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二细胞的结构与物质运输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膜系统。
5.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高尔基体等)。
6.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7.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文字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1)细胞结构部分常将具有共性的结构放在一起,联系多个模块内容综合考查。
(2)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细胞吸水和失水主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情境或事实情境来考查。
1.(必修 1 P40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____________,用它染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修1 P42思考·讨论)磷脂头部由亲水的________构成,尾部由疏水的________构成,在空气—水界面上,头部与水接触,而尾部位于空气中,铺成单层分子,科学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推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
3.(必修1 P43)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只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修 1 P45旁栏思考)虽然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1·湖南高三三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农业大国,有关农谚的资料非常丰富,这些农谚,有的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有的揭示了农作物生长繁殖的规律等。
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农谚解释①“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②“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受环境的影响③“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生物之间的竞争和互利共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④“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③“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影响农作物的产量,③错误。
2.(2021·湖北高三二模)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
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萘乙酸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B.棉花生长中期喷洒缩节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防止植株过高C.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答案 A解析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低浓度萘乙酸不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因此不能抑制顶端优势,A错误。
3.(2021·贵州贵阳一中)为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等目的,农业生产中常采取一些栽培措施通过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农谚“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揭示了农作物种类不同,_____________不同,所以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合理灌溉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2)在同一块田里连年种同一种作物会出现产量下降现象,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生命系统的代谢第1讲细胞内的酶和ATP聚焦新课标:2.2.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2.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必修1 P78正文)(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必修1 P78正文)( )3.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酒精。
(必修1 P79“思考讨论”)()4.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必修1 P82探究实践)(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必修1 P84正文)( )6.ATP的末端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
(必修1 P86正文)( ) 7.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不常见。
(必修 1 P88正文)( )8.细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必修1 P88正文)( ) 9.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必修1 P89正文)(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4 “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考点整合固考基1.辨析酶的概念关系图2.把握与酶有关的三类曲线(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________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特性的相关曲线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________。
生物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专题二:细胞的代谢一、酶1.作用:催化作用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本质:酶是由或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①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可降低分子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易进行。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②单一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在最适温度(pH)之前,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
(3)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③多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分析丙图可知: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pH。
(2)分析丁图可知: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④反应物浓度、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1)戊图中,酶量一定时,随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加快,后稳定。
在图中OP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则主要是酶浓度限制反应速率。
(2)己图中,底物充足时,酶浓度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4.与酶相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①探究酶的化学本质②验证酶的专一性(1)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2)设计方案示例:(3)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③验证酶的高效性(1)设计思路:将用酶催化的反应与用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进行对照,即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2)设计方案示例:④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1)实验设计思路:Error!――→检测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存在量(2)操作步骤:⑤酶相关实验的易错点归纳(1)在验证酶专一性实验中,若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则适宜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9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烧毁、瑰宝、灰烬、举世出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热爱祖国文明、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加强复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入含义, 领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落, 唤起先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明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入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话, 引发兴味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 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同学们说得对, 如今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
欣赏图片,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本来是甚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二、范读课文, 先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 自先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成绩, 就让我们带着成绩走进课文, 边读边考虑。
2.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交流本人不懂的成绩。
3.课件出示生字, 先生先本人认读,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展现汇报。
4.课件出示词语, 先本人认读, 然后小组内认读并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小组展现汇报, 集体交流本人弄懂的和不懂的词语。
5.看大屏幕, 认读生字词三、写字教学读词语, 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
区别: “剔”与“踢”、“销”与“消”。
四、再次读文, 学习2-4自然段, 感受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出示圆明园图片图片上有些甚么?这里美吗?这就是如今的圆明园, 100多年前的圆明园可不是这样的, 昔日的圆明园是甚么样的呢?1.自在读2-4自然段, 并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圆明园的特点。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 酶、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湖南衡阳八中模拟)下列关于酶的应用的举例,正确的是( )A.利用青霉素酰化酶将青霉素改造成杀菌力更强的氨苄青霉素,可见它能诱发遗传物质定向突变B.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人在消化不良的时候可以服用,它们在消化道全程都能发挥作用C.胰蛋白酶可以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溶解血凝块,还可以用于除去坏死的组织,这不能说明它失去了专一性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都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可以通过微生物大量生产所需的酶2.(湖南师大附中三模)科学家提取到的第一份纯酶结晶是脲酶,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通过分泌脲酶水解尿素产生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脲酶只能够催化尿素分解,说明脲酶具有专一性B.幽门螺杆菌核糖体合成脲酶所需ATP来自细胞质C.与没有催化剂相比,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高效性D.幽门螺杆菌产生的NH3可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同时也会导致人“口气”重3.(湖南邵阳一模)下图1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
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是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
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对各组酚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各组加入的PPO的量相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图2A.由图1推测,底物与竞争性抑制剂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某部位结合后,改变了酶的活性中心,其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似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和抑制剂的种类,PPO用量是无关变量D.图2中,相同温度条件下酶B的催化效率更高4.(广东梅州二模)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
专题二细胞代谢[课标内容]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的影响。
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和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4.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梳理核心知识提示深思1:核糖体、(主要)细胞核;酶也可在细胞外(如血浆、组织液等)、体外发挥作用。
深思2:高温和pH的高低对酶的活性影响具有不可逆性,低温一方面抑制微生物对酶的破坏及酶自身的分解,另一方面对酶活性的抑制可恢复。
深思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各种吸能的生化反应。
深思4:ATP是一种物质,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利用。
深思5:都存在,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能,这一阶段也就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深思6:产生的ATP是同一种物质,但二者一般都不可混用。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必修① P78“科学方法”1.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必修① P78“图示拓展”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但本身并不被消耗,并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生成物的量。
必修① P80“思考·讨论5”3.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必修① P85“科学·技术·社会”4.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在临床上与抗生素混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