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本)阶段练习三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4
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共3次,内容主要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安排练习题目,目的是通过综合性书面作业,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
本次形考书面作业是第一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完成集合论部分的综合练习作业。
要求:将此作业用A4纸打印出来,手工书写答题,字迹工整,解答题要有解答过程,要求2010年11月7日前完成并上交任课教师(不收电子稿)。
并在03任务界面下方点击“保存”和“交卷”按钮,完成并上交任课教师。
一、填空题1.设集合{1,2,3},{1,2}==,则P(A)-P(B )= {{3},{1,3},{2,3},A B{1,2,3}} ,A⨯ B= {<1,1>,<1,2>,<2,1>,<2,2>,<3,1>,<3.2>} .2.设集合A有10个元素,那么A的幂集合P(A)的元素个数为1024.3.设集合A={0, 1, 2, 3},B={2, 3, 4, 5},R是A到B的二元关系,∈R⋂x∈>y且=且∈<{B,,xAyAyBx}则R的有序对集合为{<2, 2>,<2, 3>,<3, 2>},<3,3> .4.设集合A={1, 2, 3, 4 },B={6, 8, 12},A到B的二元关系R=}yyx∈=<>∈x,,x,2{ByA那么R-1={<6,3>,<8,4>}5.设集合A={a, b, c, d},A上的二元关系R={<a, b>, <b, a>, <b, c>, <c, d>},则R具有的性质是没有任何性质.6.设集合A={a, b, c, d},A上的二元关系R={<a, a >, <b, b>, <b, c>, <c, d>},若在R中再增加两个元素{<c,b>,<d,c>},则新得到的关系就具有对称性.7.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 2 个.8.设A={1, 2}上的二元关系为R={<x, y>|x∈A,y∈A, x+y =10},则R的自反闭包为{<1,1>,<2,2>} .9.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且1 , 2 , 3是A中的元素,则R中至少包含<1,1>,<2,2>,<3,3> 等元素.10.设集合A={1, 2},B={a, b},那么集合A到B的双射函数是{<1, a >, <2, b >}或{<1, b >, <2, a >}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若集合A = {1,2,3}上的二元关系R={<1, 1>,<2, 2>,<1, 2>},则(1) R是自反的关系;(2) R是对称的关系.(1)错误。
离散数学第3版习题答案【篇一:华东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章炯民课后习题第3章答案】xt>(1)2是正数吗?(2)x2+x+1=0。
(3)我要上学。
(4)明年2月1日下雨。
(5)如果股票涨了,那么我就赚钱。
解:(1) 不是(2) 不是(3) 不是(4) 是(5) 是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值:(1)若1+1=3,则2+2=4(2)若鸟会飞,则 1+1=3解:(1) 1(2) 011. 将下列两个命题符号化,并分别用真值表和等值演算的方法证明所得到的那两个命题公式是等值的。
(1)你不会休息所以就不会工作,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所以你就不会工作;(2)你会工作所以一定会休息并具有丰富的知识。
解:设p:你会休息,q:你会工作,r:你有丰富的知识。
原命题符号化为(1) (?p??q) ?(?r??q)(2) q?(p?r)12.(1)用等值演算的方法证明命题恒等式p?(q?p)=?p?(p??q)。
13. 构造一个只含命题变量p、q和r的命题公式a,满足:p、q和r的任意一个赋值是a的成真赋值当且仅当p、q和r中恰有两个为真。
解:(p?q??r)?( p??q?r)?(?p?q?r)14. 通过等值演算求p?(p?(q?p))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解:主析取范式:(?p?q)?(?p??q)?(p??q)?(p?q )主合取范式不存在15. 一教师要从3名学生a、b和c中选派1~2人参加市级科技竞赛,需满足以下条件:(1)若a去,则c同去;(2)若b去,则c不能去;(3)若c不去,则a或b可以去。
问该如何选派?解:为此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有三个方案:仅c去,仅b去,仅a和c去16. 证明{?,?}是功能完备集。
17. (1)证明p?(q?s),q,p??r?r?s。
证明:① p??r 前提引入② r 附加前提引入③ p ①②析取三段④ p?(q?s) 前提引入⑤ q?s ③④假言推理⑥ q 前提引入⑦ s ⑤⑥假言推理19. 构造下列推理的形式证明:“今天下午没有出太阳并且今天比昨天冷。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3-5.1 列出所有从X={a,b,c}到Y={s}的关系。
解:Z 1={<a,s>}Z 2={<b,s>} Z 3={<c,s>}Z 4={<a,s>,<b,s>} Z 5={<a,s>,<c,s>} Z 6={<b,s>,<c,s>}Z 7={<a,s>,<b,s>,<c,s>}3-5.2 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系。
解 因为在X 中的任何二元关系都是X ×X 的子集,而X ×X=X 2中共有n 2个元素,取0个到n 2个元素,共可组成22n 个子集,即22|)(|n X X =⨯℘。
