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1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篇2)《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读完红楼后,我觉得有无奈和悲伤,为黛玉而伤,为宝钗而悲。
她们的悲和伤,看上去似乎都是宝玉造成的,但谁又能说不是当时的社会间接造成的呢!倘若没有世俗羁绊,黛玉又岂会在无数个夜晚哭泣?黛玉内心所有的伤,所有的不安,都是为了这段情。
倘若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宝钗怎会被一段金玉良缘所负,误了一生。
在袭人拜托湘云做鞋子,宝钗知道湘云银子少,所以将哥哥铺里的螃蟹拿给湘云请客。
这些无不能看出宝钗心思之细腻令人不得不服。
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大家伙行令时,黛玉只顾怕罚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说了出来。
《红楼梦》心得:文学意义和影响文学意义和影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风格和纷繁复杂的情节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本文将从文学意义和影响两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部传世之作。
一、文学意义1.描绘全面人性《红楼梦》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刻画,准确地描绘了人性的多面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它涉及到了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婚姻人际关系、家族财富的分配和传承,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而其中的许多人物都充满了灵性、真实和丰富的人性特征,如林黛玉的敏感性、彩霞的精细和情感的复杂性等等。
他们或代表了贵族、官僚、商人、小妾、婢女等各个社会阶层的形象,其群像结构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为这部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一种准确刻画人性的作品。
2.真实生动的描绘《红楼梦》语言优美、艺术高超,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作者通过描绘各种生动的具体情境和丰富的人物心理、丰富的细节描写等让读者深入感受到完整的情境,真切的感受每一个细节。
乃至诗词、壁画、歌舞、花鸟等元素的细腻描摹,让其鲜活的再现了乾隆时期的清代古板、浪漫富足之美。
在描写张爱玲所称的情色风俗时,也是直抒胸臆、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3.富有思想性《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智慧的启示。
它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衰败,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丑恶,使我们认识到道德、文明和文化的重要性。
其丰富多彩的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以及情感丰富的概念,构成了一个古代优美的文化宝库,无论莘莘学子还是有志追求人文精神的读者,都可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文学影响1.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作为古代小说能够成为这样的巨著,在当时是颠扑不破的地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指高堆进。
几乎是受到了所有文学人士的一致认可,无论是从创作风格、意义、主题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认同,被称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精致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除了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更以其卓越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珍品。
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红楼梦》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以及应用于文学创作中的手法。
通过对唯美主义、双写技巧和情感描写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作品背后蕴含的艺术之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内容和结构,并明确目的。
接着,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包括唯美主义、双写技巧和情感描写等方面。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美学思想在人物形象刻画中的体现,如对比与矛盾营造、幽默与讽刺手法以及艺术表达效果的追求等。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究文学创作手法对情节发展的影响,包括隐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时间叙事结构的变化与跳跃性描写技巧以及运用典故和寓言丰富作品内涵等内容。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本文将给出结论,并总结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及贡献度,并展望它们对今后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的启示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并通过详细剖析,揭示其在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红楼梦》这一伟大成就,还能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在《红楼梦》中,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手法被充分体现,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节将重点探讨其中的唯美主义、双写技巧和情感描写。
2.1 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红楼梦》的核心美学思想之一。
小说通过描绘华贵的景物、精致的艺术品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世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沈新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从南京到苏州来和大家交流阅读《红楼梦》的体会。
我今天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
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部小说的话,那么我就推荐你读《《红楼梦》》。
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一最伟大,二最复杂。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最伟大最复杂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我们说,《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有人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能没有《红楼梦》,也有人说,《红楼梦》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圣经》,欧洲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欧洲文化遥远达不到的高峰,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写了六百多个人物而西方的莎士比亚他在三十多部戏剧中只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的成就超过了莎士比亚。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小说,下面我主要从两点来说它的伟大。
