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员指标解释每日一练(2016.6.2)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完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描述,错误的是(D)A.2011年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是城乡居民人均25元B.2011年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1项C.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比2009年增加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D.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E、《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有动态记录的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建档后,有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持(B)上岗。
A、执业医师证;B、健康证;C、卫生许可证;D、护士证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A)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B.建设行政部门C.环境保护行政部门4、不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是(E)A.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B.定期为0-6岁儿童做生长发育检查C.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D.定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E.免费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及治疗5、下列不属于卫生监督协管职能范畴的是(D)A、医疗机构管理B、非法采供血C、学校卫生巡查D、职业体检机构执业行为6、从事医疗执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办理(A)A、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B、餐饮服务许可证;C、卫生许可证;D、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7.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必须(A)一次。
A、1年;B、2年;C、3年;D、4年8、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A)。
A、卫生行政部门B、卫生监督机构C、人民政府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A)。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B.警示标识C.警示说明D.警示语言10、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标准(单位mmol/l)(A)A.空腹≥6.1且<7.0B.OGTT2h≥7.8且<11.1C.OGTT2h≥11.1D.空腹≥7.0E.随机血糖≥11.111、下列哪项折合等于50克米(D)A.100克面B.50克土豆C.100克粥D.200克红薯12、日常生活方式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E)A.合理膳食B.控制体重C.改善睡眠D.适当运动E.吸烟13、下列不是健康教育服务管理的考核指标的是(D)A.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B.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C.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D.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情况E.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14、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服务要求描述错误的是(B)A.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B.预约5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C.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D.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E.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15、下列不属于个人基本信息表填写内容的是(E)A.年龄B.家族史C.既往史D.药物过敏史E.月收入1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医疗卫生法规练习题与答案1、医疗卫生人员,是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士)和乡村医生等卫生专业人员。
A、正确B、错误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一百零七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一)主要健康指标,是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
(二)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和诊所等。
(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和血站等。
(五)医疗卫生人员,是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士)和乡村医生等卫生专业人员。
(六)基本药物,是指满足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适应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保障能力,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2、下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的卫生要求,除了A、应当有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
通风、防腐、防尘、防蝇、洗涤、污水排放等设施B、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C、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只须用清水洗净即可D、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及其孳生条件上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E、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水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人口的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三)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四)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九)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卫生人员指标解释每日一练(2015.5.1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
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离子是()。
A.Na+B.K+C.Ca2+D.Cl-E.有机负离子2、医师应怎样全面看待健康与疾病()。
A.自然-人群-社会B.预防-心理-社会C.生物-心理-社会D.生物-心理-社会E.医学-心理-环境3、四格表资料X2检验应校正而未校正时会导致()。
A.X2值增大,P值减少B.X2值减少,P值减少C.X2值增大,P值增大D.X2值减少,P值增大E.X2值、P值均不变4、主要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的是()。
A.智能文化B.规范文化C.思想文化D.交流文化E.亚文化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最高的器官是()。
A.心肌B.肾C.肝D.脑E.肺6、频数集中于变量值大的一侧者称为()。
A.对称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分布不明7、医师应怎样全面看待健康与疾病()。
A.自然-人群-社会B.预防-心理-社会C.生物-心理-社会D.生物-心理-社会E.医学-心理-环境8、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离子是()。
A.Na+B.K+C.Ca2+D.Cl-E.有机负离子9、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
A.t检验B.q检验C.四格表X2检验D.秩和检验E.F检验10、医师应怎样全面看待健康与疾病()。
A.自然-人群-社会B.预防-心理-社会C.生物-心理-社会D.生物-心理-社会E.医学-心理-环境1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组织液减少B.组织液增多C.尿少D.红细胞萎缩E.经细胞膨胀和破裂。
1、某县城镇要配套建设相应的现代化水厂,供给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一定的商业服务用水。
你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师在这项工作中担负有重要责任。