3-5.3 设A ={6:00,6:30,7:30,…, 9:30,10:30}表示在晚上每隔半小时的九个时刻的集合,设B={3,12,15,17}表示本地四个电视频道的集合,设R 1和R 2是从A 到B 的两个二元关系,对于二无关系R 1,R 2,R 1∪R 2,R 1∩R 2,R 1⊕R 2和R 1-R 2可分别得出怎样的解释。
解:A ×B 表示在晚上九个时刻和四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节目表。
R 1和R 2分别是A ×B 的两个子集,例如R 1表示音乐节目播出的时间表,R 2是戏曲节日的播出时间表,则R 1∪R 2表示音乐或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和戏曲一起播出的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节目表以及戏曲节目表,但不是音乐和戏曲一起的节日表,R 1-R 2表示不是戏曲时间的音乐节目时间麦。
3-5.4 设L 表示关系“小于或等于”,D 表示‘整除”关系,L 和D 刀均定义于解:L={<1,2>,<1,3>,<1,6>,<2,3>,<2,6>, <3,6>,<1,1>,<2,2>,<3,3>,<6,6>}D={<1,2>,<1,3>,<1,6>,<2,6>,<3,6>,<1,1>,<2,2>,<3,3>,<6,6>} L ∩D={<1,2>,<1,3>,<1,6>,<2,6>,<3,6>,<1,1>,<2,2>,<3,3>,<6,6>}3-5.5对下列每一式,给出A 上的二元关系,试给出关系图:a){<x,y>|0≤x ∧y ≤3},这里A={1,2,3,4};b){<x,y>|2≤x,y ≤7且x 除尽y ,这里A ={n|n ∈N ∧n ≤10}c) {<x,y>|0≤x-y<3},这里A={0,1,2,3,4};d){<x,y>|x,y 是互质的},这里A={2,3,4,5,6}解:a) R={<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3,0>,<3,1>,<3,2>,<3,3>,} 其关系图b) R={<2,0>,<2,2>,<2,4>,<2,6>,<3,0>,<3,3>,<3,6>, <4,0>,<4,4>, <5,0>,<5,5>,i m 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a)若R1和R2是自反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b)若R1和R2是反自反的,则R1○R2也是反自反的;c)若R1和R2是对称的,则R1○R2也是对称的;d)若R1和R2是传递的,则R1○R2也是传递的。
习题3.11.(1) {0,1,2,3,4,5,6,7,8,9}(2) {aa , ab , ba , bb }(3) {-1,1}(4) {11,13,17,19,23,29}(5) {1,2,3, (79)(6) {2}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不超过200的自然数的集合;{|N 200}x x x ∈∧≤(2) 被5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I (N 51)}x x y y x y ∈∧∃∈∧=+(3) 函数y =sin x 的值域;{|R 11}y y y ∈∧-≤≤(4) 72的质因子的集合;{|N |72(N 2|)}x x x y y y x y x ∈∧∧∀∈∧≤<→/(5) 不等式031>-x 的解集; {|R 3}x x x ∈∧>(6) 函数2312+-=x x y 的定义域集. {|R 12}x x x x ∈∧≠∧≠3. 用归纳定义法描述下列集合:(1) 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0,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2) 不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A ⊆(3) 不允许有前0的二进制无符号偶数的集合;① 1A ∈② 如果x A ∈,则{0,1}x x A ⊆(4) 5的正整数倍的集合.① 5A ∈② 如果x A ∈,则5x A +∈4. 判断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A 是任意集合):(1) ;A ∈∅(2) ;A ⊆∅ (3) };{A A ∈ (4) ;A A ⊆ (5) ;A A ∈ (6) };{A A = (7) }.{∅=∅答:(2),(3),(4)为真,(1),(5),(6),(7)为假。
离散数学练习题(含答案)题目1. 对于集合 $A={1,2,3,...,10}$ 和 $B={n|n是偶数,2<n<8}$,求 $A \cap B$ 的元素。
2. 存在三个可识别的状态A,B,C。
置换群 $S_3$ 作用在状态集上。
定义四个动作:$α: A → C, β: A → B, γ: C→ A, δ: B→ C$。
确定式子,描述 $\{α,β,γ,δ\}$ 的乘法表。
3. 证明 $\forall n \in \mathbb{N}$,合数的个数不小于$n$。
4. 给定一个无向带权图,图中每个节点编号分别是$1,2,...,n$,证明下列结论:a. 如果从节点$i$到$j$只有一条权值最小的路径,则这条路径的任意子路径都是最短路径。
b. 如果从节点$i$到$j$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权值相等的路径,则从$i$到$j$的最短路径可能不唯一。
答案1. $A \cap B = \{2,4,6\}$。
2. 乘法表:3. 对于任意$n$,我们可以选择$n+1$个连续的自然数$k+1,k+2,...,k+n,k+n+1$中的$n$个数,其中$k \in \mathbb{Z}$。
这$n$个数构成的$n$个正整数均为合数,因为它们都至少有一个小于它自身的因子,所以不是质数。
所以合数的个数不小于任意$n$。
4.a. 根据题意,从$i$到$j$只有一条权值最小的路径,即这条最短路径已被确定。
如果从这条路径中任意取出一段子路径,假设这段子路径不是这个节点到$j$的最短路径,那么存在其他从$i$到$j$的路径比这段子路径更优,又因为这条路径是最短路径,所以这段子路径也一定不优于最短路径,矛盾。
所以从这条路径中任意取出的子路径都是最短路径。
