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纲及考题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72
1,月亮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引起了传统唯物主义客观性原则危机。
一切对象都只是感觉到的存在物,是与人的感官大脑功能相关的显现物物象?一般的看法:事物为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本质是现象的依据,处于事物的深层,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处于事物的表层。
何谓本质?两种观点一,非实体性的关系,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组成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二,实体性的存在,即作为食物支持的本体。
传统唯物主义者两者皆有,且偏于后者,并且强调作为本体的本质是绝对对立于意识和认识成为追求的终极对象。
量子力学消除了本体即本质:量子力学指出本体无非物体内部的微观结构,而微观结构想成为人的认识对象,必须转化为现象,因为微观客体必须通过宏观仪器转化为宏观现象,或者是用宏观语言解释传递这种被转变成的宏观现象。
这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如何超越现象去把握其后或其中的本体,最后提供给我们的仍然是现象,同样的事实是,无论我们怎样去把握那支配着现象界的必然规律,这种必然规律仍然是现象之间的联系。
只要是人认识的对象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属于统一的现象域。
这是一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己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月亮以其特殊的形态和运动方式被人看做月亮,离开了人,宇宙当然还存在着,但月亮消失了。
这也是马克思指出的,被抽象的孤立理解的,被固定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对人来说也说无。
事实上,大家都明白这个意思,可是非要用语言讲它讲清楚而且讲得的能划分到哲学上真的挺难得。
事物是由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但由于人的生理限制,人类只能观看到现象,是与人的感官大脑功能相关的显现物物象,而不能看到本质。
宇宙肯定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这是一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己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自然界以其特殊的形态和运动方式被人看做自然界,离开了人,宇宙当然还存在着,但自然界消失了,比如说自然界的月亮。
2,虚拟实在问题是什么问题?说实话,我都觉得讨论这样的问题很搞笑。
八年级语文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复习提纲1知识梳理一、选择题1.“列杰尼奥夫竭力安慰他”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六个月的心血白白地糟蹋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你做事怎么这样粗心?现在安下心去吧,骂也没用啦。
重新开始吧。
”“可是,列杰尼奥夫同志,你知道,我六个月的心血白白地糟蹋啦。
这是我每天紧张地工作八个钟头的成果呵!真该死,我们现在还有这样的寄生虫。
”列杰尼奥夫竭力安慰他。
他只好重新开始工作。
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把他写好的原稿拿去,用打字机打出来。
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重新写成了。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当作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的著名小说《_______》,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3.下图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关系梳理图展示,请补充A、B两处空缺。
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______光芒的长篇小说,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______英雄形象,保尔是在______(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5.请参照下面名人的自我介绍,想象自己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并做自我介绍。
老舍的自我介绍(示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诺贝尔的自我介绍(示例):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
“一”写作提纲30例一、一的概念和基本含义:1. “一”字在汉字中是最简单的字形,表示最少、最小的数量。
2. “一”也可以表示独一无二,独特。
3. “一”有时用来表示代表整体,统一。
二、数学中的“一”:1. “一”是自然数中最小的正整数。
2. “一”是最基本的单位,可以用来计数。
3. “一”也表示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一本书”、“一支笔”。
三、“一”的象征:1. “一”表示唯一、独一无二的含义。
2. “一”也可以表示团结和合作,例如“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3. “一”可以表示坚定和不变,例如“一往无前”,“一诺千金”。
四、“一”的引申含义:1. “一”可以用来表示同类之中最好、最高的,例如“世界第一”、“冠军”。
2. “一”有时用来表示迅速,例如“一瞬间”。
3. “一”可以表示固定的时间或顺序,例如“七点一刻”、“一年一度”。
五、“一”的习语和成语:1. “一无所有”表示一无所有或毫无收获。
2. “一马当先”表示领导先导。
3. “一丝不苟”表示做事认真细致,不漏一点瑕疵。
4. “一心一意”表示专心致志,全力以赴。
六、“一”的相关故事:1. 道家思想中的一: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也代表着绝对的真理,一即为全。
2. 佛教思想中的一:佛教中有“一念清净”之说,表示心无杂念,达到纯净的境界。
3. 《三字经》中的一:三字经中有“天地玄黄”,表示天地之间的神秘而又无比纯净。
七、“一”的艺术表现:1. 书法中的“一”字,以其简洁的笔画和端庄的形态,被广泛运用于书法作品中。
2. 绘画中的“一”字,可以表示画面中的主角或突出的元素。
3. 诗歌中的“一”字,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或思想,例如“山一程,水一程”。
八、“一”的道德观念:1. “一”与道德事业密切相关,道德的核心是“一”。
一个人只有独立自主、热诚奉献,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2. “一”代表尊严和自尊,一个人只有坚守原则、不犯错误,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一级提纲二级提纲三级提纲备注要点马克思中国化科学内涵①②③结合,特色①②③,内涵①②③历史进程4阶段,2飞跃,2成果,3基本点,4“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时代主题;形成标志;3基本方面;3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国情/6特点;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开端;形成4阶段;概念和总路线;两大革命;4动力;核心问题;性质;两步走;三大纲领;“一次/二次革命论”革命道路(3必要性/5可能性;内容/形式/阵地)基本经验(3法宝;3统战、3军则、3党建)三大作风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社会性质/特征123;2矛盾;3条件;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总路线12;转