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虫科学英文版投稿须知
- 格式:pdf
- 大小:23.84 KB
- 文档页数:4
journalofasia-pacificentomology投稿标准《JournalofAsia-PacificEntomology》是一份专注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昆虫学研究的学术期刊,致力于为全球昆虫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
为了确保期刊的高质量和公平性,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投稿标准,希望所有作者在投稿前了解并遵守。
一、论文主题论文主题应围绕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昆虫学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昆虫分类、生态、生理、行为、遗传、害虫管理等领域。
主题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昆虫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论文格式1.论文应按照期刊规定的格式进行编排,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致谢等部分。
2.论文格式不规范或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不会被接受评审。
3.图片和表格应清晰、准确,并注明制作人姓名及制作单位。
三、原创性1.论文应具有原创性,未曾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且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如有共同作者或合作研究单位,需确保所有作者均已签署论文原创性声明,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语言和语法1.论文应使用英语或中文撰写,语言通顺、流畅,无明显语法错误。
2.请由本人或专业人士校对全文,确保论文表述准确、清晰。
五、学术不端行为处罚1.作者如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根据期刊及学术机构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稿件录用资格、追回已发布论文等。
2.作者应对自身及作者团队的学术行为负责,杜绝抄袭、篡改数据、一稿多投等行为。
六、期刊接收范围1.本期刊主要接收有关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昆虫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分类、生态、生理、行为、遗传、害虫管理等领域。
2.对于非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研究论文,将根据期刊需求和专家评审意见慎重考虑。
七、评审流程1.稿件将经过期刊编辑部初审、同行评审等环节。
2.评审时间为2-3个月,评审结果将及时通知作者。
3.经过同行评审后,期刊将根据论文质量、创新性、实用性等因素决定是否录用。
1984.201~205.3 Clements A.N.The Biology of M osquitoes.V ol.Ⅰ:Development ,Nutrition and Reproduction.Chapman Hall.London ,1992.509.4 Wheeler T.A.Can .Ent .,1992,124:729~735.5 S oldan T.,Landa V.Spol .Zool .,1981,45:189~203.6 吴兴永,归鸿,苏翠荣.昆虫学报,1993,36(3):382~384.7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普通昆虫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06~207.8 H otta Y.,Benzer S.Proc .Nat .Acad .Sci .USA ,1976,73(11):4154~4158.9 Zoological Records ,1980~2000.10 平山修次郎.原色碟类图谱.东京:三省堂出版社,1938.260.11 杨集昆等.华北灯下蛾类图志(中册).北京农业大学,1978.403~404.12 杨集昆,毛彩仙.大自然,1997,3:19.13 施德祥.昆虫知识,1986,23(6):284.14 陈树椿.昆虫学报,1988,31:340.15 郑一平.昆虫学报,1996,39(2):223~224.16 李恺,郑哲民.昆虫分类学报,2000,22(4):290.17 Brust R.A.Can .J .Zool .,1966,44:911~921.18 Hall D.W.J.Fla .Anti 2Mosq .Assoc .,1987,58:25~28.19 G ardner E.J.,S imm ons M.J.,Snustad D.P.Principles ofG enetics.8th ed.W iley.New Y ork ,1991.729.20 F orattini O.P.,Sallum M. A.M.,Flores D. C.J .Am .Mosq .Contr .Assoc .,1991,7:129~131.21 T amazawa S.Res .Bul .Univ .Farm ,Hokk .Univ .,1977,20:145~152.22 T amazawa S.Mem .Fac .Agr .,Hokk .Univ .,1977,10:284~292.23 Whiting p .P sychol .,1932,14:345~363.24 Clark A.M.,Egen R. C.Dev .Biol .,1975,45:251~259.25 Crosland M.W.J.,Crozier R.H.,Jeffers on E.J .Aust .Ent .Soc .,1988,27:305~309.26 Obara Y.,T amazawa S.Phys .Ent .,1982,7:443~448.27 S turtevant E.H.Z.Wiss .Zool .,1929,135:323~356.28 K im K.C.,C ook E. F.Misc .Publ .Ent .Soc .Amer .,1996,5:78~100.29 G riffiths G.C.D.The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DipteraCyclorrhapha with S 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 tructure of the M ale P ostabdomen.Dr.W.Junk ,The Hague ,1972.340.昆虫学期刊英文刊名的缩写3吴坤君 盛承发 龚佩瑜3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080)H ow to abbreviate E nglish titles of entomological periodicals .W U K un 2Jun ,SHE NG Cheng 2Fa ,G ONG Pei 2Y u (Institute o 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G eneral regulation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English titles of entom ological periodicals are presented.The abbreviated forms of comm on w ords in these titles and the abbreviated exam ples of the comm on periodical names are listed.The possibility of errors in abbreviated titles is als o discussed.K ey w ords entom ology ,periodical title ,abbreviation摘 要 归纳了与昆虫学有关的科学期刊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列举了刊名中常见单词的缩写方法和常见刊名的缩写形式,讨论了在缩写刊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文章格式摘要:1.研究背景及目的2.实验方法3.结果分析4.讨论与启示正文:标题: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一篇关于昆虫研究的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昆虫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日,一篇关于昆虫科学的研究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上,本篇综述将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研究背景及目的昆虫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旨在通过对昆虫的研究,探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期为昆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昆虫研究领域的大量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昆虫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包括昆虫标本采集、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生态学调查等,这些技术手段为昆虫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结果分析通过对昆虫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揭示了以下几点:(1)昆虫物种多样性丰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重要;(2)昆虫病原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一定进展;(3)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4)昆虫资源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4.讨论与启示本文最后对昆虫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完善昆虫物种名录;其次,深入研究昆虫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开发昆虫资源的新用途,促进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昆虫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未来研究应关注昆虫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方面,为我国昆虫科学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简要介绍了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昆虫研究综述文章。
Insect Science征稿简则Insect Science是一本国际性昆虫学期刊,主要刊登昆虫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化与毒理学、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行为与社会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学等昆虫学领域有创新发现的研究论文、综述、评论性文章和简报等。
研究论文(Original Article)报导有重要创新性的基础研究结果;综述或评论探讨期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一般由主编或编委事先约稿;简报报导对当今昆虫学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最新发现。
