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3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研究与优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逐步发展和传统石油资源的日益渐少,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备受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环保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与传统汽车发动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冷却系统也需要进行全新的设计与优化。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1、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21世纪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新能源汽车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因为电力比汽油等燃料的价格更便宜。
最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更加高效,使得汽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新能源汽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机温度控制问题。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发动机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全新的设计与优化。
2、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原理传统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主要是采用水冷方式进行降温,而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则需要根据其发动机的特点进行全新设计。
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主要分为电池、氢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发动机三种类型。
其中,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都需要进行水冷方式进行降温,而混合动力发动机则在水冷的同时还需要辅以空气冷却。
3、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优化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因此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冷却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3.1、材料选择与优化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需要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在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是铝和铜两种材料。
一些新材料也正在被广泛开发。
然而,材料性能的问题仍然需得到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3.2、系统布局与优化新能源汽车的组成极其复杂,冷却系统的布局和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保证冷却效率的同时减少重量和体积,保证燃料消耗率的同时减少排放,以及避免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受到影响等等。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热管理技术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而发动机冷却系统则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
良好的冷却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的温度,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还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热管理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与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将会导致发动机过热,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多余热量带走,使其保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和散热器之间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散发。
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从发动机缸体水套中流出,经过散热器冷却后再回到发动机水套中,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过程中,散热器将冷却液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二、传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机械驱动的水泵和节温器来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和温度。
然而,这种冷却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冷却系统的水泵转速通常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这意味着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水泵的流量可能不足,导致发动机冷却效果不佳;而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水泵的流量又可能过大,造成能量浪费。
其次,节温器的控制精度有限,难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精确地调节冷却液的温度,从而影响发动机的热效率。
此外,传统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结构和风扇性能也有待优化,以提高散热效率。
三、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传统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一)电子水泵的应用电子水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需求精确地控制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
例如,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电子水泵可以提高转速,增加冷却液流量;而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则可以降低转速,减少能量消耗。
毕业论文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作者:————————————————————————————————日期: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所在院系:汽车系专业班级: 汽车电子技术学生姓名:万美玲指导教师:李晗2012 年03 月21 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1.1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1)1.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修的重要意义 (2)第二章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2.1 课题主要目的 (3)2.2 课题的现实意义…………………………………………………3第三章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案例3.1故障现象………………………………………………… (4)3.2冷却系统的特点 (4)第四章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 (6)4.2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6)4.3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9)第五章冷却系统故障分析 (11)5.1发动机过热 (11)5.2发动机升温缓慢或工作温度过低 (11)第六章实际故障检测与维修6.1 故障一 (12)6.2 故障二 (13)第七章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4)第八章结论 (17)谢辞 (18)参考文献 (22)摘要汽车现在已是大众的交通工具,它集机械与电子一体,是当前社会的高科技产品。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燃油喷射、安全气囊和ABS系统以及各种电控部件的应用技术都日趋成熟,电子智能系统几乎已经应用到汽车的各个领域。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更趋近完善,但同时也使得在维修汽车上增加了许多难度。
