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6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2:代数式和因式分解一、选择题1.(2001某某某某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a a b a b =--+B 、241x x 2÷=C 、22a a b b =D 、1112m m m-=【答案】B 。
【考点】分式运算法则。
【分析】根据分式运算法则逐一作出判断:A 、a a a b a b ≠--+,选项错误; B 、242x 1x x x 42÷=⋅=,选项正确; C 、22a a b b ≠,选项错误; D 、111212m m 2m 2m m-=-=-,选项错误。
故选B 。
2.(某某省某某市2004年2分)若分式x 13x 2+-的值为零,则x 等于【 】 A 、0B 、1C 、32 D 、-1【答案】D 。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析】分式的值为0,则要使分子为0,分母不为0,解得x 的值:由题意知,x+1=0且3x-2≠0,解得x=-1。
故选D 。
3. (某某省某某市大纲卷2005年2分)把多项式2221a ab b -+-分解因式,结果是【 】 A 、(1)(1)a b a b -+--B 、(1)(1)a b a b -++-C 、(1)(1)a b a b +++-D 、(1)(1)a b a b ++--【答案】A 。
【考点】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
【分析】当一个多项式超过3项时,应该考虑分组分解法,把能够运用公式或者含有公因式的一些项分为一组后,再利用公式或者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因式:()()()22221=1=11a ab b a b a b a b -+----+-- 。
故选A 。
4. (某某省某某市大纲卷2005年2分)已知2x <,则化简244x x -+的结果是【 】A 、2x -B 、2x +C 、2x --D 、2x -【答案】D 。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1:实数一、选择题1.(2001某某某某3分)用小数表示3×10-2,结果为【 】A 、-0.03B 、-0.003【答案】C 。
【考点】负整指数幂。
【分析】根据负整指数幂直接计算得:3×10-2=3×0.01=0.03。
故选C 。
2.(某某省某某市2002年3分)16的平方根是【 】A .±4 B.±2 C.4 D . 2【答案】A 。
【考点】平方根。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 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 ,使得x 2=a ,则x 就是a 的一个平方根。
∵(±4)2=16,∴16的平方根是±4。
故选A 。
3. (某某省某某市2003年3分)计算3258 的结果是【 】A .3B .7C .-3D .-7【答案】A 。
【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去掉根号,从而化简再相减:原式=5-2=3。
故选A 。
4. (某某省某某市2003年3分)《2002年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某某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90.08亿元,这个国内生产总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9008×108元B .8.9008×109元C .8.9008×1010元D .8.9008×1011元【答案】C 。
【考点】科学记数法。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的值以及n 的值。
在确定n 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1还是小于1。
当该数大于或等于1时,n 为它的整数位数减1;当该数小于1时,-n 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1个0)。
890.08亿=89008000000一共11位,从而890.08亿=89008000000=8.9008×109。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2001某某某某3分)点P(-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3,-4)B、(-3,-4)C、(3,4)D、(-4,3)【答案】A。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
故选A。
2.(某某省某某市2003年3分)在函数x1yx+=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A.x≠-1 B.x≠0 C.x≥-1 D.x≥-1,且x≠0【答案】D。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X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 x1x+在实数X围内有意义,必须x10x1x0x0+≥≥-⎧⎧⇒⎨⎨≠≠⎩⎩。
故选D。
3. (某某省某某市2004年2分)点M(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答案】C。
【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可知,A(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1,-2)。
故选C。
4.(2012某某某某3分)线段MN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线段M1N1与MN关于y轴对称,则点M的对应的点M1的坐标为【】A.(4,2)B.(-4,2)C.(-4,-2)D.(4,-2)【答案】D。
【考点】平面坐标系与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M(-4,-2)关于y轴对称的点M1的坐标是(4,-2)。
故选D。
二、填空题1. (2001某某某某2分)函数y=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 。
【答案】x1≠。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X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021 -2021年江苏南通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7:统计与概率一、选择题1. 〔2021 江苏南通3分〕如果一组数据a 1,a 2,a 3,……,a n 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3a 1,3a 2,3a 3,……,3a n 的方差是【 】A 、2B 、6C 、12D 、18 【答案】D 。
【考点】方差。
【分析】设一组数据a1,a2,a3,……,a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是2s 2=,那么新数据3a1,3a2,3a3,……,3an 的平均数为3x ,方差是2s '。
∵222212n 1S [a x a x a x ]n =-+-+⋯+-()()(), ∴222212n 1S [3a 3x 3a 3x 3a 3x ]n '=-+-+⋯+-()()()22222212n 12n 119[a x 9a x 9a x ][9a x a x a x ]n n =⋅-+-+⋯+-=-+-+⋯+-()()()()()() 29S 9218==⨯=。
