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量子医学的健康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量子医学产业发展趋势量子医学是指通过应用量子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随着量子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量子医学在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量子医学的发展趋势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对量子医学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基础理论研究1. 量子生物学的研究:量子生物学是量子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研究生物体内量子效应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原理,对生物分子和细胞的量子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揭示生物学的本质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量子信息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量子信息学是通过利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原理,在医学诊疗、药物开发和疾病预测等方面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量子计算机模拟分子结构和反应动力学,可以加速新药的研发和设计。
二、技术创新1. 量子传感技术的发展:量子传感技术是利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实现对生物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例如,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有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
2. 量子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展:量子成像技术通过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干涉的特性,可实现对生命体内部分结构和功能的高精度成像。
例如,基于量子纠缠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实现对眼底血管的显微成像,对糖尿病等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临床应用1. 个性化医学研究:借助量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深入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基因变异对疾病的影响,实现针对个体的精准治疗。
例如,通过量子计算机模拟个体基因组的变异与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个性化药物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2. 量子诊断与监测技术的应用:量子医学在医学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例如,基于量子点的生物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检测和定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另外,基于量子信息的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监测。
【量子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量子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准确探知、查找、测定存在人体潜在性疾病;发现早期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各种疾病与潜伏隐患,适合健康普查与疑难病筛选2、情绪、压力与心理状态的量化与评估,对于传统的心理测量评价技术将是重大挑战与创新3 、鉴定各类药物与食物的成份及功效,筛选有效药物;4、人体器官系统自动频率治疗;解毒、过敏治疗;本草频率共振处方;营养素均衡处方;抗衰老等多种方案。
在近十余年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无创与重复性好,费用低,量子检测现正成为一种确诊前的有效筛查手段在各大中城市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量子检测在肿瘤相关研究上准确率达93.37%,在血液肿瘤检测上准确度88.75%,在妇科疾病相关研究上准确度96.9%,在过敏源筛查上阳性率达90%以上,与常规西医检测对照吻合度93% 。
1、量子医学在恶性肿瘤监测中的作用寻觅恶性肿瘤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向来是肿瘤研究工作者努力探寻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量子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运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量子理论发明仪器探测生命现象。
进入21 世纪我国的量子共振信息检测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
量子医学认为,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体内疾病部位组织器官的电子运动浮现异常,会引起正常电子的共振磁场发生变化。
量子检测工具就能直接从生物体采集电磁波,然后与预先设定的标准波进行比较,计算异常程度,再发生各种信号。
这种集物理学、生命科学、统计学等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在亚健康状态检查、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肿瘤治疗后病情随访、测定人体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的缺乏、查找过敏源等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肿瘤诊断的方法有物理学、组织学与生物化学三大类,量子医学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它与MRI(核磁共振)利用的是同样的物理学理论。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人患病时,微观结构中的电子与原子的微弱电磁波会发生异常改变,这种异常波可通过体液传递到全身,于是通过探测生物体电磁波可找出反映人体健康与疾病状况的信息,用异常物理波与正常物理波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判断。
