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二矿煤岩层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14.96 KB
- 文档页数:2
贵州省清镇市新店西一勘查区煤层特征分析(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13队,贵阳550008; 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新店西一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部,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煤8层,可采煤层有9#、13#煤层2层。
可采煤层较厚区域集中分区内中东部,煤层对比可靠。
9#煤层多以粉粒状为主,少量碎块状、粒状,13#煤层则多以碎块状、粒状为主,部分粉状;煤层结构主要为条带~线理状,似金属光泽为主,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充填薄膜状、网格状、脉状方解石,含较多黄铁矿。
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通过分析原煤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质,9#煤层和13#煤层分属于中高硫煤和高硫煤;9#、13#煤层均属于中灰煤、高热值煤、特低挥发分煤。
标签:物理性质;煤岩特性;化学性质;工艺性质贵州省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之一[1],龙潭组是主要含煤是层。
新店西一勘查区位于清镇市北西部新店镇境内,直距清镇市市区约37.5公里,行政区划属新店镇管辖。
勘查区南部有321国道通过,与黔西县、站街镇相通,站街镇有S307省道公路至清镇市,勘查区至站街镇约31km,至清镇市约49km,至贵阳市74km,距新建的清镇电厂7km。
勘查区内有多条村级公路与主要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前人曾对新店西二勘查区和新店东勘查区的断裂构造和煤质特征做了基础分析[2-4],但尚未对新店西一勘查区的煤层特征进行系统评价。
为此,本文结合该区煤田地质勘查基础地质资料与部分实验测试资料,探讨了新店西一勘查区的煤层特征。
1 矿区地质概况研究区处于位于杨子板块川滇黔盆地,黔北隆起,属遵义断拱西南端一部分。
从泥盆至石炭纪期间,研究区呈隆升格局,缺失沉积,仅早石炭世在东部山王庙至卸煤台一带有沉积区内主要发育二叠系茅口组(P2m)、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夜郎组(T1y)、茅草铺组(T1m)以及第四系。
2#、4#煤层厚度变化分析报告一、概况晚古生代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环境: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受海西地壳运动、东吴地壳运动作用,海侵、海退范围广,且海水进退频繁,华南、西南大部分地区沦为浅海,晚石炭世晚期,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俯冲加剧,华北板块北部地势变高,南部地势相对变低,秦岭海槽的海水,可能还有一部分古太平洋海水,由南向北,侵入华北地台。
在晚石炭世末期华北逐渐成为统一的海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冲击平原、海岸平原、浅滩。
因此石炭系太原组煤层主要以滨海沉积环境含煤沉积为主。
到二叠系由于海水逐渐退去沉积环境有滨海-陆相过度相含煤沉积,即我矿二叠系山西组煤层以陆相含煤沉积为主。
二、井田2#、4#煤沉积环境及煤层赋存情况晚古生代海水进退对聚煤作用有很大关系,根据井田勘探报告,我矿开采煤层为石炭-二叠纪及煤层,为一套滨海相-陆相(河流、盆地)为主碎屑岩含煤沉积。
我矿开采井田上组煤层(2#、4#煤)为二叠系山西组煤层,其沉积环境为陆相盆地河流沉积,其煤层沉积受河道河流冲刷影响较大;下组煤层(8#—9-2#煤)为晚石炭系太原组煤层,太原组为一套滨海相(泻湖、潮坪、浅滩)、三角洲沉积相(三角洲平原、滨海、泥坪及浅滩)含煤沉积,其煤层沉积受海侵、海浪、海潮剥蚀影响较大。
山西组为滨海-陆相过度相含煤沉积,含煤沉积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局部有砂砾岩。
根据陕西省府谷矿区冯家塔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综合垂直层序图(附图1),山西组含煤1-4层(1#、2#、3#、4#煤)由两个沉积旋回组成,每旋回的底部为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的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砾岩,向上为小型槽、板状交错层理的细砂岩、水平层理的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夹菱铁矿条带。
其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泛滥盆地含煤沉积。
井田2#、4#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煤层,煤层赋存整体稳定,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根据井田煤岩钻孔对比图知,井田部分钻孔揭露2#、4#煤层结构发生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直接顶岩性变化大(泥岩、砂质泥岩-中、粗砂岩)。