本论文针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各种典型故障,进行了仔细的故障分析和维修过程,解决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
目的就是为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使得在实际维修中得到更好的经验和方法。
从而使发动机冷却系统更出色的工作,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展特点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行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保持发动机运行时的温度在适当范围内,以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并避免过热引起损坏。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以适应不断提升的汽车性能和环保要求。
在过去,传统冷却系统主要采用水冷方式,通过水泵将冷却液循环流动,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入散热器散热。
随着汽车动力系统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冷却系统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水冷方式,而是结合了多种冷却技术和材料,提高了冷却效率和环保性能。
本文将探讨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特点,包括传统冷却系统的特点、现代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利用电子技术实现智能冷却控制、采用新型材料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与节能环保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分析,我们将更好地了解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冷却系统对汽车性能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特点,分析传统冷却系统和现代冷却系统的区别,研究智能冷却控制和新型材料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探讨发动机冷却系统与节能环保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未来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汽车行业向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汽车性能中的重要性,为汽车制造商和工程师提供更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为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传统冷却系统的特点传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工程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其功能是保持发动机工作温度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以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在传统冷却系统中,发动机通过循环水冷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泵、散热器、水箱和风扇组成。
1. 水冷却效果稳定可靠。
由于水的热容量大,冷却效果比较稳定而且可靠,适用于大多数汽车发动机。
2024年汽车冷凝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冷凝器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行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汽车冷凝器的功能是将发动机冷却液中的热量通过空气冷却散发出去,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本文将对当前汽车冷凝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汽车冷凝器市场概述汽车冷凝器市场是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规模和发展可以反映出汽车制造业的整体状况和趋势。
目前,全球汽车冷凝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汽车冷凝器市场需求分析汽车冷凝器的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汽车销售量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全球汽车销售量不断攀升,从而带动了汽车冷凝器市场的需求增长。
2.汽车技术升级: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汽车冷凝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厂商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冷凝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汽车的需求。
3.环境保护需求: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政府加大了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汽车冷凝器需要具备更高的散热效能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维修和更换需求:汽车冷凝器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使用寿命有限。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冷凝器的维修和更换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汽车冷凝器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汽车冷凝器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主要的竞争者包括汽车制造商自身的冷却系统部门和专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汽车冷凝器制造商和供应商,竞争非常激烈。
汽车冷凝器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来赢得市场份额。
优秀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能和使用寿命,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和舒适性的需求。
2.价格竞争: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制造商和供应商通过优化生产成本和供应链管理来降低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选择他们的产品。
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展特点发动机冷却系统是现代汽车重要的附属装置之一,目的是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温度适宜,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和长寿命使用,同时减少排放有害气体,满足环保要求。
本文将从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结构形式、发展历程和趋势等方面来探讨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展的特点。
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燃油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要及时被排出,否则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例如烧毁阀座、变形、裂纹等。
