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建和礼乐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识记西周建立的年代、建立者及都城,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简单了解西周的井田制经济制度;识记周公“制礼作乐”,了解西周的礼乐文化;

2.通过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3、肯定周初分封的积极意义,理解分封制的发展趋势。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难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说明:

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分封制从西周初年开始到春秋战国,一直待续了800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结束,即从公元前1046年至前221年。通过分封,西周的疆域、统治地区大大扩大了。从历史作用上说,西周初年推行的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又通过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建立了从西方伸向东、北、南三方的统治基地,深入到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助于广大地区进一步开发。

2. 西周确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但就一般学生而言,这段历史比较遥远,与现实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对现代音乐很感兴趣,但古代连音乐也有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文大量的实例、具体图片、相关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教学设计]

1. 课前活动。

2. 导入新课。

3.探究西周封邦建国体制。

4.讨论:西周的分封制与中世纪欧洲的分封制有何不同?

5.西周的经济发展概况。

6.师生探究西周的礼乐文化

7.如何评价周公?

8.小结

[资料附录]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欧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三: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

材料四:

1. 不同等级对死的称呼。

天子──驾崩、崩;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禄;平民──去世。

2. 西周王“礼”为“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3. 西周的服饰分弁、冕、冠、巾、帻,其中弁为天子服饰,冕为王公诸侯服饰,冠为

有身份的人的服饰,巾、帻则是一般人的服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五: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

材料6:

1. 礼不下庶人。——《礼记》

2.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荀子》

3.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材用足,材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

4.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

[训练设计]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问题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周初的分封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问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义务:忠于职守,拱卫王室;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述职。

关系:诸侯服从天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问题3:材料三所述事件说明诸侯与天子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王室衰微,诸侯不朝。

实质:分封制崩溃。

材料四:(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史记.楚世家》

问题4: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问题5: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问题6: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