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成像原理及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13.20 KB
- 文档页数:2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原理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技术,其原理是利
用激光光束聚焦到非常小的区域内,通过荧光信号来获取样品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等信息。
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中,激光光束通过镜头透过样品,焦点
聚焦到比传统荧光显微镜分辨率高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样品发射的
荧光信号通过探测器进行接收和分析。
与传统荧光显微镜相比,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优势在于可以
将样品聚焦到非常小的区域内,并通过不同颜色的荧光信号来区分样
品的不同结构。
同时,由于样品接受的激光光束非常强,所以可以用
非常低的荧光强度来观察样品,减少样品就会受到的伤害。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在生物学、医药研究、纳米技术等领域具
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通过该技术观察细胞膜、
核糖体和蛋白质等复杂的结构,并且可以进行动态跟踪;在药物研究
中可以观察药物在细胞内的运动和分布;在纳米技术领域可以观察纳
米材料的形态、大小分布以及表面化学特性等。
在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激光
光束的强度对样品会造成损伤,需要注意控制激光光束的强度和样品
的曝光时间。
其次,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需要比传统荧光显微镜更
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对仪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操作。
此外,样品的制
备和标记都需要严格要求。
总的来说,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分辨率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控制激光光束的强度和曝光时间,并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操作和维护,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场光源,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邻近点的衍射或散射光的干扰;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采用点光源照射样本,在焦平面上形成一个轮廓分明的小的光点,该点被照射后发出的荧光被物镜搜集,并沿原照射光路回送到由双色镜构成的分光器。
分光器将荧光直接送到探测器。
光源和探测器前方都各有一个针孔,分别称为照明针孔和探测针孔。
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相对于物镜焦平面是共轭的,焦平面上的点同时聚焦于照明针孔和发射针孔,焦平面以外的点被挡在探测针孔之外不能成像,这样得到的共聚焦图像是标本的光学切面,避免了非焦平面上杂散光线的干扰,克服了普通显微镜图像模糊的缺点,因此能得到整个焦平面上清晰的共聚焦图像。
原理图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组成特点LSCM由显微镜光学系统,激光光源,扫描装置和检测系统构成,整套仪器由计算机控制,各部件之间的操作切换都可在计算机操作平台界面中方便灵活地进行。
显微镜是LSCM的主要组件,它关系到系统的成像质量。
通常有倒置和正置两种形式,前者在切片、活细胞检测等生物医学应用中使用更广泛。
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一)细胞的三维重建普通荧光显微镜分辨率低,显示的图像结构为多层面的图像叠加,结构不够清晰。
LSCM能以0.1μm的步距沿轴向对细胞进行分层扫描,得到一组光学切片,经A/D转换后作为二维数组贮存。
这些数组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的三维重建算法,可作单色或双色图像处理,组合成细胞真实的三维结构。
旋转不同角度可观察各侧面的表面形态,也可从不同的断面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测量细胞的长宽高、体积和断层面积等形态学参数。
通过模拟荧光处理算法,可以产生在不同照明角度形成的阴影效果,突出立体感。
通过角度旋转和细胞位置变化可产生三维动画效果。
LSCM的三维重建广泛用于各类细胞骨架和形态学分析、染色体分析、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观察、细胞内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结构变化的分析和探测等方面。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它利用激光光源和共聚焦光学系统对样品进行扫描成像。
相比传统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学切片能力,可以实现对生物和材料样品的三维高清成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激光光源的发射、激光聚焦成束、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信号的收集。
激光光源发射一束单色、高强度的激光光束。
这种激光光源通常采用氩离子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等。
然后,经过一系列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反射镜)的聚焦作用,激光光束被聚焦成一束非常细小的光点。
这个光点称为聚焦点,也是成像的基本单元。
接下来,激光光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激发样品中的荧光分子或散射光子。
这些激发光子会以不同的波长和强度发射出来,形成样品表面的光信号。
通过共聚焦光学系统,将样品表面的光信号收集起来。
共聚焦光学系统通常由聚焦物镜、孔径补偿镜、光学切片镜和探测器等组成。
聚焦物镜将样品的光信号聚焦到探测器上,而孔径补偿镜和光学切片镜则用于调节光斑的大小和位置,以实现更精确的成像。
