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2
普通话声调声调就是一个音节声音高低的变化。
这种音高的变化由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
比如“很鲜”“很咸”“很险”就是因为“鲜”“咸”“险”的声调不同,所以意义也不同。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第一声也叫阴平声,调值是55;第二声也叫阳平声,调值是35;第三声也叫叫上声,调值是214;第四声也叫去声,调值是51。
请看下面声调调值图:1、普通话声调的一些特点:①四个声调的调型有明显的区别,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除阴平外,其他三个声调升降的幅度都比较大,所以普通话听起来抑扬交错,音乐性很强。
②高音成分多,阴、阳、去声都有最高度5,上声末尾也到4,所以普通话语音显得比较高昂。
③四个声调的长度有一定的比例,上声最长,阳平次长,去声最短,阴平次短,在词语中形成和谐的节奏。
调的调值不同;三是方言跟普通话之间各类声调所包含的字不尽相同。
普通话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也就四种调类。
这个声调系统是从中古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类声调分合演变而来。
比如吴方言很多方言点完整地保存了中古地八个调类;江淮西北方言五种调类,多了入声;江淮东南区六种调类,入声分阴阳,有的还有七种调类,去声也分阴阳,而北方方言基本相同,所以除去北方方言,江苏方言与普通话在调类上共同差异是入声,至于调值则存有很大差异。
2、声调的感知问题普通话五度制标调是根据听觉的感知来标写的,数值之间是等分的,但如果正好处在两度之间,这时只能参考其他调类的调值情况和感知印象确定应该是5度还是4度。
五度制本来就是根据感知划分的相对标度,是不可能有绝对的数值分界线的。
在声调语言中,声调的数目都比元音和辅音少得多,声调得数目自然也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声调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
例如,普通话有22个声母,不过只有四个声调,如果某一个声母读得不准确,并不一定很快就被听得人觉察出来,因为另外还有21个声母也在话语中持续出现,各声母的出现率都不会很高。
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之前有家长在群里问我有关声调的知识,特别是变调的疑惑,今天在“百度”中找了些资料,感觉好用,发在空间内,家长们便于了解。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
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具体描写如下:1.阴平。
高而平,叫高平调。
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力口、先、通。
2.阳平。
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麻、毒、荚、贤、铜。
3.上声。
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
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
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发、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阴平55高平-例:咪mi,身shcn阳平35中升/例:迷nd,神shcn_h声214降升J例:米mi,审shen去声51全降\例:密mi,慎shOn(二)变调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的。
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方言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面音节的调值影响前面音节的调值。
下面我们介绍普通话里两种重要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变调。
规律是: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如:买米、好酒、土改、检举、冷水。
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 (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音。
⑵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言。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一”和“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普通话变调的五种情况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是最低值,5,是最高值。
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一声阴平高平调,调值55;二声阳平中升调,调值35;三声上声降升调,调值214;四声去声全降调,调值51。
——(注意哦,普通话调值部分是很难的。
大学的播音主持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们面对这些内容都是要费很多很多时间的,但是都还不一定真正搞得明白,读得准。
另外,我“一声阴平高平调”等类似的缀述,你千万不要看成是赘述哦。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不明白的,你慢慢会明白的。
它要是换了马甲,你也要一眼讲得出名字来,才对的。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五种情况:一、上声,即三声变调;二、“一”“不”变调;三、轻声变调;四、儿化音变调;五、“啊”等助词变调。
一、我们现在就来说第一种,上声,即三声变调的问题:普通话上声音节在①单念或处于②句尾以及在③句中停顿并没后音节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 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
(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
(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
(4)、上声+轻声。
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终身敏感、鼓舞、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
普通话中的语音语调与音节发音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普通话的正音规范对于广大华语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中,语音语调和音节发音是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语音语调和音节发音两个方面来探讨普通话的特点和规律。
