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57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φS30=P30/cosφI30=S30/(1.732UN)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P²30+Q& sup2;30)½ I30=S30/(1.732UN)注: 对车间干线取K∑p=0.85~0.95 K∑q=0.85~0.97对低压母线①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80~0.90? ???K∑q=0.85~0.95? ?? ?? ?? ???? ?? ?? ?? ?? ?? ?? ?? ?? ?? ???②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 ???K∑p=0.90~0.95? ???K∑q=0.93~0.97? ?? ?? ?? ???? ?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 ???①电焊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Pe=PN(εN)½ =Sncosφ(εN)½(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ε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φ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②吊车电动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 Pe=2PN(εN)½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φ( Pe.mφ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①接与同一线电压时? ?? ?Pe=1.732Pe.φ?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Qe=1.732P1tanφ1+(3-1.732)P2tanφ2设P1>P2>P3,且cosφ1≠cosφ2≠cosφ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③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 ? 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φ的3倍.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30=3P30.m φ? ?? ?? ?Q30=3Q30.mφ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使用。
1、需要系数法。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利用系数法。
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适用于各种范围的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
3、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前两者多用于民用建筑,后者用于某些工业建筑。
在用电设备功率和台数无法确定时,或者设计前期,这些方法是确定设备负荷的主要方法。
4、除采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二项式法以及近年国内出现的abc法、变值需要系数法等。
这些方法有的已被其他方法代替,有的是利用系数法的简化,还有的实用数据不多,未能推广。
第三章 负荷计算答 案3-1 什么叫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可分别从上面得到哪些参数?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负荷曲线是指用于表达负荷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 P=f (t )或Q=f (t )。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功率值,横坐标表示时间值。
日负荷曲线是以一昼夜24h 为时间范围绘制的负荷曲线。
通过日负荷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日电能耗量Wd (kw ·h ):表示一天中所消耗的电能,即日负荷曲线所包含的面积:Wd=240dt t P )(式中 P ——目负荷曲线上的瞬时功率,单位为kw ;t ——时间单位为h 。
(2)最大功率Pmax (kw ):表示负荷曲线上功率最大的一点的功率值。
(3)平均功率Pav (kw ):表示日负荷曲线上日电能耗量与时间(24h )的比值,即: Pav=24Wd (4)有功负荷系数a 为:a=Pmax Pav 通常 a =0.7~0.75。
(5)无功负荷系数β为:β=maxQ Q av 通常β=0.76~0.82。
年负荷曲线的绘制年负荷曲线有两种。
(1)运行年负荷曲线,即根据每天最大负荷变动情况,按一年12个月365天逐天绘制, 绘制方法与日负荷曲线相同。
(2)电力负荷全年持续曲线,它的绘制方法是不分日月的时间界限,而是以全年8760h 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以负荷为纵轴技大小依次排列绘成。
通过年负荷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年电能耗量Wa (kw ·h ):表示年负荷曲线所包含的面积:Wd=⎰8760dt t P )((2)最大负荷Pmax (kw ):表示年负荷曲线上出现的最大的负荷值。
也即典型日负荷曲线上的最大负荷。
(3)年平均负荷Pav (kw ):即全年消耗电能与全年时间8760h 的比值:Pav=Wa /8760(4)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 (h ):若用户以年最大负荷Pmax 持续运行Tmax 小时即可消耗掉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则Tmax 称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电力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用电设备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其中一时段的负荷需求。
负荷需求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大小。
