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设绘通则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测深表的制作及其重要性周艳华;徐鹏辉;袁东东;周涛涛【摘要】本文从测深表准确性对营运船舶的重要性等方面,简述在编制过程中的指导方法及其实际情况中的注意事项。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2(000)018【总页数】1页(P79-79)【关键词】手动测深表;液位遥测表;舱容表;液位探测仪;测深管【作者】周艳华;徐鹏辉;袁东东;周涛涛【作者单位】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技术部,江苏扬州225107;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技术部,江苏扬州225107;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技术部,江苏扬州225107;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技术部,江苏扬州225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22测深表是各类型船上使用得较多的工具,对于营运船舶的船东而言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文件,测深表的作用是利用液面以某种刻度(高度)的形式反映一一对应的舱/柜在多种浮态下的容积的表格。
通过测深表可以得知不同浮态下各舱/柜在各种浮态下各舱/柜的装载量,进而掌握整艘船上的货物,油水,压载水等及变化量,因此测深表的正确与否及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此发表一些个人关于制作测深表时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以大家参考指导首先,三者都是用于核算液舱内液体装载量的指导文件,但是三者计算原理有本质上的区别:Sounding:是《手动测深表》中对应测深值,其原理是手动测深尺在测深管中从管底至液面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沿管子方向的,和管子的实际安装位置和拐点有关gauge:是《液位遥测表》中对应的测深值,其原理是从液位传感器至液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和传感器实际安装位置有关,即使是在发现纵/横倾时,其距离永远是从传感器至液面的垂向距离(见A-A侧视图)。
Height:是《舱容表》中对应的液面高度,其原理是从舱底至液面的垂直距离,舱容表中不带纵横倾修正,因为当发生纵倾或横倾时(见A-A视图),舱底和液面无法定义。
因此舱容表是设计初期理论计算参考用的(因为在设计初期没有测深管和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工作中千万不要将《舱容表》交给液位摇测厂家使用,这会误导厂家,厂家使用的应该是以《液位遥测表》为准。
全船空气、测量、注入管系图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空气、测量、注入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空气、测量、注入管系图”设绘。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2.1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b)轮机说明书;c) 总布置图;d) 机舱布置图;e) 基本结构图;f) 燃油管系原理图;g) 滑油管系原理图;h) 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i)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j) 肋骨型线图;k)污水处理系统原理图。
3 基本要求3.1 “全船空气、测量、注入管系图”是反映全船空气管、测量管、注入管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为生产设计的依据。
本图旨在是为了在油、水舱柜灌注或抽吸液体时避免舱柜内造成超压或负压损坏舱柜。
以及各舱柜的液位测量,便于了解舱柜内的液体状况。
3.2 一般货船的液舱配置的空气管截面积是注入管截面积的1.25倍,而油船的货油舱透气管的截面积由设计最大装油速度的1.25倍来决定,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计算方法也不同,务必要注意。
3.3 液舱的空气管、溢流管及测量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万一这些管子或有关连舱柜的破损后,应不会导致船舶进一步的浸水或遭受货损。
4 内容要点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空气管的布置要点4.1.1 储存油或水的舱柜、隔离空舱、海水阀箱、管隧和轴隧等处均应装设空气管。
对于大型运输船,即使管隧内具有强力通风设施,也应装设空气管。
船舶结构与货运复习笔记(七)第七章船舶与货物基础知识第一节船体形状及其参数考点一船体形状船长:在设计水线处自首垂线到尾垂线之间的距离,通常称为垂线间长或型长。
(首柱前缘,舵柱后缘)型宽:船舶最宽处两肋骨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型深:在船长中点处的平板龙骨上边缘量到上层连续甲板横梁上边缘的垂直距离。
