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0
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2024.5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回答第I卷时,请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方框涂满。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涂后,再逐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图1为202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陶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图案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朱书箱壶,壶身有两个用来称写的字牌。
该朱书文字的印值在于能够A. 佐证中华文化起源较早的特色B. 揭示当时已具备国家创始形态C. 还我陶寺遗址是尧帝都邑所在D. 推动长江流域汉字起源的研究2. 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
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文章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
这一现象A. 强化了封建贵族的政治B. 嫉于儒家思想的传播C. 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D. 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3. 柳史中丞、丞相司直、司隶校尉是汉武帝时期中央监察系统的三大支柱。
御史府统地位最尊,丞相司直协助丞相检举不法,亦可督察诸州刺史。
司隶校尉则负责纠察京师及重要郡国的官员,三者不相统属。
据此推知,当时的监察系统A. 职能各界限了地方行政B. 质量分权削弱了中央集权C. 组织严密有利于整理吏治D. 以单独弹劾低下工作效率4.表1 为现代学者经年证据编制的表格,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海上丝路的鼎盛B.海港政策的影响力影响C.殖民扩张的后果D.朝贡贸易的弊端5. 清人洪亮吉说:“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贾而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为士者十倍于前而国书契钱之馆不加增,于是士农工贾各诫其信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携其价以出售。
2021~2022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2022.03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盘庚即位后,商朝的政治、军事及生态环境等更加恶化,于是迁都至殷,以削弱大贵族势力,转移平民反抗;把都城迁移到原来商朝的中心区域,以建立稳定的军事基地,也使商族统治阶层时时想起祖先功业,反思自己行为。
这可以印证商朝迁都原因属于A.“去奢从俭”说B.“避水灾”说D.“游牧民族生存”说 C.“统治危机”说2.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
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
董仲舒的目的是A.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B.使儒学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C.论证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D.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抑制暴政3.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4.学者吴金成价明清时期的绅士,认为他们担当了①国家统治乡村的辅佐役;②乡村舆论对国家权力的代言人;③国家权力和乡村利害以及地区间矛盾的调停者等多种角色。
这主要反映A.基层社会中政府的影响力消解B.儒家知识分子重视扩大影响C.明清社会转型萌发于乡村地区D.绅士阶层维护基层社会秩序5.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遗民朱耷创作了《秋林独钓图》(如右图)。
图绘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只见高士孤身垂钓。
这一作品A.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风格B.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C.适应了市民个性化的艺术趣味D.迎合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6.右图为1907年清政府制定的一份章程内容。
这从侧面说明当时A.封建统治遭受严重危机B.卖官鬻爵导致政治腐败C.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实业救国”成效巨大7.竹枝词是一种与乐、舞相结合的民歌形式。
报人蔡寄鸥在民国初年创作了诸多作品右表为其作品节选,观察表格,最契合其主题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B.时代变迁推动移风易俗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社会转型积重难返8.1915年4月,《大公报》针对欧洲形势发表评论称:“交通阻绝,航路危险,舶来物品,一时难以运输,洋货之价目,陡然增高”。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一12 N-14 0—16 S-32Na-23 Mg-24 A1-27 Fe-56 Cu-64 2n-65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下列有关“废水”的处理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无需处理,直接用于农业灌溉B.废水经氯气消毒后,即可安全再利用C.寻找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可节约水资源D.收集和处理废水,弊大于利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氨基(-NH2)的电子式:B.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D.碳酸电离的方程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除去金属器件表面的油脂C.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4.实验室制各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元素的原子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X)<r(Y)<r(W)<r(Z)B.Z和X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C.W的单质还原性比Z的强D.Y、Z、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Z3WY6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石灰水中加入过量小苏打溶液:B.将铜丝插入足量浓硝酸中:C.将SO2通入少量氨水中:D.用双氧水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7.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8.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 2018年5月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A. 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 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 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 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盘踞:盘结据守,比喻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
占据: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句中是“自然现象”用“盘踞”。
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句中是“透露”,用“蛛丝马迹”。
兼收并蓄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博大精深指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借以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句中是“气度”,用“兼收并蓄”。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2017年中国工程院的新晋外籍院士,除比尔·盖茨外,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 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柯洁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2018.0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各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所指的农具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3.粱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
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
乍驻乍引,任意所为。
或粗或细,随态运奇。
”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小篆B.楷书C.草书D.行书4.唐代杜佑《通典》云:“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