在整个成像过程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用逐点扫描的方式,通过控制扫描镜和样品的相对运动,逐点地获取样品的光信号。
这些点的光信号被收集和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图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的关键在于光学切片能力。
传统显微镜成像时,由于样品的厚度和光学性质的限制,图像往往存在模糊和混叠现象。
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则能够通过调节光学切片镜的位置,只选取样品中某一特定深度的光信号进行成像。
这样就能够获得清晰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同时还能够对样品进行光学切片分析。
除了空间分辨率和光学切片能力的提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
例如,激光光源的单色性和高亮度使得显微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逐点扫描的方式可以减少背景噪声,提高成像质量;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还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扫描和光谱扫描,用于研究样品的动态过程和光学性质等。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要点解析(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新产品,它是在荧光显微镜成像基础上加装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使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荧光探针,从而得到细胞或组织内部微细结构的荧光图象,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例如Ca2+,pH值,膜电位等生理信号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成为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新一代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一、基本原理和功能1.1 基本原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场光源,标本上每一点的图象都会受到邻近点的衍射光或散射光的干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束经照明针孔形成点光源对标本内焦平面上的每一点扫描,标本上的被照射点,在探测针孔处成像,由探测针孔后的光电倍增管(PMT)或冷电耦器件(cCCD)逐点或逐线接收,迅速在计算机监视器屏幕上形成荧光图象。
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相对于物镜焦平面是共轭的,焦平面上的点同时聚焦于照明针孔和发射针孔,焦平面以外的点不会在探测针孔处成像,这样得到的共聚焦图象是标本的光学横断面,克服了普通显微镜图象模糊的缺点。
1.2 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的图像处理功能1)“细胞CT”功能通过狭缝扫描技术将我们对细胞的研究由多层迭加影像推进到真正的平面影像水平,使图像更加清晰,从而为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拓宽了视野。
2)三维成像与细胞内部结构图像相结合的功能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可以将断层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能揭示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提供细胞的长、宽、厚、断层面积、细胞体积等参数,而且可以给人以三维立体的概念。
例如:可以使细胞旋转起来从而能随意观察细胞各个侧面的表面结构。
3)将形态学、生理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相互结合利用激光共聚集显微成像仪不但可以观察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而且用适当的荧光探针可以观察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变化。
如细胞内游离Ca2+、pH值及其它细胞内离子的实时测定。
荧光原位杂交的杂交点观测和定量分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成像技术目的结构是用荧光探针标记的,都可以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形态学研究:组织细胞标本的抗原免疫荧光检测,凋亡检测…分子生物学:荧光原位杂交对DNA和RNA定量,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及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FRET)…活细胞动态荧光测量:细胞内Ca2+、Cl-等离子的动态分布及定量,细胞连接间的信息传递(FRAP)…成像基础:荧光成像主要原理:利用放置在光源后的照明针孔和放置在检测器前的探测针孔实现点照明和点探测。
z sections = imagesyzx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设计特点:Laser:经过照明针孔后形成点光源,光源方向性强、发散小、亮度高、颜色纯、单色性强Beamsplitter(光束分离器):将样品激发荧光与其他非信号光线分开。
Pinhole (照明针孔和探测针孔):最大限度的阻挡非聚焦平面以及聚焦平面上非焦点斑以外的散射光,以保证探测器针孔所接受到的荧光信号全部来自于样品焦点位置PMT (PhotoMultiplier Tube, 光电倍增管):检测设定范围内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相当于相机中的CCD或胶卷PMT只能检测到信号的强弱,不能记录信号的颜色,记录的结果通过信号强度和填充颜色表示PMT单位用电压值V表示,数值越大代表信号倍增越大,提高倍增会同时增加图像的正常信号强度和噪声信号强度,使图像的信噪比下降激光扫描共聚焦与传统荧光显微镜的主要区别: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只接收共焦点处荧光。
普通荧光显微镜不仅接收焦平面上的光,来自焦平面上方或下方的散射荧光也被物镜接收。
影响来自焦平面以外的荧光使观察到的图像反差和分辨率(焦平面以外的荧光结构模糊、发虚)。
