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案-外科学-主动脉瓣狭窄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6
一、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外科学本课时内容: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课时数:1课时(50分钟)教材:外科学第3版,赵玉沛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移植血管的选择。
2、熟悉:心梗后机械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3、了解:手术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围术期处理要点及手术疗效。
4、拓展: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微创冠脉外科,全动脉化搭桥等)。
【能力目标】1、分析能力:冠心病外科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梗后并发症的处理两方面,前者需要结合冠脉造影及病人总体状况判断手术指征,而后者涉及知识面更为广泛,涵盖心脏外科领域多种基本手术策略。
启发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内外科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分析,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手术拟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临床思维:冠心病为常见病,而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这一课程着重于临床思维的训练,以多种个病例为引导,使学生体验从临床表现经诊断到治疗的完整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
3、人文素养:向学生介绍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传授最前沿知识,期待立志从事心血管疾病领域相关工作的医学生锐意进取,为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创新贡献新生力量。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50分钟)课程导入课程导入1分钟冠心病基础知识回顾冠状动脉的解剖2分钟冠心病的基础知识3分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定义2分钟手术方式6分钟手术适应证11分钟桥血管的选择7分钟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室壁瘤4分钟室间隔穿孔3分钟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分钟冠心病外科的新进展微创冠脉外科2分钟总结总结、思考题及文献5分钟三、教学思想1、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且为常见病,课程偏科普、偏临床,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核心进行讲授,涵盖手术治疗各方面。
重点突出,着重讲述手术适应证与桥血管的选择,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便于知识点的系统记忆。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案-外科学-主动脉瓣狭窄一、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外科学本课时内容:主动脉瓣狭窄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课时数:1课时(50分钟)教材:外科学第3版,赵玉沛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包括疾病的分度)。
2、熟悉: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治疗。
3、了解:主动脉瓣狭窄的流行病学与鉴别诊断。
4、拓展:主动脉瓣狭窄的最新治疗进展(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能力目标】1、心脏瓣膜病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主要的疾病:二尖瓣狭窄与主动脉瓣狭窄,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典型,是需要着重学习理解的疾病。
以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生理机制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瓣膜病的总体病程发展。
并由此举一反三,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便于知识点的系统记忆,避免混淆。
2、课程中将临床症状课程的核心重点内容。
以“心扉”作为比喻,作为明线开展逐步授课。
以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作为暗线贯穿其中,将症状、体征、治疗进行串联。
每一部分内容均环环相扣,使同学体验从诊断到治疗的完整思维过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3、课程按照教科书既定编纂顺序进行讲授,但其中含跳跃性讲授内容,以此顺序讲授,可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
4、课程中将大纲和课本上未涉及的适用于高危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法引入授课,不断强调疾病的风险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同学的关注点从“以疾病为中心”扩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真正具备从生理到心理的“爱伤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50分钟)课程导入课程导入1分钟心脏解剖知识回顾主动脉瓣的解剖及功能2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定义2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7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症状10分钟体征5分钟辅助检查3分钟诊断及分度诊断及分度7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6分钟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微创冠脉外科2分钟总结总结、思考题及文献5分钟三、教学思想由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本课程也需要对教学设计和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与更新。
主动脉瓣狭窄个案分析主动脉狭窄是由左心室出口至主动脉起始部间发生狭窄,可划分为瓣膜狭窄、瓣膜上狭窄和瓣膜下狭窄等三种类型,症状男性多见,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少见,大多同时合并有关闭不全和(或)二尖瓣病变。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多见青少年有风湿热史,多数同时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病变.单纯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罕见。