因此,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及时地带走,通过循环的方式将水或冷却液送到发动机的水道中,使其循环流动,达到散热的作用。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1.水箱:为整个冷却系统提供循环的介质。
2.水泵:把水泵送到发动机中的水道里,循环流动起来,起到循环冷却的作用。
3.散热器:帮助水冷却剂散热,实现发动机的冷却。
4.风扇: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热量致使散热器不断散发一定的热量,需要通过风扇进行散热。
5.温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发动机水温,触发电子控制器,调节冷却系统的水泵和风扇的工作,控制温度。
冷却系统的结构形式1.水冷式:使用水箱、水泵、散热器等部件,循环利用水来进行散热,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上。
2.空冷式:不需要任何水冷却,仅使用风扇通过自然风力进行散热。
其优点就是消耗低,结构简单,但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不佳,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小型汽车比如大众UP、smart等采用这种结构,但是大型汽车还是采用水冷式。
冷却系统的发展历程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技术领域一直处于不断革新和完善之中。
其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货车时代:1940年代到1950年代,汽车冷却系统是由水箱、水泵、散热器和涡轮扇等组成的套件。
2.家用汽车时代:1960年代到1970年代,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提高与汽车的快速普及,家用汽车冷却系统逐渐得到了开发并推广使用。
3.高性能汽车时代:1980年代到1990年代,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稀缺,新型高性能发动机的出现,冷却系统也开始逐步优化和升级。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汽车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优化冷却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本文将探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冷却系统的作用及问题冷却系统主要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排除发动机中产生的热量,以保持发动机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然而,冷却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的水冷却系统面临着漏水、过热和冷却效率低下等挑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优化冷却系统的方法1. 使用先进的冷却液选择合适的冷却液是优化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汽车使用的冷却液不仅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还能提供良好的防腐蚀和抗氧化能力。
此外,一些高级冷却液还具有抗泡沫和抗污染物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冷却系统的故障率。
2. 空气动力学设计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风量,提高冷却效率。
通过合理设计进气道和散热器,可以确保冷空气顺利流过散热器,快速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高效的冷却效果。
3. 优化散热器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传统的铝制散热器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片数量和密度来提高散热效果。
同时,使用高导热材料制作散热器,如铜或铝合金,也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采用高效的风扇和风道系统有助于增加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4. 优化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设计对冷却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确保循环液的顺畅流动,避免死角和截留热点的产生。
合理设计和布置水泵和冷却管路,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
5. 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冷却系统对其正常运行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定期更换冷却液、清洗散热器和检查水泵等部件的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冷却系统的优化效果持久和可靠。
三、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的重要性优化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寿命:通过优化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汽车冷却风扇的发展史一、早期冷却系统的问题1. 汽车发动机的热量问题•汽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否则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影响汽车性能和寿命。
2. 早期冷却系统的不足•早期汽车冷却系统主要采用自然冷却方式,通过空气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效果较差。
•自然冷却方式无法满足高功率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容易导致发动机过热。
二、机械冷却风扇的出现1. 机械冷却风扇的原理•机械冷却风扇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叶片旋转,产生强风,增加冷却效果。
•机械冷却风扇将空气引入散热器,加速热量的传导和散发。
2. 机械冷却风扇的应用•机械冷却风扇广泛应用于早期汽车冷却系统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机械冷却风扇的出现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电动冷却风扇的革新1. 电动冷却风扇的原理•电动冷却风扇通过电动机带动叶片旋转,产生强风,增加冷却效果。
•电动冷却风扇可以根据发动机温度自动调节转速,提高冷却效率。
2. 电动冷却风扇的优势•电动冷却风扇相比机械冷却风扇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转速。
•电动冷却风扇的噪音较小,节能环保,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四、智能冷却系统的未来1. 智能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智能冷却系统将发动机温度、车速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实现精确控制。
•智能冷却系统可以实现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调节冷却风扇转速,提高冷却效率。
2. 智能冷却系统的优势•智能冷却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
•智能冷却系统可以延长发动机寿命,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五、总结•汽车冷却风扇经历了从自然冷却到机械冷却再到电动冷却的发展过程。
•电动冷却风扇相比机械冷却风扇具有更多优势,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智能冷却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进一步提升冷却效率和汽车性能。
1.市场现状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需求逐渐增加。
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车辆空调系统和暖风系统。
发动机冷却系统用于维持发动机的运行温度,确保最佳燃烧效率;车辆空调系统用于调节车内温度,提供乘客舒适的驾乘环境;暖风系统则在寒冷季节提供车内暖气。