Insect Science与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读者可以在Wiley-Interscience网上检索本刊从创刊(1994年)至今的所有文章。
稿件格式稿件全文应使用11磅Times New Roman字体,两倍行距,编号所有页面,从标题页面开始,然后依次为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注,图片/表格。
标题页(Title page):包括完整的标题(Title),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通讯作者(Correspondence)的单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E-mail等完整信息(请不要用脚注)。
标题应使用对全文概括总结性的语句,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读性,不超过150个字符(包括空格);页眉标题以更加精练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不超过50个字符(包括空格)。
摘要(Abstract):扼要介绍研究目的、结果、结论。
内容完整,不超过300字。
最后须给出不超过6个关键词,按字母顺序排列。
前言(Introduction):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尽可能简洁明了。
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详细介绍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产品名称,生产商名称,以及产地;对于新的实验方法,必须做详细描述,以便他人参考。
对于已经成熟或引用他人的实验方法,可简单描述,但必须提供文献。
结果(Results):以图片或表格形式递呈实验数据,有适当描述。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投稿经验引言概述: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中,期刊投稿是学者们交流研究成果、推动学术进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以"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投稿经验"为主题,为读者介绍在该期刊投稿的一般经验和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一、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1.1 确定研究领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确保研究内容与"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的学科范围相符。
1.2 确定研究问题:在选择研究主题时,要确保研究问题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2.1 清晰的论文结构:论文应该具有明确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成果。
2.2 充分的数据支持:研究结果需要有充分的数据支持,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3 严谨的逻辑推理:在讨论部分,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论,确保论文的逻辑严密和合理性。
三、注意论文的语言表达和格式3.1 语言准确规范:论文的语言表达应该准确无误,避免拼写和语法错误,以确保论文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3.2 适当的引用和参考文献: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要遵循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并列出参考文献,以避免抄袭和侵权问题。
3.3 符合期刊格式要求:在撰写论文时,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确保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
四、审稿和修改4.1 积极回应审稿意见:在论文被审稿人提出修改意见后,要积极回应并认真修改,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接受性。
4.2 注意细节和逻辑:在修改论文时,要仔细检查论文的细节和逻辑,确保论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3 适当解释修改:在修改后的论文中,要适当解释和说明之前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和修改,以便审稿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修改的内容。
五、投稿流程和时间安排5.1 提前了解投稿要求:在投稿前,要提前了解"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的投稿要求和流程,以便做好准备。
投稿到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的经验分享一、投稿前准备投稿前,我花了大量时间阅读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以下简称JAS)已发表的文章,以了解期刊的风格、研究主题和学术水平。
这有助于我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稿件,使其更符合期刊的要求。
在准备阶段,我还向导师和同行征求了意见,他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我的稿件更加完善。
二、投稿过程投稿过程相对顺利。
我在JAS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投稿指南,按照要求准备了所有必要的文件,包括原稿、图表、摘要和关键词等。
在提交之前,我仔细检查了稿件的格式和排版,确保其符合期刊的要求。
投稿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但通过查阅网站上的帮助文档和联系期刊的技术支持团队,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三、审稿与修改在审稿阶段,我收到了两位审稿人的意见。
他们对我的研究给予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我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逐一进行修改和回应。
在修改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使我的研究更加完善、表达更加清晰。
经过几轮修改后,我的稿件终于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
四、发表与影响当收到接受通知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
我的研究终于得到了国际认可,这将有助于推动动物科学领域的发展。
发表后,我的文章在JAS的网站上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同行通过邮件或社交媒体联系我,对我的研究进行讨论和交流。
我也收到了一些合作邀请和研究资助的机会。
五、总结与建议投稿到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和期刊投稿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想要投稿到JAS的朋友,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深入了解期刊:在投稿前,花时间阅读JAS已发表的文章,了解期刊的风格、研究主题和学术水平。
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稿件,使其更符合期刊的要求。
寻求反馈:在准备阶段,向导师和同行征求意见和建议。
他们的宝贵意见将使你的稿件更加完善。
SCI昆虫学收录情况SCI收录期刊——昆虫学学科万跃华2009年3月2日截至到2009年2月SCI扩展版收录昆虫学学科期刊80种(SCI 核心版42种),其中2008年开始被SCI收录的昆虫学期刊9种,2007年开始被SCI收录的昆虫学期刊2种。
出版地为美国的昆虫学期刊31种,英国22种,荷兰7种,日本、德国各3种,巴西、法国各2种,加拿大、意大利、捷克、波兰、瑞士、南非、埃及、芬兰、丹麦、土耳其、哥伦比亚、西班牙各1种。
其中由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昆虫学英文国际期刊INSECT SCIENCE 《昆虫科学》2007年3月正式被SCI收录,成为我国目前唯一进入SCI 源期刊的昆虫学期刊。
Insect Science的前身是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1994年创办的昆虫学英文期刊《中国昆虫科学》(Entomologia Sinica),2004年与Blackwell(现为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并将Entomologia Sinica 更名为Insect Science,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目前,Insect Science稿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稿件超过65%。
该刊主要邀请国际学者对稿件进行同行评审,国际审稿人占总审稿人80%以上。
2005-2008年SCI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作者(不包括台湾)的昆虫学学科论文1235篇,其中2008年346篇(0.3460%),2007年335篇(0.3532%),2006年316篇(0.3672%),2005年238篇(0.3083%)。
1235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1154篇、评论40篇、会议论文15篇、会议摘要14篇、社论8篇、更正2篇、通讯2篇。
2005-2008年中国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以下几种SCI收录的昆虫学期刊上:ORIENTAL INSECTS《东方昆虫》69篇,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农药生物化学与生理学》68篇,PEST MANAGEMENT SCIENCE《农业害虫防治科学》61篇,BIOLOGICAL CONTROL《生物防治》54篇,ENVIRONMENTALENTOMOLOGY《环境昆虫学》54篇,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经济昆虫学杂志》54篇,ENTOMOLOGICAL NEWS《昆虫学新闻》52篇,INSECT SCIENCE《昆虫科学》45篇,SOCIOBIOLOGY《社会生物学》42篇,PROCEEDING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昆虫学会会报》38篇,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实验与应用昆虫学》32篇,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昆虫科学杂志》28篇,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欧洲昆虫学杂志》28篇,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昆虫生物化学与生理学文献》26篇,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昆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4篇,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生物防治科学与技术》21篇。