一、语音语调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人们在表达时更准确地传递信息,还能够向听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普通话中的语音语调包括平调、上升调、下降调和上升-下降调四种。
平调是指音调平稳不变的语音,常用于陈述句。
例如,“这是一本书。
”中的“是”、“一”都是平调。
上升调是指音调由低到高的语音,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
比如,“你是谁?”中的“谁”就是上升调。
下降调则是音调由高到低的语音,用于陈述句最后一般的位置。
比如,“好的。
”中的“的”是下降调。
上升-下降调则是指音调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语音,常用于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句子。
例如,“是吗?”中的“吗”就是上升-下降调。
二、音节发音普通话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多种多样,不同的发音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音节。
普通话中共有21个声母和37个韵母,共同组成了数千个音节。
普通话的声母多为辅音,如“b”、“p”、“m”。
而韵母多为元音和鼻音,如“a”、“o”、“i”、“n”。
通过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和组合,可以准确表达普通话中的每个音节。
除了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外,普通话中还有声调的影响。
声调是指语音的音高,也是普通话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普通话中的声调分为四个,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义,因此在学习普通话时,掌握声调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音节发音中,除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外,还需要注意拼音的正确发音。
正确的发音可以使交流更加清晰准确。
比如,拼音“zi”,正确的发音是“zī”而不是“zí”,“zh”和“sh”的发音也需要注意。
总结起来,在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和音节发音时,我们需要掌握语音语调和音节的规律,学会准确发音和正确的声调运用。
普通话考试的声调练习方法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其声调的准确掌握对于清晰、准确的表达至关重要。
在普通话考试中,声调的正确运用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普通话考试的声调练习方法。
一、了解普通话的声调特点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阴平(一声):声调高而平,发音时声音高且平稳,调值为 55。
阳平(二声):声调由中升到高,发音时声音从 3 度升到 5 度,调值为 35。
上声(三声):声调先降后升,发音时声音先从 2 度降到 1 度,然后再升到 4 度,调值为 214。
去声(四声):声调从高降到低,发音时声音从 5 度降到 1 度,调值为 51。
要准确发出每个声调,首先需要清晰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调值。
二、多听标准的普通话多听标准的普通话音频,如新闻联播、普通话教学录音等。
通过倾听,让耳朵熟悉正确的声调发音,培养语感。
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刻意去注意每个字的声调,感受声调的变化和节奏。
三、进行声调的单独练习1、阴平练习可以选择一些阴平字,如“妈、飞、歌”等,反复练习发音,保持声调的高平稳定。
2、阳平练习例如“麻、房、河”等阳平字,注意声调从中间升到高,发音要流畅。
3、上声练习“马、好、我”等上声字的练习要注意先降后升的声调变化,降和升的过渡要自然。
4、去声练习“骂、放、课”等去声字,发音时要干脆利落地从高降到低。
四、结合词语和句子练习单独练习声调后,要结合词语和句子进行综合练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声调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
比如:“阴平+阳平”的词语“飞机”“阳光”;“阳平+上声”的词语“阳台”“水手”;“上声+去声”的词语“理想”“主要”;“去声+阴平”的词语“大家”“放心”等。
句子练习如:“今天阳光明媚,是个出游的好天气。
”“我喜欢唱歌跳舞。
”五、模仿朗读选择一些优秀的普通话朗读作品,进行模仿朗读。
在模仿的过程中,注意模仿原声的声调、语气和节奏。
通过模仿,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声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和运用。
小学班会教案单元四普通话的声调(教学设计)-小学拓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四个声调,能够正确发音。
2. 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加学生对普通话声调的认识,激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 声调的发音规则及特点。
3. 声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发音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声调的发音规则及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老师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普通话的声调。
1.2 学生分享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声调问题。
2. 新课内容2.1 老师讲解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发音及特点。
2.2 学生跟读,老师纠正发音。
2.3 学生自主练习发音,互相交流。
3. 实践环节3.1 老师设计一些声调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注意声调的正确运用。
4. 总结与拓展4.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
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4.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练习普通话声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声调的掌握程度。