目前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10%以上。
1.2技术创新成为竞争关键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竞争激烈,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一些企业正在研发新型的高效发动机冷却系统,以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另外,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积极开发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以提高电池寿命和续航里程。
1.3节能环保成为主流趋势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正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近年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了汽车碳排放标准,推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
2.发展趋势分析根据以上市场现状,我们可以预测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2.1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将越来越智能化。
未来,汽车热管理系统将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自动监测和调节,提高整车能效和舒适性。
2.2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将推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需求增加。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温度管理对电池寿命和车辆续航里程至关重要,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2.3绿色环保技术研发节能环保已成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并将持续引领市场趋势。
未来,企业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出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4合作共赢成主流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竞争激烈,合作共赢将成为主流趋势。
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张金柱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与装备》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自身的被动性影响,其工作性能受到限制。
在部分负荷时会造成功率损失,而汽车在此工况下行驶的时间最长。
本文介绍一些先进冷却系统的设计和工作特点,这些系统既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
又改善燃油效率和降低排放污染物。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张金柱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4.138
【相关文献】
1.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J], 郑斯泽;张静
2.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J], 高文;刘波
3.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J], 张金柱
4.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 [J], 张金柱
5.现代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J], 刘德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卢广峰,郭新民,孙运柱,尹克荣,牟晓玉(1.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东营市公路局,山东东营257091;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早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虽能满足汽车的基本使用要求,但在满载或者恶劣的环境中容易出现问题。
在当今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结构、性能和汽车整体性能都有很大的发展,冷却系统正朝着轻型化、紧凑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为此,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及发展情况,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介质;冷却机理[中图分类号]U464.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02)02─0129─031发动机冷却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构件。
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水泵、节温器及冷却风扇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
传统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冷却风扇或离合器式冷却风扇,两种风扇均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其冷却调节的灵敏度不高,功率损失也很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自控电动冷却风扇。
最早的汽车电动冷却风扇出现在1981年3月的美国专利文件中(专利号US4257554)。
该专利首1985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申请发明利(专利号CN851095/A)。
该项专利在汽车散热器,前方设置空气吸入口和辅助通口,加快了散热器的冷却速度,减少了电动风扇的电能消耗。
但辅助通风口从下向上吸入冷却空气,很容易将道路上的尘土、杂物吸入,造成散热器脏污和堵塞,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降低。
1985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号CN851095/A)。
该项专利在汽车散热器前,方设置空气吸入口和辅助通口,加快了散热器的冷却速度,减少了电动风扇的电能消耗。
但辅助通风口从下向上吸入冷却空气,很容易将道路上的尘土、杂物吸入,造成散热器脏污和堵塞,使散热器1989年,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US4875521)的散热效率降低。
次在载重汽车上采用电动单冷却风扇,风扇布置在散热器中部,叶片直径较大,驱动功率也较大。
1992年,美国发明专利“机动车发动机的通风系统”(专利号US5269264)[4]将电动冷却风扇布置在散热器前方,根据发动机温度的高低,冷热气阀可以交替开闭。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生产的奏鸣曲(SONATA)牌轿车,用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电子控制的冷却风扇—散热器冷却风扇和冷凝器冷却风扇,对冷却液温度和空调冷凝器温度进行多级联合控制。
该系统可以根据冷却水温度和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综合调节冷却能力[5],减少了在低温时发动机的传热损失、功率损失和过度磨损,抑制了发动机过热的发生,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冷却风扇由传统控制方式转化为智能控制方式,散热风扇的冷却能力随着发动机散热的需要而自动精确地调节,提高了发动机的预热速度,使其始终保持最佳工作温度,而且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其中减少风扇功率消耗90%,节省燃油10%。
1999年,法雷奥(Valeo)公司提出了在发动机上配置名为Themis(智能热调节系统)的新型电子调节系统,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性能。
它实现了水泵和缸体的分离,泵的流量和通风装置都通过发动机的ECU来进行调整和控制,便于水泵的安装,而且远离缸体这一热源后,水泵可以用塑料制成,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水泵的重量,达到了水泵的转速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降低传热损失和机械损失,降低了污染和油耗的目的。