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准确计算负荷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有以下三种:1.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是:负荷需求=功率×数量其中,功率是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通常为瓦特(W)或千瓦(kW);数量是指用电设备的个数。
根据实际情况,功率和数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时间变化的。
2.对于多个用电设备功率不同而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权平均功率=Σ(功率×使用时间)/Σ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3.如果不同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相应的使用时间进行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Σ(功率×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范例:假设一个电力系统的其中一时间段内有三个用电设备,分别是洗衣机(1000W)、电冰箱(500W)和电视机(200W)。
洗衣机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电冰箱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为4小时。
计算该时间段的负荷需求。
按照公式2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加权平均功率。
加权平均功率=(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小时+8小时+4小时)=(2000W+4000W+800W)/14小时=6800W/14小时≈485.71W/h按照公式3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的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000W小时+4000W小时+800W小时=6800W小时上述计算结果都是对应其中一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单位为功率时间(W小时或kWh)。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
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合理的负荷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计算负荷的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日、月、年等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负荷的峰值、谷值等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提供依据,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其次,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负荷大小的顺序排列的曲线,通过绘制负荷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负荷的变化规律。
利用负荷曲线,可以进行负荷分段、负荷平滑等操作,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依据。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率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率是指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通过对负荷率的计算,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利用率,从而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此外,还可以采用负荷预测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负荷变化规律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来进行负荷的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预测性的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最后,还可以采用负荷抽样法来计算负荷。
负荷抽样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负荷进行抽样观测,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负荷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通过负荷抽样,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实时的负荷数据,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计算负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负荷计算,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生产计划负荷计算公式
一、生产计划负荷的基本概念。
生产计划负荷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计划期内,生产设备、人员或工作中心等资源所承担的工作量。
它是衡量生产资源利用程度和生产任务分配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1. 设备负荷计算。
- 设备负荷率(%)=(设备实际工作时间/设备计划工作时间)×100%
- 设备实际工作时间 = ∑(每批产品加工时间×该批产品数量)
- 例如,某设备加工一种产品,每件产品加工时间为2小时,计划生产100件产品,则设备实际工作时间 = 2×100 = 200小时。
如果设备计划工作时间为250小时,那么设备负荷率=(200/250)×100% = 80%。
2. 人员负荷计算。
- 人员负荷率(%)=(人员实际工作时间/人员计划工作时间)×100%
- 人员实际工作时间 = ∑(每个任务所需人工工时×任务数量)
- 假设一名工人完成一项任务需要5小时,计划要完成20项这样的任务,则人员实际工作时间 = 5×20 = 100小时。
如果该工人计划工作时间为120小时,人员负荷率=(100/120)×100%≈83.33%。
3. 工作中心负荷计算。
- 工作中心负荷 = ∑(产品的计划产量×产品在该工作中心的单位工时定额)
- 例如,工作中心A有两种产品经过,产品X计划产量为50件,在工作中心A的单位工时定额为3小时;产品Y计划产量为30件,单位工时定额为4小时。
