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
- 格式:ppt
- 大小:335.00 KB
- 文档页数:10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②貂裘,千骑卷平岗③。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注释]①狂:豪情。
左牵黄:左手牵黄狗。
右擎苍:右臂举着苍鹰。
古人打猎时用狗和鹰来捕捉猎物。
②锦帽:头戴锦蒙帽。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③卷平岗: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④为报:为之〔太守打猎〕报告。
倾城:全城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喻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喻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喻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喻人跟随我出猎喻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队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队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鼠,右擎苍:左手牵着鼠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喻架势。
鼠:鼠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喻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喻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喻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喻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轼《东坡乐府》。
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公元1075年),借“出猎”抒发了作者的报国热情。
密州,今山东诸诚。
②黄,指黄狗,苍,指苍鹰。
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
《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锦帽貂裘,锦缎帽和貂鼠裘。
古代贵族官僚的服饰。
④为报,请告知。
一说为了酬报。
倾城,倾动一城,全城,犹如说“万人空巷”。
⑤孙郎,即孙权。
这里作者借以自喻。
⑥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尚,更加。
胸胆开张,胸怀开扩,胆气极豪。
⑦“持节”两句,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因细故被罚,削职后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节,以竹为之,古代使者所持,以为凭证。
作者这里以善守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⑧会,会当,将要。
雕弓,弓背上刻有花纹,称雕弓。
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
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辽与西夏统治者。
《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解析〕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词。
自词被文人掌握以后,“词为艳科”几乎成了定律,往往以优美的辞藻,描绘男女相思,抒发离愁别恨,表现闲情逸趣,题材比较狭隘,风格也较柔软委婉。
苏轼的这首词,拓宽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以豪迈雄浑的笔触,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词坛上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本人也颇自豪。
他给鲜于(复姓)子骏的信上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以千骑出猎为题材,以卫国反侵略为主题,声律铿锵,格调高昂,确为前所罕见。
宋词诗词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词诗词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密州:即今山东诸城。
2.老夫:苏轼自称,时年40。
3.黄:黄犬。
4.苍:苍鹰。
5.锦帽貂裘:锦蒙帽与貂皮裘。
6.“千骑”句:《祭常山回小猎》有“黄茅冈下出长围”,可作此句注脚。
7.为报:传言。
倾城:空城,尽全城所有的人。
8.孙郎:本指孙策(参看《三国志·孙策传》),这里却指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说,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
9.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开阔,胆气仍豪壮。
10.“持节”二句:前后倒装,即何日派遣冯唐持节赴云中。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被错误地免官,冯唐认为魏尚有功,不应受这样的处分。
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赴云中赦免魏尚,并复原官(参看《史记》与《汉书》的《冯唐传》)。
诗人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出守边疆。
11.会:预期。
满月:圆月,形容拉开的弓。
12.天狼:星名,主侵略,这里指侵扰中国边境的敌人。
【译文】老夫也暂且来一次少年狂游,左牵黄狗,右擎苍鹰,锦蒙帽、貂皮裘,千余铁骑,漫卷山头。
传语倾城百姓跟随太守,我要像那孙权亲自射杀猛虎野兽。
酒正酣畅、胸怀宽广、胆气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何妨?何日遣来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宣命魏尚。
那时老夫我呵,定当力挽劲弓如满月,往西北方向,一箭射落天狼。
【赏析】此词题一作《猎词》。
傅藻《东坡纪年录》云:“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再往常山祭谢。
归途中与同官梅戶曹会猎于铁沟。
苏轼写有《祭常山回小猎》诗: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江城子 - 密州出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作者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
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
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
徙知密、徐二州。
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
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
寻召除起居舍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
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
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
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
宋孝宗时谥文忠。
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一、本篇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文章翻译:我虽已年老,却兴起少年时的狂放之志,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起苍鹰,头戴华美的锦帽,身披贵重的貂裘,率领着千骑骏马如同疾风般席卷过平缓的山冈。
