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M演变及应用专题】03 舆论观点
- 格式:pdf
- 大小:621.66 KB
- 文档页数:9
第1页共56页MDM演变及应用专题有意思的是,也许是闷声大发财,也许是步子太快忽视了品牌传播。
总之,我们观察到,2014年国内MDM 成功部署的案例并没有被媒体大量报道。
2015年,可以预见,将是MDM 的一个爆发年。
理由如下:一方面,Mobile First 理念被全球范围内全体IT 厂商不断提及,移动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移动安全威胁愈演愈烈,如同企业信息安全的悬顶之剑,不得不防,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但是,此时市场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NO.1MDM 作为移动安全解决方案中得关键应用,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延续,正在增加除了移动设备管理之外的移动信息、应用管理能力,即向EMM 演进。
NO.2对于不少经费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基于云平台的MDM 应用获将成为其重要可选项。
AppStore有望成为MDM应用服务商的新增赢利点。
免费或许会成为吸引中小型企业采用的关键因素。
NO.3社交化作为移动化的最匹配元素,在企业级市场,将为移动化注入协作元素。
MDM 与协作工具的能力整合或将帮助MDM从移动安全工具定位进化成整合安全能力的移动协作工具。
并因此获得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NO.4在COPE领域,行业用户的特征化需求开始显现,此时,为行业用户量身定制的相关解决方案和行业案例将会成为领先MDM厂商在2015年宣传的重点。
关于不同行业MDM应用情况和技巧的交流,将成为MDM用户或潜在用户的的重要需求,他们在参加业内会议之余,会尝试从网络上,特别是移动化社交平台上寻求分享与讨论的场所。
围绕MDM,如下几个话题不得不谈。
为什么说2015,必将成为MDM的爆发年之一:市场认知1.1几个基本概念MDM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完整的移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从设备注册、激活、使用、淘汰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具体能实现用户及设备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
MDM的主要价值是:价值体现一:安全“保护神”设备丢失或被盗情况下的处理。
为什么说2015,必将成为MDM的爆发年之五: MDM的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应用5.1概要目前移动设备管理系统可控管的内容,可分为针对设备本身功能限制的控管,以及储存内容的管理两种。
其中,移动设备功能限制的管理功能,包括如锁定照相功能、限定可安装的App,以及GPS定位等,而不是针对移动设备上的文件与内容。
而针对内容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管理电子邮件、联络人信息、行事历,或是可存取的文件等。
1、移动设备功能管理:适合COPE(企业配发给员工)的移动设备员工使用的移动设备若是公司配发的,因为不属于员工的个人财产,因此企业可强制管理的层面较广,包括锁定应用程序安装与删除的权限、解锁时要求复杂密码、远端定位,甚至可以远端清除等。
而这些属于公司财产的移动设备,除了前面提到的手机或平板功能管理之外,其实另外还可强制系统更新、派送无线网络与VPN设定,或是强制安装应用程序等。
据了解,目前在已开始导入MDM的企业,主要都是公司统一配发的设备,应用环境则以保险业务与医疗环境居多。
2、移动设备内容管理:适合BYOD(员工自带)的移动设备要管控员工自行携带的移动设备,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一件事情,因为不能用公司财产的角度来管制,且在管理实施过程所牵涉的层面相当广,包括管理的方法、功能以及政策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如何说服员工,让他们相信这样的管控并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不会影响原本的使用。
目前针对员工自带设备的移动设备管理系统,在管控上以强制加强安全性为原则,第1页共5页而不是掌握设备的信息,这和适合用于公司配发设备的管理是不一样的概念。
因此,只针对企业内部信息的内容管理,就比较适合用于员工自带的设备。
这种管理方式,就是让员工可透过自带的设备,有条件的存取公司内部信息,例如允许使用者透过移动设备管理系统的App,开启公司的电子邮件、文件与联络人信息,且无法另存这些内容,而且这些作法不会影响手机原本的内容,因此不会涉及员工的隐私。
《舆论引导论》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拓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舆论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显著。
舆论引导,作为社会治理和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共事务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就舆论引导的概念、重要性、方法及其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二、舆论引导的概念舆论引导是指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对公众的注意力、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以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或公共事务目标。
