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高分秘笈-图形突破-方法技巧如何判断坡度的大小
- 格式:docx
- 大小:434.71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高考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像之一。
图1 竖向柱状能源结构统计图 图2 横向柱状能源结构统计图 图3 曲线(折线)能源结构统计图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遵循一般的判读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注意“三看”:一看坐标,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二看比例,观察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三看变化,观察总量的变化趋势和各能源构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变化。
如图1中要看清每一个柱形的图例长短反映的各种能源所占的比例,如①省份原煤比重超过70%;②省份原油比重近60%;③省份原煤约占70%多,水电和原油占近30%;④省份原煤占80%多。
图2中横轴表示各类发电所占的比重,总量是100%,从每一个柱形的图例构成中可以读出每种发电类型在某个国家中所占的比重,如西班牙发电构成中,热电约占62%,核电约占18%,风电和水电各约占10%,说明西班牙以热电为主。
比较三个国家,西班牙的风电比重最大,意大利的热电比重最大,法国的核电比重最大。
注意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图3中每两条曲线之间的范围或高度差反映某种能源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
该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世界能源结构的整体,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
不能简单地以读出的纵坐标值70%作为1989年石油的消费比重,而应该根据1989年石油消费比重所占纵坐标段的范围值,计算出约占40%。
根据不同时间各种能源所占纵坐标的范围大小,可以读出各能源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最后得出结论: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典型例题】(2013·上海卷)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1~2题。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租曲线图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2)立体图的判读(3)等值线图的判读【典型例题】(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上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A练习:(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下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2.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2016·河南六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房价最可能相等的地点是( )A.E、M B.D、MC.M、N D.D、E4.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M B.FC.E D.N(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B.环境质量更好C.距行政中心更近D.交通通达度更高6.2010年,c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山东省青岛市58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
2017 届高考地理技巧汇总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6 届今年的出题趋势(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 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 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 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1)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2018年高考地理高分秘笈-图形突破-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特殊地质剖面图
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不等于岩层剖面线。
我们可以根据埋藏深度线画出岩层剖面线。
【典型例题】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思维过程】第1题,解答本题必须理解图中岩层的埋藏深度是相对于图中各地的地面(地形剖面线)而言。
将埋藏深度线与地形剖面线结合,恢复岩层形态(见下图),据此判断,只有①④处为背斜谷。
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⑤处同一岩层发生了上下错位,并且埋藏深度低于左侧,显然是发生了断裂,并且相对于左侧发生了沉降。
【答案】1.D 2.C。
高考地理图表判读题攻克技巧1。
等值线判读的技能⑴同一等值线图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相等;同线等值。
据此,可以确定两点间差值,确定各点特征。
⑵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变化,反映地理要素的递变规律和方向。
如高度、盐度、温度等数值的分布规律。
⑶等值线的弯曲形状变化反映地理要素分布特点。
如从等值线弯曲方向,能够判定山谷、山脊,高压脊、低压槽等。
“凸高为谷(槽)”“ 凸低为脊”。
(转载请注明出处:天星教育试题调研《考前抢分必备》)⑷等值线的疏密,反映递变幅度状况。
如等高线疏与密说明缓与陡;等压线疏与密,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小与大;等温线疏与密,反映水平气温差异的小与大。
⑸相互重合的等值线处的相对差值计算方法:d·(n-1)≤H<(n+1)·d。
n是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是相邻等值线的差值。
⑹在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推算。
如在300与500之间有一500的闭合等值线,则其内的数值应该大于500。
⑺几种重要地形的判定:平原,海拔低于2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四周等高线密集,踣稀疏。
山地,海拔大于5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盆地,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
丘陵:海拔较低,小于500米。
等高线稀疏,但闭合等高线多。
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等高线特密集。
峡谷是修建大坝的好地方,因其工程量小。
⑻等高线的综合判读:气候——结合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背风、迎风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河流——根据山谷、山脊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和流向;与流域内的干湿状况结合,判断河流流量的大小;通过分析落差的大小,流量的丰沛程度,判断水能的大小。
水库、坝址——水库库区易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交通线——选择坡度较缓,起伏较小,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路线。
工农业区位——根据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及结合区域气候、水文、交通、经济、科技等条件合理布局。
相关推荐:教师资格QQ群直播课堂--新一代最佳课程体验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之突破方法:巧用口诀法等高线地形图作为一种重要地图类型,是地理地图学习的基础,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和地图的阅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这些题全部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命题;考点主要涉及高差计算、坡度陡缓和地形起伏的判断、坝址计算判断、山谷和山脊判读等,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注重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高考真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的编制主要立足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上。
掌握一定的判读方法即可做出正确解答。
因此,提高学生等高线读图题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分析能力是解决高考这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如何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中公资深讲师认为可以采取巧用口诀的办法突破这一难点,其记忆方便,在应用中快速准确。
一、等高线图判读主要口诀【例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②地坡度最陡C. ③地分布有茶园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判断该地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所以①地附近河流流向应为从东北流向西南;根据“密陡疏缓”的口诀,②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③地为丘陵区,靠近水源,且图示地区在30°N附近,适合茶园的分布;④地位于瀑布的上游,不是最佳观测点。
2.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根据两相邻等高线间点的海拔“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取值口诀,图中较大居民点位于等高线100米和200米之间,海拔高度为100~200米;图中较小居民点位于等高线200米和300米之间,海拔高度为200~300米;因此图中考察路线的最低点为较大居民点处,海拔高度为100~200米。
地理坡度知识点总结地理坡度是指地表或土地的倾斜度,是地形起伏的一种表现,也是地貌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理学中,坡度是描述地形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于地表水循环、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地理坡度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地貌形态,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