则工作中心A的负荷 = 50×3+30×4 = 150 + 120 = 270小时。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用电负荷计算是指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电力系统的负荷大小。
用电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规划电力供应,合理配置设备和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一、负荷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有功负荷计算:有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转换为有用功率的负荷,一般用千瓦(kW)来表示。
有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有功负荷大小,并根据负荷曲线来确定负荷的用电特性和变化规律。
2.无功负荷计算:无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无功功率,一般用千乏(kVAR)来表示。
无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无功负荷大小,并根据无功功率因数来确定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消耗。
3.总负荷计算:总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之和。
总负荷计算是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总负荷大小,并根据总负荷曲线来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和供需关系。
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平均负荷法、最大负荷法、相对负荷法和计划负荷法等。
其中,平均负荷法是根据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最大负荷法是根据最大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相对负荷法是根据相对负荷百分比和标准负荷来计算负荷;计划负荷法是根据计划负荷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
二、用电负荷计算的步骤1.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首先要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即需要计算负荷的电力设备或电力系统。
2.获取负荷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获取负荷数据,包括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有功功率因数、负荷曲线等。
3.计算有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有功负荷的大小。
有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P=Pt/T,其中P为有功负荷,Pt为设备的功率,T为使用时间。
4.计算无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功率因数,计算无功负荷的大小。
无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S*sin(θ),其中Q为无功负荷,S为设备的视在功率,θ为功率因数的角度。
5.计算总负荷:根据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计算总负荷的大小。
2.2负荷计算根据施工现场各用电设备使用情况,采用需要系数(Kx)法,将用电设备分组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P=S×cosα=1.732×U×I×cosαS2=P2+Q2P=1.05×(∑P1+∑P2+…)其中:P为有功功率,Q为无功功率,S为视在功率,Sz为总视在功率,Kx为需用系数。
2.2.1根据设备类型分组负荷计算(1)塔吊或人货梯、龙门架:设备组总额定功率:∑Pe ==8×45+2×32.2=424.4KW取 Kx=0.6、cosα =0.75∑P1=0.6×424.4=254.64KW∑Q1=234.12×0.88=224.08Kvr(2)电焊机设备:将焊机负荷由暂载率60%换算成100%的负荷为6.0Pe= Pe’×JC×cosα =×0.4×Pe’=0.31Pe’∑Pe =0.31×304=94.24KW取 Kx =0.5、cosα=0.4∑P2=0.5×94.24=47.12KW∑Q2=47.12×2.29=107.90Kvr(3)其它电动机设备:ΣPe=32+16+32+32+4+64+24+4.4+22.5+12+180=422.9KW取 Kx =0.6、cos α =0.75 即tg α =0.88∑P3=0.6×422.9=253.74KW∑Q3=253.74×0.88=223.29Kvr(4)电阻性负载ΣPe=5×2+11×6=76KW取 Kx =0.6∑P4==45.6KW∑Q4=0Kvr(5)其它专业安装用设备:ΣPe=120KW取 Kx=0.78、 cos α =0.75 即tg α =0.88∑P5=0.7×120=84KW∑Q5=84×0.88=73.9Kvr(6) 照明及办公用电:ΣPe=100KW取 Kx=0.82、cos α =0.85 即tg α =0.62∑P6=0.82×100=82KW∑Q6=82×0.62=50.9Kvr2.2.2现场总负荷(1)有功功率:∑P=1.05×(254.64+47.12+253.74+45.6+84+82)=805.46 KW(2)无功功率:∑Q=1.05×(224.08+107.90+223.29+73.9+50.9)=680.07Kvr(3)整个施工现场的计算容量: Sz= =1054.16VA根据计算的现场施工所需用电容量,业主所提供4台315KVA 变压器,可满足施工现场用电要求。
