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子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护肺有氧中药方二陈汤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小青龙汤配方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三子养亲汤配方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用法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
每剂不过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
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五苓散配方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用法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百合固金汤配方生地黄6g、熟地黄、当归身各9g、芍药炒甘草各3g、百合、贝母、麦冬各4.5g、桔梗玄参各10。
用法水煎服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灼伤肺金,肺失清肃:咳嗽气喘,灼伤肺络:痰中带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咽喉燥痛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真武汤配方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日三服。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家家都需要中药⽅方⼦子1、⽓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
2、腰疼⾲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痊愈。
3、阳痿阳起⽯石、枸杞⼦子三钱,加红糖⽔水煎服,效果奇佳。
4、肥胖症硫苦5克,红糖20克为⼀一服,冲服7天,特效。
5、千杯不醉法:(验⽅方)樟⽊木、葛根各半两泡茶喝,饮酒前喝下防醉,醉后喝下解酒。
6、戒烟、戒酒法⽤用南⽠瓜秧焙干研⾯面冲⽔水当茶喝,⾄至不想吸为⽌止(戒烟)。
⻢马在出汗时,刮下25克⻢马汗,⽤用500克开⽔水搅拌均喝下(戒酒)。
7、糖尿病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8、失眠⽤用花⽣生叶煎⽔水晚上喝,三⽇日除根。
9、感冒(特效验⽅方)⽣生姜10⽚片,⽩白萝⼘卜10⽚片,加红糖煎服,服后发汗。
⼀一次即愈。
10、咳嗽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1、哮喘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2、⾼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13、关节炎⽤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14、红⽩白痢疾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15、胃病⼈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16、⾷食道炎、喉哑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17、肺炎⻥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8、治⻛风湿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9、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20、头晕头疼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40味中药⽅⼦(值得收藏)1.清理⾎管壁的好⽅⼦:丹参、天⿇、三七、⼭楂、西洋参、⽠娄壳、何⾸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起打成粉,每天早晚⼀⼩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
2.调节虚寒体质⽅⼦:⼲姜,⾁桂,蜀椒。
1:1:1的⽐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两层(袜⼦,⼿套,帽⼦)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了。
3.各种⾻刺:⽤⼲皂⾓捣碎加最好的⼭西⽼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半⼩勺多,后固定好,上⾯⽤热宝加热。
4.预防⾎脂的升⾼和缓解轻度⾎脂⾼代茶饮⽅⼦;养⽣堂⼁⼭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15克,开⽔冲泡,代茶饮。
5.⼩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葱。
碎粉⽤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胶布固定,贴2-3⼩时,每⽇2次。
6.治⼼肌缺⾎⽅:同仁堂⼁五味⼦,桂圆⾁,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阴虚失眠,⼿⾜热:天王补⼼丹,六味地黄丸合⽤很好的。