什么是量子与量子医学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量子医学:医学诊断新方法量子医学始于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的问世,这种装置被试用于医学诊断领域,通过对生物体及物质中的微弱磁场进行捕捉和解析,从而达到定性治疗的目的。
这种装置被定义为量子共振检测仪,共振检测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它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则被定义为量子医学。
在2001年中国国际中医药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论坛上,量子医学专家、量子共振检测仪的发明者张海涛博士对量子医学的产生和定义作了以上的阐述。
由于这是一个崭新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记者特别约请张博士就量子医学的应用原理、研究方法、优势特点等作了详细深入的介绍。
基本原理波有差异共振可测 1923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任何粒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波长,如单一原子派生的信息属X 射线范围(1pm~10nm),分子发出的信息属于紫外线范围(170~400nm),人体细胞的波长属微波范围(0.1~30cm),地球的波长为3.6×1061cm。
波还具有共振特征,即当两个波长相同的波相遇时可发生叠加,这种共振原理同样存在于声波、电磁波及所有物质。
当需要鉴别两段波是否相同时,可从是否发生共振得到定性鉴别,而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出来的,所以这种装置又被称为量子共振检测仪。
物质及生物体由无限原子组成,生物体形成的磁场属微高斯??毫高斯磁场,即微弱磁场。
量子共振检测仪可测出横波磁场(质量波)和纵波磁场(粗密波、压缩波)。
这两种磁场是伴随电子和基本粒子群运动的能量反应,因而生物体的能量信息都集中在合成波中,必须对合成波进行分解辨认,才能对照健康、正常波形得到共振的相关程度。
首先,将微磁场的电磁波以傅立叶解析法(Fourier)中的完全标准成交函数,提出调查项目的标准波形,然后编成代码信息输入数据库。
需检测时,以代码波形为钓针,将生物体发出的合成波传入量子共振检测仪的解析回路,在分解成单一规律性近似波形后,钓针加以识别再进行共振比较,计算出异常程序及与被钓波的关联程度。
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新进展
孙毅
【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0(3)4
【摘要】本文运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新成就,探讨了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新进展,并对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5页(P368-372)
【关键词】生命起源;氨基酸;热核反应
【作者】孙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0
【相关文献】
1.我国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J], ;
2.我国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J],
3.生命起源研究中的若干重大突破 [J], 孙毅
4.合成生物学在生命起源、进化、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研究中的作用 [J], 肖敏凤;张炳照;刘陈立;
5.光片显微成像在斑马鱼模型中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林燕萍;向湘;傅洪波;张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基权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海涛先生于2011年11月03日在北京五棵松宾馆会见苏州钱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卢葑先生和王建中总经理,并带大家参观量子技术的主要产品和体验“量子共振养生舱”,卢总裁向张海涛院长详细介绍本公司旗下的钱江财富俱乐部养生理念,得到了张院长的赞同和支持,同意出任我公司专家顾问,愿在钱江财富集团创建专项养生产业基地,并且提供量子科学养生仪器和专业培训与指导,定于20011年11月15日亲临苏州钱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考察工作和实际进行工作对接。
一、量子医学,第三医学量子科技,21世纪最尖端科技量子医学,未来的第三医学量生源生物涂敷剂,轻轻一抹,健康相伴二、量子技术1900年至今,量子技术经历了从概念、理论到应用、发展、成果这一过程。
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此领域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12人,被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
量子技术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
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半导体、芯片技术、航天航空、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生物工程等。
我们生活中的电脑、MP3、微波炉、医院的检测仪器等都是依据量子技术制造出来。
三、关于量子量子是微观世界中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产生的非连续能量波动的本原态,是能量波动的最小单位。
它具有两大特性:微粒子特性:它的直径只有10的-15次方,小到足以穿过任何一个细胞。
如果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地球的话,量子就相当于地球上的一颗露珠。
高频能量波特性:量子能产生每秒上亿次的振动,向外发射高频能量波。
它可以与人体自身的磁场能量波形成共振,纠正人体波动混乱的磁场,使运行混乱的电子再重新排序,从而修复受损细胞,补充细胞能量,提高人体生命力。