CCDPMTFV1000 (Olympus):多个荧光通道(405, 458, 488, 515, 543, 633),可同时检测多个荧光标记一个透射光通道,透射光图像为非共焦图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主要应用No.1 免疫荧光染色(单标、双标、多标)细胞浆、核、膜抗原的分布、半定量分析 几种抗原的共定位抗原与细胞器的共定位抗原转位No. 2 荧光标记活细胞内成分:氯离子荧光探针:MQAE[N -(Ethoxycarbonylmethyl)-6-methoxyquinolinium bromide]细胞内pH的荧光探针:BCECF AM[2’,7’-bis-(2-carboxyethyl)-5-(and-6)-carboxyfluorescein, acetoxymethyl ester]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NO荧光探针:DAF-FM DA[3-Amino,4-aminomethyl-2’,7’-difluorescein, diacetateNo. 3 荧光标记各种亚细胞结构:细胞内微丝:荧光染料标记的毒蕈肽(phalloidin)细胞膜荧光探针:DiI 即DiIC18(3) [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红]和DiO即DiOC18(3) [dioctadecyloxacarbocyanine perchlorate,绿] 内质网探针:荧光标记的glibenclamide高尔基体探针:荧光标记的C5-ceramide。
1.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普通显微镜的区别?1.原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利用激光束经光源前方的照明针孔(激发针孔)形成点光源,在物镜焦平面上形成一个轮廓分明的小点,激发出的荧光经原来的入射光路直接反向回到分光镜,并将荧光直接送到探测器前方的探测针孔(共聚焦针孔),通过探测针孔时先聚焦,由探测针孔后的光电倍增管逐点接收,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清晰的荧光图像。
照明针孔和探测针孔相对于物镜焦平面是共轭(共焦)的,即光点通过一系列的透镜,最终可同时焦聚于照明针孔和探测针孔。
这样,标本上的被照射点发射的荧光在探测针孔处成像,而来自该点以外的任何发射荧光均被探测针孔阻挡。
2.区别:共聚焦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包括:可以控制焦深、照明强度、降低非焦平面光线的噪音干扰,从一定厚度标本中获取光学切片,即显微CT。
最核心的优点是降低噪音干扰:对于物镜焦平面的焦点处发出的光在针孔处可以得到很好地会聚,可以全部通过针孔探测器接收,而在焦平面上下位置发出的光在针孔处会产生直径很大的光斑,对比针孔的直径大小,则只有极少部分的光可以透过针孔被探测器接收。
而随着距离物镜焦平面的的距离越大,杂散光在探测针孔处的弥散斑就越大,能透过针孔的能量就越少,探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就越小,这样就能有效防止杂质信号。
2.钙指示剂的类别和优缺点:1. 生物发光蛋白优点:不需要荧光激发系统,光毒性小。
缺点:不能通透细胞膜,对技术要求高,效率较低,需要较多的指示剂。
2. 荧光蛋白指示剂优点:比值测定,荧光信号强。
缺点:染料的信号可变度小,对PH值变化敏感。
3. Fura2(比值型)优点:避免实验设备、细胞类型、实验个体的差异,数据具有高度可比性。
缺点:紫外激发,一定的自发荧光,损害细胞的能量代谢。
4. Fluo3(非比值型)优点:激发,自发荧光小,对细胞的损害较小。
缺点:数据直接为荧光强度值,容易受染料浓度、细胞动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
它通过将样品置于激光束的焦点处,利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记录样品发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样品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LCM的基本原理、成像途径、成像原理及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于利用激光束在三维空间内聚焦成极小的点状光斑,对样品进行扫描成像的技术原理。
在聚焦点位置,通过聚焦光斑的极高光密度,激活样品中的荧光染料,荧光染料则针对特定的结构在荧光信号波长处发出荧光信号,被高灵敏度荧光探测器探测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高分辨率图像。
与普通显微镜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显微镜由于透过整个样品并以相位差效应成像,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由于仅仅聚焦于样品表面的非常窄的一点,信号只能从聚焦点的附近探测到,而且该点在扫描过程中会不断变换位置。
换言之,成像并不是透过整个样品实现,而是在样品上面扫描得到,并聚焦于单个点上。
对于毫米量级的样品,其层面精度可以达到25nm。
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途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途径目前有两种,分别为单光子激发型和双光子激发型。
1、单光子激发型单光子成像模式是利用激光束在荧光染料上发生的单光子激发效应进行成像的一种方式。
在单光子激发光下,荧光染料的各自精细结构会发生辐射跃迁产生能量并发射荧光,同时发射时间对荧光能量的传递产生影响,可以通过荧光转移速率反映。
荧光束在被激活后,将以光子流的形式反射回来,被共聚焦显微镜探测并捕捉。
2、双光子激发型双光子成像模式使用了两次光子激发效应,产生高到对比度的图像,并最小化了样品在激发时所受的损伤输出功率。
双光子成像所需条件包括至少两个光子激发、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在样品特定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激光光束相互作用,将样品中转运载分子激发成放射的谐振态发生荧光发射。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范围讲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CLS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它利用激光束进行点扫描,将样品的不同深度处的信息获取并合成,从而实现三维图像的获取。
本文将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激光扫描。
激光束通过空气透镜和扫描镜反射,聚焦在样品上。