应选D 。
2.〔江苏省南通市2021 年3分〕据《南通日报》2004年3月18日报道,在2021 年度中国城市综合指 标座次排名中,南通市在苏中、苏北独占鳌头,各项综合指标的名次如图:那么图中五个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依次是【 】 A 、32,36B 、45,36C 、36,45D 、45,32【答案】B 。
【考点】条形统计图,众数,算术平均数。
【分析】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就可以解决.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把所以数据的和除以5得到平均数。
因此,从图上的数据可以看出,45出现两次,其他数只出现一次,所以众数是45。
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平均数=15〔30+45+45+28+32〕=36。
应选B。
3. 〔江苏省南通市大纲卷2021 年3分〕某“中学生暑期环保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幸福小区〞10户家庭一周内使用环保方便袋的数量,数据如下〔单位:只〕:6,5,7,8,7,5,8,10,5,9.利用上述数据估计该小区2021 户家庭一周内需要环保方便袋约【】A、2021 只B、14000只C、21000只D、98000只【答案】B。
江苏省南通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卷数学答案解析323x x=-)+【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故选32,∴∠18032148【提示】根据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70180250+=,故选B.【提示】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120,∴18012060∠=-,,01,903∠==B AC ,∴顺时针旋转到①,可得到点P ,此时=AP三次一循环,按此规律即可求解.【考点】旋转的性质.二、填空题11.【答案】3【解析】解:2233=x y x y ,其中数字因式为3,则单项式的系数为3.【提示】把原题单项式变为数字因式与字母因式的积,其中数字因式即为单项式的系数.【考点】单项式.12.【答案】5≠x【解析】解:根据题意得50-≠x ,解得5≠x .【提示】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13.【答案】165.【解析】解:数据163,165,167,164,165,166,165,164,166中165出现了3次,且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65.【提示】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解答即可.【考点】众数.14.【答案】23【解析】解:∵O 中,46∠=AOB ,∴12124623∠=∠=⨯=ACB AOB .【提示】由O 中,46∠=AOB ,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即可求得∠ACB 的度数.【考点】圆周角定理.15.【答案】20.【解析】解:设购买甲电影票x 张,乙电影票y 张,由题意得,40+=x y ,2015700+=x y ,解得:20 20==,x y ,即甲电影票买了20张.【提示】设购买甲电影票x 张,乙电影票y 张,则根据总共买票40张,花了700元可得出方程组,解出即可得出答案.【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6【答案】2【解析】解:作∥DE BC 于E 点,则∠=∠DEA B ,∵90∠+∠=A B ,∴90∠+∠=A DEA ,∴⊥ED AD ∵3cm 4cm ==,BC AD ,∴5=EA ,∴752cm ==-=-=CD BE AB AE ,故答案为2.90,得到(1)(3⎤-+⎥+⎦x x x (1)(13-+⎤⎥+⎦x x x 3(1)(1)13-++x x x 25-=.906030-==,AE 100cos30503⨯=海里,=BE EP 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2)根据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接着再抽取一张,列树状图如下:【提示】(1)利用数字2,3,4,8中一共有3个偶数,总数为4,即可得出点数偶数的概率. (2)利用树状图列举出所有情况,让点数都是偶数的情况数除以总情况数即为所求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25.【答案】解:(1)利用图象可得:线段CD 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2.520.5-=小时;(2)根据D 点坐标为:(2.5,80),E 点坐标为:(4.5,300),代入=+y kx b ,得:880 2.5300 4.5=+⎧⎨=+⎩k b k b ,解得:110195=⎧⎨=-⎩k b ,故线段DE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110195=-y x . (3)∵A 点坐标为:(5,300),代入解析式=y ax 得,3005=a ,解得:60=a ,故60=y x , 当60110195=-x x ,解得: 3.9=x 小时.【提示】(1)利用图象得出CD 这段时间为22.520.5-=,得出答案即可;(2)利用D 点坐标为:(2.5,80),E 点坐标为:(4.5,300),求出函数解析式;(3)利用OA 的解析式得出,当60110195=-x x 时,即为轿车追上货车时.【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26.【答案】证明:(1)如图1,连接AC ,∵菱形ABCD 中,60∠=B ,∴==AB BC CD ,180120∠=-∠=C B ,∴△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BC 的中点,∴⊥AE BC ,∵60∠=AEF ,∴9030∠=-∠=FEC AEF ,∴1801803012030∠=-∠-∠=--=CFE FEC C ,∴∠=∠FEC CFE ,∴=EC CF ,∴=BE DF ;(2)如图2,连接A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B ,∴=AB BC ,60∠=∠=D B ,∠=∠ACB ACF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 AC ACB ,∴60∠=∠=B ACF ,60+∠FAD60,∴△AEF是等边三角形.60,根据菱形的性质,易得CFE,即可得60,然后利用平=AF24∴不存在实数a,使得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45;,即∠ONB而12∠=∠=∠BM A BM A ABN ,∴12226642===-=-=,OM OM AM OM OA .综上,AM 的长为6或2.【提示】(1)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只需将,A B 两点坐标代入即可得解.(2)首先根据平移条件表示出移动后的函数解析式,进而用m 表示出该函数的顶点坐标,将其代入直线,AB AC 的解析式中,即可确定P 在△ABC 内时m 的取值范围.(3)先在OA 上取点N ,使得∠=∠ONB ACB ,那么只需令∠=∠NBA OMB 即可,显然在y 轴的正负半轴上都有一个符合条件的M 点;以y 轴正半轴上的点M 为例,先证△,△ABN AMB 相似,然后通过相关比例线段求出AM 的长.【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4:图形的变换一、选择题1.(某某省某某市2002年3分)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答案】B。
