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数学故事 小木屋里面的秘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我身边的数学——巧破谜案在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叫做小明,他非常喜欢数学。
小明是一位聪明的数学爱好者,在他的帮助下,我亲身经历了一次巧妙的数学破案过程。
让我来为大家讲讲这个精彩的故事。
一天,小明兴奋地找到我,说有个谜案需要我们一起解决。
原来,我们的邻居小李的房子被盗了,他希望我们能帮他找出小偷的身份。
小明告诉我他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数学方法可以辨别小偷。
我们首先去小李的房子调查。
小李的房子是一个小别墅,有多个房间和门窗。
小明仔细观察了整个房子的布局,并开始思考。
小明告诉我,他可以通过观察门窗的痕迹来判断小偷是如何进入房子的。
他说,如果小偷是通过窗户进入的,那么必然会在窗户周围留下一些痕迹。
而如果是通过门进入的,门口的痕迹就会更加明显。
我们开始从小李的房子后门开始寻找。
小明仔细观察了门旁边的地面,他发现门旁的土壤上有些微微的痕迹。
小明仔细观察了这些痕迹,他发现有些痕迹是从外面往里面的方向延伸的,而有些痕迹则是从里面往外面延伸的。
小明告诉我,通过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出小偷是怎么进入房子的。
他解释道,如果小偷是通过门进入的,那么他的脚印会是从外面往里面延伸的。
因为当他越过门槛时,他的脚印会踏在门口的土地上。
而如果小偷是通过窗户进入的,那么他的脚印会是从里面往外面延伸的。
因为当他越过窗户,他的脚印会踩在室内的地面上。
小明让我仔细观察痕迹的形状。
我发现有些痕迹的边缘是向内弯曲的,而有些痕迹的边缘是向外弯曲的。
小明告诉我,如果边缘向内弯曲,那么表示小偷是从外面进入的,即通过门。
因为当门关上时,外面的风力可能会使土壤堆积在门边缘内侧。
而如果边缘向外弯曲,那么表示小偷是从里面出去的,即通过窗户。
因为当窗户打开时,里面的风力可能会使土壤堆积在边缘外侧。
小明还告诉我,根据痕迹的形状和方向,我们还可以推测小偷是从哪个房间进入的。
他解释道,每个房间的门窗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我们观察到的痕迹是从窗户延伸而来的,那么很可能小偷是从窗户进入的。
数学小故事在小镇的边缘,有一座被遗忘的老宅,宅院内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通往数字迷宫的入口。
这个迷宫并非普通的迷宫,它是由无数错综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数列构成的,据说,迷宫的最深处藏着一笔巨大的宝藏,但数百年来,无人能找到其确切位置。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小杰的少年,他对数学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一天,小杰在翻阅祖父留下的旧书时,偶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绘制着老宅的平面图,以及一段模糊不清的线索:“数之钥,启迷宫;公式引,宝藏现。
”小杰的心中瞬间燃起了探索的火焰,他决定踏上寻找数字迷宫宝藏的冒险之旅。
按照图纸的指引,小杰来到了老宅的地下室。
那里布满了灰尘,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气息。
在微弱的手电筒光芒下,他找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石门,但门上却刻满了复杂的数学符号。
小杰深吸一口气,开始尝试用他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开这些符号的秘密。
“这是斐波那契数列!”小杰指着门上的一串数字惊呼道。
他迅速在脑海中构建起数列的模型,并找到了正确的排列顺序。
随着“咔嚓”一声轻响,石门缓缓开启,露出了通往数字迷宫的通道。
迷宫内部光线昏暗,墙壁上刻满了各种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
小杰凭借着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一步步前行。
他时而需要解出微分方程来打开一扇隐藏的门,时而又要利用几何原理来绕过陷阱。
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未知。
在迷宫深处,小杰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一个巨大的圆形迷宫,中心有一个闪烁着光芒的宝箱,但周围却布满了复杂的代数方程。
小杰知道,只有解开这些方程,才能到达宝箱所在的位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杰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不断地尝试、失败、再尝试,终于,在一个灵光一闪的瞬间,他找到了所有方程的解法。
随着最后一道方程被解开,圆形迷宫的中心出现了一条通往宝箱的通道。
小杰兴奋地跑到宝箱前,却发现里面并没有金银财宝,而是一本厚厚的数学笔记。
笔记上记录着历代数学家们的心得与发现,以及许多未被公开的数学定理。
小杰愣住了,他原本以为的宝藏竟是这些珍贵的知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麻房子里的秘密》教案:大班数学公开课《麻房子里的秘密》课程目标:1. 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麻房子里的秘密》故事书;2. 纸牌;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 (5分钟)- 向学生介绍故事《麻房子里的秘密》的主题,并提出以下问题:麻房子里的秘密是什么?我们如何解开这个秘密?- 与学生一起探讨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 故事讲解 (10分钟)- 读故事《麻房子里的秘密》给学生听,加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相关的数学概念,例如:几个人合作,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有多少张纸牌?如何猜出秘密的位置等等。
3. 活动一:数数纸牌 (15分钟)- 将纸牌分发给学生,每个学生拿到一副纸牌。
- 学生们根据故事中的线索,数数纸牌上的图案,尝试猜出正确的答案。
-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4. 活动二:合作解谜 (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的学生们共同思考如何解开秘密位置的谜题。
- 老师向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提示和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解谜,并记录下解谜过程和结果。
- 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解谜过程和答案。
5. 教学反思及总结 (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和活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 提醒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并强调通过合作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