负荷计算方法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一、设备容量的确定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 μ;一长期连续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P N μ=P N 2-9二短时工作制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P N μ=P N 2-10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一般是对应于某一标准负荷持续率的;应该注意:同一用电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率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负荷持续率的设备容量铭牌容量必须换算为同一负荷持续率下的容量才能进行相加运算;并且,这种换算应该是等效换算,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由于电流I 通过设备在t 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I 2Rt ,因此,在设备电阻不变而产生热量又相同的条件下,I ∝而在同电压下,设备容量P ∝I ;由式2-11可知,同一周期的负荷持续率ε∝t ;因此,P ∝即设备容量与负荷持续率的平方根值成反比;假如设备在εN 下的额定容量为P N ,则换算到ε下的设备容量P ε为:P P ε= 2-12 式中 ε——负荷的持续率;εN ——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P ε——负荷持续率为ε时设备的输出容量,kW;1.电焊机组电焊机的铭牌负荷持续率εN 有50%、60%、75%和100%等4种,为了计算简便与查表求需用系数,一般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因此其设备容量为N N cos cos P P S S ε=== 2-13式中 P N ——电焊机铭牌上的有功容量,kW ;S N ——电焊机铭牌上视在容量,kVA ;ε100——其值为100%的负荷持续率计算中取1;cos φ——铭牌的额定功率因数;2.吊车电动机组吊车电动机的铭牌负荷持续率εN 有15%、25%、40%和50%等4种,为了计算简便与查表求需用系数,一般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因此,其设备容量为2P P P ε== 2-14式中 ε25——其值为25%的负荷持续率计算中为;P N ——吊车电动机的铭牌容量,kW ;εN ——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例2-1 有一电焊变压器,其铭牌上给出:额定容量S N =42kVA,负荷持续率εN =60%,功率因数cos φ=,试求该电焊变压器的设备容量P ε;解电焊装置的设备功率统一换算到ε=100%,所以设备功率为例2-2 某车间有一台10吨桥式起重机,设备名牌上给出:额定功率P N =,负荷持续率εN =40%;试求该起重机的设备容量;解起重机应换算到ε=25%,因此设备容量为2239.6P P ε==⨯二、需用系数法对于用电户或一组用电设备,当在最大负荷运行时,所安装的所有用电设备不包括备用不可能全部同时运行,也不可能全部以额定负荷运行,再加之线路在输送电力时必有一定的损耗,而用电设备本身也有损耗,故不能将所有设备的额定容量简单相加来作为用电户或设备组的最大负荷,必须要对相加所得到的总额定容量∑P N 打一个折扣;所谓需用系数法就是利用需用系数来确定用电户或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方法;其实质是用一个小于1的需用系数K d 对用电设备组的总额定容量∑P N 打一定的折扣,使确定出来的计算负荷P ca 比较接近该组设备从电网中取用的最大半小时平均负荷P max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P ca =K d ∑P N 2-15在确定了设备容量之后,可分别按下列情况按需用系数确定计算负荷;1.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用电设备组是由工艺性质相同、需用系数相近的一些设备合并成的一组用电设备;在一个车间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用电设备分为若干组,再分别计算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其计算公式为ca d N,ca N ca ca ca N kW kvar kVA ),P K P Q P S I S ϕ⎧=⎪=⎪⎪⎨⎪⎪=⎪⎩∑∑ t an , AQca 公式错误,需要再乘以K d 2-19 式中 P ca 、Q ca 、S ca ——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视在功率计算负荷;ΣP N ——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总额定容量,kW ;U N ——额定电压,V ;tan φ ——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I ca ——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电流,简称计算电流,A ;K d ——需用系数,由表2-2查得;例2-3 已知机修车间的金属切削机床组拥有电压为380V 的三相电动机 3台;4kW 8台;3kW17台;台;试求该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解此机床电动机组的总容量为∑P N =×3+4kW ×8+3kW ×17+×10=查表2-2中“小批生产的金属冷加工机床”项,得K d =~取,cos φ=,tan φ=;因此得有功计算负荷 P ca =×= kW无功计算负荷 Q ca = kW ×= kvar视在计算负荷 S ca =/= kVA计算电流ca I 须要指出:需用系数值与用电设备组的类别和工作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判明用电设备组类别和工作状态,否则将造成错误;例如机修车间的金属切削机床应该属于“小批生产的冷加工机床”,因为机修不可能是大批生产的,而金属切削属冷加工;又如压塑机、拉丝机和锻锤等应属热加工机床;再如起重机、行车、电葫芦应属吊车类设备;2.多个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在配电干线上或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上,常有多个用电设备组同时工作,而各个用电设备组的最大负荷也非同时出现,因此在求配电干线或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的计算负荷时,应再计入一个同时系数K si ;具体计算公式为()()ca si di Ni i=1ca si di Ni i=1ca ca ca N 1,2,3,,)m m i P K K P i m Q K K P S I S ϕ⎧==⎪⎪⎪⎪=⎨⎪⎪=⎪⎪=⎩∑∑∑∑ t an 2-20 式中 P ca 、Q ca 、S ca ——为配电干线或变电站低压母线的有功、无功、视在计算负荷; K si ——组间同时系数,其值见表2-3;m ——该配电干线或变电站低压母线上所接用电设备组总数;K di 、tan φi 、∑P Ni ——分别对应于某一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功率因数角正切值,总设备容量;I ca ——该干线或变电站低压母线上的计算电流,A ;U N ——该干线或低压母线上的额定电压,V;表2-3 工矿企业各级组间同时系数K si注:无功负荷同时系数一般采用与有功负荷同时系数相同的数据;在计算多组用电设备组的总计算负荷时,为了简化和统一,一般各组设备的台数不论多少,各组的计算负荷均按表2-2所列K d和cosφ的值来计算,而不必考虑设备台数少而适当增大K d和cosφ值的问题;例2-4某机加工车间380V线路上,接有金属切削机床电动机30台,共100kW;通风机4台,共6kW;电阻炉4台共8kW;试确定此线路上的计算负荷;解先求各组的计算负荷1.金属切削机床组查表2-2,取K d=,cosφ= ,tanφ== ×100 = 20 kW= 20× = kvar2.通风机组查表2-2,取K d=,cosφ=,tanφ== ×6 = kW= × = kvar3.电阻炉查表2-2,取K d=,cosφ=1,tanφ=0 = ×8 = kW查表2-3,取K ai=,得总计算负荷3.对需用系数法的评价1公式简单,计算方便,只用一个原始公式P ca=K d∑P N就可以表征普遍的计算方法;该公式对用电设备组、车间变电站乃至一个企业变电站的负荷计算都适用;2对于不同性质的用电设备、不同车间或企业的需用系数值,经过几十年的统计和积累,数值比较完整和准确,查取方便,因而为我国设计部门广泛采用;3需用系数法没有考虑大容量电动机对整个计算负荷P ca、Q ca的影响,尤其是当用电设备组内设备台数较少时,影响更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二项系数法更为准确;。