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遵义县平正乡枫香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汇报材料二0二0年八月二十四日目录一、枫香煤矿基本情况 (3)(一)枫香煤矿简介 (3)(二)兼并重组情况 (3)(三)企业证照 (3)(四)受理或预审查情况 (4)二、开拓开采情况 (4)(一)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4)(二)矿井主要灾害 (4)(三)矿井开拓布置 (5)三、瓦斯治理及瓦斯参数测定工作开展 (6)四、粉尘防治 (7)(一)防尘系统 (7)(二)防尘措施 (7)五、防灭火 (8)六、防治水 (8)七、供电系统 (8)八、提升运输 (9)九、矿井水文地质 (10)十、矿井生产地质 (10)十一、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1)(一)安全监控系统 (11)(三)人员定位系统 (11)(四)供水施救系统 (12)(五)压风自救系统 (12)(六)紧急避险系统 (12)十二、应急救援 (12)十三、安全管理 (13)十四、隐患排查和整改 (13)十五、矿井安全评价情况 (13)十六、审查情况 (15)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遵义县平正乡枫香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汇报材料一、枫香煤矿基本情况(一)枫香煤矿简介遵义县平正乡枫香煤矿(以下简称“枫香煤矿”)属于生产矿井,隶属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属于股份制企业。
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核定生产能力30万t/a,根据前述可知,目前一采区剩余可采煤层及范围为C7煤层为+1000m—+1064m、C10煤层为+1000m—+1076m、C12煤层为+1000m—+1077m。
根据生产地质报告及矿井目前实际资源消耗情况,现一采区剩余资源储量为96.4万t,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条井筒,目前开采一采区。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井田内设计可采煤层六层,从上往下分别为C2、C3、C5、C7、C10、C12号煤层,煤尘均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均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矿井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贵州省黔北煤田煤岩层对比浅析本文通过分析黔北煤田的岩性标志、煤层分布、古生物分布组合规律、标志层及煤层间距对比对黔北煤田上二叠同含煤地层进行了煤岩层对比分析,并总结出区内煤系地层厚度较薄,煤层较少,海相标志层较多,含煤地层中植物和动物化石分布组合有一定的规律煤层,使主要煤层在大区间和构造单元可以对比,西部金盆、阴底一带,龙潭组中煤层多,标志层较少,对比较为困难,但长兴组中标志层较多,易于对比。
标签:煤岩层对比岩性标志层层间距古生物对比1概况黔北煤田位于贵州省北部,东起于狮溪、太白、旺草、虾子、团溪、养龙司与黔东北煤田分界,南至六广、金碧、马场、董地一线与织纳煤田分界,西止于赫章财神、罗州、兴发与黔西北和六盘水煤田分界,北与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接壤,包括赫章、毕节、大方、黔西、金沙、遵义、绥阳、桐梓、仁怀、习水、赤水等县市。
分属毕节、遵义两地管辖。
本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主要系属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含煤沉积,含煤地层以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有灰岩、燧石灰岩及煤等岩石。
利用岩性标志层特征,是进行煤岩层对比的主要手段;其次是利用煤层层间距、古生物等对比方法。
2岩性标志层对比黔北煤炭东西跨度大(图1),上二叠统总体上属海陆交互相,西临陆相区,东接海相区。
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中,夹海相化石层1-20余层,多数为石灰岩或泥灰岩,由西向东逐渐增多,是较大范围进行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
南东部海相层发育,标志层较全,除标十三外,其余均有发育;向西海相标志层逐渐减少。
区内发育的海相标志层共16层,自上而下为:标一、标二、标三上、标三下、标四、标五、标六、辅Ⅰ、辅Ⅱ、标七、标七下、标八、标九、标十、标十一和标十二。
其中,标一、标二、标三下全区发育,其分布范围可大体反映长兴期几次海侵的岸线位置。
区内编号的标志层主要有6层,自上而下为标二、标三上、标三下、标七和标十一,分布广泛。
其他,如标四、标五、标六、辅Ⅰ等仅零星见及,为含动物化石的砂泥岩,可作为辅助标志。
/RESOURCES2019年第五期WESTERN RESOURCES 基础地质1.引言在煤层对比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横向稳定性,并确定与每层之间具有固定联系的对比标志。
煤矿区域煤层对比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含煤岩系的特点进行比较,也可根据每层的厚度、煤质、煤层结构形式、煤层间距等进行对比。
在煤层对比法的实际应用中,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对比法,进而有效提升煤层对比程度。
2.煤层对比法2.1标志层方法在煤层对比中,根据标志层进行对比的方法比较常见。