它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技巧,是社会管理和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舆论引导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或敏感时期,舆论引导能够帮助稳定社会情绪,减少恐慌和不安,维护社会秩序。
2. 促进公共事务的健康发展:通过舆论引导,可以推动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提升政府和组织的形象:有效的舆论引导能够提升政府和组织的形象,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舆论引导的方法1. 媒体策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力量,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社交平台等方式进行舆论引导。
2. 意见领袖策略:借助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3. 事件营销策略:通过策划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4. 情感共鸣策略:通过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使公众对某一观点或行为产生认同和支持。
五、舆论引导的实践应用1. 政府层面: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政策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开展公益宣传等方式进行舆论引导。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通过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科普知识等,有效引导了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2. 企业层面: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形象塑造、危机公关、产品推广等方式进行舆论引导。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产品信息、企业文化等,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
3. 社会组织层面: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倡导公益事业、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等方式进行舆论引导。
主数据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各个系统(操作/事务型应用系统以及分析型系统)间要共享的数据,比如,可以是与客户(customers),供应商(suppliers),帐户(accounts)以及组织单位(organizational units)相关的数据。
主数据通常需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保持一致性(consistent)、完整性(complete)、可控性(controlled),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 ,MDM)。
什么是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 ,MDM)主数据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各个系统(操作/事务型应用系统以及分析型系统)间要共享的数据,比如,可以是与客户(customers),供应商(suppliers),帐户(accounts)以及组织单位(organizational units)相关的数据。
主数据通常需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保持一致性(consistent)、完整性(complete)、可控性(controlled),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 ,MDM)。
需要注意的是,主数据不是企业内所有的业务数据,只是有必要在各个系统间共享的数据才是主数据,比如大部分的交易数据、帐单数据等都不是主数据,而像描述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而像客户、供应商、帐户、组织单位、员工、合作伙伴、位置信息等都是主数据。
主数据是企业内能够跨业务重复使用的高价值的数据。
这些主数据在进行主数据管理之前经常存在于多个异构或同构的系统中。
主数据管理(Master Data Management ,MDM)是指一组约束和方法用来保证一个企业内主题域和系统内相关数据和跨主题域和系统的相关数据的实时性、含义和质量。
这是从深层次来说来说明主动主数据管理(MDM)的深度和复杂性,简单的说,主数据管理(MDM)保证你的系统协调和重用通用、正确的业务数据(主数据)。
智媒时代舆论的特征及舆论引导的方法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era of the media are multifaceted and complex. 智媒时代舆论的特征是多方面和复杂的。
With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and internet platforms, information can be disseminated at a rapid pace, reaching a global audience within seconds.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几秒钟内就能触达全球受众。
