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康复评估共85页
- 格式:ppt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85
偏瘫康复护理问题及措施偏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在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情况下会出现单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因此,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康复护理,以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偏瘫康复护理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偏瘫康复护理问题:1. 肢体功能障碍:偏瘫患者常伴随单侧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的情况,表现为肢体肌力减退、肌张力异常、肢体运动不协调等问题。
2. 平衡障碍: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常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
3. 活动能力受限:偏瘫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4. 心理问题:偏瘫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偏瘫康复护理措施:1. 肢体功能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2. 日常生活训练:对偏瘫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包括如何独立进食、洗漱、穿衣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平衡训练:针对偏瘫患者的平衡障碍问题,进行平衡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训练、行走平衡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摔倒等意外发生。
4. 心理疏导:针对偏瘫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对康复的积极性和信心。
5. 辅助器具使用: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辅助器具,如助行器、矫形器等,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偏瘫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康复的目标。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一、身体结构与功能(一)填写部分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听觉:正常减退耳聋患侧忽略:有无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级别痉挛程度0 无肌张力的增加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2.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的温水试管。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逐渐提高,但患者常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
偏瘫康复护理作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偏瘫康复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评估偏瘫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 分析偏瘫康复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3. 探讨偏瘫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康复医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2. 实验分组:- 实验组:进行偏瘫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3. 实验内容:- 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心理疏导等。
- 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如饮食、休息、药物管理等。
4. 数据收集:- 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的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 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四、实验结果1. 生活自理能力:实验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偏瘫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偏瘫康复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 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偏瘫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五、实验结论1. 偏瘫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偏瘫康复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偏瘫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实验建议1. 加强康复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康复护理水平。
医院老年康复护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了解患病情况、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意识状态、肢体肌力及肌张力。
3.评估管路位置及固定情况。
4.评估皮肤完整性。
(二)康复护理要点。
1.协助患侧卧位。
(1)患侧肢体在下,健侧肢体在上。
(2)头部垫枕,后背垫枕稳固支撑。
(3)患侧上肢外展90°前伸旋后,双手托出患肩,保持其向前伸展。
(4)患侧下肢髋、膝屈曲,健侧下肢采取舒适体位,勿压患侧肢体。
2.协助健侧卧位。
(1)健侧肢体在下,患侧肢体在上。
(2)头部垫枕,后背垫枕稳固支撑。
(3)患侧上肢肩屈曲,肘、腕、手指关节均伸展放于枕上,高于心脏水平。
(4)双腿间垫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枕上,踝关节同时垫起,健侧下肢在后自然屈曲。
3.协助仰卧位。
(1)头部垫枕,患侧肩胛下垫薄枕,使两肩处在同一水平,肩关节外展与身体成45°。
(2)患侧肘、腕、手指关节均伸展位,掌心向上。
(3)在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垫薄枕,膝下垫软枕与床面成5°~10°。
4.协助床上坐位。
(1)嘱其保持上身直立,后背垫枕支撑。
(2)打开床上餐桌,上面放置软枕。
(3)将上肢置于餐桌的软枕之上,手指自然伸展。
(4)在患侧下肢外侧垫软枕,膝下垫软枕与床面成5°~10°。
(三)指导要点。
1.告知良肢位摆放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告知变换体位时防止管路受压、扭曲、打折及滑脱。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每2h变换一次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
2.少用仰卧位和半卧位,多采用患侧卧位。
3.避免足背受压造成足下垂,掌心及足心避免任何物品刺激。
偏瘫病人的康复与护理怎么做?日常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偏瘫患者,无论是在医院或路上的偶然相遇,还是同在屋檐下,衣不解襟的长期照料,人们都能体会到偏瘫带给患者和家属的巨大伤害。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旦患病轻者会出现肢体活动受限,重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偏瘫病人的康复与护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科普一些关于偏瘫病人的康复与护理方面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一、认识偏瘫1、定义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单侧身体的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失去控制,使这一侧肢体肌肉产生无力、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的一种症状,常见于脑、颈部脊髓疾病。
2、病因下面疾病常引起偏瘫症状,具体如下所示:(1)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等。
(2)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脓肿、脑结核等。
(3)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
(4)颅脑外伤,如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等。
(5)高颈段脊髓病变,如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空洞症等。
(6)免疫相关疾病,如畸形播散性脑脊髓炎、自发性脑炎等。
