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投资心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八章项目投资1,直接投资是将资财直接投入建设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
2,建设项目的特点:一次性、建设周期长、整体性强、产品具有固定性、协作要求高。
3,项目投资:是以项目(即投资项目)为投资客体,将资金直接投入项目,是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4,投资项目发展周期:投资建设一个项目,按照其自身运动的发展规律,都要经过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或使用时期。
项目投资主要侧重于研究投资前时期所涉及的内容。
5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投资决策方面的信息,帮助决策人员了解客观环境,把握投资机遇,制定和评价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以便为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6,市场调查的内容:(一),投资环境因素调查。
(1),政治法律环境。
(2),社会文化环境。
(3),科学技术环境。
(4),经济竞争环境。
(二),投资产品需求调查。
(1),产品用途调查。
(2),相关产品调查、(3),生产能力调查。
(4),产量和销量调查。
(5),价格调查。
(6),国外市场调查。
(三),投资决策因素调查。
(1),投资形式。
(2),投资时机。
7,投资决策因素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地点。
8.市场调查的方法:(1),按调查方法的性质分为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
(2),按调查方法的形式分为征询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统计调查法。
9,市场预测:就是在市场调查所取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推算,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发展趋势和状况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10,市场预测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整理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
(4),进行分析预测。
(5),修正预测数值。
11,市场预测方法:(p110)12,机会成本: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次优方案所取得的利益成为损失。
投资中的心理分析方法投资是一门需要冷静头脑和理性决策的艺术。
除了对市场趋势、财务数据和行业信息进行分析,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并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来评估市场情绪和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投资中常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做出决策。
一、市场情绪指标分析了解市场情绪是投资决策的关键。
市场情绪指标能够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的情绪状态,从而预测可能的市场变化。
其中,最常用的市场情绪指标包括恐惧指数(VIX)、投机性指数和交易员信心指数等。
1. 恐惧指数(VIX)恐惧指数,也称为市场波动性指数,是衡量市场对未来30天内波动性预期的指标。
当恐惧指数上升时,表明市场情绪偏向悲观,投资者普遍预期市场将出现大幅波动。
相反,当恐惧指数下降时,市场情绪偏向乐观。
投资者可以通过监测恐惧指数的变化来判断市场情绪的变化,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恐惧指数上升时,可以适当减少投资风险敞口,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
2. 投机性指数投机性指数反映了市场上投机性交易的程度。
当投机性指数上升时,表明市场上存在大量投机性交易,投资者可能过度追逐短期利润,市场风险增加。
相反,当投机性指数下降时,市场风险相对较低。
投资者可以通过关注投机性指数的变化来判断市场情绪的波动,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投资组合。
例如,当投机性指数上升时,可以适当减少短期交易,转向稳健长期的投资策略。
3. 交易员信心指数交易员信心指数反映了交易员对市场行情的整体看法。
当交易员信心指数上升时,表明交易员普遍对市场看涨,情绪乐观。
相反,当交易员信心指数下降时,交易员对市场看跌,情绪悲观。
投资者可以通过监测交易员信心指数的变化来了解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交易员信心指数上升时,可以适当增加持仓比例,把握市场上涨机会。
二、群体行为分析人们在群体中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和情绪的影响,群体行为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个人投资者交易心理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表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投资者交易心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于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表现和决策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对于股市交易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的是,个人投资者在进行股市交易时,往往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就是投资者的情绪。
情绪波动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还会直接影响到交易结果。
研究表明,当投资者处于情绪低落或焦虑状态时,往往会做出冲动的交易决策,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而当投资者处于情绪高涨时,往往会过于乐观,导致对市场风险的忽视。
因此,了解并控制投资者的情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情绪外,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也是影响其交易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股市交易中,投资者可能会出现诸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跟风等认知偏差。
这些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影响到交易结果。
因此,投资者应该通过加强对认知偏差的认识,从而减少其对交易决策的影响。
此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其在股市中的表现。
