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讲解之三法价值
- 格式:ppt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35
对三法的看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长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三法。
三法指的是法治、强制和自由三个法则。
法治是指通过法律和法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强制是指政府或相关部门对个体或群体的强制措施进行管理和制约;自由是指个体在法治的保护下享有的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
三法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公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三个法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同时,我们将对每个法则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三法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体权益的保护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深入思考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平衡三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体自由的尊重。
在下文中,我们将分别针对每个法则展开探讨,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效果进行细致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引发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促进社会治理的改善和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三法,并探讨对每个法的个人看法和理解。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给出对三法的综合看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三法,并解释为什么对三法的研究与讨论非常重要。
同时,也会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使读者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第一法、第二法和第三法,并对每个法的特点、应用场景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每个小节将以对该法的介绍为起点,详细解释其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在对每个法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将给出对该法的个人看法和理解,并提出一些对该法进行改进或应用的建议。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简明扼要地概括前文对每个法的讨论和对每个法的个人看法。
第三章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法的作用亦即法的效用,是法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法的作用是法的功能的外化。
法的作用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①整体作用和局部作用(按参与作用的法律的种类)。
整体作用指某一法律体系产生的作用,局部作用指法律体系中的某些或某部门法律所起的作用,如民法作用、刑法作用、行政法作用等。
②全社会作用、组织作用和个人作用(按法律满足的主体不同)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按法与法所达到的社会效果)④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从法作用的方式和对象)。
这里主要从讲述规范作用。
二、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指导、“划一”的作用。
墨家将法比作规矩、绳墨。
法律规范包含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故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都具有规范作用。
一般认为法的规范作用包括以下五种: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
1、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指引人选择行为的内容及其方式的作用。
法告诉人可为、应为、禁为的情况,以及应为不为、禁为去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影响人的行为的选择。
由此,指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性指引,法律规定人可以选择的行为方式,可为的有利后果,这是法赋予人权利的方式指引;一种是确定性指引,法律规定应为不为、禁为去为的不良后果,这是法设定义务或职权的方式指引。
由此看来,法的指引作用应是对本人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
作用对象是本人自己的行为。
这一点可与后面的作用加以区分。
2、评价作用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规矩、尺度或绳墨给人提供评价、衡量行为的是非、善恶的标准的作用。
由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和自身利益的干扰,由此可能使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不一,由此法超越个体提供统一的标准,当然标准有时是原则性的(如法律原则),有时是具体的技术性标准(如污染标准、卫生标准等)。
在评价他人行为时,根据法这一客观的统一标准,来判定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合法性等。
法的评价作用是法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
【公基备考】关于法的价值问题的讨论法的价值包括三大基本价值:秩序、自由、正义,以及利益、效率等其他非基本价值。
秩序1.法学上所言秩序,主要是指社会秩序。
它表明通过法律机构、法律规范、法律权威所形成的一种法律状态。
2.秩序是统治阶级要求的秩序,法律根本而首要的任务是确保统治秩序的建立。
3.“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是法的其他价值的基础。
诸如自由、平等、效率等法的价值表现,同样也需要以秩序为基础。
因为没有秩序,这些价值的存在就会受到威胁或缺乏必要的保障,其存在也就没有现实意义了。
4.秩序应当接受自由和正义价值的限制,没有自由的秩序不是一个好的秩序。
自由1.法的价值上所言“自由”,即意味着法以确认、保障人的这种行为能力为己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从法律上进行分析,法不禁止即自由。
这说明,自由应该是法律之下的自由,即人的自由不能够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2.就法的本质来说,它以“自由”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自由代表了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法的价值的顶端。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法律必须体现自由、保障自由,只有这样,才能使“个别公民服从国家的法律也就是服从他自己的理性即人类理性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国家、法律与个人之间的完美统一。