第一,它写的最好。
毛泽东曾经对《红楼梦》做出这样的评介,他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把《红楼梦》与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列为中国的四大之最。
《红楼梦》为什么说它最好,一是《红楼梦》文备众体,它不仅仅是小说,而且里面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谣、歇语、灯谜、酒令、骈文,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文学样式,而且这些作品都写的非常好。
举例来讲《红楼梦》前八十回有诗词曲赋197篇,后四十回有四十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就诗而言,《红楼梦》里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排律,歌行,骚体这是形式,从内容来讲有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谜语诗、打油诗,从写法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等等。
论述《红楼梦》是怎样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
《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主要表现在:(1)情真意切的写实性曹雪芹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
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
《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是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既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
它极写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
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2)诗话的情境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唱出了美被毁灭的悲歌。
作者将诗化的山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
象征手法的运用,引领读者伴随弦外之音,去参透人生的奥秘,也使作品像诗一样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引起几百年来不断的猜想、思索,成为长久的探索的课题。
《红楼梦》里的象征除一般的观念象征,如用翠竹象征黛玉的孤标傲世的人格,用花谢花飞、红消香断象征少女的离情伤感和红颜薄命之外,更有创造性的是整体象征和情绪象征。
整体象征如石头,既是石又是人的双重含义,造成了小说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
(3)宏大而精致的网状结构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红楼梦赏析《红楼梦》的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的赏析,即叙事结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一、叙事结构《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可以被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林黛玉梦中的故事,第二层是书中的故事,第三层是作者生活经历和哲学思想的反映,第四层是全书的象征内容。
这四个层次相辅相成,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在《红楼梦》中,作者采用了极其复杂的时间结构,利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如回想,梦幻,笑话,讽刺等。
同时,作者也利用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来构建叙事结构。
例如,书中的主角贾宝玉曾经拥有一段和薛宝钗的感情,然而因为叶经天的出现,这段感情得不到继续。
此外,本书中还描写了众多的情节和事件,如林黛玉的死亡,贾宝玉的赴京等,这些情节和事件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二、文学价值《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巅峰。
这部作品不仅在古代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在当代也广受好评。
第二,它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还是语言和风格,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第三,它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部描述清朝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它为我们了解清朝封建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三、思想内涵《红楼梦》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悟空性,返璞归真”。
作者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恋、宝钗对抗宝玉的冷漠和心灵的沟通,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爱自己的天性和品行。
尤其是贾宝玉的出家,林黛玉的自杀,它们都向人们传递着人生的意义。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宗教、婚姻等社会现象,对中国文化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历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四、艺术风格《红楼梦》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部典型的典雅小说,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隐喻等。
浅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优秀作品之一,是一部灿烂中华文化杰出的代表作品,也是文学语言艺术宝库里难得的瑰宝,语言精粹,简洁文雅,精练准确,字字皆玉,在语言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
鲁迅称许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曹雪芹用他毕生精力与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活灵活现的封建末期贵族生活史、崩溃史。
本文拟就从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个性、谐音双关的妙用等三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细节描写谐音双关《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他对现实生活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奴婢等级制度,以及对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朱理、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须三言两语,随手拈来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
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仅凭借语言艺术就可以判断人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别在人物形象、性格描写等方面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加之谐音双关的妙用,使作品语言更是幽默诙谐,意趣深远。
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刘姥姥,是本书中是一位让人难以忘怀的乡间老太太,她老人家本是深于世故,了解事理的,但是,由于许多的原因,她却以装疯卖傻、故意献丑的表演,博得贾母等人取乐,这个人物的出场,仿佛戏曲中的丑角,令人可笑可怜却又可敬。
她的对话部分,描写的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幽默至极,尤能切合人物的身份、教养、心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闻其声,似见其人。