b. 如果从节点$i$到$j$有多条权值相等的路径,则这些路径权值都是最短路径的权值。
因为所有最短路径的权值相等,所以这些路径的权值就是最短路径的权值。
所以从$i$到$j$的最短路径可能不唯一。
3.6从1到300的整数中(1)同时能被3、5、和7这3个数整除的数有A个。
(2)不能被3、5,也不能被7整除的数有B个。
(3)可以被3整除,但不能被5和7整除的数有C个。
(4)可被3或5整除,但不能被7整除的数有D个。
(5)只能被3、5和7之中的一个数整除的数有E个。
供选择的答案A、B、C、D、E:①2;②6;③56;④68;⑤80;⑥102;⑦120;⑧124;⑨138;⑩162。
解:设1到300之间的整数构成全集E,A、B、C分别表示其中可被3、5或7整除的数的集合。
文氏图如下图:在A∩B∩C中的数一定可以被3、5和7的最小公倍数105整除,即∣A∩B∩C∣=⎣300/105⎦=2,同样可得∣A∩B∣=⎣300/15⎦=20,∣A∩C∣=⎣300/21⎦=14,∣B∩C∣=⎣300/35⎦=8.然后将20-2=18,14-2=12,8-2=6分别填入邻近的3块区域.再计算∣A∣=⎣300/3⎦=100,∣B∣=⎣300/5⎦=60,∣C∣=⎣300/7⎦=42.所以∣A∪B∪C∣=162.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①2;B=⑨138;C=④68;D=⑦120;E=⑧124.3.10列元素法表示下列集合。
(1)A={ x | x ∈N ∧x2 ≤7}.(2)A={ x | x ∈N ∧|3-x|<3}.(3)A={ x | x ∈R ∧(x+1)2≤0}.(4)A={<x,y> |x,y∈N∧x+y≤4}.解:(1) A={0,1,2}.(2) A={1,2,3,4,5}.(3) A={-1}.(4) A={<0,0>,<0,1>,<0,2>,<0,3>,<0,4>,<1,0>,<2,0>,<3,0>,<4,0>,<1,1>,<1,2>,<1,3>,<2,1>,<3,1>,<2,2>}.3.11求使得以下集合等式成立时,a,b,c,d应满足的条件。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离散数学(本)》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三)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离散数学(本)》网上形考(任务一至三)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题目]若集合A={a,{a},{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a}A[题目]若集合A={1,2},B={1,2,{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AB,且AB[题目]若集合A={2,a,{a},4},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a}A[题目]设集合A={1,2,3},B={3,4,5},C={5,6,7},则A∪B–C=().[答案]{1,2,3,4}[题目]设集合A={a},则A的幂集为().[答案]{,{a}}[题目]设集合A={1,a},则P(A)=().[答案]{,{1},{a},{1,a}}[题目]若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答案]1024[题目]设A、B是两个任意集合,则A-B=().[答案]AB[题目]设集合A={2,4,6,8},B={1,3,5,7},A到B 的关系R={<x,y>|y=x+1},则R=().[答案]{<2,3>,<4,5>,<6,7>}[题目]集合A={1,2,3,4,5,6,7,8}上的关系R={<x,y>|x+y=10且x,yA},则R 的性质为().[答案]对称的[题目]集合A={1,2,3,4}上的关系R={<x,y>|x=y且x,yA},则R的性质为().[答案]传递的[题目]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个.[答案]2[题目]设集合A={1,2,3,4}上的二元关系R={<1,1>,<2,2>,<2,3>,<4,4>},S={<1,1>,<2,2>,<2,3>,<3,2>,<4,4>},则S是R的()闭包.[答案]对称[题目]设A={1,2,3,4,5,6,7,8},R是A上的整除关系,B={2,4,6},则集合B的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依次为().[答案]无、2、无、2[题目]设集合A={1,2,3,4,5},偏序关系是A上的整除关系,则偏序集<A,>上的元素5是集合A的().[答案]极大元[题目]设集合A={1,2,3,4,5}上的偏序关系的哈斯图如图所示,若A的子集B={3,4,5},则元素3为B的().[答案]最小上界[题目]设A={a,b,c},B={1,2},作f:A→B,则不同的函数个数为().[答案]8[题目]设A={a,b},B={1,2},C={4,5},从A到B的函数f={<a,1>,<b,2>},从B到C的函数g={<1,5>,<2,4>},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g°f={<a,5>,<b,4>}[题目]设集合A={1,2,3}上的函数分别为:f={<1,2>,<2,1>,<3,3>},g={<1,3>,<2,2>,<3,2>},h={<1,3>,<2,1>,<3,1>},则h=().[答案]f◦g[题目]设函数f:N→N,f(n)=n+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答案]f是单射函数判断题[题目]设集合A={1,2,3},B={2,3,4},C={3,4,5},则A∩(C-B)={1,2,3,5}.()[答案]错[题目]设集合A={1,2,3},B={1,2},则P(A)-P(B)={{3},{1,3},{2,3},{1,2,3}}.()[答案]对[题目]空集的幂集是空集.()[答案]错[题目]设集合A={1,2,3},B={1,2},则A×B={<1,1>,<1,2>,<2,1>,<2,2>,<3,1>,<3,2>}.()[答案]对[题目]设A={1,2},B={a,b,c},则A×B的元素个数为8.