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随年龄老化而逐渐增多的一种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与钙化,可发生在原先正常瓣膜或有轻度瓣膜发育异常的患者其瓣叶交界处无粘连和融合。
后者是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病理学鉴别要点。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的占先天性主动脉瓣异常的50%以上。
历经几十年后才逐渐形成主动脉瓣狭窄,其中约40%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上述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可根据病史和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导管检查,一般可作出病因诊断。
病人资料(一)一般情况邰圣海,男,56岁,家住江苏丹阳,已婚,育有一儿一女。
病人小学文化,在家务农,无宗教信仰,其家人关系和睦。
患者与病房里的病友关系融洽,家里经济条件尚可,农保。
(二)社会心理发展情况根据爱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65岁,成人期中期,创造对停滞成熟的成人关注于确立与指引下一代,或者感觉个人的贫乏,因此,患者除了要面对自己生理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外,还要与内心的不良情绪做斗争。
他需要学习如何保持自己的潜能和智慧,积极面对现实,作出身体和心理社会的适应和调整。
他会对一些没能实现的思想感到失望和缺憾,但在失落的同时,还努力去发现一种完善感。
(三)过去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曾正规服药。
(四)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的发生(五)过敏史:无(六)现病史2016-01-05因发作性黑朦3年余入住心内科2016-01-06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提示:钙化性主动脉中度狭窄伴轻微关闭不全,钙化性二尖瓣伴轻度关闭不全,左室肥厚2016-01-07转入我科,予完善检查2016-01-13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
一、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外科学本课时内容:主动脉瓣狭窄授课对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课时数:1课时(50分钟)教材:外科学第3版,赵玉沛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包括疾病的分度)。
2、熟悉: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治疗。
3、了解:主动脉瓣狭窄的流行病学与鉴别诊断。
4、拓展:主动脉瓣狭窄的最新治疗进展(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能力目标】1、心脏瓣膜病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主要的疾病:二尖瓣狭窄与主动脉瓣狭窄,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典型,是需要着重学习理解的疾病。
以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生理机制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心脏瓣膜病的总体病程发展。
并由此举一反三,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便于知识点的系统记忆,避免混淆。
2、课程中将临床症状课程的核心重点内容。
以“心扉”作为比喻,作为明线开展逐步授课。
以主动脉瓣狭窄的分度作为暗线贯穿其中,将症状、体征、治疗进行串联。
每一部分内容均环环相扣,使同学体验从诊断到治疗的完整思维过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3、课程按照教科书既定编纂顺序进行讲授,但其中含跳跃性讲授内容,以此顺序讲授,可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
4、课程中将大纲和课本上未涉及的适用于高危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法引入授课,不断强调疾病的风险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同学的关注点从“以疾病为中心”扩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真正具备从生理到心理的“爱伤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50分钟)课程导入课程导入1分钟心脏解剖知识回顾主动脉瓣的解剖及功能2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定义2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7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症状10分钟体征5分钟辅助检查3分钟诊断及分度诊断及分度7分钟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6分钟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微创冠脉外科2分钟总结总结、思考题及文献5分钟三、教学思想由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本课程也需要对教学设计和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与更新。
(一)加强了主动脉瓣狭窄病因学教学的比重,引导学生对外科疾病的直观认识,也紧扣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热点。
(二)加强了主动脉瓣狭窄分度的教学比重,因为透彻的理解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分度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对于症状、体征、治疗原则以此为主线系统串联起来,以便记忆。
(三)增加了教学大纲中未作教学要求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外指南已将此治疗方式推荐级别不断提高,但国内仍鲜有开展。
增加此部分内容,力求与国际最新理念接轨,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知识。
四、教学分析【1】教学重点1、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2、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分钟3、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含分度)【2】教学难点【难点1】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1、难点分析: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并且授课时与其他心脏瓣膜病一同讲授,学生极容易混淆,印象不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此后需要重点掌握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透彻理解意义重大。
2、教学对策:通过设计气球打气的模拟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以直观的对比和感受。
再通过图片演示及其他类比手段,结合生活实际,反复强调。
提炼病理生理机制中极少而精炼的关键词使学生记忆,加深印象。
