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含常见电离方程式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2节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3.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重点)一、电离和电离方程式1.化合物导电的原因(以NaCl为例分析)2.电离:化合物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3.电离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2)写出①HCl、②H2SO4、③NaCl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H++Cl-;②H2SO4===2H++SO2-4;③NaCl===Na++Cl-。
4.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1)酸:电解质发生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解质发生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解质发生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微点拨:(1)电离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二、电解质1.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酸、碱、盐等。
微点拨:(1)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2.强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物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3)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如H2SO4:H2SO4===2H++SO2-4,KOH:KOH===K++OH-。
3.弱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物质:弱酸、弱碱、水。
(3)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NH3·H2O:NH3·H2O NH+4+OH-。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固体NaCl不能导电。
()(2)盐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
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含常见电离方程式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含常见电离方程式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含常见电离方程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就是自身能够电离出来离子,有些物质溶水时税金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例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存有电离平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弱、强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容易水溶性的电解质,但熔化的部分能够全部电离,则仍属于强电解质。
例如:baso4、baco3等。
3.弱、强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例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不大,导电性较弱。
而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弱、强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弱、强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1、酸的电离(h2so4、hno3、hcl、hbr、hi、h3po4、hf、h2so3、ch3cooh、h2co3、h2s、hno2、c6h5oh、hcn、hclo)--h2so4==2h++so42或:h2so4+2h2o==2h3o++so42--hno3==h++no3或:hno3+h2o==h3o++no3(以下雷同)hcl==h++cl-hbr==h++br-hi==h++ich3coohhno2-h++h2po4h2po4h++fh++hso3hso3-----h++hpo42-hpo42-h++po43-h++so3-2-h++ch3coo--h++hco3hco32-h++co3h++hs-hs-h++no2-h++s2-c6h5ohh++c6h5o-(苯酚不是酸,显出酸性)-hcnh++cn-hcloh++clo-h2oh++oh-2h2oh3o++oh2、碱的电离(naoh、koh、ba(oh)2、mg(oh)2、al(oh)3、nh3·h2o)naoh==na++ohko h==k++oh-mg(oh)2mg2++2ohal(oh)3nh3·h2oal3++3oh酸式电离:al(oh)3+2ohnh+4----ba(oh)2==ba2++2ohh++alo-+h2o2-ca(oh)2==ca2++2oh(回应石灰水)ca(oh)2ca2++2oh(石灰悬浊液)--3、盐的电离(nacl、na2so4、nahso4、na2so3、nahso3、mgso4、caso4、al2(so4)3、cuso4、alcl3、agno3、ch3coona、nh4no3、fecl3、na2co3、nahco3、na2s、nahs、nah2po4、na2hpo4、na3po4、ki、nabr、naclo、agcl、caco3)nacl==na++cl-na2so4==2na++so24--nahso4==h++na++so24-na2so3==2na++so24nahso3==na++hso3-(错误书写:nahso3==na++h++so42-)-mgso4==mg2++so24-al2(so4)3==2al3++3so24-cuso4==cu2++so24alcl3==al3++3clagno3==ag++no3ch3coona==ch3coo+na+nh4no3==nh4++no3-fecl3==fe3++3cl2-na2co3==2na++co3-2-nahco3==na++hco3(错误书写:nahco3==na++h++co3)---na2s==2na++s2-nahs==na++hs-(错误书写:nahs==na++h+s2-)nah2po4==na++h2po4na2hpo4==2na++hpo4(错误书写:na2hpo4==2na++h++po4)2-3---na3po4==3na++po3ki==k++icaso4―nabr==na++br―naclo==na++clo2-―ag++cl-(容易溶、微溶物质在水中出现些微电离)2-ca2++co3(错误书写:caco3==ca2++co3)-2-2+ca2++so24(错误书写:caso4==ca+so4)na++cl-2na++o2―mgcl2al2o3mg2++2cl-2al3++3o2―。
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分类依据:(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提醒:①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
