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储蓄投资机制
- 格式:ppt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7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研究作者:庞星星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运用1996~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从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对我国高储蓄率成因进行分析。
文章发现,从1996年开始住户部门储蓄率下降趋势明显,其原因是企业劳动报酬支付占可支配总收入比重与财产收入占比下降。
企业储蓄率上升幅度较大,归因于成本支付占比下降水平超过收入占比下降水平。
政府储蓄率经历20世纪低水平徘徊后,从2000年开始逐步上升,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上升和储蓄意愿增强。
关键词:储蓄率;资金流量表;部门收入占比;储蓄倾向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01-03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发展范式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范式是指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与高经济增长率的“三高”。
根据GDP支出法统计,2008年我国储蓄率高达52.3%,比改革开放初期高出近19.4%。
中国储蓄率之高并且持续时间之长令人费解,它所引发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
作为宏观经济的供给面,高储蓄率表现在需求面上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居高不下的投资率与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中国资本形成率高达48.9%,比2000年左右的35%高出约14%,而2008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达到7.69%。
问题复杂性在于,无论经济增长方式多么令人担忧,在“人口红利”存在和消费不振的时下,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在预见的未来容忍它们的存在与发展。
对于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研究,学者们大多从总量的角度横向的与其它国家或者纵向的与我国各时期储蓄率进行比较,从而解释中国的“三高”现象。
比如李扬(2005)从人口结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角度分析我国高储蓄率问题。
但是总量分析却忽视高储蓄率背后的微观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究竟哪些部门对储蓄率上升贡献大、部门储蓄倾向动态波动特征、收入分配结构对储蓄率影响几何。
国开(电大)《金融市场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特殊的商品即( )。
A、货币资金B、银行存款C、货币资产D、金融工具2、债务性金融工具能够给其持有者带来( )。
A、浮动收益B、固定收益C、确定收益D、不确定收益3、权益性金融工具的收益水平取决于发行人的( )。
A、利润B、经营水平C、经营能力D、经营状况4、从金融体系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在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起着( )。
A、重大作用B、巨大作用C、辅助作用D、决定作用5、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和资金的利率能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所有( ),资金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迅速、合理地流动。
A、公开的信息B、市场信息C、私人信息D、经济信息6、以下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功能的是( )。
A、分配功能B、调节功能C、反映功能D、财富功能7、以下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微观经济功能的是( )。
A、聚敛功能B、流动性功能C、分配功能D、财富功能8、金融中介性媒体不仅包括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以及作为金融市场监管者的中央银行,而且包括金融市场( )。
A、投资者B、经营者C、经纪人D、中间商9、以下不属于按交易对象划分的金融市场的是( )。
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保险市场D、原生金融市场10、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
A、同业拆借市场B、债券市场C、国库券市场D、票据市场(二)多项选择题1、金融资源的配置一般可以通过哪两种方式进行( )。
A、行政手段B、金融手段C、法律手段D、市场手段E、交易手段2、经济体系中运作的市场基本类型有( )。
A、要素市场B、土地市场C、产品市场D、劳动力市场E、金融市场3、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存在必须解决好( )。
A、金融资产的创造和分配B、金融资产的营利性C、金融资产的流动性D、金融资产交易的便利性E、金融资产的差异性4、金融市场的分配功能表现在( )。
A、资源的配置B、财富的再分配C、风险的再分配D、利益的再分配E、资产的配置5、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有( )。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投融资分析参考公式:资金总来源(融资)=资金总运用(投资)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负债增加一、投资分析我们小组分别从金融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住户部门、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方面来浅析我国近年来的金融投资情况,并通过对各部门的金融交易项目的数据收集分析来金融投资情况。
(一). 各部门金融交易资金运用及其比例1、绝对量指标各部门金融交易资金运用(亿元)(1)从2002到2011年,四部门的金融交易资金运用基本上呈递增趋势,其中金融企业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于2010年达到近十年之最,在2011年又各自稍有回落;(2)其中,可以注意到,金融企业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在2008到2010年的增长速度极快。
这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进行的类似于投放4万亿救市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计划不无关系。
2、相对量指标各部门金融交易资金运用比例(1)从2002到2011年,金融企业部门一直是金融交易资金运用比例最大的部门,大致在52%到60%之间浮动,其中在2007年比例达到这十年间的最大值为60.19%,在2009年比例降到这十年间的最低值52.36%;(2)这十年间,住户部门所占平均比例约占到了近1/4,总体在16%到28%之间浮动,其中2002年所占比例为十年之最——达28.55%,在2010年达历年最低为16.4%;(3)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规模相对较低,十年来在12%到25%之间浮动,2005年波谷值为11.94%,2010年达到波峰值24.71%;(4)值得关注的是,在2002到2009年间,住户部门比例基本上一直高于非金融企业部门比例,但是在2009到2010三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比例先是超过住户部门比例,而后又回落,略低于住户部门。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从图表大致可以看出,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所占比例基本呈“此消彼长”的状态;(5)政府部门资金运用比重在全社会一直为最低,仅占5%左右。
第9卷第5期2016年10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9No.5Oct.2016①2016年3月2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年会时提出此观点。
收稿日期:2016-05-20作者简介:陈牧融(1994-),女,北京人,主要从事金融系统性风险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6-10-1014∶58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1010.1458.006.html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5.07中国企业储蓄率变动原因探析———基于2000—2013年资金流量表陈牧融,张晓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82)摘 要: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变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发现,国民储蓄率自2008年增势减缓,主要因为企业部门储蓄率出现下降,企业支付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支出以及融资渠道的变化是企业储蓄变动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通过E G协整法探究企业储蓄率对国民经济、投资率的影响,发现企业部门对经济发展和投资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最后,根据企业部门的国民地位和储蓄率变动趋势给出密切关注企业储蓄率、合理降低居民储蓄率的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国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资金流量表;变动原因;企业部门中图分类号:F83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5-0420-08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引发国内外热烈讨论。
与国外一般20%~30%的水平相比,我国国民储蓄率接近50%①,与之相对的却是我国内需不足、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
由1997—2013年中国储蓄率与投资率(见图1)可以看出,我国储蓄率自1980年以来,除2001年前后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态势,2001年后更是一跃突破50%大关,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