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材料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聚碳酸酯(PC)介绍聚碳酸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按分子结构中所带酯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脂肪一芳香族型,其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是芳香族聚碳酸酯,并以双酚A型聚碳酸酯为最重要,分子量通常为3-10万。
聚碳酸酯,英文名Polycarbonate, 简称PC。
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和阻燃性,可在-60~120℃下长期使用;无明显熔点,在220-230℃呈熔融状态;由于分子链刚性大,树脂熔体粘度大;吸水率小,收缩率小,尺寸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薄膜透气性小;属自熄性材料;对光稳定,但不耐紫外光,耐候性好;耐油、耐酸、不耐强碱、氧化性酸及胺、酮类,溶于氯化烃类和芳香族溶剂,长期在水中易引起水解和开裂,缺点是因抗疲劳强度差,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抗溶剂性差,耐磨性欠佳。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
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有相当大的强迫高弹形变能力。
冲击韧性高,因此可进行冷压,冷拉,冷辊压等冷成型加工。
挤出用PC分子量应大于3万,要采用渐变压缩型螺杆,长径比1:18~24,压缩比1:2.5,可采用挤出吹塑,注-吹、注-拉-吹法成型高质量,高透明瓶子。
PC 合金种类繁多,改进PC熔体粘度大(加工性)和制品易应力开裂等缺陷, PC 与不同聚合物形成合金或共混物,提高材料性能。
具体有PC/ABS合金,PC/ASA 合金、 PC/PBT合金、PC/PET合金、PC/PET/弹性体共混物、PC/MBS共混物、PC/PTFE 合金、PC/PA合金等,利有两种材料性能优点,并降低成本,如PC/ABS合金中,PC主要贡献高耐热性,较好的韧性和冲击强度,高强度、阻燃性, ABS则能改进可成型性,表观质量,降低密度。
聚碳酸酯是什么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光学、医疗等领域。
它由碳酸酯和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合成,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性能的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透光率高达90%以上,且不会发生明显的光散射。
这使得聚碳酸酯成为制造高品质光学产品的理想材料,如眼镜片、摄像头镜片等。
另外,聚碳酸酯还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热性,可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形,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外壳等需要耐高温的领域。
聚碳酸酯的强度和韧性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相比于其他塑料,聚碳酸酯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能够抵抗重物的撞击而不破裂。
这使得聚碳酸酯成为制造安全防护设备的重要材料,如安全帽、护目镜等。
此外,聚碳酸酯的韧性也使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能够通过注塑、挤出等工艺制造出各种形状的制品。
除了上述性能,聚碳酸酯还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溶剂性。
这使得聚碳酸酯成为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常用材料,用于制造电路板、绝缘件等。
然而,聚碳酸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含有酯基,聚碳酸酯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其物理性能下降。
因此,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聚碳酸酯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聚碳酸酯的耐腐蚀性较差,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尽管聚碳酸酯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聚碳酸酯的性能将会不断提升,拓展其应用领域。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聚碳酸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它在光学、汽车、电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聚碳酸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聚碳酸酯PC是什么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
它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透明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PC的英文全称是Polycarbonate,可以看作是聚合物的一种。
它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碳酸酯基团,这种结构使得PC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和耐热性。
在塑料材料中,PC被认为是一种全面性能较为出色的材料之一。
PC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高强度。
它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因此在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工艺中广泛应用。
同时,PC还具有极佳的耐冲击性,能在低温下保持其性能,不易发生脆断,这使得PC在一些对抗冲击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汽车领域中用于制造车灯壳、挡风玻璃等配件。
除了高强度和耐冲击性外,PC还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它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物理性能,不易软化变形。
因此,PC常被选用作为高温设备的组件或外壳,比如一些灯具、电子设备等。
此外,PC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使得它在电子电气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另外,PC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光学性能。
其透光性接近玻璃,同时表面平整度高,能够有效减少光的散射,因此PC常被用于需要透明或高光学要求的领域,比如光学透镜、眼镜镜片等。
然而,虽然PC具有众多出色的性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PC的耐老化性较差,易受紫外线影响而发生黄变、劣化等问题,这在户外使用时需要加以注意。
此外,PC的成本相对较高,制造工艺要求也较高,这使得其在某些领域面临竞争。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PC作为一种优秀的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耐冲击、耐高温、良好的透明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光学等领域。
随着工程塑料技术的不断发展,PC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1。
pc什么材料
PC什么材料。
PC材料,即聚碳酸酯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耐
热性和耐冲击性,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PC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制造PC板材、PC透明件、PC注塑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那么,PC材料具体是由
什么构成的呢?
