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XXXX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目录及其参考书
- 格式:docx
- 大小:21.89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编辑出版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本科目主要考查编辑出版史、书籍史、阅读史、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出版经营管理、数字出版、出版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熟悉中外编辑出版史、编辑出版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当前出版转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编辑出版史1.版本学2.中国古代书业史3.古代复制技术与重要印刷品4.出版相关著作与典籍5.出版人物6.重要出版与印刷机构7.出版管理与重大事件8.书籍装帧9.中外出版交流第二部分:书籍史、阅读史1.印刷术的影响2.书籍的物质形态3.文本、读者、作者、阐释理论4.阅读模式与阅读变革第三部分:编辑出版理论1.出版方针与原则2.出版属性3.出版思想4.出版规制5.出版传播6.出版教育第四部分: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1.书刊基本结构2.选题策划与报批3.审稿、校对、编辑加工4.定价与成本控制、发稿、装帧设计5.出版营销6.版权贸易7.重要国际书展8.读者服务第五部分:出版经营管理1.出版质量2.营销管理3.成本管理4.品牌管理5.文化管理6.战略管理第六部分:数字出版1.数字出版基本概念2.数字出版类型与平台3.数字出版流程4.大数据与数字出版5.国外数字出版进展6.数字出版管理第七部分:出版政策与法规1.著作权基础知识与案例解析2.信息网络传播权3.重要国际出版条约与国际出版组织4.出版管理机构5.出版行业组织6.知识产权保护7.网络出版管理法规8.全媒体环境中的出版政策法规问题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闭卷、笔试,不允许带任何辅助工具和设备。
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1.《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崇文书局2015年版;2.《现代出版》等杂志。
中传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新闻传播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凯程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讲义、模拟卷》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2版)》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凯程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讲义、模拟卷》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特别强调,这些参考书凯程老师经过审定,确定是100%没有问题的。
凯程作为专业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请大家放心使用凯程提供的信息。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就业,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辅导,中传新闻传播硕士参考书,中传新闻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传播硕士考研机构!一、中传新闻传播硕士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传新闻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语言文学综合》包括文艺学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五个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具有综合考试的性质,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学史的基本史实、理论和作家作品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文学理论(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形态3.文学理论的当代性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6.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三)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四要素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五)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六)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真: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善:情感评价、人文关怀3.美:形式创造(七)文学创造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2.文学作品的体裁(八)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3.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九)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1.叙事性作品2.抒情性作品(十)文学风格1.风格的观念和理论2.风格的类型与价值3.文学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及流派风格(十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3.文学接受的发生、发展、高潮4.现代传媒、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十二)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1.儒家的文学思想2.道家的文学思想(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理论1.《毛诗序》2.汉代对《楚辞》的评论3.曹丕《典论·论文》4.陆机《文赋》5.刘勰《文心雕龙》6.钟嵘《诗品》(三)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1.陈子昂与初唐文学理论2.李白、杜甫的文学理论3.白居易的文艺理论4.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5.司空图及唐代诗境理论6.苏轼的文艺思想7.严羽《沧浪诗话》8.元好问与金元文学批评(四)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1.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2.李贽与公安派的文学理论3.明清小说戏曲理论4.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5.清代词论(五)近代文学理论1.刘熙载《艺概》2.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2、《诗经》3、《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4、《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5、屈原与楚辞(二)秦汉文学1、秦及西汉散文2、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3、司马迁与《史记》4、两汉乐府诗5、东汉辞赋6、《汉书》及东汉散文7、东汉文人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2.两晋诗坛3.陶渊明4.南北朝民歌5.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6.永明体与齐梁诗坛7.庚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8.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9.魏晋南北朝小说(四)隋唐五代文学1.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2.盛唐的诗人群体3.李白4.杜甫5.大历诗风6.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7.白居易与元白诗派8.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9.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0.晚唐诗歌11.李商隐12.词的初鐊及晚唐五代词(五)宋代文学1.宋初文学2.柳永与北来前期词风的演变3.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4.苏轼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6.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10.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1.南宋的散文和四六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六)元代文学1.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2.关汉卿3.王实甫的《西厢记》4.白朴和马致远5.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6.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7.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8.元代散曲9.元代诗文(七)明代文学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3.明代前期诗文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5.明代杂剧的流变6.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7.汤显祖8.《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9.《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0.“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1.晚明诗文12.明代的散曲与民歌(八)清代文学1.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2.