3.自由在法的价值中的地位,还表现在它不仅是评价进步与否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
正义1.正义是法律必须着力弘扬与实现的价值,只有合乎正义的准则时,才是真正的法律。
2.正义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志,用以衡量法律是“良法”抑或“恶法”3.正义能推动法律内部结构的完善法的价值冲突以及考点01价值位阶原则这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一般而言,基本价值优先于非基本价值。
在基本价值内部,一般而言,自由的位阶要高于正义,正义高于秩序。
但在实践中,三大基本价值的排序可能会有所不同。
02个案平衡原则这是指在处于同一位阶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价值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1.法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法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言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属性和作用。
2.法的价值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法律无论内容还是目的都必须符合人的需要。
3.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了其属性中为人们所珍视或珍惜的部分。
4.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二、法的价值判断和法的事实判断1.事实判断是一种描述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实际上是什么的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应该是什么的判断。
2.客观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价值是判断者附加在客体之上的,不同的主体其价值观不同,故对同一客体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3.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它是立法者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做出的关于人应该如何行为的判断,故,法律规范为价值判断。
4.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如果大前提是价值判断结论必然为价值判断,故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一定主体依据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实体结论为价值判断。
5.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总体上属于事实判断,但是认定案件事实离不开证据,一个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需要相关主体做价值判断。
【睿哥提示】描述案件事实判断;依法决定价值判断。
【真题示例】贾律师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辩护意见中写到:“首先,被告人刘某只是为了满足其上网玩耍的欲望,实施了秘密窃取少量财物的行为,主观恶性不大;其次,本省盗窃罪的追诉限额为800元,而被告所窃财产评估价值仅为1,050元,社会危害性较小;再次,被告人刘某仅从这次盗窃中分得200元,收益较少。
故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小,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三章法的价值第一节法的价值的概念一法的价值的含义A 法的价值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主体─人的意义,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关于法律的超越的绝对指向。
B 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属人性和社会性,应然性和实然形,特殊性和普遍性等。
⑴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的原因:①人的法律需要是客观的;②法律现象是客观的。
法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的原因:①法律规范本身就具有主观性,他以国家意志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属于思想意识范畴;②人的需要及满足途径具有主观性;③法的价值目标的选择和法的价值状况的评价具有主观性。
⑵法的价值具有属人性和社会性⑶法的价值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应然─就是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强调人们对这种状态的追求。
实然─就是实际是什么样子的,强调这种状态已经实际存在了。
①法的价值的应然性:a 使法的价值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目标意义;b 使法的价值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意义;c 使法的价值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评价意义。
②法的价值的实然性:a 指法的价值具有转化为客观现实的必要性;b 指法的价值具有转化为客观现象的可能性;c 指法的价值已经转化为客观现象的客观性。
③法的应然性是法的实然性的指导,方向和目标,法的价值的实然性则是应然性的表现,过程和得以实现的途径。
⑷法的价值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二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A 联系:⑴法的价值指导着法的作用,没有法的价值的指导,法的作用将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⑵法的作用实现着法的价值,没有法的作用,法的价值就无法成为现实。
B 区别:⑴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对于整个法的意义不同。
①法的价值是法的信仰或精神指导,对于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法的作用对于法则不具有这样的知道意义,他是法的社会效果。
⑵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在是否具有主观性上存在不同。
①法的价值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②法的作用则是客观的很少具有主观成分。
⑶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是否具有应然性存在不同。
〔⾃然法学派〕第⼆节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法的价值指法对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的影响⼒; 1、⼈们对于法律问题的认识与审视,⼤致包括两个⽅⾯: (1)价值性认识⼈们必须从⾃⾝的需要出发,来衡量法律的存在与⼈的关系以及对⼈的价值和意义 (2)事实性认识对法律问题进⾏符合其本来⾯⽬的反映和描述 2、对于法律问题的判断也可以分为两类: (1)价值判断法律所拟定的原则、规则、制度等客观存在(客体),⼈们必须从它们能否体现和满⾜⼈们的需要,能否有更为理想的原则、规则、制度存在等⾓度来予以分析法律,从⽽涉及法律的应然状态和理想追求问题。
(2)事实判断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主要解决客观存在的法律究竟是怎样的这⼀问题,它并不主张或者说根本抵制从“应然”的⾓度追问法律应当怎样的问题。
3、代表事实判断的研究⽅法主要是三类: (1)规范分析⽅法强调研究法律规范本⾝存在的机制、蕴涵的意义、解决的问题等,这可以凯尔森的纯粹分析法学作为代表。
(2)社会实证⽅法认为对法律问题的研究应当将之置于社会存在的具体环境中,⽤社会需求、社会效果等标准来判断法律的正当性。