首先,PC材料是由聚碳酸酯树脂制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PC材料还包括了一些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
剂等,这些添加剂能够改善PC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其次,PC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填充料,填充料可以改善
PC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使其更加适合各种工程应用。
常用的填充料有玻
璃纤维、碳酸钙等,这些填充料能够提高PC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PC材料还需要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如挤出、注塑、压延等,这
些工艺能够使PC材料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PC材料是由聚碳酸酯树脂、添加剂和填充料组成的,经过特定的
加工工艺而成。
它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适用于制造各种PC制品。
在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PC材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
为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聚碳酸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PC)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对聚碳酸酯材料的介绍。
聚碳酸酯材料由碳酸酯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其化学结构中的碳酸酯基团使材料具有均匀的结晶形态,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刚性。
同时,聚碳酸酯材料还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使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
聚碳酸酯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透明性:聚碳酸酯材料的透明性非常好,透光率达到90%,接近玻璃的透明度。
因此,聚碳酸酯材料被广泛用于制造透明的雨刮器、手机屏幕等产品。
2. 高强度和硬度:聚碳酸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和刚度,甚至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强度。
这使得聚碳酸酯材料成为替代金属的理想选择,可用于制造各种强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
3. 耐热性:聚碳酸酯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可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形或熔化。
这使得聚碳酸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电器、电子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4. 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长时间抵御紫外线的照射而不发生黄变或变质。
因此,聚碳酸酯材料非常适合用于户外产品的制造,如汽车灯罩、户外广告牌等。
5. 耐化学腐蚀性:聚碳酸酯材料能够抵御大部分有机溶剂的侵蚀,稳定性较好。
它还具有较好的抗油性和耐酸碱性,可以在恶劣的化学环境下使用。
除上述特点外,聚碳酸酯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磨性和阻燃性能,使其在电子电器、建筑、家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聚碳酸酯材料还可进行冲压、注塑、挤出等成型加工,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然而,聚碳酸酯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易受紫外线辐射影响而出现老化、易受有机溶剂侵蚀、机械强度会受到高温影响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上述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体而言,聚碳酸酯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替代金属和玻璃的重要材料之一。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碳酸酯材料的性能还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
pc材料基本知识PC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将对PC材料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定义PC材料全称为聚碳酸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材料。
其特点是高强度、高韧性、高透明度、耐热性等。
第二步:特性PC材料具有如下特性:1. 耐热性:PC材料的热变形温度高,可达到135℃,并且能在高温下维持良好的物理性能。
2. 透明性:PC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其透明度可达到90%以上。
3. 韧性:PC材料具有极高的韧性,不易断裂,有很好的抗撞击性能。
4. 加工性能:PC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好,可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压出成型等多种方式。
第三步:应用领域PC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电子、汽车、建筑、医疗等多个领域。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电子:PC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外壳和屏幕保护器等部件。
2. 汽车:PC材料被用于汽车车灯、后视镜等部件,以提供较高的透明度和抗撞击能力。
3. 建筑:PC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采光板、遮阳板等建筑材料中,以取代传统的玻璃材料。
4. 医疗:PC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医用器械、医疗器材等应用中,如手术器械、检查仪器等。
第四步:开发前景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加快,PC材料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未来,PC材料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其独特的特性,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总之,PC材料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材料,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高强度、高透明度、高韧性以及耐热性等特点,使其在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PC材料必将继续在各个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pc材料特性