8.⼩⽶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碗⼩⽶粥,要煮的⼲⼀点,⾥⾯放点核桃仁,枸杞⼦,⼜补脑,⼜补肾,⼜不升糖。
9.强筋壮⾻茶:枸杞10克,⼤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冲泡代茶饮。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猪蹄2-4个煮烂,沾⽩胡椒⾯(⼏岁就⽤⼏粒,研成⾯,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次,⼤约7天。
11.肾⽓不⾜阴虚⼿⾜热、盗汗:⼥贞⼦,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2.⼗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滴⽔滴在肚脐⾥,外⾯⽤医⽤纱布和医⽤胶布封盖,12个⼩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能祛⽕,⼀滴⼊脐,正好对付暑天之⽕和⾷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最好⾃⼰有⼀张⼈体⽳位图。
当觉得⾝体那⾥疼痛不舒服的时候。
就⽤红花,栀⼦,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
敷在最痛的⽳位上。
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
很是神奇。
因为出现疼痛,都是因为这⼀条经络不通的缘故。
补脾胃虚的中药方子补脾胃虚是指脾胃功能失调,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常伴随乏力、口干口苦、肠鸣便秘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调理,则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中药方子是调理脾胃虚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针对补脾胃虚的中药方子、食谱及偏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中药方子1.四君子汤: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具有健脾益胃、调和营卫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2.六君子汤: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具有健脾和胃、益气生津、止呕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口干口苦、腹泻等症状。
3.香砂养胃汤:主要成分为香砂、陈皮、甘草、干姜、大枣、白术、茯苓。
具有健脾胃、化痰止咳、宽中通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寒食滞等症状。
以上中药方子的用量及制作方法:每次取中药材各适量放入瓦罐或不锈钢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调至文火30~40分钟,过滤药渣,得药汤1碗,分2次口服。
如需煮多次,可以将药渣再次加水煮沸,得药汤1碗后分2次口服。
注意事项:中药材的选用要确保是正规渠道购入的优质中药材,避免使用劣质的中药材。
同时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指示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法用量。
对于孕妇、小孩及体质虚弱的患者,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后再使用。
二、食谱1.山药粥山药20克,粳米50克。
将山药切成丝,加入粳米中,加水适量,炖煮成粥,可加入适量蜂蜜或红糖调味。
山药粥具有补脾胃、益气健身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2.薏米五谷饭薏米30克,糯米30克,大米30克,小米30克,绿豆30克。
将五种谷物浸泡1个小时后,加适量水煮成饭。
五谷饭具有健脾胃、益气滋补、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以上食谱的用量及制作方法:将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电饭煲或锅中煮熟即可。
饭煮熟后可以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如葱姜末、盐、鸡精等,以增加口感。
注意事项:食谱中的材料要注意新鲜、干净、卫生。
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子大全作为一位高级养生师,我以自己多年的经验与研究,整理了补脾胃气的中药方子大全,以及配合食谱或偏方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制作步骤,并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希望能给需要调理脾胃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中药方子大全:1、四君子汤:生姜3片、枣10枚、白术3克、人参3克。
将所有药物捣碎,放进砂锅中煮成汤,加适量水即可。
每日一剂,温热饮用。
2、六君子汤:白术3克、炙甘草3克、干姜1.5克、人参1.5克、大枣10枚、茯苓3克。
所有药物洗净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后分成两次温热饮用。
