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乘法公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共8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3=a6B.3a2+2a3=5a5C.a3÷a2=a D.(a−b)2=a2−b22.若x2−6x+y2+4y+13=0,则y x的值为( )A.8B.−8C.9D.193.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x−2)(x+1)B.(2x+y)(2y−x)C.(−2x+y)(2x−y)D.(−x−1)(x−1)4.若x2−mx+4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A.2B.4C.±2D.±45.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无重叠部分),通过计算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一个等式是( )A.a2−b2=(a+b)(a−b)B.a(a−b)=a2−abC.(a−b)2=a2−2ab+b2D.a(a+b)=a2+ab6.对于代数式:x2−2x+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最大值1B.有最小值1C.有最小值2D.无法确定最大最小值7.在下列多项式中,与−x−y相乘的结果为x2−y2的多项式是( )A.−x+y B.x+y C.x−y D.−x−y8.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将该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则得到的新正方形的面积为( )A.a2+2a+1B.a2−2a+1C.a2+1D.a+1二、填空题(共5题)9.计算:(a+2)(a−2)=.10.已知m=√2+1,n=√2−1则代数式m2+n2−3mn的值为.11.定义:形如a+bi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和b为实数,i为虚数单位,规定i2=−1 ),a称为复数的实部,b称为复数的虚部,复数可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的结果还是一个复数.如(1+ 3i)2=12+2×1×3i+(3i)2=1+6i+9i2=1+6i−9=−8+6i,因此(1+3i)2的实部是−8,虚部是6.已知复数(3−mi)2的虚部是12,则实部是.12.根据图①到图②的变化过程可以写出一个整式的乘法公式,这个公式是.13.有两个正方形A,B现将B放在A的内部得图甲,将A,B并列放置后构造新的正方形得图乙.若图甲和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和12,则正方形A,B的边长之和为.三、解答题(共6题)14.计算:(1) (ab)3⋅(−23a4b5)÷32a2b5.(2) (2x−y+5)(2x+y−5).15.数学课堂上,张老师写出了下面四个等式,仔细观察下列等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1×5+4=32,2×6+4=42,3×7+4=52,4×8+4=62⋯⋯(1) 请你按照这个规律再写出第5个,第6个等式:、.(2) 请将你写出第n个等式.(3) 说出这个等式成立的理由:16.已知代数式(ax−3)(2x+4)−x2−b化简后,不含有x2项和常数项.(1) 求a,b的值.(2) 求(b−a)(−a−b)+(−a−b)2−a(2a+b)的值.17.先化简后求值:(x−2y)2−(x+2y)(x−2y),其中x=−1,y=2.18.如图所示,某市有一块长为(3a+b)米,宽为(2a+b)米的长方形地块,规划部门计划将阴影部分进行绿化,中间将修建一座雕像,则绿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求出当a=3,b=2时的绿化面积.19.学习整式乘法时,老师拿出三种型号卡片,如图1.(1) 选取1张A型卡片,6张C型卡片,则应取张B型卡片才能用它们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新的正方形的边长是(请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 选取4张C型卡片在纸上按图2的方式拼图,并剪出中间正方形作为第四种D型卡片,由此可验证的等量关系为;(3) 选取1张D型卡片,3张C型卡片按图3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长方形MNPQ框架内,已知NP的长度固定不变,MN的长度可以变化,图中两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1,S2,若S=S1−S2,且S为定值,则a与b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答案1. C2. B3. D4. D5. A6. B7. A8. A9. a2−410. 311. 512. (a+b)(a−b)=a2−b213. 514.(1)(ab)3⋅(−23a4b5)÷32a2b5=−23a7b8÷32a2b5=−49a5b3.(2)(2x−y+5)(2x+y−5)=[2x−(y−5)][2x+(y−5)] =4x2−(y−5)2=4x2−(y2−10y+25)=4x2−y2+10y−25.15.(1) 5×9+4=72;6×10+4=82(2) 第n个:n×(n+4)+4=(n+2)2.(3) 左边=n×(n+4)+4=n2+4n+4=(n+2)2=右边;即n×(n+4)+4=(n+2)2成立.16.(1) 原式=ax (2x +4)−3(2x +4)−x 2−b=2ax 2+4ax −6x −12−x 2−b =(2a −1)x 2+(4a −6)x −12−b,∵ 不含 x 2 项和常数项∴2a −1=0,−12−b =0∴a =12,b =−12. (2) 原式=−(b −a )(a +b )+[−(a +b )]2−2a 2−ab=−(b 2−a 2)+a 2+2ab +b 2−2a 2−ab =a 2−b 2+a 2+2ab +b 2−2a 2−ab =ab,当 a =12,b =−12 时 原式=12×(−12)=−6.17. 原式=x 2−4xy +4y 2−(x 2−4y 2)=x 2−4xy +4y 2−x 2+4y 2=−4xy +8y 2.当 x =−1,y =2 时原式=−4×(−1)×2+8×22=40.18. 绿化面积S=(3a +b )(2a +b )−(a +b )2=6a 2+5ab +b 2−a 2−b 2−2ab =5a 2+3ab(平方米).当 a =3,b =2 时S =5×32+3×3×2=63(平方米).19.(1) 9;a +3b(2) (a −b )2=(a +b )2−4ab(3) 设 MN 长为 xS 1=(a −b )[x −(a −b )]=ax −bx −a 2+2ab −b 2S 2=3b (x −a )=3bx −3abS =S 1−S 2=(a −4b )x −a 2+5ab −b 2由题意得,若S为定值,则S将不随x的变化而变化可知当a−4b=0时,即a=4b时,S=−a2+5ab−b2为定值.故答案为:a=4b时,S为定值.。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章节练习-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为四冲程汽油机的排气冲程B.图2-实验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C.图3-实验说明二氧化氮分子是运动的,空气分子是静止的D.图4-实验说明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减少2.市场上有一种装有太阳能电风扇的帽子,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扇叶快速转动,能在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一丝凉意。
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A.机械能→太阳能→电能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D.太阳能→电能→机械能3.“摩擦生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关于该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热量B.“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摩擦生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D.“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热值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热值会变大C.内能大的物体其温度一定高D.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强5.小明对新型LED灯带很好奇,取一段剖开后发现,灯带中的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的,(如图所示)他取下其中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没有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亮了,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
以下推断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是( )A .单只LED 灯工作电压是220VB .LED 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C .电源适配器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D .灯带中一只LED 灯断路后其他灯还亮6.下列有关物理量与质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无关B .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无关C .同一高度,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无关D .同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与质量无关7.汤圆是我国的特色美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煮汤圆时,锅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B .燃烧天然气煮汤圆时,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 .煮汤圆的水沸腾后改用小火,锅内沸水的温度会降低D .喝汤时对汤吹气,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使汤尽快降温8.将一个电热水器单独接在清零的计量插座上工作2h ,屏幕显示如图所示,若该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全部被40kg 的水吸收(水未沸腾)已知电费单价为0.5/(kW h)⋅元,34.210J /(kg )c =⨯⋅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热水器是电源B .该过程消耗电能0.5kW•hC .水温升高30℃D .电热水器的功率为400W二、多选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冠状病毒的传播是扩散现象B.因为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比水升温快C.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它吸收了热量D.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0.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B.输送电能若能采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C.在热机的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D.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共同决定11.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某两个冲程的示意图。