3. 交流能力:评估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普通话声调的正确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声调的发音规则,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
2.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发音难题。
4.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普通话声调的正确运用,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交流能力。
5.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普通话声调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普通话口语交际》2. 辅助资料:声调练习题、角色扮演素材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4. 网络资源:普通话声调教学视频、在线练习平台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十、教学设计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小学普通话口语交际》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声调发音能力和交流水平。
全面掌握汉语拼音音调(精细梳理)1. 引言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调是汉语拼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音调规则对于学习汉语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全面梳理汉语拼音音调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精细掌握音调规则。
2. 汉语拼音音调概述汉语拼音音调是指汉语词语中的声调变化,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不同声调的拼音符号分别为:- 阴平:ā, ē, ī, ō, ū- 阳平:á, é, í, ó, ú- 上声:ǎ, ě, ǐ, ǒ, ǔ- 去声:à, è, ì, ò, ù3. 音调规则汉语拼音音调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音节结构汉语拼音音节主要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一个完整的音节结构为:声母 + 韵母 + 声调。
3.2. 声调位置汉语拼音声调位于韵母之后,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中。
例如:“mā”(马),“zhōng”(中)。
3.3. 音调变化汉语拼音音调变化主要受声母、韵母和音节结构的影响。
具体规则如下:- 当声母为 b, p, m, f 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为:bā, bá, bǎ, bà;pā, pá, pǎ, pà;mā, má, mǎ, mà;fā, fá, fǎ, fà。
- 当声母为 d, t, n, l 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为:dā,dá, dǎ, dà;tā, tá, tǎ, tà;nā, ná, nǎ, nà;lā, lá, lǎ, là。
- 当声母为 zh, ch, sh, r 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为:zhā, zhá, zhǎ, zhà;chā, chá, chǎ, chà;shā, shá, shǎ, shà;rā, rá, rǎ, rà。
普通话考试的声调练习方法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说好普通话对于交流、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普通话考试中,声调的准确掌握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声调不准,可能会导致发音错误,影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普通话考试声调练习方法。
一、了解普通话的声调特点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阴平(一声):声调高而平,发音时声音始终保持较高且平稳,没有升降变化,如“妈(mā)”。
阳平(二声):声调由中升高,发音时声音从中间向上扬,如“麻(má)”。
上声(三声):声调先降后升,发音时声音先向下压再上扬,如“马(mǎ)”。
去声(四声):声调由高降低,发音时声音从高处迅速下降,如“骂(mà)”。
二、声调练习的基础准备1、保持良好的发音姿势发音时,身体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站立或坐姿。
头部端正,口腔打开,舌头自然平放,这样有助于气息的顺畅和声音的清晰。
2、进行呼吸训练平稳而深沉的呼吸对于发声很重要。
可以通过深呼吸、慢呼吸的练习来控制气息,使发声更有力量和持久性。
3、练习唇舌的灵活度通过一些简单的唇舌操,如撅唇、咧唇、绕唇、弹舌等,增强唇舌的灵活性,以便更准确地发出各种声调。
三、具体的声调练习方法1、单音节声调练习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音节字,按照四个声调进行反复练习。
比如:“巴(bā)、拔(bá)、把(bǎ)、爸(bà)”。
练习时要注意每个声调的发音特点,力求准确、清晰。
2、双音节词语声调练习将不同声调的字组合成双音节词语进行练习,如“阴天(yīn tiān)、阳台(yáng tái)、雨伞(yǔ sǎn)、芋圆(yùyuán)”。
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声调在词语中的变化和组合规律。
3、多音节词语和句子声调练习逐渐增加难度,练习多音节的词语和句子。
注意词语和句子中每个字的声调,以及声调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例如:“风调雨顺(fēng tiáoyǔ shùn)”、“我们要努力学好普通话(wǒ men yào nǔ lì xué hǎo pǔ tōng huà)”。
普通话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声母和韵母:声母是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韵母是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
了解声母和韵母的搭配规则对正确发音很重要。
2. 四声:普通话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声调。
学会准确地区分和使用四声对于正确发音和语调非常重要。
3. 声调规律:普通话中的声调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例如在连读或调整节奏时。