”可见他主张A.贵族政治B.分封制C郡国并行D.郡县制5.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答案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单选题]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正确答案)2.(2019·盐城三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单选题] *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正确答案)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3.(2019·南京学情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单选题]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正确答案)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4.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单选题]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正确答案)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5.(2019·南京盐城一模)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 [单选题] *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正确答案)6.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调研测试<二)历史2018.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
人生既冠,以字易明。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
后世遵之,其法愈严。
……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
”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
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5.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苏锡常镇)历史参考答案1. C2. D3. B4. D5. B6. B7. C8. C9. A10. D11. C12. A13. B 14. C15. C16. D17. D18. B19. A20. D21. (1) 思想:仁爱忠孝(讲仁爱、尚忠孝、崇教化);立德修身;节俭持家;重义轻利;为官公正。
(5分)(2) 表现:以家书为主要形式;(1分)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2分)原因:民族危机出现;西方思想传入。
(2分)(3) 积极影响:形成儒士群体;利于风化教育。
(2分)(4) 现实价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任答两点得2分)22. (1) 原因:诚信的经营理念;实业救国思想;重视技术人才;重视设备、技术的更新;改进经营管理方式;重视开发新产品。
(6分)(2) 努力:企业内迁;在上海挂名外商办企业;拓展国内外业务。
(3分)(3) 影响: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
(4分)23. (1) 趋势:妇女的选举权从无到有并逐步普及(或:对妇女选举资格的限制逐步降低)。
(2分)特点:渐进、和平和法制化。
(任答两点得2分)24.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
(5分)(2) 方式: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
(3分)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1分)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
(1分)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变化:由种族(或地域)转变为阶级(公理与强权)。
(2分)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等。
(3分)(2) 简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周语》:“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候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2.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字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有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兼爱、非攻、尚贤”C. “不尚贤,使民不争”D.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由此可见草市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4.“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A.《离骚》B.《子虚赋》C.《窦娥冤》D.《水浒传》5.清乾隆年间的《苏州碑刻》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09年12月7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近2周的激烈争吵,各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
以下是记者对本次会议中方科技顾问丁仲礼院士的采访。
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的峰会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丁: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丁:简单讲,就是一个国家以后还能使用多少能源。
对普通国民来说,它意味着生活能否继续改善,福利能否进一步增加,甚至有没有工作。
记者:基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
对此,您怎么看?丁: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一个科学结论,其实这个2摄氏度只是英国某研究机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随着这个结论的迅速流行,它慢慢变成了一个价值判断。
记者:如果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话,那不算一个依据吗?丁:你怎么知道它可信?它并非科学实验的结果,它只是计算机的模拟。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IPCC作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一个组织,它拿出的报告,不应该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吗?丁:科学家有主流吗?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按照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控制升温2摄氏度的共识,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量约为8000亿吨。
这个总量非常非常小。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那么到2050年人均排放量就只有0.8吨碳。
这还是建立在人口总量维持不变的前提之下。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地理 2018.05【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中虚线示意同一天位于甲、乙两地物体影子顶端端点的变化轨迹,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地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均位于北半球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C .两地均为昼短夜长D .甲地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若乙地影子朝向正南时北京时间为16:00,且甲、乙两地最近距离约为7770千米,则乙地A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 .位于亚欧板块C .此时附近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 .此时盛行西南风图2为某地某一时刻气压场分布与天气系统剖面图(仅考虑大气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暖气团在此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占主导B .①处的气压高于②处C .此时③处多阴雨天气D .④处此时吹偏北风 4.控制以下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与图2可能相似的是A .春季华北的沙尘暴天气B .夏季浙江的台风甲SSSS图1北③④单位:百帕②①图21002.51005.01007.5C .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D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图3和图4分别为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及甲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李家庄位于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 6.该山最可能为A .泰山B .天山C .武夷山D .长白山在柴达木盆地边缘,隐藏着中国最大的一片水上雅丹地貌群,其主体是7500万年前的湖泊沉积物,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奇异地貌,图5为水上雅丹景观图,图6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组成图5景观的岩石,对应图6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8.图5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沉积B .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搬运、沉积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 .搬运、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2000190018001700180018001800李家庄图3海拔/米亚高山草甸矮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215819001050700距离图4图5图6甲乙丙丁图7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9~10题。
