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7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
1、用体温计正确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2、在冷却食物时用0 ℃的冰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答案】C3、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答案】D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答案】D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答案】C6、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放热,沸腾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有致冷作用【答案】B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答案】B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A.65℃B.74℃C.66℃D.78℃【答案】C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4~5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C.乙是晶体D.甲在3~6min内不需要吸热【答案】B10、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答案】A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1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答案】D13、初冬时节,早晨发现南湖的水面在昨天晚上结了一层薄冰,昨夜最低气温()A.0℃B.0℃以下C.0℃以上D.0℃或0℃以下【答案】B14、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不利于水的蒸发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答案】C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二、填空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凝固后熔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松香5.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是水液化形成的B.露是水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6.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一些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B.人体正常体温是39℃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水的温度约70℃7.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10.下列现象描述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水蒸发快慢跟水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1.寒冷的冬天,冰雕展览会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卷(一)一、选择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 0 ℃B. 10 ℃C. 40 ℃D. 100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A. 41℃ B. 39℃ C. 35℃ D. 30℃4.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C.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6.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 钢铁 B. 玻璃 C. 蜡块 D. 沥青7.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5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B. C. D.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为了新奇B. 为了美观C. 为了清洁房顶D. 为了解暑降温。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A.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 眼镜上有灰尘C. 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 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11.如图所示,在装水的大烧杯A中,浮着一个盛适量水的试管B,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100℃,则试管中的水()A. 温度能达到100℃,也能沸腾B. 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C. 温度不能达到100℃,不能沸腾D. 不能确定是否沸腾12.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第3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凤凰县期末)如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2022•北京模拟)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3.(2021秋•渭城区期末)小明在公园游玩时发现师傅制作棉花糖的过程如下:先将白糖倒入机器中加热,使白糖粒变成糖浆,然后经过出丝口的高速旋转将糖浆甩出,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马上就凝聚成长长的糖丝,用竹签绕在一起就制成了棉花糖。
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先汽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B.先熔化后升华,先放热后吸热C.先熔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D.先升华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4.(2022•苍溪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B.初夏,晨雾弥漫C.深秋,树枝凝霜D.寒冬,湖水结冰5.(2021秋•江达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6.(2021秋•常州期末)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时()A.27℃B.30℃C.32℃D.37℃7.(2021秋•渠县期末)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变多了B.冰变少了C.冰的多少没变化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2022•凤山县模拟)“秋荷一滴流,清夜坠玄天。
2024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2.用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可以作如下测量,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将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是24cm;现将它插入某种液体中时,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9cm,则该待测液体的温度是()A.29.2℃B.20℃C.25℃D.23.6℃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A.35.0℃B.36.5℃C.37.0℃D.36.8℃4.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8℃和40℃ B.37℃和40℃ C.都是38℃ D.37℃和38℃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9minC.在EF段,该物质不放热D.在CE段,该物质处于液态6.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的多少不变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D.冰水的温度不变7.随着航天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实现太空3D打印试验。
3D打印就是在高能激光作用下,将打印材料的粉末熔化成液态然后再快速冷却成型。
下列过程与3D打印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洗澡时,卫生间镜子先模糊后慢慢清晰B.工人师傅将铜块铸造成铜像C.碘锤内产生紫色碘蒸气并消失D.舞台白雾的形成8.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9.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大暑时节冷饮“出汗”B.立春时节冰雪消融C.霜降时节草木“白头”D.大寒时节河面冰冻10.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常州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11.绥化的冬天有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题(70分,7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2.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景洪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5.在标准大气压下,要使水的温度高于100℃,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用猛火加热B.给容器加密封盖子继续加热C.减少水的质量D.给容器加盖后,将瓶内水上方空气抽出一部分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有两杯水,一杯放置阳光下,一杯放置荫凉处,杯中均有没熔化完的冰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较高B.在荫凉处的水温度较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10.下列四幅图象中属于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A B C D11.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加热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三种状态:、、。
2.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水的,通常说的水指的是,水蒸气是水的。
3.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摄氏温标,标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4.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液体的______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在下把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和。