This has led to the democratiz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allowing individual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participate in conversations about current events. 这导致了公共话语的民主化,使来自各行各业的个人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参与有关时事的讨论。
However, this freedom of expression has also given rise to misinformation, fake new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echo chambers where individuals are only exposed to information that aligns with their existing beliefs. 然而,这种言论自由也催生了错误信息、虚假新闻和信息茧房的蔓延,使人们只接触到符合其现有信念的信息。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 public opinion is more volatile and susceptible to manipulation by various actors. 在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更加易变且容易受到各方干预。
舆论学知识点总结一、舆论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1 舆论的概念与特征舆论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人们对于公共事件和议题的看法、态度和意见。
它具有广泛性、影响力、情绪性、动态性、多样性等诸多特征。
1.2 舆论传播的过程舆论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舆论的形成、传播和引导三个主要环节。
舆论的形成来自于社会事件的发生,也受到个体认知、社会交往、传媒报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舆论的传播则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进行,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口碑传播等多种形式。
最后,舆论也可能会被政府、传媒、公共机构等引导和操控,以达到某种目的。
1.3 舆论建构的理论舆论建构理论强调了媒体和社会机构在舆论形成和传播中的作用。
它认为,媒体的报道和解释对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不同的社会机构也通过舆论来构建自己的形象和权力。
1.4 舆论引导的理论舆论引导理论则关注了政府、传媒等权力机构对舆论的引导和操控。
在这一理论视角下,舆论甚至可以成为权力的延伸和工具,被用来达到某种目的。
二、舆论学的研究方法2.1 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舆论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2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则是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调查工具,对大众的舆论态度和看法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从而揭示舆论的结构和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3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验证理论假设,推动舆论学理论的发展。
2.4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一种深入研究舆论现象的方法,通过对特定事件和场域的实地调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2.5 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注重对某种因果关系的验证,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干预条件对舆论的影响。
三、舆论学的应用与发展3.1 政治舆论政治舆论是舆论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政治议题在公众中的传播和建构过程,以及政府和政治精英对舆论的引导和操控。
网络舆情与舆论演变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上公众共同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事件或话题。
而舆论演变是指舆论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1.即时性:网络舆情传播迅速,信息传递的速度几乎是实时的。
2.广泛性:几乎每个人都是网络舆情的发布者和接收者,信息传播的范围广泛。
3.不确定性:网络舆情的真实性难以判断,可能存在许多谣言和不实信息。
4.多样性:网络舆情涉及的话题和观点多种多样,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
三、网络舆情的影响1.舆论引导:网络舆情对公众的观点产生影响,引导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话题形成一定的看法。
2.舆论压力:网络舆情能够对企业、政府等产生较大的舆论压力,影响其形象和决策。
3.社会动员: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动员公众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四、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1.事件爆发:网络舆情通常由某一事件的爆发引起,例如一条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一件社会事件的发生等。
