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空气消毒方法及控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是指医院内部对各类物品和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的标准,能够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以下是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内容:1. 空气消毒:医院空气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容易对人员造成传染,因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是十分重要的。
医院应当根据科室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空气消毒方法,如紫外线辐射、臭氧消毒、空气过滤等,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
2. 表面消毒:医院中各种物品和设施表面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污染,因此进行定期的表面消毒是必要的。
医院需要根据不同的物品和设施,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如酒精涂擦、高温高压蒸汽消毒等,确保表面的清洁和无菌。
3. 水源消毒:医院中的水源是容易被细菌和病毒污染的地方,因此对水源进行定期的消毒是必要的。
医院需要建立适当的水源消毒措施,如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质消毒、定期清洗自来水管道等,保证水源的清洁和安全。
4. 垃圾处理:医院产生大量的医疗垃圾,包括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等,这些垃圾都需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医院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处置制度,将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垃圾的规范处理和无害化。
5. 个人卫生:医院是人员密集、环境复杂的地方,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十分重要。
医院需要加强人员的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穿戴手套等。
以上是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部分内容,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制定和执行更加详细和严格的消毒和卫生标准,以确保医院的环境清洁和无菌。
同时,医院也需要定期对消毒卫生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之处,以提高医院的消毒标准和卫生水平。
一、指导思想为加强医院消毒工作,保障医院环境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保洁员、患者及其家属等所有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消毒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
2. 医疗科室负责本科室消毒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3. 保洁部门负责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4. 全体医护人员、保洁员及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医院消毒工作,遵守相关规定。
四、消毒管理制度1. 空气消毒(1)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根据需要,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2. 物表消毒(1)病房、卫生间、走廊、地面等公共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2)患者床单位、医疗设备、仪器等物品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
3. 手卫生(1)医护人员、保洁员等人员进入病房、手术室等区域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2)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医疗设备前后,以及洗手间后必须洗手。
4. 隔离消毒(1)疑似、确诊患者隔离区域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2)隔离区域每日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5. 传染病患者隔离消毒(1)严格执行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不与医院其他人员接触。
(2)对传染病患者隔离区域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6. 一次性用品管理(1)严格执行一次性用品的采购、使用、回收和处置规定。
(2)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
五、消毒标准1. 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1次,每次消毒时间为1小时。
2. 物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每日消毒2次。
3. 手卫生:医护人员、保洁员等人员必须遵守手卫生规范,确保手卫生达标。
4. 隔离消毒:疑似、确诊患者隔离区域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剂浓度和消毒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一、不同情况下空气消毒净化方法(一)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有人情况下的空气净化,要考虑空气净化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尽量做到对人体健康无毒无害。
1、一般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而且特别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
2、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
3、采用层流通风技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二)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在无人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普通紫外线(按1.5W/m3安装)照射30min,每天2~3次,对空气进行消毒。
2、使用0.5%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3~30ml/ m3,作用1h。
3、使用0.05%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3~30ml/ m3,作用1h。
(三)通风不良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自然通风不良时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具体如下:1、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2、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3、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四)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普通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2、特殊感染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处理。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五)经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1、通风。
(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2、负压病房。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4、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17号)的文件进行。
病房空气消毒流程病房空气消毒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空气消毒的标准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消毒方法和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1. 确定消毒时间:根据病房使用情况和感染风险评估,确定空气消毒的频率和时间。
2. 做好通风准备:在消毒前,确保病房内的通风良好,打开窗户或者使用通风设备。
3. 确定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病原体种类和消毒效果进行选择。
二、消毒方法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进行有效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病房内的空气,照射时间和灯的功率根据病房大小和消毒要求进行确定。
2. 空气雾化消毒:使用消毒剂进行空气雾化消毒,将消毒剂雾化成弱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并杀灭细菌和病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和消毒效果进行确定。
3. 臭氧消毒: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使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体,将其注入病房内进行消毒。
臭氧消毒需要注意控制浓度和时间,以避免对人体和设备的伤害。
三、操作步骤1. 清洁准备:在进行空气消毒前,首先对病房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设备的清洁消毒。
2. 隔离准备:将病房进行隔离,确保没有其他人员进入,以免受到消毒剂的危害。
3. 操作准备: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确保自身安全。
4. 启动消毒设备:根据选择的消毒方法,启动相应的消毒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5. 操作步骤:根据消毒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相应的操作步骤,包括设置消毒时间、调整设备参数等。
6. 监测消毒效果:在消毒过程中,可以使用生物指示物或者化学指示物进行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7. 结束操作:消毒结束后,关闭消毒设备,摘除个人防护装备,并清理消毒设备和操作区域。
8. 通风恢复:打开窗户或者使用通风设备,加强病房内的通风,将残留的消毒剂排出病房外。
四、注意事项1. 安全防护:在进行空气消毒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1.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机构的消毒技术和空气净化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本文将从消毒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的选型和管理,以及相关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
