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演的真实感与信念感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表演中的信念感艺术本身是需要艺术虚构的,舞台就是一个虚构的空间,我们通过阅读剧本、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包括剧本中的舞台提示与人物内心提示,来塑造出一个真实和生动的人物,在舞台上进行展现。
演员必须运用信念感这一素质来完成,只有我们相信人物的言语动作、肢体动作、人物性格、规定情境、人物内心行动和人物的内心潜台词,我们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内心活动丰富且饱满的人物。
所以,信念感在演员塑造人物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信念的意思为“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
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通过士气激发人们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欲望和信仰相应的行为志向。
那么“信”则是诚实、不欺骗,“念”是思想,意识。
这两个字在表演中充分体现了表现的精髓,就是用不欺骗的意识去塑造人物角色,最后的呈现才是真诚而不做作的表演。
信念感也是斯坦尼体系中的术语,表演技术的诸多表演元素之一。
它指演员对剧本中所虚构的人物、事物、事件、规定情境如同现实生活中一样真诚的相信。
相信所有虚构的设置是真实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就是信念感。
信念感是产生于演员的内心,演员本身必须从内心上相信,舞台上的所有人物和发生的所有事件与规定情境。
斯坦尼在《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中说过“先在想象生活领域中,在艺术的虚构中产生真实的信念感,然后再把这些真实和信念转移到舞台上。
”舞台是一个“假定”空间,演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信念感,才能让舞台上发生的一切都变得真实可信。
反之,缺少信念感的表演,首先演员本身会出戏,同时也会让观众觉得虚假不可信,游离在角色和剧情之外。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表演中信念感的建立。
一、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建立信念感(一)对生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成功塑造一个角色,我认为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理解。
浅谈信念感对演员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摘要良好的信念感是合格演员所应有的基本素养。
信念感的培养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信念感在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通过信念感的培养从而恰到好处地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每个表演者一生的艺术追求。
注重信念感基本功的培养,对于角色的持久塑造是极其有利的。
因此本文首先从信念感的培养这一创作素质出发,阐述了信念感的重要性以及信念感的培养与演员塑造角色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实例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念感;表演技巧;演员基本素养;角色塑造1 信念感概述1.1 信念感的定义从字面意思解释信念感,首先是要相信,并怀着确定的意念。
信念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术语,表演技术的诸多元素之一,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
所谓的信念感是指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对于假定事物有着高度信任。
信念与意志密不可分,人没有信念就不会有意志和行动。
戏剧表演舞台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假定”的空间,信念感作为演员的必备表演素养,要求演员在假定的情境中,把剧本创作中虚假的环境、事件等一切事物当作真实存在,将剧中人物与自身情感融为一体,以塑造舞台生活的真实感。
相反,如果。
表演缺乏信念感,不仅演员会跳戏,观众也会觉得演员在惺惺作态,弄虚作假,致使观众们与整场戏脱离开来。
这就要求了信念感与真实感是密不可分的。
信念感是表演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演员和其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
1.2 信念感对于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性信念感是合格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表演素质,能帮助演员准确真实地表现人物,达到成功塑造鲜明角色的目的。
演员信念感的强弱决定着演员的作品能否让观众“信以为真”。
信念感不仅能带领演员找到剧中人物的感受,同时,信念感对组织舞台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有真实信念感的演员能积极敏锐调动自身行动,带动对手行动,有时还会使舞台上出现更多即兴交流,从而塑造出更生动可信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受到人物情感的感染来达到共鸣。
演员的职业心得通过表演展现内心的深度与真实摘要:作为一名演员,通过表演展现内心的深度与真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需要演员具备专业的演技和技巧,更需要他们深入理解角色并与之产生共鸣。
本文将探讨演员在职业生涯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通过表演传递出内心的深度与真实。
一、理解角色,以真实为基础在表演中,理解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演员需要从心理、经历、行为等多个方面深入思考和剖析角色,以便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演员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状态,并使观众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位露水红颜的演员曾表示:“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研究,我能够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痛苦、喜悦和复杂情绪,这样我才能够将这些情感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因此,理解角色是演员展现内心深度和真实性的基础。
二、细致观察,塑造细腻的表演除了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演员还需要通过细致观察生活和周围的人们,来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表演。
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关系、情感交流和细节动作,能够使演员在表演中更准确地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使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加深刻。
一位得奖影帝曾表示:“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我在表演中获得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只有真实地观察、感受和理解人性,我才能将角色展现得更深入、更真实。
”因此,通过细致观察,演员能够更好地塑造角色,并展现出内心的深度与真实。