在独特语言的运用中,曹雪芹更能用“笑”来塑造人物形象。
描写无论是对于情节的交代,还是文中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都是必不可少的,作者用的分明是一些最普通的语言文字,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仿佛是一副鲜明生动的贵族家庭饮宴图,使读者仿佛看到和听到了大观园的人物活动和他们的音容笑貌,作者对文中各色人物进行人物神情心志的描绘别具一格,作者通过人物的笑表现了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以及笑得姿态、动作各有千秋,独树一帜,这是作者的独特之处。
《红楼梦》赏析——话红楼《红楼梦》赏析——话红楼《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为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红楼梦小说里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其中贾家公子贾宝玉为第一视角,写了一批举止跟见识都比较出众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人性美跟悲剧美。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赏析——话红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赏析——话红楼引言:《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绘,对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等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联系的封建思想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刻、系统的解剖和批判,从而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而即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以及他向往自由的理想。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红楼梦》的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
《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
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
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
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气势显得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
贾府的面貌与生活习惯也都一一写来,作者的笔锋似乎已从写人物出场转向对贾府其他方面的描绘去了。
《红楼梦》好在哪里?——一部承载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典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这部小说极富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珍品。
那么,《红楼梦》好在哪里呢?一、《红楼梦》是一部极具思想性的小说《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他们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人性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荣辱得失等方面的问题。
小说中的宝黛情缘、宝钗冷艳、薛宝钗淡然、贾母权威等形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权力腐败等问题,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对人性的理解。
二、《红楼梦》是一部极具艺术性的小说《红楼梦》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小说的结构非常巧妙,采用了“嵌套式”结构,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
小说的语言非常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曲折而又深刻,富有诗意和音乐感。
小说的描写方式也非常独特,采用了“写景不写人”、“写人不写景”、“写人写景相结合”等多种手法,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出色。
三、《红楼梦》是一部极具文化内涵的小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小说中的诗词歌赋、风俗习惯、礼仪规矩、婚姻制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情”、“理”、“道”等思想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
小说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生观念、美学理论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承载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典巨著,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都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珍品。
阅读《红楼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体验。
《红楼梦》文学艺术赏析【作品评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
这些思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一、作品的主题。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绘,展现了宽广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涵盖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人称HOTi楼梦》就是封建制度末世的百科全书,就是封建社会的衰败史和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
有人说道它就是历史小说,充分反映的就是封建社会的衰败史;有人说道它就是爱情小说,整体表现的就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道它就是政治小说,隐喻的就是康熙朝政;有人说道这就是作者的留世传……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像鲁迅所说:“单就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存有种种:经学家看到《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爱恋,革命家看到CX480,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多重性,多主题,已沦为偽:楼梦》的两大特征。
《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
如对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的摧残,书中还用曲折手法表现这一主题,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哭)茶、贾代化(带话〉、贾宝玉〈假宝玉〉、秦钟情种八贾语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
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
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原应叹息是非常明显的有关该书人性被摧残的主题的揭示。
二、《红楼梦》的结构。
《红楼梦》的结构多样而黄身,曹雪芹跳离了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以散文化的描绘居多,展开着生活全景式的缔造,不以情节获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著称。
【读书】名著解读系列:《红楼梦》深度解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
