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方借方经常项目
- 格式:ppt
- 大小:581.00 KB
- 文档页数:31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是一种以借贷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方法,它基于企业的财务实际,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数据按照借贷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记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分为记借记方和记贷记方。
记借方:借方是对应被记账事项的增加方向,通常表示企业的资产、费用和成本的增加。
借方应记录的项目有:
1.资产的增加: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2.费用和成本的增加:如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记贷方:贷方是对应被记账事项的减少方向,通常表示企业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
贷方应记录的项目有:
1.负债的增加:如应付账款、应付利息等。
2.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资本、利润等。
3.收入的增加: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企业购买了一批原材料,那么该交易就需要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进行记账。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基于“财务等式”的原理,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借贷记账,可以始终保持该等式的平衡。
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总之,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常用的会计记账方法,其记账规则主要包括记借方和记贷方。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企业可以对各项经济业务
进行分类和记录,并保持财务等式的平衡,以便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分析一.概念解释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
1.A 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1.A.a 货物: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
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进口。
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1.A.b 服务: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1.A.b.1 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指居民或非居民向对方所拥有的货物和设备(如船舶、飞机及其他运输工具)提供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贷方记录我国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维护和维修服务。
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的非居民维护和维修服务。
1.A.b.3 运输:指将人和物体从一地点运送至另一地点的过程以及相关辅助和附属服务,以及邮政和邮递服务。
贷方记录居民向非居民提供的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借方记录居民接受的非居民国际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
国际金融学复习重点(1)国际金融学注:以下期末复习要点主要根据本人按老师所勾画的重点整理得到的,如果有任何错误或者遗漏,希望同学们指出来,谢谢。
此外如果考试发现重点不准,本人概不负责,并且本人享有最终解释权。
最后希望金融工程一班的同学们好好复习,下学期取得好成绩。
复习重点一.国际货币体系1.含义:是指在世界各国贸易交往、债务清偿、资本流动中对货币的定值、兑换、比价和国际收支的调整,以及储备资产的供应等方面做出的安排和规定2.金本位体系:以一定成色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广义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狭义的金本位制指金币本位制,包括三点:1.以金币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具有法定含金量。
2.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储藏。
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各国货币按其含金量确定它们之间的比值,国际间的结算和货币储备都用黄金3.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双挂钩):体系内容:1.美元与黄金挂钩。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
3.实行固定汇率特里芬难题:在该货币体系下,基准货币国家美国的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会给这一体系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即世界各国储备增加,将导致美国国际收支的赤字,美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赤字会导致美元大量过剩,从而引起美元危机或降低美元的信用。
反之,如果美国极力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造成国际清偿能力不足。
4.牙买加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点: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确定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基本特点:1.国际储备多样化。
2.汇率制度多样化。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5.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二.国际收支1.定义:一国(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非居民全部往来(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账户原理(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以及金融账户)1.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Presentation):将国际收支按特定的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法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一、编制原则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
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方项目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
二、项目含义(一)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
A.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a.货物:指通过我国海关的进出口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均采用离岸价格计价,即海关统计的到岸价进口额减去运输和保险费用统计为国际收支口径的进口,出口沿用海关的统计。
此项目中还包括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等,对商品退货也在此项目中进行了调整。
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
贷方表示收入,借方表示支出。
1.运输:指与运输有关的服务收支。
包括海、陆、空运输,太空和管道运输等。
2.旅游:指对在我国境内停留不足一年的外国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包括因公、因私)提供货物和服务获得的收入以及我国居民出国旅行(因公、因私)的支出。