【考点】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AE,BE的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D 的长:∵AC=6cm,BC=8cm,∴AB=10cm。
∵AE=6cm,∴BE=4cm。
设CD=x,则在Rt△DEB中,42+x2=(8-x)2,解得x=3(cm)。
故选B。
2.(某某省某某市2004年3分)某中学新科技馆铺设地面,已有正三角形形状的地砖,现打算购买另一种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地砖,与正三角形地砖在同一顶点处作平面镶嵌,则该学校不应该购买的地砖形状是【】A、正方形B、正六边形C、正八边形D、正十二边形【答案】C。
【考点】平面镶嵌(密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密铺的条件得,两多边形内角和必须凑出360°,进而判断即可:A、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90°×2+60°×3=360°,∴能密铺;B、正六边形每个内角是120°,120°+60°×4=360°,∴能密铺;C、正八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8=135°,135°与60°无论怎样也不能组成360°的角,∴不能密铺;D、正十二边形每个内角是150°,150°×2+60°=360°,∴能密铺。
故选C。
3.(某某省某某市课标卷2005年2分)“圆柱与球的组合体”如下图所示,则它的三视图是【】【答案】A。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10:四边形一、选择题1.(2001某某某某3分)如图,梯形ABCD 中,AD∥BC,EF 是中位线,AD =a ,EF=b ,则BC 的长是【 】A 、21(a+b ) B 、2a-b C 、2b-a D 、a+b 【答案】A 。
【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由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得出答案:∵EF 是中位线,∴EF=12(AD+BC )。
∵AD =a ,EF=b ,∴EF=12(a+b )。
故选A 。
2.(某某省某某市2003年3分)梯形的上底长为a ,下底长是上底长的3倍,则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 A .a B . C .2a D .4a 【答案】C 。
【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直接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根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得梯形的中位线长为上下底和的一半,即a 3a2a 2+= 。
故选C 。
3. (某某省某某市大纲卷2005年2分)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OE∥DC 交BC 于点E,AD=6cm,则OE 的长为【 】A、6 cmB、4 cmC、3 cmD、2 cm 【答案】C。
【考点】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利用菱形的四边都相等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相似求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6cm,OC=OA=12 AC。
∵OE∥DC,∴△ABC∽△OEC,则OC OEAC AB=,即1OE26=。
∴OE=3(cm)。
故选C。
4. (某某省某某市大纲卷2006年3分)如图,ABCD的周长是28cm,△ABC的周长是22cm,则AC的长为【】A、6cmB、12cmC、4cmD、8cm【答案】D。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知:∵ABCD的周长是28cm,∴AB+BC=14cm。
∵AB+BC+AC=22cm,∴AC=22﹣14=8 cm。
2006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共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名称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第1~8题每小题2分,第9~12题每小题3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市今年1月份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3℃,最低气温是-4℃,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A.-7℃B.7℃C.-1℃D.1℃2.64的立方根等于A.4 B.-4 C.8 D.-8 3.已知∠α=35°19′,则∠α的余角等于A.144°41′ B.144°81′ C.54°41′ D.54°81′4.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2006年5月21日的最新统计,截至2006年4月底,全国电话用户超过7.7亿户.将7.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7×1011B.7.7×1010C.7.7×109D.7.7×1085.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等于A B C DEF G(第5题)A .36°B .54°C .72°D .108°6. 某市对2400名年满15岁的男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身高(单位:m )在1.68~1.70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25,则该组的人数为A .600人B .150人C .60人D .15人 7. 如图,已知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PC 与⊙O 相交于B ,C 两点,PB =2cm ,BC =8cm ,则PA 的长等于A .4cmB .16cmC .20cmD .25cm 8. 二元二次方程组310x y xy +=⎧⎨=-⎩,的解是A .121252 25x x y y =-=⎧⎧⎨⎨==-⎩⎩,,;B .121252 25x x y y ==⎧⎧⎨⎨==⎩⎩,,;C .121252 25x x y y ==-⎧⎧⎨⎨=-=⎩⎩,,; D .121252 25x x y y =-=-⎧⎧⎨⎨=-=-⎩⎩,,; 9. 如图,□ABCD 的周长是28 cm ,△ABC 的周长是22 cm , 则AC 的长为A .6 cmB .12 cmC .4 cmD .8 cm10.如图,为了测量某建筑物AB 的高度,在平地上C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 的仰角为30°,沿CB 方向前进12m 到达 D 处,在D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 的仰角为45°,则建筑 物AB 的高度等于A .631+()mB .631-()mC .1231+()mD .1231-()m11.已知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与母线长的比为A .1∶2B .2∶1C .1∶4D .4∶112.