・48・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r.2021No.2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和创新防治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和工作举措,深化防治领域改革创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夯实基础,加快天空地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新模式。
3.4切实做好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大京津冀生态圈、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等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防和治理力度,加强联防联治、联防联检区域合作;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以减缓扩散和严防暴发成灾为导向,兼顾其它食叶害虫,推行精准预防和治理;加强钻蛀害虫高发区虫情监测,整合应用现有成熟监测技术,确保灾害早期发现和防治;结合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优化森林健康状况;高度关注突发暴发灾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3.5加大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以解决防控工作中的“卡脖子”问题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支持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天空地立体监测、基于物联网的生物灾害信息互联、重大生物灾害大数据人工智能识别和趋势预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克松材线虫病疫情快速检测检验、疫木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培育等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灾情防控能力和水平,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中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DB/OL].[2021-01-05].http:///.[2]李晓冬,王越,周艳涛,等.2019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20年发生趋势预测[J].中国森林病虫,2020,39(5):48-52.[3]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规范:LY/T2517—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4]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LY/T2516—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5]宋玉双,方国飞,毕守东,等•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测预报模型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责任编辑才玉石)[新书推介]《中国森林昆虫》(第三版)(中、英文版)由萧刚柔、李镇宇主编,450余人参与编写的《中国森林昆虫》(第三版)(中、英文版)日前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投稿指南《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致力于快速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消息、进展,点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 要求文章短小精悍, 可读性强, 能在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影响. 有中英文两种版本, 中文版创刊于1950年, 英文版创刊于1966年. 2010年起中英文版均为旬刊, 中文版每月5日、15日、25日出版, 英文版每月10日、20日、30日(2月最后一天)出版. 每月出版3期.《科学通报》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是SCI核心期刊, 同时被Academic Search Alumni Edition,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Academic Search Elite, Academic Search Premier, ASFA, Biological Sciences, Biological Abstracts, BIOSIS Previews, CAB Abstracts, Chemical Abstracts, Current Contents/Physical, Chemical and Earth Sciences, Current Mathematical Publications, Digital Mathematics Registry, EMBi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bstract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Pollution Management, Google Scholar, Inspec, Meteorological and Geoastrophysical Abstracts, Pollution Abstracts, SCOPUS,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s, Zentralblatt MATH, Zoological Record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根据2009年JCR公布的数据,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的影响因子为0.683, 总引频次为4441.《科学通报》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 同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发布的最新数据, 《科学通报》的影响因子为0.866, 总引频次为5595.《科学通报》连续3届荣获国家期刊奖, 连续7届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1 用稿原则投给《科学通报》的文章必须未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过, 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ⅰ) 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ⅱ) 有重要科学意义, 属国际研究热点或前沿课题;(ⅲ) 有创新(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等);(ⅳ) 对本领域或(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ⅴ) 就内容和写作风格而言, 对大同行或非同行科学家都有可读性和启发性.2 栏目设置及基本要求《科学通报》中文版设有4类11个栏目(英文版设10个栏目).评述类点评(News & Views): 评介近期在《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一项或一类重要研究成果, 以及国家级各重要科技奖项的研究成果等, 注重新闻时效性(1~2个印刷面, 可以包含一个图, 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 本栏目以约稿为主.进展(Progress): 评介当前迅速发展的某个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突出进展, 归纳总结该领域近2~3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分析其创新性和科学意义 (3~4个印刷面, 附300字左右摘要, 图表不超过3个, 参考文献不超过30条).评述(Review): 综述某一重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评论研究现状, 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要求作者在该领域从事过系统的研究工作, 或者所做工作与该领域的研究紧密相关(6~8个印刷面, 附500字左右摘要).前沿(Frontiers): 评述当前活跃的、迅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兴趣的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有洞察力的设想(附600字左右摘要). 本栏目以约稿为主.论文类快讯(Letters): 迅速、简要地报道具创新性和新颖性的科研成果(一般不超过3个印刷面, 附300字左右摘要, 参考文献不超过30条).论文(Articles): 报道具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科研成果(一般不超过7个印刷面, 附500字左右摘要, 参考文献不超过60条).讨论类论坛(Forum): 对重要科学问题、科研管理政策或国家重大科技规划发表评论, 对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提出看法(一般不超过4个印刷面, 附300字左右摘要).争鸣(Correspondence): 就《科学通报》发表的文章进行讨论和答辩, 或就当前科学研究中的某个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并予以评论(一般不超过3个印刷面).消息类简报: 中文版特有栏目, 简要介绍发表在《科学通报》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上的论文及快讯文章的主要内容(1个印刷面, 可含1个图, 不列参考文献).动态(Trend): 报道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科研信息、重要科研项目、我国科学界近期的重要学术活动以及在我国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等(0.5个印刷面).书评(Book Reviews): 评介国内外近期出版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自然科学学术论著(1个印刷面).3 写作要求文章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结构简明; 尽量避免使用多层标题; 文字、图表要简练, 用较少的篇幅提供较大的信息量; 论述应深入浅出、表达清楚流畅; 专业术语运用准确, 前后保持一致.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处, 应简短、准确并包含必要信息. 要紧扣主题, 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并方便检索; 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 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义”、“…的发现”、“…的特征”等词; 尽可能回避生僻字、符号、公式和缩略语. 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 英文不超过20个单词. 不使用副标题. 尽可能不使用标点符号, 十分必要时可用冒号.作者和作者单位在论文中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应该是对论文工作有实质贡献的人员, 应对文中的论点和数据负责. 国外作者的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如Hugh J. Klarke). 署名单位必须是该项研究的实际完成单位. 单位名要写全称, 同时提供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如果作者分属不同单位, 使用上角数字标示作者所属单位序号, 并请提供通讯联系人的E-mail.