法社会学所采⽤的正是这种⽅法。
(3)历史实证⽅法认为只有历法律资料的挖掘,才能证成法律沿⾰的脉络。
历史法学派正是通过这种⽅法来研究现⾏法律的制定问题。
4、法学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1)判断的取向不同1法律的价值判断由于是作为主体的⼈所进⾏的相关判断,它以主体为取向尺度,随主体的不同⽽呈现出相关差异。
事实判断则以现存的法律制度作为判断的取向的。
如果该种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它的结论就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
(2)判断的维度不同1法律上的价值判断,明显地带有个⼈的印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法律上的事实判断,⽬的在于达到对现实法律的客观认识,应当尽可能地做到“情感中⽴”或“价值中⽴”。
法理学知识点总结之法的价值导语:笔者对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八大部门法的重要知识点和经典例题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点帮助。
由于内容太多,所以每篇文章只有一两个知识点,如有需要可以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1.法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法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言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属性和作用。
2.法的价值体现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法律无论内容还是目的都必须符合人的需要。
3.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律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了其属性中为人们所珍视或珍惜的部分。
4.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
二、法的价值判断和法的事实判断1.事实判断是一种描述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实际上是什么的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是关于客体应该是什么的判断。
2.客观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价值是判断者附加在客体之上的,不同的主体其价值观不同,故对同一客体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3.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它是立法者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做出的关于人应该如何行为的判断,故,法律规范为价值判断。
4.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如果大前提是价值判断结论必然为价值判断,故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一定主体依据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实体结论为价值判断。
5.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总体上属于事实判断,但是认定案件事实离不开证据,一个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需要相关主体做价值判断。
【睿哥提示】描述案件事实判断;依法决定价值判断。
【真题示例】贾律师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辩护意见中写到:“首先,被告人刘某只是为了满足其上网玩耍的欲望,实施了秘密窃取少量财物的行为,主观恶性不大;其次,本省盗窃罪的追诉限额为800元,而被告所窃财产评估价值仅为1,050元,社会危害性较小;再次,被告人刘某仅从这次盗窃中分得200元,收益较少。
故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小,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1篇一、前言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现象、法律本质、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发展规律的学科,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在我国,法理学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法理学课程。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法理学系统讲座,聆听了专家对法理学相关知识的深入讲解,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主要围绕法理学的四个方面展开:法的基本概念、法的本质、法的价值以及法律体系。
以下是具体内容概述:1. 法的基本概念法是一种规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则,它以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独立性等特征。
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法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2. 法的本质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法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讲座中,专家从法的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法的本质。
3. 法的价值法具有多种价值,如秩序价值、自由价值、正义价值、公平价值等。
这些价值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讲座中,专家详细分析了法的价值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
4.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讲座中,专家介绍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特点以及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三、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法理学的认识通过此次讲座,我对法理学的概念、本质、价值以及法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使我认识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的法学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拓宽了法学视野讲座中,专家从多个角度对法理学进行了阐述,使我了解到法学不仅仅是关注法律规范,还要关注法律的社会背景、历史演变以及价值取向。
这使我意识到法学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拓宽了我的法学视野。
3. 提高了法律思维法理学是一门培养法律思维、提高法律素养的学科。
通过此次讲座,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法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思维水平。
4. 激发了学习兴趣讲座内容丰富、生动,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使我对接下来的法学学习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