(1).水源的选择上除了考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以外,还有A.安全卫生B.技术经济上合理C.运行费用低廉D.兼顾城镇的中远期发展E.配水管网配置方便【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选择水源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2).经水厂处理过的水,其水质应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包括流行病学上安全、感官性状良好和A.化学成分正常B.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正常C.矿物质含量丰富D.水中化学物质对健康无害E.水中不含有毒有害化学成分【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原则要求: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确保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分别对铁和挥发酚、氟化物、游离性余氯都作出了明确的限量要求,这些指标为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B.特殊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C.一般化学指标、学指标D.感官性状指标、学指标特殊化学指标、毒理特殊化学指标、细菌E.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微量元素指标、细菌学指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常规检验项目分为四组: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
其中铁、挥发酚指标属于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氟化物属于毒理学指标;游离性余氯属于细菌学指标。
因而第3题选择A。
2、某县城镇要配套建设相应的现代化水厂,供给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一定的商业服务用水。
你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师在这项工作中担负有重要责任。
(1).水源的选择上除了考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以外,还有A.安全卫生B.技术经济上合理C.运行费用低廉D.兼顾城镇的中远期发展E.配水管网配置方便【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选择水源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卫生人员指标解释每日一练(2015.1.1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
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血液凝固后所分离的淡黄色液体称为()。
A.血浆B.体液C.血清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2、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A.体重肥胖B.运动过少C.盐摄入不足D.A型血E.以上均对3、血液凝固后所分离的淡黄色液体称为()。
A.血浆B.体液C.血清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4、以下有关急性放射病哪点是错误的()。
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B.可以分为Ⅰ度和Ⅱ度C.根据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可分为骨髓型、肠型、脑型D.是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E.是国家法定职业病5、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组织液减少B.组织液增多C.尿少D.红细胞萎缩E.经细胞膨胀和破裂6、强心甙不能用于治疗()。
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室上性心动过速D.室性心动过速E.慢性心功能不全7、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突然停药易发生()。
A.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状B.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C.感染D.胃十二指肠溃疡E.高血压8、食物中毒诊断依据是()。
A.隔离病人B.现场消毒C.进行动物实验D.采样送检E.封存可疑食物9、使用呋塞米一般不引起()。
A.高钙血症B.高尿酸血症C.高氮质血症D.低钾血症E.低钠血症10、有关江河水系的采样要求和检测,哪个不正确()。
A.污染河段至少包括3采样断面B.布点根据江河宽度而定C.采样至少在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各采一次D.重金属在水质中不易检出,故底质监测没有必要E.可用生物监测方法评价水的污染状况1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包括()。
A.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B.生产环境调查、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和超声检查C.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D.职业史、既往病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E.职业史、症状和体征、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情况12、合成DNA的原料是()。
第六章卫生服务评价一、名词解释1.卫生服务2.卫生服务评价3.卫生服务需要4.卫生服务需求5.卫生资源6.卫生人力7.卫生费用8.卫生服务利用二、填空题1.卫生服务评价的重点是说明卫生目标的、和。
2.卫生人力资源研究主要研究卫生人力的、和。
3.卫生人员由、、和组成。
4.卫生费用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和。
5.卫生费用可分为和两类。
6.现阶段,医疗服务的主动性主要在于,预防保健服务的主动性主要在于。
7.预防保健服务包括、、和等。
8.分析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常用方法有三种:、和。
9.评价卫生服务结果的常用指标是、、、和。
10.卫生服务利用可以分、和等方面。
11.根据资料的来源,卫生服务调查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三、选择题1.卫生服务研究主要是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B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利用C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D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利用2.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A 两周患病率B 两周卧床率C慢性病患病率D住院率3.未住院率的计算公式是()A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人数×100%B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调查患者人数×100%C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D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就诊患者数×100%4.下面哪句话正确?()A 卫生服务利用直接反映卫生系统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B 卫生服务利用间接描述卫生系统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C 卫生服务利用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D 卫生服务利用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5.下列哪项属于间接卫生费用?()A 营养费B 检查费C 药费D 材料费6.卫生服务效率是反映()之间的比值。
A 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B 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C 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资源D 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服务资源四、简答题1.测量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主要有哪些?2.常用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指标有哪些?3.卫生费用的测量指标有哪些?4.常用的卫生人力和病床的测量指标有哪些?5.简述影响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卫生人员指标解释每日一练(6月17日)一、单选题(每题1分,以下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1、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A.伤后12h内B.伤后12~24h内C.伤后6~8h内D.伤后10h内E.伤后18h内2、毒蛇咬伤后为减慢毒素吸收应A.立即取坐位或卧位B.立即甩动肢体C.立即跑步到医院D.原地走动E.患肢抬高3、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
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
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