PC材料,全名为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是一种热
塑性塑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以下是PC材料的特性描述:
1. 高强度:PC材料的强度比许多其他塑料高,具有很高的刚
性和耐冲击性。
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力量,不容易断裂或破裂。
2. 透明度:PC材料具有很高的透明度,相对于其他塑料来说,它能够提供更好的光传递性,使得它成为常用的材料,用于制造需要透明外壳或器件的应用,如眼镜、车灯等。
3. 耐高温:PC材料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可以承受高温环
境下的使用。
它的熔点相对较高,通常在260°C左右,这使
得它在一些高温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4. 耐化学腐蚀性:PC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能够
抵抗酸、碱、溶剂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它可以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使用,例如接触有机溶剂的应用中。
5. 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PC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
以有效阻止电流的流动,从而用于制造绝缘材料或电子元器件。
6. 易加工性:PC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熔融流动性能很好,易
于成型和加工。
它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和压延等方式制造各种形状的产品。
7. 低自燃性:PC材料具有较好的自燃性能,不易燃烧。
它满
足许多行业的阻燃要求,并可以用于制造一些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产品。
总结起来,PC材料具有高强度、透明度、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易加工性和低自燃性等特性。
这些特性使得PC材料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医疗器械、安全设备等。
聚碳酸酯材料简介聚碳酸酯 3.1 简介聚碳酸酯是一种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型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PC。
一般结构式可表示,由于R基团的不同,它可分为脂肪族类和芳香族类两种。
但因制品性能、加工性能及经济因素等的制约,目前仅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
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聚碳酸酯,也是发展最快的工程塑料之一。
双酚A型聚碳酸酯(Bisphenol A type Polycarbonate,简称PC)的结构式因其具有优良的冲击强度、耐蠕变性、耐热耐寒性、耐老化性、电绝缘性及透光性等,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零部件、机械纺织工业零部件、建筑结构件、航空透明材料及零部件、泡沫结构材料等。
随着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对PC的需求空前高涨,世界消费能力已达l100kt/a,其中国内PC消费也已达60kt/a。
目前PC的生产厂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其中,GE塑料公司、Bayer公司和Dow化学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
我国PC的研制开发工作始于1958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首先开发成功;发展至今,所有工艺路线均以光气为起始原料,生产规模较小。
PC作为一类综合性能优越的工程塑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加工流动性差,易于应力开裂、对缺口比较敏感以及耐磨性欠佳等。
但随着PC的生产工艺和改性技术的进步,这些方面逐步得到了改进,因此PC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以应用。
3.2 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PC的早期工业化生产方法有酯交换法和溶液光气法两种,这两种工艺现在基本不再使用。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接口光气法。
由于光气毒性大,同时二氯甲烷和副产品氯化钠对环境污染严重,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光气法工艺发展迅速,1993年第一套非光气法装置在日本投产。
3.2.1 接口光气法接口光气法工艺先由双酚A和50%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送入光气化反应釜,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入光气,使其在接口上与双酚A钠盐反应生成低分子聚碳酸酯,然后缩聚为高分子聚碳酸酯。
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一般采用三乙胺作催化剂。
缩聚反应后分离的物料、离心母液、二氯甲烷及盐酸等均需回收利用。
该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
3.2.2 溶液光气法溶液光气法工艺是将光气引入含双酚A和酸接受剂(加氢氧化钙、三乙胺及对叔丁基酚)的二氯甲烷溶剂中反应,然后将聚合物从溶液中分出。
GE公司曾在其美国的第一套装置中使用此工艺。
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与接口光气法相比缺乏竞争力。
3.2.3 普通熔融酯交换法熔融酷交换法工艺是以苯酚为原料,经接口光气化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DPC)碳酸二苯酯再在催化剂(如卤化锂、氢氧化锂、卤化铝锂及氢氧化硼等)、添加剂等存在下与双酸A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低聚物,进一步缩聚得到PC产品。
酯交换法生产成本比接口光气法低,但该工艺存在的一些缺陷,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
如产品光学性能差、分子量范围有限、催化剂存在污染等。
目前Bayer公司仍在对该工艺继续进行研究,试图用电解法从副产物氯化钠中回收氯,并将氯循环用于制光气。
3.2.4 非光气熔融法工艺由于光气法毒性大、污染严重,近年来不用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的新工艺已研究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这是聚碳酸酯工业生产的一大突破。