()[答案]错[题目]设集合A={0,1,2,3},B={2,3,4,5},R是A到B的二元关系,则R的有序对集合为{<2,2>,<2,3>,<3,2>,<3,3>}.()[答案]对[题目]设集合A={1,2,3,4},B={6,8,12},A到B的二元关系R=那么R-1={<6,3>,<8,4>}.()[答案]对[题目]设集合A={a,b,c,d},A上的二元关系R={<a,b>,<b,a>,<b,c>,<c,d>},则R具有反自反性质.()[答案]对[题目]设集合A={a,b,c,d},A上的二元关系R={<a,a>,<b,b>,<b,c>,<c,d>},若在R中再增加两个元素<c,b>,<d,c>,则新得到的关系就具有反自反性质.()[答案]错[题目]若集合A={1,2,3}上的二元关系R={<1,1>,<1,2>,<3,3>},则R是对称的关系.()[答案]错[题目]若集合A={1,2,3}上的二元关系R={<1,1>,<2,2>,<1,2>},则R是自反的关系.()[答案]错[题目]设A={1,2}上的二元关系为R={<x,y>|xA,yA,x+y=10},则R的自反闭包为{<1,1>,<2,2>}.()[答案]对[题目]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且1,2,3是A中的元素,则R中至少包含<1,1>,<2,2>,<3,3>等元素.()[答案]对[题目]设A={1,2,3},R={<1,1>,<1,2>,<2,1>,<3,3>},则R是等价关系.()[答案]错[题目]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是自反的.()[答案]对[题目]若偏序集<A,R>的哈斯图如图二所示,则集合A的最大元为a,极小元不存在.()[答案]错[题目]设集合A={1,2,3,4},B={2,4,6,8},下列关系f={<1,4>,<2,2,>,<4,6>,<1,8>}可以构成函数f:.()[答案]错[题目]设集合A={1,2,3,4},B={2,4,6,8},下列关系f={<1,8>,<2,6>,<3,4>,<4,2,>}可以构成函数f:.()[答案]对[题目]设A={a,b},B={1,2},C={a,b},从A到B的函数f={<a,1>,<b,2>},从B到C的函数g={<1,b>,<2,a>},则g°f={<1,2>,<2,1>}.()[答案]错[题目]设A={2,3},B={1,2},C={3,4},从A到B的函数f={<2,2>,<3,1>},从B到C的函数g={<1,3>,<2,4>},则Dom(g°f)={2,3}.()[答案]对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单选题[题目]设图G=<V,E>,v∈V,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答案][题目]设无向图G的邻接矩阵为,则G的边数为().[答案]5[题目]设无向图G的邻接矩阵为,则G的边数为().[答案]7[题目]已知无向图G的邻接矩阵为,则G有().[答案]5点,7边[题目]如图一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d,e)}是边割集[题目]如图二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e是割点[题目]图G如图三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b,c}是点割集[题目]图G如图四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d),(b,d)}是边割集[题目]设有向图(a)、(b)、(c)与(d)如图五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答案](a)是强连通的[题目]设有向图(a)、(b)、(c)与(d)如图六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答案](d)只是弱连通的[题目]无向图G存在欧拉回路,当且仅当().[答案]G连通且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题目]无向完全图K4是().[答案]汉密尔顿图[题目]若G是一个汉密尔顿图,则G一定是().[答案]连通图[题目]若G是一个欧拉图,则G一定是().[答案]连通图[题目]G是连通平面图,有v个结点,e条边,r个面,则r=().[答案]e-v+2[题目]无向树T有8个结点,则T的边数为().[答案]7[题目]无向简单图G是棵树,当且仅当().[答案]G连通且边数比结点数少1[题目]已知一棵无向树T中有8个顶点,4度、3度、2度的分支点各一个,T的树叶数为().[答案]5[题目]设G是有n个结点,m条边的连通图,必须删去G的()条边,才能确定G的一棵生成树.[答案]m-n+1[题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答案]树的每条边都是割边判断题[题目]已知图G中有1个1度结点,2个2度结点,3个3度结点,4个4度结点,则G的边数是15.()[答案]对[题目]设G是一个图,结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则.()[答案]对[题目]设图G如图七所示,则图G的点割集是{f}.()[答案]错[题目]若图G=<V,E>,其中V={a,b,c,d},E={(a,b),(a,d),(b,c),(b,d)},则该图中的割边为(b,c).()[答案]对[题目]无向图G存在欧拉回路,当且仅当G连通且结点度数都是偶数.()[答案]对[题目]如果图G是无向图,且其结点度数均为偶数,则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答案]错[题目]如图八所示的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答案]错[题目]设完全图K有n个结点(n2),m条边,当n为奇数时,Kn中存在欧拉回路.()[答案]对[题目]汉密尔顿图一定是欧拉图.()[答案]错[题目]设G=<V,E>是具有n个结点的简单图,若在G中每一对结点度数之和小于n-1,则在G中存在一条汉密尔顿路.()[答案]错[题目]若图G=<V,E>中具有一条汉密尔顿回路,则对于结点集V的每个非空子集S,在G中删除S中的所有结点得到的连通分支数为W,则S中结点数|S|与W满足的关系式为W|S|.