3、旋复花汤:旋复花5克、麦芽30克、炙草3克、陈皮3克。
将上述药物加水煮沸后,煮20分钟左右即可。
每日饮用一次,早晚各一次。
4、四逆散:人参3克、干姜3克、芍药3克、炙甘草3克、大枣10枚。
所有药物捣碎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去渣后温热饮用。
5、香砂养胃汤:白术、砂仁各3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乌药、生姜各2克,茴香子1.5克,川芎1.5克。
将上述药物放进砂锅中煮成汤,加适量水即可。
每日一剂,分上下午饮用。
以上方子均以中药制成,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添加或减少剂量。
同时,也需要配合食谱或偏方进行调理和食用。
配合食谱或偏方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制作步骤:1、半夏泥:将适量的半夏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用纱布包起来,放进碗中用棒子稍微捣碎后,加入适量的冷开水,用手搅拌均匀即可。
早、晚各食用一次,每次食用5克左右。
适合于消化不良、脾虚食少的人群食用。
2、芝麻糖浆:黑芝麻250克,红糖150克,清水适量。
将芝麻炒香后磨成细粉,将红糖加入适量的清水中煮沸,放进芝麻粉,搅拌均匀后倒进小碗中,摆在餐桌上食用。
每日一次,食量适中。
3、芡实粥:芡实50克、白粥150克。
将芡实洗净后煮熟,用木棒将其捣成泥状,加入刚刚煮好的热白粥中,搅拌均匀即可。
早、晚各食用一次,每次适量即可。
适合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
4、山药排骨汤:山药500克,猪骨500克,干姜10克,陈皮10克,盐适量。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汗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4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解表清热此为良。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丛,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组成:柴胡,川芎,前胡,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7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经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9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10 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11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12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13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组成:薄荷,牛蒡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1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集补脾胃气血是中药养生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提升人体气血合成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子,同时也会提供相关的食谱和偏方。
中药方子大全集:1、四君子汤:黄芪15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人参9克。
四味药煎服即可。
2、香砂养胃汤:陈皮6克,砂仁3克,苏叶3克,枳壳3-6克,大枣5枚。
将以上五味煎汤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3、乌鸡白芍汤:乌鸡1只(去毛和内脏),白芍6克,黄芪9克,大枣5枚,松子仁适量。
将以上四味与适量水一起煲,再放入松子仁即可。
4、六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半夏6克。
以上药煎水服。
5、四神汤:人参9克,制附片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以上四味放入锅中,加入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即可。
6、小建中汤:黄芪、炙甘草、白术、粳米各9克,枸杞子6克,大枣5枚。
以上六味药煮成粥即可。
7、健脾益肾丸:山药30克,桂圆肉30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黄精15克,杏仁15克,枸杞子15克。
以上药物以适量蜂蜜混合成丸。
8、八珍益气丸: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党参、川芎、枸杞子、龙眼肉各等分,按比例混合炼成丸剂即可。
以上为常用的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以下为饮食和偏方:饮食:1、八宝粥:米20克,红枣5个,花生米20克,桂圆肉20克,莲子20克,百合20克,枸杞子20克,山药20克。
先将山药煮软,再将其他材料煮成粥,最后加入山药拌匀即可。
早晚各服一次。