通讯作者应确保所有作者同意署名、同意作者排序. 保证文章的科学性, 未一稿两投.摘要对于读者阅读全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 概括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 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 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关键词用于对研究内容的检索, 应紧扣文章主题, 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主题词, 不应随意造词; 一般为5~8个.论文题目、摘要内容及关键词是构建电子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的基础, 因此应确保这三项内容的准确性.基金资助项需列出资助基金来源, 并注明项目批准号. 格式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资助项目”. 基金名称要写全称.正文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 符号、简略语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 使用非标准缩写词应定义说明. 行文简洁易懂, 避免过多使用数学模型、数学推导或太过晦涩的专业术语,引言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 在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简要介绍相关理论或研究背景. 需列举相关的参考文献, 尤其是近2~3年内的研究成果. 应非常明确地给出本研究的目的以及创新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扼要交代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此部分不加标题, 不必介绍文章的结构. 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材料和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 描述应简单清楚, 引用相关文献, 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 也使同行可以根据本文内容验证有关实验. 每段段首加上以(ⅰ)标示的标题, 标题后接排正文.结果与讨论应简明扼要并合理地展示数据, 客观地总结实验结果, 讨论该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论主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预测可能的应用等.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 即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 序号用方括号括起, 置于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引文或叙述文字末尾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得当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未能在论文中引用与本项研究有关的主要文献, 尤其是近3~5年内的文献, 或是主要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 编辑可能会认为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不多. 对文中所引参考文献, 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 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和起止页码等, 均应核实无误, 切忌转引二手文献的不负责任的做法.4 投稿要求投稿前请先阅读《投稿指南》(通常刊登于每季度的第一期期刊中, 同时在本刊网页上公布). 指南中包含了全部重要信息, 网站上还有文章示例. 发邮件至****************可以索取本刊最近出版的电子样刊. 为了缩短您稿件的发表时间, 请仔细按以上要求修改您的稿件.请使用在线方式投稿: 访问本刊网站 (或www.科学通报.cn), 进入“作者投稿系统”. 首次投稿时需注册一个“作者账户”, 注册完成之后, 按照提示与引导进行投稿.在“投稿说明”一栏中请简要说明本工作的研究背景、创新性与科学意义, 并请从“用稿原则”的5个方面说明来稿为什么适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请务必认真填写投稿说明, 它将直接影响审稿人对稿件的初筛和评审.请详细填写第一作者和联系作者的有效联系方式.建议作者推荐3~5位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作为评审人, 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审稿人, 以备稿件送审时参考.文件要求: 文字通栏排列, A4规格, 10 pt字, 1.5倍行距, 并标出行号, word或PDF文件均可. 图表插入文中. 文件大小不宜超过5M. 必要的补充数据(比如一些大的数据表, 以及有关方法的详细描述)可以作为附加文件同时上传, 文章录用后这部分内容作为附录在网络版发表.中文稿的最后应有一份英文的概要, 要求包括稿件的英文标题、摘要, 作者姓名及单位, 单列1页, 列于文稿的最后.当系统收到您的稿件后, 会发出一份回执, 回执中为您提供一个稿件编号. 它是这篇稿件的唯一标识, 今后与编辑联系时, 请使用该编号.本刊不接受email投稿.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之文章, 如发现此类投稿, 我们将通知作者单位和对方期刊.5 有关说明关于中英文版本《科学通报》中文版和英文版有不同的定位和任务. 中文版的宗旨是为华语科学界全面提供科学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信息, 对国内的基础研究发挥借鉴和引导作用; 英文版作为全面展示中国科学研究总体面貌、动态和成果的窗口, 报道国内外重要科学进展,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自创刊以来, 《科学通报》中文版与其英文版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绝大部分文章为对照发表. 目前我们正在逐渐改变这种状况, 尽可能减少对照出版. 因此, 您在投稿时请选择好文种, 对于以中文投稿的文章, 接受发表后我们不再邀请您撰写英文稿, 反之亦然.为了扩大《科学通报》中英文版在国内外的影响, 我们对录用的稿件采取以下措施: (1) 对于只在中文版发表的文章, 同时刊登其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2) 对于中英文均发表的文章, 我们将尽可能使英文版先出版(印刷本或在线出版), 并在中文版发表时注明英文出版时间. (3) 对于只发表英文版的稿件, 我们选择其中优秀的成果, 邀请作者改写为一篇简报在中文版发表.建议尽可能邀请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同事对论文进行检查修改. 英文稿中避免使用长而复杂的句子; 动词用作谓语时, 要与主语的人称一致, 对于一个主题应使用一个句子表达; 尽量使用简单词语.稿件的评审每篇稿件首先由编辑和编委初筛, 初筛的评判标准一般是: 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科研成果是否新颖, 是否具有广泛的意义. 专业性太强, 读者面窄的工作不适合《科学通报》. 若稿件未通过初筛, 一般将在7天内通知作者. 以便您及时投到其他期刊.通过初筛的稿件将由编委会组织2~3位甚至更多的同行专家进行评审, 并做出录用与否的决定. 评审过程大约需要30~60天. 评审结束后, 无论录用与否, 编辑部将及时向作者转达评审意见. 作者若在60天内没有收到编辑部有关稿件的取舍意见, 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作者在通知编辑部后, 可以改投他刊.对于通过了同行评审的英文稿件, 我们还要进行英文文字审查.稿件的可读性文章经过评审后, 编辑会对文章进行推敲、润色, 以使文字和图更具有可读性, 对于同行专家和非同行专家来说, 都易于理解. 同时让文章符合本刊的要求.稿件录用之后稿件排版后, 我们会以E-mail方式给作者发出校样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 并要求在收到后3日内将校样返回. 如果作者要离开原通讯地址, 务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封面文章《科学通报》选用当期一篇科学意义较为突出的文章的插图或照片设计封面, 用作封面的彩图应画面美观, 有明确的科学意义. 欢迎投稿时提供彩色封面的建议.文章的署名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通讯作者应保证每一位作者在投稿前都读过这篇文章, 并同意署名. 署名及其排序在投稿后不可随意更改. 向《科学通报》投稿, 意味着该稿件通讯作者接受了这样一份责任: 保证所有的作者都同意在稿件上署名, 都看过并同意稿件的内容, 也同意将其投给《科学通报》. 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材料.如果确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对成果的贡献是相同的, 可用一个“*”标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 并注明“同等贡献(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著作权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图, 表, 照片, 公式, 数据等)时, 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稿件被录用后, 全体作者必须签署“著作权转让声明书”, 将该论文(各种语言版本)所享有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科学通报》的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杂志社. 全体著作权人授权《中国科学》杂志社根据实际需要独家代理申请上述作品的各种语言版本(包含各种介质)的版权登记事项.论文刊出之后论文出版后, 编辑部将赠送1本样刊和30份抽印本. 如果作者需要更多的样刊和抽印本, 请向编辑说明, 但需加收一定费用. 如果需要的话, 您可以给编辑部提供一份名单, 我们会把您的全文PDF文件发送给这些专家.在线出版稿件通过评审后, 英文稿将在SpringerLink提前在线出版. 文件在上线的同时将发送给所有收录的检索系统.中文版全文下载网址:, 英文版全文下载网址:, 预订SpringerLink的“Register for TOC alerting”服务和《科学通报》 的Email Alert服务, 即可在第一时间获得中英文版当期目录.费用说明投稿时不需要交纳审稿费。
动物学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在动物学研究杂志投稿时,您需要遵循以下格式要求:
1. 题目:应言简意赅,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
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实词首字母需大写。
2. 作者署名:应是对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
3. 单位:应写作者单位的标准全称及所在地和邮编。
4. 摘要:中文摘要放在文首。
内容必须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
用第三人称叙述。
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下面,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或略详于中文摘要。
5. 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中英文对应,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下面。
