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第22讲 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飞夺泸定桥》、《美丽的集邮册》
- 格式:pptx
- 大小:652.44 KB
- 文档页数:31
小学四年级语文《xx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美丽的集邮册》通过邮票这一扇窗口,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知识视野,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次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集邮册》中提到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皆在邮票中呈现过,并成为邮票的内容。
全诗共四小节。
开篇第一小节用很直白的语言道出:“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
”再一一说出它的主题、首页的奥妙。
二、三小节从两个角度描述祖国的伟大、美丽,一是祖国山河壮丽,二是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
最后一小节纵情歌颂伟大的祖国,表达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1、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歌开篇点题、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
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把学生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三、说学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2024年四年级《美丽的集邮册》语文课件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美丽的集邮册》。
详细内容包括:集邮的基本知识,邮票的种类、意义及收藏价值;课文中生字、词语的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培养观察、表达、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邮票的基本知识,了解邮票的种类、意义及收藏价值;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集邮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邮票的基本知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分析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集邮册、邮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集邮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集邮是什么吗?邮票有什么意义?”2. 新课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集邮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意义及收藏价值。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语,分析课文内容。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邮票及原因。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5分钟)(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收集邮票,进行观察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邮票的基本知识2. 课文生字、词语3. 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介绍一种你喜欢的邮票,包括邮票的名称、图案、意义等。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一、说教材《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红*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非常清楚: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其中红*怎样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
而“飞夺”一次也有两层含义:“飞”强调神速,而“夺”则强调红*的神勇。
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具体来说,“飞”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
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其二,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战士索*“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
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夺”中见勇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
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战士。
其二,“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
《飞夺泸定桥》课文分析
抢时间攻夺天险《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把红军抢在敌人两旅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以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一举夺下泸定桥关键环节交待清楚。
不仅能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认识而且还能够较好地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和突出重点写法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抢时间原因和要求原因“敌人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要求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即从“二十八日早上到二十九日早晨”以前)飞奔“二百四十里”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其次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使学生懂得红四团赶路途中所战胜种种困难并从中学习红军革命精神战胜困难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自然环境困难(山高路险、黑夜大雨);2.敌人造成困难(沿路阻击);3.红军本身困难(饥饿与疲劳)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红军战士战胜上述困难句子另外红四团与对岸援敌赛跑一段除了迷惑敌人一节要让学生读懂以外还应将大雨把两岸火把都浇灭后“敌人不能再走”和“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进行对比更可体现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攻夺泸定桥经过教学这一层可先提出问题:
课文写攻夺泸定桥经过可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课堂讨论夺桥经过可分下面五个环节: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奋勇夺桥;二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桥头熊熊
大火;消灭守城敌人二十二位英雄夺桥这一层重点整个过程可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年级《美丽集邮册》语文精品课件范文精选《美丽集邮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提取信息、理解课文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集邮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邮票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集邮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邮票实物、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邮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解邮票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取课文中关键信息。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互相学习。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邮票为例,讲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我心中邮票”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集邮册》2. 板书内容:邮票种类: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等邮票收藏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等邮票上故事:课文中邮票故事及学生分享邮票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搜集一些邮票,解它们种类和收藏价值,并与同学分享。
(2)以“我心中邮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学生搜集到邮票种类、收藏价值等信息。
(2)学生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邮票文化内涵,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邮票展览,进一步解邮票文化。