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深度解析,包括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方面,带领读者进入这个令人着迷的红楼世界。
一、作者背景H1 曹雪芹的生平介绍曹雪芹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生于清代康熙年间。
他出身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家境富裕,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曹雪芹在文学才华的启蒙下,于儿时就展现出出色的文学天赋。
H1 书写《红楼梦》的原因曹雪芹在书写《红楼梦》时,以他幼年生活的亲身经历为蓝本。
他将自己的家族和亲朋好友的故事融入到小说中,同时也借用了一些历史事件。
通过这种方式,曹雪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红楼世界。
二、故事情节H1 故事背景和套题《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清代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H1 大观园的描写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舞台之一,也是贾府中最豪华壮丽的花园。
这个地方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象征着贾府昌盛的一面。
曹雪芹以其细腻的描写能力,将大观园描绘得精致而美丽。
H1 金玉良缘与薛宝钗《红楼梦》中有许多深情和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
金玉良缘是曹雪芹对于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美好爱情的描述,而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则更多的是悲剧。
H1 林黛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她有着敏感而多情的性格。
她对贾宝玉深深地钟情,但由于命运的安排和复杂的关系羁绊,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H1 世事洞明的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聪明机智,善于观察人事。
他对于封建家族的虚伪和荒淫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反感,这种洞察力使他在小说中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H1 豪华生活的腐朽与没落《红楼梦》通过对贾府豪华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封建家族的腐朽和没落。
《红楼梦》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简直是一个奇迹。
这部小说在创作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期西欧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可是,它的作者曹雪芹,却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闻名全球的艺术大师,还要早约一个世纪就登上了世界文学的巅峰。
第一节、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巨著在曹雪芹从事创作的时代,虽然中国文学已经积淀了两千多年的悠久传统,但在小说创作上似乎还没有提供足以产生象《红楼梦》这样高度成熟的作品的艺术经验。
在《红楼梦》以前,尽管已经出现了象《水浒》、《三国》、《西游》这样的杰作,但这些作品无论在艺术风格上、还是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都和《红楼梦》不同。
显然,志在“不借此套”(1)的曹雪芹,必须在艺术上另辟新径,才能把他寄寓了无限感慨的“一番梦幻”,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确是说出了《红楼梦》的独步千古之处。
首先使我们看到的是:它以那样细密精工而又深沉阔大的现实主义笔触,对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统治阶级作了擘肌分理的艺术剖析,并从而展示出这个阶级及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
《红楼梦》,这是一部对封建社会感到绝望和悲愤的书,它的伟大价值首先是表现在思想上的、社会意义上的,这自然是毋需多说。
但是,不能不看到:如果曹雪芹缺乏极高的艺术表现力,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就不可能这样有力、这样动人地发挥出来。
一部作品,思想性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并不等于唯一,艺术性也是一部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
真正杰出的作品,总是把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如果忽略了艺术的提高,不仅“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且还可能因为艺术表现的谫陋而损害到思想内容的表达。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3)因此,在提高思想性的前提下,同时注意艺术性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作家的当然职责。
文学批评知识: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在文学领域,作品除了需要具有优美的艺术性,还需要具备深入人心的思想性。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研究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手段,在这两个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本文将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学批评的知识,探讨它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和研究的意义。
一、思想性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指的是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使人思考的启示。
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反映现实的同时,探讨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探索。
因此,作为一种人文艺术,文学的思想性是不可或缺的。
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深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分析作品对出现问题的根源做出的深刻反思和深入洞察,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人文观点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衰落和它所代表的文化的毒瘤,展现了封建家庭的崩溃和文化的恢复与重建的过程,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
而在当代,很多文学作品也通过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表达和深入探讨,展现出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价值系统全面解读,探究其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更为深刻的人文启示和思考。
因此,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评价是文学批评的核心任务。
二、艺术性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是指其独特的创作技法、表现形式和情感风格,以及作品的整体审美效果。
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深入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形式和风格特点,挖掘其内在的审美内涵,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艺术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作品的整体价值和容纳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仅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才华,更能够深入人心,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在整个文学批评中,也要注意作品的语言和形式特色对于作品思想性的渗透和表现的作用。