6. 前言:结合文献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正文:材料与方法对材料的来源及方法的出处应详细陈述;结果的数据要完整,微观形态的稿件应有实验照片作为依据,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与图表内容相互呼应;讨论应依据前言的内容、结果的数据、现象展开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的目的。
8. 图表:力求精选,反应同一数据的图与表不能重复。
其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在文中引用处注明。
以上格式要求仅供参考,具体格式要求可能因期刊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询具体的投稿指南或联系期刊编辑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昆虫学报》投稿须知2014《昆虫学报》是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1950 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 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本刊为全国核心期刊,曾被SCI 收录,现被《生物学文摘》(BA )、《昆虫学文摘》(EA )、《化学文摘》(C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英国CAB 文摘数据库和德国“ ISPI Pest Directory Database ”等国内外重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1 .办刊宗旨传播报道昆虫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动态,推动国内外昆虫学界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的昆虫学事业,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征稿范围本刊面向国内外征稿,登载有关昆虫形态、生理、生化、病理、毒理、生态和系统学等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的中英文原始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等。
本刊鼓励英文投稿。
每期设四个固定栏目(生理与生化,毒理与抗性,生态与害虫管理,进化与系统学),并根据需要增加病理和医学昆虫等不固定栏目。
系统学方面主要接受订正和综述性论文,一般不接受单纯报道新分类单元或新记录的论文。
3 .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明通畅,引用资料请注明文献出处,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文责自负。
中文稿件使用昆虫名称和名词应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0 年公布的《昆虫学名词》;其他名词和名称请参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相关名词规范;无规范可参考时,宜沿用最广、最久且意义无误的名词和名称。
文稿题目要求准确、简短明了,系统学论文题目要求给出所研究分类单元隶属的纲、目和科名。
摘要应包含研究目的、关键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等。
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稿的内容范畴,其选择可参考《昆虫学文摘》(EA )所列主题词,应能方便计算机检索,不能是一句短语。
观察标本须指明存放地。
涉及核酸序列时,应提供在国际核酸数据库登记注册的核酸序列号。
4 .格式要求4.1 文字来稿用5 号宋体字、A4 纸隔行打印。
《亚洲两爬动物研究》(SCI,英文)投稿指南玉林师范学院蒙绍权译《亚洲两爬动物研究》是一个国际性期刊,季刊,由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CIB),科学出版社与亚洲两爬研究学会合作出版。
期刊的范围包括所有当代两爬研究领域,包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分类、形态、发育、系统、进化、动物地理、生理、生态、毒理和保护。
该期刊收录文章的主要标准是研究的质量和意义, 对读者有新颖性和兴趣性,文路清晰,沟通有效。
期刊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致力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两爬研究(包括原创、评论和简短报道)的稿件。
原创性研究的原创文章应该对知识贡献新的信息,而不是证实先前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工作。
综述可以受邀请或作者主动提供,但应该是现代的综合的, 并对已有的同主题综述增加了信息的文章。
简报应该是简洁,而且是独立的,能反映两爬研究的重大贡献的文章。
它们包括最多4引用。
所有提交的手稿,除了邀请评论,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同行专家评议,在评议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编辑的最后决定。
可能作者不熟悉英语,为了确保叙事清晰,行文简洁,用语规范,建议作者在提交文章前向当地英语专家咨询。
手稿未达到这一要求的将不予审稿。
研究项目的分子数据也需要存放在一个公认的档案馆中,如基因库,它的登录序号必须在手稿的结果部分中提供。
此外, 作为新的发现在该期刊中发表的正模标本和二级类型的分类单元应该存放于国家级或国际研究机构中。
所有的稿件都必须通过在线提交,手稿提交系统(https:///ahr)。
手稿提交, 虽然以word,txt,jpeg,tiff格式的单独文件的附件我们也接受,但我们首选单个文件包括所有文本、表格、图形和文献的word格式。
投稿后,如果3 - 5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一个电子邮件的确认,请与编辑部联系。
每一稿件应该提供如下信息项和按如下顺序进行排版。
稿件标题页,写明作者名和作者工作机构。
摘要(不超过300字)。
关键词(5–8个,最好不与标题重复)。
《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24(14)10
【摘要】字数要求一般科研论文6500~8500字符,论著、综述8000~10000字符。
上述字符数均含空格。
文题题名要简明确切,能够概括、反映文稿的核心内容。
作
者作者署名置于文题下方,中文作者名之间空3个汉字字符,通信(讯)在姓名右上角
用标注;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在作者署名下面标示,工作单位后标注所在省、
市名称和邮编。
摘要本刊采用的论文须有中、英文摘要对照。
中文摘要200~500
字符为宜。
关键词文稿需标引4~8个关键词,不用缩写语。
正文一般由前言(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组成。
医学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总页数】1页(PI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2.《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3.《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4.《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5.《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科研字〔2014〕13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11月4日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要求,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结合学校科研发展实际情况和要求,特制订本期刊(著作)定级标准。
一、期刊级别(一)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SCI Ⅰ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3.0(含)以上的SSCI、A&HCI收录期刊(二)权威期刊SCI Ⅱ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8(含)以上、3.0以下的SSCI、A&HCI收录期刊;国内权威期刊(见下表):(三)一级期刊SCI Ⅲ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8以下的SSCI、A&HCI收录期刊;国内一级期刊(见下表):(四)二级期刊SCI Ⅳ区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未列入一级及以上等级的CSSCI源期刊;其他二级期刊(见下表):(五)三级期刊CSSCI期刊扩展版、集刊;SCI、EI、SSCI、A&HCI收录的会议论文;未列入二级及以上等级期刊的北大核心期刊、CSCD收录期刊;以书代刊的学术论文;其它外文学术期刊(六)四级期刊书评、会议综述、专刊、增刊、其他正式公开出版论文。
二、学术著作A类著作B类著作C类著作D类著作学术著作等级由个人提出申请,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评审认定。
抄送:校党委各部门,各群众团体,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2014年11月4日印发。
2010年SCI收录中国期刊序号中文刊名英文刊名国际刊号影响因子1地球科学(英文版)J CHINA UNIV GEOSCI1002-07050.703 2地质幕(英文版)EPISODES0705-3797 2.041 3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 SIN-ENGL1000-9515 1.408 4地理学报(英文版)J GEOGR SCI1009-637X0.673 5地球科学学刊J EARTH SCI-CHINA1674-487X0.286 6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 GEOPHYS-CH0001-57330.832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EARTHQ ENG ENG VIB1671-36640.888海洋学报(英文版)ACTA OCEANOL SIN0253-505X0.476 9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J ENVIRON SCI-CHINA1001-0742 1.513 10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J MATER SCI TECHNOL1005-03020.759 11石油科学(英文版)PETROL SCI1672-51070.432 12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J HYDRODYN1001-6058 1.47513岩石学报ACTA PETROLOGICASINICA1000-056914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PPL GEOPHYS1672-79750.387 15土壤圈(英文版)PEDOSPHERE1002-01600.978 16中国科学(A辑数学,英文版)SCI CHINA SER A1006-92830.526 17中国科学(B辑化学,英文版)SCI CHINA SER B1006-9291 1.04218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英文版)SCI CHINA SER C1006-9305 1.34519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英文版)SCI CHINA SER D1006-9313 1.2712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英文版)SCI CHINA SER E1006-93210.72921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英文版)SCI