这是为了回应全城百姓倾城而出,追随太守我一同出猎的盛情。
在这场狩猎中,我将亲自射杀猛虎,以展现如三国孙权般的英勇。
酒酣之际,我的胸襟更加开阔,胆气越发高昂,尽管两鬓已微微泛白,但这又何足挂齿!我内心期待着,何时能在云中接到朝廷的符节,如同汉代的冯唐被派遣出使,获得重用的机会。
那时,我定会拉满雕饰精美的硬弓,目光坚定地向西北方向望去,瞄准那象征侵扰边境的“天狼星”,表达我愿为国御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三、文章解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zhengzhi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文三个方面。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叙事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慨的短篇抒情诗。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形式上打破了旧有的束缚,内容上则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苏轼的散文同样卓越,他的议论文深入浅出,记叙文生动形象,书信体则充满真情实感。
除了文学成就外,苏轼在书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书法作品以遒劲有力、自然流畅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苏轼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山水画,他的画作以简练的笔墨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以下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详细解析:词牌与背景《江城子》是词牌名,本为单调,苏轼在此基础上创新为双调,使其成为一首豪放激昂的抒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对照翻译及原文〔最新4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彫通:雕〕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局部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另解释为:天弓〕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聊:姑且。
牵黄:拉着黄狗。
擎(qíng)苍:托着苍鹰。
貂裘(diāoqiú):貂皮衣袍。
千骑(jì):众多的人马。
太守:汉代郡的最高长官。
借指宋代的知州。
这里是作者自称。
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曾射杀过猛虎。
持节: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
云中:汉代郡名,在今山西、内蒙一带。
冯唐:汉朝人。
当时的云中郡守将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应予免罪。
朝廷便派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
会:将。
天狼:指天狼星。
古人认为它象征着侵略和贪残。
这里代指当时与宋朝为敌的辽国与西夏。
【大意】想不到,我这个老头儿也会爆发出年轻人的豪兴! 这就姑且算是学学青年人的狂放吧。
你看,我左手牵着大黄狗,右臂托着凶猛的猎鹰,头戴锦缎帽,身穿貂皮袍,率领着众多的人马,像旋风一般卷过平缓的山坡。
盛大的气势,吸引了满城的人都来观看;为了报答这种盛情,我决心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手射杀那只凶猛的老虎! 庆功宴上,我畅饮着美酒,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虽然我遭到了贬职,鬓发也有些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想当年,汉朝的冯唐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来到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让他继续守关抗敌。
说不定哪一天,朝廷也会派人来召我去守边呢! 到那时,我一定会像今天这样,进发出惊人的力量,把那强弓拉得如同十五的圆月,眼望西北,射落那贪残侵略的天狼星!。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及赏析中心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创作背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鉴赏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
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
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点评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各位好友,你们还记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千古名篇吗?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
古诗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字词解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苏轼在密州时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
其中《江城子·密州出猎》充满了少年的狂气,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愿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充满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原文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这首词中,苏轼描绘了自己在密州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以及他的豪情壮志。
他牵着黄狗,举着苍鹰,头戴锦帽,身披貂裘,率领着上千的骑兵,席卷着平原的山冈。
他希望像孙权一样能亲射虎,为国家效力。
虽然已经喝了酒,但他的胸怀仍然开阔,胆气仍然豪壮。
他希望朝廷能给他机会,让他像冯唐一样持节云中,挽弓如满月,向西北的天狼星射去。
整首词洋溢着少年的狂放之情,展现了苏轼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原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思念之情。
他与妻子生死离别已经十年,虽然他不去想,但亡妻的影子却永远不能忘。
他在亡妻的坟前感到无尽的凄凉,即使能相逢,可能也已经不认识了,因为他已经变得如此苍老。
在梦中,他忽然回到了故乡,看到了亡妻正在窗前梳妆。
他们相对无言,只有眼泪流下。
这样的场景让他感到年年断肠,在明月的照耀下,短松冈上充满了凄凉和悲伤。
整首词充满了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感慨,是苏轼词中的经典之作。
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ì):形容从骑之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
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
霜:白。
【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
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
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