2.信息扩散:一旦事件引起关注,网络舆情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扩散,例如微博、微信、论坛等。
3.舆论聚焦:随着舆情的扩散,公众开始聚焦在某些热点问题上,形成舆论聚焦现象。
4.舆论演变:舆论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对事件的报道和评论,逐渐转变为对事件的深度思考和探讨。
5.话题消散:当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舆论会逐渐淡化,人们的关注度也会下降,最终形成话题的消散。
五、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1.加强监管和引导: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对不实信息和谣言进行查证和辟谣,并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网络舆情。
2.主动回应和沟通:企业和政府等应积极回应网络舆情,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以化解舆论压力和维护自身形象。
3.准确判断舆情趋势:利用大数据和舆情监测工具,准确判断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和公众情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舆论引导机制:政府和企业可以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提供正确的信息和观点。
2020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伴随传媒业迅猛发展的浪潮,各种媒介形态迅速兴起,已然成为了一股新兴的力量。
当前,人们通过各种网络媒介来获取和生产信息,这就使网络发展成为了社会舆情衍生的一个主要渠道,同时人们对舆论的表达与传播也因网络而变得更加自由化和多元化。
一、网络传播载体的发展与演进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历经了一轮又一轮的改头换面,从传统网络传播平台说起,最早是1997年的论坛BBS,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以及各大论坛,是当时突发舆情事件的汇集地。
1999年QQ和2000年博客开始逐渐兴起,就QQ空间来说,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95后”最常用的社交平台,甚至已经超过了微信朋友圈。
在这之后,我国出现了早期的微博工具,比方说饭否和叽歪等,直至2009年8月份新浪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社交工具——微博,自此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工具走入人们视野。
从2010年到2011年,微博的用户呈现出爆炸式上涨趋势,2012年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到2013年其增速呈现出逐渐放缓的状态,随后2014年新浪微博重组改名“微博”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本土社交网站,同时微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取消了140个字符限制。
而微信于2011年1月由腾讯推出,主打即时通信工具,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1.5亿,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社交应用。
随后,其它垂直类社交平台和以客户端为依托的各类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网络音视频的迅猛发展,开始出现B站弹幕这种观看视频互动模式,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迅速兴起,大量网红开始涌现。
发展到2020年,中国的网络传播载体已基本形成完善传播互动生态圈,呈现繁荣发展趋势。
二、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和特征(一)舆情热点话题的分布规律1.群体利益诉求呈频发多发趋势近年公共舆情的一种普遍情况则是由于群体利益矛盾而导致的舆情分歧事件。
巨头争食MDM市场移动信息化迎来新变革
冯海超
【期刊名称】《互联网周刊》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作为一个新技术与新趋势背景下诞生的新市场,MDM领域吸引了从IT 巨头到新兴创业公司的目光,这也意味着移动信息化的变革迎来新时代。
近两年,随着IT消费化时代的到来,BYOD(Bring-You-0wn-Device)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企业的员工越来越多地使用个人平板和智能手机进行日常工作,移动办公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趋势之一。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冯海超
【作者单位】《互联网周刊》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02
【相关文献】
1.人工智能进入国家驱动时代巨头争食万亿市场 [J], 李正豪;
2.Avaya与巨头争食 [J], 孙瑜;梁海松(图)
3.MDM引领移动信息化变革 [J], 许丽萍
4.体育:互联网巨头争食产业"蛋糕" [J], 民生证券