吃水: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的上边缘量到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称为型吃水。
水线面系数:水线面积÷(船长×型宽)表示:水线而形状的肥瘦程度中横剖面系数:中横剖面÷(吃水×型宽)表示:中横剖面形状的肥瘦程度方型系数:排水体积÷(船长×型宽×型吃水)表示:又称排水量系数,表示水线下体形状的肥瘦程度。
菱形系数:排水体积小÷(船长×中橫剖面面积)表示:水线下船体形状沿纵向分布的情况垂向菱形系数:排水体积÷(吃水×水线面面积)表示:水线下船体形状沿垂向分布的情况第七章船舶与货物基础知识第二节船舶浮性考点一船舶浮性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重力作用的中心成为重心:以G表示。
浮力作用的中心称为浮心以B表示:水下排水体积的几何中心(或形心):只要排水体积形状发生变化,浮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水尺标志:公制(字高及字间距离10CM)和英制(字高和字距离为6in)平均吃水及修正:小角度倾斜下,平均吃水也叫等容吃水。
注意等容吃水的理解。
(排水量不变,无论倾斜状态如何,平均吃水均是不变的。
)船舶平行沉浮的条件是少量载荷在漂心的垂线上船体拱垂变形对吃水的修正:dm=(dr+6d0+da)/8排水量是指排开水的质量当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后,首倾且漂心在船中前时,船舶首尾平均(船中)吃水小壬等容(漂心)当尾倾且漂心在船中前,首倾且漂心在船中后时,船舶首尾平均(船中)吃水大壬等容(漂心)吃水。
要理解公式:dm=(da+df) /2+×f/Lbp*t船舶平行沉浮的条件是:少量载荷增减于漂心的垂直线上船舶水线面的几何中心称为漂心;漂心位置随吃水的不同而改变载荷少量增减:载荷增减量小于10%船舶装载排水量的装卸情况即P<10%ATPC (每厘米吃水吨数):船舶平均吃水变化1cm时对应排水量的改变量。
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机舱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时机舱布置图的设绘,对于基本设计和生产设计、报价设计时的机舱布置图也可以酌情采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2.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476.1~4-84 金属船体制图。
2.2 设绘依据图纸a) 设计任务书;b) 规格书或轮机说明书;c) 机械设备明细表;d) 总布置图;e) 线型图和基本结构图或肋骨型线图和机舱分段结构图;f) 主要设备的厂家资料。
3 基本要求3.1 布置基本原则机舱布置图是船舶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图纸之一,是许多其它图纸项目的依据。
动力装置布置的好坏对船舶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a) 应满足相关规范、公约、规则及入级符号的特定要求。
b) 要求动力装置可靠而持久的工作,提供足够的航行动力,保证航行安全,同时便于船员管理维修。
c) 采取综合利用、多层布置设备的方法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机舱空间、缩小机舱长度,以增加船舶货舱容积。
d) 各种机械设备相互间位置分布合理,按其功能不同(如船舶系统、冷却水、燃油、滑油、电站等)分区布置,以便于维护使用并节省管路。
e) 主要通道、开口、舱柜、舱室的布置应考虑船体结构的完整性,设备基座简单合理以便施工建造。
f) 应尽量保持左、右两舷重量平衡,且尽可能降低重心。
g) 详细设计的机舱布置图应能表明机舱内主、辅机电设备布置的全貌,作为送审图和轮机其它部分图纸生产设计的依据。
4 内容要点4.1 主机的布置要点4.1.1 主机前端(底层)应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布置自身管路及冷却海水泵,压载泵等泵组和海水总管、舱底压载等管系。
CompartmentsCategory WB - BALLAST WATER (SG = 1.025 tonnes/cu.m 100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F.P.T.296-315 1966.223 2015.379 216.618 0.005 6.201 5897NO.1 W.B.T.(P)266-296 898.507 920.970 201.462 -13.258 13.640 134NO.1 W.B.T.(S)266-296 898.507 920.970 201.462 13.258 13.640 134NO.2 W.B.T.(C)187-261 1898.149 1945.603 160.290 0.000 1.556 11925NO.2.W.B.T.(P)224-261 1645.491 1686.628 174.002 -13.601 7.763 1596NO.2 W.B.T.(S)224-261 1645.491 1686.628 174.002 13.601 7.763 1596NO.3.W.B.T.(P)187-224 1637.882 1678.829 147.688 -13.609 7.692 1616NO.3 W.B.T.(S)187-224 1637.882 1678.829 147.688 13.609 7.692 1616NO.4 W.B.T.(C)113-187 1898.149 1945.603 107.750 0.000 1.556 11925NO.4.W.B.T.