第十四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是( A )A、人民群众B、领导人C、知识分子D、新的社会阶层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C )A、联邦制度B、分而治之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切服从中央3、我国现阶段统一战线的最大特点是( C )A、封闭性B、开放性C、空前的广泛性D、单一性4、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 B )A. 经济联盟B.政治联盟C.思想联盟D.文化联盟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B )A.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 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 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D.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6、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C、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9、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 C )A、它是我国领导阶级B、它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D、它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10、( A )战略方针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A、积极防御B、备战备荒C、避免战争D、加强政治建设11、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奉行( C ),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A、与敌抗衡国防政策B、和平第一国防政策C、防御性的国防政策D、自卫性国防政策12、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 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B、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建设C、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D、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B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中产阶级14、( C )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提优练习(一)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I与R1、R2两端的电压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间某个位置移到最右端,电压表V1、V2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变化了ΔU1、ΔU2和ΔI。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不变B.变大C.不变D.>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了的关系图像(如图),分析该图像可知()A.实验过程中,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V不变B.当导体中电流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C.当导体的电阻为0.2Ω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D.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4.用如图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用器材:电源(6V),定值电阻R1(5Ω、10Ω、15Ω、20Ω各1个),规格为“15Ω 1A”的滑动变阻器R2,如表为实验数据记录表。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序号电阻R1/Ω电流I/A150.62100.33150.2420未测A.实验过程中控制电压表示数为2VB.将电阻R1由5Ω更换为10Ω时,应向左适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C.前3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在第1次实验中最小D.若使用现有器材完成第4次实验,需要改变电路5.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R1和R2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此时将元件R1、R2按如图乙所示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电流表A1与A2的示数之比为;若将元件R1、R2串联到3V的电源两端,则流过R2的电流是A。
6.天天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天天将一个定值电阻连入ab间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压表示数很大,电流表没有示数,则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填“断”或“短”)路。
第十四章作业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C.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D.职业和身份不太稳定的劳动者2.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 )A.知识B.人才C.劳动D.创造3.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A.国有企业职工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C.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是( )A.大陆范围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B.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C.大陆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D.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同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5.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6.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反对大民族主义D.反对地方民族主义7.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团结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D.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爱国主义的B.社会主义的C.民族主义的D.民主主义的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A.爱国主义B.坚持社会主义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D.共同的文化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多项选择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社会阶层2.当前在我国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依据是( )A.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B.看他们的财产是怎样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C.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D.看他们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是()A.队伍迅速壮大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岗位流动加快D.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4.民族自治区拥有广泛的自治权,同时必须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的责任和义务,包括( )A.必须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区得到遵守和执行B.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任务C.保证本地区内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D.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要服从国务院5.下列关于“三农”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有( )A.没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稳固的物质基础B.没有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没有农民的普遍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D.“三农”问题应该慢慢解决,不必着急。
第十四章练习题第十四章练习题�D�D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主要用于证明被审计单位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其__、__和__。
