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的四个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1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1. 了解园林植物的性格在造景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植物的性格。
就像人有脾气,植物也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
有的植物爱阳光,像个晒太阳的“小达人”;而有的则偏爱阴凉,仿佛在享受宁静的午后。
想想看,如果把一个喜欢热闹的植物放在幽静的小角落,结果可想而知,不是闷得发慌就是干脆蔫了。
所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习性,是园林造景的第一步。
这样才能让每种植物在它适合的地方开出最美的花儿。
1.1 选对植物接下来,咱们就要学会选对植物。
这就像挑朋友,合不合得来可是大有讲究。
你不能让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一起玩,感觉怪怪的。
园林造景也是,植物的高矮、色彩和形状要搭配得当。
比如,矮矮的地被植物可以衬托高高的乔木,这样一来,不仅层次感十足,还能让整个景观显得更有活力。
此外,植物的色彩搭配也很重要,鲜艳的花朵与绿叶的搭配,简直就是个活广告,让人看了心情愉悦。
1.2 季节变化别忘了,季节变化也是造景的一部分。
春夏秋冬,植物的“妆容”可是变化多端。
春天花开,夏天浓荫,秋天落叶,冬天则是另一番静谧的美。
设计园林时,可以考虑让一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各自的风采,保持四季的色彩变换。
就像一场没有间断的演出,每个季节都要有自己的主角,让观众(也就是路过的人)每次来都有不同的体验。
2. 设计布局要讲究2.1 空间利用说到布局,这可是个大问题。
空间的利用就像做饭,得合理安排,才能美味又不浪费。
花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被充分利用,不能让空地显得孤零零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层次,来引导视线,给人一种“哇,原来这里还有这样的美”的惊喜感。
比如,用高大的植物作为背景,中间配上小灌木,再加上一些地被植物,形成一个丰富的立体景观,简直就是在大自然中玩拼图。
2.2 通道设计通道的设计同样重要,走进一个园林,就像走进了一场探险。
你希望在这里漫步,还是快走?宽敞的步道可以让人悠闲地享受四周的美景,而狭窄的小路则增添了神秘感,让人充满探索欲。
再配上几处小憩的长椅,简直就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植物造景设计说明植物造景设计说明是为了阐述植物造景设计的理念、原则、方法及预期效果,为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指导和依据。
以下是一个植物造景设计说明的示例:一、设计概述本次植物造景设计的目标是营造一个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等多重功能的植物景观,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态环境的追求。
设计理念以“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文化传承”为核心,注重生态平衡、景观协调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二、设计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适当引入成熟的外来树种,保证植物能良好地适应栽植地的环境,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
2.生态性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以“乔、灌、地被、草”的多层复合绿化打造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打造层次丰富、风景优美的园林景观。
3.功能性原则:满足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根据绿地性质及景观氛围选择合适的树种,实现观赏、遮荫、环保等多重功能。
4.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名贵树种及经济树种,节约建设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艺术性原则:遵循统一与协调的原则,通过整体的基调树种、统一的配置手法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
同时,注重空间布局的意境营造、四季景观色彩的变化、林冠线与林缘线变化的合理与艺术性。
6.文化传承原则: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的使用,打造具有当地人文、历史、社会风情等特色的植物景观,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三、设计方法1.植物选择:根据立地条件、生态要求和景观效果,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同时考虑季相变化、生长速度、观赏特点等因素。
2.空间布局:根据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合理安排植物的空间布局。
注重植物群落的层次感、林冠线和林缘线的变化,营造丰富的空间感。
3.配置手法: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配置手法,形成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植物景观。
同时注重植物之间的搭配关系,实现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
4.色彩搭配:利用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和天然色素,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
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一、适应性原则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
不同植物对气候、土壤和光照等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到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确保其能够在设计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二、景观性原则植物造景的目的是为了营造美丽的环境,因此要注重植物的景观性。
要根据设计的需求和场地的特点选择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花朵美丽、叶片丰富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和纹理等特点,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三、层次性原则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注意植物的层次性。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可以形成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植物群落,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作为主体,再搭配一些中等高度的灌木和低矮的地被植物,形成上下层次分明的景观。
四、变化性原则植物造景设计需要考虑植物的变化性。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季节和时间的推移,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生长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生长习性,避免形成单调的景观效果。
五、生态性原则植物造景设计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等。
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选择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植物品种,如能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或具有良好保水性的植物。
六、可持续性原则植物造景设计要考虑植物的可持续性。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养分和光照等条件的支持,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寒的植物品种,减少对水资源和养分的依赖。
同时,要合理规划植物的生长空间,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导致景观失衡。
七、安全性原则植物造景设计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安全性。
一些植物可能对人体有毒或过敏反应,因此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注意其安全性。
尤其是在儿童活动区域或公共场所,要选择不容易引起过敏或中毒的植物品种,确保人们的安全。
植物造景四原则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是实现园林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时应掌握如下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现。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
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应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
色彩、风韵、芳香等要素,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在园林绿化中,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尤为重要。
不同植物材料,或观花,观果,观干,要根据项目设计主题进行挑选,搭配,同时还要与周边其他设施、小品、建筑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
