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59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练(三) 考查范围:天气和气候建议时间 / 45分钟一、选择题图G3-1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某年8月6日20时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G3-11.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偏西风B.东北风C.偏东风D.东南风2.图示时刻( )A.甲地天气晴朗B.乙地受高压中心控制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受高压脊影响3.图中甲、丁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 )A.5百帕B.10百帕C.12.5百帕D.15百帕图G3-2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的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
图G3-24.若①地此时为晴朗天气,则控制①地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5.若①地为低压中心,②地为高压中心,则图中所示区域可能存在锋面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6.若①地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则图中b地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图G3-3示意世界某岛屿位置及甲(海拔17米)、乙(海拔7米)两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7~9题。
图G3-37.考察发现该岛屿气候类型多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地形C.岛屿面积D.寒、暖流8.导致甲城市5—10月降水量偏多的直接原因是( )A.多对流雨和地形雨B.多锋面雨和地形雨C.多飓风雨和对流雨D.多锋面雨和飓风雨9.乙城市6—9月降水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受冷气团控制C.为夏季风的背风坡D.信风带北移图G3-4示意美国本土1900—1939年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10~11题。
图G3-410.美国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压带和风带B.地形和海陆位置C.纬度范围D.洋流11.在图示年份( )A.美国干湿地区变化范围较小B.美国干湿地区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C.美国内陆地区干湿范围变化较小D.美国干旱区范围一直在增加二、非选择题12.2015年2月14日,我国一次性承建的最长海外铁路——本格拉铁路正式通车,见图G3-5。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A. 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单元闯关检测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称为太阳,称为散射辐射。
2. (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由图可知()A. 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B. 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C. 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D. 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抬升指数是一种表示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指数,指一个气块从地面出发,上升到500百帕(海拔5 500米左右)处所具有的温度被该处实际大气温度所减得到的差值。
读某区域某时刻抬升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大气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 丁4.(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 丁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A. 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B. 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C. 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5.(2017山东潍坊一模)19606.(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A. 1890 年B.1920 年C.1940 年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 ,丙处有一锋线,a 、b 、c 为等温面,x 、y 为等高面,完成下面三题。
第三章检测地球上的大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检测卷第6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浙江嘉兴适应性测试)下表为2017年6月19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资料。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表中南、北方城市该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气象条件D.海陆位置2.表中城市该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A.北京B.济南C.上海D.福州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夏季,中国南、北方普遍高温,导致日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气象条件。
第2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是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
根据表格材料可知,福州气温日较差最小。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平均降水量(实线)和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变化(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一般情况下,小暑到大暑期间()A.华北地区受春旱威胁B.东南沿海地震灾害频发C.江淮地区逐渐进入伏旱D.北方沙尘暴天气肆虐4.黄河中下游地区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呈现图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势力不断减弱B.河流、湖泊水位下降C.植物蒸腾作用微弱D.生产、生活耗水量大〚导学号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小暑到大暑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达到最多,且两节气均在7月,此时副热带高压脊不断北移,江淮地区逐渐进入伏旱;华北春旱多发生在春季,即3—5月;地震灾害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北方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第4题,读图可知,黄河中下游地区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为负值且变化幅度较大,即此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迅速减少。
在此时段,给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降水的夏季风势力不断减弱会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
(2018四川成都摸底)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
下图是某年3月9日至3月21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练好题考点自测[2019安徽合肥二模]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 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 —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 (位于75 °附近)1月和7月低层 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 — 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 1.5 kmB.8.5 kmC.12.5 kmD.22.5 km2.a 月,高度1.5 km 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 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 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 冰面反射太阳辐射[2020广东江门重点中学考试]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 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 ,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3— 4题。
'|北槪地区3. 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A.①增强 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4.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考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2020河北辛集中学测试]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状况。
据此完成5 — 6题。
R期 115 DIH UH1R 1月】冋V HH 3H1F1 4HIH TV• :■ k li1 ii60■ ■* b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 )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 使地面反射率变小D. 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 B.获得光照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2020福建六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 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6.C 7.D 8.A【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故选C。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对。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1 天气与气候1.(2018·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气温年较差达101.8 ℃,是世界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北半球的寒极就在这里。