变(3必然性、4可能性)经验①②③,两个事实;制度建立5标志/4意义庸俗生产力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时代主题;正式提出;3历史地位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本质内涵①②,(社会和谐);根本任务发展123;科学技术123;两个战略第一资源初级阶段理论2含义;8新特征(十七大);长期性;十三大主要矛盾;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基本纲领①②③④(十七大更新);最高/最低纲领发展战略(三步走;建小康5点(十七大))改革开放伟大革命12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1234(毛泽东)全面性;成败标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123;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离不开世界123;两个立足点;全/多/宽;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①②③;应对国际经济危机①②三个代表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3代表;关键/核心/本质;3内容;3指导意义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形成基本依据、现实基础、重要借鉴;十七大内容和意义要义/核心/要求/方法;意义①②③理论精髓思想路线的形成初步界定,系统论证,全面确立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内容;2错误倾向;意义①②③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解放思想含义;法宝(十七大)①②③;理论创新123 求真务实①②③④特色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基人;提出/确立;基本特征①②③;基本经济制度;3根据;2基本原则;公有制地位12;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分配制度;2分配方式;2问题;社保体系123;生产要素分配;“两个大局”方针: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16字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社会主义新农村(5点总要求);三农问题统筹区域发展(两个关系,两个目标和途径)两个社会;内在要求/重要途径特色政治基本方针3统一(核心、本质、方略);4制度具体国体;人民范畴;政体;最高权力机关;多党合作的机构;16字方针;两大主题;3职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3依据;4权利基层民主自治3体系;3建设十七大依法治国1宪法;概念提出;科学内涵;4意义;前提基础法制建设“16字方针”体制改革3基本原则;主要任务(4民主、4权利、6方面)谈“民主,自由,人权”特色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根本任务;基本方针①②③④⑤核心价值体系4内容(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八荣八耻“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加强两个建设内容;文化体制改革2方面、2格局、1重点和谐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含义/6总要求;3必要;意义(3理论、4实践)“四位一体”总体思路指导思想;6原则;目标任务“3最”利益问题改善民生(6个基本要求)“两个面向”;“两个比重”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成功实践;六点意见;“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外交国际形势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南北东西”问题世界多极化(概念/态势/焦点/特征)经济全球化(P61);本质;我国政策初期毛泽东三大方针;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和发展“一条线”;邓小平方针;“两个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原则①②③④外交政策宗旨①②③④;外交工作布局/方针和谐世界依靠力量根本力量具体构成;“四个尊重”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内容;两个范围;任务;两个旗帜民族问题基本原则;三个反对;宗教问题3原则国防和军队解放军宗旨;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共产党性质;执政实质;宗旨;本质特征;体现“两个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政治和思想路线;四个建设;“三好”原则最大政治优势以改革创新推进党建两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青春的邀约悄悄变化的我1、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身体外形……成熟2、什么是青春期(指什么)?它的地位是什么?P3 (1)含义:青春期一般指人的发育过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
(2)地它是继婴位: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3、青春期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是什么?P3最后一段4、青春期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是什么?P4正文一段5、我们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如何看待我们身体的变化?P5原因: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表现: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看待: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6、青春的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美?P5第二段7、青春期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5第三段8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6相关链接①反抗与依赖。
②闭锁与开放。
③勇敢与怯懦。
9、青春期矛盾心理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P6第一段10、如何排解(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P6第二段11矛盾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哪些?P7方法与技能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②参加体育活动;③学习自我暗示;④试试自我解嘲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2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性?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
人是能思想的高等动物,思想使我们强大。
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13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有了哪些变化?P9第二段14什么是独立思维?(如何理解思维的独立性?或思维的独立要求我们如何做?)P9第三段15如何认识思维的批判性?P10正文一段16表现是什么?P10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向权威挑战。
17思维批判性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P11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改进现状。