(P)150-187 1637.882 1678.829 121.418 -13.609 7.692 1616NO.4 W.B.T.(S)150-187 1637.882 1678.829 121.418 13.609 7.692 1616NO.5.W.B.T.(P)113-150 1637.882 1678.829 95.148 -13.609 7.692 1616NO.5 W.B.T.(S)113-150 1637.882 1678.829 95.148 13.609 7.692 1616NO.6 W.B.T.(P)81-113 709.927 727.675 70.120 -15.129 13.271 14NO.6 W.B.T.(S)81-113 709.927 727.675 70.120 15.129 13.271 14NO.7 W.B.T.(P)49-76 1605.338 1645.471 46.074 -9.510 6.445 5886NO.7 W.B.T.(S)49-76 1286.247 1318.403 46.185 11.869 7.497 2306Total24989.25025613.979 131.877 0.000 7.307Category FW - FRESH WATER (SG = 1.000 tonnes/cu.m 100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 BOILER W.T.6-11 157.590 157.590 5.101 10.786 18.873 284C.W.T.6-14 21.608 21.608 7.050 0.000 4.664 2FRE.W.T.(P)0-11 345.192 345.192 3.309 -10.763 18.873 616FRE.W.T.(S)0-6 187.602 187.602 1.804 10.744 18.874 332Total 711.990 711.992 3.423 0.000 18.442Category CO - CARGO OIL (SG = 1.000 tonnes/cu.m 98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 NO.1 C.O.T.(P)259-296 5804.196 5688.112 197.823 -6.238 12.236 4280NO.1 C.O.T.(S)259-296 5803.734 5687.660 197.869 6.239 12.237 4280NO.2 C.O.T.(P)222-261 6890.148 6752.345 172.788 -7.023 12.155 6134NO.2 C.O.T.(S)222-261 6889.956 6752.157 172.747 7.023 12.155 6134NO.3 C.O.T.(P)185-224 6925.580 6787.068 146.539 -7.013 12.159 6237NO.3 C.O.T.(S)185-224 6903.051 6764.990 146.537 7.036 12.155 6169NO.4 C.O.T.(P)148-187 6903.051 6764.990 120.267 -7.036 12.155 6169NO.4 C.O.T.(S)148-187 6902.859 6764.802 120.226 7.036 12.155 6168NO.5 C.O.T.(P)111-150 6925.580 6787.068 93.999 -7.013 12.159 6237NO.5 C.O.T.(S)111-150 6903.051 6764.990 93.997 7.036 12.155 6169NO.6 C.O.T.(P)74-113 6894.616 6756.724 67.739 -7.031 12.166 6169NO.6 C.O.T.(S)74-113 6894.424 6756.535 67.698 7.032 12.166 6168SLOP T.(P)49-76 4709.752 4615.556 45.405 -6.872 12.506 4403SLOP T.(S)49-76 4709.752 4615.556 45.360 6.872 12.506 4403Total90059.75088258.555 122.419 0.000 12.204Category FO - FUEL OIL (SG = 0.991 tonnes/cu.m 98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 F.O.DRAIN T.36-41 12.701 12.335 28.000 0.675 1.200 0 F.O.OVERFLOW T.41-45 52.779 51.258 31.600 -2.805 7.800 46 F.O.SLUDGE T.42-45 6.073 5.898 31.858 -0.591 10.805 8 F.O.SETT.T.36-39 50.048 48.605 27.200 -6.675 15.405 1 F.O.SERV.T.39-41 33.365 32.403 29.200 -6.675 15.405 1 LOW S.F.O.SETT.T.43-45 33.365 32.403 32.400 -6.675 15.405 1 LOW S.F.O.SERV.T.41-43 33.365 32.403 30.800 -6.675 15.405 1 NO.1H.F.O.T.(P)45-49 399.998 388.470 34.623 -9.843 12.996 168 NO.1H.F.O.T.(S)45-49 399.998 388.470 34.623 9.843 12.996 168 NO.2H.F.O.T.(P)34-45 951.223 923.809 28.788 -10.763 13.085 567 .