②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③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④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如碳酸钙,其溶解性小,溶液导电性差,但其属于强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总数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例.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铜丝、③HCl气体、④稀H2SO4、⑤CO2气体、⑥氨水、⑦Na2CO3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NaCl、○10CuSO4·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溶于水或熔融下都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2.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
如Na2SO4:,HClO:(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完。
如:H2CO3:,;Fe(OH)3:。
(3)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情况不同。
如NaHSO4溶液中:;NaHCO3溶液中:、。
考点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概念: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或浓度发生。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发生复分解反应: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讲 电解质的电离【讲】知识点1电解质的定义 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将如图装置中的样品依次更换为NaCl 固体、KNO 3固体、蒸馏水、NaCl 溶液、KNO 3溶液。
(2)实验现象及结论2.物质导电的原因探究(1)物质导电的原因:具有能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粒子。
(2)化合物(以NaCl 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化合物能导电的状态为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如:蔗糖、酒精等【注意】①共同点: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判断的前提),属于纯净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思考】NaOH溶液、盐酸、铜均能导电,它们是不是电解质,是不是非电解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①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发生电离),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而且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如:SO2、SO3、CO2、NH3的水溶液里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本身电离出自由离子而导电,所以SO2、SO3、CO2、NH3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NH3 ·H2O则是电解质①AgCl、BaSO4等某些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能导电,但因这些物质在水中可溶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①金属氧化物(CuO)等物质在水中不溶,但因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这类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⑥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Fe、Cu等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但它们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稀盐酸能导电,但稀盐酸不是电解质,因为稀盐酸是混合物⑦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氢等)【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答案C解析A项,电解质属于化合物,故铜不是电解质,错误;B项,NaCl固体不导电,但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可以导电,故NaCl是电解质,错误;D项,SO3水溶液可以导电,并不是SO3本身电离出的离子,而是其与水的反应产物H2SO4电离产生的,SO3是非电解质。
初高中化学衔接——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第一局部: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了解电离的概念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知识点2:掌握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酸的电离:HCl == H + + Cl-; H2SO4 == 2H + + SO42-一元弱酸:CH3COOH H++CH3COO–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2CO3H++HCO3-,HCO3- H++CO32-强碱的电离:NaOH == Na+ +OH-;Ca(OH)2 == Ca2+ +2OH-一元弱碱:NH3·H2O NH4++OH–多元弱碱:多元弱碱一步完成。
Cu(OH)2 Cu2++2OH-盐的电离:NaCl===Na++Cl- ;(NH4)2SO4 ===2NH4++SO42-强酸的酸式盐电离:KHSO4 === K++H++SO42-弱酸的酸式盐电离:KHCO3 == K++ HCO3-第二局部: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了解酸碱盐的概念,离子的概念,但对电离概念并未涉及高中要求:正确书写各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建议:在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响前补充酸碱盐的电离第三局部:教案知识目标:1、通过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枯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可导电。
2、从有些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的现象了解电离。
3、由电离概念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开展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固体导电的根底上懂得溶液导电性原理,建立统一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讲读法、启发式 学法指导:利用实验事实和现象,演绎推理得出溶液导电性原理,通过讨论使目标得以检测。
教学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提问]:在初中化学里学过哪些主要化合物? [导课]:从学生回忆学过的化合物,教师有意进行分类。
追问:溶液的特征是什么?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课题] [新课] 演示:①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磷酸、酒精、蔗糖几种溶液的导电性。