18、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什么(怎样培养批判精神)?P11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 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 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和 。
3.指出下图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4.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是 大循环、 循环、 循环。
5.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促进 迁移和 交换;②调节全球热量,维持全球 平衡;③使水资源不断得到 ;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保护 ,合理利用;④塑造 。
如河口 、山麓 的形成,黄土高原 地貌的形成,黄河下游 的形成等。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将下列人类活动与其影响的水循环环节进行连线:(2)城市化过程中,地面由 变成 ,从而使 减弱、 减少, 增加、并大量汇入河流,容易出现 灾害。
二、洋流1.洋流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 的流速和流向的 海水运动。
2.洋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类,洋流可以分为 (在 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和 (一个海区海水流出,其他海区海水流入 形成的洋流)。
(2)按性质分类,洋流可以分为 (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和 (比流经海区水温低)。
一般来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属于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属于 。
3.南北半球洋流模式:(1)在下左图中标出各风带的名称。
⑧⑥⑦南水北调造三峡水库过度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森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下渗(2)在下右图中画出南北半球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名称叫 和 ;按成因分类,属于 ;按性质分类属于 。
(3)在下右图中画出南北半球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名称叫 ;按性质分,北半球属于,南半球属于(4)在上右图中画出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
(5)在图中画出补偿流,完成洋流模式图。
全球洋流模式图呈“ ”型。
(6)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以30°为中心)的洋流,北半球呈 时针,南半球呈 时针。
复习第一轮: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内容①周天子把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诸侯。
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①按照血缘的关系维系分封制。
②最突出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前221 年统一。
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内容主要有哪些?对历史有何影响?)中央:①首创“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
(特点是权力至高无上,不受制约。
)②中央机构设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能分别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军事监察)③地方:废分封行郡县。
(采纳李斯的建议);▲(1)郡县制的特点(与分封制对比)是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P18、P21)①对秦朝: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但也造成阶级矛盾激化;②对后世: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沿用、发展。
第三课、第四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古代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皇权日益加强;明清加强的消极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属于监察制度,最早发端于汉武帝时期;特点是位卑权重,代表中央巡视地方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内容:中央设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权力。
尚书省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2)作用: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提纲及相应练习《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军事教程复习提纲答案版-1、国防的含义、⽬的、⼿段、分类:P3-P5含义: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进⾏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化、外交、科技、教育等⽅⾯的活动。
⽬的:1捍卫国家主权2保卫国家统⼀和领⼟完整3维护国家安全⼿段:①军事、②政治、③经济、④外交。
分类:进攻型国防:①扩张型(美国)②联盟型(欧盟)防御型国防:③⾃卫型(中国)④中⽴型(瑞⼠)2、我国⼏千年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P9-P111强⼤的国防必须有强⼤的经济发展⼒量做后盾(经济)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政治)3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数量⾜的军队(军队)4武装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的重要原因(武器)5只有国家统⼀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的国防(国家与民族)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的精神根基(意识)3、我国国防法规⽴法的层次有哪些:P14①国家的最⾼权⼒机关即全国⼈民代表⼤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防法律。
②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政法规。
③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政规章。
④各军兵种、⼤军区的军事⽴法。
⑤省、市地⽅性的国防⽴法。