(S)34-45 636.207 617.872 30.119 9.795 11.811 600 Total 2609.140 2533.926 31.009 -1.975 12.710Category DO - DIESEL OIL (SG = 0.900 tonnes/cu.m 98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D.O.SERV.T.34-41 77.852 68.665 27.200 12.000 15.405 1D.O.ST.T.34-41 127.194 112.185 27.200 13.870 15.405 5M.G.O.T.34-41 233.555 205.996 27.200 9.160 15.405 35 Total 438.600 386.846 27.200 11.030 15.405Category LO - LUB. OIL (SG = 0.900 tonnes/cu.m 98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 A/E.L.O.SETT.T.16-19 13.627 12.019 11.200 10.580 18.360 0 A/E.L.O.ST.T.16-19 13.627 12.019 11.200 12.000 18.360 0 L.O.DRAIN T.36-41 13.277 11.711 28.007 2.057 1.207 0 L.O.SLUDGE T.42-45 6.209 5.476 31.858 3.159 10.805 9 M/E.L.O.SETT.T.16-21 29.524 26.040 12.738 10.607 18.360 8 M/E.L.O.ST.T.16-21 33.107 29.200 12.000 13.745 18.360 2 M/E.L.O.SUMP T.24-34 21.909 19.324 20.400 0.000 1.162 12 NO.1 CYL.OIL ST.T.21-24 34.066 30.047 15.200 10.935 18.360 8 NO.2 CYL.OIL ST.T.21-24 19.864 17.520 15.200 13.745 18.360 1 Total185.220163.355 15.739 9.548 14.843Category OT - OTHER (SG = 1.000 tonnes/cu.m 100 % full) 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Weight LCG TCG VCG FSM(m^3) (t) (m) (m) (m) (m^4) CLEAN BILGE W.T.14-23 20.778 20.778 12.713 -0.808 1.490 4 DIRTY BILGE W.T.14-24 24.567 24.567 13.220 0.850 1.472 6 SEWAGE COLLECT13-16 21.381 21.381 8.924 13.631 12.201 11 T.SLUDGE T.37-41 19.796 19.796 28.420 -2.695 1.276 5 Total 86.530 86.522 15.514 2.799 4.083Uncategorized Compartments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LCG TCG VCG(m^3) (m) (m) (m) ACCESS1259-261 22.379 185.970 0.000 13.500 ACCESS2185-187 22.379 133.430 0.000 13.500 ACCESS3111-113 22.379 80.890 0.000 13.500 A.P.T.(P)-6-14 806.710 2.162 -7.437 13.361 A.P.T.(S)-6-14 806.710 2.162 7.437 13.36139-49 1033.671 33.086 0.000 8.924 BALLAST PUMPROOMBOSUN STORE297-315 1047.043 217.558 0.000 19.547 CHAIN LOCKER(P)301-304 47.858 216.027 -3.125 16.522 CHAIN LOCKER(S)301-304 47.858 216.027 3.125 16.522 E.M.F.P.ROOM7-14 58.574 5.789 0.000 11.952 ENGINE ROOM11-45 10555.168 19.100 0.056 13.850 ENGINE BOTTOM14-45 349.132 24.367 0.000 1.352 F.P.VOID SPACE296-315 1269.597 216.289 0.006 14.619 NO.1 VOID SPACE261-296 2290.701 197.521 0.000 3.193 NO.6 VOID SPACE76-113 2748.548 68.198 0.000 2.845 SEA CHEST(P)39-41 2.730 29.259 -4.853 1.809 SEA CHEST(S)32-34 2.488 23.695 4.777 3.627-6-11 596.751 1.550 0.000 19.007 STEERING GEARROOMSOUNDING&LOG297-301 45.123 214.023 -0.404 6.449 ROOMSOUNDING T.37-41 10.161 28.400 -0.675 1.200 STORE P.-6-0 179.033 -1.743 -10.647 18.876 STORE S-6-0 179.033 -1.743 10.647 18.876 TRUNK-6-1 61.140 -1.387 0.000 13.494 Total 22205.160 64.416 0.026 11.440Mainhull CompartmentsCompartment Frames Volume LCG TCG VCG(m^3) (m) (m) (m) Envelope-6-315 142801.737 112.193 0.000 11.252Total 142801.740 112.193 0.000 11.252。