3.通讯服务:包括:(1)电讯,指电话、电传、电报、电缆、广播、卫星、电子邮件等;(2)邮政和邮递服务。
4.建筑服务:指我国企业在经济领土之外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以及非居民企业在我国经济领土之内完成的建筑、安装项目。
5.保险服务:包括各种保险服务的收支,以及同保险交易有关的代理商的佣金。
6.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中介和辅助服务收支。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包括计算机数据和与信息、新闻有关的服务交易收支。
财务制度里的借和贷
一、借方:
1. 资产账户:资产账户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拥有的各种资源或权益的交易记录,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所有资产发生的增加都应该在借方记录。
2. 成本费用账户:成本费用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和费用,
如原材料采购成本、劳动力成本、折旧费用等。
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发生都应该在借方记录。
3. 收入账户: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应该在借方记录。
收入是企业经
营活动的主要来源之一。
4. 股东权益账户:股东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权益。
股东向企业注入的资
金应该在借方记录,表示企业的净资产增加。
二、贷方:
1. 负债账户:负债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对外部机构或个人的债务,比如银行贷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
所有负债的增加都应该在贷方记录。
2. 成本费用账户:与借方相对应,贷方应该记录所有成本费用的减少,包括原材料的消耗、服务费用的支付等。
3. 收入账户:与借方相对应,贷方应该记录所有收入的减少,比如退货退款、折扣支出等。
4. 股东权益账户:企业向股东支付分红或进行减资等情况都应该在贷方记录,表示企业的
净资产减少。
以上是财务制度中借和贷的概述,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和账户,确保
财务记录的准确和规范。
只有良好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处理才能保障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经营
稳定。
17一、填空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三类。
2.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3.汇率制度主要有两种,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是(国内)单位付给(国外)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
贷方是(国外)单位付给(国内)单位的全部交易项目。
5.在不考虑官方储备项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国际收支顺差)与(国际收支逆差)两种情况。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是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
7.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
8.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它包括:第一,商品;第二,劳务;第三,国际间单方转移。
9.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跌了);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了)。
10.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是指(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
11.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盈余(或贸易顺差)),出口小于进口称为(贸易赤字(或贸易逆差))。
12.出口与进口之差称为(净出口),或(贸易余额)。
13.外汇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标价法。
14.对国内产品的支出=国内支出+(净出口)。
15.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16.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17.一国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对别国的影响,称为(回波效应)。
反过来,别国的这种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这种影响被称为(溢出效应)。
18.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两种。
19.在国内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赤字时,可采用(紧缩)性的政策。
20.内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外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这十年间均是顺差,且在不断增长。
虽受2023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国际交易收支交易总规模仍有所增长,并且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23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十年来国际收支情况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我国近十年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国际收支额也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下面结合图表进行具体分析:从“经常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贷方从2000年的29897281.4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72589326.1万美元,而借方则从2000年的27845356.5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29978586.1万美元。
尽管在2023年借方和贷方都有所降低。
但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另外借贷方之差也不断增大即国际收支不断拉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贸易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借贷方的差额则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
从“储备资产项目”中可以看到借方逐年增加,而贷方几乎没有而且变化不大,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差额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2000年—2023年度国际收支各项项目的环比增长率”图表反映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储备资产”的环比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经常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的变化不大。
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近十年来呈现出以上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用微观方面的原因。
会计科目“借方”或“贷方”的记忆方法分2大类:1、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其增加方。
需掌握教材37页会计科目表基础会计学中所涉及到的5大类结转1、购进业务中,结转已验收入库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贷:物资采购2、结转/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归集完毕)3、结转产品的生产成本。