三、情绪共鸣,打破内在界限演员面对各种角色和情节时,往往需要与之形成情绪共鸣。
这意味着演员需要能够理解和感同身受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表演出来。
情绪共鸣不仅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更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内在体验去感受和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一位知名的演员曾说:“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我会尝试深入自己的内心,打破自己的内在界限,并寻找与角色内心世界的共鸣。
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将观众引入到角色的情感旅程中,让他们真正感同身受。
”因此,情绪共鸣对于演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演员的表演更加深入人心。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影视评论表演艺术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感分析王重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演员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就是真实感与信念感,也是保证表演真实可信的基础,更是衡量演员表演能力与专业素养的主要标准。
真实感和信念感是演员在规定情景中表演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塑造质量。
文中以表演艺术为着手点,分析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内涵,探讨表演艺术中如何培养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表演艺术;真实感;信念感;培养措施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10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53一、前言现实中人们习惯通过演的真实与否判断演员的专业素养与表演效果,实际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价:演的好真实、这个演的太假了等。
优秀的演员可以通过自身想象将所扮演的人物情感与自身情感相结合,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演艺术作品。
因此,实际中演员不能停滞不前,需要持续学习与表演,通过实践提升自身信念感,促进自身专业素与表演境界的提升。
二、表演艺术中演员真实感与信念感的重要性就表演艺术而言,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影视演员,本身都需要面对艺术虚构的故事情景、人物及道具等,但通过演员自身强烈的信念感与真实感,可以真实呈现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实现真实化演绎故事。
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相信表演中的真实性。
要求演员需要的保持远高于普通人的感受力与信念感,并在表演过程中有意识的强化这一情感,才能显著提高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使得观众受到感染。
同时,演员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烈的信念感。
具有良好信念感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更容易调动自身情绪,使得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和剧情中,实现自己就是角色的目的。
对于那些信念感不好的演员,无法将自身融入到剧情中,很难进入到规定情景中,他们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笑场”,因此需要提高演员信念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表演的真实性。
浅谈表演中真实与信念感的建立马宁宇西南大学名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真实与信念感是演员表演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舞台上一切都是虚构的,这就需要演员假戏真做,以假当真,需要演员建立信念感。
所以,信念感是演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其次,演员在舞台上要建立真实与信念感就必须要在舞台上真听、真看、真感受,借助“有魔力的假使”,运用舞台想象,还要在舞台上真正的行动起来才能将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表演呈现给观众。
虽然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虚构的,但是演员在表演时产生的情感却是真实的,从而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也是生动鲜明的。
那如果演员没有建立信念感,演员就不会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更不会有真实的舞台表演。
所以说,如何建立信念感真实有机地生活在舞台上,往往是一个表演者一生的艺术追求。
本文将从真实与信念感的含义、演员为什么要建立真实与信念感以及演员如何建立真实与信念感这三个方面,进一步的论述演员是如何在表演中建立真实与信念感。
关键词:舞台真实;信念感;建立;假使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ruth and belief in performanceAbstractIn The Stanislavsky system, the sense of truth and belief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actor's performance and cre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nislavsky system. Since everything on stage is made up, it requires the actor to pretendto be real, to pretend to be real, and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belief. Therefore, the sense of faith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for an actor. Secondly,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authenticity and belief on the stage, actors must really listen, really see and really feel on the stage,with the help of "magic if", using stage imagination, and acting onthe stage to present real emotions and real performances to the audience. Although everything on the stage is fictional, the emotions generated by the actors during the performance are real and the characters created are vivid and vivid. So if the actor doesn't builda sense of belief, the actor won't believe anything that happens on stage, and there won't be any real stage performance. Therefore, howto establish a sense of faith to live truly and organically on thestage is often the artistic pursuit of a performer's life.