2、审计报告签署的日期应当是__日期,即__。
3、审计报告按使用目的划分为__审计报告和__审计报告。
4、审计报告按详细程度可以划分为__和__两类。
5、审计报告就是查账验证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6、审计报告用于公证,不是表达审计意见的方式,()7、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所以委托人引用审计报告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负责。
()8、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须经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审定后方能提交给委托人。
()9、审计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双重签署后,直接提供给委托人。
()10、无法表示意见意味注册会计师无法接受委托,() 11、如果委托人没有特殊要求,注册会计师一般只提供标准审计报告。
() 12、注册会计师完成了一项审计业务之后,发现客户在存货盘点中存在严重账实不符的情况,提请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客户告知其财务报告已上报主管部门,准备在明年的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请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此不要再做说明。
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这种要求。
()13、注册会计师在2021年2月对被审计单位202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2021年一张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对方单位已无力兑付,银行于2021年1月份从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账上划出。
注册会计师认为,这笔业务的处理,应体现在2021年的财务报表中。
() 14、审计报告的引言段主要说明()。
A 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报表的名称及附注B 提及财务报表的对应关系C 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运用的依据D 指明财务报表的实质15、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除上述问题待定以外”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A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B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C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D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16、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由于上述重要会计事项不能确定”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
第14章补充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不会有很多变动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2、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A)。
A 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 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C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的货币量D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3、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A)。
A 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 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C 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D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4、IS曲线左边的点代表着产品市场的(B)。
A 过剩B 短缺C 均衡D 过剩或短缺5、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A)。
A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 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6、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C)。
A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 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7、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A)。
A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8、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D)。
A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9、IS曲线右下方,LM右上方曲线的组合表示(B)。
A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 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 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10、IS 曲线左上方,LM 左下方曲线的组合表示(C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积的乘方》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计算(-2a2)3的结果是( )A.-6a2B.-8a5C.8a5D.-8a62.计算(﹣2a2b)3的结果是()A.﹣6a6b3B.﹣8a6b3C.8a6b3D.﹣8a5b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3=a5B.2a﹣a=2C.(2a)2=4aD.a•a3=a44.计算(﹣3x2)3的结果是()A.9x5B.﹣9x5C.27x6D.﹣27x65.计算﹣(﹣3a2b3)4的结果是( )A.81a8b12B.12a6b7C.﹣12a6b7D.﹣81a8b126.如果(a n•b m b)3=a9b15,那么( )A.m=4,n=3B.m=4,n=4C.m=3,n=4D.m=3,n=37.如果(2a m•b m+n)3=8a9b15,则( )A.m=3,n=2B.m=3,n=3C.m=6,n=2D.m=2,n=58.﹣x n与(﹣x)n的正确关系是( )A.相等B.互为相反数C.当n为奇数时它们互为相反数,当n为偶数时相等D.当n为奇数时相等,当n为偶数时互为相反数9.已知a=1.6×109,b=4103,则a2×2b=()A.2×107B.4×1014C.3.2×105D.3.2×101410.已知2a=3,2b=6,2c=12,则a,b,c的关系为:①b=a+1;②c=a+2;③a+c=2b;④b+c=2a+3.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若x n=2,y n=3,则(xy)n=________.12.计算:(﹣2xy2)3= .13.填空:45×(0.25)5= (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5= ________.14.计算:(-3a2)3= .15.已知2m+5n-3=0,则4m×32n的值为.16.已知2a=5,2b=10,2c=50,那么a、b、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 .三、解答题17.计算:[(-3a2b3)3]2;18.计算:(2x2)3-x2·x419.计算:(-2xy2)6+(-3x2y4)3;20.已知273×94=3x,求x的值.21.已知n是正整数,且x3n= 2,求(3x3n)3+(-2x2n)3的值.22.已知x3m=2,y2m=3,求(x2m)3+(y m)6-(x2y)3m·y m的值.23.(1)若2x+5y-3=0,求4x•32y的值.(2)若26=a2=4b,求a+b值.参考答案1.D2.B3.D4.D5.D6.A7.A8.D9.D10.D11.答案为:6.12.答案为:﹣8x3y6.13.答案为:4 0.25 1 114.答案为:-27a6.15.答案为:8.16.答案为:a+b=c.17.解:原式=729a12b18.18.解:原式=7x6;19.解:原式=37x6y12;20.解:因为273×94=(33)3×(32)4=39×38=39+8=317即3x=317,所以x=17.21.解:(3x3n)3+(-2x2n)3= 33×(x3n)3+(-2)3×(x3n)2= 27×8+(-8)×4= 184.22.解:原式=-5.23.解:(1)8;(2)11或-5;。
初二上册数学十四章练习题练习题1解下列方程:1.3x + 5 = 202.4x - 7 = 9 + 3x3.(2x + 7) ÷ 3 = 54.2(3x + 1) + 5 = 18练习题2计算下列各题:1.3 ×(8 + 2)2.48 ÷ 6 × 23.(12 - 3 × 2) ÷ 34.(7 - 3.5) ÷ 0.5练习题3解下列方程组:1.2x + 3y = 12x - y = 42.3x + y = 182x - 3y = -11练习题4计算下列各题:1.3 ÷ 1/42.5 - 1/4 + 2/53.2 3/4 × 5/64.(3/4) ÷(1/2)练习题5解下列关于比例的问题:1.一块长方形花坛长为6m,宽为8m,求长与宽的比例。
2.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40km,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3.一条直线需要7小时走完,已走了5小时,求当前已走的路程占总路程的比例。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4cm,求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练习题6解下列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1.计算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计算一个底边长为5cm,高为8cm的三角形的面积。
3.计算一个半径为4cm的圆的面积和周长。
4.计算一个底边长为6cm,高为3cm的梯形的面积。
练习题7解下列应用题:1.小明家有苹果和橘子,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2倍,若橘子的数量增加40个,则两者数量相等,求苹果和橘子的数量。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km的速度行驶,一辆自行车以每小时20km 的速度行驶,汽车出发后1小时,求自行车离出发点的距离。