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4、小儿Ⅱ度中度烧伤A.<5%B.6%~15%C.16%~25%D.<25%E.>25%5、男性,25岁,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时发现有窒息,腹部内脏脱出,股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血压低,脉微速。
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A.窒息B.腹部外伤C.股骨开放性骨折D.休克E.脉搏微弱6、男性,42岁,前臂外伤手术缝合后5天,局部伤口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T39℃,伤口换药时哪项不妥A.及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B.伤口应每天换药一次C.正确应用抗菌药及引流物D.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E.伤口应每2—3天换药一次7、创伤急救中,首先应( )A.解除窒息B.抗休克C.控制软组织渗血D.固定骨折E.包扎伤口8、挤压综合征主要合并A.呼吸困难B.休克C.心力衰竭D.肾功能衰竭E.昏迷9、有关损伤的急救和转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露骨折断端应及时复位B.开放性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缠上绷带C.四肢动脉大出血时可上止血药D.脊柱骨折的伤员必须卧板床E.已明确无颅脑及腹部内脏损伤而剧痛的患者,可注射止痛剂10、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A.糜蛋白酶B.胰蛋白酶C.淀粉酶D.脂肪酶E.蛋白酶11、下述哪项不正确( )A.Ⅰ度冻伤,伤及表皮B.浅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C.Ⅱ度冻伤,伤及真皮D.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E.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骼12、下列哪项不属于闭合性损伤( )A.挫伤B.扭伤C.裂伤D.挤压伤E.爆震性13、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时不应捆扎在( )A.上臂上1/3B.上臂中上1/3C.上臂中1/3D.上臂中下1/3E.上臂下1/314、下列哪项不属于机械性损伤( )A.切割伤B.擦伤C.挫伤D.刺伤E.放射线15、男性,38岁,头面部烧伤人院。
氨基酸模式: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需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
常量元素:在人体含量比较多,一般占人体体重0.01%以上,且人体的需要量较高,一般每日膳食需要量100mg以上。
尘肺:肺尘埃沉着病。
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有粉尘在肺内阻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刺激性气体:是对皮肤、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
次生环境:人类环境下形成的环境。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这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使混合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称之为~大气圈:地球表面的空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大气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碘缺乏病IDD:由于碘摄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太阳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职业性损害的进一步发展,争取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子直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富营养化:是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概率:反映某一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1. 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效果、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2. 职业病危害程度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与接触水平的组合。
3. 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作业岗位或工作场所)可能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从事其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导致职业病或其它健康影响的能力。
5.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
6. 职业卫生调查对评价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7. 工程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状况等,并剖析其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分布。
8.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与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9.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10.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评价。
11. 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将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1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对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
13. 卫生标准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
卫生人员指标解释每日一练(2016.6.2)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儿Ⅱ度中度烧伤
A.<5%
B.6%~15%
C.16%~25%
D.<25%
E.>25%
2、成人面、颈、双手、前胸和前腹部约2/3烧伤时,烧伤面积为( )
A.16%
B.18%
C.20%
D.22%
E.24%
3、受伤皮肤与肌膜之间广泛分离,广泛出血,深部组织不受影响,多为( )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裂伤
4、5%
D.3%
E.5%
5、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狂犬病血清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抗生素
6、某男孩,10岁,清晨上学路上,被犬咬伤小腿,伤口流血。
应急处理时以下哪项做法有错( )
A.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B.伤口加压包扎止血
C.伤口暂开放引流
D.伤口及时清创
E.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
7、伤口边缘不整齐,周围组织损伤广泛,出血少,应为( )
A.刺伤
B.割伤
C.擦伤
D.撕脱伤
E.裂伤
8、毒蛇咬伤与无毒蛇咬伤的主要区别是伤处皮肤( )
A.留下两排对称细小齿痕
B.不留齿痕
C.可留一对大而深的齿痕
D.引起小水疱
E.局部麻木感
9、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神志
10、小儿Ⅱ度特重度烧伤( )
A.<5%
B.6%~15%
C.16%~25%
D.<25%
E.>25%
11、烧伤抗休克补液时,第一份额24小时输液量从何时计算( )
A.来院时
B.烧伤后第一次输液时
C.口服补液时
D.发生休克时
E.烧伤时
12、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13、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应安排下列哪一位病人首先换药( )
A.压疮创面
B.下肢慢性溃疡
C.脓肿切开引流
D.清创缝合后拆线
E.下肢开放性损伤
14、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神志
15、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感染
B.休克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应激性溃疡
E.压疮
16、在下列急诊患者中首先应处理( )
A.休克
B.尿道断裂
C.开放性气胸
D.头皮撕脱伤
E.开放性骨折
17、受伤皮肤与肌膜之间广泛分离,广泛出血,深部组织不受影响,多为( )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裂伤
18、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19、冻伤病程中下述哪项记述不准确( )
A.局部受冷冻作用时,血管收缩组织缺氧
B.进入冻结阶段细胞可以破裂
C.冻结时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冻结时伤处微血管扩张
E.冻伤可引起组织坏死
20、男性,34岁,头面部发生爆炸伤,急需行清创缝合术,清创过程中以下哪项有错( )
A.去除异物及坏死组织
B.伤后6—8小时内清创
C.若伤口污染重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D.若受伤超过12小时,不宜清创缝合
E.伤后12小时内,经彻底清创可Ⅰ期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