5.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方式.6.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需要 (选“吸收”或“放出”)热量.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和两种方式.打火机中的液态丙烷气体是通过的方式将丙烷气体液化的;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采用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掀开烧水的壶盖,上有大量水珠,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水蒸气液化的.7.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温度计的示数会,在人手背擦些酒精,会感觉凉快,这些都说明酒精在过程中要,从而使温度.8.夏天早晨的雾是因为晚上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选填“液化”或“汽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若附着在花草上便形成了.9.“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的缘故.10.读出图10-1-1中温度计的示数:甲的示数为_______ ,乙的示数为________11.酒精灯的使用: A、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吹灭。
13.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14.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热.;15.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时会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于太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2.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2分钟后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C.油在沸腾时温度会不断升高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6.组装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 固体。
它们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可能是非晶体7.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做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B.家用冰箱里冷藏柜内部的温度约为-8℃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2.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
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碎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4.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叶尖露珠B.山间薄雾C.枝头白霜D.房檐冰挂5.下列关于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一些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水蒸发时不吸收热量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樟脑丸发生了汽化现象D.结冰的衣服也会被晾干,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6.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7.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释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8.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这时发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A.冰块中加入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B.白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C.白霜是罐内冰“渗透”出来的小冰晶D.白霜是周围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它的示数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1(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物体的温度最接近37℃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西安市冬季最低气温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2.某人直接用一只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甲、乙两人的体温,则测得的数据分别为()A.37℃和38℃B.37℃和37.6℃C.37.6℃和38℃D.37.6℃和37.6℃3.下列对如图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同学的体温是38.5℃该同学体温不正常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4.根据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金铜铁固态氢熔点(℃)1064 1083 1535 -259A.氢在-255℃时是固态B.固态氢属于非晶体C.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金块D.可以用铜锅来熔化铁块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10分钟C.该物质的熔点是48℃D.该物质在BC段内仍然吸收热量6.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加工钛合金零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零件。
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凝固B.升华液化C.汽化凝华D.熔化凝固7.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
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8.小华展示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馒头。
如图所示,打开蒸笼,蒸笼上方有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白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D.“白气”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看到冰棒冒“白气”是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松花江畔雾凇的形成。
B. 铁水浇铸成零件。
C.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 春天冰雪消融。
解析:- 选项A:松花江畔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 选项B:铁水浇铸成零件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 选项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 选项D: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
所以这题选D。
2.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解析:- 选项A:初春早晨河面结薄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
- 选项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
- 选项C:深秋屋顶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霜,属于凝华,凝华放热。
- 选项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升华吸热。
所以这题选D。
3.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解析:冰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冰不能吸热,水也不能放热,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不会改变。
这题选B。
4. 关于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解析:- 选项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选项错误。
- 选项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该说法正确。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分)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10V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 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70℃2.(3分)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3分)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4.(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都可以测量5.(3分)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6.(3分)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7.(3分)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而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8.(3分)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B.C.D.9.(3分)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吸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10.(3分)寒冷的冬季,在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这是()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11.(3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2.(3分)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5分)常用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在图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___℃.14.(1分)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15.(2分)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16.