扫描镜以一个固定的频率和幅度来快速振动,使得激光束扫描在样品表面,形成二维扫描像。
其次是共焦原理。
共焦显微镜利用一个空孔径光阑(pinhole)来调整激光束的直径,只允许经过焦平面的光通过,其他散射光被阻挡。
这样可以消除在光路上不同深度处的散射光干扰,提高图像的纵向分辨率。
同时,由于只有通过焦平面的光才能进入探测器,所以可以采集不同深度处的信息,合成三维图像。
最后是探测技术。
通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会配备一个光电探测器,并通过探测器来收集散射和荧光光信号。
散射光可以用来形成反射式图像,而荧光光信号则可以用来观察标记了特定分子或细胞的样品。
通过调整激光的波长和探测器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特定分子和结构的成像。
1.细胞和组织成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胞和组织成像。
通过荧光标记特定蛋白质或细胞结构,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内部的生物过程和结构。
2.神经科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可以观察和追踪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研究神经网络的连接和活动,揭示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3.生物医学研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用于癌症细胞的培养和观察,研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还可以用于研究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态的变化。
4.材料科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用于对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研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缺陷。
总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显微镜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和可观察特定分子和结构的能力。
简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它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获取高质量的荧光图像。
相比传统的荧光显微镜,LSCM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对比度和更深的成像深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LSCM的工作原理。
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本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显微镜。
它利用一个激光束通过物镜透镜对样品进行扫描,然后收集反射或荧光信号来生成图像。
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不同,LSCM可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来控制成像深度,并且可以消除样品中其他平面上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组成1. 激光源LSCM使用单色或多色激光作为样品照明源。
常用的激光包括氩离子激光、氦氖激光、二极管激光和固态激光等。
不同的激光波长可以用于不同的荧光染料,以获得最佳成像效果。
2. 扫描系统扫描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扫描镜和一个控制器组成。
扫描镜可以通过改变角度来控制激光束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扫描。
控制器可以调整扫描参数,例如扫描速度、线密度和方向等。
3.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决定了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LSCM通常使用高数值孔径(NA)物镜,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对比度。
4. 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收集反射或荧光信号。
常用的探测器包括单个或多个光电倍增管(PMT)和共聚焦探测器(CCD)。
PMT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时间,适用于单点检测。
CCD具有较大的检测区域,适合于大面积成像。
5.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卡、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
它可以将收集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图像。
图像处理软件可以用于增强对比度、去除噪声和三维重建等。
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1. 激光束聚焦激光束从激光源发出后,经过物镜透镜后,会被聚焦在样品表面上。
由于物镜的高数值孔径,只有一个非常小的体积被照亮。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理和应用共聚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1955年,Marvin Minsky利用共焦原理搭建了一台共焦显微镜,用来在体观察大脑的神经元网络。
1957年,Marvin Minsky申请了共聚焦显微镜的专利。
1970年,第一台单光束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问世。
1985年,多个实验室的多篇报道显示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消除焦点模糊,得到非常清晰的图像。
1987年,BIO-RAD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的共聚焦显微镜。
共聚焦显微镜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只检测一个聚焦平面的信号。
