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日常维护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25
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总则为了保证公司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范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减少数据库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本制度的依据是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第三节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维护管理职责第一节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数据库管理员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安装、升级和备份,监控数据库的性能和运行状态,诊断和解决数据库的故障和问题,保证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二节用户的职责用户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使用数据库,如发现数据库的故障或问题,应及时报告给数据库管理员。
第三章维护管理措施第一节数据库的安装和升级数据库管理员应根据公司的需求进行数据库的安装和升级,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安装和升级数据库应有详细的操作记录,记录数据库的版本和升级的内容。
第二节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备份的频率和方式应根据数据库的重要性和数据更新的频率进行调整。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三节数据库的监控和性能优化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IO等。
发现数据库性能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第四节数据库的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或出现问题时,数据库管理员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尽快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故障排除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以便以后分析和改进。
第四章维护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第一节维护管理制度的执行公司所有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第二节维护管理制度的监督公司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或岗位,负责对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数据库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数据库运维是指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其主要目标是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
数据库运维工作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性能优化、故障处理、备份恢复、安全管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
1. 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
监控是数据库运维的基础工作,通过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
监控内容包括数据库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利用率,数据库连接数、锁等待情况,以及数据库运行日志等。
通过监控工具对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障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
2.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是数据库运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性能优化包括对SQL 语句的优化、索引的优化、数据库参数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定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工作,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3. 故障处理。
数据库系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数据库服务器宕机、数据损坏等,数据库运维人员需要及时处理这些故障,确保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故障处理包括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故障排查和故障恢复等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故障对数据库系统的影响。
4. 备份恢复。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工作是数据库运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备份恢复工作包括制定备份策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和恢复测试等内容。
通过备份恢复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保障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安全。
5. 安全管理。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是数据库运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据库运维人员需要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和安全监控。
安全管理包括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安全审计、访问控制、漏洞修复等工作。
数据库中心日常维护规定制度要求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数据库中心日常维护工作的规定制度要求,为数据库管理员提供清晰的指导,确保高效、稳定地管理和维护数据库。
2. 维护方案数据库中心日常维护应基于以下方案进行:2.1 定期备份- 定期备份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 备份数据存储在专用的备份服务器上,同时应设置有效的访问权限。
2.2 性能监控- 实时监控数据库性能,包括但不限于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空间利用率等指标。