即:完工产品转为库存商品/产成品借:库存商品/产成品(产品入库)贷:生产成本4、结转库存商品的成本。
即:产品卖掉进入销售环节,产品的成本应当从库存商品结转到“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贷:库存商品5、结转损益。
即:结转到“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本年利润用来核算出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
因为收入-费用=利润,所以核算利润的时候,要通过2大类的分录结转,才能得出最终的利润数。
1)要结转“益”类(收入类)的科目。
“益”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增加项,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
借:“益”类的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本年利润(贷方表增加数,可以理解为收入使得利润增加)2)要结转“损”类(费用类)的科目。
“损”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减少项,比如:营业费用、营业税金,营业成本、管理费用、所得税等,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借方表减少数,可以理解为费用使得利润减少)贷:“损”类的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3)通过前2步本年利润借贷方的比较,能看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如果是贷方大于借方说明企业是盈利,反之亏损。
利润分配:用来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总额或亏损弥补总额,即年末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中,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论述题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机制有哪几种?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有什么代价?答: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是指,当国际收支不平衡发生时,国内经济变量自发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它主要包括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是指:当国际收支不平衡发生是,本国的对外支付和收入存在差距,从而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外汇市场会对供需进行自发调节,在固定汇率制下导致本国货币流出或者流入,在浮动汇率制下导致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这最后都会导致本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发生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动。
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不平衡发生时,对外支付的增加或减少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或上升,进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和进口需求向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向变动。
利率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代价: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往往以紧缩国内经济为代价,这会造成国内的就业产出下降,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
因此,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需要与政府的主动调节结合起来,在利用调节机制的同时,控制和降低自动调节的代价。
2.请对比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和缺点。
答:对比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问题。
固定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后,经济恢复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不同,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会在固定的汇率水平下,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缺口,并相应变动货币供应量,通过内部均衡的变动来对经济不平衡进行调节,而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则完全听任汇率变动来平衡外汇供求,进行调节,而在浮动汇率制下。
政府则完全听任汇率变动来平衡外汇供求,进而调节经济运行。
a 固定汇率制的内外均衡调节需要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本国的价格体系,相对于浮动汇率制的单一变量(汇率)调整而言,较复杂和耗时但是从长期看固定汇率制的调节成本反而较低。
关于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关于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表1-1 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年度表)单位:亿美元项目20161. 经常账户1,964贷方24,546借方-22,5831.A 货物和服务2,499贷方21,979借方-19,4801.A.a 货物4,941贷方19,895借方-14,9541.A.b 服务-2,442贷方2,084借方-4,5261.A.b.1 加工服务184贷方185借方-21.A.b.2 维护和维修服务 32贷方52借方-201.A.b.3 运输-468贷方338借方-8061.A.b.4 旅行-2,167贷方444借方-2,6111.A.b.5 建设42贷方127借方-851.A.b.6 保险和养老金服-88务贷方41借方-1291.A.b.7 金融服务11贷方32借方-201.A.b.8 知识产权使用费 -2282.2.1.4.2.3 贷-196 款2.2.1.4.2.4 保-6险和养老金2.2.1.4.2.5 贸162 易信贷2.2.1.4.2.6 其239 他2.2.1.4.2.7 特别提款权2.2.2 储备资产4,4372.2.2.1 货币黄金02.2.2.2 特别提款权 32.2.2.3 在国际货币基金-53 组织的储备头寸2.2.2.4 外汇储备4,4872.2.2.5 其他储备资产03.净误差与遗漏-2,227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国际收支总差额3665 4394 2433 2378 1361 2154 1482 2360 3042 2227 经常项目差额3532 4206 2433 2378 1361 2154 1482 2360 3042 1964 占国际收支总差额的比重96 9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8 与GDP之比% 10.10 9.30 4.90 4.00 1.80 2.50 1.50 2.30 2.80 1.80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3665 -4394 -2019 -1849 -1223 -1283 -853 -1692 -912 263 占国际收支差额比重-100 -100 -83 -78 -90 -60 -58 -72 -30 12 与GDP之比% 4.50 1.80 2.70 -3.00 -1.60 -1.50 -0.90 -1.60 -0.80 -0.25GDP(亿人民币)270232.3319515.5349081.4413030.3489300.6540367.4595244.4643974689052.1743585.5 表1 2007-2016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部图1 2007-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情况走势图一、2016总体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6年,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作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8个年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国际贸易依然低迷,贸易增速缓慢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