船底结构图设绘通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船底结构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船底结构图设绘。
2引用标准及依据2.1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954-85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2.2设绘依据图纸a)总布置图;b)横剖面图;c)基本结构图;d)船体结构规范计算书;e)外板展开图;f)肋骨型线图;g)机舱布置图。
3 基本要求详细设计阶段的船底结构图,应结合审查会议纪要及确定的方案,全面地显示船舶底部的结构形式,连接节点及其尺寸,构件的布置及其定位尺寸,用以提供船检和船东审查。
船底结构图完整地表示全船(首、尾尖舱除外)船底部份纵横构件的布置形状、尺寸、结构形式以及全船内底上人孔和各类液舱之分布情况。
是船体建造中放样、装配、焊接等工序的施工依据。
4 内容要点船底结构图由平面图、纵剖面图及各个肋位处的横剖面图和节点详图所组成。
4.1平面图:船底平面图是沿舭肘板边线所剖切得到的平面图,一般平面图上左右舷结构均应绘出。
对于双层底结构,通常左舷表示内底部份结构,右舷将内底板剖开,表示船底结构。
4.2纵剖面图:对纵向的桁材结构及骨材结构应用纵剖面图予以表示。
4.3横剖面图:对于各个肋位的横剖面在图中均应表示清楚,结构相似的剖面,可以用一个剖面表示,但需注明共有那些肋位的结构与该剖面相似。
4.4节点详图:在“船体主要构件节点图册”中未包括的节点;结构的各种非标准节点,如果比例小而表示不清晰时,应以较大比例另行绘制节点详图,详细表达构件的结构形式和相互连接方式,并在图中完整地标注构件的尺寸和焊接要求。
5图面要求5.1绘图比例:图面比例以能清楚地表达图面内容为原则。
一般应采用1:50的比例。
Q/SWS 52-039-2005全船精度布置图设绘要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船精度布置图的设绘依据、设绘内容、图面要求及审核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油船和散货船的全船精度布置图的设绘,其它船型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SWS 52-002-2004 船体精度设计一般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尺寸指图面上标注的理论尺寸,它是描述零件、工件、中间产品(部件、分段单元、总段……)的几何形状、外形尺寸,以及所处位置的量值。
3.2 实际尺寸指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完工后测得尺寸。
(这里对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影响检测所造成的误差忽略不计。
)3.3 尺寸偏差基本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差值称之为偏差,实际生产中以+ 值来表示。
3.4 尺寸公差船舶建造过程中,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尺寸允许偏差的范围。
3.5 余量对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通过加工、装焊、火工校正等多道工序,而产生的变形及收缩进行定性分析后,加放的比实际变形及收缩要大一些的工艺量值。
3.6 补偿值对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通过加工、装焊、火工校正等多道工序而产生的变形及收缩进行定量分析后,加放的正确的工艺量值。
Q/SWS 52-039-20054 设计依据4.1 Q/SWS 52-002-2004《船体精度设计一般规定》。
4.2 分段总段划分图4.3 典型分段总段建造要领4.4 搭载要领4.5 全船主结构排板图4.6 船体基本结构图4.7 全船焊接工艺图5 内容要点5.1 设计内容5.1.1 大接缝与分段接缝的余量及补偿量的加放值和修割时机。
5.1.2 拼板的焊接收缩补偿量的加放值。
5.1.3 T型材的装焊收缩补偿量加放值。
5.1.4 其它纵横骨材的焊接收缩补偿量加放值5.1.5 骨材焊接时板的收缩补偿量加放值。
5.1.6 构件的安装补偿量加放值5.1.7 以上未包括的其它构件余量及补偿量的加放值和修割时机。
5.2 端部补偿量设计原则5.2.1 加工余量加放原则5.2.1.1 卷板机预弯板,边缘最小剩余直边75mm,否则加放2×t(t为板厚)压头余量。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
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2.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b)轮机说明书;c) 总布置图;d) 机舱布置图;e) 基本结构图;f) 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g) 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
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
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