掌握声调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流利的发音。
4. 连读和变调:在普通话中,有很多词语之间会发生音变和连读,这是为了保持语音的流畅和自然。
了解连读和变调的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口语。
5. 声调符号:普通话拼音中使用声调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声调。
学习和掌握这些声调符号对于正确拼读汉字很重要。
6. 声调语法:在普通话中,声调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法规则也很重要。
掌握声调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7. 声韵调的变化:普通话中的音变规律复杂多样,例如声母的变化(如擦音化、爆音转呼应等),韵母的变化(如鼻化、轻声等)和声调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普通话。
8. 语音语调: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有一定的规范和特点。
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9. 声调语音与词义的关系:普通话中,独立的音节可以由多个字组成,不同的声调可以对应不同的词义。
了解声调与词义的关系可以帮助学
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
10. 声韵调节与语音调节的关系:普通话的发音受到音韵规律和语音
规则的影响,掌握声韵调节和语音调节的关系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
发音和理解语言。
普通话声调发音方法和技巧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
以下是一些普通话声调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1. 平声:发音时声调平稳,声音平缓。
发音时注意发出均匀的声音,并保持稳定的音高。
2. 上声:发音时声调由低到高,声音有上升的趋势。
发音时要将声音从低音逐渐提高,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夸张,保持自然而流畅。
3. 去声:发音时声调由高到低,声音有下降的趋势。
发音时要从一个较高的音高开始,逐渐降低音高。
同样,要保持流畅自然,不要太过夸张。
4. 入声:入声是特殊的声调,发音时声带要稍微收紧。
发音时重点在于发出清晰的收尾音,尾音要短暂,并且以降调为主。
除了声调发音的基本要领外,还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发音:
1. 多听多模仿:多听标准普通话的语音,尤其是专业配音或教学语音,模仿他们的发音练习。
2. 唇齿舌头的协调:发音时要注意唇齿舌头的协调,正确地发出每个音节。
3. 运用声带:不同的声调或音节可能需要不同的声带运用方式,要学会灵活运用声带来调整音色和音高。
4. 加强口腔肌肉训练:通过口腔肌肉的训练,可以提高口腔的灵活性和发音的准确性。
5. 多练习多反复:声调发音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复,通过多次听、说、读、写来巩固和强化。
总之,普通话声调发音需要注意声调的升降和音高的稳定,同时也要注重口腔肌肉的协调和舌头的灵活性。
通过反复练习和听模仿标准普通话的语音,可以逐渐提高声调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1.nv的四个声调怎么写nǖ,nǘ,nǚ,nǜ。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1. 阴平(第一声)例如“高、飞、天、空”;2.阳平(第二声)例如“来、回、繁、忙”;3.上声(第三声)例如“勇、敢、友、好”;4.去声(第四声)例如“建、设、世、界”。
普通话的四种基本声调的调型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普通话里“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是,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
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音高则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
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
在发音过程中,声带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这样就造成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而说的。
字有字调、词有词调、句有句调、语有语调,各有各的调子,一般所说的“声调”,都是指“字调”,是每一个字的本来声调,也叫做“本调”。
分析汉语的语音结构,常把每一个语音单位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来研究。
2.拼音声调2声跟4声是怎么写声调写法如上: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ˉ”表示,如lā;阳平第二声,用“ˊ”表示,如lá;上声(第三声),用“ˇ”表示,如lǎ;去声(第四声),用“ˋ”表示,如;là。
声调字母如下:1. āáǎà2. ōóǒò3. ēéěè4. īíǐì5. ūúǔù6. ǖǘǚǜ7. êńňü3.“ui”的四个声调怎么写'ui'的四个声调:uī uí uǐ uì汉语拼音声调标注位置口诀:a母出现别放过,没有a母找o e ,iu 并列标在后,ü母上面两点抹。
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之前有家长在群里问我有关声调的知识,特别是变调的疑惑,今天在“百度”中找了些资料,感觉好用,发在空间内,家长们便于了解。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
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具体描写如下:1.阴平。
高而平,叫高平调。
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加、先、通。
2.阳平。
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麻、毒、荚、贤、铜。
3.上声。
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
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
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度、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阴平 55 高平 - 例:咪mī,身shēn阳平 35 中升 / 例:迷mí,神shén上声 214 降升√ 例:米mǐ,审shěn去声 51 全降 \ 例:密mì,慎shèn(二)变调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的。