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等。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等。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H3PO4、H2CO3、CH3COOH碱:NaOH、Ca(OH)2、NH3 ·H2O、Fe(OH)3盐:NaCl、KNO3、NaHSO4、CaCO3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特别提醒】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
例如,HCl是电解质,其水溶液盐酸不是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便为电解质: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例:化合物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③CO2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导电离子的H2CO3,H2CO3属电解质,CO2属非电解质。
④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等;电解质不一定都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⑥BaSO4、CaCO3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知识点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产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的原理(以Na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如下图所示):(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电解质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因条件,就是溶于水或受热使电解质呈熔融状态。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电解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化学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解质。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化合物”,这就意味着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二是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而像酒精、蔗糖等在这两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它们就不是电解质。
根据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电解质又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也就是说它们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大多数盐(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以氯化钠为例,当它溶解在水中时,会完全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Cl =Na⁺+ C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未电离的分子。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如醋酸、碳酸等)、弱碱(如一水合氨等)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等)。
以醋酸为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方程式为:CH₃COOH ⇌CH₃COO⁻+ H⁺。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电解质的导电性。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就越强。
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导电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很弱,而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较强。
在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时,我们要特别小心。
有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一定是电解质。
例如,金属单质能导电,但它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石墨也能导电,但它属于单质,同样不是电解质。
还有一些气体,如氨气(NH₃),它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的不是氨气本身,而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的离子,所以氨气不是电解质,而一水合氨是电解质。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化学知识点总结:电离平衡》,供⼤家学习参考!⼀、强弱电解质的判断1、电解质和⾮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不是⾮电解质。
2、判断电解质的关键要看该化合物能否⾃⾝电离。
如NH3、SO2等就不是电解质。
3、电解质的强弱要看它能否完全电离(在⽔溶液或熔化时),与其溶解性、导电性⽆关。
4、离⼦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如NaCl、BaSO4等,共价化合物部分是强电解质如HCl、H2SO4等,部分是弱电解质如HF、CH3COOH、HCN、HNO2、H3PO4、H2SO3、H2CO3、HClO、NH3·H2O等,部分是⾮电解质如酒精、蔗糖等。
⼆、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才有电离平衡,如⽔:2H2O =H3O++OH-。
2、电离平衡的特征:等(V电离=V结合≠0)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浓度⼀定)变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温度越⾼,浓度越⼩,越有利于电离。
加⼊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的强电解质,能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4、电离⽅程式:(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等号,如:HCl=H++Cl_ NaHSO4=Na++H++SO42-(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可逆符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步电离为主,电离级数越⼤越困难;且各步电离不能合并。
如:H3PO4 H++H2PO4- H2PO4- H++HPO42- HPO42- H++PO43-三、⽔的离⼦积(Kw)1、由⽔的电离⽅程式可知:任何情况下,⽔所电离出的H+与OH-的量相等.2、Kw=c(H+)·c(OH-),25℃时,Kw=1×10-14。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Kw越⼤。
四、溶液的pH1、pH=-lg{c(H+)},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5℃):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 pH=7 ,酸性溶液:C(H+)>C(OH-) pH<7,碱性溶液:C(H+)7。