2、山药炖牛肉:牛肉适量,山药一根(去皮切块),生姜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将牛肉、山药、姜以及适量水一起放入炖锅中,加入料酒和盐后小火炖煮1-2小时即可。
3、养胃面条:荞麦面100克,土豆、胡萝卜、大葱、大蒜适量,盐适量,鸡蛋2个。
将土豆和胡萝卜切成丁,大葱和大蒜切碎,将鸡蛋打成鸡蛋液备用。
将荞麦面煮熟后捞出备用,再将土豆和胡萝卜煮熟后捞出备用。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剂配方比例:
1. 四逆汤:炙甘草(3),乌药(3),生姜(3),附子(1)
2. 三黄石膏汤:石膏(6),黄连(3),黄芩(1)
3. 小柴胡汤:柴胡(6),黄芩(6),黄连(3),人参(6),半夏(3),生姜(3),大枣(12)
4. 茵陈蒿汤:茵陈蒿(3),黄芩(3),黄连(2),芒硝(2)
5. 五子衍宗丸:巴豆(12),大黄(12),芒硝(8),矾石(8),黄连(8)
6. 加味半夏石膏汤:半夏(6),石膏(15),人参(3),黄芩(6),黄连(3)
7. 大黄蜜丸:大黄(5),黄芩(5),黄连(3),川楝子(3),巴豆(3)
8. 柏子仁丸:柏子仁(5),麝香(1),没药(1),郁金(1),麦冬(1),玄参(0.5)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具体的配方比例
还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使用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要擅自使用中药。
中药方子大全方剂查询方剂快速查询一画二画三画四画五画六画七画八画九画十画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方剂关键字查询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当前位置:中医外科学 > 方剂查询方剂快速查询附方的剂量参考《中医外科学》或原出处中的剂量,部分原著没有剂量者,编者根据药典及临床经验用红色加注,以示区别。
所有药物的剂量只供临床参考,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著者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一画一号扫风丸 (经验方) 大枫子1750g 苡仁240g 荆芥240g 苦参白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各120g 白花蛇30g 苍术白附子桂枝当归秦艽白芷草乌威灵仙川芎钩藤木瓜菟丝子肉桂天麻川牛膝何首乌千年健青礞石(制) 川乌知母栀子各60g共为细末,水泛成小丸,干燥后待用。
功用:祛风,利湿,杀虫。
治初期轻型麻风。
用法:成人初用6g,每天2次。
3天后如无呕吐、恶心等反应,可每次加1.5g,至第8天后每天服3次。
方歌:一号癣药水 (经验方) 土槿皮300g 大枫子肉300g 地肤子300g 蛇床子300g 硫磺150g 白鲜皮300g 枯矾150g 苦参300g 樟脑150g 50%乙醇20000ml 将土槿皮打成粗末,大枫子肉捣碎,硫磺研细,枯矾打松,用50,乙醇温浸,第1次加8000ml浸2天后,倾取清液,第2次再加6000mI,再浸2天,倾取清液,第3次加600Oml,去渣取液,将3次浸出的药液混和,再以樟脑用95,乙醇溶解后,加入药液中,俟药液澄清,倾取上层清液备用。
功用:杀虫止痒。
治鹅掌风、脚湿气、圆癖等病。
用法:搽擦患处,每天3,4次,有糜烂者禁用。
方歌: 一扫光 (《外科正宗》) 苦参黄柏烟胶各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樟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白砒15g 共研细末,熟猪油1120g,化开,入药搅匀,作丸如龙眼大,瓷瓶收贮。
功用:杀虫止痒。
治白秃疮、疥疮、白屑风等证。
用法:搽擦疮上。
方歌:二画八宝丹 (《疡医大全》) 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 研极细末。
功用:生肌收口。
用于溃疡脓水将尽者,阴证、阳证都可用。
用法:掺于患处。
方歌: 八二丹 (经验方) 熟石膏8份升药2份,各研极细末,和匀。
功用:提脓祛腐。
用于溃疡脓流不畅,腐肉难脱。
用法: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瘘管,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方歌:八珍汤 (《正体类要》)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各30g。
功用:补气补血。
用于疮疡、皮肤病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水煎服。
方歌: 八正散 (《和剂局方》) 木通瞿麦车前子萹蓄滑石炙甘草山栀子大黄各500g。
功用:清利湿丁桂散 (经验方) 公丁香肉桂各30g 共研细末。
功用:温化痰湿,散寒止痛。
用法:掺膏药或袖膏内敷贴患部。
方歌:二白散 (《外科大成》) 生南星贝母等分,共研细末。
功用:化痰散结。
用于肉瘤、痰核。
用法:鸡子清和米醋调敷。
方歌: 二陈汤 (《和剂局方》) 陈皮15g 半夏15g 茯苓9g 甘草5g。
功用:燥湿化痰。
用于疮疡痰浊凝结之证。
用法:水煎服。
方歌:二矾汤 (《外科正宗》) 白矾皂矾各120g 孩儿茶15g 侧柏叶250g功用:杀虫止痒。
用于鹅掌风。
用法:水煎,浸泡。
方歌: 二号癣药水 (经验方) 米醋10000g 百部蛇床子硫磺各240g 土槿皮300g 砒石6g 斑蝥60g 白国樟36g 轻粉36g(或加水杨酸330g,冰醋酸100ml,醋酸铝60g) 先将砒石、硫磺、轻粉各研细末,再同其余药物和米醋浸在瓶中或缸中,俟1周后使用。
功用:杀虫止痒,用于鹅掌风。
用法:外搽,每天1,2次,也可浸用,约浸20分钟。