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颁布时间及主要内容;P15《国防法》(1997 3 14)⼋届⼈⼤五次会议颁布内容:1界定国防的含义,国防的基本原则2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武装⼒量的领导3关于我国的武装⼒量,加强⾼技术研究与促进武器装备现代化4依法加强我国国防资产的管理与保护,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国防教育法》(2001 4 28)九届⼈⼤常委颁布内容:1阐述国防教育的作⽤2规定国防教育的⽅针和原则,内容和⽬的3关于学校的国防教育《兵役法》(1955)(1984 5 31)(1998 12 29)内容:(现⾏) 1调整了我国兵役制度2缩短了我国义务兵服现役期限3改⾰了志愿兵服兵役制度4完善了预备役制度5强化了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政策6规定了预备役⼈员军事训练由当地⼈民政府给以误⼯补贴7拓宽了退伍军⼈安置就业渠道8加⼤对违反兵役法规⾏为惩处的⼒度9增强了《兵役法》的强制性和强威《反国家分裂法》(2005 3 14)⼗届全国⼈⼤第三次会议通过内容:1对台特别⽴法2承诺:1)⿎励和推动两岸⼈员往来和经济⽂化交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积极推动平等协商和谈判2)以和平⽅式实现国家统⼀,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药理学提纲第一单元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与用药目的不相符合,并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不良反应多数为药物效应的延伸,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如药源性疾病。
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副反应(side reaction) 副产品(考题高发区)亦称副作用(side effect)。
副反应为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
其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即涉及多个效应器官有关。
当药物的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例如,阿托品具有多种效应,当其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腹部绞痛时,它的其他效应,如口干、心悸、便秘等症状即为副反应。
副反应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
药物的效应有很多,特异药物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听到什么药的话,不是在骗人就是应取缔的虚假广告,有主就有副,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1药物的副作用是指(2005)A.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B.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出现的对机体有害的作用C.继发于治疗作用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D.与剂量无关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E.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出现的生物效应答案:A1.药物的副反应是(2005)A.难以避免的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答案:A解析: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一种反应,多数很轻微,这是因为药物选择性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反应。
2.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2002)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答案:B4引起药物副作用的原因是(2004)A.药物的毒性反应大B.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C.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高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过强E.药物的作用广泛答案:E二、毒性反应(boxic reaction)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及避免。
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
前者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境的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而后者则大多损害肝、肾、骨髓及内分泌功能。
因此,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致癌、致畸胎及致突变三致反应亦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5 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2006)A.与药物剂量无关B.与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C.一般不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D.大多为难以预知的反应E.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答案:E题解:毒性反应是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或用药方法不当时所造成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毒性反应大多数可预知,可避免。
注意:过敏性体质病人和敏感性过高=机体高敏性不是一个概念。
陷阱2用药后可造成机体病理性损害,并可预知的不良反应是(2002)A.继发反应B.特异性反应C.毒性反应D.变态反应E.副作用答案:C讲解:(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并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如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可改变正常肠道菌群的关系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
青霉素类引致的赫氏反应(Herxheimers reaction)也属于继发反应。
首剂效应(first dose effect)又称首剂综合征(syndrome of first dose)或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最初发现引起首剂效应的药物为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prazoxin),该药引起的首剂效应表现为恶心、头晕、头痛、心悸、嗜睡、体位性低血压、休克等;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也可引起首剂效应。
为预防哌唑嗪的首剂效应,可采用临睡前给药,并从小剂量(0.5mg)开始;一旦发生首剂效应,应使患者平卧,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一般名词,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三、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为停药后的血药浓度虽已降至阀浓度以下,但此时残存于体内的药物仍具一定生物效应,此效应即为后遗效应。
四、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
(3~4题共用备选答案)A.快速耐受性B.成瘾性C.耐药性D.反跳现象E.高敏性3.吗啡易引起答案:B毒品的危害就在于其成瘾性。
管制药品,吗啡在不法分子那里就是毒品,用的就是成瘾性。
4.长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突然停药可发生答案:D5.药物依赖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2001)A.精神依赖B.躯体依赖C.耐受性增加D.精神和躯体依赖E.耐受性降低答案:D解析:传统上将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躯体依赖也称为生理依赖,它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理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状态。