2. 消毒技术规范2.1 消毒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消毒技术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点:•消毒效果:消毒技术应具备高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安全性:消毒技术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要求高。
•方便性:消毒技术的操作应简便、易行。
•经济性:消毒技术的使用成本应适中。
在使用消毒技术时,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保证消毒人员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2.2 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医疗机构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消毒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消毒效果可靠。
选择消毒设备时,应考虑以下要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备的消毒效果和工作效率。
•设备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
•设备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医疗机构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进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消毒效果。
3.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3.1 空气净化设备的选型和设置医院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并进行设置,保证医疗环境空气的质量。
选型和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时,应考虑以下要点:•设备的过滤效果和净化能力。
•设备的噪音水平。
•设备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设备的易维护性和维修周期。
空气净化设备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对于医院环境的净化效果,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2 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
定期对医院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空气净化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净化效果。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医院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方法,以供参考。
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1.空气质量消毒(1)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对空气进行消毒。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2.物体表面消毒(1)日常清洁:使用湿式清洁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清洁剂。
(2)特殊清洁: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等,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如使用塑料薄膜等。
(3)患者出院清洁:患者出院时,对整个清洁单元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等。
二、常用物品清洁消毒1.体温计:使用后先清洁,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2.止血带:使用后先清洁(可加入适当清洁剂),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由供应室负责回收、清洁、消毒、干燥下送。
3.血压计: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袖带每周清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与消毒。
4.听诊器:定期清洁,可用75%酒精擦拭或消毒液浸泡。
5.医疗设备仪器:根据设备特性进行清洁消毒,参考设备说明书。
6.抹布:每个清洁单元使用一块抹布,不同区域的抹布应专区专用。
三、清洁消毒注意事项1.个人防护:在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清洁手套等。
2.清洁剂选择:根据物品材质和清洁需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避免损坏物品表面。
3.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4.消毒时间:遵循消毒剂要求的最低作用时间,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5.清洁消毒记录:记录清洁消毒时间和操作人员,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总之,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措施。
1术语和定义2管理要求3消毒、灭菌基本原则4清洗、消毒与灭菌方法5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6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7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8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9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0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1 清洁用品的消毒12 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主要内容介绍一、术语和定义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
空气净化( air cleaning)的概念:二、消毒的管理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二、消毒的管理要求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二、消毒的管理要求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
2、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3、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医院常用空气消毒方法在医院环境中,空气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来保障空气质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首先,常见的医院空气消毒方法之一是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消毒方法,通过紫外线的辐射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医院空调系统、手术室、产房等重要区域都会采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来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空气质量的安全。
其次,化学性空气消毒方法也是医院常用的手段之一。
常见的化学性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臭氧、臭氧化合物等。
这些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对于一些难以清洁的空间和设备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另外,医院还会采用空气净化器来进行空气消毒。
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质量,从而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一些病房、手术室和诊疗室等区域,空气净化器被广泛应用。
此外,定期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空气消毒方法。
通过定期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空气,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最后,医院还会采用物理性空气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超声雾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高温或超声波等物理手段来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空气质量的安全。
综上所述,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性消毒、空气净化器、定期通风和物理性消毒等多种手段。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空气质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消毒方法,确保空气质量的安全稳定。
医院室内空气分类、消毒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环境范围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1."层流通风房。
消毒方法控制标准Ⅰ类环境1."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2.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5cfu/cm2。
3.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4.皮肤黏膜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1."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m3,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2."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5cfu/cm2。
3.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4.皮肤黏膜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1."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2."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cfu/cm臭氧消毒;3."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紫外线消毒;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消毒合格。
薰蒸或喷雾消毒(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复4."皮肤黏膜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方空气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液;中草药菌为消毒合格。
空气消毒剂喷雾消毒);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1."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5cfu/cm2臭氧消毒;2."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紫外线消毒;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薰蒸或喷雾消毒(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复3."皮肤黏膜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方空气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液;中草药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消毒合格。