()[答案]对[题目]如图九所示的图G不是欧拉图而是汉密尔顿图.()[答案]对[题目]设G是一个有7个结点16条边的连通图,则G为平面图.()[答案]错[题目]设G是一个连通平面图,且有6个结点11条边,则G有7个面.()[答案]对[题目]设连通平面图G的结点数为5,边数为6,则面数为4.()[答案]错[题目]结点数v与边数e满足e=v的无向连通图就是树.()[答案]错[题目]设图G是有6个结点的连通图,结点的总度数为18,则可从G中删去4条边后使之变成树.()[答案]对[题目]无向图G的结点数比边数多1,则G是树.()[答案]错[题目]设图G是有5个结点的连通图,结点度数总和为10,则可从G中删去6条边后使之变成树.()[答案]错[题目]两个图同构的必要条件是结点数相等;边数相等;度数相同的结点数相等.()[答案]对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选择题[题目]设P:我将去打球,Q:我有时间.命题“我将去打球,仅当我有时间时”符号化为().[答案]P→Q[题目]设命题公式G:G:┐p→(Q∧R),则使公式G取真值为1的P,Q,R赋值分别是().[答案]1,0,0[题目]命题公式(P∨Q)→R的析取范式是().[答案](┐P∧┐Q)∨R[题目]命题公式(P∨Q)的合取范式是().[答案](P∨Q)[题目]命题公式┐(p→Q)的主析取范式是().[答案]P∧┐Q[题目]命题公式P→Q的主合取范式是().[答案]┐P∨Q[题目]下列等价公式成立的为().[答案]P→(┐Q→P)<=>┐P→(P→Q)[题目]下列等价公式成立的为().[答案]┐P∧P<=>┐Q∧Q[题目]下列公式成立的为().[答案]┐P∧(P∨Q)=>Q[题目]下列公式中()为永真式.[答案]┐A∧┐B↔┐(A∨B)[题目]下列公式()为重言式.[答案]Q→(P∨(P∧Q))↔Q→P[题目]命题公式(P∨Q)→Q为()[答案]可满足式[题目]设A(x):x是书,B(x):x是数学书,则命题“不是所有书都是数学书”可符号化为().[答案][题目]设A(x):x是人,B(x):x是教师,则命题“有人是教师”可符号化为().[答案][题目]设个体域为整数集,则公式的解释可为().[答案]对任一整数x存在整数y满足x+y=0[题目]表达式中的辖域是().[答案][题目]谓词公式(∀x)(A(x)→B(x)∨C(x,y))中的()。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命题逻辑1.用形式语言写出下列命题:(1)如果这个数是大于1 的整数,则它的大于1 最小因数一定是素数。
(2)如果王琳是学生党员又能严格要求自己,则她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3)小王不富有但很快乐。
(4)说逻辑学枯燥无味或毫无价值都是不对的。
(5)我现在乘公共汽车或者坐飞机。
(6)如果有雾,他就不能搭船而是乘车过江。
解:(1)设P:这个数是大于1 的整数。
Q:这个数的大于1 最小因数是素数。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Q。
或:设P1:这个数大于1。
P2:这个数是整数。
Q:这个数的大于1 最小因数是素数。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1∧ P2→Q。
(2)设P:王琳是学生。
Q:王琳是党员。
R:王琳能严格要求自己。
S:王琳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 ∧Q∧R→ S。
(3)设P:小王富有。
Q:小王很快乐。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 ∧Q。
(4)设P:逻辑学枯燥无味。
Q:逻辑学毫无价值。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
(5)设P:我现在乘公共汽车。
Q:我现在坐飞机。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Q。
(6)设P:天有雾。
Q:他搭船过江。
R:他乘车过江。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 →⌝ Q∧R。
2.设P:天下雪。
Q:我将进城。
R:我有时间。
将下列命题形式化:(1)天不下雪,我也没有进城。
(2)如果我有时间,我将进城。
(3)如果天不下雪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将进城。
解:原命题可分别表示为:(1)⌝P ∧⌝ Q。
(2)R→Q。
(3)⌝P ∧ R→Q。
3.将P、Q、R所表示的命题与上题相同,试把下列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1)R∧Q(2)⌝(R∨Q)(3)Q↔(R∧⌝P)(4)(Q→R)∧(R→Q)解:(1)原公式可翻译为:我有时间而且我将进城。
(2)⌝(R∨Q) ⇔⌝R∧⌝Q。
原公式可翻译为:我没有时间也没有进城。
(3)我将进城当且仅当我有时间而且天不下雪。
(4)(Q→R)∧(R→Q) ) ⇔(Q∧R) ∨ (⌝Q ∧⌝ R) ⇔ Q↔R。
《离散数学》第三部分----代数结构一、选择或填空1、设A={2,4,6},A上的二元运算*定义为:a*b=max{a,b},则在独异点<A,*>中,单位元是( ),零元是( )。
答:2,62、设A={3,6,9},A上的二元运算*定义为:a*b=min{a,b},则在独异点<A,*>中,单位元是( ),零元是( );答:9,33、设〈G,*〉是一个群,则(1) 若a,b,x∈G,a*x=b,则x=( );(2) 若a,b,x∈G,a*x=a*b,则x=( )。
答:(1)a*-1 b (2)b4、设a是12阶群的生成元,则a2是( )阶元素,a3是( )阶元素。
答:6,45、代数系统<G,*>是一个群,则G的等幂元是( )。
答:单位元6、设a是10阶群的生成元,则a4是( )阶元素,a3是( )阶元素。
答:5,107、群<G,*>的等幂元是( ),有( )个。
答:单位元,18、素数阶群一定是( )群, 它的生成元是( )。
答:循环群,任一非单位元9、设〈G,*〉是一个群,a,b,c∈G,则(1) 若c*a=b,则c=( );(2) 若c*a=b*a,则c=( )。