不同的投资者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有些投资者更愿意承担高风险以追求高回报,而有些投资者则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投资方式。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直接影响到其在股市中的交易行为,因此了解并把握好自己的风险偏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情绪、认知偏差和风险偏好外,个人投资者在进行股市交易时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比如,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投资经验、信息获取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其在股市中的表现。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股市交易时应该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理性的交易决策。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投资者交易心理对于股市交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认知偏差和风险偏好是投资者在进行股市交易时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理性的决策,投资者才能够在股市中取得更好的交易表现。
希望本文能够对投资者了解自己的交易心理,并改善其交易行为有所帮助。
投资心理学第一篇:投资心理学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对其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1.从众心理。
服从多数是现代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的一项准则,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股民都认为多数的决定是合理的,于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场行情及股票情况的状况下,盲目依从他人跟风操作和追涨杀跌,这就是股市中的从众心理。
2.预期心理。
预期心理是指股民对未来股价走势以及各种影响股价因素变化的心理预期。
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净资产以内,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
股民对股价的未来走势过于乐观,就可能将股价抬高到空中楼阁的水平,比如将股价抬高到平均净资产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使股价明显脱离其内在价值。
3.偏好心理。
偏好心理是指股民在投资的股票种类上,总是倾向于某一类或某几种股票,特别是倾向于自己喜欢或经常做的股票。
当机构大户偏好某种股票时,由于其购买力强或抛售的数量多,就会造成股票的价格脱离大势,呈现剧烈振荡现象。
4.心理账户: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实际上是对每一种选择的收益与损失作出评判和估价,而在这种心理运算的过程中,普遍特点是人们并没有追求理性认知范畴中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层面上的“满意最大化”,即采用强调情感的决策倾向所形成的心理运算规则。
倾向性效应使投资者过早卖掉好股票,过久持有差股票。
这样的行为会从两个方面损害投资者的财富。
一是由于卖出盈利股票而支付更多的资本利得税,增加投资成本和费用;二是获得的是较低的投资组合回报。
如果投资者过早卖掉的好股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继续有好的表现,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失去了;而过久持有差股票,意味着这些股票可能会继续表现不佳,已经产生的投资亏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6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上会频繁交易,总体表现为年成交量的放大,但由于过度自信而频繁进行的交易并不能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过度自信投资者的频繁交易之所以降低投资者的回报,是因为过度交易会带来大量的金支出,并且会导致非理性的交易使得投资者卖出好股票买入差股票。
投资心理学课件-(附件版)投资心理学课件引言投资心理学是研究投资决策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的学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投资领域。
然而,投资并非易事,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投资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本课件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
一、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偏差1.1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这种心理偏差容易导致投资者过度交易,频繁买卖,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税收负担。
1.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盲目跟风。
这种心理偏差容易导致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产生恐慌,盲目追涨杀跌,从而影响投资收益。
1.3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导致其做出非理性决策。
这种心理偏差容易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下跌时恐慌性抛售,错过反弹机会。
1.4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指投资者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过分关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忽视相反的证据。
这种心理偏差容易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判断,影响投资决策。
二、投资心理学的应用2.1建立投资策略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应包括资产配置、投资期限、收益预期等方面,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
2.2资金管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资金,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资产或市场。
同时,投资者还需关注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安排投资和回款计划。