5.彩电巨头争食空调蛋糕市场利空难阻扩张冲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说2015,必将成为MDM的爆发年之三:舆论观点3.1MDM向EMM的演变势在必行3.2移动设备管理策略1.把公司与家划清界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很难区分哪里是办公室,哪里是家。
IT团队应该划分或隔离公司的数据,以为员工提供流畅的移动体验。
员工可能会使用同一个移动设备访问个人和公司数据,但在后端必须将两者明确区分。
如果员工离职,IT团队应该能够删除公司的数据。
如果员工丢失设备,IT团队删除设备上的所有数据。
2.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安全在不久的将来,员工可能会广泛使用可穿戴设备。
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在客户现场,使用智能手表联系公司领导,与了解产品最低的价格折扣,从而尽快签下订单。
这种情况下,就要求IT团队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安全,确保数据不被他人获取。
未来的移动设备管理解决方案将能够为IT管理员提供可穿戴设备使用的准确地点、时间以及使用者。
3.集中管理所有资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桌面PC之间需要无缝连接,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IT团队可以从中央控制台连接到任何设备,跟踪分配人员的资产、管理数据访问和密码、创建用户或部门。
4.部署和扫描app若一位员工通过家庭网络下载一个公司禁止安装的app,当他进入公司网络时应立第1页共9页即休眠应用。
IT团队应该了解所有设备安装的应用,阻止某些应用,例如内置摄像功能的app。
还可以向公司所有移动设备或指定设置统一部署所需的应用。
5.从云端进行管理与公司数据存储在云端一样,移动设备管理操作也应该可以从云端进行。
云端管理允许IT团队从远程位置记录、锁定和管理设备。
6.防止病毒攻击移动终端很容易成为病毒攻击的目标。
企业IT团队应该实时监控设备、记录所有用户的行为。
当发现异常威胁行为时,第一时间产生告警通知。
自动更新病毒库,修复安全漏洞。
3.3企业移动化策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办公相关的术语也在不断增加。
从之前的MDM、MAD、MIM到现在的EMM:企业移动办公管理。
这些术语可能产生混淆的部分在于它们的目标都是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企业移动办公环境,但实现方式不同。
移动设备管理(MDM)、移动应用管理(MAM)和移动信息管理(MIM)针对从物理设备到应用和数据等移动办公的不同层面来加强安全性。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企业移动办公管理(EMM)。
尽管MDM、MAM和MIM的使用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仍然有着重合和协作的部分,它们都应该成为移动安全策略的一部分。
Palador移动咨询公司的联合创始人Benjamin Robbins尝试理清了MDM、MAM 和MIM之间的差异,解释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改善企业移动办公管理。
通常使用MDM的目的?Benjamin Robbins:将设备管理作为第一线。
你想要擦除设备中的数据、锁定设备,第2页共9页想要在设备层面追踪设备的运行情况。
但是实现移动安全的最佳实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MDM只能作为大策略中的一部分,不能依靠它来解决所有问题。
MDM中最有用的特性是什么?Robbins:如果设备不在我手中了,并且没有机会再将它找回来了,你想要通过一切方式保证设备上的数据不会丢失。
除了邮件、日历和联系人,存储在设备的文档也含有私有信息。
所以我认为短时间内,设备仍会具备锁定和擦除数据的功能。
MDM不能做什么?Robbins:这依赖于你对MDM的定义。
有很多MDM供应商现在可以提供应用程序管理特性,甚至可能包含信息管理特性。
MDM不能在应用程序层做任何事情。
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底层的解决方案,只关注于设备管理和操作系统层面的特性。
所以MDM 不能在信息管理层做任何事情。
管理员需要使用MDM来处理携带私人设备(BYOD)吗?Robbins:相比于企业拥有的设备,BYOD在安全方面还需要实际拥有者进行更多的配置。
不论你使用的是企业的设备还是私人设备,你都会希望安全策略可以同时涵盖这两方面。
对于简化BYOD方面,MDM平台可以帮助进行设备登记、在这些设备上设定安全策略、将这些安全策略和所有其他的基础特性通知给用户。
MDM并不是必需的,但是如果你需要更加全面的移动安全策略来满足需要,那么它会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MDM和MAM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和MIM又有哪些不同?Robbins:我们称这些为“字母汤”。
所有这些都只是企业移动管理中的特性集。
MAM 可以管理设备允许运行哪些应用、不允许运行哪些,哪些应用需要让用户使用或者限制用户使用。
第3页共9页MIM看起来只能加强信息的安全性。
所以忽略了设备,忽略了应用。
如果真的将信息锁定,那么将不得不担心一切事情:是否可以控制谁可以进行访问、什么时间进行访问、从哪些地方进行访问。
使用MIM最大的挑战在于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它听起来像一颗银色子弹,现在还并不是必须的。
看起来MDM、MAM和MIM的管理有重合部分。
你觉得他们中的重合部分在哪里?Robbins:这依赖于你的定义有多大的灵活性。
在一些平台中,MAM可以完成MIM 的功能,或者MDM可以完成MAM的功能。
但是只要你看见组织中的真实使用情况,我认为这和定义的关系并不大,因为这只能给你带来困惑。
这些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信息安全,确保设备是安全的。
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你想要寻找一些可以满足需求的方法,在组织不断发展的特殊平台上实现安全性。