样品聚焦平面和检测器(光电倍增管)之前均有一个针孔,针孔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滤除非聚焦平面的信号,增加显微镜的信噪比。
激光扫描显微镜能够逐点和诸行对样品进行扫描,最终根据象素信息形成一个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通过逐层对样品扫描并把每一层的图像组合成一个整体,激光扫描显微镜能够对样品进行三维分析,非常适合于超厚样品的检测。
传统显微镜是一次性照明整个视野中的样品,因此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或者用CCD获取图像,没有时间延迟;而共聚焦显微镜是逐点成像,无法用眼睛成像,也无法用CCD获取图像,只能用探测器收集每个象素点的信号,再通过软件重构图象,有一定的时间延迟。
How a Confocal Image is FormedCondenser Lens Pinhole 1Pinhole 2Objective LensSpecimen DetectorWide Microscopy and Confocal MicoscopyWide Field Confocal Field Wide Field Confocal FieldConfocal PrincipleTransmitted Light White Light Source630 nm BandPass Filter620 -640 nm LightTransmitted LightLight Source520 nm Long Pass Filter>520 nm LightTransmitted Light Light Source575 nm Short Pass Filter<575 nm Light Standard Short Pass FiltersOptical Filters Dichroic Filter/Mirror at 45 degReflected light Transmitted LightLight Source510 LP dichroic Mirror生命科学院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Beam Path of Zeiss CLSM 510 METAThe unique scanning module is thecore of the LSM 510 META. It containsmotorized collimators, scanning mirrors,individually adjustable and positionablepinholes, and highly sensitive detectorsincluding the META detector. All thesecomponents are arranged to ensureoptimum specimen illumination andefficient collection of reflected oremitted light. A highly efficient opticalgrating provides an innovative way ofseparating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s inthe META detector. The gratingprojects the entire fluorescencespectrum onto the 32 channels of theMETA detector. Thus, the spectralsignature is acquired for each pixel ofthe scanned image and subsequently canbe used for the digital separation intocomponent dyes.Focus ConeSpecimen X/Y ImageXYTo get an 2 D image, the excitation spot has to be moved over the specimen3 D information is acquired by moving the excitation focus not only in XY direction but also in Z direction. The result is a 3 D data stack consisting of number of XY imag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optical sections from the specimenX/Y/Z StackZ-Driveoptical slice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信息采集zxy# z sections =#imagesA confocal data set is similar to a book. A book has many pages, and Each page shows information only available if you move down to that page and ready it. Reading a page in a book, is just like scanning with a confocal microscope –you remove all of the other pages!z xy zyy The advantage of confocal microscopy is that you can visualize frames from a 3D object even in planes that you don’t image directly. This is called “slicing” an object a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focal imaging.三维数据重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学“分子标尺”,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免疫分析、核酸检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生命科学研究需要分辨率更高、分辨更精确的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简称LSCM)由于其非常优秀的透射成像、颜色成像能力和三维重建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地质学和物理学研究等。
通常,显微镜的使用需要使用成像方法避免样本的形变和畸变。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一种能够在厚样本中进行专交研究的显微镜,是一种比传统显微镜更好的成像方式,它可以提供非常高的成像分辨率和层面解析度。
操作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基于激光束聚焦在样本的某一点,并将反射或散射的激光收集到探测器上完成成像。