计算负荷公式
计算负荷的公式可以因应用领域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负荷计算公式,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应用:
1.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电力负荷(单位:瓦特)= 电流(单位:安培)× 电压(单位:伏特)
2. 空调负荷计算公式:空调负荷(单位:瓦特)= 室内空气温度差(单位:摄氏度)× 室内空气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 空气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
3. 结构荷载计算公式:结构荷载(单位:牛顿)= 单位面积上的荷载(单位:牛顿/平方米)× 结构面积(单位:平方米)
4. 水流负荷计算公式:水流负荷(单位:立方米/秒)= 水流速度(单位:米/秒)× 水流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
1/ 1。
计算负荷的方法在电力系统中,负荷是指电力系统所需要供给的电能,它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
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介绍计算负荷的方法。
首先,计算负荷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根据负荷的统计数据和负荷特性,对负荷进行分析和计算。
静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负荷种类、获取负荷数据、负荷分析和负荷计算。
首先是确定负荷种类。
负荷种类包括工业负荷、商业负荷、居民负荷等。
不同种类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分析。
其次是获取负荷数据。
获取负荷数据是进行负荷计算的基础。
负荷数据包括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值等。
通过对负荷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以为后续的负荷分析和计算提供依据。
然后是负荷分析。
负荷分析是指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负荷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负荷分析,可以揭示负荷的变化规律、负荷的峰谷差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负荷计算提供依据。
最后是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根据负荷数据和负荷分析的结果,进行负荷的预测和计算。
通过负荷计算,可以得到负荷的大小、负荷的分布规律等重要信息,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动态负荷计算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负荷进行实时预测和计算。
动态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包括,负荷预测、负荷调整和负荷优化。
首先是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进行预测。
通过负荷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供依据。
其次是负荷调整。
负荷调整是指根据负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负荷的需求。
通过负荷调整,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是负荷优化。
负荷优化是指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正确地计算负荷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
静态负荷计算和动态负荷计算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们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负荷概念
负荷概念是指在某个系统或设备上承受的工作量或压力。
在不同领域中,负荷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1. 电力负荷:电力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所需要的电功率总和。
电力负荷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计算,公式为:电力负荷(Watt)= 电流(Ampere) ×电压(Volt)
2. 载荷负荷:在工程领域,载荷负荷是指物体或结构所承受的外部力或荷载。
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强度和受力情况来计算载荷负荷。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楼板负荷、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 网络负荷: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荷是指网络上的流量和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于评估网络的性能和带宽需求。
网络负荷可以通过测量流量或数据包数来计算。
4. 人体负荷:在健康和人体工程学领域,人体负荷是指人体在工作或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力和压力。
人体负荷可以通过测量肌肉活动、心率和呼吸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估。