与普通熔融酯交换法的不同之处是,非光气熔融法工艺不使用剧毒的光气生产碳酸二苯酯,而是用碳酸二甲酯(DMC)和苯酚进行酯交换反应生产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再和双酸A缩聚得到聚碳酸酯。
此工艺中的原料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一般采用意大利埃尼公司的专利,以甲醇、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经氧化羰基化制得。
GE公司在日本、西班牙分别建设了规模40kt/a和130kt/a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装置。
非光气熔融法工艺不使用剧毒光气,有利于环境保护,产品更适合于生产高附加值的光盘。
生产过程中,甲醇和苯酚循环使用,降低了原料成本。
与接口光气法相比,非光气熔融法工艺在投资和生产成本上更具优势。
3.3 聚碳酸酯合成技术研究动态聚碳酸酯的合成技术已从光气法向非光气法转移。
非光气法制备PC的几种工艺路线所示:其中,(1)——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2)——碳酸二甲酯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3)——酚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4)——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聚碳酸酯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及碳酸二甲酯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技术已实现工业化。
目前,各大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聚碳酸酯技术。
3.3.1 苯酚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此工艺直接用苯酚和CO及空气(O2)进行氧化羰基化反应生成DPC,其反应方程式该法原料来源广泛、价廉,不用光气、三6废少,是DPC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对其研究一直非常活跃。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拜耳公司、日本GE塑料公司等都把研究焦点集中于羰基化法,并发表了大量专利报道。
在国外的许多专利中,该反应的工艺条件要求较高,必须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压力为0.6~6.0MPa,也可以用空气代替氧气,反应温度100~150℃左右,反应时间控制在3h左右。
该反应的关键在于选择高活性催化剂。
在催化剂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碱土金属化合物(如MgCl2)和过渡金属化合物(如Pd、Mn、Cs、Ti、Rh、Ce、Pt、Co等的卤化物、醋酸盐)两大类,其中Pd或Pd盐添加不同助剂(如锰或钴盐等)研究得最多,苯酚的转化率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不等。
羰基化法选用的催化剂包括钯或钯的化合物(A)、三价或四价铈化合物(B)、季铵盐或季磷盐(C)、醌或还原产物(如芳香族二醇)(D)及任一种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卤化物(E),采用两种催化体系,即A、B、E或A、B、C、D。
在催化剂中采用不同的卤化物,也会使收率发生变化。
该专利中最高收率为8.7%。
在一些文献报导中,羰基化法选用的催化剂包括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钯或化学结合状态的钯、一种无机助催化剂(以钴盐和席夫碱形成的钴的配合物形式)、以及季铵或卤化磷,单程收率23.8%.另据报道,Bayer公司以溴化钯作催化剂,季铵盐、有机钴盐等为助剂,DPC收率达46%;此外还对连续化生产DPC工艺进行了研究。
尽管在催化剂、工艺条件等技术问题上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将实现工业化。
3.3.2 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聚碳酸酯与其它方法相比,羰基化法直接合成聚碳酸酯更具有吸引力。
该法以双酚A 为原料,选择第ⅧB族金属(如钯)或其化合物为主催化剂,配合无机(如Se、Co等)和有机(如三联吡啶、喹啉、醌等)助催化剂,并加入提高选择性的有机稀释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人CO和O2进行羰基化反应而制得PC。
据报道日本国家材料和化学研究院(MCR)已用羰基化法成功地合成了分子量为5000的PC,该预聚体进一步聚合可制得商业级PC。
羰基化法合成聚碳酸酯工艺具有毒性小、无污染、产品质量高等优点,是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但尚未见国内羰基化法合成DPC及PC的研究报道。
3.4 聚碳酸酯改性技术虽然PC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它也存在着加工流动性差、易应力开裂、磨损、老化和耐化学性较差等缺陷,并且其价格居五大工程塑料之首,因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为了改善PC产品的使用性能,国内外广泛开展了PC的改性研究工作。
除采用共聚改性,生产非双酚A型聚碳酸酯外,另一改性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无机材料填充增强或与其它树脂掺混等方法来提高和改进PC的性能,拓宽它的应用范围。
3.4.l 玻纤增强PC技术在PC树脂中加入2O~40%的玻璃纤维后,机械强度和弹性模量能提高2~3倍,硬度提高20~30%;耐应力开裂提高6~8倍,热膨胀率和蠕变下降到原来的1/3,其产品可在130~140℃下长期使用。
但不足之处是增强后冲击韧性下降,透明度消失。
Dow化学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高流动性(熔体指数为15)玻纤增强PC,其牌号为Calibe 5105-15,可用于注射成型汽车薄壁制件。
3.4.2 聚碳酸酯合金(共混)技术聚碳酸酯是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冲击强度高,电绝缘性能优良,制品尺寸稳定性好,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
不足之处是易于发生应力开裂,对缺口敏感,耐磨性欠佳以及加工时流动性差。
国外在PC的改性方面的报导很多,研制出了多种PC合金,如PC/ABS,PC/PBT,PC/PET、PC/PE,PC/PMMA,PC/PA等。
3.4.2.1 不同类型的PC共混以各种双酚(双酚A除外)或其衍生物为单体所制得的各种聚碳酸酯,由于比双酚A型PC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韧性或难燃性而颇受重视。
若将这些新型PC与双酚A型PC共混,性能可以互补,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
例如:4-溴代双酚A(TBBPA)或4-氯代双酚A(TCBPA)和双酚A (BPA)一起与光气反应可以制取共缩聚聚碳酸酯。
此种共缩聚产物耐燃性优良,所以使之与双酚A型PC共混可以改善PC的耐燃性,共缩聚物中TBBPA∶BPA=(4O~30)∶(60~7O),共混物中共缩聚含量一般以3O%~10%为宜,当超过3O%后,使冲击强度下降,以致不能作为工程塑料应用。
晨光化工研究院用4-溴代双酚A、三溴代苯酚和光气经接口缩聚制得含溴聚碳酸酯齐聚物,再由3%~10%含溴聚碳酸酯齐聚物与9O%~97%的通用级PC共混,也得到自熄性聚碳酸酯,当前者含量达到10%时,难燃等级相当于UL94 V-O,如再加入少量Sb2O3还能进一步提高其难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