新。
四大原则提升城市绿化植物造景品质城市园林景观以绿化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其景观的丰富度更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影响。
任何一个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对该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功能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四大原则做综合考虑,违背其中任何一个原则,其所设计的植物景观终将成为败笔。
配置原则应科学性当先植物配置首先应遵循生态学原理,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从而科学地配置园林植物,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发挥园林植物的各种功能和效益。
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园林植物选择应以本地域的乡土植物为主。
此外,还有一些外来植物,经过长期驯化,已经融入本地植物群体之中,是本地绿化树种的有益补充。
其次还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中多为人工植物群落,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意物种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物种的配置形式,同时设计创造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
最后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在植物造景设计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考虑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选配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持植物群落平衡与稳定。
种植设计应以功能为本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旨在解决问题,满足特定功能。
因而设计者无论是选择植物种类,还是确定布局形式,都不能仅以个人喜好为依据;应根据绿地类型,充分发挥植物各种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结合设计目的进行植物配置。
植物作为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配置应视具体绿地的生态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比如,作为城市防护林的植物必须具备生长迅速、寿命较长、根系发达、易栽易活、管理粗放、病虫害少等特性。
城市各种园林绿地常常也是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场所。
植物配置还应考虑园林绿地的使用群体和游憩功能,进行人性化设计。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和人体尺度,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简述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
植物造景是一种通过布置和组合植物来创造美观景观的艺术。
它涉及到多个美学原理,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理:
1. 对称与平衡:对称是指将植物或景观元素在空间中以轴对称的方式布置,创造出一种平衡感。
平衡是指在整个景观中分配植物和元素的重量,以实现视觉上的平衡。
2. 比例与尺度:植物的大小、形状和高度在景观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植物,可以在整个景观中创造出适当的比例和尺度关系。
3. 色彩与对比:植物的色彩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选择植物的不同颜色和对比度,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4. 节奏与重复:在植物造景中,重复和节奏可以增加整体的视觉效果。
通过重复使用某种植物或形状,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序和连贯的感觉。
5. 空间与层次:植物的布置可以创造出深度和层次感。
通过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安排植物,可以为景观带来立体感和空间感。
6. 自然与生态: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还包括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
尊重自然的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可以创造出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景
观。
这些美学原理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地和设计目标进行调整和应用,帮助创造出美丽而令人愉悦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一、植物配置方式(一)自然式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和视觉效果,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
(二)规则式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体现人工美。
(三)混合式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一)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的功能表现在美化功能、改善和保护环境功能,以及生产功能等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明确以谁为主。
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了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确保司机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城市滨水区绿地中植物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水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河水质量,保证水景质量;在进行陵园种植设计时,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配置时常常选择青松翠柏,对称布置;而在儿童公园内一般选择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自然式布置,并且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
(二)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最好的配置是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群落。
主要考虑几个方面:1. 乔木与灌木和草本地被;2. 速生与慢生: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
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
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
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应选择长寿树种。
当然,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地配置,应是园林绿化的方向。
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
在园林树种选择中,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抗风力强、无毒、无臭、无飞絮、无花果污染的优良树种,但是一个好的园林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
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3. 喜光与耐荫;4. 深根性与浅根性。
(三)适用原则1. 适地适树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较高的生长水平,以充分发挥树种在相适应的离地生态条件下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公园景区植物造景分析(3篇)目录公园景区植物造景分析(3篇) (1)1动物园的植物造景 (1)1、动物园类型 (3)2、动物园的组成部分 (5)1、动物园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8)2、植物种类选择 (10)3、种植布局 (11)2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14)1、采用规则式布局 (14)2、以纪念性建筑或雕塑作为公园主体 (14)3、以纪念性活动和游览休息等不同功能划分空间 (15)1、纪念区 (16)2、园林区 (16)2、植物选择 (17)3、种植设计 (19)3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23)1.园林的花木分类 (23)2.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26)1动物园的植物造景一、动物园的类型及分区动物园游人宣传普及动物知识,进行科普教育的单位,同时也是供游人休息、游览、观赏的城市公园绿地。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宣传科普知识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厂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 h㎡,绿化面积不低于全园面积的55%。
一般来说,动物园有以下主要任务:科学研究:动物园是研究动物习性与饲养、驯化和繁殖、病理和治疗方法的试验基地。
