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案执教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执教者:授课时长:45分钟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
本文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以及她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坚韧精神。
文章不仅展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美丽,还体现了居里夫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还能感受科学之美,培养探索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然而,对于科学领域的文章,部分学生可能感到陌生或缺乏兴趣。
此外,学生可能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仅限于其科学成就,而对其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和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要生字词,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理解文章对居里夫人发现镭过程的描写及其科学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体会科学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对居里夫人发现镭过程的描写及其科学精神,体会科学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和科学精神,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洞察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居里夫人的图片和简要生平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她有哪些科学成就?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感受她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9《美丽的颜色》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传主是先后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
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在棚屋中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见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三、说教学教教学重点∶(1)探究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四、说学情一般学生都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
同时,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五、说教法学法通过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传记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直奔内容,少有思考语言风格和传记写法的。
自读课,也要从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等四个因素去确定教学内容,而不是做放任自流的阅读。
因此,在引导学生读懂传记写法(尤其是引用资料)的过程中,我没有用贴标签的形式敷衍过场,而是采用了朗读、比较、删换等方法,鼓励学生品析、讨论,落实教学目标,切实让学生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美丽的颜色"。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课题:美丽的颜色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理解作者将叙述与引用结合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居里夫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3、体会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
4、学习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守、乐观、淡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守乐观、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练意志,热爱科学。
(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知道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留在心里,便是永恒。
历史上的伟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生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丽的。
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作家,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2、了解居里夫人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著名科学家。
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伟大科学家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3、作品链接本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一书的第13章,内容是居里夫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发现新放射元素的过程。
(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于人物传记。
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
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学会根据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学会根据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心怀敬仰,走进美丽颜色在第2课《首届诺贝尔颁发》一课中,我们得知,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许多科学家穷尽一生也未必与它有缘,但有一位女性,却在一生中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她是谁呢?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初读课文,体悟美丽人格1.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探索镭艰苦而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2.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体现居里夫妇探索镭过程中“艰苦”和“快乐”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艰苦:①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没有方法补救。
(环境恶劣)②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天气寒冷)③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辛苦劳累)快乐:①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②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美丽的颜色》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2.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居里和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导入新课
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我们得知,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许多科学家穷尽一生也未必与该奖有缘,但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在一生中两次获此殊荣。
她是谁?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从中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颜色》
【教材分析】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它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传记,单元导读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传记的能力。
关于传记,我
们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传记,因为传记不像小说可以虚构,具有真实性;为什么喜欢读传记,因为传记不仅真实,而且很生动。
如果我们把关注的点放在“传记的特点及写法”上,也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种“知识系统课程观”,反之,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传主的生平及思想”上,我们其实也就在有意无意中选择了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主题核心课程观”,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教材就是以一个个的核心主题来组建单元的。
在这种课程观下,《美丽的颜色》主要的学习目的不在这一文章中所体现出的传记的特点及其写法,而是感受人类历史上一颗为科学执着的探索之心。
仔细阅读《美丽的颜色》,我发现这篇传记能体现真实性特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传记作者的事迹介绍、别人评价、具体场景的逼真描写等等,这些特点一般传记也有,要把握这篇课文的真实性似乎还不够。
再细读就发现,作为居里夫人的女儿,大量引用了母亲日记中的文字,让传记对象自己站出来说话,这种真实的感染力是其他传记所没有的。
这种引用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却消失了,代之于生动的描写、叙述和抒情。
因此,本篇文章在本单元中重点是要把握传记也能刻画灵活生动上。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传记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阅读较复杂的传记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教学目标】
接下来谈谈我的教学处理想法,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语句的品读和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概括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2.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3.学习居里夫人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书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是生动细致的描写叙述,如对残破的顶阁小屋的描写。
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和简陋的设备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出人物热爱科学、沉醉痴迷科学,甚至献身科学的精神。
再如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做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故通过对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语句的品读来概括人物形象并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分析】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以及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讨论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思考,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3)“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幻灯片——居里夫人肖像,刺激学生的视觉,猜猜我是谁!并用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爱因斯坦的评价“••••••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来引出居里夫人
是谁得到了如此高的赞誉?——她就是获诺贝尔奖中占百分之二女性中的第一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永远不朽的名字——居里夫人。
从这段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居里夫人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名人,探寻是什么原因让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如此钦佩。
(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
二、检——用词美
检查预习情况。
(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
每一篇文章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扫除阅读障碍。
)
三、画——语句美
画出环境描写的人物描写句子
(设计此问题的理论依据,本着不将散文肢解成几个碎片,维护散文完整美的原则,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层次不同,我由浅入深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学生与课文之间存在着审美沟通过程,把自己阅读到的句子画出来。
)
四、析——人格美
通过对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的语句的品读和的分析来概括人物形象(设计此问题的理论依据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和品味”来理解美丽的颜色含义。
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主观感情移入到课文中产生共鸣,体现为感性化的艺术教学境界,以达到“归真”心理过程体现教学重点。
)演——情感美
演绎居里夫人的具体事例情景以及朗诵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语,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辩——选择美
居里夫人的艰苦与快乐,矛盾吗?
总结
悟——收获美
感悟文章的美,美丽的颜色能换成“伟大的发现”么?书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作业:
1.仿写:写一篇《美丽的颜色》关于老师传记的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设计说明: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
2.推荐阅读:《我的信念》
【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
镭蓝色荧光
居里夫人精神
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工作环境简陋棚屋
夏天燥热
冬天寒冷
工作情况辛苦劳累
经年累月
不知疲倦
工作成果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热爱科学不畏艰难
持之以恒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