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2018年5月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7年中国工程院的新晋外籍院士,除比尔·盖茨外,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柯洁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3.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4.依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
①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③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④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⑥在夜色中静静蹲伏A.③⑥①②④⑤B.①③⑤②④⑥C.④⑤①②③⑥D.②③⑥①④⑤5.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组是(3分)①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②百代题诗至崔李一楼抗势压江湖③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④词赋千秋唯一序江山万里独斯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历史出卷单位: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8.3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①编户制度②行省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邮驿传递制度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③①D.④①③②2.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主要是在A.秦汉时期D.东晋南朝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3.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中非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时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欧非许多国家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甘英是中国最早访问过非洲的使者D.造纸术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4.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特点主要是A.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5.“读书人,最不济,背时丈,烂如泥。
……三句玻题,两句承题……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明朝八股取士B.清朝文字狱C.秦朝焚书坑儒D.西汉察举制6.2018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德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
毒品危害之烈使人们不禁回想起因严禁鸦片而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下列对当年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单纯举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 届高三调研测试<二)历史2018. 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合计 6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讳法,自周从前无之,至周公立制。
人生既冠,以字易明。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
后代遵之,其法愈严。
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
”由此推测,“周公”立“讳法”的真实目的是A.保护皇权的不行僭越B.保护等级制度的尊严C.保护分封制与宗法制D.保护儒家的伦理纲常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红小块,劳动者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屋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边。
”这段资料最主要反应了A.精耕细作的必需性B.井田制的崩溃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柔弱性3.淅川下寺曾挖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批青铜礼器,许多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模工艺。
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锻造青铜器的历史提前了一个多世纪。
由此,我们能够推测出A.青铜器锻造在春秋期间开始进入鼎盛期间B.我国古代青铜锻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期间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成立帝国,以郡县代替封建,诚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责备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知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看法,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必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责备切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一样,责备的内涵不一样,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看法恰巧相反,所以此中应当有一个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胡绳以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没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软弱的状态,因此只好折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退步;一方面又想使它拥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民众的力量,以造成有益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平定次序。
无锡市2018年高三调研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0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将所有答案写在第II卷上,考试完毕只需交第II卷。
3.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均写在第II卷密封线内。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答案填入第II卷选择题答题表内。
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的统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A. 有教无类B. 知之为知之C. 学而不思则罔D. 因材施教2.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物品和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3.唐朝统治者革新、完善的制度中,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 三省六部制、两税法B. 租庸调制、科举制C. 均田制、府兵制D. 均田制、租庸调制4.元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地为牧场。
”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统治者注意缓和阶级矛盾B. 统治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C. 统治者及时调整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D. 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所征服5.明清建立初期,知识分子由“经世”到“避世”,由要求社会改革到“为考据而考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清初教育制度导致B. 考据学容易出成就C.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造成的D. 专制统治的文化高压政策所致6.近代西方传教士是在列强炮舰保护下踏上中国大地的。
下列条约涉及到洋教问题的有①《天津条约》②《望厦条约》③《南京条约》④《黄埔条约》A. ①②④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在镇南关大捷之后,李鸿章说:“若此时与(法国)议(和),似兵费(赔款)可免,边界可商”,“与其兵联祸结,日久不解,待至中国饷源(军费)匮竭,兵心民心动摇,以更生他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