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144.74 KB
- 文档页数:18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2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四)例【二十】(2020·陕西)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
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大了三到四倍。
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新,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材料二】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
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
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材料三】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
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和实验检Ⅱ分别连接于两侧。
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
2021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篇含答案During XXX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a movie not only caused a viewing frenzy。
but also became a topic of public n。
This is the movie "The Wandering Earth"。
whose box office has exceeded 3 XXX.The movie tells the story of a XXX a "helium flash" that is about to occur on the sun。
Humans install engines on the surfaceof the Earth to push the。
towards the Alpha Centauri star system。
The story of the movie takes place during this journey。
XXX the universe with the Earth。
and the distance is calculated in 4.3 light years。
and the time is calculatedXXX the universe with the Earth can be said to be a journey of the stars and the sea。
and how many thrilling moments will there be during this journey。
If the Marvel universe is a super hero of multiple time and space。
and the Star Wars universe is a replica of Earth politics。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知识集结知识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知识讲解◎非连续性文本一、阅读重点1.全文或段落的中心;2.理清材料间的关系:①段间关系②分句间关系③上下句间关系④例子、数据、资料等与说明重点之间的关系。
二、题型与答题技巧1.提取信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分层归纳:(1)归纳文章中心,注意:文章开头与结尾、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句;(2)给文章分层,要梳理段间的关系;(3)同一个段落内,要梳理句间的关系;(4)注意转折词与代词。
2.分析语言(1)句子作用①理解句子含义;②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及作用。
(2)可否删掉与替换①表明观点;②看句子是否缺成分,是否前后矛盾,是否与说明重点不符。
(3)辨析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辨析词语的适用范围、感情色彩、搭配对象与意义等。
注:表述要有条理。
3.材料运用(1)印证材料①把握文章中心,分层概括;②注意题干要求与材料重点,确定所需的文中信息(定位要准确)。
(2)判断材料①对比材料与文章的内容,在文章中准确定位;②将新材料内容嵌套进相关原理、特点、定义中进行分析,注意具体内容或代词的还原。
(3)结合文章内容,阐释材料①明确题干要求,提取新材料中与题干相关的信息;②统观所有材料,圈画说明对象的定义与特点,提取与题干所说现象相关的成因、原理等信息;③将原材料依据与新材料中的信息结合起来,解释现象。
注:①把握文章结构与层次;②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限制与隐含信息;③文章与材料中的信息都要在答案中体现;④答题要全面,有条理。
例题精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例1.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商朝以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
商朝以后,茶发展成为贡品。
春秋时期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
西汉时期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
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特点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
考点一:图表解读【考点梳理】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做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考生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
1、答题思路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①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②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 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阅读训练】【时间盘点】几乎所有高效能人士都有一个特点----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从“规划自己的24小时”来学会时间管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大家可能不爱听这种大道理。
那么,请看图一,它把人的一生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有效时间(包括学习、工作和发明创造)切割出来----原来,如果一个人活80岁,他真正能够利用的时间才9.5年!【拖延表现】大部分不擅长管理时间的人,容易犯一个毛病—一拖延症。
例如,距离交作文的时间只剩下一天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图二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治愈方法】方法一:针对问题逐个击破。
可以采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把想要分析的问题放在最中间,如“拖延症”,把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写在周边,快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找实用的对策来逐个解决它们。
非连续文本阅读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十大网络用语公布,记录时代的横切面王子墨自从网络诞生,语言便开启了进化加速,过去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在恐怕是“一年有一年之文学”。
网络用语之所以层出不穷,不仅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
语言之变,过去主要来自于知识阶层有意识的书写与提炼,当然这些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也有体现,不过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
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网络用语很多却不知作者,广泛分布的网民、灵机一动的创意,就如风行草上一般,一下便刷新了文化景观。
网络用语也在极大程度上构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场合的语言区隔。
就像这个“YYDS”,曾经小众的、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却在一夜之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网络平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获得了使用层面的“合法性”。
可以说,网络用语带来了一种“平等”,无关身份地位,人们进入了相同的文化场景之下。
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
有的网络语言也不够精美,类似“绝绝子”这样的表达,不少人至今也无法接受。
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不过,记录网络用语依然是有意义的。
一些网络用语,或许缺乏历史纵深,但却如横切面一样,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情绪,它是在网络世界曾经“活过”的证据。
将这些词语“打捞”出来,并加以特别的纪念,也就是记录普通民众的日常,勾勒时代宏大背景之下的细节。
这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09日12版)有删节材料二:对低俗网络用语说“不”汤文靖①近年来,低俗用语充斥网络空间,并且蔓延到人们的日常交流用语甚至严肃文本的写作中,正规的汉语受到污染和破坏。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横行,会导致社会文化生态的粗鄙化。
因此,净化网络空间、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刻不容缓。
2021中考语文阅读系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成,朋友一起生活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项目百分比(%)非常想父母65.0害怕陌生人40.0觉得自己很一般52.7认为应该和父母一起生活79.3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3.5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34.7材料二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