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方言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面音节的调值影响前面音节的调值。
下面我们介绍普通话里两种重要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两个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发生变调。
规律是: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如:买米、好酒、土改、检举、冷水。
上声和非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音。
⑵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言。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一”和“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一、第一。
汉语的声调及连读变调简介汉语的声调及连读变调简介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第一声也叫阴平声,调值是55;第二声也叫阳平声,调值是35;第三声也叫上声,调值是214;第四声也叫去声,调值是51。
阴平:【55】,如“妈、灰、妻”阳平:【35】,如“麻、回、奇”上声:【214】,如“马、悔、起”去声:【51】,如“骂、会、器”汉语许多方言还有所谓轻声音节,这种音节读得短而轻,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例如普通话fángzi(房子)、dōngxi(东西)、zǒule(走了),第2个音节都要读轻声。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音节的高低升降往往发生变化,与单念时的调值不同了,这种现象称为"连读变调"。
例如,普通话两个上声音节连读时,前一个要变读成阳平,yǒujǐng(有井)和yóujǐng(油井)变成了同音。
普通话中的连读变调有以下几种:上声变调、“一、不”变调、重叠式形容词变调、去声变调。
上声变调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变调:1.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一个上声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野草了解演讲友好领导上声音节的这种变调,实际上是异化音变。
两个上声相连,读起来拗口、不方便,因此前一个上声异化,调值读成[35]。
2.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如:首都祖国海报解放上声的调型是降升调,有两个阶段,先降后升,过程较长。
在阴平、阳平、去声之前,由于连读和语速的影响,上声只降不升。
实际上只是读出了上声的前一个阶段。
3.在轻声音节前,上声有两种变调现象:(1)上声在非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半上。
例如:我的怎么仿佛两个尾巴里头(2)上声在上声转化来的轻声前念阳平或念半上。
例如:小鬼可以水里手脚等等(念阳平)老子耳朵椅子嫂嫂马虎(念半上)上声在轻声音节前的变调大致可以看成是由上声在非上声前的变调规律派生出来的。
ai四个声调写法声调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决定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在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本文将介绍这四个声调的写法和使用方法。
一、阴平声调(1声)阴平声调是指发音的声调平稳、音调不升不降。
在普通话拼音中,阴平声调的标记为数字"1"。
例如,"妈妈"这个词的声调就是阴平,可以写成"māma"。
二、阳平声调(2声)阳平声调是指发音的声调上扬,声调音高。
在普通话拼音中,阳平声调的标记为数字"2"。
例如,"爸爸"这个词的声调就是阳平,可以写成"bába"。
三、上声调(3声)上声调是指发音的声调先升后降,起扬落降。
在普通话拼音中,上声调的标记为数字"3"。
例如,"奶奶"这个词的声调就是上声,可以写成"nǎinai"。
四、去声调(4声)去声调是指发音的声调连续下降。
在普通话拼音中,去声调的标记为数字"4"。
例如,"爷爷"这个词的声调就是去声,可以写成"yéye"。
需要注意的是,拼音标记只是一种表达声调的方法,实际发音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语音规律进行调整。
在连续拼读时,不同声调的音节可能会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整体的韵律感。
因此,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把握是学习普通话的关键。
除了以上的四个基本声调,普通话中还有一个轻声。
轻声是指发音的声调非常短暂,几乎没有音高变化,常用于某些词语的最后一个音节。
在拼音中,轻声的标记为特殊符号"'"。
例如,"是"这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就是轻声,可以写成"shì'"。
总结起来,普通话中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基本声调,以及一个轻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语音里,声调有四个,阴平是第一,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统称四声。
. 也就是普通话里的四个调类,它采用一种五度标记法,作为标调符号来描写音节的声调。
. 它们的调值分别为:55 (阴平)、35 (阳平)、214 (上声)、51 (去声),这也是声调实际的念法。
1、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2、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
3、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4、“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
5、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
6、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
7、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8、《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9、”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
10、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
11、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