(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小芳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完成填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温度/℃﹣8 ﹣6 ﹣4 ﹣2 0 0 0 0 0 1 2 3冰的熔点是_________℃,从开始加热经过2min,冰处于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17.(2分)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18.(5分)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使气体液化也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能够使所有的气体发生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19.(2分)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20.(3分)如图所示装置用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21.(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22.(6分)北方的冬天早上,玻璃窗上会结一层冰花,那冰花在户内还是户外?为什么?23.(6分)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24.(6分)端午节,小霞和小冬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霞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冬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_________;请写出理由_________.四、探究题(25题9分,26题12分,共21分)25.(9分)小英和小芳同学分别在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1)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小芳同学实验时发现海波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方法.26.(12分)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_________(A或B)套装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02(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不同.(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所以A符合实际;B、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B不符合实际;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所以C不符合实际;D、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40℃,所以D不符合实际;故选A2.解: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3.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用方法不正确;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使用方法不正确;C、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浸在被测液体中,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但读数方法错误;D、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正确.故选D4.解: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能准确测量病人的体温.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能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不会偏高或偏低.不符合题意.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这样测量值会更准确,如果视线不与液面相平,这是测量的错误.不符合题意.D、所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大值时,容易涨破温度计,低于温度计的最小值时,不能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符合题意.故选D5.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6.解:柏油是非晶体,所以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故选A7.解: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故A、C、D错误.故选B8.解:锡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B、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不合题意;C、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不合题意;D、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符合题意.故选D9.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医生在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B、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C、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酒精汽化时吸热,使体温降低.符合题意.D、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0.解:寒冷的冬天,外面的温度很低,所以窗玻璃也会很冷,室内温度较高,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上,形成美丽的冰花.故选D11.解:A、水蒸气液化是放热的,错误;B、错误,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C、水吸热汽化变成水蒸气,正确;D、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故选C.12.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解: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的意思,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温度计甲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的是0℃以下的温度,分度值是1℃,水银柱在0℃以下4小格处(视线和水银柱的上表面相平),示数为﹣4℃;温度计乙分度值是0.1℃,水银柱在37℃以上三小格处,示数为37.3℃.故答案为:摄氏温度;摄氏度;℃;﹣4;37.314.解: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故答案为:4015.解: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故答案为:吸热;不变16.解:由实验记录可知冰从吸热开始温度升高,当升高到0℃时,在持续5min的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在晶体的熔化阶段,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固态的物质越来越少,液态的物质越来越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加热开始经过2min,冰的温度达到﹣4℃,达不到它的熔点,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仍是固态.故答案为:0;固17.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18.解: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故答案: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降低温度19.解: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工作时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灯泡停止工作时钨蒸气遇冷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故答案为:升华;凝华20.解: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故答案为: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100;大量气泡向上运动,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21.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22.解:北方冬天晚上外面的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变成固态的冰,形成冰花,冰花在户内23.答:当喷洒一会儿后,瓶内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在喷出时汽化,汽化要吸热,致使瓶子内温度下降,因而觉得变凉了24.答:由于液体沸腾后温度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小冬的想法更合理.原因是只要能维持水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不再改变.(或火太大,既浪费能源,又会使水因剧烈汽化而容易干锅.)25.解:(1)从小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分钟到第7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海波是晶体,此过程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由于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可以增加大烧杯中水的质量或增大海波的质量或将酒精灯火焰调小,来延长加热时间.故答案为:(1)48;固、液共存状态;(2)增加水的质量或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26.解:(1)如图,A装置烧杯上没有盖,B装置上烧杯有盖,烧杯上加盖,可以增大水上方的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沸点的102℃,所以甲同学使用B装置.(2)Q=cm△t知,水的比热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需要的时间不同.(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水的沸点降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故答案为:(1)B;(2)质量;(3)减小;降低。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国家大力发展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中国科兴研制的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它的结构与体温计相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直径大概在60至140nmB.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C.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安全D.在疫苗接收点为了准确读数,验收人员可以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C.北京夏季的最高气温为20℃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3.如图是小宁用玻璃瓶、玻璃管、红墨水、塞子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越长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B.玻璃管越粗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C.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4.如图为某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5.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的多少不变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D.冰水的温度不变6.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如图所示。