答:(1)b1-*a(2) b10、<H,,*>是<G,,*>的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答:<H,,*>是群或∀ a,b ∈G,a*b∈H,a-1∈H 或∀ a,b ∈G,a*b-1∈H 11、群<A,*>的等幂元有( )个,是( ),零元有( )个。
答:1,单位元,012、在一个群〈G,*〉中,若G中的元素a的阶是k,则a-1的阶是( )。
答:k13、在自然数集N上,下列哪种运算是可结合的?()(1) a*b=a-b (2) a*b=max{a,b} (3) a*b=a+2b (4) a*b=|a-b| 答:(2)14、任意一个具有2个或以上元的半群,它()。
离散数学王元元习题解答(3)-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章谓词演算及其形式系统2.1 个体、谓词和量词内容提要谓词演算中把一切讨论对象都称为个体,它们可以是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客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客体,诸如数字、符号等。
确定的个体常用a,b,c等到小写字母或字母串表示。
a,b,c等称为常元(constants)。
不确定的个体常用字母x,y,z,u,v,w等来表示。
它们被称为变元(variables)。
谓词演算中把讨论对象——个体的全体称为个体域(domain of individuals)),常用字母D表示,并约定任何D都至少含有一个成员。
当讨论对象遍及一切客体时,个体域特称为全总域(universe),用字母U表示。
例如,当初中学生说“所有数的平方非负”时,实数集是个体域;而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则以全体生物为个体域;也许哲学家更偏爱全总域。
讨论常常会涉及多种类型个体,这时使用全总域也是比较方便的。
当给定个体域时,常元表示该域中的一个确定的成员,而变元则可以取该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为其值。
表示D上个体间运算的运算符与常元、变元组成所谓个体项(terms)。
例如,x+y,x2等。
我们把语句中表示个体性质和关系的语言成分(通常是谓语)称为谓词(predicate)。
谓词携有可以放置个体的空位,当空位上填入个体后便产生一个关于这些个体的语句,它断言个体具有谓词所表示的性质和关系。
通常把谓词所携空位的数目称为谓词的元数。
谓词演算中的量词(quantifiers)指数量词“所有”和“有”,分别用符号(All的第一个字母A的倒写) 和(Exist的第一个字母E的反写)来表示。
为了用量词和分别表示个体域中所有个体和有些个体满足一元谓词P,需引入一个变元,同时用作量词的指导变元(放在量词后)和谓词P的命名式变元:xP(x) 读作“所有(任意,每一个)x满足P(x)”。
离散数学第3章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了许多有趣的概念和方法。
在离散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离散数学第3章的一些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1. 习题3.1题目:证明或给出反例:若A、B、C是集合,且A∪B=A∪C,则B=C。
解答:要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采用反证法。
假设存在集合A、B、C,满足A∪B=A∪C,但是B≠C。
由于A∪B=A∪C,所以对于任意的元素x,如果x属于B,那么x也属于A∪C,反之亦然。
由于B≠C,所以存在一个元素y,y属于B但不属于C,或者y属于C但不属于B。
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y属于B但不属于C。
由于y属于A∪B,所以y属于A∪C。
但是由于y不属于C,所以y必须属于A。
这就意味着y属于A∩B。
但是由于y属于B,所以y属于B∩A。
由于A∩B=A∩C,所以y属于C∩A。
但是由于y不属于C,所以y属于C∩A必然不成立。
因此,假设B≠C是错误的,即B=C。
2. 习题3.2题目:证明或给出反例:若A、B、C是集合,且A∩B=A∩C,则B=C。
解答:要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反证法。
假设存在集合A、B、C,满足A∩B=A∩C,但是B≠C。
由于A∩B=A∩C,所以对于任意的元素x,如果x属于B,那么x也属于A∩C,反之亦然。
由于B≠C,所以存在一个元素y,y属于B但不属于C,或者y属于C但不属于B。
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y属于B但不属于C。
由于y属于A∩B,所以y属于A∩C。
但是由于y不属于C,所以y不属于C∩A。
这就意味着y不属于A∩C。
但是由于y属于A∩B,所以y 属于A∩C必然成立。
因此,假设B≠C是错误的,即B=C。
3. 习题3.3题目:证明或给出反例:若A、B、C是集合,且A∪B=A∩C,则B=C。
解答:要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反证法。
3.9解:符号化:p:a是奇数. q:a是偶数. r:a能被2整除前提:(p→¬r),(q→r)结论:(q→¬p)证明:确。
方法2(等值演算法)(p→¬r)∧(q→r)→(q→¬p)⇔(¬p∨¬r)∧(¬q∨r) →(¬q∨¬p)⇔(p∧r) ∨(q∧¬r) ∨¬q∨¬p⇔((p∧r) ∨¬p)∨((q∧¬r) ∨¬q)⇔(r∨¬p) ∨(¬r∨¬q)⇔¬p∨(r∨¬r) ∨¬q⇔ 1即证得该式为重言式,则原结论正确。
方法3(主析取范式法)(p→¬r)∧(q→r)→(q→¬p)⇔(¬p∨¬r)∧(¬q∨r) →(¬q∨¬p)⇔(p∧r) ∨(q∧¬r) ∨¬q∨¬p⇔m0+ m1+ m2+ m3+ m4+ m5+ m6+ m7可知该式为重言式,则结论推理正确。
3.10. 解:符号化:p:a是负数. q:b是负数. r:a、b之积为负前提:r→(p∧¬q) ∨(¬p∧q)结论:¬r→(¬p∧¬q)方法1(真值法)证明:不正确。