其收集、记录、分析动物资料所得的科研成果用于解决动物人工饲养、繁殖和改善饲养管理的问题,并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科普教育与教育基地:动物园应向游人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宣传生物进化论,使游人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种类、动物区系、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动物的经济价值,动物、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从而起到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资源的作用。
同时,动物园还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动物知识的直观教材和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实现异地保护:动物园是野生动物,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庇护场所,是保护野外趋于灭绝的动物种群,并使之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长期生存繁衍下去的有效措施。
史上最全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盛行、空气质量下降、建筑增多导致绿地的减少等。
面对这些问题,多年经验证明,城市的植物造景是一个很好的改善城市环境的方法。
2.植物的景观效果:完美的植物景观,具备了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植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地带性植物的运用:植物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根据气候带和植物生长特性,从经度、纬度、垂直高度等的交叉变化,植物大致有自己的分布规律。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气候带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
根据立地条件,优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征的乡土树种,营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三、植物设计原则1.适地性与人文性:根据立地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当地应用成熟的外来树种,保证植物能良好地适应栽植地的环境,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
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的使用,打造具有当地人文、历史、社会风情等特色的植物景观。
2.功能性与经济性:植物景观营造要满足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并根据绿地性质及景观氛围选择合适的树种。
生态园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园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布时间:2014/9/28 10:28:26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1、对比与和谐原则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职务的多样性;又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2、均衡与稳重原则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的则为稳定。
3、韵律和节奏原则植物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4、比例与尺度原则比例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个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
三、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职务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游人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在植物设计时,应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配置。
六、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统一。
七、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被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八、经济原则除种植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浅谈植物造景的原则与方法利用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上惯用的手法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更可以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我县的园林绿化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城区绿地率由2000年的9.63%提高到2005年的26.1%,在浦阳江畔、迎宾大道、西山森林公园等处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大大增强了绿地的观赏性。
一、植物造景的原则(一)、遵循造景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做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
如果所选用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环境、生态环境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
如西山公园的部分色块景观,原先栽种的是八角金盘,但由于八角金盘为喜阴植物,不适宜色块种植,生长很差,到了第二年春天,将近三分之二的八角金盘死亡;通过采取以麦冬代替八角金盘,并将八角金盘移至塔山公园树荫下种植,结果两种植物均生长的非常好。
(二)、遵循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1、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在显示其多样性的同时,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如迎宾大道绿化带的苗木设计,采用每40米配以相同的色块穿插花灌木的反复手法,形成了浦江东大门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2、均衡的原则。
根据设计环境,植物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
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栽植对称的两株桂花;陵园主路两侧栽植对称的松柏等。
自然式均衡常用于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环境中,如公园内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路右侧种植了一株高大的香樟,则临近的左侧则植以成丛的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等花灌木,以求平衡。
二、植物造景的方法植物造景的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有孤植、规则式种植、丛植、林植、花坛、花境、花丛及花群等。
1、孤植。
多为欣赏树木和个体美而采用此法,适合孤植的树木要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孤植树可选择姿态优美、体形高大、冠大浓荫的树木,如香樟、雪松;也可选择彩叶植物,如红枫、银杏等。
植物造景的四个原则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是实现园林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时应掌握如下原则:
1.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
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
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
此外,街头绿地、住宅绿地、校园绿地、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功能不同,要结合功能性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
2.处理好种间关系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植物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
所以必须掌握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
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应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
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要素,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在园林绿化中,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尤为重要。
不同植物材料,或观花,观果,观干,要根据项目设计主题进行挑选,搭配,同时还要与周边其他设施、小品、建筑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
此外,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一段时间,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