【难点2】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1、难点分析: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典型、突出,但普遍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因为这部分内容与病理生理机制结合极为紧密,需杂糅讲授。
2、教学对策:前期对病理生理机制重点施教,使学生透彻理解关键点。
以“缺血”“淤血”两个简单词汇进行分类,对典型症状进行归类。
充分运用解剖图片进行演示教学。
并以口诀形式指导学生记忆,理解病情发展演变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多媒体是主要授课工具,以最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出发,图片丰富,视觉冲击力强,结合视频、动画、板书等形式,充分类比,使同学们便于理解,形象记忆。
2、板书内容与授课多媒体充分结合,相辅相成,对课程重点的进行精炼概括,用一些关键词编成口诀,便于记忆,在课程总结部分里起到重要作用。
3、充分利用解剖模型、实物模拟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切身体会和直观感受,对难点的理解将更为透彻。
六、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本科生。
学情特点如下:1、八年制的临床医学生往往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能够通过预习掌握部分知识点,但对课堂知识的概括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相对欠缺。
教学方法:以临床病例引入,抛砖引玉,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环环相扣的课程内容不断引发同学思考;结合课堂互动,提高听讲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学生联系实际、融会贯通,方便同学们记忆理解新知识。
2、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方法:对于重点专用词汇进行英语教学,多次重复,便于同学理解、记忆和应用这些重点英语词汇,课后有推荐适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阅读的英文文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
七、教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主要病因为老年退行性变,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发病率逐年增高,正越来越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并且,此疾病发展缓慢、隐匿,但若狭窄程度严重,导致心源性猝死风险极高。
且此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但因畏惧手术而延误治疗的情况普遍存在,最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早期识别诊断,给患者恰当的就医指导,降低死亡风险。
目前国内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技术手段与国际存在相当的差距,期待立志从事心血管疾病领域相关工作的医学生为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创新贡献新生力量。
八、教学评价课堂中以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讲授,检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及综合临床思维能力。
我们将根据每次教研组内试讲和实际学生授课后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修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与阅读文献,以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安排(为教学演示内容,★为重点内容)冠状动脉开口不同,命名为:左冠脉、右冠瓣、无冠瓣②每个瓣叶的细分解剖结构:瓣尖、瓣缘、瓣体、瓣环、交界志形象类比主动脉瓣三叶的解剖形态特点,帮助学生记忆教学挂图AS的流行病学>50岁,50%存在主动脉瓣钙化>70岁,10%存在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临床表现(症状)①无症状期瓣膜病变钙化需要10-20年a.心绞痛 angina发生率:1/3 AS患者的首发症使其直观,便于理解②压差减小机制:心衰导致输出量下降 A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要点①病史与症状向学生强调问诊、查体基本②体征(典型杂音)③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左室流出道狭窄相关疾病a. 手术指征 中度AS 有症状 重度AS 有症状/无症状b. 手术方式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 手术过程:剪除瓣叶+人工瓣膜置换c. 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的比较 生物瓣 机械瓣 血流 中心性 非中心性 耐久度 差 好 抗凝否是设计思路:以心脏模型举例,作简单计算:若老年人血压收缩压130mmHg ,重度AS ,压差达50mmHg ,那么心脏此时所需达到的收缩压即为180mmHg 。
以高血压、剧烈运动作对比,强调此时心脏所承受的巨大负荷,需尽早去负荷治疗。
设问互动:提问:门坏了是换还是修? 回答:只换不修。
解释原因:退行性变不可逆设计思路: 传看人工瓣膜模型,有直观认识、对比了解 学科前沿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Implantation ,TAVI ) TAVI 在2017年美国瓣膜病指南已升至与AVR 手术同等地位,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都是IA 类推荐PPT+视频 ①引入设问:冠状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都能放置支架,那么所有动脉的起源,主动脉瓣能不能放置支架呢? 视频演示手术过程。
②人文教育讲述国内现状,与国际存在2分钟退行:degeneration代偿:compensation失代偿:decompensation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1] 杨跃进.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现状及展望[2] Carabello B A, Paulus W J. Aortic stenosis[J]. Lancet, 2009, 373(9667):956-966.[3] Iung B, Baron G, Butchart E G, et al. A prospective survey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n Europe: The Euro Heart Survey 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J]. Eur Heart J,24(13):1231-1243.Vahanian A, Alfieri O, Andreotti F, 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ersion 2012). The Joint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 [J]. G Ital Cardiol (Rome), 2013,14(3):167-214.Nishimura R A, Otto C M, Bonow R O, et al. 2014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4, 148(1):e1-e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