2.3风险控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特性,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
投资者还应学会使用止损、止盈等风险控制工具,降低投资风险。
2.4情绪管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投资者还需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投资收益和损失,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三、投资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分析3.1股票投资股票投资是投资者最熟悉的一种投资方式。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票市场体系运行机制日趋完善,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深入,涉入股票市场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股票市场的发展变化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更加关心证券市场的行情和走向。
为使市场投资者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市场的波动,科学应对市场的风险,投资心理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
本文首先明确了投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然后介绍了投资者心理状态的几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市场暴跌行情下的股民心理与行为;进而提出了培养投资者健康心理状态的建议;以使投资者能够用一个健康的心态进行理性投资。
关键词:股票市场投资者投资心理Stocks Investment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system on mechanism, the stock mark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dispensable components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Especially with the deeply reforming of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s get involved into the stock market, so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of the stock market affects the feelings of thousands of the households. Investors (whether individuals or groups) shows more concerns about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direction or trend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managers almost at all levels of the stock market are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patterns of the investors ,looking forward to making our socialist stock market more mature and maintaining a good oper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of the huge world market. In order to make the investors get a proper attitude to face the volatility of the market, and deal with the market risk scientifically, it has become more urgent to set up the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finance engineer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investment and psycholog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dealing with the emergency of future market, forecasting the trend of the market, and stabilizing the order of the stock market.Firstly, a clear object of study of investment and the role of psychology; then introduced several type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of investors, in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crash of investors under the mark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hen proposed mental health training investors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tate; to enable investors to a healthy state of mind with a rational investmentKeywords: Stock market,investors,Investing psychology目录一、投资心理学概述 (1)(一)投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二)投资心理学的意义 (1)二、投资者心理状态的几种类型 (2)(一)贪婪与恐惧的投资者 (2)(二)焦躁与慌乱的投资者 (2)(三)盲从与随意的投资者 (3)三、市场暴跌行情下的股民心理与行为 (4)(一)初入市场者的心理状态 (4)(二)成熟投资者心理状态的成败 (5)(三)机构投资者的虚虚实实 (5)四、培养投资者健康心理状态的建议 (6)(一)避免盲从贪婪,坚持理性分析 (6)(二)注重分析,探究虚虚实实的心理博弈 (7)(三)利用惯性思维与逆势思维互补应对市场变化 (7)参考文献 (9)一、投资心理学概述(一)投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投资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投资活动中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 散户投资者大多数都会受到股价涨跌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一般情况,股价在明显上涨之后,涨势才会明朗,投资者看清这种趋势时才会考虑买进,这样就形成了分时走势中投资者的先入为主,再分析股价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分析建立在本身已涨的基础之上,这时感情是主导,而当涨的基调深入投资者心中后,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会引导投资者作出向上涨的可能判断,对此是非常难控制的,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会先入为主,就像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目光只会跟着风景走,判断更多的只能是凭直觉了。