12、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13、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
14、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
15、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16、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也称为标准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
以及其他汉语地区的主要交流语言。
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是指在语言中使用声调来改变词语的意义或语法功能。
在普通话中,有四个基本的声调,即轻声、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
这四种声调的应用规律对于准确的发音至关重要。
第一声是高调,用一个平坦的声调来发音。
例如,字母“mā”就是第一声。
第一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a、o、e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第
一声。
第二声是升调,从低到高发音。
例如,“má”是第二声。
第二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i、u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第二声。
第三声是降升调,先从中高调降到低调,然后再升回中高调。
例如,“mǎ”是第三声。
第三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一个音节包含有i、u这些元音,一般情况下,
它就是第三声。
轻声是最复杂的一个声调,它没有固定的声调形式。
轻声的变调规律是,如果
一个音节以声母(辅音)结尾,或者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是轻声时,它就是轻声。
在普通话中,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义。
相同的音节,只因为声调的不同,
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词汇。
精确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律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门语言。
总的来说,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是基于音节的元音和辅音的特性。
根据声调对词
语进行正确的发音,可以确保我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准确和顺畅。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普通话的变调规律,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普通话有四个声调: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
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例如: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通知新屋出租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
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
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
例如:人民银行连年和平农民犁田圆形循环3、上(shǎng)声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
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
例如: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管理很好4、去声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
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
例如:下次注意世界教育报告胜利创造利润二、上声的变调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
例如:每天měitiān 每年měinián 每月měiyuè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
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
例如:美好měihǎo 厂长chǎngzhǎng 领导lǐngdǎo二、声母、韵母部分容易出错的训练1、舌尖前音:z发音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声。
如“总则”、“自在”的声母。
c和z的发音区别不大,不同的地方在于c气流较强。
如“粗糙”、“参差”的声母。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
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
如“思索”、“松散”的声母。
2、舌面音:j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信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如“境界”、“将就”的声母。
q发音的状况与和j相近,只是气流较强。
如“秋千”、“亲切”的声母。
x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如“形象”、“虚心”的声母。
3、翘舌音由于发声母zh、ch、sh的时候,舌尖上翘,所以又叫翘舌音,发声母z、c、s的时候,舌尖平伸,所以又叫平舌音。
全国很多方言区都会出现平翘舌不分,如“开始”读成“开死”。
在学习平翘舌声母时同样要知道哪些字发平舌音,哪些字发翘舌音,请参看zh-z、ch-c、sh-s辨音字表。
声母辨正:zh ch sh-z c s(1)、zh、ch、sh和z、c、s对比辨音练习:自zì愿-志zhì愿鱼刺cì-鱼翅chì私sī人-诗shī人仿造zào-仿照zhào粗cū布-初chū步姿zī势-知zhī识新春chūn-新村cūn 宗zōng旨-中zhōng 止资zī助-支zhī柱自zì动-制zhì动物资zī-物质zhì糟zāo了-招zhāo了近似sì-近视shì搜sōu集-收shōu集增zēng订-征zhēng订从cóng来-重chóng来支zhī援-资zī源主zhǔ力-阻zǔ力木柴chái-木材cái 商shāng业-桑sāng 叶申诉sù-申述shù摘zhāi花-栽zāi花午睡shuì-五岁suì八成chéng-八层céng树shù立-肃sù立找zhǎo到-早zǎo到乱吵chǎo-乱草cǎo 山shān顶-三sān顶(2)、读准舌尖后音zh、ch、sh和舌尖前音z、c、s:振作zhènzuò正宗zhèngzōng 赈灾zhènzāi 职责zhízé沼泽zhǎozé制作zhìzuò杂志sázhì栽种zāizhòng增长zēngzhǎng 资助zīzhù自制zìzhì自重zìzhòng差错chācuò陈醋chéncù成材chéngcái 出操chūcāo除草chúcǎo 贮藏chǔcáng 财产cáichǎn 采茶cǎichá残喘cánchuǎn 操场cāochǎng 磁场cíchǎng 促成cùchéng上司shàngsī哨所shàosuǒ深思shēnsī生死shēngsǐ绳索shéngsuǒ石笋shísǔn 散失sànshī扫射sǎoshè四声sìshēng 宿舍sùshè随时suíshí所属suǒshǔ4、拼音中前鼻音和后鼻音如何区分1、发音练习区分。