飞夺泸定桥批注笔记一、飞夺泸定桥批注笔记1. 背景介绍飞夺泸定桥那可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超级关键的战斗啊。
当时红军的处境很艰难,后面有敌人追着,前面又有各种艰难险阻。
泸定桥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能拿下它,红军就能打开新局面。
那座桥可不是一般的桥,它是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下面就是汹涌的河水,看起来就很吓人。
2. 关于桥的描写批注“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这里描写得特别细致,让我们一下就能想象出泸定桥的样子。
感觉作者是想让我们知道这座桥有多险,红军要夺桥有多难。
就像我们平常走个晃晃悠悠的木板桥都害怕,更何况这连木板都没有的铁链桥呢。
这也侧面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3. 红军战士面临的挑战批注敌人不仅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还在桥那头疯狂地向红军射击。
红军战士呢,却要在没有太多掩护的情况下,沿着铁链冲过去。
这就好比让你在枪林弹雨中走过一条超级危险的钢丝一样。
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冲过去,夺取胜利。
这是多么强大的意志啊。
4. 红军战士的英勇表现批注“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这一段描写简直太震撼了。
22位英雄啊,就这么无畏地朝着危险冲过去。
他们拿的武器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其实算不上先进,但是他们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来自于对革命的忠诚,对胜利的渴望。
他们在攀爬铁链的时候,心里肯定想着为了身后的战友,为了革命的大业,一定要冲过去。
5. 战斗的激烈程度批注“三连紧跟在后面,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从这里可以看出战斗的连贯性和配合度。
前面的战士在奋勇杀敌,后面的战士就在为后续部队铺桥,这是多么默契的配合啊。
而且战斗的激烈程度肯定超乎想象,子弹在耳边呼啸,战士们却能有条不紊地执行任务。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敬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A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XXX。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美丽的集邮册》的说课。
一、说教材《美丽的集邮册》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小文化对集邮爱好者之一的爷爷的领导下,爱上了集邮并开始收集邮票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将了解到集邮的乐趣,并感受到集邮对了解世界、培养兴趣和发展自己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集邮的涵义和乐趣;2. 学会阅读生字词并熟练运用在语境中;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1. 内容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一张具有吸引力的邮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生成“集邮”的思维。
(2) 阅读理解:首先,读一遍课文,并提问一些理解问题,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然后,运用分角色朗读法,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朗读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
(3)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如:“集邮册”、“世界各地”、“日本”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境理解词义。
(4) 思考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集邮的好处和乐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5) 表达写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爱好的短文,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分享。
2.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邮票图片,引发学生对集邮的兴趣和热情。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养成集邮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飞夺泸定桥课文批注
飞夺泸定桥是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展现了红军长征中勇士们惊险刺激的渡河场景。
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进行批注。
课文通过详细描述红军官兵们渡河的惊险过程,表达了革命者在生死悬于一线的情况下,为了胜利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勇士们的英勇与坚定,更能体会到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官兵们必须克服多种困难,如水流急、桥面宽等。
课文详细描绘了这些困难,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红军官兵们面对的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渡河。
此外,课文还表达了革命队伍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官兵们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他们以牺牲
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让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在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在阅读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被勇士们的勇气和智慧所感动,更要从中汲取力量。
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团结协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中惊险刺激的渡河场景,更向我们传达了革命精神。
我们应该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这篇课文,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激励。
飞夺泸定桥课文原文及赏析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课文内容。
飞夺泸定桥课文原文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美丽的集邮册》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
描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小节。
第一小节写了集邮册的主题、首页、内容。
最后一句“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
”表达了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第二、三小节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描述了祖国伟大美丽。
第二小节描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有俊美的名山大川,有迷人的建筑群,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神奇的古柏。
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祖国名胜,建筑古迹,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第三小节叙述了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
从生动的画像砖到精美的青铜器;从敦煌壁画到石桥古塔;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唐三彩。
这是每一个时代的代表。
也无疑是我们的祖先劳动的硕果,历史的每一个时期,我们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看了这些邮票,读着这些句子,民族的自豪感不禁会油然而生。
第四小节呼应开头,以豪迈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
尤其是第二、三小节中有些句子对仗工整。
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悟集邮册美在哪些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开篇点题、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和完整的表达方式3、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激发学生感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历史文化的灿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伴轻音乐出示几张邮票)老师看到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看到什么了?有什么想说的吗?1、同学们,有人曾打过比方,说邮票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成就,所以,一本集邮册就像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
美丽的方寸世界
冯老师: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
学了《美丽的集邮册》你又感知到了什么呢?