高中化学第01讲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含解析)第01讲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能导电的物质有哪些?他们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金属单质可导电,是因为里面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也可以导电,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 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吗?提示:不一定,如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一定,如金属单质、石墨等。
(4)电解质本身一定导电吗?提示:不一定,如固体氯化钠就不导电。
(5)NH 3、SO 2、SO 3、CO 2等的水溶液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提示:SO 2、SO 3、CO 2等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 2SO 3、H 2SO 4、H 2CO 3)电离所致,并非自身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SO 2、SO 3、CO 2等为非电解质,而H 2SO 3、H 2SO4、H 2CO 3为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例1] 今有九种物质:①铝线②石墨③氯气④BaSO4晶体⑤纯硫酸⑥金刚石⑦石灰水⑧乙醇⑨熔化的NaCl其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⑦⑨,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⑥⑦。
【解析】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解析】选C。
A项氯化钠是电解质,B项铜丝是单质,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CO2是非电解质【小结】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盐酸溶液等(2)从物质性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高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电离过程,指出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成分和它们的电离程度。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高中化学电离方程式示例:
1. 酸的电离方程式:
HCl → H⁺ + Cl⁻
H₂SO₄ → 2H⁺ + SO₄²⁻
2. 碱的电离方程式:
NaOH → Na⁺ + OH⁻
KOH → K⁺ + OH⁻
3.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HCl → H⁺ + Cl⁻
HNO₃ → H⁺ + NO₃⁻
4.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CH₃COOH ⇌ CH₃COO⁻ + H⁺
H₂CO₃⇌ HCO₃⁻ + H⁺
需要注意的是,电离方程式的方向性表示了电离的程度。
箭头向右表示完全电离,箭头向左表示有反应物反离子的生成,并且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
在弱电解质的情况下,电离方程式包含了双向箭头来表示平衡状态。
高一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引言: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电解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排斥力来完成电解过程。
电解质的电离性质决定了溶液的电导率、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的化学反应等方面。
在高一的学习中,了解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电解质的基本电离知识点。
一、电离的定义和类型电离是指在溶液中,化合物分子或某些离子化物质分子因电场的作用下分解为带电离子的过程。
根据电离的程度和几何结构,电离分为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两种类型。
1. 完全电离:指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分子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现象。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的完全电离方程式为:NaCl(s)→ Na+(aq)+ Cl-(aq)。
2. 不完全电离:指化合物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为离子的现象。
例如,乙酸(CH3COOH)在水中的不完全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aq)⇌ CH3COO-(aq)+ H+(aq)。
二、电解质的分类根据溶液中电解质所产生的离子类型和离子浓度的差异,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它们可以离解出大量的离子,使得溶液具有很高的电导率。
例如,盐酸(HCl)在水中的完全电离方程式为:HCl(aq)→ H+(aq)+ Cl-(aq)。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电离的电解质。
它们离解出的离子浓度相对较低,溶液的电导率也较弱。
例如,乙酸(CH3COOH)在水中的不完全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aq)⇌ CH3COO-(aq)+ H+(aq)。
三、电离度的概念和计算电离度是衡量电解质电离程度的一种物理量。
它表示溶液中电解质分子电离为离子的程度,通常用符号α表示。
电离度的计算公式为:α = (实际分子电离度)/(理论分子电离度)× 100%。
其中,实际分子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电离质量与进入溶液的总质量的比值,而理论分子电离度则是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得出的分子电离度。
高一化学电解质必背知识点电解质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高一化学中电解质的必背知识点。
一、电解质的定义与分类1.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2.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离子,如强酸、强碱和部分盐类。
- 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生成少量离子,如弱酸和弱碱。
二、电解质的溶解和电离1.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是指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离子的过程。
2. 电离是指电解质溶解后离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电离度1. 电离度(α)表示电解质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即溶液中电离离子的浓度与初始电解质浓度之比。
2. 强电解质的电离度接近100%,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通常较低。
四、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2. 电离方程式的左边是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是生成的离子的化学式,用箭头隔开。
