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实验名称: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2、通过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
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
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
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
它有三种异构体,即-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
在生物体内,β-胡萝卜素受酶催化氧化形成维生素A。
目前β-胡萝卜素已可进行工业生产,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色素。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
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CH2H3CCH2CH3MgNH3CCH3CO2CH3CH3CH3CH3CH3CH3叶绿素a(R = CH3)叶绿素b(R = CHO)22 H3C H3C3CH3CH33RR33H3C3β-胡萝卜素(R = H)叶黄素(R =OH)H3C3CH3CH3CH2OHCH3维生素A三、操作步骤1、菠菜色素的提取取2g新鲜菠菜叶,与10mL甲醇拌匀研磨5分钟,弃去滤液。
残渣用10mL的石油醚-甲醇(3:2)混合液进行提取,共提取两次。
合并液用水洗后弃去甲醇层,石油醚层进行干燥、浓缩。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基本实验,加之此节是生物三大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的核心内容。
所以在展开光合作用的相关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完成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学习,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学习光合作用的兴趣,也为后续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以此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带的是职业中学的体育班,全班29位学生,其中只有3名女同学,以男生居多的这个班级学生学习的重视度,自觉性都比较差。
而且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文化课的底子薄,对课堂教学兴趣不浓厚。
但学生比较好动,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往往他们对实验课具有很高的兴趣,这样对开展生物实验课很优势。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探索叶绿体有色素的种类。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2)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相互交流的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五、实验原理: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当没有丙酮时,也可以用其他有机溶剂替代,如酒精。
分离原理:分离色素的方法叫纸层析法。
分离色素与色素的溶解度有关,而与色素的浓度、含量无关。
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虑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各种色素分开。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心得一、实验目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并掌握常见的色素分离技术。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原理绿叶中色素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主要为叶绿体中的主要色素,而类胡萝卜素则主要分布在叶片的细胞质中。
利用有机溶剂可以很好地将这两种色素提取出来,再通过色谱或薄层色谱等方法将其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将准备好的绿叶进行研磨,并与一定量的乙醇混合,将混合物放入漏斗中,用沸水浸渍提取色素。
2. 色素的提取将提取得到的溶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钠,混合均匀后用旋转离心机离心。
离心后上层为有机相,下层为水相,将上层有机相移至干燥瓶中,称取一定量的有机相。
3. 色素的分离将提取得到的有机相溶液用色谱柱层析法分离色素。
将色素提取液先在硅胶柱上吸附,然后用不同的溶剂通过硅胶柱进行洗脱,从而实现色素的分离。
4.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色素四、实验教学心得1. 重视实践操作在实验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2.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
我会指导学生了解各种色素提取和分离方法,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从提取溶剂的选择到分离条件的优化,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实验验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往往需要多个学生合作完成,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实验内容。
这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团队合作,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加强实验安全意识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需要使用到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和化学试剂,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菠菜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方案)
菠菜色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和分离菠菜中的色素,探索其化学结构和性质。
实验步骤:
1.新鲜的菠菜叶子切碎后加入乙醇中,浸泡过夜。
2.过滤得到菠菜浸液,加5%的NaCl,搅拌均匀,沉淀后过滤,收集菠菜蛋白,保留上清液。
3.将上清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
4.将浓缩液加入正己烷中,振荡后离心,得到两层液体,上层为绿色菠菜色素,下层为无色的正己烷。
5.倒出上层菠菜色素液,用NaOH溶液调整其PH值,得到纯净的菠菜色素。
实验原理:
菠菜色素是一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其中叶绿素是绿色的,未成熟的植物中含量较高,而类胡萝卜素是黄色的,成熟的植物中含量较高。
为了提取出纯净的菠菜色素,需要将其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乙醇作为提取菠菜中色素的溶剂,乙醇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较好的溶解作用。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色素的溶解度不断增加。
在分离紫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时,利用了两种色素溶解度不同的特性。
正己烷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对叶绿素有良好的溶解度,而对紫胡萝卜素的溶解度较差。
因此,在将浓缩菠菜色素液加入正己烷中时,不同色素会分层,方便分离纯净的菠菜色素。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使用的器材和试剂要洁净干燥,避免杂质污染。
2.提取菠菜中的色素时,要控制乙醇的浓度和浸泡时间,避免色素的损失。
3.在调整菠菜色素液的PH值时,要逐渐加入NaOH溶液,避免PH值过高导致色素分解。
4.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实验并处理。
实验方案红曲发酵液乙醇侵提(70%,20min,40C )离心黄色素硅胶柱层析粗品TLC HPLC红色素1硅胶的处理取适量硅胶于120。