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discuss how actors establish the sense of truth and faith in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meaning of truth and belief,why actors establish the sense of truth and belief, and how actors establish the sense of truth and belief.Key words: The stage is true; Beliefs are; To establish; if浅谈表演中真实与信念感的建立绪论在表演中建立真实与信念感可以更好地帮助演员来塑造人物,让演员真正地融入到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感中,真实与信念感是演员表演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念感,是指我们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着一种信念,即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
这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表演素质。
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具有内心的真实以及对这种真实的纯真信念。
演员可以通过合理的假使和想象,细致准确的行动,深入于剧本的理解,刺激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加强本身的信念与真实感。
只有建立良好的信念与真实感,演员才能真实地生活在舞台上。
一、什么是信念感信念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术语,表演技术元素之一。
是指演员在表演中,要真诚的相信舞台上虚构的一切皆是真实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
它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它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
”“我们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着一种信念,即相信所体验的情感的真实和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这就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具有内心的真实,以及对这种真实的纯真的信念。
”[1]简单地说,就是指演员要相信我就是,我是真实地生活在舞台上的,真实地去感受规定情境,相信我们在舞台上的所做所言所感都是真实的,作为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具有内心的真实并相信舞台上所感受到的一切。
二、如何获得信念感1、想象有助于演员寻找信念感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在创作过程中,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
”“我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正确的想象生动的结果。
”“想象,可以为演员创造出真正的、真实的、和逼真的舞台生活。
”[2]所以想象是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
就拿《非此勿了》的第六场戏来说,这段戏一共出现了九个人物,分别是校长沃罗波卡洛娃,语文老师图特基娜,教务主任拉杰耶娃,数学老师斯图皮曾,大人物斯捷潘斯捷潘诺维奇,大人物的大儿子阿里别尔特和小儿子赫利斯托佛尔,地理老师的妻子克谢妮亚和他们的女儿奥丽娅。
这一行人为迫使地理老师杰密奇金给大人物的小儿子打三分,来其近家的院子里,并在得知历史老师阿丽妮娜和杰密奇金共处一室之时,为不打草惊蛇让小儿子偷爬到树上窥探屋里情况,从而抓住时机,冲到屋里,以两人共处一室的不良现象为由,迫使地理老师打下三分。
表演中的真实与信念作者:胡妍婷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1期摘要:从我们接触表演开始,我们就为了最终的目标而去探寻着,那就是塑造人物的真实。
在表演中追求真实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奢望。
但“真实”却是现实生活中受影响最少的形式,也就是为什么在行动被认为是异常的时候,这种对真实的追求可以凸现出来的原因。
在这里来说说在表演中探寻真实,让他用真实的力量为叙述故事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表演;演员;艺术创作1 什么是真实感与信念感真实感与信念感是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真实感也是表演艺术的特性之一,演员必须把艺术的虚构创造成为令人信服的艺术真实。
斯坦尼说:舞台上的真实是指我们在自己心里以及在我们对手心里所真诚相信的东西;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他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他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也就不会有创作,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应该使演员本人信服,是对手和看戏的观众信服,应该使人相信那些和演员本人在舞台上创作时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的行动的真实;这就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具有的内心的真实,以及对这种真实的纯真的信念。
何为真正的信念感?即为真实感和信念本身,也就是“怎样是正确的信念的问题”很值得在这里拿出来讨论一下。
当一个演员能够通过自身神经系统的强制来完成对规定情境和角色的假使的工作时,不能不说在某个时段里这个演员是在完成某种被动性的半强制行为的生活活动。
诚然,在演员的表演中,动作是基础,但是如果不受任何思维和情绪理解控制的表演,就必然会是一种低级趣味的游戏。
这一点很值得注意,换句话说:一个演员的基本信念感应该有统治的灵魂来控制他(她)的信念走向,然后才会有合理的正常的表演。
(1)演员人生的感觉很重要。
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直接左右着信念中真实感的自我与外界对表演的可信度的看法。
演员的人生感觉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审美和对一切事物的评价和判断。
人生感觉是普通人和演员的一个共同点,但也有着区别和不同,普通人的人生感觉会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起到一个坐标性质的作用,会影响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真实感与信念二、真实感与信念"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需要艺术的虚构的。
" 舞台上、摄影机前表演的一切都是剧中虚构的事实。
培养演员对剧中的环境、人物关系、发生事件具有真挚、强烈的真实感和信念,是表演基础训练的又一重要环节。
假如让你表演这样个练习:你是战地卫生员,把负重伤的战土从前沿阵地抢救下来,紧急为他包扎抢救,抢救中发现这垂危的战士是你童年时一起放牛的好朋友。
这些都是虚构的。
实际上,你是在安静的排练室,而不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背下来的也不是受重伤的战士,而是身体最棒的小张,排练前还同他打了兰球。
一切都是假的,却要演成真的。
表演艺术就是在这真、假矛盾中产生的。
我国著名表演家盖叫天说过,演戏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难分。
"演员就要克服这真与假的矛盾,这虚构的条件下达到表演的真实,相信舞台上虚构的事实,相信眼前是硝烟弥漫的阵地,敌人和炮弹在身旁爆炸,机枪子弹从头顶掠过,相信小张由于流血过多生命十分危险,这就需要演员有很强的信念,能够像对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一样去行动,在内心引起相应的真实感觉和真实情感。