四、量子与生命体蝾螈断腿后还会生出新的来,壁虎断了尾巴还能再长出新的尾巴,蚯蚓被断了两节后还能继续生长下去,这种现象一直被科学所关注。
1943年美国的生物学家罗斯用青蛙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蝾螈的残肢处的生物电势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伤势越重,则产生的生物电势能量越大,自愈能力也就越强。
罗斯教授在断腿的青蛙身上模拟蝾螈的生物电势,数天后惊奇的发现伤口处骨骼和肌肉都长出来了,这一发现震动了科学界,这就是著名的“蝾螈效应”。
生物电势实际上就是生物电磁场,是由生物体内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产生的一种生物电磁能量例如人体癌细胞的异常生物电磁能量就非常强大,因此癌细胞才具有快速增生扩散的能力,儿童的生物电磁能量高于老人,健康人的生物电磁能量高于不健康的人。
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人体生理机能健康与否和人体生物电磁能量强弱息息相关,而生物电磁能量的改变又是以量子的形式进行的。
中医量子医学与负氧离子中医量子医学是中医学与量子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而量子物理学则研究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中医量子医学通过运用量子物理学的原理,解释和研究中医理论,进而发展出一套与传统中医学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中医量子医学中,人体的能量系统被认为是由各种能量场组成的。
这些能量场包括气场、电场、磁场等,它们相互作用并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量子物理学则告诉我们,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状态是以波粒二象性存在的,这与中医学中的“气”的理论相吻合。
中医量子医学认为,人体的能量系统与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能量场的状态,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负氧离子是指带有负电荷的氧分子或氧离子。
负氧离子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如瀑布、海滩、森林等地都含有较高的负氧离子浓度。
负氧离子对人体有着诸多益处。
首先,负氧离子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吸附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和细菌,净化空气。
其次,负氧离子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可以刺激人体内的氧合酶活性,提高细胞对氧气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从而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
此外,负氧离子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量子医学与负氧离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负氧离子可以与人体的能量场相互作用,改善能量场的状态。
中医量子医学认为,人体的疾病往往是能量场的不平衡和紊乱所致,通过提供足够的负氧离子,可以促进能量场的平衡和恢复。
同时,负氧离子的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也为中医量子医学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支持和补充。
在中医量子医学的实践中,负氧离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保健。
一些中医调理机构和养生馆常常提供负氧离子疗法,通过让人暴露在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环境中,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一些家用电器,如空气净化器和负离子发生器,也可以产生负氧离子,提供健康的室内环境。
量子生物医学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量子生物医学是指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
它利用量子理论和技术,以及生物学知识,探索和开发新型的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医疗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抵抗疾病。
本文将介绍量子生物医学的意义和应用,并探讨它在医学领域的前景和挑战。
一、量子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量子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量子共振磁场分析仪的应用量子共振磁场分析仪是一种基于量子共振原理的诊断仪器,它通过测量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磁场特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它可以检测出人体内部的功能和能量状态,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疾病。
2. 量子生物共振诊断仪的应用量子生物共振诊断仪是一种基于量子理论的特殊仪器,它通过测量人体的生物场振动频率,可以准确诊断和检测各种疾病。
该仪器不仅可以早期发现疾病,还可以反映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
3. 量子研究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量子研究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影像中。
量子技术可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更准确地呈现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精准的诊断。
二、量子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量子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量子磁共振治疗仪的应用量子磁共振治疗仪是一种基于量子理论的特殊治疗仪器,通过产生特定的磁场和频率,可以调整和恢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在癌症治疗、疼痛缓解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2. 量子波动治疗仪的应用量子波动治疗仪是一种利用量子波动效应进行治疗的仪器,它通过发射特定的量子波动频率,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能量场,促进身体的自然康复和治愈。