已知二次函数y =2x 2+9x +34,当自变量x 取两个不同的值x 1,x 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自变量x 取x 1+x 2时的函数值与A .x =1时的函数值相等B .x =0时的函数值相等C .x =14时的函数值相等 D .x =94-时的函数值相等 A BC D (第9题)DCA B(第10题)A P · (第7题)BC O第Ⅱ卷(共102分)注意事项:除作图可使用2B 铅笔外,其余各题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题号 二三Ⅱ卷总分 结分人核分人19~20 21~22 23~24 25~262728得分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把最后结果填在题中横线上)13.买一个篮球需要m 元,买一个排球需要n 元,则买3个篮球和5个排球共需要 元. 14.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为 °.15.在函数25x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6.如图,DE 与△ABC 的边AB ,AC 分别相交于D ,E 两点,且DE ∥BC .若DE =2cm ,BC =3cm ,EC =23cm , 则AC = cm .17.用换元法解方程2141x x x x -+=-,若设1xy x =-,则可得关于y 的整式方程 . 18.如图,直线y =kx (k >0)与双曲线4y x=交于A (x 1,y 1), B (x 2,y 2)两点,则2x 1y 2-7x 2y 1的值等于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84分)(19~20题,第19题10分,第20题6分,共16分)19.(1)计算02818(51)22--+-; (2)解不等式组13554(4)3(6).x xx x +-⎧>⎪⎨⎪+<+⎩,得分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yAxOB(第18题)(第16题)ABCD E 座位号20.已知:△ABC (如图).求作:△ABC 的外接圆(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不要求证明).(21~22题,第21题6分,第22题7分,共13分)21.张栋同学到百货大楼买了两种型号的信封,共30个,其中买A 型号的信封用了1元5角,买B 型号的信封用了1元2角,B 型号的信封每个比A 型号的信封便宜2分.两种型号信封的单价各是多少?2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 -1)x +m +2=0.(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2)若方程的两实数根之积等于m 2-9m +2,求6m 的值.得分 评卷人(第20题)ABC(23~24题,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15分)23.2006年2月23日《南通日报》公布了2000年~2005年南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1)求南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2)哪些年份南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1000元以上?(3)如果从2006年开始,南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一年比上一年增加a 元,那么到2008年底可达到18000元,求a 的值.2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点C ,AC 平分∠DAB .(1)求证:AD ⊥CD ;(2)若AD =2,AC =5,求AB 的长.得分 评卷人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年份收入(元)79118485864095981093712384· ABCD (第24题)O(25~26题,第25题8分,第26题10分,共18分)25.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B ,C 三点,当x ≥0时,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画出抛物线y =ax 2+bx +c 当x <0时的图象;(3)利用抛物线y =ax 2+bx +c ,写出x 为何值时,y >0.26.已知A =a +2,B =a 2-a +5,C =a 2+5a -19,其中a >2.(1)求证B -A >0,并指出A 与B 的大小关系; (2)指出A 与C 哪个大?说明理由.得分 评卷人(第25题) 2 xyO -3 3 4 5 1 1 2 -2 -1 -1-2 -3 · · · A B C(第27题10分)27.已知:如图,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CF=CE,连结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OG.(1)求证:△BCE≌△DCF;(2)OG与BF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若GE·GB=4-22,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第27题)AB CDOEFG(第28题12分)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B (5,0),M 为等腰梯形OBCD 底边OB 上一点,OD =BC =2,∠DMC =∠DOB =60°. (1)求直线CB 的解析式; (2)求点M 的坐标;(3)∠DMC 绕点M 顺时针旋转α(30°<α<60°)后,得到∠D 1MC 1(点D 1,C 1依次与点D ,C 对应),射线MD 1交直线DC 于点E ,射线MC 1交直线CB 于点F ,设DE =m ,BF =n .求m 与n 的函数关系式.2006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yO xB C D (第28题)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说明:本评分标准每题只提供一种解法,如有其他解法,请参照本标准的精神给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第1~8题每小题2分,第9~12题每小题3分,共28分)1.B 2.A 3.C 4.D 5.B 6.A 7.D 8.C 9.D 10.A 11.C 12.B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3m +5n 14.120 15.x >5 16.2 17.2y 2-4y +1=0 18.20 三、解答题 19.(1)解:02818(51)22--+- =32-2-2+1…………………………………………………………………4分=2+1. …………………………………………………………………5分(2)解:解不等式1355x x+->,得x >1. ………………………………………………7分解不等式4(4x x +<+,得x<2. ………………………………………9分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 <2. ……………………………………………10分 20.作法:(1)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1; …………………………………………………1分(2)作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l 2; ……………………………………………………2分(3)以l 1,l 2的交点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画圆,则⊙O 即为所求作的圆.