- 定期分析性能监控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2.3 安全保障- 限制数据库管理员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 定期更新数据库软件及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 设置有效的密码策略,确保数据库登录的安全。
2.4 日志审计- 启用数据库日志功能,并定期审计日志。
- 及时检测和处理异常访问行为。
3. 维护流程数据库中心日常维护的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3.1 接收维护请求- 接收并记录维护请求,包括维护类型、紧急程度等信息。
3.2 分析维护请求- 分析维护请求,并评估对数据库的影响。
- 确定维护的优先级。
3.3 执行维护任务- 按照维护优先级执行维护任务。
- 记录维护过程和结果。
3.4 维护完成确认- 确认维护任务完成,并通知相关人员。
4. 紧急情况应急响应对于紧急情况,数据库管理员应按照应急响应计划进行处理,确保系统的快速恢复和业务的连续性。
5. 绩效考核数据库中心日常维护工作的完成情况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维护任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
6. 结论本文档旨在为数据库中心日常维护工作提供规定制度要求的准则,通过规范的维护流程和措施,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oracle日常运维操作总结一、硬件维护1.确保服务器硬件运行正常,定期检查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2.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硬件设备,包括升级内存、硬盘等。
3.确保服务器周边设备运行正常,如UPS电源、空调等。
二、软件维护1.确保Oracle数据库软件运行正常,定期检查软件版本、补丁等。
2.更新Oracle数据库软件,包括升级Oracle版本、打补丁等。
3.定期清理无用文件,包括日志文件、临时文件等。
4.定期备份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
三、性能优化1.定期检查数据库性能,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
2.根据性能检查结果,进行性能优化,如调整数据库参数、优化SQL语句等。
3.定期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包括重建索引、优化表空间等。
四、安全加固1.配置Oracle数据库的安全设置,如用户密码、权限管理等。
2.确保数据库账户的安全性,如定期修改密码、禁用无效账户等。
3.防止SQL注入等攻击行为,如使用参数化查询、限制用户输入等。
4.定期检查数据库的安全日志,包括登录日志、操作日志等。
五、数据备份1.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备份操作。
2.采用多种备份方式,如全备份、增量备份等。
3.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如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能力。
4.对备份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六、故障处理1.建立故障处理流程,明确故障处理责任人和流程步骤。
2.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如系统崩溃、网络故障等。
3.对故障进行分类和总结,建立故障处理知识库。
4.定期对系统进行健康检查和性能测试,预防故障发生。
七、监控管理1.建立监控管理体系,包括监控指标、监控周期等。
2.使用监控工具,如OracleEnterpriseManager、Nagios等,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3.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4.定期对监控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八、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数据库服务器日常维护工作数据库服务器日常维护工作1.硬件维护1.1.服务器状态检查- 每天检查服务器的电源状态、风扇运转情况以及硬盘活动指示灯等硬件运行情况。
- 确保服务器运行稳定,没有异常故障。
1.2.温度和湿度监测- 定期检查服务器所在机房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环境符合要求。
- 如果环境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1.3.硬盘维护- 每周定期进行磁盘清理,清除不必要的文件和日志,释放存储空间。
- 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提升磁盘读写效率。
- 使用监控工具检测硬盘健康状态,如有异常,及时更换。
1.4.内存和 CPU 维护- 监控服务器的内存占用率和 CPU 使用率,及时调整配置或优化程序。
- 定期检查内存插槽、内存条等硬件连接是否正常,确保正常运行。
2.软件维护2.1.操作系统更新- 定期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更新补丁,修复安全漏洞和功能问题。
- 确保操作系统与数据库软件兼容,并及时进行版本升级。
2.2.数据库软件维护- 定期备份数据库,确保数据安全。
- 监控数据库性能,如查询慢、连接断开等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修复。
- 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优化和索引重建,提升查询效率。
- 定期清理无用的数据库对象,减少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占用。
2.3.监控和警报设置- 配置监控工具,监测数据库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 设置合适的警报规则,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异常情况。
3.安全管理3.1.访问控制- 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并对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
- 设置账号密码复杂度要求,定期更换密码,增加数据库安全性。
3.2.安全审计- 开启数据库的安全审计功能,记录所有访问和操作的日志。
- 定期检查和分析审计日志,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3.3.数据加密- 配置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加密功能,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 使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策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附件:1.服务器设备清单2.数据库软件版本信息3.监控工具配置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数据保护条例:指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数据库日常维护规范数据库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企业基础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的核心任务。