总而言之,负荷概念是指在某个系统或设备上承受的工作量或压力,并且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2.2 负荷计算2. 2. 1 要点1.负荷计算是供电系统的设计依据。
1)通过负荷计算,利用最佳负载系数法确定变压器容量,选择技术参数好的变压器和系统开关设备,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在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
2)提高功率因数,降低变压器的无功功率。
2. 负荷计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正缺构成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系统电气设备投资、运行及管理,因此,除要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外,还要检验实际运行中系统是否经济、合理。
2)按需要系数法确定导线截面只是满足了导线载流量发热和电压损失的要求,还应按保护配合的要求综合选择导线截面。
3)系统损耗由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两部分组成。
按损耗的变化情况可滑分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见表2.2.1.3 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1)配电系统电压等级的确定:选用较高的配电电压深入负荷中心。
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在100KW及以下或变压器容量在50KV·A及以下者,可采用380/220V供电;特殊情况也可采用10KV供电;对于大容量用电设备(如制冷机组)宜采用10KV供电。
2)合理选定供电中心:将变压器(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可以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3)合理选择变压器:选用高效低耗变压器。
力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
4)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最小损耗的运行方式。
尤其是季节性负荷(如空调机组)或专用设备(如体肯建筑的场地照明负荷),可考虑设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
5)合理选择线路路径:负荷线路尽量短,以降低线路损耗。
2. 2.2 负荷计算方法。
民用建筑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都采用单位指标法。
需用系数法以及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法主要适用于规划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则采用需用系数法。
负荷计算的主要内容有:设备容量、计算容量、计算电流。
设备容量:也称为安装容量,是用户安装的所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或额定功率(设备铭牌数据)之和。
计算容量:也称计算负荷、需要负荷,通常采用30min最大平均负荷,标志用户的最大用电功率。
计算电流:是计算容量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是选择配电变压器、导体,电器、计算电压偏差、功率损耗的依据,也可作为电能消耗量及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依据。
1.电位指标法,在方案设计阶段,为确定供电方案利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及台数,通常采用单位指标法。
根据目前的用电水平和装备标准,其指标见表2. 2.2—1。
单位指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2.需用系数法需用系数法源自工业企业单位的负荷计算,应用在公共民用建筑负荷计算中会因为负荷运行方式的差异而产小偏差。
1)需用系数法的特点:①按需用系数法确定负荷时,计算负荷是采用30min时间间隔平均负荷的最大值。
按此条件选择电气设备和元件,并确定配电线路电压损失的数值。
因此,电气设备和导线截面已留有一定余量,提高了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②由于需用系数法末考虑用电设备同时运行台数的影响和设备容量的动态变化,将导致计算结果较实际偏大。
因此,进行负荷计算时,须正确选取与各级变配电所或配电干线计算负荷相匹配的同时系数(K1)。
2)有关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及功率因数见表2.2.2—2。
4)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的注意事项:①照明负荷的容量应根据所用光源的额定功中加上附属设备的功率确定。
如:气体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的负荷容量为灯泡的额定功率加上镇流器的功耗,低压卤钨灯为灯泡的额定功率加上变压器的功耗。
②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不包括备用设备的容量。
③消防用电设备容量不列入总没备容量。
④季节性用电没备(如制冷设备和采暖设备)应择其大者计入总设备容量。
⑤反复短时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功率应换算到负荷持续率为25%的设备功率。
⑥单相负荷应均衡地分配到三相上。
当单相负荷的总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的总容量的15%时,按最大相负荷的3倍作为三相对称负荷计算。
⑦对用电设备进行分组计算时,同类用电没备的总容量为算数相加。
不同类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应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负荷分别相加求得。
⑧配电干线和变电所的计算负荷为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之和再乘以同时系数k t。
K1一般取0.8-0.9。
⑨当不同类别的建筑(如办公楼和宿舍楼)共用一台变压器时,其同时系数可按负荷高峰时段较大的一组考虑选取。
2.2.3 公共建筑的负荷参数。
1.负荷类别百分比。
用电设备分为照明负荷和动力负荷。
它们在不同类别的建筑物中所占负荷的百分率不同,—般照明及插座、空调机组所占份额较大,见表2.2.3—1。
2.办公建筑。
包括各级党委、政府、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常是由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房及配套用房(餐厅、车库等)组成。