在同一个区域中,可能有多个煤岩层可以作为标志层,在标志层对比法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找出范围比较大,并且具有明显特征的标志层,并对标志层岩性的组成以及结构形式、稳定性、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
标志层法的应用优势在于,在确定标志层后,即可顺利进行煤层对比,精确度比较高。
标志层为:(1)一层深灰色含硅质的灰岩、灰岩。
该标志层全区相对较稳定,为区内煤层对比的直接标志;(2)灰黑色含燧石灰岩、灰岩,该标志层全区相对较稳定,为M9、M10煤层对比直接标志。
2.2测井曲线方法由于沉积岩层具有周期性区域性变化特征,在一定区域中具有一定的侧向连续性以及等时性,因此,可根据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对比。
在同一煤层或者标志层中,煤层结构形式、岩相垂向组合、岩性具有一定的相似度,而测井响应曲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作为煤层对比中的重要标志。
由于煤系在电性、密度等物性参数及曲线形态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煤层对比中,可充分利用岩性、曲线形态等信息,常用测井参数有视电阻率、自然伽马。
3.栗木山煤矿区域地质特征3.1地层区域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未见火成岩,由老到新有寒武系第二统金顶山组、清虚洞组,第三统高台组,芙蓉统娄山关群;石炭系下统九架炉组;二叠系中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茅草铺组及第四系地层。
3.2构造井田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带之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
盘州市松河乡新华煤矿区地质特征与煤层对比分析作者:李义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3期摘要: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新华煤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志层、测井曲线两种煤层对比方法,对该矿区煤层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煤层对比;标志层;测井曲线1.引言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之一。
特别是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或煤层层数多、层间距小、对比标志不明显的地区,解决好煤层对比问题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关键。
煤层对比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煤层层数、层位的确定,并涉及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储量计算的可靠程度。
2.煤层对比法矿区煤层对比主要依据岩性、测井曲线及层间距进行综合对比。
(1)岩性方面:主要选择矿区内岩性发育,厚度、层位较稳定的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作为标志。
(2)在古生物方面:一般灰岩均产丰富的动物化石。
另外某些煤层顶板岩性或地质层位岩性特殊,并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以此作为稳定层位,辅用地层间距来作为对比标志,或划分各组煤层。
(3)在测井曲线方面:主要根据几条曲线的幅值异常,形态异常以及几条曲线组合特征来划分煤层。
(4)在煤层方面:主要根据煤层结构、平均厚度、煤质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然后确定其层位;地层或煤层层间距进行对比,也可作为参考依据。
3.新华煤矿区地质特征3.1地层新华煤矿及其周边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第四系(Q)。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本区含煤建造,属海陆交互相沉积(见表1)。
3.2构造矿区位于土城向斜北翼西段,为一向南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70°西,地层倾角20°~30°,矿区西北部靠近F35断层附近倾角变陡达40°~60°。
矿区内及其边界周边共发现断层7条,断层编号为F35、F1、F2、F3、F4、F68及F42。
灵石某矿煤岩层对比分析张龙【摘要】采用了标志层对比法和层间距对比法、煤层组合特征对比法及煤岩层物性曲线法,对灵石某矿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及对比分析,对井田今后的生产活动及周边地区的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山西煤炭》【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煤岩层;对比分析;煤层特征【作者】张龙【作者单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太原 0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7煤系地层的岩性及沉积相在地质剖面常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包括古生物化石、地层厚度、层间距等,这些变化受控于岩系形成的古构造及古地理环境[1],而煤岩层对比是以具有一定特征的煤层、岩层、岩性组合、旋回结构及还有古生物化石的岩层作为标志来进行对比[2]。