……3分画图准确(图略).………………………………………………………………………………6分21.解:设B 型号的信封的单价为x 分,则A 型号的信封的单价为(x +2)分,根据题意,得150120302x x+=+. ............................................................2分 去分母,整理得2780x x --=. 解这个方程,得x 1=8,x 2=-1. (4)分经检验x 1=8,x 2=-1都是原方程的根.但是负数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 x+2=10.…………………………………………………………………………………5分答:A 型号的信封的单价为1角,B 型号的信封的单价为8分. ………………………6分22.解:(1)△=(m -1)2-4×(m +2)=m 2-6m -7.………………………………………………1分因为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 m 2-6m -7=0. 解得 m 1=-1,m 2=7.……………………………………………………………………3分(2)由题意可知,m +2= m 2-9m +2,………………………………………………………4分解得m 1=0,m 2=10. 当m =0时,原方程没有实数根,故m =10. (6)分所以这个方程两实根之和为-9. ……………………………………………………7分 23.解:(1)中位数为9119元.……………………………………………………………………2分(2)2004年,2005年南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1000元以上.…4分(3)由题意可知,到2008年底,南通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84+3a )元,则12384+3a =18000,解得a =1872. 所以,a 的值为1872. ………………………………………………………………7分24.(1)证明:连结BC .∵直线CD 与⊙O 相切于点C ,∴∠DCA =∠B . ∵AC 平分∠DAB ,∴∠DAC =∠CAB . ∴∠ADC =∠ACB . ……………………………………3分 ∵AB 为⊙O 的直径,∴∠ACB =90°. ∴∠ADC =90°,即AD⊥CD ; ……………………………5分(2)解:∵∠DCA =∠B ,∠DAC =∠CAB ,∴△ADC ∽△ACB . ……………………………6分∴AD ACAC AB,∴AC 2=AD ·AB . ……………………7分·O AB CDE(第24题)∵AD =2,AC =5,∴AB = 52. (8)分25.解:(1)由图象,可知A (0,2),B (4,0),C (5,-3),得方程组2,0164,3255.c a b c a b c =⎧⎪=++⎨⎪-=++⎩ …………2分 解得 a=-12,b=32,c=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13222y x x =-++. ………………4分顶点坐标为(32,258). (5)分(2)所画图如图. …………………………………………………………………6分 (3)由图象可知,当-1<x <4时,y >0. …………………………………………………8分26.(1)证明: B -A =2a 2+a -10. ……………………………………………………………1分∵a >2,∴2a 2>8,∴2a 2+a >10. ∴2a 2+a -10>0,即B -A >0. ……………………………………………3分由此可得B >A . ……………………………………………………………4分 (2)解:B -C =a 2-3a +11=(a -32)2+354. 无论a 为何值,(a -32)2≥0,(a -32)2+354>0,所以B 比C 大. (7)分2 4 2 -3 -2 -1-1 -2 -3 (第25题)1 3 5 1O x yB A C· · ·C -A = a 2+4a -21=(a +7)(a -3). ………………………………………………8分∵a >2,∴a +7>0.当2<a <3时,a -3<0,即(a +7)(a -3)<0,所以A 比C 大; 当a =3时,a -3=0,即(a +7)(a -3)=0,所以A 与C 一样大; 当a >3时,a -3>0,即(a +7)(a -3)>0,所以C 比A 大. ……………………10分27.(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BC =CD ,∠BCD =90°.∵∠DCF =∠BCD =90°,CF=CE , ∴△BCE ≌△DCF . …………………………………………………………3分 (2)解:OG =12BF .……………………………………………………………………………4分事实上:由△BCE ≌△DCF ,得到∠EBC =∠FDC .∵∠BEC =∠DEG ,∴∠DGE =∠BCE =90°,即BG ⊥DF . ∵BE 平分∠DBC ,BG =BG ,∴△BGF ≌△BGD . ∴BD=BF ,G 为DF 的中点.∵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O 为BD 的中点. ∴OG =12BF . …………………………………………………………………7分 (3)解:设BC =x ,则DC =x ,BD =2x .由(2),得BF = BD =2x .∴CF =BF -BC =(2-1)x .在Rt △DCF 中,DF 2=DC 2+CF 2= x 2+(2-1)2x 2. ……………① ∵∠GDE =∠GBC =∠GBD ,∠DGE =∠BGD =90°,∴△DGE ∽△BGD . ∴DG GEGB DG,即DG 2=GE ·GB =4-22. ∵DF =2DG ,∴DF 2=4DG 2=4(4-22).……②由①,②两式,得 x 2+(2-1)2x 2=4(4-22). 解得 x 2=4.∴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个平方单位. ……………………………………………10分(第27题)A B CDO E F GyO xB C D(第(2)小题)M 231 y OxB C D (第(1)小题)A· (第(3)小题图②)OxBCDME F·C 1D 1 28.解:(1)过点C 作CA ⊥OB ,垂足为A .在Rt △ABC 中,∠CAB =90°,∠CBO =60°,OD =BC =2,∴CA =BC ·sin ∠CBO =3.BA =BC ·cos ∠CBO =1.∴点C 的坐标为(4,3). ………………2分设直线CB 的解析式为y kx b =+,由B (5,0),C (4,3),得05,34.k b k b =+⎧⎪⎨=+⎪⎩ 解得3,5 3.k b ⎧=-⎪⎨=⎪⎩ ∴直线CB的解析式为353y x =-+.………………………………………………4分 (2)∵∠CBM +∠2+∠3=180°, ∠DMC +∠1+∠2=180°, ∠CBM =∠DMC =∠DOB =60°, ∴∠2+∠3=∠1+∠2.∴∠1=∠3. ∴△ODM ∽△BMC . ……………………6分∴OD OM DMBM BC MC==, ∴OD BC BM OM ⋅=⋅.∵B 点为(5,0),∴OB =5. 设OM =x ,则BM =5-x .∵OD =BC =2,∴2×2=x (5-x ). 解得x 1=1,x 2=4.∴M 点坐标为(1,0)或(4,0).……8分 (3)(Ⅰ)当M 点坐标为(1,0)时, 如图 ①,OM =1,BM =4. ∵DC ∥OB ,∴∠MDE =∠DMO . 又∵∠DMO =∠MCB .∴∠MDE =∠MCB .∵∠DME =∠CMF =α,∴△DME ∽△CMF ,∴2142DE DM OD CF CM BM ====,∴CF =2DE .∵CF =2+n ,DE =m , ∴2+n =2m,即y yO x B C D (第(3)小题图①)M E FD 1C 1 · ·124)2nm n =+<<(.10分(Ⅱ)当M 点坐标为(4,0)时,如图②.OM =4,BM =1.同理可得△DME ∽△CMF , ∴221DE DM OD CF CM BM ====,∴DE =2CF .∵CF =2-n ,DE =m ,∴m =2(2-n ),即42(34)m n n =-<<. …………………12分。