方法2(主析取范式法)证明:(r→(p∧¬q) ∨(¬p∧q))→(¬r→(¬p∧¬q))⇔¬ (¬r∨(p∧¬q) ∨(¬p∧q))∨(r∨(¬p∧¬q))⇔r∨(¬p∧¬q)⇔m0+m2+m4+m6+m7只含5个极小项,课件原始不是重言式,因此推理不正确3.11.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第3次作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是否可以画出一个简单的无向图,使得各点度数与一下序列一致。
(T or F )(1) 2, 2, 2, 2, 2, 2 ;() (2) 2, 2, 3, 4, 5, 6 ;() (3)1, 2, 3, 4, 4, 5; ; () 2. 4.用列元法表示下列集合A 二{x|xGNllxJW9},则可表示为()。
5.设 X={a, b, c, d},Y={l,2, 3, 4, 5},且有 f={<a, 1>, <b, 3>, <c, 4>, <d, 4» ,则 dom f 为( )、R_f 为 和 f (x)为( )。
6.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1)正整数集N 上的小于等于关系是良序关系。
()(2)In 二{1,2,…,n }上的小于等于关系是良序关系。
()(3)整数集Z 和实数集R 上的小于等于关系是良序关系。
()7.在根树中,若从Vi 到Vj 可达, 则称Vi 是Vj 的 Vj 是Vi 的3.设A 二{a, b), B= {1, 2, 3},判断下列集合是否是A 到B 的函数。
F_l = {F_2={F_3={ F 4二{〈a, 1〉, <a, 1), 〈3,1〉, 〈b,2〉 <b, 1) 3,2},在由n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上,可以有( )种不同的二元关系?若集合A,B的元数分别为|A|=m, |B|=n,试问从A到8有( )种不同的二元关系?设R_1和R_2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试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rfRi U R2) = l'CRJ U r(R2)(2)s(R】U Rj = s(Rj U sR)(3)t(R】U R2) = URJ U t(R?)()()()9.设R_1和R_2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下列各式哪些是A上的等价关系? 哪些不是A上的等价关系?举例说明:(1)AXA-R_1;() ⑵ R_l-R_2;()⑶ R_「2;( ) (4)r(R_l-R_2);()⑸R_1・R_2 ()10.对下述论断判断正确与否,在相应括号中键入“Y”或“N” o设A={2, 3, 6, 12, 24, 36}, A上的整除关系是一偏序关系,用表示。
11 离散数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离散数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离散数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离散数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三三三))))集合论与图论综合练习集合论与图论综合练习集合论与图论综合练习集合论与图论综合练习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共4次,内容由中央电大确定、统一布置。
本次形考作业是第三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完成图论部分的形考作业,字迹工整,抄写题目,解答题有解答过程。
一一一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若集合A={2,a,{ a },4},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a,{ a }}∈A B.{ a }?AC.{2}∈A D.?∈A2.设B = { {2}, 3, 4, 2},那么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B ).A.{2}∈BB.{2, {2}, 3, 4}?BC.{2}?BD.{2, {2}}?B3.若集合A={a,b,{ 1,2 }},B={ 1,2},则( B ).A.B ? A,且B∈A B.B∈ A,但B?AC.B ? A,但B?A D.B? A,且B?A4.设集合A = {1, a },则P(A) = ( C ).A.{{1}, {a}} B.{?,{1}, {a}}C.{?,{1}, {a}, {1, a }} D.{{1}, {a}, {1, a }}5.设集合A = {1,2,3,4,5,6 }上的二元关系R ={<a, b>?a , b∈A , 且a +b = 8},则R具有的性质为( B ).A.自反的 B.对称的C.对称和传递的 D.反自反和传递的6.设集合A = {1,2,3,4,5 },B = {1,2,3},R从A到B的二元关系,R ={<a, b>?a∈A,b∈B且1=?ba}则R具有的性质为().A.自反的 B.对称的 C.传递的 D.反自反的[注意]:此题有误!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以及传递性指某一个集合上的二元关系的性质。
离散数学各章练习题1. 集合论基础- 1.1 证明集合A={1,2,3}和B={2,3,4}的交集为{2,3}。
- 1.2 列出集合A={x|x是小于10的正整数}的所有子集。
- 1.3 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并给出理由:- (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b)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c) 任何集合都是它自身的子集。
- (d) 任何集合都是它自身的真子集。
2. 逻辑与证明- 2.1 使用直接证明法证明命题:若p∧q为真,则p为真。
- 2.2 给定命题p:2是偶数,q:3是偶数,使用反证法证明p∨q 为真。