对于传统显微镜而言,当光线透过样本后不再聚焦,样本的光学反射或散射将无法引导到在探测器上产生良好的成像。
而LSCM则通过使用激光束聚焦扫描样本,确保只搜集光学反射或散射的区域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用点扫描成像的方式。
在仪器内部,可以通过扫描镜、散射镜和光学系统集成,将激光束聚焦成一条透镜的大小,并将其转换为目标物体的扫描线。
为了能够太多这些扫描线,使用一个二维扫描镜使扫描线像彩色硬盘机上的音乐线一样移动,从而成像的横向切片。
对于成像空间中的每个点,系统用激光照明并进行立体采集,并扫描到特定深度,形成光学切片。
随着扫描的链状增加,集成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渲染物体的三位图像。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
它通常可以用于研究高度组织化的生物标本,如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以及细胞的可视化和细胞和组织的基因表达。
其他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包括:神经科学、组织工程、肿瘤学、药物筛选,甚至是个性化药物治疗。
在研究其他领域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也有许多发现和应用,例如光学跟踪的图像捕捉,物理研究,例如理解材料表面的成分。
结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聚焦光束扫描样本,从而提供非常高的成像分辨率和层面解析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范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采用激光作为光源,在传统光学显微镜基础上采用共轭聚焦原理和装置,并利用计算机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数字图象处理的一套观察、分析和输出系统。
把光学成像的分辨率提高了30%~40%,使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荧光探针,从而得到细胞或组织内部微细结构的荧光图像,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生理信号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成为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新一代的研究工具。
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的原理从基本原理上讲, 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现代化的光学显微镜, 它对普通光镜从技术上作了以下几点改进:1.1用激光做光源因为激光的单色性非常好, 光源波束的波长相同, 从根本上消除了色差。
1. 2采用共聚焦技术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了一个当中带有小孔的挡板, 将焦平面以外的杂散光挡住, 消除了球差; 并进一步消除了色差1. 3采用点扫描技术将样品分解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无数点, 用十分细小的激光束(点光源逐点逐行扫描成像, 再通过微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平面的或立体的像。
而传统的光镜是在场光源下一次成像的, 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相邻点的衍射光和散射光的干扰。
这两种图像的清晰度和精密度是无法相比的。
1.4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光信号, 并利用光电倍增管放大信号图在共聚焦显微镜中, 计算机代替了人眼或照相机进行观察、摄像, 得到的图像是数字化的, 可以在电脑中进行处理, 再一次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而且利用了光电倍增管, 可以将很微弱的信号放大, 灵敏度大大提高。
由于综合利用了以上技术。
可以说LSCM是显微镜制作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 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 LSCM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目前, 一台配置完备的LSCM在功能上已经完全能够取代以往的任何一种光学显微镜, 它相当于多种制作精良的常用光学显微镜的有机组合, 如倒置光学显微镜、紫外线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PH、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等, 因此被称为万能显微镜, 通过它所得到的精细图像可使其他的显微镜图像无比逊色。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 介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是利用扫描光束来获取样本高分辨率图像的一种显微镜技术。
相比传统的常规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激发光功率更高、能透射更深层的样本,并且能够获取三维图像等优点。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于细胞和组织的观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成像原理,通过聚焦光在样本内进行光学切片来获取样本的高分辨率图像。
2. 共聚焦成像原理共聚焦成像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核心原理。
在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中,样本上所有的荧光都被同时激发并捕获,导致成像时无法区分特定深度的信号。
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点对点扫描样本,只捕获焦点所在深度的信号,从而消除了深度模糊,实现了高分辨率成像。
共聚焦成像的原理基于薄光学切片和探测系统的成像区域选取。
2.1 薄光学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激光通过聚焦镜头(Objective)被聚焦到样本表面或内部的一个点上,样本导致了光的散射、吸收和荧光发射等过程。