1)负荷特点:电气负荷按正常的工作时间计算,工作日为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时间是早8:00—晚5:00。
空调负荷占总电力负荷的1/4-1/3,用电负荷受气温变化影响极大,但持续用电时间较短。
2)符合参数: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关于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要求。
智能化办公楼要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进行负荷计算。
其他办公楼、综合楼可按表2.2.3-2进行负荷估算。
3. 医疗建筑。
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1)建筑特点:综合医院拉床位可分为300、400、500、600、800及1000床;按医院等级可分为三.二、一级医院。
日前经常涉及的—般为二级以上的医院。
医院一般分为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行政部、后勤部等。
综合性医院的布局有分散式、集中式和半集中式。
考虑节能及使用便利,多采用半集中式。
2)负荷参数: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关于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要求。
医院的用电负荷以空调、照明负荷为主体,其中空调电制冷为用电负灼的45%~55%,照明为30%,动力及医疗设备用电为15%—25%。
医院虽然为功能性民用建筑,用电设备较多.但其照明标准比商业楼,写字搂低,用电负荷不高(北京市供电规划8V·A/m2,即可满足要求)。
医院变压器安装指标一般在65-75V·A/m2之间。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电气设备和医用电子仪器应用于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主要负荷分布如下:①放射科上婴包括ECT室、CT室及X光室,其供电电源应单独引自配变电所专州回路,为了互不干扰,三者的电源府分开设置。
ECT的设备容量为150kV·A左右,CT的设备容量为35—50kV·A,各自带有专用调压器,在相应的机房内设置配电箱,设备自带控制箱。
X光射线机每台设备容量50kV·A左右,一般医院设有5-6台,总用电量约为250kV·A左右,但需用系数只有0.2左右,每台设—个配电箱。
②血透室内的用电设备多,比较特殊。
反渗水设备用电量约为380V、40A,应单独设置配电箱。
血透机每床一台,均为移动式,用电量约为220V、5A,需有稳压装置。
为使血透机互相不受干扰,应满足每台一路电源,且需加上临时仪器仪表,每床应设两组单相三极加二极的暗插座:血透室内的恒温恒湿机,用电量约为220V、6A 左右。
③手术室是医院的心脏部位,不得中断供电,除两路lOkV同时供电外,还须设应急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在低压配电室设应急母线段,末端自动切换。
每个手术室设置独立的电源控制箱,并装剩余电流检测装置,但不应没剩余电流保护器。
手术室内设备,包括内墙体(大多为钢板),均为厂家配套,设备供应商自带控制箱(箱内包括无影灯的控制开关),电气设计时只需预留接口。
④检验科,理疗科等的医疗设备.对电源电压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具插座或插座箱电源应引自稳压器或设备自带稳压电源。
⑤医院其余设备大部分为移动的单相用电设备,用电量一般不大于25A,采用插座或插座箱供电形式。
4. 文化迹筑。
包括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乐厅等。
1)负荷特点:电气负荷按工作时间计算,工作时间随服务对象不同而变化。
空凋负荷占总电力负荷的1/4—1/3,受气温变化影响极大,但持续用电时间较短。
①,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的功能和照明要求基本相同,但局部和重点照明不同。
图书馆建筑照度要求高的场所宜设局部照明,存放善本书的场所不宜采用紫外线辐射较强的光源,阅览室荧光灯宜采用无噪声的电子镇流器.书库照明应采用专用的书库照明灯具。
②观展建筑照明分为一般照明、陈列照明(枷窗照明)和投射照明,并注意以下几点:a.室内一股照明宜低于展品照明的照度.以便观赏者能够集中精力;b. 灯光设置应防止产生眩光;c.使用高显色性光源(Ra≥85),使观看者能正确辨认展品颜色;d.防止室内镜面反射,提高展柜内的照度。
③影剧院的照明主要包括观众厅、休息厅、门厅,放映室、舞台及辅助房间的照明。
舞台照明较特殊,需要专门的照明器和阳光设备。
2)负荷参数:展览厅照明标准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中友5.2.9展览馆展厅照明标准值。
陈列室展品照明应根据展品类别选择相应照明标准,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中去5.2.8博物馆健筑陈列室展品照明标准值。
5.商业建筑。
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餐馆、饮食店、洗浴中心、美容中心等。
1)负荷特点:电气负荷按工作时间计算,具工作叫间随服务对象不同而变化。
空调负荷占总用电负荷的1/4~1/3,受气温变化影响极大,但持续用电时间较短。
商业建筑整个照明应按营业种类特点进行配置,分为店前照明、门厅照明、橱窗照明,店内照明以及整个建筑物的立面(外观)照明,做到既有区别,又相互协调。
2)负荷参数: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关于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要求。
商业照明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相间不平衡度很高,应设置分相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以提高功率因数和供电质量。
各类商业建筑的一般照明,在距地面0,75m参考水平工作面处的推荐照度值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规定执行。
6.体育建筑。
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
1)负荷特点:体育建筑电力负荷应根据具使用要求,区别对待。
仅在比赛期间才使用的大型用电设备宜设置单独变压器供电。
在确定变压器数量时,应考虑体育建筑用电负荷的特点和经济运行条件,以及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宜选择多台小容量变压器的供电方案。
大型体育场馆还应预留一定的备用容量,作为在场馆内举行具他活动的临时电源。
①体育建筑照明设计,应满足不同运动项目和观众观看的要求;在有电视转播时,应满足电视转播的照明要求,减少阴影和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