- 2.3 判断以下命题的等价性:- (a) p∧(q∨r)与((p∧q)∨(p∧r))- (b) p∨(q∧r)与((p∨q)∧(p∨r))3. 整数与模运算- 3.1 找出1到100之间所有与7互质的整数。
- 3.2 计算以下同余方程的解:- (a) 5x ≡ 3 (mod 7)- (b) 3x ≡ 1 (mod 11)- 3.3 证明如果a≡b (mod m)且c≡d (mod m),则a+c≡b+d (mod m)。
4. 组合数学- 4.1 计算n=5时的二项式系数C(5,3)。
- 4.2 使用排列组合原理计算4个不同的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的方法数。
- 4.3 证明组合恒等式:C(n,k) = C(n, n-k)。
5. 图论基础- 5.1 画出图G=(V,E),其中V={A,B,C,D},E={(A,B),(B,C),(C,D),(D,A)},并判断其是否为连通图。
- 5.2 计算图G=(V,E)的度序列,其中V={1,2,3,4},E={(1,2),(2,3),(3,4),(4,1)}。
- 5.3 证明握手引理:对于任何图G,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
6. 树与二叉树- 6.1 给定一个无向图,判断其是否为树。
- 6.2 将一个有n个节点的二叉树转换为它的镜像树,并说明转换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本科《离散数学》第三阶段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弧中打个“√”,错的在括弧中打个“⨯”)
1、若R 、S 均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则S R ⋃也是A 上的等价关系。
( ⨯ )
2、},,{c b a X =,则},,,,,{><><><=c c b b a a r 是相容关系。
( √ )
3、半群就是运算满足封闭性且存在幺元的代数系统。
( ⨯ ) 4、设f g 是复合函数,如果f g 是入射的,那么f 是入射的。
( √ ) 5、对集合}1010{≤≤-=x x A ,定义在其上的运算||y x -是封闭的。
( ⨯ ) 6、复合函数1)(-g f 存在,那么函数f 与g 必为双射函数。
( ⨯ ) 7、独异点一定是半群。
(
√ ) 8、群中的每个元素都有逆元,但对应的逆元不唯一。
( ⨯ ) 9、群与其任一子群具有相同的幺元。
( √ ) 10、交换群就是对运算满足交换律且每个元素都有逆元的独异点。
( √ ) 11、群中无零元。
( √ ) 12、交换群必定是循环群。
( ⨯ ) 13、循环群中的生成元一定是唯一的。
(
⨯
)
14、记集合},{b a A =的幂集为)(A P ,则代数系统>⊕<),(A P 构成交换群。
( √ )
二、右图是集合}4,3,2,1{=A 上的一个偏序关系
R 的关系图,(1)写出关系R 的全部序偶;(2)求出COVA ;(3)画出R 的哈斯图;(4)R 是否为全序关
系?是否为良序关系?
解:
(1)}4,4,4,3,2,3,1,3,3,3,2,2,4,1,2,1,1,1{><><><><><><><><><=R ; (2)}1,3,4,1,2,1{><><><=COVA ; (3)哈斯图如右所示:
(4) R 不是全序关系,也不是良序关系
三、已知集合}5,4,3,2,1{=P 上的一个偏序关系R 的哈斯图如下所示,
1、分别找出下列子集的上界上确界,下界、下确界。
2、试求P 的所有极大元、极小元、最大元、最小元; 解:集合P 的 极大元:1; 极小元:3,5; 最大元:1; 最小元:无
四、填空题
对于实数集合R ,下表所列的二元运算是否具有左边一列中的那些性质,请在相应的位置上添上“是”或“否”。
五、设>*<,S 是一个半群,而且对于S 中的元素a 和b ,如果a b b a *=*,则有b a =,
试证明:
1、对于S 中任一个元素b ,必有b b b =*;
2、对于S 中任一个元素a 和b ,必有a a b a =**。
证明:1、因为)()(b b b b b b b b b **=**=**,所以由题设即知有b b b =*。
证明:2、由a b a a a a b a a a a b a a a b a ***=****=***=***)()()()(,即知
a a
b a =**
其中利用了题1的结果:S a ∈∀,有a a a =*。
六、设>*<,R 是一个代数系统,*是实数集合R 上的一个二元运算,它使得对于R 中
的任意元素a 、b ,都有
b a b a b a ⋅++=*
其中的运算“+”、“⋅”即为实数的加法、乘法。
试证明:0是幺元,且>*<,R 独异点。
证明:(1)R a ∈∀,由a a a a =⋅++=*000即知,0是幺元。
(2)R b a ∈∀、,显然R b a b a b a ∈⋅++=*,即封闭性成立; 又R c b a ∈∀、、,有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b a c b a ⋅⋅++++⋅++=*⋅++=**)()()()( )()(c b c b a c b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显然上两式相等,即满足可结合性,综合得0是幺元,且>*<,R 独异点。
七、设>*<,H 和>*<,K 都是群>*<,G 的子群,试证明>*⋂<,K H 也是
>*<,G 的子群。
证明:K H b a ⋂∈∀、,因为>*<,H 和>*<,K 都是子群,所以K H b ⋂∈-1
,
由于*运算在K H 、中的封闭性,所以有K H b
a ⋂∈*-1
,由非空子集成为子群的充分条
件(课本196p 的定理5--4.8)即得>*⋂<,K H 也是>*<,G 的子群。
八、设>*<,G 是个独异点,并且对于G 中的每一个元素x 都有e x x =*,其中e 是幺
元,证明>*<,G 是一个阿贝尔群。
证明:由G x ∈∀,都有e x x =*成立,及e 是幺元,即知x x =-1
,亦即G 中每个元
素的逆元都是其自身。
故>*<,G 已经是个群了。
又G b a ∈∀、,由封闭性显然有G a b ∈*,且由前段结论,又有a a
=-1
,b b =-1,
a b a b *=*-1)(进而有
a b a b a b b a b a *=*=*=*=*-----11111)(
即*在G 中满足交换性。
综合即得>*<,G 是一个阿贝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