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3.清初白话小说4.《聊斋志异》5.《儒林外史》6.《红楼梦》7.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8.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九)近代文学1.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2.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3.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4.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三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1.文学思潮与运动2.鲁迅3.“五四”小说4.通俗小说5.郭沫若6.新诗7.散文8.戏剧(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2.茅盾3.老舍4.巴金5.沈从文6.鲁迅①鲁迅杂文②《故事新编》7.曹禺8.话剧(三)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2.赵树理3.小说①暴露与讽刺②体验与追忆③通俗与先锋④现实与民间4.通俗小说①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②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③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5.艾青6.新诗①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②校园诗人群与“中国新诗派”中国当代文学史(一)50-70年代的文学1.文学的“转折”2.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3.小说的题材和形态(二)80年代以来的文字1.80年代的文学环境2.80年代文学概况3.80年代初期的小说4.80年代的诗5.新诗潮6.80年代后期的小说7.女作家的创作8.散文创作9.90年代的文学状况10.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外国文学史(一)古希腊罗马文学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3.古希腊悲剧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作品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5.古希腊戏剧(二)中世纪文学1.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2.骑士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4.但丁《神曲》的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流思潮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人物、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3.莎士比亚的戏剧及戏剧艺术(四)17世纪文学1.古典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2.巴罗克风格3.古典主义悲剧艺术4.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五)18世纪文学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主张2.启蒙文学的概念及特点3.卢梭启蒙思想及艺术成就4.歌德《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内涵(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特点2.雨果艺术主张及小说艺术成就3.拜伦及其艺术成就4.麦尔维尔及其艺术成就(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的思想艺术成就3.狄更斯、哈代的思想艺术成就4.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思想艺术成就5.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思想艺术成就6.易卜生的戏剧及其成就(八)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1.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2.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3.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4.左拉、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5.波德莱尔及其艺术成就(九)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貌2.萧伯纳戏剧艺术3.罗曼·罗兰小说艺术4.布莱希特戏剧观及戏剧艺术5.海明威小说艺术6.高尔基、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小说艺术(十)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1.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2.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3.表现主义——卡夫卡4.未来主义5.超现实主义6.意识流小说——乔伊斯、福克纳(十一)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1.存在主义——萨特2.荒诞派戏剧——贝克特3.新小说4.“垮掉的一代”5.黑色幽默6.魔幻现实主义——加西亚·马尔克斯第四部分语言学概论1.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学的对象(2)语言学的学科体系(3)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概况2.语言的本质(1)语言作为符号系统(2)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3.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2)语言的思维功能4.语言的结构(1)语音和音系(2)语法(3)语义和语用(4)文字和书面语5.语言的历史(1)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2)语言的接触(3)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五部分现代汉语1.语音(1)语音的性质(2)国际音标(3)声母、韵母和声调(4)音节(5)音变2.汉字(1)汉字概说(2)汉字的特点和结构(3)汉字的现状(4)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词汇(1)词汇概说(2)词的构造(3)多义词和同音词(4)同义词和反义词(5)词汇的构成部分4.语法(1)语法概说(2)词类划分及词类系统(3)词组及层次分析法(4)句型系统及句子分析(5)歧义现象(6)复句5.修辞(1)修辞概说(2)语音的调节和利用(3)词语的选择和锤炼(4)句式的调整和修饰(5)辞格的运用和创新(6)适应语体和调整风格第六部分古代汉语1.文选(1)范围: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4册,其中1、2册为重点。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方向及考试科目参考书目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电视艺术是20世纪相伴着电子技术飞速进展而产生的全新艺术形状,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九艺术女神”。
故而,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电视艺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深入了解电视艺术产生和进展的历史,认识电视艺术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电视艺术以后进展的重要走向,并进而把握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专门的审美特点。
在研究取径方面,本专业方向通过对经典和有代表性作品的观摩和解读,以把握大量的影像研究资料,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性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把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提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在电视艺术的学术研究领域里,有新的理论开拓和新的学术建树。
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电视艺术事业的飞速进展。
2.电视策划方向本方向研究的要紧内容包括:传媒策划原理、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包装、媒介批判、大众文化与媒介研究等。
随着电视产业化、市场化的深入进展和传媒产业竞争的日趋猛烈,策划在电视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电视策划是为着提升节目、栏目、频道竞争实力而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在考虑频道定位、栏目定位、观众定位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节目生产和节目创作的宏观方略与微观策略。
电视策划是当代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已从早期的编导或制片人的个体行为演化为自觉的团体聪慧效应,全国知名的电视品牌栏目和节目无一不是集体聪慧的结晶,电视策划人才已成为传媒业现实与以后的不可或缺。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电视策划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规律方法,关于电视产业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方向要紧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策划理论的同时,参与一定的实践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前言传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够通过参加考研来深造自己在传播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而对于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也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二、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传播学概论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学概论》(第三版)作者:媚可川这本书是中传传播学专业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非常好的参考书目。