2012年中考数学卷精析版——南通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2012江苏南通3分)计算6÷(-3)地结果是【 】 A .- 12 B .-2 C .-3 D .-18【答案】B.【考点】有理数地除法.【分析】根据有理数地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即可:6÷(-3)=-(6÷3)=-2.故选B. 2.(2012江苏南通3分)计算(-x)2·x3地结果是【 】 A .x5 B .-x5 C .x6 D .-x63.(2012江苏南通3分)已知∠=32º,则∠地补角为【 】A .58ºB .68ºC .148ºD .168º【答案】C.【考点】补角地定义.【分析】根据互为补角地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32°,∴∠地补角为180°-32°=148°.故选C.4.(2012江苏南通3分)至2011年末,南通市户籍人口为764.88万人,将764.8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7.6488×104 B .7.6488×105 C .7.6488×106 D .7.6488×107【答案】【考点】科学记数法.【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地定义,科学记数法地表示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 地值以及n 地值.在确定n 地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1还是小于1.当该数大于或等于1时,n 为它地整数位数减1;当该数小于1时,-n 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0地个数(含小数点前地1个0).764.88万=7640000一共11位,从而121.04亿=12104000000=1.2104×1010.故选C.5.(2012江苏南通3分)线段MN 在直角坐标系中地位置如图所示,线段M1N1与MN 关于y 轴对称, 则点M 地对应地点M1地坐标为【 】A.(4,2) B.(-4,2) C.(-4,-2) D.(4,-2)【答案】D.【考点】平面坐标系与坐标,关于y轴对称地点地坐标特征.【分析】关于y轴对称地点地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M(-4,-2)关于y轴对称地点M1地坐标是(4,-2).故选D.6.(2012江苏南通3分)已知x2+16x+k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等于【】A.64 B.48 C.32 D.16也可配方求解:x2+16x+k=(x2+16x+64)-64+k= (x+8)2-64+k,要使x2+16x+k为完全平方式,即要-64+k=0,即k=64.7.(2012江苏南通3分)如图,在△ABC中,∠C=70º,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º B.250º C.180º D.140º【答案】B.【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分析】∵∠1、∠2是△CDE地外角,∴∠1=∠4+∠C,∠2=∠3+∠C,即∠1+∠2=∠C+(∠C+∠3+∠4)=70°+180°=250°.故选B.8.(2012江苏南通3分)如图,矩形ABCD地对角线AC=8cm,∠AOD=120º,则AB地长为【】A .3cmB .2cmC .23cmD .4cm 【答案】D.【考点】矩形地性质,平角定义,等边三角形地判定和性质. 【分析】在矩形ABCD 中,AO=BO=AC=4cm ,∵∠AOD=120°,∴∠AOB=180°-120°=60°.∴△AOB 是等边三角形. ∴AB=AO=4cm.故选D.9.(2012江苏南通3分)已知点A(-1,y1)、B(2,y2)都在双曲线y = 3+2mx上,且y1>y2,则m 地取值范围是【 】A .m <0 B .m >0 C .m >- 3 2 D .m <- 3 2【答案】D.【考点】曲线上点地坐标与方程地关系,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0.(2012江苏南通3分)如图,在△ABC 中,∠ACB =90º,∠B =30º,AC =1,AC 在直线l 上.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地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3;将位置②地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到得到点P2012为止,则AP2012=【 】A .2011+671 3B .2012+671 3C .2013+671 3D .2014+6713【答案】B.【考点】分类归纳(图形地变化类),旋转地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地三角函数值.【分析】寻找规律,发现将Rt△ABC绕点A,P1,P2,···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次, APi(i=1,2,3,···)地长度依次增加2, 3 ,1,且三次一循环,按此规律即可求解:∵Rt△ABC中,∠ACB=90°,∠B=30°,AC=1,∴AB=2,BC= 3.根据旋转地性质,将Rt△ABC绕点A,P1,P2,···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次,APi (i=1,2,3,···)地长度依次增加2, 3 ,1,且三次一循环.∵2012÷3==670…2,∴AP2012=670(3+ 3 )+2+ 3=2012+671 3.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1.(2012江苏南通3分)单项式3x2y地系数为▲ .【答案】3.12.(2012江苏南通3分)函数y=1x+5中,自变量x地取值范围是▲ .【答案】x≠5.【考点】函数自变量地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地条件.【分析】求函数自变量地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读式有意义地条件,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地条件,要使1x+5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5≠0,即x≠5.13.(2012江苏南通3分)某校9名同学地身高(单位:cm)分别是:163、165、167、164、165、166、165、164、166,则这组数据地众数为▲ .【答案】165.【考点】众数.【分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地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地是165,出现了3次,故这组数据地众数为165.14.(2012江苏南通3分)如图,在⊙O中,∠AOB=46º,则∠ACB=▲ º.【答案】23°.【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地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地圆心角地一半地性质,∵∠AOB和∠ACB是同⊙O中同弧所对地圆周角和圆心角,且∠AOB=46º,∴∠ACB=∠AOB=×46°=23°.15.(2012江苏南通3分)甲种电影票每张20元,乙种电影票每张15元.若购买甲、乙两种电影票共40张,恰好用去700元,则甲种电影票买了▲ 张.【答案】20.【考点】一元一次方程地应用.【分析】设购买甲电影票x张,乙电影票40-x张,由题意得,20x+15(40-x)=700 ,解得, x=20 .