这些光经过探测系统(例如物镜、光学滤波器和光电二极管等)的收集和探测后形成图像。
为了实现共聚焦成像,光学系统需要将激光点在样本体内移动,并逐点收集图像。
在样本体内,聚焦的激光通过中心区域(称为焦点)继续向外传播,光线逐渐变得散开。
因此,在一个特定的深度上,只有处于焦点附近的光线才能被聚焦在一个点上。
而离焦点较远的光线则在探测系统中被模糊接收,形成深度模糊的图像。
为了克服深度模糊的问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将样本切成一系列薄的光学切片。
这样,每个切片内的光线都可以在探测系统中被聚焦并形成清晰的图像。
通过逐层扫描样本并获取各个切片的图像,最终可以将这些图像叠加起来,形成具有高分辨率和三维信息的样本成像。
2.2 成像区域选取在共聚焦成像过程中,为了准确地获取样本的某个深度的图像,需要通过镜头和探测系统来选取成像区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及注意事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简称LSCM)是一种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能够在活体细胞和组织中实现光学切片成像。
其独特的成像原理使得它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三维结构的观察和表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注意事项。
一、成像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于共焦成像原理和激光扫描技术。
共焦成像原理是基于单一点扫描获得图像的原理,通过共焦点扫描光束与样品进行相互作用,并采集反射或荧光信号来生成图像。
激光扫描技术则是利用一个高速可移动的信号光束进行扫描,从而实现样品的成像。
具体来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激光束光路调节:将激光束从激光器引导到显微镜系统中。
这一步骤包括调节激光束的聚焦和对准光轴等操作。
2. 共焦原理叠加:在显微镜中,使用物镜透镜通过激光束得到一个具有良好成像性能的小孔径光斑,形成共焦光谱。
该光谱是适应共焦成像原理的基础工具。
3. 采集信号:通过光学扫描技术,将光谱移动到样品上,并定位到感兴趣区域。
当激光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反射或荧光的发射。
相应的反射或荧光信号通过探测器进行信号采集。
4. 图像生成:通过对采集到的反射或荧光信号进行数字化和处理,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通过调节扫描参数,如扫描速度、激光功率和探测器灵敏度等,可以获得所需的图像质量。
二、注意事项: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准备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至关重要。
样品准备过程中需要避免损伤和变形,同时保持样品的生理状态和活性。
2. 激光功率的控制:激光束的强度对样品的损伤和成像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控制激光功率,避免过高的激光功率对样品造成伤害。
3. 扫描速度的选择:扫描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图像模糊和细节丢失,扫描速度过慢则会增加成像时间。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介绍显微镜工作原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在荧光显微镜成像基础上加装了激光扫描装置,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把光学成像的辨别率提高了30%——40%;使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荧光探针,从而得到细胞或组织内部微细结构的荧光图像,在亚细胞水平上察看诸如Ca2+ 、PH值,膜电位等生理信号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成为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新一代强有力的讨论工具。
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能够用于察看各种染色、非染色和荧光标记的组织和细胞等,察看讨论组织切片,细胞活体的生长发育特征,讨论测定细胞内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
能够进行活体细胞中离子和PH值变化讨论(RATIO),神经递质讨论,微分干涉及荧光的断层扫描,多重荧光的断层扫描及重叠;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各项指标定量分析荧光样品的时间延迟扫描及动态构件组织与细胞的三维动态结构构件,荧光共振能量的转移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讨论(FISH),细胞骨架讨论,基因定位讨论,原位实时PCR产物分析,荧光漂白恢复讨论(FRAP);胞间通讯讨论,蛋白质间讨论,膜电位与膜流动性等讨论,完成图像分析和三维重修等分析。
基本原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场光源,标本上每一点的图像都会受到邻近点的衍射或散射光的干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束经照明针孔形成点光源对标本内焦平面的每一点扫描,标本上的被照射点;在探测针孔处成像,由探测针孔后的光点倍增管(PMT)或冷电耦器件(cCCD)逐点或逐线接收,快速在计算机监视器屏幕上形成荧光图像。
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相对于物镜焦平面是共轭的,焦平面上的点同时聚焦于照明针孔和发射针孔,焦平面以外的点不会在探测针孔处成像;这样得到的共聚焦图像是标本的光学横断面,克服了一般显微镜图像模糊的缺点。
关于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说明人类认得自然界大部分信息来自眼睛,在对四周世界的认得中,总是希望看到细小的细节。
浩繁微观世界的结构需要能够辨别,并达到人裸眼辨别的状态,才能够正常察看。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是怎样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简称LSCM)是一种现代化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它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