本次通过煤岩层对比,划分了地层,着重对煤层进行了识别及划分,对指导本井田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井田沟谷纵横,地势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
本井田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在此基础上发育了次一级的3个褶曲构造,地层倾角2°~7°,目前井田内共发现3条小型褶曲,2个向斜、1个背斜;2条落差大于10 m的断层和8个陷落柱,井田内没有岩浆岩侵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井田东邻汾河,南有交口河。
井田内沟谷发育,但无常年性流水,仅在雨季有少量洪水流出。
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为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
其主要可采煤层为2号、4号、9号和10号煤层。
本井田地层层位稳定,标志层特征明显,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能有效的进行煤岩层对比分析。
2.1 主要标志层和层间距对比法本井田可采煤层、标志层发育良好,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能有效的进行煤岩层对比分析。
主要标志层有:K7、K8砂岩和K2、K3、K4灰岩在煤层对比方面也提供了参照依据。
标志层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标志层、煤层间距如表2所示。
苞谷山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
张新星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8(030)00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煤田地质勘查项目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我国很多地区煤矿开采量越来越大,煤炭储备量也逐渐减少.基于此,就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煤矿地质勘查项目,不仅要确保技术上的优化与进步,同时还要提高管控效果,进而全面提升煤层对比的效率与质量.结合苞谷山煤矿的实际情况,从煤层对比的重要性入手,对煤层对比的具体方法做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同业人员提供一定价值的技术参考.
【总页数】4页(P156-159)
【作者】张新星
【作者单位】贵州煤设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
【相关文献】
1.几种煤层对比方法在水箐勘查区中的应用
2.东胜煤田边缘煤层对比方法探讨——以布牙土勘查区为例
3.浅谈师庄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
4.浅谈师庄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
5.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林河矿区斯布扣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及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x鑫福枫香煤业有限公司简述贵州鑫福枫香煤业有限公司,属四川鑫福产业集团于2005年6月收购六枝工矿(集团)遵义县枫香煤矿而成立的民营煤矿企业。
以煤矿建设、原煤生产、煤炭销售经营为主。
2007年与遵义县川黔煤矿进行煤炭资源整合,采矿权面积为3.202Km²,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经过六年的建设,2011年12月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六证齐全,属合法生产矿井。
瓦斯抽采利用、发电并网为遵义县首家,装机容量:450kW×2,运行正常。
2011年已获煤矿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建设二级验收达标,现正积极进行一级煤矿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建设,争取在2012年底前通过一级达标验收。
一、交通位置:贵州鑫福枫香煤业有限公司地处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红心村店子组,距遵义县城西北(南北填)52km,距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7km,距遵义县鸭溪火电厂23Km,距遵义市火车站57Km,有遵茅高速公路从矿区中部通过,矿井交通十分便利。
二、行政隶属关系:隶属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管辖。
三、矿井地质概况:矿区位于遵义煤田西南部,长岗向斜以南东翼。
大地构造位于扬子(Pt)准地台(I)黔北(Z-T3)隆起(Ⅱ)遵义(D-C)断拱(Ⅲ)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Ⅳ)的一部分。
区域构造特征为一系列北东——南西各展部的复式向斜。
长岗向斜受毕节北东向斜构造变形区应力场的控制,呈东西转南北向的不对称向斜。
出露地层在朱罗系——寒武系的序列中,缺失泥盆系,石炭系。