CHINA SER F1009-27570.64222中国科学(G辑物理、数学、天文,英文版)SCI CHINA SER G1672-1799 1.19523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英文版)CHINA PET PROCESS PE1008-62340.08824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INT J MIN MET MATER1674-47990.32225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J UNIV SCI TECHNOL B1005-88500.919 26催化学报CHINESE J CATAL0253-98370.752 27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ADV ATMOS SCI0256-15300.925 28代数集刊(英文版)ALGEBR COLLOQ1005-38670.305 29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英文版)PLASMA SCI TECHNOL1009-06300.553 30电子学报(英文版)CHINESE J ELECTRON1022-46530.135 31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J BIONIC ENG1672-6529 1.03232分析化学CHINESE J ANAL CHEM0253-38200.798 33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J MOL CELL BIOL1674-278813.4 34分子植物MOL PLANT1674-2052 4.296 35钢结构进展ADV STEEL CONSTR1816-112X0.296 36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J IRON STEEL RES INT1006-706X0.14 3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 J CHINESE U0251-07900.656 38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CHEM RES CHINESE U1005-90400.4639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英文版)NUMER MATH-THEORYME1004-89790.71440高分子科学(英文版)CHINESE J POLYM SCI0256-76790.478 41高分子学报ACTA POLYM SIN1000-33040.48142高校应用数学学报B辑(英文版)APPL MATH SER B1005-10310.14443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ACTA MECH SOLIDA SIN0894-91660.543 44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英文版)HEPATOB PANCREA T DIS1499-3872 1.514 45国际口腔科学杂志INT J ORAL SCI1674-28180.815 46国际泥沙研究(英文版)INT J SEDIMENT RES1001-6279 1.70847国际数字地球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 OF DIGITALEARTH1753-8947 1.45348国际眼科杂志INT J OPHTHALMOL-CHI1672-51230 49核技术(英文版)NUCL SCI TECH1001-80420.204 50红外与毫米波学报J INFRARED MILLIM W1001-90140.45251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J HUAZHONG U SCI-MED1672-07330.40552化学进展PROG CHEM1005-281X0.56 53化学学报ACTA CHIM SINICA0567-73510.611 54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CHIN J MECH ENG-EN1000-93450.194 55计算机辅助工程ADV APPL MATH MECH2070-07330.51 56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J COMPUT SCI TECH-CH1000-90000.142 57计算流体力学工程应用ENG APPL COMP FLUID1994-20600.36 58计算数学(英文版)J COMPUT MATH0254-94090.76 59计算物理通讯-英COMMUN COMPUT PHYS1815-2406 1.835 60交通运输计量(英文版)TRANSPORTMETRICA1812-86020.808 61结构化学(中+英文版)CHINESE J STRUC CHEM0254-58610.624 62金属学报ACTA METALL SIN0412-19610.477 63科学通报(英文版)CHINESE SCI BULL1001-6538 1.087 64颗粒学报PARTICUOLOGY1674-2001 1.317 65昆虫科学(英文版)INSECT SCI1672-9609 1.129 66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COMMUN THEOR PHYS0253-61020.488 67力学学报(英文版)ACTA MECH SINICA-PRC0567-77180.74968纳米研究NANO RES1998-0124 5.071 69气象学报(英文版)ACTA METEOROL SIN0894-05250.704 70热带气象学报(英文版)J TROP METEOROL1006-87750.38 71热科学学报(英文版)J THERM SCI1003-21690.212 72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 MT SCI-ENGL1672-63160.632 73生命科学杂志LIFE SCI J1097-81350.158 74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 BIOCHEM BIOPHYS1000-32820.2367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ACTA BIOCH BIOPH SIN1672-9145 1.54776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BIOMEDICAL ANDENVIRONMENTALSCIENCES0895-3988 1.06377世界儿科杂志(英文版)WORLD J PEDIATR1708-85690.945 78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WORLD J GASTROENTERO1007-9327 2.24 79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CHINESE ANN MA TH B0252-95990.452 80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ACTA MATH SCI0252-96020.213 81数学学报(新辑,英文版)ACTA MATH SIN1439-85160.54 82天然气化学(英文版)J NAT GAS CHEM1003-9953 1.34583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RES ASTRON ASTROPHYS1674-45270.85684无机材料学报J INORG MATER1000-324X0.397 85无机化学学报CHINESE J INORG CHEM1001-48610.6786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J WUHAN UNIV TECHNOL1000-24130.38387物理化学学报ACTA PHYS-CHIM SIN1000-68180.734 88物理学报ACTA PHYS SIN-CH ED1000-3290 1.259 89稀土学报(英文版)J RARE EARTH1002-0721 1.086 90稀有金属(英文版)RARE METALS1001-05210.643 91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RARE METAL MAT ENG1002-185X0.139 92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J SYST ENG ELECTRON1004-41320.21193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J SYST SCI COMPLEX1009-61240.56494细胞研究(英文版)CELL RES1001-06029.417 95香港儿科杂志HONG KONG J PAEDIATR1013-99230.211 96香港急诊医学杂志HONG KONG J EMERG ME1024-90790.167 97香港皮肤科学杂志HONG KONG J DERMATOL1814-74530.059 98香港职业治疗杂志(英文版)HONG KONG J OCCUP TH1569-18610.14399消化病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DIGESTIVEDISEASES1751-2972 1.87100新型炭材料NEW CARBON MA TER1007-88270.888 101亚太医药杂志(英文版)ASIAN PAC J TROP MED1995-76450.172102亚洲男科学杂志(英文版)ASIAN J ANDROL1008-682X 1.549103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ASIANNATURAL PRODUCTSRESEARCH1028-60200.706104亚洲外科杂志(英文版)ASIAN J SURG1015-95840.652 105遗传学报(英文版)J GENET GENOMICS1673-8527 1.494 106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APPL MATH MECH-ENGL0253-48270.514 107应用数学学报(英文版)ACTA MATH APPL SIN-E0168-96730.371 108有机化学CHINESE J ORG CHEM0253-27860.555 109运动科学杂志((英文版)J EXERC SCI FIT1728-869X0.421110浙江大学学报(A 应用物理与工程,英文版)J ZHEJIANG UNIV-SC A1673-565X0.322111浙江大学学报(B 生物医学,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英文版)J ZHEJIANG UNIV-SC B1673-1581 1.027112真菌多样性(英文版)FUNGAL DIVERS1560-2745 5.074 113整合动物学INTEGRATIVE ZOOLOGY1749-48771 114植物分类学报J SYST EVOL1674-4918 1.295115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INTEGRATIVE PLANTBIOLOG1672-9072 1.603116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CHINESE J CANCER RES1000-96040.252 117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CHINESE GEOGR SCI1002-00630.656 118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CHIN OPT LETT1671-76940.692 119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CHINA OCEAN ENG0890-54870.302 120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CHIN J OCEANOL LIMN0254-40590.325 121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CHINESE J