设备将会不断发展,以后的设备将会和现在有所不同,你需要确保不局限于目前的情况来加强安全性,那将会是MDM的一种倒退。
3.4MDM的是针对BYOD安全威胁的有效手段通过MDM解决BYOD风险部署异构MDM产品允许企业保护和控制移动访问。
在Aberdeen Group对移动性的研究中,受访者列出这些具体优势:对移动性举措的控制整合对设备正确配置后才向员工授予访问权限跨各种不同设备人群创造规模经济降低每个用户的支持成本降低丢失或被盗设备的风险第4页共9页执行移动安全政策持续验证政策合规性移动设备对IT安全影响的具体例子发生在苹果iPhone最早进入市场随后进入工作环境的时候。
最初,IT部门缺乏工具来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管理。
通常情况下,IT安全部门对通过这些iOS设备提供有限的移动访问。
然后,他们开发了专门的设备管理流程来填补这个空白。
当谷歌Android设备在消费者间流行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随着业务部门要求灵活性和支持,IT部门开始失去对移动性举措的控制。
而MDM产品能够管理所有设备,不受所有权的限制,并横跨所有移动操作系统,这打破了这些壁垒,让IT再次获得掌控权。
现在IT不再是一味地选择每个支持的设备,同时,异构MDM产品帮助IT确保所有这些设备的安全性。
此外,现在的MDM产品并没有止步于经典的设备管理—即操纵设备设置和追踪其情况。
相反地,这些产品提供广泛的基本和高级功能,包括从安全政策执行到移动应用管理。
虽然每个MDM产品提供的功能各不相同,大多数产品提供工具来帮助IT满足业务需求以及减少移动性带来的风险。
例如,在2013年LinkedIn对信息安全社区成员的调查中,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去年体验了BYOD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恶意软件清理成本、维修时间、业务中断、生产效率降低、额外付费服务和监管罚款。
或许这解释了为什么70%的受访者提出安全是成功BYOD部署的首要标准。
使用MDM执行企业和合规要求MDM技术可以帮助IT配置安全设置符合企业政策要求,以及防止这些设置被修改—无论是有意、无意还是作为恶意软件感染的副产品。
此外,MDM产品可以帮助IT自动应用不同安全政策到各种类型或各组设备,以同时支持企业和BYOD用例。
当设备不符合要求时,MDM产品可以为IT提供可视性,并提供接近实时的路径以第5页共9页便采取手动或自动操作。
例如,MDM产品可用于隔离受感染的设备以防止对企业资产的进一步移动访问,或者擦除设备以防止未来企业数据渗出或溢价服务费用。
MDM产品是功能强大的工具,IT可以用来开发和自动化新的移动管理流程。
然而,实现这些优势需要编排流程来满足业务。
在Aberdeen的调查中,73%的最佳受访者使用移动管理来为停用丢失、被盗或报废的设备制定正式流程。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已经制定了流程来管理BYOD的企业使用,或者使用全面的生命周期管理来确保安全政策合规性。
生命周期的详细信息在不同公司可能有所不同,或者在给定公司的不同用户、角色和设备也不同。
然而,部署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和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通过最小化IT人员参与,移动性可以以更低成本扩展到更大的劳动力。
通过支持自主注册和全自动化配置BYOD,员工可以更快速度提高生产力。
当自动注册的BYOD设备丢失或被盗,MDM控制可以快速安全地停用该设备,而员工已经同意可接受使用政策,授权IT权限来采取行动。
事实上,在选择正确的MDM技术时,评估员工的移动需求和设计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来满足员工需求是关键。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将陆续探讨你应该知道的MDM技术,以及你应该准备好要提出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你采购的异构MDM产品的优势。
3.5MDM的同构和异构技术十年前,MDM产品管理着整齐划一的企业采购的黑莓手机或Windows手持设备。
但每个这些产品都处理单一的移动操作系统,这种同构产品无法扩大到包含苹果和谷歌推出的新的消费级手机。
因此,MDM行业进行调整而创造了下一代技术,提供“单窗格”控制来应对现在日益广泛和多样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和其他移动设备。
这些异构MDM技术运行作为通用翻译器,传输IT查询和命令到各种移动设备,使用每个移动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提供的通知服务。
通过异构技术,IT得到了单个统一的第6页共9页系统,能够快速扩展来拥抱新的移动设备类型和OS版本。
3.6MDM软件/应用是最便捷(容易部署和使用)的移动设备安全控制手段MDM软件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的首选基本安全控制,在部署你的MDM战略时必须要考虑它。
它为移动设备安全提供了集中管理,可以保护存储在移动设备上的和由移动设备访问的敏感数据。
它可以“照顾”所有基本操作系统安全控制,例如安全地安装补丁和配置操作系统。
它还添加了不同的数据安全控制,包括存储加密、设备控制和数据丢失防护(DLP)技术。
对于企业控制的移动设备(包括笔记本)而言,MDM软件是最容易部署和使用的软件,但MDM也可以为有限数量的BYOD设备部署和使用。
3.7三个MDM可以采用的安全策略1)专注于数据而不是操作系统尽管移动操作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挑战,企业已经能够相对较好地保护它们,当然,这主要归功于MDM软件的崛起。
同时,数据已变得更有价值,特别是财务数据和个人身份信息。
毫不奇怪,攻击者已经将其重点从利用操作系统漏洞转变为获取数据。
单个数据泄露事故可能让企业损失数百万美元,而单个移动设备的丢失或被盗就可能导致这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