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上统xx组(P21)xx组(P2C),二叠系下统xx湾组(T1Y)xx山组(T1Y)九节滩组(T1Y),下茅草铺组(T1m),及第四系(Q)。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四、煤层情况:矿井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xx组(P3l),本区龙潭组含煤13层,自上而下编号为C1至C13号。
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煤层层数中段最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枫香二矿煤岩层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司㊀飞(1981-),男,贵州盘县人,本科,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㊂
司㊀飞
(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环境监测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摘㊀要:枫香二矿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厚度变化不大,厚95m,煤层总厚度4.27m,含可采煤层3层㊂为结构较简单㊁较稳定煤层,7号和11号煤全区可采,10号煤局部可采㊂根据井田钻孔地质资料,本井田煤层采用标志层法㊁层间距法㊁煤岩层组合(岩性)法㊁物性特征法(测井曲线),并结合煤质特征规律对井田内煤层进行综合对比,对比结果更加可靠㊂
关键词:枫香二矿;煤质特征;煤层对比;物性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39(2018)02-0075-02
㊀㊀枫香二矿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城北西部,井田长(走向)0.90 5.10km,宽(倾向)0.50 2.20km,面积为3.70
km2㊂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上覆地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覆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龙潭组一般厚度为95m,厚度变化不大,岩性以细砂岩㊁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㊁泥岩㊁炭质泥岩㊁煤层为主,夹菱铁岩及少量泥质灰岩薄层㊂煤岩层对比的可靠性在煤矿勘查中对构造形态的推断㊁储量估算及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主要在原勘探报告中煤岩对比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煤层煤质特征规律相互验证的综合对比方法,以提高煤岩层对比的可靠性㊂
1㊀煤层赋存特征
1.1㊀构造
井田位于扬子准地台(Ⅰ)黔北隆起(Ⅱ)遵义断拱
(Ⅲ)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Ⅳ)长岗向斜南东翼中段㊂长岗向斜呈NNE⁃SSW转近E⁃W走向,延伸长度约50km,NW翼或N翼倾角8ʎ 62ʎ,一般26ʎ 42ʎ,SE翼或S翼倾角16ʎ 61ʎ,一般20ʎ 40ʎ,向斜轴核部出露最新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㊂
1.2㊀含煤性
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属陆相沉积㊂厚88.61
102.60m,平均95.00m,岩性由粉砂岩㊁泥岩以及少量的细砂岩㊁中粒砂岩组成㊂含煤11 15层,一般13层,平均含煤总厚约8.15m,含煤系数约8.58%㊂含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7㊁10㊁11号煤层㊂区内可采煤层平均总厚约
4.27m,可采含煤系数约4.49%(见表1)㊂
表1㊀煤层发育特征表
煤层编号
平均煤厚/m
可采情况结构复杂程度
稳定程度7
1.97全区可采较简单较稳定100.96大部可采较简单较稳定110.95
全区可采
较简单
较稳定
1.3㊀可采煤层
井田内有3层可采煤层,其中7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含煤地层顶界一般43m,下距9号煤一般15m,较稳定,全层厚度1.54 2.57m,平均1.97m,不含夹矸,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1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7号煤层平均28m,下距11号煤层平均9m,全层厚度0.62 1.33m,平均0.96m,结构简单,夹0 2层夹矸,往井田西南部变薄,全区大部可采,较稳定;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上距10号煤层平均9m,下距含煤地层底界平均10m,全层厚度0.38 1.60m,平均0.95m,结构较简单,夹0 2层夹矸,一般夹1层夹矸,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较稳定㊂
2㊀煤层对比研究
2.1㊀煤层对比方法和依据
井田含煤地层中有层位㊁厚度均较稳定石灰岩标志层,动㊁植物化石不常见㊂本次煤层对比方法主要有标志层法㊁层间距法㊁煤岩层组合(岩性)法㊁物性特征法(测井曲线)及煤层特征等方法进行煤层对比㊂在岩性方面选择厚度较稳定的灰岩及铝土质泥岩作标志层;在物性特征方面依据视电阻率㊁自然伽马㊁散射伽玛等物性参数及测井曲线幅值异常㊁测井曲线形态异常及其他的特殊形态组合特征对比煤层;在煤层自身特征方面除依据煤层厚度㊁结构及煤层组合关系对比煤岩层外,本次还充分结合煤层煤质特征规律综合进行煤岩层对比㊂2.2㊀标志层对比
