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修养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振兴关键在教育,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竞争无孔不入,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但所有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都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最终还都是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观点。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左右着教育发展的质量,正如邓小平所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师德,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义地说: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又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人才等更丰富的内涵。因此,今天的教师,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其概括为八个字:师品、师智、师能、师表。

1、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教师必须具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2、师智,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三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

3、师能,技高为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师德问题广受社会关注,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

活动的成效有着特殊的影响作用,从而使得人们不敢对其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出现的教师职业道德明显滑坡现象令人忧虑。

一、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做出了不懈努力。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然而,目前教师队伍中也存在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教育行为功利性太强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在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引导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现阶段师德建设的误区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升华,随着师德教育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师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目前,师德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五重五轻”的倾向: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重政治,轻情感;重应然,轻实然;…造成的后果是: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知情分离;情意不合;双重人格;双面人生……。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的误区。

误区之一:在师德本质的认识方面:重社会层面的“习惯性道德”轻个体层面的“内省性道德”。

在现实的道德建设实践中,道德教育所依托的宣传媒体、机构及教育者,更多地是宣传道德对于社会层面、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而忽略以致无视道德对于个体层面内心世界的平衡、调节、净化乃至整合作用。表现在师德建设中,则是更多地研究和关注教师对于民族、对于国家、对职业、对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群体、对学校领导等外部世界诸种关系中所应具有的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义务等,而较少地研究和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心世界可能产生的冲突、失衡,所应采取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这样就造成了师德理论宣传和师德建设实践的某种程度的脱节和背离,使人们误以为师德只是约束教师行为督促教师自觉为国家、民族、社会、学生的利益而尽职尽责的外在手段,而忽略其对教师个体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承担教师责任、践行教师行为、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师精神境界、保持内心世界平衡、安宁、和谐,幸福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影响到教师师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

误区之二:在师德规范体系的研究方面重教师对学生群体道德规范的研究轻教师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