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28.39 KB
- 文档页数:3
“321”健康教育模式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曾玉芝黄国婷黄燕文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16期【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对COPD患者进行“321”模式和基于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来我中心进行治疗的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321”组和跨理论组,“321”组采用“321”健康教育模式和跨理论模型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治疗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经过实验治疗,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各方面均比治疗前好,但“321”组患者的效果更佳明显。
结论:此非常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价值很大。
【关键词】“321”健康教育模式;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COPD患者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73-02目前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这主要与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产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1]治疗由于COPD带来的公共疾病问题以及费用、社会问题已经非常紧迫。
跨理论模型使患者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行为,根据自己的医院自发的进行改变计划。
“321”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使患者有效了解更多有效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后期治疗充满信心。
由于我国COPD患者对该病的预防与治疗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没有健康的行为习惯,导致COPD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此类现象特别在老人或者一些经济不发达落户地区特别明显。
通过对50例患者进行“321”健康教育模式和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观察组“321”组患者与跨理论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肺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为中心治疗COPD患者探索更好的治疗方式。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在慢阻肺雾化吸入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慢阻肺雾化吸入治疗中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多学科协作护理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慢阻肺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多学科协作护理。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康复指标、生活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
结论慢阻肺雾化吸入治疗中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优势显著,加快肺康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慢阻肺;雾化吸入;生活质量慢阻肺是临床常见肺部疾病,症状表现咳嗽、气喘等,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对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造成非常大的阻碍[1]。
现阶段针对慢阻肺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根治效果比较差,雾化吸入药物在治疗慢阻肺中常用,能快速改善不良症状。
但是雾化吸入治疗中起到的作用有限,治疗同时仍需要重视康复锻炼,对患者以及家属均开展相应的护理指导,降低不良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2]。
基于TTM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比较明显,对患者的个体行为研究分析,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个体健康行为的转变。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慢阻肺患者在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0例。
资料: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7-88岁,平均(72.25±3.21)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5-89岁,平均(72.22±3.23)岁。
基本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择标准:患者明确诊断慢阻肺;患者和家属知情研究内容;排除标准:资料缺失,精神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进行雾化吸入指导,教会正确操作方法;定期检查病情,记录相关信息;常规宣教和随访。
观察组TTM多学科协作护理,(1)选择护士长、肺内科医生及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组建微信群,方便人员沟通。
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的应用价值【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通过探讨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发现自我管理对COPD患者的重要性在于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技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在COPD患者中尤为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康复效果。
康复对COPD患者的意义在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结论中指出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文进行总结。
通过此研究,可以为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COPD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康复、健康行为、应用价值、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咳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致死疾病。
COP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气促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管理COPD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其重要性和意义,旨在为进一步促进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为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进一步完善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策略,促进COPD患者康复提供支持和借鉴。
通过对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推动COPD患者康复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李小花摘要】目的:通过对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对患者健康水平所起到的优化和提升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地区的社区门诊就诊的184例患有COPD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处于患病的稳定期,在随机抽取、人数均等的前提下将整个样本群体分为两组,接受普通护理模式的患者组命名为普通护理组(n=92),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患者组命名为健康教育组(n=92),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情况。
结果:观察可见,健康教育组患者取得了显著的健康教育效果,患者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知晓情况均得到提升,且与普通护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升患者健康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COPD;健康水平【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368-01引言本文所讨论的COPD疾病,是高发于老年人群体中的一种肺功能异常疾病,其主要的发病原理是患者在呼吸过程中,经过肺部的气流受到阻碍和限制引起的。
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截至2020年,COPD将成为引发死亡的典型疾病的全球排名第3位的疾病类型[1]。
本文通过在我社区选取184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护理所能起到的作用,先将详细的研究过程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社区门诊接诊的184例患者进行研究。
选取年份,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
依照人数均等,随机选取的原则将其分成普通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组内患者各92人。
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普通护理组,男病人53人,女病人39人;年龄,最大83岁,最小65岁,平均年龄(66.4±1.6)岁。
健康教育组,男病人48人,女病人44人;年龄,最大81岁,最小64岁,平均年龄(65.2±1.8)岁。
患者所有一般资料均不具备统计学角度的差异(P>0.05)。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4-02T15:22:20.7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期作者:苏玲芳[导读] 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树立保健意识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535000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收治于我院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
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1.74%及95.65%,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指标来看,对照组合理膳食、情绪稳定、持续氧疗及用药依从指标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树立保健意识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护理能力[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92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and the time was 3 months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ealthy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ompar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from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1.74% and 95.6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From self care ability score metrics,the control group,emotional stability,continuous oxygen therapy and rational diet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dex change in clear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two groups of data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iving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sets up the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elf-care. Therefore,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using in clinical nursing.[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elf-care ability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指以气流阻塞为典型临床症状由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至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的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
浅谈跨理论模型对COPD患者行为改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吴崇雯鄂绪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病程长、易发作、预后差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跨理论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的方法,对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的行为,已在慢性疾病的干预中展现了其效用。
该文就跨理论模型对COPD患者家庭氧疗、运动锻炼等行为改变的作用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方面进行讨论,为COPD患者行为干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跨理论模型行为改变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2-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以渐进性发展为特征,进程缓慢,且起病十分隐匿。
COPD作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慢性疾病之一,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还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
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不仅与疾病、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与其行为因素也有密切关系[2-3]。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也称阶段性变化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为改变领域,对COPD患者行为改变方面亦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1 COPD流行病学特征COP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死于COPD的患者约有3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病因[1]。
有研究显示,COPD的发病率为8%~10%,有待成为继肺结核后呼吸系统疾病致残、致死的第一大病因[4]。
同时,该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仅削弱了患者的劳动力,降低了生活质量,对于医药资源也是一种过度消耗。
全球疾病负担推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5位疾病负担。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8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健康教育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未开展健康教育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1例: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均显著提升且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进而提升患者诊疗干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的发展,患者出现劳力性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伴有呼吸衰竭,由于患者普遍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认识,自我护理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医疗卫生干预效果,针对患者自身疾病认知较低的情况,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开展健康教育以优化医疗卫生干预效果[1]。
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82例分别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常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41例开展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在44岁~72岁、平均年龄(58.61±4.40)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在3~7年、平均病史(5.03±0.11)年。
对照组41例未开展健康教育而行常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男32例,女9例,年龄在45岁~70岁、平均年龄(58.60±4.44)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在3~8年、平均病史(5.01±0.14)年。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且患者均获知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慢性心衰患者遵医行为、定期复查、自我监测、运动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对方式;影响分析心衰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对于心衰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心脏介入治疗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心脏类疾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口较小等优势,但是患者在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后[1-2],需要接受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我院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5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5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9±1.25)岁;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5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5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7±1.36)岁;对比两组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天开始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向患者发放慢性心衰健康教育折页,借助PPT进行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情绪指导、科学饮食、并发症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