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都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外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即每年见面4次,每月联系4次,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撩拨效应’,如果完全没有联系,孩子不会再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遇到问题会去寻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联系紧密,孩子会指望得到父母支持。
此外,当每年见面次数超过9次,每月都有联系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说。
(摘编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及《工人日报》)材料三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不仅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更重要的还提出了构建全社会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10 分)材料一:“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
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 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
该展览运用 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 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 80 余件文物。
去年 9 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
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
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
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
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
专题十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2023·郴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
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炒作等方面。
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录于《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杨主任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
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
”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主任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录于《中国青年报》)【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
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
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
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欢。
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文本一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
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
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段旅程中。
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
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
《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 -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多材料阅读】一一、【2021安徽省】材料一: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賀赞叹。
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
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材料二: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
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年暑假期间和秋季学期开学以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各相关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如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组织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们对子女教育期望和教育焦虑普遍处于高位,直接转化成对子女学习要求和校外培训的压力。
过重的学习负担会造成对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社交娱乐时间、甚至睡眠时间等其他类型生活时间的挤压,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摘编自《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成效如何?看看数据怎么说》,2021.10.26《光明日报》)材料二:2021年12月24日,朝阳区召开“双减”背景下“教”与“学”关系的变革——“合作对话”课堂教学现场会。
三节不同年段的课堂生动呈现了“合作对话”课堂教学在推进朝阳区“双减”工作中取得的实效。
什么是“合作对话”课堂?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合作对话”课堂致力于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尊重、合作、对话的氛围,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建立或完善共同体成员的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
“合作对话”课堂强调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交往状态,他们大胆发言,自主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观点,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受到保护,因而学习情绪始终是饱满而愉悦的。
“合作对话”课堂的座住不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马蹄型”“小组合作型”“实践体验型”等。
在这样的教学空间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自由的,学生之间是尊重和信任的,学生的心理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合作探究和共同进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摘编自《朝阳区推出七项举措助推“双减”落地》,2022.1.6《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三:“双减”政策发布后,教育部对“课后服务”的质量又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学校课后服务应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不能“千校一面”和“一刀切”。
【精讲知识点1】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各个材料,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
考点一信息提取【典例1】阅读下列以“认识病毒•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它进入细胞后表现出的DNA复制是生命体的特征,而离开细胞后它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结晶体。
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300纳米,一些丝状病毒的长度可达1400纳米,但其宽度却只有约80纳米。
大多数的病毒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扫描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病毒颗粒的主要工具。
当一个病毒准备入侵宿主细胞时,需要以下六个步骤完成其增殖活动,分别是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組装和释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人际间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实验表明,结膜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门户,鼻泪系统则充当了将病毒从眼部运送到呼吸器官的桥梁。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相互作用,导致病人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当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时,症状通常较重。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心肌急性损伤和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害,并且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往往病情急剧加重,导致死亡。
(选自《中国健康网》,有删改)【材料三】人的身心是一个整合系统,人的健康状况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疫情扩散快的情况下,人们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在所难免,适度紧张也能激发人的自我保护,但过于紧张,反而会影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