该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3. 量子针灸的应用量子针灸是一种结合了量子技术和传统针灸疗法的新型治疗方法,它通过在穴位上施加特定的量子波动频率,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能量场,达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效果。
量子医学的前沿未来医疗的奇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领域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量子医学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被誉为未来医疗的奇迹。
量子医学将量子理论与医学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给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一、量子医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医学是基于量子物理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
它认为人体是由无数个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遵循量子力学的规律。
通过研究人体的量子效应,如量子共振、量子纠缠等现象,量子医学能够揭示人体内部的微观变化,从而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
二、量子医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量子医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传统医学通过观察症状、检查体征等方式进行诊断,而量子医学则通过检测人体发出的微弱量子信号,可以精确判断出疾病的存在和类型。
此外,通过量子医学诊断技术,还能够对潜在疾病进行早期预测,提高治疗效果和拯救生命的机会。
三、量子医学在治疗方面的突破量子医学的治疗手段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传统医学主要以手术、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量子医学则通过调整人体的量子振动频率,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利用量子共振疗法可以增强细胞的能量,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利用量子穴位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气场,恢复身体的平衡。
这些治疗手段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还能够在根本上治愈疾病,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四、量子医学的风险与挑战虽然量子医学在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它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目前量子医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治疗手段尚未被广泛验证和应用;另一方面,量子医学的技术和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和管理。
因此,推广和应用量子医学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投入,同时加强相关专家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
五、量子医学的前景与展望尽管量子医学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前景与展望依然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学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量子医学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量子醫學的健康革命
重慶天基權量子醫學發展研究院張海濤
繼文藝復興和產業革命之後的數百年間,可以說是物理學界最為蓬勃發展的時代。
19世紀末,包括力學、包括電磁學,包括熱學,都有完整的理論系統建立,對許多物理學者來說,物理學似乎已發展到了盡頭,剩下的問題只是如何應用了而已。
後來的證明,這種科學發展有盡頭的觀點是錯誤的。
19世紀末成熟了的只是經典物理學。
而且,就在這成熟的過程當中,有先見之明的物理學者更意識到“物理學的危機”已經到來。
果然到了20世紀初,物理學界正式邁入了所謂的“物理學革命”時代。
其結果是產生了以量子論和相對論為柱石的現代物理學。
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研究微視粒子運動規律的科學,其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帶領人們從微觀的解度去認識物質的世界。
自1980年代以來,量子力學的發展幾乎是無可限量。
雖然對量子力學在基礎和原理上仍有未被理解的地帶,甚至仍然使人困惑的課題々但近年來出現的許多精巧的實驗,已經使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曠日持久的爭論,從哲學的思辯發展到可以透過實驗判別是非對錯々或者從抽象的論爭發展到可以透過推理計算以求得合理的結果。
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量子力學的應用日益廣泛,無論是在固體物理、介觀物理、原子分子物理、表面物理、原子核子物理、天體物理,甚至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各個領域中,都可以見識到量子力學的精彩應用,它甚至於已經越出物理學,並進入資訊、計算器領域。
最近蓬勃發展的量子訊息、量子糾纏、量子通訊,量子密碼乃至量子計算器等,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學科──量子資訊學。
作為現代物理學及各項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理應對這些課題有所反映。
另外,在各種污染層出不窮的今天,人體健康所面臨的危害與威脅更甚以往。