文学批评需要关注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仅仅注重作品的思想含义和价值,而忽略了艺术形式的价值,将是对作品的误解和简单化;反之,忽略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其整体审美效果,也会影响作品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红楼梦》悲剧艺术探析《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历史长卷。
本文将探究《红楼梦》中的悲剧艺术,并分析其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曹雪芹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亲眼目睹了家族的衰落和社会的黑暗。
他将这种感受融入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中,通过精细入微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呈现了一幅封建社会的悲剧画卷。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作手法:曹雪芹采用了独特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和情节。
例如,他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悲剧命运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虚伪狡诈进行了对比,使得悲剧效果更加突出。
同时,他还运用了暗示和隐喻等手法,使得小说的悲剧氛围更加浓厚。
审美特征:《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被深刻地刻画出来。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也极具审美价值,使得读者在感受悲剧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思想意义:《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小说通过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同时,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使得读者在欣赏悲剧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使读者在欣赏悲剧的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人生的美好。
《红楼梦》还启示了读者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勇敢地面对现实、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其悲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悲剧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启示。
《活着》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双层叙事结构和悲剧艺术特征,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了人生的苦难与生存的意义。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沈新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从南京到苏州来和大家交流阅读《红楼梦》的体会。
我今天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
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部小说的话,那么我就推荐你读《《红楼梦》》。
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一最伟大,二最复杂。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最伟大最复杂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我们说,《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有人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能没有《红楼梦》,也有人说,《红楼梦》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圣经》,欧洲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欧洲文化遥远达不到的高峰,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写了六百多个人物而西方的莎士比亚他在三十多部戏剧中只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的成就超过了莎士比亚。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小说,下面我主要从两点来说它的伟大。
第一,它写的最好。
毛泽东曾经对《红楼梦》做出这样的评介,他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把《红楼梦》与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列为中国的四大之最。
《红楼梦》为什么说它最好,一是《红楼梦》文备众体,它不仅仅是小说,而且里面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谣、歇语、灯谜、酒令、骈文,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文学样式,而且这些作品都写的非常好。
举例来讲《红楼梦》前八十回有诗词曲赋197篇,后四十回有四十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就诗而言,《红楼梦》里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排律,歌行,骚体这是形式,从内容来讲有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谜语诗、打油诗,从写法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等等。
第二点是,小说主要刻画人物形象,《红楼梦》里每个人物形象刻画都很成功,不要说像林黛玉、薛宝钏这样的人物了,就是那些三言两语刻画的人物也都非常传神,非常成功。
我这里给它总结了两条经验,一个是它往往用同样一个行动写不同人的性格,我给它概括一下叫“借一月以照湾川”。
另一个特点就是很能够通过一两个字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的性格修养。
三是《红楼梦》里的语言讲得非常耐人寻味。
第二,它影响最大。
《红楼梦》在1754年出了手抄本,当时价格是十金,就是几十两银子,那个时代一个七品县官一年的年薪是105两银子,也就是一个县官一年的薪水只够买两三部《红楼梦》。
《红楼梦》普及的程度很广,程甲本出来以后,京城里家家喜阅,处处争购。
当时人们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开谈不出《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更重要的是《红楼梦》一部小说形成了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就叫红学。
红学跟我们苏州这一带还很有关系,最早讲到红学的这个人叫朱子美,住在淞江。
有人问他你现在治什么经,他说我现在治的经是少一横三曲,就是指红学,他把红学和经学并列起来了。
从此以后就出现了《红楼梦》一门学问。
《红楼梦》的续书和仿书很多,《红楼梦》当时八十回,后来有人把它续到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续书共有32部,实际上有人还在续,居我现在知道,南京理工大学有个副教授现在正在续《红楼梦》。
这里面包括:红楼复梦、红楼真梦、红楼后梦、红楼虚梦、红楼圆梦、红楼翻梦、红楼重梦、红楼幻梦、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等等。
一部书有那么多人去续它,说明它影响很大。
其次,它的仿作很多。
模仿《红楼梦》的作品至少有二十多种,比如《镜花缘》、《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儿女英雄传》等等。