C活化30min后放人干燥的烧杯中,加适量的溶剂溶解浸泡(浸泡硅胶的溶剂与洗脱黄色组分的溶剂相同)浸泡20min。
2装柱先用洗液洗净硅胶柱,用清水清洗后再用蒸馏水清洗,干燥。
在柱子地步铺一层玻璃棉或脱脂棉,轻轻塞紧,再在脱脂棉上盖上一层厚约0。
5cm的石英砂。
采用湿法装柱,先将层析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加入适量的溶剂于层析柱内,排走柱子内的空气,然后把预先用溶剂浸泡好的活化硅胶搅匀,然后将悬浮液连续倒人层析柱中,待其自然沉降至层析柱高的1/4—1/3时打开层析柱的下面端口,让溶剂慢慢流出,使柱子上端的悬浮液慢慢下降到需要的高度。
平衡柱子3h一4h。
3上样经过平衡的层析柱,先将硅胶上多余的溶剂放出,待平衡液的弯月面正好与硅胶床面相平时,仔细将待分离的提取浓缩后的样品液沿管壁加到固定相表面,尽量避免扰动固定相表面。
4洗脱有机溶剂洗脱,按照溶剂极性的大小来进行洗脱,先用极性较弱的石油醚:乙酸乙酯(1:1,v/v)的混合溶液洗脱黄色组分,待收集到的黄色组分颜色变淡至接近无色时改用极性稍强的乙酸乙酯溶液洗脱浅色组分(洛伐他丁),然后用极性强的甲醇洗脱醇溶性红色素组分.5收集纯化按不同颜色收集各组分。
黄色素级分低温真空蒸干,氯仿洗涤,正己烷复溶,低温条件下浓缩醇溶性红曲红色素级分离心,取清液低温浓缩。
粗品低温浓缩。
6TLC分离纯化红曲色素的分离:红色素的浓缩液用乙醇萃取液经浓缩后,点样于铺有硅胶G的玻璃板上,用配比为甲苯:乙酸乙酷:甲酸=7:3:1(v/v)的展开剂展开分别收集各红色色素条带,以80%乙醇提取,即得红色色素各组分。
黄色素的分离:黄色素的浓缩液用乙醇萃取液经浓缩后,点样于铺有硅胶G的玻璃板上用配比为正己烷:乙酸乙酷:石油醚=30:17:5(v/v)的展开剂展开"分别收集各黄色条带,以80%乙醇提取,即得黄色色素各组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如下: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称取5g新鲜绿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
接着,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2.制备滤纸条:将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然后在距离剪角一端1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2~3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试管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会出现4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
注意事项:
1.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含有较多色素。
2.研磨要迅速、充分。
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活细胞内的叶绿素酶水解。
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的色素。
3.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而且要求含有较多的色素,所以要求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1~2次。
4.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步骤可能会因实验条件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在进行实验时,请确保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并在必要时寻求教师的指导。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探究任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
另外,此实验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经典实验之一,设计合理、方法经典,但是,如果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对经典的照搬,禁锢于经典,这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本设计将教学组织方式调整为活跃学生思维为主,学生实验操作为辅,如: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做实验、让学生改进滤液细线的画法、析色素的方法,以及用圆形滤纸对实验进行变式练习等等,相信这样定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理论内容,接着进行实验操作,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的理解和升华,也能为接下来光反应和暗反应及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解光合作用,但对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的作用缺乏认识。
通过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实验已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对照实验、以及等量、单一变量原则等在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但对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另外,因为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程度比较好,因此,设计更注重了实验的拓展延伸.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对经典实验的改进及变式练习。
四、实验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学院附中陈建志一、教材分析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本实验要求层次较高、操作难度较大、考查频率高的一个实验,但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把握不够,操作不当。
分离后的色带或不全或色浅,辨认困难,实验效果皆不理想。
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将有关操作作了调整。
1、教材中值得推敲的地方实验选材和研磨教材推荐用菠菜为实验材料。
菠菜生长受季节的限制,有的季节很难采集。
另外菠菜叶片含水量较高,较多的水分子与丙酮分子接触,降低了丙酮对色素分子的萃取率,导致提取液中含色素分子少,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教材中选用5克叶片.相对于仅需的几滴滤液来说,显然太多,也增加了研磨的时间和难度。
相对于5克叶片,5毫升丙酮又显太少。
丙酮极易挥发,实验中常出现叶片未研碎。
丙酮已挥发干的情况。
因为研磨不彻底,提取液中色素含量少。
研磨剂的配制学生只是按课本要求按顺序添加无水、乙醇、CaCO3、SiO2,并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添加这些物质的原理和作用。
过滤装置课本要求用放置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滤液,但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法耗时且费力。
画线方法由于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很少用到毛细吸管,所以采用课本要求的方法划线,很难做到滤液细线细、直、均匀的要求。
色素分离装置分离色素是将滤纸条插入到加入层析液的烧杯中,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还可以给烧杯加盖。
而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滤纸条在烧杯中保持竖直,也不能有效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分离色素的方法课本是让色素在长形滤纸条上扩散分离,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实验改进只要是新鲜、浓绿的叶片皆可选,但要对叶片作些处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创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一项基础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
生了解色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和科学研究精神。
在实验中,主要涉及到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类胡