五、电解质的电导性质1. 电解质的电导性质是指电解质能否导电以及导电性的强弱。
2. 强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电导率测量。
3. 电解质的导电性与其浓度、离子电荷数和移动速率有关。
六、电解质的应用1. 电解质在电池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
2. 电解质在电镀、金属提取等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1.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导电。
2. 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离子,非电解质溶液中则存在分子。
以上是高一化学中关于电解质的必背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特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化学实验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消化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在化学学科中的学习成绩。
高一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一、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其溶解度和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如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它们能够迅速地将溶液中的离子释放出来,导致溶液的电导能力很强。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的物质,如乙醇(C2H5OH)、醋酸(CH3COOH)等。
由于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所以弱电解质的溶液电导能力相对较弱。
二、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和离子化方程式在溶液中,电解质会发生电离,即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电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作:NaCl → Na+ + Cl-。
同样地,硫酸(H2SO4)在水中电离成两个氢离子(H+)和一个硫酸根离子(SO42-)。
电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作:H2SO4 → 2H+ + SO42-。
三、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离子浓度电解质的电离度(α)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生成率。
强电解质的电离度接近100%,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一般较低。
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受到溶液浓度的影响。
在等浓度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离子浓度更高,因为它们能够更多地电离。
而弱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们只有部分分子电离。
四、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与离子浓度有关。
离子浓度越高,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可以通过电导率(κ)来评估。
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内,单位横截面积上的载流子数目。
五、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和浓度测定方法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和浓度可以通过电导度测定来确定。
在实验中,可以测量纯溶剂的电导度,然后再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度。
通过比较溶液电导度与纯溶剂电导度的差别,可以得到电解质的电离度。
离子浓度可以通过电导度测定或溶液的密度测定来确定。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的差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电解质1、定义:○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如)○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2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全部电离,故为强电解质)○3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习题一】(2017秋•邢台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证明H2C2O4(乙二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草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常温下,0.1mol/L的H2C2O4溶液的PH=2C.浓度均为1mol/L=l的H2C2O4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硫酸的导电能力弱D.常温下,pH=4的H2C2O4溶液稀释100倍,pH约为5【考点】弱电解质的判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只要说明乙二酸部分电离就能证明乙二酸是弱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草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草酸的还原性,不能证明为弱酸,故A符合;B.常温下,0.1mol/L的H2C2O4溶液的PH=2,说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草酸为弱电解质,故B不符合;C.浓度均为1mol/L的H2C2O4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硫酸的导电能力弱,说明草酸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D.常温下,pH=4的H2C2O4溶液稀释100倍,若为强电解质PH变化为6,pH 约为5,说明稀过程中草酸又电离出氢离子,存在电离平衡,说明为弱电解质,故D不符合;故选:A。
【习题二】(2017秋•平罗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D.不溶性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性酸和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强弱无关;B.某些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C.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成离子;D.某些不溶性盐是强电解质;某些可溶性酸是弱电解质;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是弱强电解.【解答】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故A错误;B.强电解质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氢;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强电解质的特征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不存在溶质分子,故C正确;D.不溶性盐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可溶性酸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醋酸;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如甲烷,故D错误,故选:C。
