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档案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起, 就一直在不断的探讨档案的定义,直 到1987年9月5日公布、1988年1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诞生,才对档案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 一致的认识基础。
4
档案定义包括了以下基本含义:
1、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 “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 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 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 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 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 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 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 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 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
▪ 随着机构设置、工作职能的变迁, 归档范围也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 我们的目的就是能把单位党群、 行政、教学、科研、外事等管理 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对 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 体形式的历史记录真实完整的保 存下来。
12
五、文书档案的质量要求
▪ (一)发文应按国家规定的 公文格式书写。
▪ (二)文件批示应在图文区 内书写(不要在左侧装订线 内书写)收文处理单、发文 处理单相关栏目中书写。
18
(二)文件材料的分类、排列和确定保管期限:
根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 期限》
所列顺序将同年度的文件依序排 列。尽量将同一类的
文件材料排列在一起。 每件文件材料排列原则:批复在
前,请示在后;正件 在前,附件在后;转发文件在前,
被转发文件在后; 印件在前,定稿在后;案件文件,
结论、决定、判决 性文件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
▪ 单位应加强对文书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文书档 案工作制度,把档案工作纳入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布置、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 文书档案工作。
10
四、文书档案归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