AERONAUT1000-93610.301 122中国化学(英文版)CHINESE J CHEN1001-604X0.773 123中国化学(英文版) CHINESE J CHEM PHYS1674-00680.642 124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CHINESE J CHEM ENG1004-95410.901 125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CHINESE CHEM LETT1001-84170.775 126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 J INTEGR MED1672-04150.578 127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CELL MOL IMMUNOL1672-7681 2.026128中国农业经济评论CHINA AGRICULTURALECONOMIC REVIEW1756-137X0.167129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 RES1673-53740.18 130中国数学前沿FRONT MATH CHINA1673-34520.494131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英文版)CHINESE J ASTRON AST1009-92710.849132中国通讯(英文版)CHINA COMMUN1673-54470.058133中国物理(物理学报-海外B版)CHINESE PHYS B1674-1056 1.63134中国物理(物理学报-海外C版)CHINESE PHYS C1674-11370.266135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CHINESE PHYS LETT0256-307X 1.077 136中国物理前沿FRONT PHYS CHINA1673-34870.581 137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ACTA PHARMACOL SIN1671-4083 1.909138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T NONFERR METAL SOC1003-63260.676139中国铸造(英文版)CHINA FOUNDRY1672-64210.204 140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 J-PEKING0366-69990.983 141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J CENT SOUTH UNIV T1005-97840.329 142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PROG NAT SCI1002-00710.832。
《中国昆虫名录》第一(英文版)(List of Chinese Insect Vol)华立中
【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
【年(卷),期】2001(023)004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188-188)
【作者】华立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海域生物多样性编目新的里程碑——评《中国海洋生物名录 Cheeklist of Marine Biota of China Seas》中、英文版专著 [J],
2.A List of Insects on St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 TCM)Materials in Anhui Province of China [J], ShuanglinJIANG;Yuntao
JI;Changqing QU;Tongfu MA;Biao DING;;;;;;
3.NO POLITICAL RESTRICTION ON OVERSEAS-LISTED CHINESE ENTERPRISES BEING LISTED IN CHINA [J],
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藏昆虫模式标本名录》增补(一) [J],
5.书讯:欢迎邮购《中国昆虫名录》1~4卷(英文版) [J], 曹瑞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体说明:《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是在同一篇中文版稿件通过终审以后,通知作者本人翻译,或由作者委托他人代为翻译,并经英语基础好的专家审校、认可的稿件(以避免由于修改内容过多,作者和编辑部之间往返耽搁时间过长),由作者连同软盘特快专递或电子邮件发送至编辑部),编辑部还将特别聘请英文专家担任最终审校。
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务必按中文稿审定的内容、标题和段落顺序,逐字逐句译成英文。
一般不做大的改动。
要求译文语言地道、通顺、简练,语法正确,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专业术语规范、准确。
英文标题:通栏,居中,3黑,加粗(部分参照中文版)作者姓名:通栏,居中,Times new roman体,按照中国人习惯,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字母大写,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名若为2个字,则2个字之间加一短线。
每个作者之间加逗号。
例如,作者为2个人或2个人以上:ZHAI Hu-qu,LIU Xu.作者单位:全称,不可省略字母,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排列为通栏,居中,5宋斜体.(空一行),然后,另起一行,开始英文摘要英文摘要:顶格数起,空4个字母列,然后Abstract加冒号“:”,小4,Abstract 几个字母自身方头黑体。
文摘正文用5宋粗体。
关键词:顶格数起,空4个字母列,然后Keywords自身,小4,方头黑体,然后,加冒号“:”,实质性关键词用5宋粗体;折返行空约12个字母列,与上行冒号“:”后面字母对齐(空二行),然后,正文:顶格数起,空4个字母列,正式开始Introduction,但Introduction 自身几个字母省却。
分层次或段落时,顶格,用数字表示,例如,11.11.1.11.1.21.21.3图表:图表中的的所有中文一律译成英文。
表用三线表。
表图以及表图中的位置与中文稿相同。
译稿中的表图不得省略,通栏排时,居中;半栏时居左顶格,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三线格中的左面第一列居左,顶格,包括Items,左齐;数字以小数点为基准线,相同位数整列对齐。
昆虫学报的英文格式Title: 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A Comprehensive Review.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focusing on its scope,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The journal,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has become a lead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at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reviews, and short communications related to insec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journal's history, editorial policies, and publication process, highlighting its commitment to rigorous peer review and high-quality content.Introduction: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founded in [Year], has emerged as a preeminent voice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 Dedica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insects and their role in the ecosystem,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research, reviews, and short communications from across the globe. Its mission 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advancements in entomological science, promot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insects' diversity, ecology, and evolution.Scope and Content: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entomological topics, including taxonomy, physiology, ecology, behavior, and evolution. It welcomes submissions that span the subdisciplines of entomology,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insect biodiversity, pest management, entomopathology, pollination ecology, and insect-plant interactions. The journal also publishes articles on applied entomology, addressing issues such as insect pest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urban environments.Impact and Significance: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leading journal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 with itsarticles consistently cited in other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e journal's rigorous peer review process ensures the publication of high-quality, cutting-edge research that advances the field. Its impact is further reflected in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its articles receive,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it has on entomolog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Editorial Policies and Publication Process: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is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high editorial standards. All submitted articles undergo a rigorous peer review process, ensuring that only the most rigorou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is