当地居民生活幸福,以长寿著称于世。
居民的食物以鱼、马肉和奶制品为主,还会采摘野生浆果补充营养。
这里的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房子特别厚实,门窗有四五层。
这里有“三大怪”:屋子木桩上面盖(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 m的间隔);水管不埋露在外;汽车启动直线开。
(1)分析北半球的寒极在奥伊米亚康而非北极点的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奥伊米亚康居民普遍长寿的原因。
(3)推测奥伊米亚康“三大怪”的成因。
答案:(1)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伯利亚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处于山地环绕的盆地之中且地形北低南高,南下冷气流至此抬升积聚,使盆地内部更加寒冷;北极点地处北冰洋,海冰覆盖,海冰(水)比热容大,(并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冬季气温比奥伊米亚康高。
(2)严寒能杀死细菌,空气洁净(无明显环境污染);当地存在富有营养而健康的饮食(以及纯净的水);保有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压力小(或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3)屋子木桩上面盖: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发生房屋倒塌;水管不埋露在外:冻土深厚,无法在地下开挖管线(水管沿线有加热设施以防冻);汽车启动直线开:防止因道路结冰而出现汽车打滑或侧翻,防止极端低温带来的汽车零部件损坏而产生故障。
2.(2018·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0~30 m,树叶呈扇形,宽2 m,长可达7 m,被称为“树中之象”。
海椰树约长20年后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 kg,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
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 000多棵海椰子树,这里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检测一、单选题下图(a)为2022年3月中旬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b)为此时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桃花映雪”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a)中()A.气旋中心强度①地比①地小B.①地位于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大C.①地海域气流辐合风浪大D.①地风向偏西北风力比①地小2.“桃花映雪”照片的拍摄地可能是图(a)中()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
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
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受强紫外线照射B.处在逆温层之中C.处在强烈对流中D.受冷锋云系挤压4.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A.①B.①C.①D.①风向可用度数来表示。
即把圆周分成360°,北风是0°(或360°),东风是90°,南风是180,西风是270°.其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月21日18时~23日0时天气系统过境相关资料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过境的天气系统为()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6.该地22日3时至23日0时的风向主要以()A.西北风为主 B.东北风为主 C.东南风为主 D.西南风为主7.该地下列四个时间气温最低的是()A.21日18时 B.22日6时 C.22日18时D.23日0时切变线是指两侧风向明显不同,在气压场中槽线两侧往往有风向切变,槽线往往也可以当作切变线。
下图为华北平原春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存在切变线的是()A.甲、丙B.丙、丁C.乙、丁D.甲、乙9.正确表示近地面由a到b气温、气压曲线变化的是()A.B.C.D.10.此时可能()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高B.乙地盛行偏北风,气温低C.丙地受冷气团控制,将降温D.丁地受冷气团控制,风力大下表为“2020年9~10月北京市一周天气状况”,下图为该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四日的天气图(单位:百帕)。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因,能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1..大气的受热过程(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6-1),完成下列问题。
图6-1①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a ,b ,c ,d 。
②根据图示,完善大气受热过程图6-2③图中显示的大气的作用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此外还有。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d 。
(2)读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图6-3),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天,云层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的;夜间,云层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
②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而且白天比夜间。
图6-32..热力环流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图6-4),回忆下列知识。
图6-4(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气温。
(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凸;气压低,等压面向凸。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该图显示。
(白天、黑夜)或(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其中表示城区的是地。
(7)结合以上分析知,热力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读图6-5,回答下列问题。
图6-5(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A是。
影响: 。
B是。
影响:风向和风速。
C是。
影响: 。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判断理由是。
(3)图示地区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
图中的风是(高空、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则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 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C. C0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 冰雪地面,a 的转化率增加2.[2015广东文综卷,2,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合考试,6—7]读青海省兴海县2016年12月12日一15日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3 —4题。
3•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有()①地面辐射②弱冷空气③强冷空气④冰雪融化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①太阳高度大②白天气温高③大气稀薄④云量少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拍摄的照片 ,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的塑料膜或者透明玻璃。
据此回答 5—6题。
5•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 连续不断的对流雨B. 持续的伏旱C. 连续的霜冻D. 台风来临,狂风暴雨6•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 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 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2017湖北第四次联考,7— 9]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 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
据此完成7 — 9题。
KfKh7•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 )A.日照时数 B.气温年较差I 2 3 4 5 6 78 9 10 ] I 12月份* M二空*婕肆須C.气温日较差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8•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 太阳高度B.昼长C.海拔D.地表植被9•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 太阳辐射弱B.阴雨天气多C.地面辐射强D.白昼较短考点2逆温现象[2017河北名校联盟模拟,1—3]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其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第三章检测地球上的大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浙江嘉兴适应性测试)下表为2017年6月19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资料。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影响表中南、北方城市该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气象条件D.海陆位置2.表中城市该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A.北京B.济南C.上海D.福州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夏季,中国南、北方普遍高温,导致日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气象条件。