即甲电影票买了20张.16.(2012江苏南通3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90º,AB=7cm,BC=3cm,AD=4cm,则CD=▲ cm.【答案】2.【考点】梯形地性质,平行地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地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作DE∥BC交AB于E点,则∠DEA=∠B.∵∠A+∠B=90°,∴∠A+∠DEA=90°.∴∠ADE=90°.又∵AB∥CD,∴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DE=CB,CD=BE.∵BC=3,AD=4,∴EA=.∴CD=BE=AB×AE=7-5=2.17.(2012江苏南通3分)设m、n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7=0地两个根,则m2+4m+n=▲ .【答案】4.18.(2012江苏南通3分)无论a取什么实数,点P(a-1,2a-3)都在直线l上,Q(m,n)是直线l上地点,则(2m-n+3)2地值等于▲ .【答案】16.【考点】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地坐标与方程地关系,求代数式地值.【分析】∵由于a不论为何值此点均在直线l上,∴令a=0,则P1(-1,-3);再令a=1,则P2(0,-1).设直线l地解读式为y=kx+b(k≠0),∴,解得 .∴直线l地解读式为:y=2x-1.∵Q(m,n)是直线l上地点,∴2m-1=n,即2m-n=1.∴(2m-n+3)2=(1+3)2=1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满分96分)19.(2012江苏南通10分)(1) (2012江苏南通5分)计算:;【答案】解:原式=1+4+1-3=3.【考点】实数地运算,绝对值,有理数地乘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分析】针对绝对值,有理数地乘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4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地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2) (2012江苏南通5分)计算:.【答案】解:原式= .【考点】二次根式地混合运算.【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地顺序和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0.(2012江苏南通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6.【答案】解:原式=.当x=6时,原式=6-1=5.【考点】分式地化简求值.【分析】先把括号里面地分子分解因式,再约分化简,然后再通分计算,再把括号外地除法运算转化成乘法运算,再进行约分化简,最后把x=6代入即可求值.21.(2012江苏南通9分)为了了解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地情况,某中学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统计他们双休日两天家务劳动地时间,将统计地劳动时间(单位:分钟)分成5组:30≤x<60、60≤x<90、90≤x<120、120≤x<150、150≤x<180,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中提供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抽样调查地样本容量是;(2)根据小组60≤x<90地组中值75,估计该组中所有数据地和为;(3)该中学共有1000名学生,估计双休日两天有多少学生家务劳动地时间不少于90分钟?【答案】解:(1)100.(2)1500.(3)根据题意得:(人).答:该中学双休日两天有750名学生家务劳动地时间不小于90分钟.【考点】频数分布直方图,样本容量,频数、频率和总量地关系,用样本估计总体.【分析】(1)把每一组地频数相加即可求出这次抽样调查地样本容量:5+20+35+30+10=100.(2)用小组60≤x<90地组中值乘以这一组地频数即可求出答案:75×20=1500.(3)用总人数乘以劳动地时间不小于90分钟地人数所占地百分比即可.22.(2012江苏南通8分)如图,⊙O地半径为17cm,弦AB∥CD,AB=30cm,CD=16cm,圆心O 位于AB、CD地上方,求AB和CD间地距离.【答案】解:分别作弦AB、CD地弦心距,设垂足为E、F,连接OA,OC.∵AB=30,CD=16,∴AE=AB=15,CF=CD=8.又∵⊙O地半径为17,即OA=OC=17.∴在Rt△AOE中,.在Rt△OCF中,.∴EF=OF-OE=15-8=7.答:AB和CD地距离为7cm.【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分别作弦AB、CD地弦心距,设垂足为E、F;由于AB∥CD,则E、O、F三点共线,EF即为AB、CD间地距离;由垂径定理,易求得AE、CF地长,可连接OA、ODC在构建地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E、OF地长,也就求出了EF地长,即弦AB、CD间地距离.23.(2012江苏南通8分)如图,某测量船位于海岛P地北偏西60º方向,距离海岛100海里地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海岛P地西南方向上地B处.求测量船从A处航行到B处地路程(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AB为南北方向,∴如图,△AEP和△BEP均为直角三角形.在Rt△AEP中,∠APE=90°-60°=30°,AP=100,∴AE=AP=×100=50,EP=100×cos30°=50.在Rt△BEP中,∠BPE=90°-45°=45°,∴BE=EP=50.∴AB=AE+BE=50+50.答:测量船从A处航行到B处地路程为50+50海里.24.(2012江苏南通8分)四张扑克牌地点数分别是2、3、4、8,将它们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1)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求这张牌地点数是偶数地概率;(2)从中先随机抽取一张牌,接着再抽取一张牌,求这两张牌地点数都是偶数地概率.【答案】解:(1)∵数字2,3,4,8中一共有3个偶数,∴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牌,这张牌地点数偶数地概率为.(2)画树状图如下:根据树状图可知,一共有12种等可能情况,两张牌地点数都是偶数地有6种,∴连续抽取两张牌地点数都是偶数地概率是.【考点】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概率公式.【分析】(1)利用数字2,3,4,8中一共有3个偶数,总数为4,即可得出点数偶数地概率.(2)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列举出所有情况,让点数都是偶数地情况数除以总情况数即为所求地概率.25.(2012江苏南通9分)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地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地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 h;(2)求线段DE对应地函数解读式;(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答案】解:(1)0.5.