生活里实在发生的事情,会自然引起我们思想上、行动上、感情上的反映。
生产队的粮仓失火,人们立即夺门而出,迅速赶去救火;遗失了重要文件,会焦急万分地四处寻找;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瞬间心中激起喜悦、难过,种种复杂激动的感情……。
可是把这些事情让你在舞台上再演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台上并没有着火,你也没丢失什么重要文件,没有任何实在的刺激使你产生生活中自然而然会产生的那种真实的感情和恰当的动作。
那么演员怎样才能获得舞台上的信念和真实感呢?信念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表演素质。
演员本身的素质条件有好有差,有的演员信念感强,有的就弱。
信念强的演员容易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很快进入规定情境;信念差的演员则难于进入规定情境,时常处于虚假、作戏的状态,常常"笑场"就是这类演员信念差的一种表现。
浅谈表演的真实感与信念感
作者:修力舟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
[摘要]真实感与信念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术语,表演技术的诸元素之一。
它指的是演员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有真情实感,并真诚相信的技术。
二者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同时存在。
没有这两者,就没有体验和创作。
[关键词]表演真实感信念感
[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90-01
我们了解到,作为演员,要真实地“生活”在舞台规定的情境中,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达到表演的真实、有机和自如,为塑造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演员只有在达到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
”
这期间,我们分别做了集中注意力、合理想象、真实感与信念感、规定情境和观察生活等元素训练,开始慢慢了解,创作第一步的要求就是整个精神和形体天性的完全集中,要求演员的全部形体和心理能力的参与,集中于舞台上的事物,转移开对其他一切事物的注意;想象是演员在改造过去所感知的形象材料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演员要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有真情实感、真诚相信;规定情境则是演员在舞台上身处的一切情况的总称……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真实感与信念感。
真实感与信念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术语,表演技术的诸元素之一。
它指的是演员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有真情实感,并真诚相信的技术。
二者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同时存在。
没有这两者,就没有体验和创作。
演员处在舞台上和镜头前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信念,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的动作的真实。
演员要进入一个“我就是”“我存在”“我生活着”“我和角色同样的感觉和思想”的创作状态。
若要获得真实感与信念感,可借助合乎逻辑、合乎顺序的形体任务和动作,并用“假使”和规定情境来为行为和动作找依据。
2010年东三省小品大赛,我出演过一个小品,创作的是一个去西北支教的故事。
我在去之前,情绪起伏、变化无常、敏感、多事。
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必须深刻揣摩人物的心理、性格。
设置台词的时候,我都会思考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另外,还要体现语言的行动性。
演小品的时候,要真实地“生活”在舞台的规定情境中,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尽一切可能与人物融合,达到表演的真实。
规定情境中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剧情,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为塑造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爱的承诺》的演出中,我要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有真情实感,时刻提醒自己就是小品中的人物,全身心地投入演出。
这也正是演员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信念的道理,要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的动作的真实,进入一个“我就是”的创作状态。
在排练的时候,头脑中没有什么概念。
在老师的指点之后,才实实在在地去感觉与感受。
也是不能急于求成、匆匆了事的,心里要想着对方的回应,再一句句地接应台词。
总的来说,人的内心活动总是会以某种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而人的外在动作也是有其一定内心活动的依据的。
可见,表演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感是何等重要。
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有鲜明、细致、富有表现力的外部动作,还需要有充实的内心根据和相应的感情体验,做到内在与外在的有机统一。
这样,才能获得真实、感人的表演。
表演艺术的这一基本要点,也是我们在基础训练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中心环节。
我们在第八届东三省小品大赛中《爱的承诺》,以生活化的语言和平淡的风格,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富有大学气息和都市特征的校园故事。
《爱的承诺》以小品的形式,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一种近乎完整的日常生活幻觉,这种幻觉唤起了观众对熟悉的大学生活的回忆,使他们在观剧时始终有一种真实感相伴,这种真实感正是此剧编、导、演、舞美等在艺术创作上的一致追求,也是此剧最成功之处。
真实感首先来自剧本。
剧中用大量细节描绘了几个大学生成员,从剧中人本身来看,这些人物无疑是真实的,作者选取的细节在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爱的承诺》这个剧名是富有象征意义的,爱有其“承诺”,这个“承诺”应该和剧中的全体成员有关。
因此按照戏剧结构的规律来说,或者“爱的承诺”和戏里每一个人的“爱”直接联系。
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艺术表演的对象,并采用常人的眼光来描写它,在文学上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然而在戏剧中成功的却还不多见。
作者采用这种眼光来表现他所熟悉的生活,其勇气和见识是令人钦佩的。
只是日常生活一旦进入戏剧,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日常生活,而是戏剧中的日常生活,它就不仅受生活的法则支配,也受戏剧的法则支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戏剧性去代替真实性,而是要用戏剧的集中原则去规范日常生活的随意性。
【参考文献】
[1]王梅.论电影非职业演员表演的“真实感”.电影文学,2008年,第11期.
[2]林起明.假定的戏剧情境与表演的真实感.戏文,2007年,03期.
[3]陈学兰.有感于真实的力量——也谈邢老汉的形象[J].朔方,1980年,第12期.
[4]方立.演员的创作素质与角色的情感创造.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