第2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是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
根据表格材料可知,福州气温日较差最小。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平均降水量(实线)和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变化(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一般情况下,小暑到大暑期间( )A.华北地区受春旱威胁B.东南沿海地震灾害频发C.江淮地区逐渐进入伏旱D.北方沙尘暴天气肆虐4.黄河中下游地区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呈现图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势力不断减弱B.河流、湖泊水位下降C.植物蒸腾作用微弱D.生产、生活耗水量大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小暑到大暑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达到最多,且两节气均在7月,此时副热带高压脊不断北移,江淮地区逐渐进入伏旱;华北春旱多发生在春季,即3—5月;地震灾害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北方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第4题,读图可知,黄河中下游地区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为负值且变化幅度较大,即此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迅速减少。
在此时段,给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降水的夏季风势力不断减弱会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
(2018四川成都摸底)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
下图是某年3月9日至3月21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当该热带气旋位于①东侧时,①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如果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到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后,其中心控制②地时,则②地的大气垂直运动和天气状况分别为( )A.空气上升、阴雨B.空气上升、晴朗C.空气下沉、晴朗D.空气下沉、阴雨答案:5.D 6.C解析:第5题,图中纬度向南增加,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是顺时针辐合上升,气旋位于①东侧时,①地位于气旋西侧,气旋的西侧吹西南风,D项正确。
第6题,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为台风;台风中心是台风眼,气流下沉,天气晴朗,C项正确。
(2017江苏南京一模)下图示意某地区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该地1 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等温线分布。
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④地的近地面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8.图示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7.C 8.D解析:第7题,图中该地区近地面等温线值由北向南递减,可推断该地位于南半球。
实线为该地1 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同一等压面上,④地所处的气压中心海拔低于四周,即等压面在该气压中心向下凹,说明同一海拔上,该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因此可画出图中④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地风向为东南风,故选C项。
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③④附近的低压中心是顺时针转动的,故③位于冷锋锋前,④位于暖锋锋前,又因冷锋锋后降雨,暖锋锋前降雨,所以④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选D项。
(2018河南豫南九校联考)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
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
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
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第9~10题。
9.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10.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C.乙处气候是因其地处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D.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答案:9.A 10.D解析:第9题,利马位于南美洲西部,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形成大雾天气。
第10题,甲地位于巴西东南部沿海,乙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A 项错;甲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项错;乙地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C项错;甲地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D项正确。
(2017浙江慈溪期末)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B.冰期②C.冰期③D.冰期④1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答案:11.D 12.D解析:第11题,气温最低时,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所以D项正确。
第12题,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7河北邢台期末)(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
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3)乌鲁木齐为减少大雾天数,应采取哪些措施?(4)乌鲁木齐南郊丘陵有一条“暖带”,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同时积雪长达175天。
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哪些产业活动的发展?答案:(1)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
(2)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3)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4)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
解析:第(1)题,乌鲁木齐冬季多晴天,夜间地面降温快。
从地形角度看,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
结合山谷风的原理,夜间三面山脉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谷底暖空气抬升,下冷上暖,大气稳定,形成逆温现象。
第(2)题,乌鲁木齐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大气稳定,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第(3)题,结合雾的形成条件,即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采取对应措施。
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流通。
第(4)题,1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 ℃,适合进行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生产;积雪长达175天,利于山地滑雪等旅游活动开展。
14.(2018四川成都检测)(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东半岛是我国苹果最适宜的生长区,但4月气温的波动和秋季苹果停止生长(当气温低于14 ℃时,苹果停止生长)时间的早晚,常常会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山东省潍坊市每年4月20日前后都会举办国际风筝盛会,吸引国内外众多团队及游客前来参加风筝比赛和观光旅游。
茶,常绿灌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南茶北引”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
下面图1为山东半岛示意图,图2为山东济南和烟台苹果开花至苹果成熟对应的气温图。
图1图2(1)与济南相比,说出烟台气温的不同点,并简述其影响因素。
(2)烟台生产的苹果比济南生产的苹果品质更优,从气温影响苹果生长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析与烟台、威海相比,“南茶北引”落地青岛、日照、临沂等地的自然原因。
(4)说明潍坊选择在4月举办风筝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与济南相比,烟台春夏季气温偏低,秋冬季气温偏高,年温差较小;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
(2)烟台苹果5月开花,避免寒冷气流(倒春寒)的侵袭;济南苹果4月开花,易受寒冷气流影响,花蕾凋落,生长缓慢。
秋季烟台苹果停止生长的时间晚于济南,生长时间更长。
(3)山东半岛中部为低山、丘陵地形。
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冬季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气温比烟台、威海偏高,利于茶树越冬;夏季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偏多,且丘陵地形利于排水。
(4)此时,偏北风已经逐渐减弱,风力适宜;天气晴朗,降水少,天气温和(20 ℃左右),适宜户外运动。
解析:第(1)题,据图说明与济南相比,烟台气温的不同点;从海陆位置差异说明其影响因素。
第(2)题,结合材料,从气温影响苹果花期和生长期两方面来分析烟台苹果比济南苹果品质更优的原因。
第(3)题,结合茶的生长习性,从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来分析“南茶北引”落地青岛、日照、临沂等地的原因。
第(4)题,4月份偏北风已经逐渐减弱,风力适宜;此时是春季,天气晴朗,降水少,天气温和,约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