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它使使用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所谓的渴求状态。
【解析】本章主要掌握不良反应,尤其其中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是常考得考点,二者一定要区别开来,前者在治疗剂量出现,后者由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引起。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药也要引起注意。
五、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变态反应亦称超敏反应(hypersensmvereaction),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其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也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且不能用药理活性的拮抗药解救。
临床表现可因人、因药物而异,可从轻微的皮疹、药热到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等。
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为药物中的杂质。
临床片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
公理——既然是与什么都无关,那就什么都有可能。
也可反过来。
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甚至是杂质!剂量大小无关,由轻到重,全身那都可以。
六、特异质反应(ldl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原(团)有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且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这种反应不同于免疫反应,可能与病人存在着药理遗传异常有关。
与变态反应对比,不是什么都可以。
就是他们一家子和别人对药物反应不一样——遗传,传家宝古董还在升值,与时间成正比——特异质反应会升值吗,记住与剂量成正比。
恶性高热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与剂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此即为剂量—效应关系。
由于药理效应强弱直接与血药浓度高低有关,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同,即可得量—效曲线。
切肉,扎一下还可以。
什么关系,曲线——前面的一般为横坐标一、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半数有效量为药物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耻反应)的浓度瞬剂量,可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
二、洽疗指数(therapeutlc lndec,TI)药物越安全用的越放心,评价安全性。
治疗指数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常用半数中毒量(TDso)/半数有效量(EDso)或半降致死量(LDso)/半数有效量(EDso)的比值表示。
比值越大,想一想?药物毒性越小,就越安全。
极限法,1时,药物刚起效也都中毒了,不好吧,越大越好!第三节药物与受体一、激动药(agonist)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按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fullagonist)和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
前者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激动效应;后者仅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如吗啡为完全激动药,毒品很厉害,而喷他佐辛则为部分激动药。
激动就是之间有感觉,能够相处在一起,就好比相对象,这个对象还相的上——亲和力;碰上个长相不错的,你心里会有点高兴——部分激动,漂亮的你喜欢的向你抛个媚眼,长得像影星梦中情人,你会兴奋地今晚睡不着——完全激动,内在活性。
二、拮抗药(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并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
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拈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余洛尔均属于拮抗药。
少数拮抗药以拮抗作用为主,同时尚有较弱的内在活性(a<1),故有较弱的激动受体作用,如B受体拮抗药氧烯洛尔;怎么记: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有点过分了吧?为的就是让你记住。
第二单元: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吸收药物自体外或给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吸收。
简单讲就是入血首关消除:药物口服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脏,如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药员减少,此即为首关消除,故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
舌下及直肠给药后其吸收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故可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较迅速。
第二节: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后常先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酸性药物多与清蛋白结合,碱性药物多与a1酸性糖蛋白结合,尚有少数药物与球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性的,结合后的药物无药理活性,也难以分布到组织中去。
二种药物可竞争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即可影响其中某种药物的游离血药浓度,如游离血药浓度过高,则可引起该药物中毒,应引起重视。
循环中的游离药物向组织分布时,常受组织血流量的影响,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即为再分布。
药物的pKa及体液的PH是影响药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或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药物的非离子型部分较多,较易转运进入组织细胞。
反之,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体液或弱碱性药物在酸性体液,则药物离子型部分较多,难以进行分布。
因此改变体液的pH可以明显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
临床上当弱酸性药物(巴比妥类)过量中毒时,常碱化血液和尿液,以加速药物肾脏排泄。
离子型不易转运进入组织细胞,脂溶性、非离子型易转运进入组织细胞。
公理:酸碱中和、异性相吸。
一、血脑屏障(blood-brain berrier)血脑屏障是指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其基底膜外有一层星状细胞包围,药物较难穿透。
脂溶性高的药物较易穿透进入脑脊液。
脑是血流量较大的器官,但药物在脑组织浓度一般较低,这是血脑屏障所致,这种屏障是大脑自我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