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并且针对不同色素的化学性质和特点进行分
离和鉴定。
实验步骤:
1. 取新鲜绿叶,将其切碎,并加入80%乙醇中。
将其在温度为60摄
氏度下浸泡30分钟,进行色素的提取。
2. 根据不同颜色的色素的化学性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
如可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叶绿素,通过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进行鉴定。
3. 将提取、分离的色素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观察
色素的稳定性和变化。
如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失去稳定性,而在碱性
条件下则容易分解。
4.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循实验室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
验器材,防止事故的发生。
实验创新:
1. 通过比较不同的色素提取和分离方法,探究其优缺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2. 在实验中加入科学的理论知识,如色素的化学成分、光学特性等,使学生掌握实验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3.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研究精神。
总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实验。
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加强对色素性质、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为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生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色素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生物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技术和设备提取和分离生物色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生物色素样品(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溶剂(如醋酸乙酯、正己烷等)、滤纸、试管、移液管、离心机等。
2. 实验室安全措施:安全眼镜、实验室外套、手套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教案手册、实验步骤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物色素的图片或实际样本,引发学生对生物色素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提问:你知道生物色素有哪些分类?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哪些生物色素?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生物色素的概念和分类,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 解释生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如溶解性差异、色谱技术等。
3. 实验设计(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生物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方案。
-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材料、步骤和控制变量,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提取和分离生物色素。
-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5. 数据分析(10分钟):-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如提取生物色素的量、分离效果等。
- 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方案的结果,并讨论原因和改进方法。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色素提取与分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延伸:1. 扩展实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溶剂和分离技术,比较其对生物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影响。
2.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色素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相关的案例。
(完整版)《绿叶中⾊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绿叶中⾊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中⽣物必修⼀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 --------- 光与光合作⽤》中的基本实验,加之此节是⽣物三⼤必修模块《分⼦与细胞》的核⼼内容。
所以在展开光合作⽤的相关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的动⼿操作完成对绿叶中⾊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学习,增强了学⽣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学习光合作⽤的兴趣,也为后续光合作⽤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以此提⾼了学⽣的⽣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
⼆.学情分析我所带的是职业中学的体育班,全班29 位学⽣,其中只有3 名⼥同学,以男⽣居多的这个班级学⽣学习的重视度,⾃觉性都⽐较差。
⽽且学⽣学习⽬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化课的底⼦薄,对课堂教学兴趣不浓厚。
但学⽣⽐较好动,具有很⼤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往往他们对实验课具有很⾼的兴趣,这样对开展⽣物实验课很优势。
以此来激发学⽣学习⽣物课的兴趣和培养学⽣的实际动⼿操作能⼒。
三、教学⽬标知识⽬标:理解⾊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实验原理,探索叶绿体有⾊素的种类。
能⼒⽬标:(1)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素的⽅法和技能。
(2)使学⽣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法,培养学⽣创造性思维能⼒和动⼿实践的能⼒。
(3)提⾼学⽣⼝头表达、相互交流的能⼒及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标:提⾼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科学探索的欲望和能⼒。
培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关⼼爱护绿⾊植物,关⼼发展农业的意识,进⾏⽣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重点:叶绿体中⾊素的种类和作⽤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素的提取。
五、实验原理: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素。
当没有丙酮时,也可以⽤其他有机溶剂替代,如酒精。
分离原理:分离⾊素的⽅法叫纸层析法。
分离⾊素与⾊素的溶解度有关,⽽与⾊素的浓度、含量⽆关。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鉴定及含量测定朱玉娟 10121910227摘要:叶绿素是植物最主要的一种光合色素,分为叶绿素a 、b 两种,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
本实验首先利用有机溶剂抽提的方法提取色素,然后制备铜代叶绿素,并观察色素提取液、铜代叶绿素、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的吸收光谱,并且对黄色素与绿色素进行分离。