(2)设线段DE对应地函数解读式为y=kx+b(2.5≤x≤4.5),∵D点坐标为(2.5,80),E点坐标为(4.5,300),∴代入y=kx+b,得:,解得:.∴线段DE对应地函数解读式为:y=110x-195(2.5≤x≤4.5).【考点】一次函数地应用,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地坐标与方程地关系.【分析】(1)利用图象得出CD这段时间为2.5-2=0.5,得出答案即可.(2)由D点坐标(2.5,80),E点坐标(4.5,300),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线段DE对应地函数解读式.(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OA地解读式,列60x=110x-195时,求解即为轿车追上货车地时间. 26.(2012江苏南通10分)如图,菱形ABCD中,∠B=60º,点E在边BC上,点F在边CD上.(1)如图1,若E是BC地中点,∠AEF=60º,求证:BE=DF;(2)如图2,若∠EAF=60º,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证明:(1)连接AC.∵菱形ABCD中,∠B=60°,∴AB=BC=CD,∠C=180°-∠B=120°.∴△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BC地中点,∴AE⊥BC.∵∠AEF=60°,∴∠FEC=90°-∠AEF=30°.∴∠CFE=180°-∠FEC-∠C=180°-30°-120°=30°.∴∠FEC=∠CFE.∴EC=CF.∴BE=DF.(2)连接AC.∵四边形ABCD是菱形,∠B=60°,∴AB=BC,∠D=∠B=60°,∠ACB=∠ACF.∴△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ACB=60°.∴∠B=∠ACF=60°.∵AD∥BC,∴∠AEB=∠EAD=∠EAF+∠FAD=60°+∠FAD,∠AFC=∠D+∠FAD=60°+∠FAD.∴∠AEB=∠AFC.在△ABE和△AFC中,∵∠B=∠ACF,∠AEB=∠AFC, AB=AC,∴△ABE≌△ACF(AAS).∴AE=AF.∵∠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考点】菱形地性质,等边三角形地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地判定和性质.27.(2012江苏南通12分)如图,在△ABC中,AB=AC=10cm,BC=12cm,点D是BC边地中点.点P从点B出发,以acm/s(a>0)地速度沿BA匀速向点A运动;点Q同时以1cm/s地速度从点D出发,沿DB 匀速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运动地时间为ts .(1)若a =2,△BPQ ∽△BDA ,求t 地值;(2)设点M 在AC 上,四边形PQCM 为平行四边形.①若a = 5 2,求PQ 地长; ②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点P 在∠ACB 地平分线上?若存在,请求出a 地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答案】解:(1)△ABC 中,AB=AC=10,BC=12,D 是BC 地中点,∴BD=CD=BC=6. ∵a=2,∴BP=2t ,DQ=t.∴BQ=BD -QD=6-t.∵△BPQ ∽△BDA ,∴,即,解得:. (2)①过点P 作PE ⊥BC 于E ,∵四边形PQCM 为平行四边形,∴PM ∥CQ ,PQ ∥CM ,PQ=CM.∴PB :AB=CM :AC.∵AB=AC ,∴PB=CM.∴PB=PQ.∴BE=BQ=(6-t ).∵a= 5 2,∴PB= 5 2t.∵AD ⊥BC ,∴PE ∥AD.∴PB :AB=BE :BD ,即.解得,t=.∴PQ=PB= 5 2t=(cm ).②不存在.理由如下:∵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PM∥CQ,PQ∥CM,PQ=CM.∴PB:AB=CM:AC.∵AB=AC,∴PB=CM,∴PB=PQ.若点P在∠ACB地平分线上,则∠PCQ=∠PCM,∵PM∥CQ,∴∠PCQ=∠CPM.∴∠CPM=∠PCM.∴PM=CM.∴四边形PQCM是菱形.∴PQ=CQ.∴PB=CQ.∵PB=at,CQ=BD+QD=6+t,∴PM=CQ=6+t,AP=AB-PB=10-at,且 at=6+t①.∵PM∥CQ,∴PM:BC=AP:AB,∴,化简得:6at+5t=30②.把①代入②得,t=.∴不存在实数a,使得点P在∠ACB地平分线上.【考点】等腰三角形地性质,相似三角形地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地性质,平行地性质,菱形地判定和性质,反证法.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②用反证法,假设存在点P在∠ACB地平分线上,由四边形PQCM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PQCM是菱形,即可得PB=CQ,PM:BC=AP:PB,及可得方程组,解此方程组求得t值为负,故可得不存在.28.(2012江苏南通14分)如图,经过点A(0,-4)地抛物线y= 12x2+bx+c与x轴相交于点B(-0,0)和C,O为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地解读式;(2)将抛物线y= 12x2+bx+c向上平移7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若新抛物线地顶点P在△ABC内,求m地取值范围;(3)设点M在y轴上,∠OMB+∠OAB=∠ACB,求AM地长.【答案】解:(1)将A(0,-4)、B(-2,0)代入抛物线y= 12x2+bx+c中,得:,解得,.∴抛物线地解读式:y= 12x2-x-4.:](2)由题意,新抛物线地解读式可表示为:,即:.它地顶点坐标P(1-m,-1).由(1)地抛物线解读式可得:C(4,0).∴直线AB:y=-2x-4;直线AC:y=x-4.当点P在直线AB上时,-2(1-m)-4=-1,解得:m=;当点P在直线AC上时,(1-m)+4=-1,解得:m=-2;又∵m>0,∴当点P在△ABC内时,0<m< .(3)由A(0,-4)、B(4,0)得:OA=OC=4,且△O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在OA上取ON=OB=2,则∠ONB=∠ACB=45°.∴∠ONB=∠NBA+OAB=∠ACB=∠OMB+∠OAB,即∠ONB=∠OMB.如图,在△ABN、△AM1B中,∠BAN=∠M1AB,∠ABN=∠AM1B,∴△ABN∽△AM1B,得:AB2=AN•AM1;由勾股定理,得AB2=(-2)2+42=20,又AN=OA-ON=4-2=2,∴AM1=20÷2=10,OM1=AM1-OA=10-4=6.而∠BM1A=∠BM2A=∠ABN,∴OM1=OM2=6,AM2=OM2-OA=6-4=2.综上,AM地长为6或2.【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地坐标与方程地关系,平移地性质,二次函数地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地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该抛物线地解读式中只有两个待定系数,只需将A、B两点坐标代入即可得解.(2)首先根据平移条件表示出移动后地函数解读式,从而用m表示出该函数地顶点坐标,将其代入直线AB、AC地解读式中,即可确定P在△ABC内时m地取值范围.(3)先在OA上取点N,使得∠ONB=∠ACB,那么只需令∠NBA=∠OMB即可,显然在y轴地正负半轴上都有一个符合条件地M点;以y轴正半轴上地点M为例,先证△ABN、△AMB相似,然后通过相关比例线段求出AM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