因此,规范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举措。
以下是数据库日常维护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备份策略备份是数据库维护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在出现数据丢失、系统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异常情况时,通过恢复备份数据来尽快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保障备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备份策略,包括备份的时间、频率、方式、类型、存储位置等。
备份时间:一般建议在业务低峰期进行备份,避免影响正常业务运行。
备份频率:备份频率应根据企业数据的增长速度制定,一般建议每天备份一次。
备份方式:数据库备份方式有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存储位置:备份数据需要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归档和清理。
二、性能监控数据库性能监控是维护数据库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数据库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在性能监控中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运行状态: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如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数据阻塞、是否有死锁等问题。
资源利用率:监控数据库的CPU、磁盘、内存等资源利用率情况。
响应时间:监控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出现响应缓慢的问题。
三、安全保障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是数据库日常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库安全包括权限管理、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
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管理规定。
数据加密:对数据库中的关键数据和敏感信息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权限管理:通过权限控制,合理分配数据库的使用权限,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数据库。
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规范用户登录、注销、访问等操作,确保数据库安全稳定。
四、版本管理数据库版本管理是维护数据库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版本管理,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有序、规范的升级和更新。
数据库服务器日常维护工作
1、服务器维护:
(1)定期观察服务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信息管理处,信息管理处指派维护人员,维护人员到位后,帮忙输入密码进入系统,同时进行维护时须在场监督。
(2)病毒防范,发现病毒及时通告信息管理处并进行杀毒。
(3)管理好服务器管理员各种账号和密码,防范别人拷贝和浏览有关HR系统数据库中相关保密内容。
(4)管理服务器共享内容,不要随意共享服务器内容。
(5)机房需要进行停电时、网络调整等,配合信息管理处,如:关机、重启服务器等工作。
2、数据库维护:
(1)备份数据库:系统将设置自动备份数据(数据库和数据库日志),只需定期(每周一次)拷贝备份数据到其他存储设备(如:刻录CD,个人计算机、磁带等);
观察硬盘容量,如发现硬盘空间不够时,清理掉已经备份出来的备份数据。
(2)数据库出现异常时,如数据库坏了,需要恢复数据库,信息管理处指派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到位后,帮忙输入密码进入数据库,同时进行数据库恢复必须在
场监督,禁止防范技术人员拷贝和浏览不要求内容。
(3)数据库出现其它异常问题时,技术人员到位后,帮忙输入密码进入系统,同时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库修复时必须在场监督。
3、定期更改服务器的用户密码和远程控制软件的密码。
服务器放置
服务器放置在机房(机房具有UPS、网络保证等);服务器管理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软件进行管理。
mysql数据库日常维护手册MySQL 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是确保数据库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份MySQL 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手册,包括一些建议、命令和最佳实践:1. 备份数据库:# 手动备份:```bashmysqldump -u 用户名-p 密码数据库名> 备份文件.sql```# 自动备份:通过cron 或其他调度工具设置定期自动备份任务。
2. 优化数据库表:# 优化表:```sqlOPTIMIZE TABLE 表名;```# 修复表:```sqlREPAIR TABLE 表名;```3. 监控数据库性能:使用工具如MySQL Enterprise Monitor 或Percon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MM) 监控数据库性能。
4. 清理日志:定期清理MySQL 日志文件,如错误日志和慢查询日志。
5. 更新统计信息:```sqlANALYZE TABLE 表名;```6. 管理用户权限: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合理的安全性。
7. 定期优化查询:通过检查慢查询日志找到性能瓶颈,并优化相关查询。
8. 更新数据库软件:保持MySQL 数据库软件和相关组件最新版本,以获取性能和安全性的改进。
9. 监控存储空间:确保数据库服务器有足够的磁盘空间,并监控存储使用情况。
10. 使用连接池:配置和使用连接池以减轻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
11. 定期重启数据库:定期重启数据库服务以释放资源并确保系统稳定性。
12. 实施故障恢复计划:确保有可行的故障恢复计划,包括备份和恢复策略。
13. 日志记录和审计:启用MySQL 的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以便跟踪数据库活动和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14. 定期性能调整:根据数据库使用情况和负载模式进行性能调整,例如调整缓冲池大小、连接数等参数。
15. 定期进行数据库健康检查:使用工具如MySQLTuner 或sys schema 进行数据库健康检查,并根据建议进行优化。
数据库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数据库运维是指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
数据库运维工作内容繁杂,需要综合运用数据库管理、性能优化、故障排除、备份恢复等技术手段,以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
下面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
