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科学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放大镜的特点与作用:放大镜是凸透镜,中间较厚、边缘薄、透明,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放大镜在生活生产中有诸多应用,比如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细节。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昆虫的身体构造在放大镜下呈现出奇特的形态,例如蜻蜓、苍蝇的眼睛是复眼;昆虫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等。
晶体的概念与特征: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这类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早期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后来又出现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到了细胞。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分类: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是指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的现象与判断: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各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例如,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念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知识点概念是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基础。
本文将以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基础,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骨骼由实心骨和空心骨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脏器官、支撑身体并参与运动。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地方,能使我们进行各种灵活的运动。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用来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
它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供给身体需要,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用来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重要系统。
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系统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方式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利用。
4.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它具有保护胚芽和提供营养的功能。
种子的结构主要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
种皮保护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胚乳为胚芽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5.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和反射的特性。
当光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而当光射到一个平滑的表面上会发生反射。
反射现象是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之一。
6. 地球与太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围绕太阳公转,并同时自转。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我们能够经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7. 电路和电流电路是电流的通路,它由导体、电源和负载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它是电能传输和利用的基础。
了解电路和电流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电器的使用和电能的转换。
以上只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概念的部分简介,这些概念是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多样性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
不同的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动、植物等。
2.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4.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物的贡献:蒸馒头需要用到酵母菌;森林能够调节空气、为人类提供木材、保护水资源等。
5.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6.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松树、苔藓、狗尾草、柳树、杜鹃花、杨树等。
7.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麻雀、燕子、蚜虫、鼠妇、瓢虫、蚯蚓、蚂蚁、蜈蚣、苍蝇等。
8.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9.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
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10.调查的基本过程:明确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和进行实地调查。
11.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常考题型★判断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
( √ )2.生态环境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 √ )3.病毒对生物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 )解析:利用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4.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藏起来的动物。
( √ )5.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随意采摘植物和任意捕捉小动物。
( × )6.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 √ )7.现在环境好了,自然界里的小鸟太多了,我们捕捉几只没关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XXX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英国科学家(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觉了生物的(细胞)结构.13,生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分歧生物)的细胞是分歧的,生物(分歧器官)的细胞也是分歧的.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觉之一.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0,人类(窥察工具)的改进,令人类窥察的范围扩展,发觉了仅靠肉眼无法发觉的自然界的很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植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工具)——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产生(化学变化)又产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熄灭,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征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征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不是产生了化学变化.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第三单元宇宙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分歧.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首要特征.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映照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日食月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红群,划分红分歧的(区域),根据其形状想象成(人),(植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定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记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构成的(斗极七星).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24,宇宙空间漫衍着大小分歧的(天体系统).25,(宇宙)是由相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分歧的天体系统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收缩)的,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28,银河系约莫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构成,直径有(10万光年).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XXX"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渣滓).丢弃的渣滓(危害环境).2,目前处理渣滓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照旧会影响环境.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5,(设计合理)的(渣滓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掷)而且产生大量渣滓.9,渣滓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从头(回收使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渣滓,节省资源).10,要有效地回收渣滓,必须改变(渣滓混装)的惯,对生活渣滓进行(分类)和(分装).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4,减少固体渣滓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从头使用)和(回收使用).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16,因为(人口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度严重缺水,个中最严重的国度达(40多个).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首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干使用,一般要经由过程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首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经由过程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首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经由过程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21,当前凸起的环境问题有(渣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响应的环境保护行动.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最近几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教科版科学六下知识点1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网络等。
3.住房的各个系统之间存在整体相互作用。
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4.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6.“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
7.“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主体为钢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认识工程1.认识港珠澳大桥(1)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给文化交流带来方便。
(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问题方法香港的唯一航道不能被阻碍修建海底隧道桥梁和隧道没有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床的淤泥问题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前进。
4.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5.埃菲尔铁塔具有钢架镂空结构。
建造塔台实验:塔台竞标标书●工作用途:供足球教练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
●建塔位置:操场。
●工程要求:塔台的安全性高,同时成本低。
●塔台的设计:根据实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塔台高约为60cm(太高容易侧翻,太低无法观察操场全貌),塔台顶部面积约为1600太小活动空间受限,太大成本过高),塔台整体为棱柱形或棱台形、侧面镂空(受到埃菲尔铁塔结构的启发)。
塔台设计侧面图附加:宽20cm的楼梯(方便登上塔台),高10cm的栏杆(防止指挥中失足跌落),底部安装4个可锁死的轮于子(方便移动),顶部铺垫被塑料包裹的木板(方便擦拭)。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各单元科学概念1.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答: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科学概念有:●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 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答: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科学概念有:●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 六下“宇宙”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答:六下“宇宙”单元的科学概念有:●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4. 六下“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答:六下“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科学概念有:●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一、概括《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是一本集结了六年级科学课程所有重要知识点的教材。
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六年级学生在科学领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理论。
全册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球科学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并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将逐一详细介绍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
1. 简述本册科学教材的重要性和特点。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的难度适中,既考虑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注重实验和实践,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注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这些特点使得本册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介绍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册教材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旨在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的奥秘,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册教材主要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
首单元可能聚焦于物质的变化,介绍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以及相关的物理属性变化。
随后的单元可能涵盖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等生命科学的内容。
还有单元探讨地球和宇宙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构造、天文现象等。
每个单元内部又分为若干小节,每小节都有具体的实验活动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全册精品知识点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
(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一套住房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房屋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它由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多个系统组成。
3.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包括选址、设计、建造、评估、改进。
其中,选址、设计、建造阶段最重要,因为这几个阶段直接决定了住房的结构与性能。
4.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连接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的建造曾经面临诸多限制和挑战,不过最后都找到了解决办法。
5.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可以梳理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2)在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下进行设计;(3)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4)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5)实施建设。
6.塔台竞标标书包括的内容有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
7.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8.设计塔台模型时,我们应该按要求进行图形和文字的设计,使用所给的材料,塔台必须保证站立且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和风力,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
9.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1)与设计方案相一致;(2)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3)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4)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10.测试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对于塔台模型的测试,主要包括高度、顶端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这四个方面。
11.评估与改进也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制作的塔台模型,在小组交流评估后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的设计同样要完成一个模型,再进行测试评估,要反复进行,直到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第三单元《宇宙》第1课太阳系大家庭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认识太阳(1)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正因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2)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3.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1)矮任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2)小任星是指太阳系内的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多数的小行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O(3)遮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
(4)彗星也绕太阳公转,有的大约几十到几百年绕太阳一圈,有的绕太阳一圈需要长达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
第2课八颗行星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1)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f金星f地球f火星f木星f土星f天王星f海王星。
(2)按直径从大到小:木星->土星天王星f海王星->地球f金星一火星一水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处理纸带: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平均分为竺份。
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4.相邻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火星和木星。
5.标记行星时用两条折痕间的距离表示100OO万千米。
6.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中,八颗行星的间距相差不大,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韭赏大J7.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
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8.八颗行星中,木星巨大而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
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看起来小圆盘,周围有四颗最亮的卫星。
第3课日食1.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各单元科学概念
1.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 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 六下“宇宙”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宇宙”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4. 六下“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科学概念有哪些?
答:六下“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科学概念有: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
用。
●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