空气消毒剂喷雾消毒);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1."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空气消毒要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空气净化方法:通风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空气洁净技术 /紫外线消毒/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化学消毒法通风方式:自然通风: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机械通风: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利用风机、排风扇等运转产生的动力,使空气流动。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所。
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
室内排风口宜远离门,宜安置于门对侧墙面上。
机械通风方式: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
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适用范围:适用于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净化。
消毒原理:采用静电吸附和过滤材料,消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使用方法: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注意事项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3/h)应大干房间体积8倍以上。
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适用范围: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消毒原理: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器窄气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医院常用空气消毒方法在医院环境中,空气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医院常用各种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以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
首先,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之一是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波长和强度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着紫外线穿透力弱、易被遮挡等缺点,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死角和盲区。
其次,化学消毒也是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之一。
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臭氧、次氯酸钠等。
这些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另外,医院还常用空气过滤器进行空气消毒。
空气过滤器是通过过滤网、静电场等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进行过滤和清洁的设备。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和清洁设备,以确保其消毒效果。
此外,医院还会采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是通过产生大量负离子,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带电沉降,从而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也存在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发生器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综上所述,医院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空气过滤器和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事项,医院在选择和使用空气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空气消毒效果和医疗环境的清洁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对医院空气消毒工作有所帮助。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1年3月(修订稿)4.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4.1.1 菌落总数应符合表1要求Ⅰ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IV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药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表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注1:cfu/皿为平板暴露法,cfu/m3 为空气采样器法。
注2:平板暴露法检测时的平板暴露时间。
5. 医院消毒管理要求5.1 建筑设计和工作流程应符合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消毒隔离设施配置应符合WS/T 311和《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5.1.1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供应中心(室)、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血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内镜中心(室)和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和消毒隔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5.1.2 洁净场所的设计、验收参照GB 50333 要求,竣工全性能监测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完成。
5.1.3 Ⅱ类环境和门(急)诊、病区等诊疗场所应按WS/T 313 要求,配置合适的手卫生设施,提供满足需要的洗手清洁剂、手消毒剂以及干手设施等。
5.6 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5.6.1 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采用机械通风时,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宜采用“顶送风、下侧回风”,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
5.6.2 呼吸道发热门诊及其隔离留观病室(区)、呼吸道传染病收治病区如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未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场所宜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3.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3.0.1洁净手术部用房分为四级,并以空气洁净度级别作为必要保障条件。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制度及方法一、I类环境的空气消毒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 ,只能采用层流设备,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达到此标准。
二、∏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cfu/m3 。
∏类环境均为有人房间,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不推荐使用臭氧消毒器和化学喷雾消毒。
可选用下述方法:(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这种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并可将进入消毒器的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
开机30min后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min开机一次,消毒15min,一直反复开机、关机循环至预定时间。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这类消毒器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
在一个20~30m2 的房间内,使用一台大型静电式空气消毒器,消毒30min后,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三、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消毒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 cfu/m3 。
可采用下述方法:(1)用于∏类环境空气消毒的方法均可采用。
(2)臭氧消毒:要求达到臭氧浓度≥20mg/m2,在RH≥70%条件下,消毒时间≥30min。
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
(3)紫外线消毒: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
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瓦,计算出安装灯管数量。
照射时间一般应大于30min。
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4)熏蒸消毒:过氧乙酸消毒法,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的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常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 计算,熏蒸时间2h。
医院常用空气消毒方法与监测标准
1.病房空气消毒方法
(1)1000ml内含有效氯500mg的消毒液喷洒地面,每日1次,消毒液拖地2次。
.
(2)紫外线照射每日1~2次(夜间)或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时消毒3次,每次2小时。
2.监测标准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卫生学标准。
(1)新生儿病房:空气≤200efu/m2 ,物体表面≤10efu/cm2 ,医护人员手≤10cfu/cm2。
(2)NICU:空气≤200cfu/m2 ,物体表面≤5efu/em2 ,医护人员手≤5cfu/em2。
(3)新生儿病房:空气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不准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致病菌,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不准检出沙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