首先,数据库运维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数据库性能优化。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指通过调整数据库系统的配置参数、优化SQL语句、合理设计数据表结构等手段,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在日常运维过程中,数据库管理员需要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以提升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性能。
其次,数据库运维还包括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工作。
数据库备份是指定期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日志文件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而数据库恢复则是在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使数据库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因此,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以确保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数据库运维还包括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
数据库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访问权限、加密数据传输、监控数据库访问行为等手段,保护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安全。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定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安全漏洞,以防止数据库系统受到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最后,数据库运维还包括数据库故障排除和故障处理工作。
数据库系统可能会因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等原因出现故障,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常见的数据库故障,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数据库运维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性能优化、备份恢复、安全管理、故障排除等多个方面。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据库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够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岗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oracle日常运维总结以下是Oracle日常运维总结的一些要点:1. 定期备份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确保数据安全。
可以使用Oracle的备份工具或者第三方工具进行备份,定期检查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监控数据库性能:使用Oracle的性能监控工具,如AWR报告、ASH报告等,分析数据库性能瓶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3. 维护数据库统计信息:定期收集和更新数据库的统计信息,以便优化查询性能。
可以使用Oracle的DBMS_STATS包来进行统计信息的收集和更新。
4. 定期检查表空间使用情况:监控数据库的表空间使用情况,及时扩展表空间或调整表空间大小,以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5. 定期检查数据库日志和告警日志:定期检查数据库的日志文件和告警日志,及时处理数据库异常或错误。
6. 定期进行数据库滚动备份:数据库滚动备份可以保证数据库的连续备份,避免因备份过程中的数据变更造成备份不完整。
7. 定期进行数据库性能调优:定期进行数据库性能调优,如优化SQL语句、调整数据库参数等,以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8. 定期进行数据库安全审计:定期审计数据库的安全性,检查数据库的用户权限、网络安全等,并及时修复和加固数据库的安全漏洞。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定期进行数据库版本升级和补丁安装:定期检查Oracle官方网站,了解最新的数据库版本和补丁,并根据需要进行升级和安装,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和稳定。
10. 定期进行数据库容量规划: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增长情况,定期进行数据库容量规划,以确保数据库能够满足业务的需求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以上是Oracle日常运维总结的一些要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Oracle数据库日常运行维护方案2019年3月1项目背景及目标1.1 项目背景XXX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成熟的网络环境及业务及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目前在线运行的PC 近XX台,近年来建设的XX业务管理等若干应用信息系统多数是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这些Oracle 数据库产品的标准服务都已经过了服务期。
而各系统随着数据量的逐年增加,陆续出现了性能问题,有必要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及性能优化,以确保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为XXX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1.2 项目目标➢尽早发现性能瓶颈,及时调整,保障数据库稳定高效工作;对各个系统数据库进行补丁升级服务,安装补丁前需要对补丁的可行性及风险即你想那个分析,并制定升级计划和应急回退计划。
同时要做好系统备份准备及详细的测试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保障系统业务数据的安全;➢数据库架构的合理化;➢提升应用系统性能,完成各系统数据库的性能调优工作,包括:外部资源调优、行的重新安排调优、SQL 性能调优、表格和索引存储参数设置调优等。
➢各业务持续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2需求分析通过对xxx 技术要求进行详实的分析以及xxx信息系统建设的了解,各应用系统的Oracle产品日常运行维护项目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由于 xxx 有些系统软件建设的较早,目前存在不同版本的数据库共存的现象,包括:Oralce8、Oracle9I、Oracle10g以及Oracle11g等。
而 Oracle9I 版本之前的数据库 SQL 编程语句还不是业界通用的标准化的语句,它与后面版本的 SQL 编程语句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这方面的性能优化需要做好充分备份的准备。