3.一块地方有两个小摊,甲摊每天卖出的橙子是乙摊的3倍,如果每天甲摊卖出的橙子增加20个,两个摊卖出的橙子数量相等,求原来每天两个小摊各自卖出的橙子数量。
4.某菜市场共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当香蕉的数量增加20kg时,两种水果的总重量相等,苹果和香蕉原来的总重量是多少kg?练习题8解下列几何图形的问题: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第十四章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在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应承担责任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管理层应该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即使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没有作出规定B.管理层对持续经营的评估是根据目前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之后发生的事项可能与作出的判断不一致C.如果注册会计师未在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则视为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D.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没有要求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注册会计师仍有责任对持续经营能力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关于持续经营假设中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管理层的责任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评估持续经营能力B.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评估持续经营能力C.如果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没有明确要求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那么注册会计师无需对管理层在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审计证据和得出结论D.如果注册会计师未在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可视为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保证3.甲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A上市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表,以下A公司关于持续经营假设的责任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A公司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明确要求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那么A公司管理层需要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评估A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B.如果A公司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没有明确要求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那么A公司管理层不需要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评估A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C.作出判断时可获得的信息会影响A公司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D.A公司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经营活动的性质和状况以及A公司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将影响A公司管理层对事项或情况的结果作出的判断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持续经营评估的期间应该是财务报表日后的()。
A.6个月B.12个月C.24个月D.36个月5.在对期初余额实施审计程序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分析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区分不同情况形成对被审计单位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第十四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
D.一项公共政策
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6.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 减少消费
7.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8.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9.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
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
10.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11.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A.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
C.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
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3.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正确答案
1 B
2 A
3 C
4 C
5 A
6 C
7 A
8 C
9 A 10 C 11 A 12 A 13 A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具有非盈利性
C.收支行为规范化
D.公共分配
E.具有盈利性
2.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BCD)
A.支付职能
B.分配职能
C.配置职能
D.稳定职能
E.调控职能
3.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
A.税收
B.公债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E.政府投资
4.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
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C.增加税收
D. 减少税收
E.调节货币供给
5.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BCD)
A.单方面的
B.是双重的
C.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
D.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E.不存在的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E.以上说法均正确
7.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增加转移支付
8.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BC)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减少自主性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减少支出
9.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AB)
A.缓和经济萧条
B.增加政府债务
C.缓和了通货膨胀
D.减少了政府债务
E.税收增加
10.实行赤字财政(AC)
A.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B. 在长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C.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D.可以使经济持久繁荣
E.对经济没有影响
三、判断题
错1.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
错2.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对3.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是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错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错5.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对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错7.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对8.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对9.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错10.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11.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对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对1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错14. "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对15.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对16..财政赤字成为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普遍现象.
对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正确答案
四、概念联线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