《红楼梦》的外文译本很多,居我不完全统计,英文有八种,德文有四种,俄文两种,意大利文一种,荷兰文一种,匈牙利文一种,日文六种,越南文一种,蒙古文一种,朝鲜文三种等等。
这是我说的第一点最伟大,下面我说最复杂。
《红楼梦》它的争议最多,《红楼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到主题,小到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有争议,鲁迅曾经这样讲,经学家看见是意,道学家看见是淫,才子看见缠绵,《红楼梦》不同的人去看它,就看到不同的东西,象万花筒一样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同。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象我们小时候上了小学就读《红楼梦》,人家问《红楼梦》写什么,我告诉他写爱情的,后来上了中学再读,认识到《红楼梦》是写三角恋爱的故事。
读了大学再去看《红楼梦》,发现它主要不是写爱情,写一个家族里面子弟是怎样走上叛逆道路的,大家族是怎样败落的。
有人讲《红楼梦》有十大谜,作者之谜,曹雪芹生卒年之谜,曹氏故居之谜,书名之谜,大观园之谜等等,我们说《红楼梦》远远不止十大谜,所以我在南京图书馆、南京各大高校讲《红楼梦》的时候,海报上就写红楼之谜,当然《红楼梦》之谜今天我们一下子无法跟大家解开,但是我想着重讲这么一两点,在这儿说一说,大观园到底在哪?这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大观园是以曹家的西花园为原型的,曹家的西花园在南京的上海路与广州路交界之处往西一直到清凉山,我们去过南京的都知道那一块地方包括乌龙潭,工人医院,南师大,五台山。
曹家雍正五年被抄家,雍正六年春曹家全部迁到北京,西花园就赏给了抄家者,他把它改名隋园,后来他又被抄家,园子辗转卖给了大才子袁枚,袁枚把它改名为随园。
有人说南师大是最美的校园,它是大观园的原型之一,我们认为有一点道理。
这是讲争议最多,另外《红楼梦》最难理解,《红楼梦》本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它一声两歌,一手二字,一个喉咙能讲两种不同的声音,一只手能写两种不同的字,所以我们看了以后就有不同的理解。
《红楼梦》是麻油拌韭菜,各人心里爱,你喜欢里面什么,你就能从里面得到什么。
《红楼梦》主题到底是什么,根据我们南师大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红楼梦》主题至少有十几种说法,主要有自传说、爱情说,历史说,政治说,阶级斗争说,哲理说,伦理说,也有人说写易经,我们认为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我们应该这样来归纳《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跟薛宝钏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这里面是两个悲剧,一个是爱情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爱情而没有婚姻,一个是婚姻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钏有婚姻而没有爱情,以这两个悲剧为线索,写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以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为重点,写贾府的子孙不肖,后继无人。
注意,子孙不肖的肖不是孝顺的孝,而是上面小,下面月。
它以贾府的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为中心写贾府的衰败,以贾府的衰败为典型写整个封建贵族阶级的衰败,如果我们省掉了一些中间环节,它实际上就是通过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封建贵族阶级的衰败,就是贾府怎样一步一步的走向没落。
《红楼梦》一共写了贾府的五代人,为什么写五代人,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五代人的描写才能表现这种规律,短时间看不出规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家族也好,一个阶级也好,它不可能永远不变,过了几十年以后,它可能就有一个大的转化,这符合生活的变证法,所以我们大体上这样来概括《红楼梦》的主题,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红楼梦》的概述。
下面我想具体讲讲《红楼梦》的内容,来证明《红楼梦》就是通过贾府的没落写封建社会封建贵族阶级的衰败。
《红楼梦》一共一百二十回,我们把它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到五回,在《红楼梦》里面我们把它叫做序幕,贾宝玉大致八岁,林黛玉六岁,一到五回在《红楼梦》里起什么作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这样四点作用,第一点,它通过和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人沉浮的故事来作为前奏,概括了小说的主题,甄士隐和贾雨村是两个线索人物,甄士隐由荣到枯,贾雨村是由枯到荣,两个人命运桀然不同,实际上它就是提示了《红楼梦》这样一个主题,这里面尤其要注意《好了歌》,《好了歌》实际上是《红楼梦》的主题歌,它里面写了功名,金银,骄妻和儿孙,最终就两个字“好了”,它主要反映当时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种社会现象,同时它也表现了一种社会哲理,我们每个人可以从《好了歌》中受到启发,我们有许多东西你把它看透了一切问题都好解决,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富人多事,财富是一个累人的东西,财富不是越多越好,照我看来,我们的财富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略为多余一点,防备不时之需就行了,其它的都没用。
有些人比如一些贪官占有了那么多财富,最终没有给他带来一点好处,所以我们读了《红楼梦》以后,在这里应该很好的反思一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它采取了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这样的方法,由林黛玉写到贾府内部。
第三点,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了人间,贾宝玉什么人,本来是女娲补天的时候留下来的一块大石头,林黛玉是灵芝草修炼而成的。
六回到二十二回,我们用四个字概括叫“回光返照”,这个阶段主要写了三年时间,贾宝玉九岁到十二岁,这时期他们的活动地点还在大观园外面。
《红楼梦》第六回开始没有直接写贾宝玉怎么样而是写了刘姥姥,为什么《红楼梦》那么多重要的人物偏偏写个刘姥姥的呢?我们认为有这么两个作用,第一,刘姥姥是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她实际上是贾府由盛到衰的见证人,为什么要刘姥姥见证,因为乡下老太婆年纪又大了,她跟贾府有一点联系又没有来往,对贾府比较熟悉,她的判断比较准确,这是第一点原因,所以小说里写刘姥姥几进荣国府,每进去一次贾府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二点,刘姥姥得到贾府的接济,后来她能够知恩图报,当贾府败落以后,她给他们到牢里送饭,把王熙凤的女儿偷偷救出去了,作为一个善良老太婆的形象,是一个值得歌颂的人物。
这一阶段重点写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秦可卿之死,第二件是元妃省亲。
贾府经过这两件事把家底都用光了,贾府在经济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实际上贾府是借债办这件大事,债台高筑,最终贾府被抄家一条理由就是亏空。
贾府又找到了新的后台,这一后台就是皇帝,但是登高必然跌重,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不要求最好,只要求平常,求最好是危险的东西,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平常心,钱也不要是最多的,官也不要是最高的,高的东西都是有风险的。
当时亲戚纷纷投奔贾府,这不是一个好兆,是一个败兆,因为贾府这样一个集团里,其它几家都已经破败了,他们没地方可走就纷纷来投奔贾府,贾府就变成一个孤岛,它说明贾府衰败的时间已经为期不远了。
二十三回到八十回是第三个阶段,这里大约两年多时间,贾宝玉十三岁到十五岁,这两年人物都进入了大观园,这阶段写的最细最长,用四个字概括叫“死而不僵”。
它主要写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上写贾府衣食住行等方面挥霍浪费最后导致破败。
贾府在吃上面花的钱很多,吃一顿螃蟹够庄稼人过一年了。
贾府穿的衣服都非常好,丫鬟穿的衣服都很鲜艳。
贾府住的方面一个人一个大院子装饰的都非常好。
贾母出门一大堆人围着,佣人最多的是贾宝玉,贾宝玉出一次门至少要带六个大人和四个小司,每个人要带马夫,他出一次门最少要带二十几匹马,他身边的丫鬟有十六个,有些他自己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