2、正是由于这些系统建设的较早,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应用系统或数据库都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软件开发商都开发出相应的补丁提供给用户进行升级以防范风险。
所以在对各个系统数据库进行补丁升级服务之前,需要对补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风险进行充分的测试和分析。
数据库日常维护(参考)数据库日常维护工作是系统管理员的重要职责。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备份系统数据SYBASE 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机制保证了在系统失败时重新获取数据的可能性。
SQL Server 提供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恢复机制:一类是系统自动完成的恢复,这种措施在每次系统启动时都自动进行,保证了在系统瘫痪前完成的事务都写到数据库设备上,而未完成的事务都被回退;另一类是人工完成的恢复,这是通过 DUMP 和 LOAD 命令来执行人工备份和恢复工作。
因此定期备份事务日志和数据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维护工作。
1、备份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都应在创建之后卸出,从而提供一个装入基点。
在此之后按排定的时间周期表卸出。
比如每周五卸出数据库。
对一般数据库系统卸出数据库周期建议为每周一次。
除了按计划周期卸出数据库之外,还需在每次运行没有日志的操作后卸出数据库。
例如:·每次强制地运行了 DUMP TRAN WITH NO_LOG (因为数据库的磁盘空溢出);·每次用 sp_dboption 允许 select into/bulkcopy 做快速拷贝,或用 SELECT INTO 命令创建一个永久性的表,或使用了 WRITETEXT 命令。
卸出数据库的命令为:DUMP DATABASE database_nameTO dump_devicedatabase_name 是要卸出的数据库名称,dump_device 是卸出设备的名称。
用系统过程sp_helpdevice 可以获得设备的信息。
下面一条命令用来卸出数据库 my_db :DUMP DATABASE my_dbTO db_bk_dev2、备份事务日志如果事务日志与数据库放在同一个设备上,则事务日志不应与数据库分开备份。
master 数据库和小于 4M 的用户数据库就是这种情况。
一般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和日志分别放在不同的设备上,因此,可以用 DUMP TRAN 命令单独备份日志。
数据库维护日常工作总结
数据库维护是保证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它涉及到数据的备份、性
能优化、安全管理、故障排查等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对数据库维护日常工作的总结和分析。
首先,数据库备份是数据库维护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可以在
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备份的频率和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数据。
其次,性能优化也是数据库维护的重要内容。
通过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及
时发现和解决性能瓶颈,可以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性能优化手段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存储优化等,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系统负载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安全管理也是数据库维护的重中之重。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
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此外,定期更新数据库软件和补丁,加强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也是保障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手段。
最后,故障排查和问题处理也是数据库维护的重要工作。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及
时响应用户的报警信息,快速定位并解决数据库故障和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在处理故障和问题时,需要有系统的故障排查流程和经验积累,以便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据库维护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具备扎实
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只有做好数据库维护工作,才能保证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数据库日常运维操作手册目录1.日维护过程1.1 确认所有的INSTANCE状态正常1.2 检查文件系统的使用(剩余空间)1.3 检查日志文件和trace文件记录1.4 检查数据库当日备份的有效性。
1.5 检查数据文件的状态1.6 检查表空间的使用情况1.7 检查剩余表空间1.8 监控数据库性能1.9 检查数据库系统性能1.10 日常出现问题的处理。
2.每周维护过程2.1 监控数据库对象的空间扩展情况2.2 监控数据量的增长情况2.3 系统健康检查2.4 检查无效的数据库对象2.5 检查不起作用的约束2.6 检查无效的trigger3.月维护过程3.1 Analyze Tables/Indexes/Cluster3.2 检查表空间碎片3.3 寻找数据库性能调整的机会3.4 数据库性能调整3.5 提出下一步空间管理计划数据库日常运维操作手册主要针对ORACLE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系统做定期监控:(1). 每天对ORACLE数据库的运行状态日志文件、备份情况、数据库的空间使用情况、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每周对数据库对象的空间扩展情况、数据的增长情况进行监控、对数据库做健康检查、对数据库对象的状态做检查。
(3). 每月对表和索引等进行Analyze、检查表空间碎片、寻找数据库性能调整的机会、进行数据库性能调整、提出下一步空间管理计划。
对ORACLE数据库状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1.日维护过程1.1 确认所有的INSTANCE状态正常登陆到所有数据库或例程,检测ORACLE后台进程:$ps –ef|grep ora1.2 检查文件系统的使用(剩余空间)如果文件系统的剩余空间小于20%,需删除不用的文件以释放空间。
#df –k1.3 检查日志文件和trace文件记录检查相关的日志文件和trace文件中是否存在错误。
A 连接到每个需管理的系统使用secureCRT远程登陆工具B 对每个数据库,进入到数据库的bdump目录,unix系统中BDUMP目录通常是$ORACLE_BASE/<SID>/bdump#$ORACLE_BASE/<SID>/bdumpC 使用Unix 和linux ‘tail’命令来查看alert_<SID>.log文件#tail $ORACLE_BASE/<SID>/bdump/alert_<SID>.logD 如果发现任何新的ORA-错误,记录并解决1.4 检查数据库当日备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