那么,LSCM 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什么是共聚焦显微镜?在介绍 LSCM 的原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共聚焦显微镜。
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成像技术,通常配合着荧光探针使用,其原理是利用从物体表面反射、散射、透射至检测器的光来进行成像。
对于背景的散射光与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光进行区分,可以应用一些图像处理算法,再次提高镜头的清晰度、清晰度、清晰度、清晰度。
与传统光学显微镜不同,共聚焦显微镜具有与样品的非常小的照射点,既不会伤害样品,又可以大大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LSCM 的工作原理LSCM 与共聚焦显微镜类似,它也利用了聚焦技术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LSCM 是通过激光光源来聚焦的,与共聚焦显微镜不同的是,LSCM 可以记录多层次的图像信息。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激光聚焦:LSCM 采用大功率的激光光源作为照射光源,并将其通过一个透镜聚集在一个非常小的点上。
这个点被称为“焦点”。
2.荧光探针激发:LSCM 在观测时,需将荧光探针添加到待观测的样品中,该探针会在激光束照射下,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信号。
3.荧光信号采集:荧光探针激发后,样品表面会发出大量的荧光信号。
LSCM 将荧光信号收集至一个光电二极管上,然后将这个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而经过一定的信号调节,最终输出成图像。
4.图像记录:在图像记录过程中,LSCM 会利用渐进扫描的方式或快速移动样品的方法,将样品进行扫描,然后采集收集到的荧光信号。
这些信号都将被转换为数字信号,交由计算机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展示。
总的来说,LSCM 主要有以下特点:1.高分辨率:LSCM 可以将点扩散现象降至最小,从而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激光作为光源, 有效地除去了非聚焦平面的信息, 提高了微观形貌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其与计算机软件结合可以实现深度方向的光学切片观察, 再将这些扫描得到的信息通过软件算法以及叠加和重组, 可以获得材料的微观三维形貌, 因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快速、无损、制样简单等优点。
那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它采用激光点光源照射样品, 从发射器发出的光经过光路后在聚焦平面上形成一个大小分明的光点,它沿着原照射光路到达分光镜并且该点发出的光被物镜收集,分光镜将收集来的光直接反馈给探测器。
光点通过前方探测器设有的探测针孔等一系列的透镜, 最终同时聚焦于探测针孔, 这样来自聚焦平面的光可以会聚在探测孔之内, 而来自聚焦平面上方或下方的散射光都被挡在探测孔之外而不能成像, 从而提高了焦平面的分辨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逐点扫描样品, 探测针孔后的光电倍增管也逐点获得对应光点的共聚焦图像, 转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 最终在屏幕上聚合成清晰的整个焦平面的共聚焦图像。
转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 最终在屏幕上聚合成清晰的整个焦平面的共聚焦图像。
此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还可以对样品进行逐层光学切片扫描, 得到高度方向每一层的图像信息, 传回计算机软件叠加处理后可以得到三维形貌图。
它成像清晰、精确、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对材料进行深层形貌的观察。
可以对样品进行断层扫描观察和成像, 进行无损观察和三维形貌分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用来观察样品表面亚微米级别的三维轮廓形貌, 也可以测量多种微几何尺寸, 像晶粒度、体积、膜深、膜厚、深度、长宽、线粗糙度、面粗糙度等。
激光共
聚焦相比于其他测量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它提高了图片的清晰度, 有很好的景深, 提高了分辨率, 可以进行无接触的三维轮廓测试。
在金属材料研发方面还经常用到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二维的形态学工具, 有效分辨率较低, 分辨率的景深较小, 也不能观察纵向方向的三维形态。
而扫描电镜在样品的制备方面比较复杂, 有时还会引起样品的破坏, 对于扫描的面积和材料的表面高度都有所限制, 同时它也不能测量面积、体积、深度等信息。
在钢铁材料的生产和开发过程中, 众多的环节需要关注表面形貌,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行相应检测, 不仅可以获得媲美SEM的显微图像, 同时还能够进行快速、无损测量, 加之其较低的引入和维护成本,更符合目前行业成本控制的需求。
本文将举例说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金属研究领域的典型应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由于其优于光学显微镜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使其在金相组织观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试验样品为海洋平台用钢, 将样品进行磨制、抛光处理, 并用腐蚀溶液腐蚀, 要求观察并测量基体上粒状贝氏体的形态和尺寸。
相比于普通光学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清晰度好, 分辨率高。
激光作为光源, 它的单色性非常好, 光束的波长相同, 从根本上消除了色差。
共聚焦显微镜中在物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了一个带有针孔的挡板, 将焦平面以外的杂散光挡住, 从而消除了球差。
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取的点扫描技术和计算机采集和处理信号也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