最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 、b 的含量。
实验材料:自选植物新鲜叶片实验器材:721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研钵、剪刀、漏斗、滤纸、移液管(1ml )、试管及试管架、洗耳球、酒精灯等实验试剂:丙酮、80%丙酮、醋酸铜、5%盐酸、碳酸钙、石英砂等实验方法:1. 色素的提取通过研磨让细胞裂解,用有机溶剂丙酮抽提色素2.叶绿素的理化性质分析2.1 铜代反应制取铜代叶绿素2.2利用分光计观察铜代叶绿素以及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的吸收光谱2.3 萃取法分离黄色素与绿色素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色素丙酮溶液在663、645、440处的OD 值,利用Lambert -beer 定律计算各色素含量实验步骤:1. 色素的提取取鲜叶4g ,加入10ml 丙酮以及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用漏斗过滤,向滤液中再加入20ml 丙酮溶液并过滤,即为色素提取液,放于暗处备用2. 铜代反应3. 绿色素与光色素的分离3.1取20ml色素提取液加到装有20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摇匀。
3.2沿漏斗边缘加入30ml蒸馏水,轻轻摇匀,静置10min,溶液即分为两层,弃下层3.3再用蒸馏水冲洗乙醚溶液一次,弃下层水相3.4加入8ml30%KOH甲醇过饱和溶液,用力摇动漏斗5min以上,皂化后颜色变为棕褐色,静置10Mim,取少量皂化叶绿素进行4.3步3.5 加蒸馏水约10ml,摇动后静置分离,则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收集并保存4.观察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4.1.观察色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4.2.观察2中得到的铜带叶绿素的吸收光谱4.3.观察3.4步中的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的吸收光谱,用甲醇将溶液稀释一倍比较之5.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5.1. 取鲜叶0.5g,加丙酮5ml及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匀浆转入量筒中,用80%丙酮洗涤研钵,并定容至10ml5.2. 取2.5ml加入有10ml80%丙酮的量筒中,过滤,滤液备用5.3. 取上述提取液4ml,以80%丙酮作对照,分别测量663nm/645nm/440nm处的光密度值5.4. 按照Lambert-beer定律分别计算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浓度,类胡萝卜素浓度,再根据稀释倍数计算每克鲜重叶片中色素的含量。
《绿叶中色素地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地色素和结构地内容,紧接着安排实验:色素地提取与分离,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地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地理解和升华,真是恰到好处.本实验按常规教学它是个验证实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地种类、含量及颜色.为了适应新课改地理念,我们将此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对很多问题进行了对比和扩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高中化学和生物地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自学、观察、质疑能力,了解了进行探究性学习地一些基本方法,在课前我布置了对本实验地预习,学生已了解了基本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地原理,了解叶绿体中地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地提取与分离地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地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生物地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地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地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形成善于交流、合作、反思、评价地学习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地操作.
难点:色素提取与分离操作地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菠菜叶地研磨,层析液地配制,滤液细线地画法等)
五、工具原料
.材料新鲜地绿色叶片
.用具定性滤纸,棉塞,试管,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天平,量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剂及其他药品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地
探究质疑一】研磨过程地探究
每组学生对第一步提取色素中地研磨步骤做
三种处理
、分别在、、三个研钵中加入克剪碎地新鲜菠
菜叶
、中加少量二氧化硅和乙醇
中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水
中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乙醇 、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地溶液(黄绿色、 几乎无色、深绿色)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色素可以溶于酒精但不溶于水.
通过动手知道了加二氧化硅、碳酸钙和乙醇各自地作用. 在比较实验中培养
了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在总结过程
中培养了学生地表达能力及反思能力. 【探究质疑二】划线地要求及划线工具地探究
每组学生对第三步画滤液细线都做两种处理
待用
、细线细齐直
、细线不整齐,沁过一片
同时用什么方法和工具画也可以探究:如用钢
笔蘸色素画,用毛细吸管蘸色素画,用载玻片
或盖玻片边缘像盖章地画,学生自己探究划线
地效果和方法
最后结果: 、.四条色素带分离清楚 、四条色素带重叠堆砌辨认不清 学生思考总结
在质疑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地探究兴趣.
【探究质疑三】层析液淹没与不淹没滤液细线地探究(提醒学生在应用层析液时加盖) 每组学生对第四步分离色素都做两种处理待
用
、将层析液淹没滤液细线
、不淹没滤液细线,只是线下接触层析液 观察结果:
没有色素地分离,色素全部溶解在层析液中.
、有明显地色素分离现象.
学生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能力.
六、板书设计 绿叶中色素地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原理
二、 实验目地与要求
三、实验材料用具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取色素 .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观察实验结果
五、实验注意事项
.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研磨要充分、迅速.
.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滤液细线要细、齐、直、含较多色素.
.滤线上地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为什么?)
六、实验结果分析
要求每一小组将做地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
分析
学生展示自己地成果并做分析,进行得失地总结,分析成败地原因. 培养归纳总结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对每组地总结进行点评
学生回顾、思考、清理. 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地整体构建与把握,强化本节课学习重点. 提醒学生洗手 学生去洗手并清洁实验台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并热爱和珍惜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