1. 坡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坡度是指地表或土地在水平面上的倾斜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或角度表示。
计算坡度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三种:比例坡度、度数坡度和角度坡度。
其中,比例坡度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它表示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度数坡度则是指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的反正切值,通常用角度表示。
角度坡度计算方法则是直接利用正切函数计算。
2. 坡度的分类根据坡度的大小不同,可以将坡度分为缓坡、中坡和陡坡三种。
缓坡一般指坡度在5%以下的地形;中坡指坡度在5%~15%之间的地形;而陡坡则指坡度在15%以上的地形。
不同的坡度类型在地表水循环、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3. 坡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坡度对土地利用具有显著影响。
对于缓坡地形,适合开发农田和果园等农业用地,也适合建设城市和工业园区。
中坡地形适合发展水源利用、林业和牧业等。
而对于陡坡地形,则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洪措施,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坡度的影响,合理规划和布局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4. 坡度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坡度对地表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陡坡地形往往导致水的集聚和流速加快,易引发洪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对于陡坡地形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而对于缓坡和中坡地形则适合进行水土保持植被工程,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水文循环的平衡。
5. 坡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坡度对生态环境也具有显著影响。
缓坡地形适宜植被生长,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利于土壤的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
方法技巧:如何判断坡度的大小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1)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2)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3)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典型例题】读等高线示意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据此回答问题。
1.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2.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 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思维过程答案 1.A 2.B练习:(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9月月考)读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各地坡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湖岸坡度最大的是()A. ①B.②C.③D.④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处位于分水岭B. 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C. 夏季湖水补给河水D. 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测得山峰M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知识讲解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2. 下列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 ①村B. ②村C. ③村D. ④村【答案】1. C 2. B【解析】1.“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各村中,④村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最可能居于“坪”上,D对。
①村位于山谷中河流沿岸,A错。
②村、③村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上,B、C错。
2.图示公路线穿过等高线条数越多,地势起伏越大。
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穿过等高线条数最多的是①村,起伏最大的是①村,A对。
②村、③村、④村穿过等高线条数少,地势起伏小,B、C、D错。
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米【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山峰海拔58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围绕山峰等高线数值是500米。
桥梁附近海拔范围是200-3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附近河岸海拔范围是200-228米之间,与山峰的高差范围是352-380米之间,最接近360米,C对。
A、B、D错。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山地坡度较陡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剧烈B.古冰川作用C.断层相对上升D.岩层褶皱隆起5.②河比①河A.结冰期短B.水能丰富C.含沙量大D.航运价值高【答案】4.C5.C【解析】4.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南部山地是秦岭,北部是渭河平原;南部山地坡度较陡与北部地区形成明显的台阶,秦岭属于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地质构造。
选C正确。
如何判断坡度的大小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1)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C>A>D>B。
(2)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3)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典型例题】读等高线示意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据此回答问题。
1.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
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2.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 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思维过程
答案 1.A 2.B
练习:(陕西省西安铁一中、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2014届高三9月月考)读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1.图中数字表示的各地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湖岸坡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位于分水岭
B.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C.夏季湖水补给河水
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测得山峰M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
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
读图回答下题。
4.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陕西省安康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5.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陕西省交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题。
6.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7.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1.C
【解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放的程度,比例尺越大,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小,相反,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大。
再结合等高距的大小,坡度最大的是③地。
【答案】2.D
【解析】根据丰水期和枯水期湖岸线的变化分析,湖岸线宽的地方说明水浅,坡度小。
密集的地方,说明坡度大。
所以坡度最大的是④处,D对。
【答案】3.A
【解析】读图,乙处位于两条小河谷之间的高地上,是分水岭;甲处有陡崖,但是没有河流,不能形成瀑布;夏季河水补给湖水;根据图中等值线,高差是50米,图中最高海拔为600-650米。
【答案】4.B
【解析】四条小路中,穿过等高线条数越少,地势的起伏则越小。
由图中可以看出,小路②所经过的地区,仅与一条等高线相交,说明该小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势平缓,起伏最小。
【答案】5.C
【解析】因为是“台风过后”,测量本次台风的降雨量已经不可能;溪谷中的蒸发量不是学生实习能够测量出来的;但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测到溪谷所在地的坡度和因洪水过后形成的堆积物粒径的大小。
【答案】6.D
【解析】图示湖泊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反映了地势变化,④地等深线稀疏,说明该地地势最为平坦。
【答案】7.A
【解析】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