高一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中的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下面是对高一化学电解质知识点的总结:一、电解质的定义与分类1. 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在溶剂中能够分解成带电离子的物质,通过带电离子的迁移从而在溶液中导电。
2. 电解质的分类: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完全分解,生成大量的离子。
如盐酸、硫酸等。
b.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分解,生成少量离子。
如乙酸、纯水等。
c.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分解,不产生离子。
如乙醇、葡萄糖等。
二、电解质的导电性质1. 电解质的导电性质:只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而固体电解质无法导电。
这是因为只有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具有离子自由移动的能力。
2. 电解质的导电性与浓度的关系:电解质的导电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解质几乎完全离解,导电性最强。
3. 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种类有关: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因为强电解质完全离解生成的离子浓度更高,电导率更大。
三、电离与电离方程式1. 电离: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发生分解,生成带电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
例如,NaCl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 → Na+ + Cl-。
四、电解质的电解现象1. 电解质的电解现象:电解质在电解池中发生电解,正离子朝阴极(电极)移动,负离子朝阳极(电极)移动。
2. 电解液的选择:为了使电解质溶液能够顺利发生电解,一般选择强电解质,且浓度较大。
五、常见电解质与应用1. 酸性电解质:酸性电解质溶液是由酸溶于水中所得到的溶液,其中酸质发生电离。
酸性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电镀、制取气体等。
2. 碱性电解质:碱性电解质溶液是由碱、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溶于水中得到的溶液,其中碱质发生电离。
碱性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电解水、蓄电池等。
电解质知识点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实例
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 强酸:H 2SO 4、HCl 、HClO 4等强碱:Ba (OH )2 Ca (OH )2等
弱酸:H 2CO 3 、CH 3COOH 等。
弱碱:NH 3·H 2O 、Cu (OH )2 Fe (OH )3等。
电离方程式 KNO 3→K ++NO 3— H 2SO 4→2 H ++SO 42— NH 3·H 2O NH 4++OH _
H 2S H ++HS _ HS _H ++S 2-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
如:BaSO 4、BaCO 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
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1、酸的电离(H 2SO 4、HNO 3、HCl 、HBr 、HI 、H 3PO 4、HF 、H 2SO 3、CH 3COOH 、H 2CO 3、H 2S 、HNO
2、C 6H 5OH 、HCN 、HClO)
H 2SO 4==2H ++SO 42- 或:H 2SO 4+2H 2O==2H 3O ++SO 42- HNO 3==H ++NO 3- 或:HNO 3+H 2O==H 3O ++NO 3- (以下雷同) HCl==H ++Cl -
HBr==H ++Br -
HI==H ++I - H 3PO 4
H ++H 2PO -4 H 2PO
-
4
H ++HPO
-24
HPO -
24
H ++PO -
34
HF H ++F -
H 2SO 3
H ++HSO -3 HSO -
3
H ++SO -
23
CH 3COOH H ++CH 3COO - H 2CO 3H ++-3HCO -
3HCO H ++-23CO H 2S H ++-HS -
HS H ++-2S
HNO 2H ++NO -2
C 6H 5OH H ++C 6H 5O - (苯酚不是酸,显
酸性) HCN H ++CN - HClO H ++ClO - H 2O H ++OH - 2H 2O
H 3O ++OH -
2、碱的电离(NaOH 、KOH 、Ba(OH)2、Mg(OH)2、Al(OH)
3、
NH3·H2O)
NaOH==Na++OH-KOH==K++OH-
Ba(OH)2==Ba2++2OH-
Mg(OH)2Mg2++2OH-
Al(OH)3Al3++3OH-酸式电离:Al(OH)3H++-
AlO+H2O
2
NH 3·H2O+
NH+2OH-
4
Ca(OH)2==Ca2++2OH- (澄清石灰水)
Ca(OH)2Ca2++2OH- (石灰悬浊液)
3、盐的电离(NaCl、Na2SO
4、NaHSO4、Na2SO3、NaHSO3、MgSO4、CaSO4、Al2(SO4)3、CuSO4、AlCl3、AgNO3、CH3COONa、NH4NO3、FeCl3、Na2CO3、NaHCO3、Na2S、NaHS、NaH2PO4、Na2HPO4、Na3PO4、KI、NaBr、NaClO、AgCl、CaCO3)
NaCl==Na++Cl-
Na2SO4==2Na++-2
SO
4
NaHSO4==H++Na++-2
SO
4
Na2SO3==2Na++-2
SO
4
NaHSO3==Na++HSO3- (错误书写:NaHSO3==Na++H++SO42-)
MgSO4==Mg2++-2
SO
4
Al2(SO4)3==2Al3++3-2
SO
4
CuSO 4==Cu 2++-
24
SO AlCl 3==Al 3++3Cl - AgNO 3==Ag ++NO 3
CH 3COONa==CH 3COO -+Na + NH 4NO 3==NH 4++NO 3- FeCl 3==Fe 3++3Cl - Na 2CO 3==2Na ++-23CO
NaHCO 3==Na ++-3HCO (错误书写:NaHCO 3==Na ++H ++-23CO )
Na 2S==2Na ++-2S
NaHS==Na ++HS - (错误书写:NaHS==Na ++H+-2S ) NaH 2PO 4==Na ++H 2PO -4
Na 2HPO 4==2Na ++HPO -24 (错误书写:Na 2HPO 4==2Na ++H ++PO -34) Na 3PO 4==3Na ++PO -34
KI==K ++I ―
NaBr==Na ++Br ―
NaClO==Na ++ClO ―
AgCl Ag ++-Cl (难溶、微溶物质在水中发生微弱电离)
CaCO 3Ca 2++-23CO (错误书写:CaCO 3==Ca 2++CO -
23)
CaSO 4
Ca 2++SO -24(错误书写:CaSO 4==Ca 2++SO -24)
3、熔融电离 NaCl
Na ++-Cl MgCl 2
Mg 2++2-Cl
Na2O2Na++O2―Al2O32Al3++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