(7)其他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长期吸烟、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存在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抑制状态,如有癌症、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从事高险工作或强对抗性运动者,如建筑工人、拳击运动员等。
3、症状(1)主要症状:偏瘫的主要症状是患者一侧上、下肢力量减弱、活动不便,如不能举物、抬起费力或不能抬起、走路拖拽。
也可表现为一侧肢体完全瘫痪,不能活动。
还有患者肌张力的变化,患者常伴有肌肉痉挛,表现为主动或者被动屈伸关节时感到阻力高于正常。
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肌肉异常松弛,关节活动阻力小于正常状态。
(2)伴随症状:患者除了肢体活动受限外还会出现中枢性面瘫,如口齿不清、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认知障碍,如记忆力下降、无法计算甚至痴呆;言语障碍,如语言的理解,表达困难、发声困难;吞咽困难,如进食困难、饮水时呛咳,严重者甚至无法进食。
偏瘫患者的护理评价
偏瘫患者的护理评价通常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内容:
1. 身体状况评估:评估患者的瘫痪程度、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等。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估患者的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
3. 心理状况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况。
4. 康复效果评估:评估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包括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5. 护理质量评估: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
6. 家庭支持评估:评估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照顾能力、家庭环境的适应性等。
通过对偏瘫患者的护理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同时,护理评价也可以为医疗团队提供决策依据,优化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如何对偏瘫患者做康复护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更替,我国的偏瘫患者也越来越多。
偏瘫患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中风都能够引起偏瘫。
若出现偏瘫,那么就很难治愈,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式上一般都是通过康复护理进行治疗,康复护理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会出现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在心灵上得到安慰,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偏瘫概述1.1偏瘫的概念偏瘫俗称半身不遂,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的上下肢体、面部肌肉等等出现瘫痪,是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1]常见的并发症。
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由于发病比较急,对我国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就目前而言,在临床上依然没有对偏瘫患者系统的治疗方案,会有嘴角歪斜、肢体麻木、失语等后遗症。
在近几年的调查当中,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大概为210/100000,70%的患者有残疾,且50%生活不能自理。
1.2偏瘫的分类按照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类:①迟缓性偏瘫,临床表现是上下肢任意一侧伴随着运动障碍,肌张力较低,有着非常明显的随意肌麻痹感,面部肌肉比较紧绷。
但是胃肠的运动不会受到影响;②痉挛性偏瘫,一般是通过迟缓性偏瘫演变而来的,也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肌张力有所增加,在上肢上的伸肌群和下肢的屈肌群瘫痪十分明显,且肌张力明显的提升。
所以手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呈弯曲的状态,有着非常明显的僵硬感;③轻偏瘫,因为偏瘫的症状比较轻微,譬如在偏瘫的早期或者一次性发作偏瘫的间期,偏瘫比较轻微,,如果不仔细的检查很难发现,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危害到患者的生活质量;④意识障碍偏瘫,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并且瘫痪比较明显,会有着头部不协调的症状。
按照发展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2]:①急性偏瘫,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在很多的时间内就达到高潮,病因一般是脑卒中或者外部刺激导致的;②亚急性偏瘫,相较于急性偏瘫,发病没有那么急,病情会随着时间而加重,在数天或者数周之内达到高潮,常见与硬膜下血肿;③慢性偏瘫,发病比较慢,病情在数个月之内逐渐的发展,一般在慢性硬膜下血肿、肿瘤压迫等病症中常见。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一、身体结构与功能(一)填写部分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语言:正常Broca失语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听觉:正常减退耳聋患侧忽略:有无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级别痉挛程度0无肌力的增加I肌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 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r肌力轻度增加:在R0M<50%围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H肌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M围,肌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HI肌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IV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2.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 温觉用40 — 45C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皮肤, 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
偏瘫病⼈康复评定内容与标准偏瘫病⼈康复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2012.04.⼀病例⼥,岁。
主诉:⼝⾓歪斜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天。
病史:⼊院前1天晨8时许,于⾏⾛中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但仍可⾏⾛,遂去当地医院就诊,测⾎压180/80mmHg,⾏头颅CT检查,“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
当天下午,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不能⾏⾛,收⼊院。
发病以来⽆头昏、眩晕、呕吐、复视、进⾷⽔呛咳、肢体抽搐以及意识障碍等。
既往糖尿病史20年,⼝服格列喹酮、⼆甲双胍、格列本脲等治疗,空腹⾎糖控制在7mmol/L左右。
否认⾼⾎压、冠⼼病、肝肾疾病史。
磺胺类药物过敏。
不吸烟,每⽇饮酒2两,约30年。
否认家族遗传类病史。
查体:体温36.4℃,⾎压ll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肿⼤,⼼、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学情况:神志清楚,⾔语稍含糊,视野⽆异常,双侧眼球各⽅向活动正常,瞳孔直径3.Omm,光反射正常,左侧⿐唇沟略浅,伸⾆稍向左偏,左上肢肌⼒0级,左下肢肌⼒3级,右侧肢体肌⼒正常,左侧半⾝痛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减弱,左侧Babinski征(+)。
⼊院分析:患者⽼年男性,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急性起病,轻度构⾳不良,左侧轻度中枢性⾯、⾆瘫,左侧偏瘫,左侧偏⾝感觉障碍,左侧Babinski征(+),典型的“⼆偏征”,头颅CT未见病灶。
符合急性缺⾎性脑⾎管病,定位:①右侧幕上,⼤脑半球如内囊后肢、脑室体旁、放射冠等部位;②右侧幕下,上位脑⼲如脑桥和中脑的基底部。
院内观察:住院后检查,三次空腹⾎糖分别为6.59、8.09、5.86mmol/L,其余⾎细胞分析、凝⾎五项、⾎脂、⾎清离⼦、肝功、肾功均在正常范围。
⼼电图⽰窦性⼼动过缓、QRS电压低平。
胸部X线⽚⽰主动脉硬化、⼼脏增⼤、双肺未见异常。
⼈院次⽇⾏头颅MRI检查,右侧脑桥旁正中区长Tl、长T2信号,MRA显⽰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的⽅法,该法简便易⾏,不需任何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