下列现象与形成冻雨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秋天霜打枝D.冬天冰封河7.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8.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常州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华形成冰雹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熔化形成雨10.初三的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复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反映自然的节律变化,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节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B.夏天湿头发变干,是升华现象C.热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现象12.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3.如图是小明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的简易温度计。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中哪一幅图像大致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2.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3.火箭升空的景象常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在升空的瞬间,常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这些白色气团是A.火箭发动机喷出的废气B.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气流冲起的水雾C.发射台底部水池中的水被高温火焰汽化后再液化而形成的水雾 D.高温的大气和烟尘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5.适宜人体淋浴的水温是A.10℃ B.40 ℃ C.80℃ D.100℃6.外科医生做小手术或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汽化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 7.夏天,从冰柜拿出来的冰棒,它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9.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10.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用久的白炽灯内壁会发黑,这是钨丝经历了 A.升华过程 B.凝华过程C.凝固过程 D.先升华、后凝华11.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来源:学科网]A B 图1 C D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12.对于图2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t=100℃,能表示水的沸腾图像 B.如果t=48℃,能表示海波的熔化图像 C.如果t=32℃,能表示蜡的熔化图像 D.如果t=0℃,能表示冰的熔化图像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1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5.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饭店、舞厅、厕所等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这种现象是A.熔化 B.升华. C .汽化 D凝华1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7.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18.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1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0.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21.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封雪飘 图322.电冰箱工作时,液态的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迅速 ,变成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在冰箱外 ,这样就将冰箱内的热带到了外面.23.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只雪糕时,上面有“白粉”,这是 现象,剥开纸后看到雪糕向 (填“上”或“下”)冒“白气”,这是 现象.2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4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25.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6.在用水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而小红认为用小火维持沸腾就可以了.你认为 的观念正确,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2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28.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 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29.请你按照某一依据对松香、玻璃、铜、铁、沥青进行分类,其中 为一类,你分类的依据是 .30.双金属片温度计是利用 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在受热膨胀时,双金属片会向膨胀得的一侧弯曲.(填大或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第31小题4分,第32~33小题各5分,第34小题6分,计20分)31.为了证明酒精在高温下能汽化,小明将几滴酒精滴入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立即放入80℃的热水中(如图5),他应该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证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他设计的实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指出来.32.如图6所示,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现象一:瓶内的水结冰并且“多”了;现象二: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3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7.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图5图6(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_ _____. (3)在上表所示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的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4)如图8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你利用图象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34.小军在学习《物态变化》一章时,听老师说,夏天草地上的露水和冬天地上的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来的,前者变成了液体,后者变成了固体,小军想为什么水蒸气会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呢?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自选器材设计出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方案.四、应用与实践题(共3小题,第35小题6分,第36~37小题各7分,计20分.)35.当出现大旱时,一些地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缓解旱情.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将干冰撒播到云层中使其降雨.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 36.宋棋同学在家观察妈妈做饭时发现,烧沸腾的油中不慎滴入水滴,会造成油滴飞溅,发出爆裂的响声;但妈妈在汆鸡蛋汤时,向沸腾的水中滴入油滴,却并没有上述现象发生.请你猜想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3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图7 图8二、填空题21、汽化,降低.2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3、下,液化.24、汽化,液化.25、升华,熔化.26、小红,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7、凝华;吸.28、水蒸发吸热,阴凉通风的.29、铜、铁,它们都是晶体.30、金属,小. 三、实验与探究题31、应该看到塑料袋鼓起来;实验中没有将袋中空气挤尽,这样实验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使塑料袋鼓起来了,不能说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 32、根据mVρ=(或m V ρ=),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冰和水的质量相等,所以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瓶壁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成小水珠.33、(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B ;(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根据t cm Q ∆=吸可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34、猜想:可能是外界温度高低造成的,在温度降低且高于0℃时,发生的是液化,在温度降低且低于或等于0℃时发生的是凝华. 