厦门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