published. Thejournal's editorial team consists of leading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entomology, who provide valuabl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to authors. The publication process istransparent, with articles published online in a timely manner after acceptance.Conclusion:In summary, 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has emerged as a leading voice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 dedicated to promoting the advancement of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Its broad scope, rigorous peer review process, and commitmentto high-quality content have established it as a reli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entomologists and othe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insects and their interactionwith the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continues to play acrucial rol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fostering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Note: This is a sample article in English for the Journal of Entomology, following the requested format. The actual content, scope,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journal may differ from what i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scientific reports审稿流程Scientific Reports 是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期刊,致力于发表原创研究论文和评论。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 Scientific Reports的审稿流程:1.投稿作者向 Scientific Reports 提交文章。
投稿可以通过在线系统或电子邮件进行。
作者需要提供稿件的标题、摘要和作者信息等,以便编辑部可以快速审核。
2.审核在收到投稿后,编辑部将会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文章是否适合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
如果文章符合要求,将会进入同行评审过程。
如果文章不符合要求,将会被退回或拒绝。
3.同行评审 Scientific Reports 的同行评审使用双盲模式,即评审专家和作者之间相互匿名。
编辑部将为稿件分配两到三位同行评审专家,专家将对稿件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4.决策编辑部会根据评审意见和建议进行决策。
一般来说,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接受、拒绝或进行修改并重新提交。
接受的稿件将进行最后的编辑和校对,准备发表。
5.出版在作者完成稿件修订并编辑部审核通过后,文章会被正式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
文章将得到国际广泛的传播和引用,并为作者带来更多的科研机会。
以上就是 Scientific Reports 的审稿流程。
Scientific Reports 以其高质量的同行评审流程著称,是全球科学研究领域广为认可的顶尖期刊之一。
如果您正在考虑向 Scientific Reports 提交文章,请务必遵循期刊的要求和指南。
下面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1.投稿前请仔细阅读 Scientific Reports 的投稿指南和期刊范围,确保您的研究符合期刊的出版标准。
2.同行评审专家的选择通常基于其专业背景和涉及研究领域。
在投稿时,建议作者提供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姓名作为参考。
3.同行评审通常需要4到6周的时间,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Insect Science征稿简则
Insect Science是一本国际性昆虫学期刊,主要刊登昆虫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化与毒理学、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行为与社会生物学和系统与进化学等昆虫学领域有创新发现的研究论文、综述、评论性文章和简报等。
研究论文(Original Article)报导有重要创新性的基础研究结果;综述或评论探讨期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一般由主编或编委事先约稿;简报报导对当今昆虫学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最新发现。
Insect Science与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读者可以在Wiley-Interscience网上检索本刊从创刊(1994年)至今的所有文章。
稿件格式
稿件全文应使用11磅Times New Roman字体,两倍行距,编号所有页面,从标题页面开始,然后依次为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注,图片/表格。
标题页(Title page):包括完整的标题(Title),页眉标题(Running title),通讯作者(Correspondence)的单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E-mail等完整信息(请不要用脚注)。
标题应使用对全文概括总结性的语句,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读性,不超过150个字符(包括空格);页眉标题以更加精练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不超过50个字符(包括空格)。
摘要(Abstract):扼要介绍研究目的、结果、结论。
内容完整,不超过300字。
最后须给出不超过6个关键词,按字母顺序排列。
前言(Introduction):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尽可能简洁明了。
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详细介绍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产品名称,生产商名称,以及产地;对于新的实验方法,必须做详细描述,以便他人参考。
对于已经成熟或引用他人的实验方法,可简单描述,但必须提供文献。
结果(Results):以图片或表格形式递呈实验数据,有适当描述。
讨论(Discussion):重点为实验发现的解释和重要意义,使用简明客观的评论。
致谢(Acknowledgment):请简要注明所有与该研究相关的基金名称(全称)以及编号。
参考文献(References):参考文献只包括已出版或正在印刷的论文。
参考文献请使用下列格式:
期刊中的文献:
Zhao, Y.X. and Kang, L. (2002) Role of plant volatiles in host plant location of the leafminer, Liriomyza sativae (Diptera: Agromyzidae).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7, 103–111.
书的部分章节:
Kaplan, A.I. (2003) Entomological societies. Encyclopedia of Insects (eds. V.H. Rush & R.T. Carde), pp. 369–373.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书:
Wratten, S.D. and Fry, G.I.A. (1996) Field and Laboratory Exercises in Ecology. Edward Arnold, London. pp. 98–103.
电子文献:
Jelinic, P., Stehle, J.C., Shaw, P. (2006) The testis-specific factor CTCFL cooperates with the protein methyltransferase PRMT7 in H19 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 methylation. PLoS Biology, 4,e355. DOI: 10.1371/journal.pbio.0040355
图片(Figures):
图片按文中引用顺序编号,图注以两倍行距打印于单独的一张纸上,名为“Figure legends”。
图片应在文中恰当位置引用,但不要插入文本,而应附于文后。
如果使用的表格或图片曾经发表过,作者必须从版权所有者处获得使用这些材料的书面许可,并把打印稿和电子版随稿件一起递交,同时需要对其出版物进行引用。
初次投稿的稿件可直接将插图置于文档后,对于稿件接受发表时,请以图片格式(tif,jpg, eps),提供插图文件,分辩率不小于300 dpi。
图像大小适中,通栏图片宽度不超过16cm,半栏图宽度不超过8cm。
图注(Figure legends):
所有图片都要有简单具体的注解,另附一页于参考文献后。
电子显微镜的照片要有标度,指名使用的染色方法。
表格(Table):
顺序标记如表1,表2等,有编号和标题,表注可顺序使用†, ‡, §, ¶编号。
表格不应重复文本中的内容,至少有两栏,每栏有标题。
确保表中数据和文本中引用的一致。
以word 或Excel格式提供表格。
注意事项
1. 线条粗细不能小于0.36mm;
2. 颜色作为分辨标志时必须有显著不同;
3. 全文使用SI单位;
4. 千进位由空格而不是逗号隔开;
5. 非标准的缩写在文中第一次使用时要有说明。
6.基因命名(Gene nomenclature):使用被认可的基因命名符号,使用斜体缩写表示,基因符号可在公认数据库中查询。
若要提出未被公认的基因名,请尽快向相关命名委员会提交基因符号,文章中只能发表已被认可的基因。
初次投稿
1. 包括一封投稿信(Cover Letter)申明文中所有内容都没有在其他地方发表过,目前也没有考虑在其他地方发表;声明所有作者均同意投稿至Insect Science, 并有通讯作者的签名;对所做工作的创新发现做一个简要介绍;提供3-5位该领域专家作为参考审稿人。
3. 将稿件的Word文件作为附件发送到zhaoyx@。
修改稿的投稿
递交修改文本的同时请另行递交单独的图片文件,同时附上一封回答审稿人和编辑的评论的信件。
出版声明
稿件接收后,通讯作者要填写出版声明、签名并寄至编辑部办公室,没有收到出版声明之前本刊将暂缓发表论文。
清样稿
稿件正式发表之前,通讯作者会收到PDF清样进行校对。
请作者仔细校对,但是不要做大的文本变动。
清样核对要求在48小时内返回编辑部,否则可能致使稿件延期出版。
版面费
2008 年版面费300 元/页, 彩版费另付。
可用银行转帐或邮局汇款支付。
银行转帐: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账号:0200004509088125063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附言:INS版面费
邮局汇款:收款人姓名:《中国昆虫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00101
附言:INS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