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
- 格式:pptx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43
专题四: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 .近代社会生活:1840—1949:列强侵华,逐步沦为两半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原因:①列强侵略,西方文明传入带来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②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③历届政府的推动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倡导,民主思想不断传播表现:①衣:鸦片战争洋布、洋装进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学生装、新式旗袍(特点:由拘谨、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平民化转变)②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习俗:⎩⎪⎨⎪⎧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民国时期: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1978——至今(1)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成立,文革期间左倾错误严重,强调阶级斗争;计划经济体制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1978—至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解放思想;民主法治不断健全于发展①物质生活⎩⎪⎨⎪⎧衣:服装颜色五彩缤纷。
食:到1987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住:1995年,国家启动“安居工程”。
②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命题:1.就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就男女关系转变、婚姻习俗角度命题例1: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
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
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
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 妇女地位提高C. 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例2: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5-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山东省东营市2012届高三10月评估,25)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 )A.电话B.汽车C.电报D.火车2.(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摸底,8)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
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C3.(山东省泰安市2012届高三期中,12)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有轨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分析数据图表来说明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炼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根据1926年的交通工具种类比1889年增多,可知②正确;根据摩托车、汽车等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可知③正确;根据1926年人力车的数量是14600可以得知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④正确;近代中国重工业落后,此时上海汽车数量虽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不能说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故①错误。
答案:B4.(南京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5)如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
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6.(浙江省杭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检,19)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第15、16课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学业水平考试:理解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衰亡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电视业诞生的标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二、小组合作讨论
1、铁路与公路
船与马车、步行,行程以月年计
铁路:
修建的争论P57示范2——詹天佑——铁路网格局——孙中山唐胥铁路——马拉火车
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兰新,青藏铁路
机车:1958第一台,南车
公路:
汽车,新中国高速公路
2、水运与航空
水运:
轮船招商局,旅游服务
航空:
1909冯如,1920京津线,中国国产大飞机
3、通讯工具
台湾第一条有线电报军事
1882电话
4、报刊业
1833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四洲志》
维新派、革命派、中共报刊
5、影视业
1905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58年北京电视台
6、互联网
1994年。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C.19世纪八十年代D.20世纪初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标志着中国水运业的开始,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变迁·水运业。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慈禧太后坐汽车,坐了一次就不想坐了,原因是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在她的前面。
这反映的是封建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3.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提,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重要的地位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了,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传统的交通工具仍然占据多数地位,故②③④正确。
近代上海虽然出现了汽车,但这些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因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才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故①的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变迁4.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