n前,ng后,发ng时,用舌根顶住软腭,让气流从鼻腔流出,同时声带颤动,发出鼻音,练习时,舌根不要离开软腭,可让声音延长下去,在仔细揣摩舌头运动方向之后,再练习合音。
2、对比练习区分。
练习时,找一些前后鼻音进行对比练习,如“温”和“翁”、“心”和“星”等。
3、还可以归类识记,如“丁ding”,相应的“叮、盯、钉、厅、顶”都是后鼻音。
以此类推,相关的偏旁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
一般只要记住凡是带有下列声旁的汉字, 一般都读后鼻音, 这些汉字声旁是: 丙成登丁奉, 风更旦京朋,井青茎竟丰,令菱并孟蒙,平生明名丞,争呈正曾莹,刑廷乘婴冥. 如果连带韵母an与ang的汉字读音也都分辨不清的话,则记住,凡带有以下声旁的汉字,一般也都读后鼻音。
这些声旁字又分别为曾邦康王定平章,冥皇令登亢奉冈,青名生刑良仓旁,皇孟羊呈正成方,廷匡昌尚更光芒。
学习时应从区别n、ng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
n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ng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
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
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g的发音;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的发音。
d和t后面只跟后鼻音的eng和ing(其实有一个字念deng,但是是个生僻字)4、【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针对我个人比较容易弄错前后鼻音的字】bin宾 bing饼秉摒禀 deng邓 fen奋愤 gen亘 geng耿 jin巾 jing颈keng铿lin麟 ming冥 pen盆 qin秦禽 xing杏 yin寅 ying迎映 an en un前 ang eng ong后5、对比辨音:an-ang 南方反抗繁忙 en-eng 本能神圣人证in-ing 聘请新兴心灵 ian-iang 边疆联想勉强uan-uang 观光宽广钻床 uen-ueng 温-翁问-瓮ün-iong 运用军用群雄6、绕口令:1.宽扁担,短扁担,宽短扁担担焦炭,短扁担担炭沉甸甸,宽扁担担炭肩不酸。
2.洞庭湖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风吹藤动金铃响,风停藤静铃不鸣。
3.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不能说成姓陈。
禾木是程,耳东是陈。
如果陈程不分,就会认错三、音变现象1、一的变音一不是多音字。
“一”只有一个音,但是,汉语口语中有一种变音问题,“一七八不”都有这种现象。
“一”字变调的规律是:在阴平、阳平、上声字的前面,变读为去声;在去声字的前面,变读为阳平。
但要注意的是,并非“一”在所有情况下都需变调,具体如下:首先,“一”字做表示“多少”义的基数词或语素时,要变调,而做表示顺序的序数词时不变调。
例如“一连”,如果是表示“连续”义的副词,“一”要变读为去声(试读“他一连投进两个3分球”);如果是表示“第一连队”的名词,“一”字读原调(试读“王成发被任命为一连长”)。
又如“一把手”,如果是指“第一把手”,“一”字不变调;如果是“一把好手”,“一”字要变读为去声。
同样,如果说“yībān”,就是“一班”;如果说“yìbān”,就是“一般”。
数字里的“一”该怎么读呢?在“百、千、万、亿、兆”前,“一”字要变调,如“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一兆”。
但是有个十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在长数字中,只有位于开头的“一”才变调,位于中间和末尾的“一”并不变调,例如“1万1千1百1拾1”,只有“万”前面的“一”需变读为阳平,其余的“一”并不变调。
又如,尽管“一车、一年、一种、一个”的“一”要变调,但在“十一车、二十一年、三十一种、四十一个”里,“一”是数字词尾,所以也无须变调。
再说说“不”字的变调。
“不”的变调比“一”的变调简单。
“不”的本调是去声,但在去声字前面,“不”要变读为阳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无须变调。
试体会:不该、不行、不好、不坏、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见不散另外,“一、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要读轻声:看一看、想一想、擦一擦、推一推、挪一挪、让一让、尝一尝、拍一拍、抬一抬……2、不的音变规律:“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
在其它的时候念第四声(去声)3、“啊”字的调变(1)“啊”字在句首作叹词时,声调会发生变化,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 表示惊异、赞叹时读一声。
如:“他不禁大声‘啊’地叫了起来。
”2. 表示追问时读二声。
如:“啊,你说什么?”3. 表示惊疑时读三声。
如:“啊,他竟能干出这等事?”4. 表示应诺或明白过来时读四声。
如:“啊!原来就是找个树杈,挺简单我会了。
”(2)、“啊”字的音变“啊”字在句末作语气词时,由于受到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时发生如下的音变:1.“啊”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a、o、e、i、v时,读ya。
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奇啊!”2.“啊”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 u(uo)时,读wa。
如:“桂林的山真秀啊!”3.“啊”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 n时,读na。
如:“桂林的山真险啊!”4.“啊”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是 ng时,读nga。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5. “啊”字的前一个音节是zhi、chi、shi、er时,读ra。
如“多好的同志啊!”“快开门啊!”6. 啊”字的前一个音节是zi、ci、si时,读[za]。
如“你应该多写几个字啊!”掌握了啊字的音变规律,说话、朗读时就能作到正确、流利、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