2. 当日股价高开高走,一刻钟后涨停,很快涨停板打开,之后震荡回落。
因为开盘涨势很猛,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如此弱势里,有股票强劲上涨,属强势股无疑,在这种大致和最初简单的判断下,继续观察盘面,该股盘面出现了回调后又上涨的反复,对于持有者来说,涨后的回调是正常的,对于想买的人来说,回调正好给了买入的机会,于是股价继续着回调和上涨的交错,人们在涨的基调之下,对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统统作出善意的理解,在分时走势中,是不断的期待和对自己自圆其说的安慰,没有人想到回调是有人出货该图分析:如果该股当天没什么特别的利好消息,市场作用是不会高开的,如此强势高开一定是主力运作,一开盘就巨量上冲,一开盘市场是没有巨量的,这量是主力对倒吸引市场,如果如此运作一般有两个目的:1) 迅速拉升:如果真要拉升,在早盘拉升后,要维持股价在拉升后的高位,是付出很大代价的,这种快速拉升,要么就涨停,不涨停将会面临巨大的抛压。
2) 洗盘:主力有可能快速拉升后,让市场在高位自由换手,如果随后股价随大盘波动,那有可能是洗盘,是不是洗盘,再结合K线图,等到走势明朗再进入。
3) 出货:股价快速拉升以后,逐渐不停的走弱,看回调的程度,如果回调程度很大,那拉升出货的可能性很大,3. 分时图详解三:不吸货拉升要堤防不想吸货的拉升大多出现在大资金被套的股票中,这类股票主力非常被动,因为迫于无奈,采取直接杀跌的手法离场,此时股价中线趋势自然是一路下跌,当跌到一定位置,市场中除主力以外所有的人套牢,这时股价再跌也没有人买进也没有人能够卖出时,股价会自然出现短线止跌,经过一段时间的无量的交易后,如果大盘能突然趋好,这种股票会迫不急待的拉升,但必定是不想吸货的拉升。
* * STAT 《统计学》第七章假设检验 * INVEST 《投资理财》* * STAT 《统计学》第七章假设检验 * INVEST 《投资理财》第八章投资心理分析第一节过分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一、自信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投资者的过分自信表现为在证券市场频繁交易,当投资者过分自信就会使自己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了自身交易频率,投资者自信的观点来自于自己对所获得的信息准确性的确信程度,以及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常投资者会高估自己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也会存在偏见。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更加强烈地相信他们自己对一种股票的价值的判断,而不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展,在较男性化的任务范畴(比如财务管理)方面,男性比女性会有更高程度的过分自信。
在做投资决策时,男性会比女性表现得更加过分自信一些。
因此,男性投资者要比女性投资者交易得更频繁一些。
二、过分自信所带来的风险过分自信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冒险行为。
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
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投资者深信自己所挑选的股票会有很高的回报率,哪里还会意识到所面临的风险。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这是由于:一是他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那些小公司和新上市公司的股票;二是因为这些投资者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知识幻觉是过分自信产生的原因。
知识幻觉是指人们通常会相信,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他们预测的准确度也会增加,也就是说,更多的信息增加了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知识从而会改进他们的决策。
三、控制幻觉,避免投资误区从心理上避免投资误区,控制幻觉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人们经常会<a name=baidusnap0></a>想念</B>自身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性与信息做出主动的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力。
现在投资者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之后,控制幻觉也会增强。
特别是当今社会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大爆炸是我们大家都能看见的。
2.过去的成功与结果过去的成功往往是造成过分自信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项决策是正确的,就会被子归因为个人的技巧和能力;如果一项决策是错误的,就会被子归因为运气不佳。
人们越成功,他们就越可能将之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即使有幸运的成分存在。
如果从过去的结果来看,出现的不同顺序会影响人们的控制幻觉。
早先正面的结果会比负面的结果更能增强人们控制幻觉。
在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处在大牛市中的行情中,个体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这会使他们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的行为(如频繁交易和敢冒风险)在牛市中表现得要比熊市更为显著。
3.任务熟悉与参与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他们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
现代投资开始熟悉了网上投资的环境,成为网络信息服务的积极参与者。
当一个人参与一项任务的程度越深,具有控制力的感觉也就更明显。
网上投资者参与网上投资的频率越来越大,投资者开始使用像网上经纪商这样的折扣经纪商,就必须自己做投资决策。
4.网上交易与其绩效有学者对美国股市从电话交易转为网上交易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跟踪研究,在投资者转为网上交易之前的两年内,他们的投资组合周转率平均为70%,在转为网上交易后,周转率立即上升为120%。
有些变化可能是短暂的,然而,在上网交易两年以后,这些投资者的平均周转率仍为90%。
第二节自豪与遗憾对投资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会避开导致遗憾的行为,同时会追求引以自豪的行为。
遗憾是一种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某项决定被证明是糟糕的决定时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自豪是一种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完美决定时而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一、倾向性效应金融学家应用心理行为来分析投资者的行为,他们发现害怕遗憾和寻求自豪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亏损的股票,他们称这种状况为倾向性效应考虑一下你想投资于某只股票的情况。