B1标志层:长兴组灰岩,含大量深灰色燧石结核,坚
硬,厚54.01 64.80m,平均61.14m,产丰富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全区发育,层位稳定㊂B2标志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龙潭组顶界一般9m,下距3号煤层7.55 12.62m,平均10.26m,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厚1.08 2.68m,平均1.46m,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3号煤层对比标志㊂B3标志层:位于龙潭组中下
57
部9 10号煤层之间;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含菱铁质,厚0.00 1.10m,平均0.58m,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大,为9㊁10号煤层对比的辅助标志㊂
B4标志层:位于龙潭组底部,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与底部浅灰色的铝土及铝土质泥岩形成一套稳定的组合岩性,厚1.30 8.21m,平均3.16m,上距11号煤层2.39 7.96m,平均5.09m,除16⁃1号钻孔外,其余钻孔揭露的厚度变化较小,层位稳定,为11号煤层及龙潭组底界的对比标志㊂
2.3㊀物性曲线特征对比
井田内可采煤层物性特征较明显,各煤层均有自身特殊物性反映㊂
7号煤层: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在区域上沉积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在散射伽玛曲线上具有较高的幅值;在电阻率曲线上反映的幅值较低;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反映的幅值较低㊂其下的8㊁9号煤层虽然不可采,但是煤层的厚度及煤间距沉积很稳定,与标志层B3组成识别7号煤层的物性组合特征,所以7号煤层易于识别,层位确定可靠㊂
1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㊂厚度较稳定,受构造的影响含夹矸较多,含夹矸1 2层,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在散射伽玛曲线上具有较高的幅值;在电阻率曲线上反映的幅值较低㊂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反映的幅值较低㊂10号煤层易于识别,层位确定可靠㊂
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㊂区域上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层,厚度结构稳定,煤层在散射伽玛曲线上具有较高的幅值;在电阻率曲线上反映的幅值较低;由于煤层的顶板岩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高,所以自然伽玛曲线异常反映明显较高㊂煤层下部的标志层B4为较厚的石灰岩,石灰岩在电阻率曲线上反映的幅值很高;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反映的幅值很低;异常的明显使得对11号煤层易于识别㊂层位确定可靠㊂
2.4㊀煤层间距对比
各可采煤层之间和各煤层与标志层之间间距变化不大,较稳定,具有一定规律,在井田没有断层的情况下可根据煤层间距对比区分7号㊁10号和11号三层可采煤层(见表2)㊂
2.5㊀煤质特征对比
(1)7号煤为低灰煤,11号煤为中灰煤,10号煤灰分
表2㊀可采煤层标志层间距特征表
煤层编号
层间距/m
B1B2B3B4743341547
1071621319
118071225
注:表中数据为全井田平均值㊂
含量为全井田最高,平均含量为29.70%,属高灰煤,据此可以区分出10号煤层;(2)7号煤层为中硫煤,10号和11煤层为中高硫煤,虽然从全硫含量很难区分三层可采煤层,但从全井田浮煤全硫与原煤全硫的比值(降硫率)可知,全井田降硫率平均为0.34,其中7煤层为0.55,10煤层和11煤层均为0.41,7号煤层比10号和11号煤层降硫率都高,据此可区分7号煤层;(3)井田内干燥基固定碳含量百分值(FCd)平均值为75.82%,唯有7号煤层的FCd高于全井田平均值,比10号和11号煤层的FCd高,为特高固定碳煤,据此可区分7号煤层(见表3)㊂
表3㊀煤质特征表
煤层编号灰分含量/%全硫含量/%降硫率/%固定碳/%
711.94 18.78
15.25
0.36 3.04
1.170.5585.20
1024.87 34.98
29.70
1.35 5.03
2.410.4173.75
1117.00 28.73
24.10
0.94 4.17
2.160.4164.513㊀结论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查中最基础的工作,其重点在于合理选择对比方法,以得出可靠的对比结果㊂本井田煤层对比采用标志层法㊁测井曲线(物性)㊁层间距法,结合煤层的煤质特征规律对井田内可采煤层进行综合对比,对比结果更加可靠,同时也可推广至构造复杂井田的煤岩层对比㊂
参考文献:
[1]㊀贵州省黔北煤田鸭溪矿区枫香二矿(东段)煤炭勘探报告[R].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环境监测中心,2012.[2]㊀贵州地质矿产局.贵州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3]㊀宋洪柱.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前景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