李海云:我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美丽。
你看这小小的邮票有俊美的名山大川,有迷人的建筑群,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神奇的古柏。
这些代表着祖国名胜、建筑古迹,你看我们的祖国多美呀!
张芳馨:我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生动的画像砖到精美的青铜器;从敦煌壁画到石桥古塔;从秦始皇兵马俑到唐三彩。
这是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无疑是我们的祖先劳动的硕果,历史的每一个时期,我们的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看了这些邮票,读着这些句子,民族的自豪感不禁会油然而生。
刘学华:通过这些邮票,我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人们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冯老师:每一张邮票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伟大祖国壮丽山河之美就浓缩在这小小的方寸世界之中,所以看到这小小的邮票就好像游览祖国壮丽的山河。
小小的邮票是壮丽山河的缩影,更记录着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寄托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北师版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课文及教案老师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书写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下面WTT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美丽的集邮册》课文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标题就叫“伟大的祖国”,头一页是国旗、国徽、国歌;还有一张“开国大典”,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
啊,翻开我的集邮册,就好似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你看万里长河绕群山飞舞,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乡的梦,黄帝陵、轩辕柏在唱古老的歌……啊,翻开我的集邮册,眼前流过祖国历史的长河——一件件古代创造,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一件件出土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的硕果。
生动的画像砖是谁描绘?精巧的青铜器是谁雕琢?敦煌壁画,留下多少艺术大师光芒的笔墨; 石桥古塔,留下多少能工巧匠不朽的杰作!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啊,你使全世界惊叹;出自古都的唐三彩啊,你使多少人着魔……啊,翻开美丽的集邮册,我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你有壮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你宏伟辽阔,朝气蓬勃。
伟大祖国的光芒,使我的集邮册放射光荣,我就用这美丽的集邮册,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美丽的集邮册》教案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次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集邮册》中提到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皆在邮票中呈现过,并成为邮票的内容。
全诗共四小节。
开篇第一小节用很直白的语言道出:“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
”再一一说出它的主题、首页的微妙。
二、三小节从两个角度描绘祖国的伟大、美丽,一是祖国山河壮丽,二是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
最后一小节纵情歌颂伟大的祖国,表达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美丽的集邮册》四年级阅读和答案
《美丽的集邮册》四年级阅读和答案
啊,翻开我的集邮册,
就好像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
你看万里长城绕群山飞舞,
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乡的'梦,
黄帝陵、轩辕柏在唱古老的歌……
1.请从本节诗中摘抄一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诗从()角度描述了祖国的伟大、美丽。
A.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智慧B.祖国山河壮丽
3.本节诗中,“我”的集邮册的“美丽”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
1.比喻句: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3.体现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万里长城、长江大桥、庐山瀑布、黄山云海、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公益林山水、日月潭、半屏山、黄帝陵、轩辕柏。
四年级语文上册《xx的集邮册》说课稿文三篇《美丽的集邮册》以诗歌的形式、豪迈的情怀描述了伟大祖国壮丽秀美的山川、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方寸世界里抒发出对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之情。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集邮册》说课稿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四年级语文上册《xx的集邮册》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美丽的集邮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方寸世界”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主题单元通过邮票这一扇窗口,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知识视野,并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
《美丽的集邮册》以充满激情的诗歌形式,配以美丽的插图,描绘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文化,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拓宽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在豪迈的情怀中增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的学习能力: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如:能划下读懂的词句,能简单地写自己的体会。
有的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2、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如今,邮票已渐渐淡出普通人的视野,对于生活阅历并不丰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邮票,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这首诗歌篇幅相对较长,且内容跳跃性比较大,不易记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非常需要借助邮票或教学光盘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祖国的河山、历史的硕果,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
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教学方法:基于对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选用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附带的教学光盘,并加入了一些其他光盘中搜集的资料。
本文是一首诗歌,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1、朗读法:理解诗歌的形式就是大声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