假设你没有现金,要买股票的话你必须卖出现在持有的股票,你可以卖掉已有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股票A已经赚了20%,而股票B亏了20%。
你会卖哪一只呢?卖出A股票会证明你当初买它的决定是正确的,卖了它获得利润你会觉得很自豪。
如果亏本卖掉B 股票则意味着你当初买它的决定是错误的,你会有遗憾的痛苦。
在倾向性效应的驱使下你将卖出盈利的股票A,卖出股票A会激发你的自豪感,而没有遗憾的感觉。
二、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实证分析美国的经济学家实证分析了紧跟股价变化的成交量变化。
如果投资者要使财富达到最大化,根据美国的资本利得税规定,投资者应该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获得最大的税收抵扣,在股价上涨时他们应该尽量不卖出股票以减少缴税。
与之相关的是,股票价格下跌时应该有更大的成交量,股票价格上涨时应该有更小的成交量。
或者相反,投资者可能会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持有亏损的股票而卖出赚钱的股票。
这样,股票价格上涨时成交量应该扩大,而股票价格下跌时成交量应该减少,这是倾向性效应所预测的。
研究结果表明:盈利的股票有着正的非正常成交量,而亏损的股票有着负的非正常成交量。
即盈利的股票有高的成交量,而亏损的股票有低的成交量,这与倾向性是一致的。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当投资者卖出赚钱的股票时,这只股票的盈利会占到投资者投资组合盈利的23%;而当投资者卖出赔钱的股票时,这个亏损只占到投资组合中未实现亏损的15.5%。
平均来说,投资者卖出赚钱股票的可能性比卖出赔钱股票的可能性要高出50%。
另外,对不同成熟的投资者,即从个体投资者到不同的机构投资者都显示出这种倾向;另一方面,价格的下跌会显著增加投资者继续持有股票的可能性。
当股票出现盈利或者出现亏损的时间越短(上周相比于上月),卖出盈利股票和持有亏损股票的倾向性更强。
三、倾向性效应在投资实践中的表现倾向性效应不仅预测投资者会卖出好股票,还预测好股票过早地被卖掉,而差股票则被过久地持有。
过早卖出好股票和过久持有差股票对投资者意味着怎样的结果呢?过早卖出好股票(盈利股票)意味着这些股票在卖出后依然会继续有好的表现,过久持有差股票(亏损股票)意味着这些股票会继续表现不佳。
结果就是投资者大多会倾向于将一种本来可以产生较高回报的股票卖掉了,而将一种本来不能产生较高回报的股票留下来了。
四、不同层面消息的倾向性郊应互联网所处的信息时代,投资者面临着不同层面的消息。
一个公司的消息主要影响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而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会影响所有的股票。
一个公司的好消息会导致股价上升,从而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卖出好股票,一个公司的坏消息并不会促使投资者卖出所持有的差股票,这与回避遗憾和追求自豪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
对于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并不会引发投资者的交易。
虽然经济层面的好消息会引发股价上涨,经济层面的坏消息会引发股价下跌,但这并不会促使投资者卖出股票。
事实上,投资者更不愿意在听到好的经济层面的消息后卖出好股票,这些结果与倾向性效应是不一致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显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遗憾的特点。
当投资者的一项投资亏损时,如果这一亏损是投资者自己的决定造成的,他会感受到更强烈的遗憾。
如果投资者能够把这一亏损归因于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其他原因时,他们遗憾的程度会轻很多。
当投资者买了一只股票后,市场上涨时它却在下跌,你会认为自己做了一项错误的选择,这时的遗憾会非常强烈。
然而,如果你持有的股票随着市场的整体下跌而下跌,而整体市场属于自己控制能力之外的,这时的遗憾会减轻许多。
总之,投资者对一个公司消息的反应与倾向性效应一致,是因为遗憾的感觉非常强烈,而对于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来说,投资者的遗憾感觉要弱得多,因为这一结果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这就会导致与倾向性效应不一致的发生。
第三节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的分析一、代表性思维代表性思维是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判断,大脑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
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过程中也会犯代表性思维的错误。
一般来说,有的投资者误认为好公司就是好股票。
好公司的特点是盈利能力强、销售收入增长快、管理水平高,而好股票是指价格上涨幅度比其他股票大的股票。
好公司一定是好股票吗?认为好股票就是过去业绩一直高速增长的公司忽略了以下事实,即很少有公司能够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
公众对这类业绩高速增长的公司的追捧抬高了其股票价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投资者对这些股票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过于乐观之后,其股票价格就开始下跌,这种现象叫做过度反应。
二、熟识性思维熟识性思维的心理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
球迷们支持本地球队,雇员们喜欢持有本公司的股票,这是因为本地球队和本公司是他们所熟悉的。
这就是当人们面临众多选择但都有风险时,假如他们对其中一项的了解多一些,他们将选择他们熟悉的那一项。
面对两项输赢概率相同的赌博,人们将选择自己了解的那一项。
有时,即使其获胜的概率低一些,人们还是愿意选择自己了解的赌博。
熟识性思维在投资上表现,人们会发现美国投资者可以选择的股票和债券有几万种之多,加上国外的证券,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那么投资者如何选择呢?他们分析每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水平吗?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投资于他们熟悉的证券,将资金投资于自己了解的公司会让人感觉放心一些。
这就是在美国,人们的投资向美国本土的公司倾斜,至于外国的公司,他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而且,在本国的公司中他们倾向于投资当地的公司,同样,投资者认为投资于本公司的股票比投资于分散的股票组合风险低。
大脑利用熟识性思维简化投资分析过程,这导致投资者将资金过多地投资于他们熟悉的股票,比如他们自己工作的公司,其结果是投资组合的分散程度太低,从而导致投资组合处于较大的风险境地。
第四节社会性互动对投资的影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