实验方案:(1)器材:两片相同的树叶,冰箱.(2)步骤:在夏天,将两片树叶分别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和冷藏室里,过20分钟后拿出,观察两片树叶上的变化,看从冷冻室里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冰晶出现,从冷藏室取出的树叶上是否有小水珠出现.四、应用与实践题35、固态的干冰撒播到云层中后,会迅速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导致云层温度降低,云中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越聚越多,当大气托不住时,便落下来形成降雨.36、这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高.当水滴入沸腾的油中时,水由于密度大而迅速下沉,同时迅速汽化成水蒸气,体积剧烈膨胀,引起油滴飞溅和空气振动发声.而油滴入沸水中 时,由于油的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同时沸点比水高,油不会迅速汽化,不会引起上述现象.37、汽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前挡风玻璃液化成了小水珠,形成了一层雾气, 妨碍了人的视线.用暖风吹挡风玻璃上的小水珠,可以使小水珠在高温下蒸发成水蒸气,使人看清前面的景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带答案①、知识回顾②、练习巩固一、单选题1.准安地区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路边枝叶产生露珠B.太阳升起浓雾渐散C.气温升高冰雪消融D.铁丝网上出现白霜2.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3.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澡间的玻璃上有水雾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B.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一直下降C.冰棍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定是凝华现象5.如图所示是小宁在教室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B.小宁可以选用量程为-10℃至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实验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宁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可以不需要吸收热量6.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
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不断地翻炒,容器中“烟雾缭绕”,酸奶裹着水果变成了美味的块状“炒酸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氮迅速凝固,同时吸收热量B.液态氮迅速升华,同时放出热量C.“烟雾缭绕”是水蒸气液化而成,此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块状“炒酸奶”是由酸奶凝固而成的,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 C.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固D.先升华后熔化【解析】选 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选B.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A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4.2015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为了加速雪的熔化,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B.雪熔化放热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D.雪的温度可能是5℃【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D正确.故选C.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 )A.晶体的熔化过程B.水的沸腾过程C.晶体的凝固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解析】选 C.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质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故该图象可以反映的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A、B、D错误,C正确.7.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解析】选 A.本题考查晶体熔化时的加热方式.把大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8.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解析】选 D.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有杂质掺入时凝固点降低;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有杂质掺入时沸点升高,防冻剂中掺入了很多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玻璃和铁属于晶体的是.【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和晶体的判断.由图可知,温度计读数应为-4℃,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冰、海波等,而常见的非晶体有沥青、松香、蜡和玻璃,属于晶体的是铁.答案:-4 铁10.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在加热过程中,水不断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也说明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解析】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以及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没有燃烧,说明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故纸的着火点大于100℃,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答案:不变低于11.利用雾森降温系统可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选填“升高”或“降低”).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个过程中石油气要(选填“吸热”或“放热”).【解析】本题考查汽化和液化现象.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实际上是很小的小水珠,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凉爽.液化石油气是把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液化过程中石油气要放热.答案:汽化降低压缩体积放热1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快速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骤降,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熔化为水滴,形成雨.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规律.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时间不变14.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要的(选填“温度”或“热量”);而在生活中要制造“无碘盐”,只需要将食盐放在热锅中翻炒一会就行,这是因为碘受热(填物态变化)了.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在冰块上加些盐后,发现冰立即开始熔化,说明冰的熔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解析】炸油条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面条需要较低的温度,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面条;给食盐加热,食盐中的碘就会升华为碘蒸气跑掉,这样就会得到“无碘盐”;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在空气中吸热,温度首先升高,不会立即熔化,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晶体的熔点会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变化,在冰块上放些盐,这时发现冰熔化了,这说明冰的熔点降低了.答案:温度升华不会降低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43分)15.(12分)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试管中的物质呈态.【解析】本题通过冰的熔化实验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物质状态的确定及其实验技巧等知识点.(1)使用水浴法加热可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故眼睛在B位置正确;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3℃,此时物质为液态的水.答案:(1)均匀(2)B 3 液16.(15分)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以便缩短加热时间.(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②不断吸热.(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及水的沸腾实验.(1)加硬纸板减少热量从上方的散失;(2)由乙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小于100℃,故此时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3)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b杯水后沸腾,说明该杯水的质量大,需要吸收的热量多.答案:(1)减小热量损失(2)小于(3)达到沸点(4)水的质量不同17.(16分)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物品: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2)实验过程: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现象: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3)结论: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答案:(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现象: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