2.《传播学导论》作者:吕梁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非常适合考研学习使用。
三、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深入了解各种传播理论对于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传播理论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理论基础》作者:王宏义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的研究思想,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书目。
2.《传播研究导论》(第五版)作者:尼克·卡尔这是一本国外著名的传播理论著作,内容详实,对于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考研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四、传播方法传播方法是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方法对于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传播方法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方法学导论》作者:李军这本书从方法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考研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定性研究方法》(第三版)作者:王勇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传播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好的参考书目之一。
五、传播伦理伦理问题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伦理对于专业素养和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传媒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传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 年7 月上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成立了“四个学部,一个中心”,即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理工学部、文法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机构构成: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挂靠)、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挂靠)一、中传传播学招生目录招生专业:传播学(050302)研究方向: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人数:53人,其中推免16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学制:3年二、参考书《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框架、历史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世纪大众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上海译文出版生《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媒介研究技巧》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陈阳中国人民出版社三、复试参考书:四、中传传播学复试分数线2018年2017年政治/英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65 2016年五、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新闻学史论712一、名词解释1.媒介素养2.邵飘萍3.媒介事件4.扒粪运动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涵化理论2.为什么说黄远生是报界奇才3.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因素4.新中国成立前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三、论述题1.从信息和新技术发现的角度评价莫个人的话,大意就是信息和新技术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单人位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消失是不对的2.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政府的规制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2.休眠效果3.议程设置4.自变量5.大数据二、简答题1.符号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2.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意义三、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理论对“网购”的新闻式广告的文本进行分析2.网络舆情的演变及特征,用具体实例分析3.论述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此研究领域的意义。
XXX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复试)介绍20XX年中传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复试)介绍凯程王老师为2016中传艺术硕士考生介绍一下艺术考研参考书目,为16年考研的学生做一具复习指导。
1.《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3.《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凯程艺术基础XXX》下面由凯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中传艺术硕士复试的考试科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考试科目(复试)艺术硕士复试笔试参考书及注意事项复试面试作品及注意事项◆电影01电影创作电影创作方向参考书别指定。
复试是考笔试影片分析。
我们推举潘桦的《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
预备视频,微电影,短剧。
◆广播电视01播音与主持艺术①《播音发声学》徐恒北京广播学院②《播音创作基础》张颂北京广播学院③《中国播音学》(修订版)张颂北京广播学院④《播音语言通论》张颂北京广播⑤《语言传播文论》张颂北京广播学院播音预备播读稿件和即兴评述。
也能够预备你之前的上镜作品。
02动漫创作①《艺术进展史》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②《世界电影史》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美)译者:陈旭光北京大学③《CGM》杂志近一年各期预备动漫作品(手绘和制作的都预备)、视频、网站。
其他设计类、美术类作品亦可03艺术治理①《艺术治理学概论》余丁高等教育2008②《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广东人民2005③《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锋复旦大学2007④《创意经济:怎么点石成金》约翰?霍金斯上海三联书店2006⑤《电视剧制片治理:从项目策划到市场营销》陈晓春等北京大学预备策划案,视频短片及与艺术相关的作品。
04挪移媒体视频节目创作①《内容产业论》赵子忠中国传媒大学②《挪移XXX》丹?斯坦博克著电子工业③《挪移电视:DVB-H、DMB、3G系统和富媒体应用》 (印度)Amitabh Kumar著机械工业预备视频短片(微电影、新闻纪录类都可)、网站。
一、具体分析和出题趋势预测1.整体命题模式——未来几年内题型可能出现变化今年考试在题量、题型上与近几年的考题没有显著差异。
总分为150分,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各占50分。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应用写作四类,共14道题,其中名词解释4题,简答6题,论述3题,应用写作1题。
值得注意的是,与近几年的命题模式相比,今年的试题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名词解释的数量减少了,新闻业务部分没有设置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都是考的基本定义、基本概念,这类题型的减少说明了出题日益灵活化,基本概念、定义考得越来越少。
二是出现了一类新题型——时评分析,说白了就是对“评论”的再评论。
这总题型比起对新闻作品的评论来,显然难度更大。
“时评分析”的出现,是在告诉考生,平时不仅要关注各类新闻报道,还要关注新闻评论之类的其他新闻体裁,对各种体裁的特点、优势、不足、运用范围、写作技法都能够有所了解和把握。
从今年的试题来看,未来几年内题型可能会有一些变化,除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写作、作品分析等传统题型外,可能会经常出现新题型。
因此,后面的考生在复习时,除了传媒大学的试题外,还应该多关注一些其他院校的新闻学试题,比如人大、复旦、北大、清华、社科院等院校的试题,接触和练习各类题型,以便考试时游刃有余。
2.各部分具体的命题特点(1)新闻理论部分——媒介的角色与功能、媒介与社会受众的关系成为重点话题。
近年来,“新闻舆论”一直是很多学校新闻学考试的重点,这次的考题出现了一些变化。
媒介的角色与功能、媒介与社会受众的关系成为了新闻理论部分的重点话题。
在新闻理论部分的50分钟,直接考到这两个话题的题目占了30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论述题虽然没有直接考这两个话题,但答案中必然会涉及相关内容。
因此,可以说几乎每道题都涉及了这些话题。
究其原因,可能和08年我国的局势有关——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危机**件)层出不穷,媒体在这些事件面前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功能,媒体是否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引导受众,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整体和谐稳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