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花 江 上
张 寒 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 在家乡的小园里,我印下 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小池塘 里我捉过小鱼,在那桂花上留 着我的手印,在那球场上飘荡 着我的笑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逢入京使》
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泛滥”:更加形象地写出作者心情的激 愤狂放,比“洋溢”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 驾驭的力量。
“埋葬”: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 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作者的 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 更多 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埋葬”,只用于已死的事 物,而这里是指昔日在田垄间 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 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作者的欢笑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第二段起初写“关东大地”用第三人称“她” 来称呼,而到了后边却改说“土地,原野,我 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用第二
人称来称呼呢?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