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种形式:a) 支管式: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
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容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内容,使之规范化、表格化,用以迅速正确地提供各货舱及液体舱柜在任何不同装载高度时的各项数据,是计算货舱及舱柜液体装载量和稳性计算等的主要依据。
1.3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时,指导设绘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之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总布置图;
b) 型线图;
c) 肋骨型线图;
d) 基本结构图;
e) 横剖面图;
f) 机舱布置图;
g) 电算文件(船舶要素和型值表)。
3 基本要求
全船舱容表应对船舶所有货舱及液体舱柜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列表显示,每表对应一个舱,且每表均能列出该舱柜在不同装载高度时的容积大小,形心位置(纵向,横向及垂向坐标)及惯性矩,为船舶各装载情况计算、倾斜试验、下水计算、稳性报告书和用船单位了解各舱柜的装载情况及正确配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数据,是船舶详细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如用于完工设计(完工图),则应根据各舱柜测深管设置的实际位置及测深管下垫板的厚度等,对各舱柜进行测深计算后使用。
4 内容要点
分为舱容表和测深表两种(测深表即用于完工图)。
无论舱容表或测深表,
均应首先绘制“舱容图”,图上各舱柜名称与其后的目录相呼应,用以显示各舱柜在船上的具体位置。
4.1 舱容表包括以下内容
4.1.1 舱名目录表:归类列出各舱名称及相应的页数。
4.1.2 名词符号意义说明
DEPTH1(液面深度)——舱内货物表面或液面距基线高度
DEPTH2(液面深度)——舱内货物表面或液面距舱底深度
Vo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型容积
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净容积
L.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纵向坐标。
中前为正,中后为负V.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垂向坐标
T.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横向坐标。
左舷为负,右舷为正Ix ——液舱内不同装载高度下的液面面积对纵轴(X轴)的惯性矩
4.1.3 各舱柜总容积、肋位、扣除率及形心位置汇总表。
4.1.4 各舱柜容积、形心位置及惯性矩详细数据表。
4.2 测深表包括以下内容
4.2.1 舱名目录表:归类列出各舱柜名称及相应的页数(测深表中不列货舱)。
4.2.2 名词符号意义说明
SOUNDING(液面深度)——液舱不同装载高度(测深管处由液面到测深管底垫板上缘的距离)即测量深度
ULLAGE(液面空隙)——测深管顶至液面深度
TRIM(纵倾值:尾倾为正,首倾为负)——表中列出船舶有纵倾情况下的舱容值,当纵倾值为0时,为船舶正浮状态,测深表中最高液面处的舱容值与舱容表中最大舱容值一致。
一般用净容积表示,也可根据需要用重量表示。
其他名词、符号意义同舱容表3.1.2。
4.2.3 各舱柜测深表。
4.3舱容图
4.3.1舱容图应绘制船舶侧视图,下方绘制相应的甲板和船舱平面图,按舱柜具体设置的位置,逐一标注舱柜名称。
尽可能详细描述各舱的位置,包括前后端壁,垂向及横向端壁,必要时可增加横剖面来表示出其准确位置。
4.3.2 舱容图中应分类列入舱容表计算的各舱汇总资料,包括舱名、肋位起止
位置、最大净舱容、最大重量、形心距船中、形心距中纵剖面及形心距基线高度。
分类通常分为货舱、燃油舱、柴油舱、滑油舱、淡水舱、压载水舱及其他舱。
5 图面要求
5.1 舱容图的图形应简单,线条清晰,文字端正,肋位清楚,侧视图和平面图上下肋位对齐,舱柜呼应,肋位逢双或每隔5挡肋距标注,以能明确显示各舱柜位置而定。
5.2 电算输出的舱容表及测深表的文字数据要求清晰,以保证二底图的质量。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表中的净容积为型容积扣除结构骨材、水泥、管路、绝缘等所占去的容积。
扣除率应按舱柜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6.2 计算各舱舱容前,应充分准备好电算输入数据。
要求准确无误。
6.3 表头列出该舱柜名称及位置(肋位)。
6.4 如为出口船,则舱名等术语用英文注写。
(表中符号一律按标准用英文字母)。
6.5 合理选取装载高度间隔(即打印间隔),一般每个舱柜表格均控制在一页之内。
如遇深舱或容积变化较大时,可考虑打印二页。
当船东有特殊要求时酌情考虑再增加。
6.6 测深表纵倾范围的选取要考虑能包括船的实际纵倾情况。
7 校审要点
7.1对照总布置图(包括机舱布置图)核对有否遗漏舱柜。
各舱柜形心位置(特别是中前、中后及左、右舷符号)是否正确。
7.2 注意舱容图、舱容表及测深表中舱名和肋位起止位置与总布置图的一致性。
7.2 对照总布置图及肋骨型线图等核对电算输入数据是否合理,正确。
7.3 各舱柜容积表的不同装载高度间隔是否合理。
8 质量要求与等级规定
等级的表达方式采用下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