有糜烂者禁用。
方歌:二妙散(丸) (《丹溪心法》) 苍术180g(米泔水漫) 黄柏180g(酒炒) 研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
功用:清热化湿。
用于湿疮、臁疮等,肌肤焮红,作痒出水,属于湿热内盛者。
用法:每天9g,淡盐汤送下。
方歌: 二仙汤 (经验方) 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知母黄柏各10g。
功用:调摄冲任。
用于瘾疹属冲任不调者。
用法:水煎服。
方歌: 九华膏 (经验方) 滑石600g 月石90g 龙骨120g 川贝18g 冰片18g 朱砂18g 共研细末,放凡士林油中调匀使成20%的软膏,冬季可适当加入香油。
功用:消肿止痛,生肌润肤。
用于内、外痔发炎及内痔术后。
用法:外用。
方歌:九黄丹 (经验方) 制乳没各6g 川贝6g 石膏18g 红升9g 腰黄6g 朱砂3g 炒月石6g 冰片0.9g,各研极细末,和匀。
功用:提毒拔脓,祛瘀祛腐,止痛平胬。
治一切痈疽已溃,脓流不畅,肿胀疼痛者。
用法:将药粉掺于患处,用膏药或抽膏纱布盖之。
方歌:九一丹 (《医宗金鉴》) 熟石膏9份升药1份各研极细末,和匀。
功用:提脓祛腐。
用于溃疡、瘘管流脓未尽者。
用法: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方歌:七宝美髯丹 (《邵应节方》) 制首乌1000g 牛膝400g 补骨脂400g 茯苓400g 菟丝子400g 当归身400g 枸杞子400g 分制后,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功用:补肾元,乌须发。
用法:每天3次,每次9g,空腹,淡盐汤或开水送下。
方歌:七三丹 (经验方) 熟石膏21g 升药9g 共研细末。
功用:提脓祛腐。
用于流痰、附骨疽、瘰疬、有头疽等证,溃后腐肉人参养荣汤 (《和剂局方》) 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陈皮肉桂心当归各30g 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22g 远志15g 白芍90g 大枣8g 生姜6g。
功用: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用于疮疡溃后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
用法:上锉散。
每服12g,水500ml,加生姜6g,大枣8g,煎至300ml,去滓,空腹服。
方歌:三石散 (经验方) 制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90g 共研细末。
功用:收涩生肌。
用于皮肤病滋水浸淫者。
用法: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
方歌: 十全大补汤 (《医学发明》) 党参6g 白术茯苓各9g 炙甘草3g 当归9g 川芎6g 熟地黄12g 白芍9g 黄芪12g 肉桂3g。
功用:补气补血。
用于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者。
用法:上锉散,每服9g,加生姜6g,大枣8g,水500ml,煎至300ml,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歌:十全流气饮 (《外科正宗》) 陈皮赤苓乌药川芎当归白芍各3g 香附2.4g 甘草1.5g 青皮1.8g 木香0.9g 生姜6g 大枣8g。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理气。
用法:水煎服。
方歌:三画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黄柏知母各120g 熟地黄龟板各180g。
功用:养阴清热。
用于红斑性狼疮、阴茎癌肝肾阴虚者。
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
每服6,9g,空心盐温水送下。
方歌: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生大黄(后下)12g 枳实12g 厚朴24g 芒硝(冲服)6g。
功用:泻热攻下。
用于疮疡、皮肤病、急腹症里热实证。
用法:水煎服。
方歌:大分清饮 (《类证治裁》) 茯苓猪苓泽泻木通山栀车前子枳壳各9g。
功用:清利湿热。
治疗精浊、溺浊、水疝。
用法:水煎服。
方歌:马勃膏 (经验方) 马勃20g 凡士林80g 马勃研末高压消毒后,用凡士林调成油膏。
功用:生肌收口。
用法:敷贴患部方歌: 马齿苋合剂 (经验方) 马齿苋30g大青叶,5g 紫草10g 败酱草10g 桃仁l0g 红花l0g 赤芍l0g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
方歌:千捶膏 (经验方) 蓖麻子肉150g 嫩松香粉300g (在冬令制后研末) 轻粉30g(水飞) 铅丹60g 银朱60g 茶油40g(冬天需改为75g)须在大伏天配制。
先将蓖麻子肉入石臼中捣烂,再缓入松香末,俟打匀后,再缓入轻粉、铅丹、银朱,最后加入茶油,捣数千捶成膏。
功用:有消肿止痛,提脓祛腐之功。
用于一切阳证,如痈、疽(有头)、疖、疔等。
用法:隔水炖烊,摊于纸上,盖贴患处。
方歌: 千捶膏 (简易制法) 蓖麻子油90g 嫩松香360g 轻粉30g(水飞) 铅丹60g 银朱60g 。
功用:有消肿止痛,提脓祛腐之功。
用于一切阳证,如痈、疽(有头)、疖、疔等。
用法:先将蓖麻子油和嫩松香一并入砂锅内千金散 (经验方) 煅白砒6g 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各15g 共研细末。
功用:蚀恶肉、化疮腐。
用于一切恶疮顽肉死腐不脱者,以及干日疮、鸡眼、痔瘘等证。
用法:将药粉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