1994年,台湾裕隆汽车公司申请专利(专利号94119819),提出了在冷却系统中装置可调转速电动水泵的设计。
以反馈控制水泵冷却液流量,其主要是根据水温、节气门位置、车速等的传感器所传给ECU(微处理器)的信号,以反馈控制的方式,调整电动水泵的转速,使得引擎水套中流动的冷却液流量能随着不同的驾驶状况而作调整,保持发动机的正常温度,以减少HC污染的排放。
[收稿日期]2001-12-17[指导教师]山东农业大学郭新民教授[作者简介]卢广锋(1977-),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9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第2期2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目前,发动机广泛采用液态水作冷却液。
水作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具有很多优点:在性能方面,它性能稳定、热容量大、导热性好、沸点较高;在经济性能方面,它资源丰富、容易获取。
但另一方面,水作为冷却介质也存在着两个较大的缺点:一是冰点高,在0℃时结冰,造成冬季使用困难;二是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损害作用。
另外,水做冷却液的冷却系统,体积较庞大,不利于汽车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整体质量的减少,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额外消耗。
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部分矿物盐类(MgCl2、Ca(HCO3)2等),当水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内受热时,碳酸盐会在冷却系的壁上形成很难除去的水垢。
导热性能很差。
当水垢聚积过多时,会使发动机冷却性能恶化而导致过热。
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某些盐类(如MgCl2)在受热时产生水解作用,生成Mg(OH)2和HCl。
其中HCl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
因此,当水中含矿物盐类过多时,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很不利的。
为了防止水垢的产生和水的腐蚀作用,在冷却水中加入了防腐蚀剂(重铬酸钾K2Cr2O7);为了解决水在0℃时结冰的问题,一般采用防冻液来作冷却液,常见的有丙稀二醇、甘醇、硅酸盐、有机酸等。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航天系于1998年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汽车散热器,它只有一个火柴盒大小,体积为普通汽车散热器的1‰,散热能力却与后者不相上下。
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这种微型散热器由415个细微的不锈钢管组成,每个不锈钢管直径为0.38mm,中间装有液态氦。
测试表明,由这些细微不锈钢管组成的面积为160mm2的阵列,散热能力可以达到13kW,与目前的汽车散热器相当。
散热器体积缩小,不但减轻了质量,增加了其他零部件的布置空间,还减少了贵重金属的使用量;液氦的使用消除了水冷却介质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发动机的抗寒性。
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液氦的制备和储藏比较复杂,对储藏设备的要求较高。
3冷却系统向高效低能耗方向发展发动机冷却系统效率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新材料的应用及部件结构的新设计;其二,部件的智能驱动方式。
传统冷却系统中,风扇和水泵的效率普遍不高,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
为提高冷却风扇的效率,用塑料翼形风扇取代圆弧型直叶片冷却风扇。
从气体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翼形风扇能够改善风扇流场,提高风扇的效率和静压,使风扇高效区变宽;另外,塑料表面的光洁度较高。
传统的冷却风扇由发动机驱动,装风扇的发动机与装有风罩的散热器必须分别用弹性支座固定在车架。
为避免在汽车运行中因振动而引起风扇与风罩相碰,风扇叶轮与风罩的径向间隙的设计数值大于20mm,这必然大幅度降低风扇的容积效率。
风扇的总效率取决于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液力效率的乘积,即η总= η机⊕ η容⊕ η液。
传统风扇叶片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液力效率η液较低,又加上皮带传动存在打滑损失,其机械效率η杨也不高,从而导致传统冷却风扇的总效率只有30%左右。
采用电控风扇,由电机直接驱动风扇,与原来的皮带传动相比,机械效率η机提高了。
电控冷却风扇完全脱离发动机,与风罩、散热器安装为一体,保证了风扇与风罩的同心度,进一步减小了径向间隙,导致风扇容积效率η容大幅度提高;另外,采用翼形端面塑料和流线型风罩,使风扇气流入口形成良好的流线型气流,可提高风扇的液力效率η液,综合各项措施最终使电动风扇的效率达到78%。
Stepanoff曾提出高效离心水泵和轴流水泵的设计理论,通过改变叶轮形状、提高表面光洁度,能使发动机冷却水泵的效率提高到75%。
日本尼桑公司基于这一理论制造了一种水泵,比目前广泛应用的水泵尺寸增大了15%。
为了在获得水泵高效率的同时减小水泵的结构尺寸,该公司又通过增加叶片数目、改进叶片曲线设计,使水泵最大效率达到75%,水泵尺寸得到缩减。
传统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正常工作温度在80°~90℃之间,在此温度下工作的发动机并未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燃气混合均匀度不理想,引起燃烧不完全,在气缸内积碳,工作中废气黑烟浓度增加,废气中CO、HC含量增大;另外,磨损也较大。
由于散热器密封不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只有100℃,温度无法提高。
封闭式的冷却液强制循环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采用压力盖提高冷却液的压力,以提高冷却液的沸点。
压力盖密封良好,使系统保持较高压力;并且压力阀和真空阀灵敏可靠,有适当的压差可以开启,使系统压力维持在适当范围内,确保系统冷却性能稳定。
4冷却系统新的冷却机理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绝热发动机”,其基本思路是对组成发动机燃烧室的零部件表面,喷涂耐高温的陶瓷覆层或使用陶瓷零部件,从而大大减少散热损失。
经过20年的研制,绝热发动机在高温陶瓷零件(镶块或涂层)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7、8]。
绝热发动机(无外部冷却装置)的整机热效率接近40%,复合式绝热发动机的整机热效率达到了40%以上[9]。
这种以高度隔热层为主要手段的绝热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较同类常规发动机(水冷或风冷)高出5%~15%。
虽然绝热发动机提高了整机热效率和功率,同时降低了成本,但受材料和镶涂工艺的限制,还不能在普通车辆上使用,而且在高温条件下,发动机的润滑机油粘度降低,润滑效果变差,需要安装专门的散热装置;另外,气缸的充气效率会降低5%~10%。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冷却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Elsbett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车用发动机[10],它采用新的燃烧系统与新的冷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以传热系数低的普通金属材料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大幅度减少了散热损失,取消了外部冷却装置。
该机新的燃烧系统减少散热的原理是在球型燃烧室中有强烈的空气涡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燃烧室壁形成一层相对较冷的空气区,“旋流式喷油器”喷出一股雾化锥角很大、射程近、射速慢的空心涡流雾锥[11~13]。
这股油雾随空气涡流旋转,不与燃烧室壁接触,在燃烧室中心混合燃烧,形成了热的燃烧中心—“热区”和周边温度较低的冷却空气层—“冷区”这种燃烧系统2002年5月 农机化研究 第2期由于。
有“冷区”包围着“热区”,从而使燃烧室壁接受和传出的燃烧热量大为减少。
Elsbett 发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减少传热损失的设计[14] ,选用铸铁做活塞顶;将活塞环按内腔设置隔热槽,以截断热流通道,减少传向环槽的热量。
上述 3 项措施使燃烧经活塞传到气缸壁的热量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加上以机油循环冷却气缸盖内腔和缸体上部的油道,用机油喷射冷却活塞内腔,实现了无水冷强制风冷的新的冷却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