各種身、心、靈的疾病也迫切需要醫學在疾病診斷上準確、快速、簡單、省錢,治療上徹底、迅速且
無副作用。
而以機械唯物論價值觀為立足點的現代醫學在適應21世紀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上已顯其局限性。
要滿足這一社會需要,現代醫學和道統醫學都必須發生大的變革,透過吸取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將量子力學引進醫學領域,從而產生新的醫學體系──量子醫學。
量子醫學的誕生
量子醫學的誕生是從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開始的。
透過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對生物體及物質中的微弱磁場進行捕捉和解析,從而達到診斷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用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測定生物體及物質的技術稱為量子解析法,它在醫學上的發展和應用則稱為量子醫學。
量子醫學的基本理論
1.波動力學
波動力學是量子力學的一種形式。
1923年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
念︰波長=普朗克常數/質量×速度,普朗克常數=6〃6260755×10-27Crg〄sec,這一假設不
久即被實驗證實是正確的。
物質波的概念對微觀粒子和巨觀物質都同樣適用,例如々
單一原子派生的訊息屬X線範圍(1P~10nm),而分子發出的訊息屬於紫外線範圍(170
~400nm),人體細胞的波長屬於微波範圍(0.1~30cm),地球的波長=3.6×10-61cm。
波
動力學認為波都具有共振的特性,即當兩個波長相同的波相遇時可發生波的迭加而增
幅,這種共振的原理是自然界的普遍原理,利用這一原理可以鑒別一種波與另一種波
是否相同,若相同則發生共振,不相同則不發生共振。
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就是根
據這一原理開發出來的。
2〃水在量子醫學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地球中有70%是水,人體中也有70%是水的成分。
水與物質接觸後,能記憶該物質
固有的磁場訊息。
人體內的水可記憶人體的各種生理現象,能透過毛髮、尿液、血液、唾液等可測得。
因為水中總含有礦物質、微量金屬和氧分子。
礦物質、微量金屬是強磁體,受到磁化後能保持磁場訊息。
氧是弱磁性體,有磁場源時能保持磁性,遠離磁場源時則失去磁性。
但包含礦物質、微量金屬和氧分子的水能發揮理想的磁場記憶因數的作用,而且這種水還有特殊的磁滯現象。
它受到磁化後,再去磁,又受到別的磁場作用就很容易發生磁場記憶性能。
因此,把水放在優質礦石中,用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的消磁系統去磁,然後把符合人體的磁場訊息輸入水中,讓水記載記憶,就能成為有良好訊息記憶的“磁化水或能量活水”,飲用這種磁場訊息的磁化水或能量活水,再經由身體細胞吸收,就可以把細胞內外不正常的磁場矯正過來而達到養生作用。
水還可以記憶生活環境中自然現象及地球環境的種種自然情報,如果我們能善用這種特性,可望實現今後的環境對策、預知地殼變動等新技術。
四、量子醫學的發展
全球目前已有多種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上市。
其結構各有千秓,性能略有差異,但測定的基礎卻大同小異。
自從1989年美國人羅德納〃伍因斯特開發出了具有代碼解析功能的超高靈敏度微弱磁場能量測定裝置MRA以後。
日本跟著引入MRA系統,後又出現MRA-SPECIAL,MRA-CLASSIC等機種。
這類儀器的基本原件為多波振盪器及射電電子管(美國FDA曾禁止這類初級階段的儀器在醫學上使用),1996年日本自行研發︰LIFE FIELD TESTER(LFT)々MAX々LIFE FIELD ANALYZER(LFA)々AMV々QUANTUM RESONANCER SPETROMETER(QRS)等機種。
1998年韓國人也開發出全自動Q──MRA型。
其他國家機種有︰VEGA々MORA々SUPA々DISCO VERY SYSATEM々ACUPRO∥(德國)。
其中德國VEGA機種已銷售2.5萬台以上。
目前,日本的QRS和韓國的Q──MRA可說是在醫學應用上是較先進的儀器。
1999年,中國重慶天基權量
子醫學發展研究院,將該技術與中國中醫理論相結合,加入了“量子共振檢測儀生物
波傳感裝置”系統和“量子共振檢測儀全自動生物波傳感裝置”系統,開發出了中國
第一台新型“量了共振檢測儀”,這套系統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規避操作員因身體狀
況、情緒、心理等諸多原素所造成的不便或失誤,大大的提升了儀器的準確度、檢測
範圍和檢測速度。
目前這套儀器已經深入中國的各主流醫院,並且廣被中國各地的醫
療院所使用。
量子醫學儀器的主要功能
1.協助健康觀測
量子共振檢測儀是採用電子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把已儲存好的生物磁場代碼快速調出並進入檢測程式,同時與被測生物波進行共振比較,從而得出生物體病變及病變的機率。
因此,一個項目檢測過程僅需30秒至1分鐘。
無論是直接檢測法或間接檢測法,均對人體安全、無輻射、無傷害。
2.協助營養補助食品需求測定
將被測營養補助食品放置在檢測板上,選出所要測定的專案,檢測出結果,確定其需求值。
3.追蹤測定
隨時檢測受測者的身體狀況,根據每次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便於檢測者或醫生及時有效的調整治療方案,從而省時、省費、減輕病人痛苦,提高治癒率。
4.能量活水功能處理
用量子共振儀磁波處理系統進行磁波配方、處理的水,能成為高度磁場記憶資訊作用的“標準磁化水”(即量子水或能量活水)。
飲用後可矯正細胞內外不正常的磁場,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
量子醫學的產生及快速發展,協助解決了目前單靠中、西醫難以解決的許多醫學、社會學、心理學上的難題。
量子醫學興起的最大功能可以說是帶動了一般民眾的『預防甚於治療』的觀念,另外它也點燃了身心靈共治養生法則。
而做為量子醫學的推廣一員,我們更希望喚起民眾一個積極的新觀念,那就是『疾病讓醫生傷腦筋,健康要自己來關心』--你才是掌握你自己健康的主宰。
作者簡介〆
張海濤主任醫師 1959年2月出生,安徽人。
現任中國天基權集團董事長兼重慶天基權量子醫學發展研究院院長。
從事漢醫學、量子醫學、生命科學、生物工程技術和電子技術等研究工作。
經歷:
1997年6月獲頒美國SYD公證認可的“世界經濟和醫學有傑出成就貢獻者”、“國際傑出發明者”、“國際優秀科技術人才”等榮譽。
1999年獲“20世紀中華英才人物”及“華夏英傑”等榮譽。
曾經獲得中國大陸《中華魂々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中國當代創業英才》、《中國人才世紀獻辭》、《世界專家人才名典》、《21世紀人才庫》、《博士論文專集》、《博士成功業績專集》《中華新論》等叢書推崇。
先後取得中國專利權9項。
優秀論文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