通过解谜和合作,学生们能够团队合作、沟通和分享思维过程,并尝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类似的故事和活动,结合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于数学推理的小故事
《奇妙的数学推理》
从前有个小镇,镇里有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叫李明。
有一次,学校里举行数学竞赛,题目那叫一个难。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盒子,分别装着不同的东西,一个盒子里是糖果,一个盒子里是玩具,一个盒子里是书籍,还有一个盒子里是文具,然后给了一些提示,要大家推理出每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可把大家难住了,但李明却不慌不忙。
他开始仔细分析那些提示,一会儿皱皱眉头,一会儿摸摸脑袋。
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眼睛一亮,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起来。
他先假设这个盒子是糖果,根据提示推下去,发现矛盾了,就赶紧推翻这个假设,然后再换一个假设。
周围的同学们看着他这么投入,都觉得很好奇。
经过一番折腾,李明终于得出了答案。
他兴奋地举起手,老师让他回答,他准确无误地说出了每个盒子里的东西,顿时赢得了一片掌声和赞叹。
后来,李明得意洋洋地跟小伙伴们说:“哈哈,其实数学推理就像是玩侦探游戏,只要细心,什么难题都能解开。
”小伙伴们都很佩服他。
从那以后,李明对数学推理越来越着迷,经常会找一些有趣的推理题来挑战自己。
他还会把解题的过程分享给同学们,让大家也一起感受数学推理的乐趣。
而整个小镇也都知道了这个聪明的孩子和他的数学推理故事,大家都笑着说李明就是小镇上的数学小天才。
这不就是数学推理的奇妙之处吗?它能让人开动脑筋,在看似复杂的线索中找到答案,真是太好玩啦!。
数学睡前故事:神奇的树屋设计师故事简介:10岁的玛利亚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女孩,她梦想在自家后院的大树上建造一个完美的树屋。
在设计过程中,她遇到了需要计算平方根的挑战。
在父亲的指导下,玛利亚逐渐理解了平方根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个看似复杂的数学知识。
这个故事将引导孩子们了解平方根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方根来解决问题。
知识要点:1.平方根的基本概念2.平方根与平方数的关系3.如何估算平方根4.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5.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文: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玛利亚的笔记本上,她正坐在后院的大树下,专注地画着她梦想中的树屋。
这个10岁的小女孩有着浓密的卷发和充满好奇的大眼睛,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爸爸,我想建一个树屋!”玛利亚兴奋地喊道,“它要是一个完美的正方形!”玛利亚的父亲,一位建筑师,微笑着走近她。
“那听起来是个很棒的主意,亲爱的。
你知道要建造一个正方形的树屋,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吗?”玛利亚思考了一会儿,“我们需要知道每条边的长度,对吗?”“没错!”父亲赞许地说,“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树屋的面积,该怎么确定边长呢?”玛利亚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她从未想过。
父亲继续说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用到平方根的地方了。
平方根就是一个数乘以自己得到另一个数时的那个数。
”看到玛利亚疑惑的表情,父亲决定用一个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的树屋,我们需要找出哪个数乘以自己会得到16。
你能猜到是多少吗?”玛利亚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嗯...3乘3是9,太小了;5乘5是25,太大了...啊,我知道了!是4!4乘4等于16!”“太棒了,玛利亚!”父亲鼓励道,“4就是16的平方根。
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平方根,所以√16=4。
”玛利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如果我们知道树屋的面积,就可以用平方根来算出边长?”“没错!”父亲笑着说,“现在,让我们来设计你的树屋吧。
你想要多大的树屋?”玛利亚兴奋地说:“我想要一个25平方米的树屋!这样我就有足够的空间放我所有的书和玩具了!”父亲点点头,“好的,那我们需要计算√25。
数学睡前故事:小马可的积木城堡故事简介:8岁的意大利男孩小马可收到了一套神奇的积木玩具作为生日礼物。
这些积木形状各异,有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在建造梦想中的城堡时,小马可逐渐发现了立体图形的奥秘和魅力。
通过这次充满想象力的建造过程,他不仅学会了辨识和运用各种立体图形,还理解了这些形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这个故事将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形状的好奇心。
知识要点:●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常见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棱、面、顶点●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正文: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马可兴奋地拆开了他的生日礼物——一套五颜六色的积木。
这些积木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方方正正的,有的是圆滚滚的,还有的是细长的柱子。
“哇!这些是什么呀?”小马可好奇地问道。
他的爸爸笑着解释:“这些是不同的立体图形,儿子。
看,这个方块叫做立方体,这个长长的叫做长方体,圆圆的是球体,还有这个像罐子一样的是圆柱体。
”小马可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积木,用手触摸它们的表面和边缘。
“它们摸起来感觉不一样呢!”他惊讶地说。
“没错,”妈妈补充道,“每种立体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立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而球体则没有棱和顶点,是完全光滑的。
”小马可开始用这些积木搭建起来。
他决定要建造一座宏伟的城堡。
他先用立方体和长方体搭建城堡的主体。
“这些方块真稳固,”他自言自语道,“就像我们家和学校的building一样。
”接着,他用圆柱体做城堡的塔楼。
“圆柱体立起来后,顶部是个圆形,底部也是圆形,”小马可观察到,“就像我们厨房里的罐子。
”当他想要adding屋顶时,遇到了困难。
平的积木不太合适,圆的又滚来滚去。
爸爸提示道:“试试这个锥形的积木怎么样?它叫圆锥体,常被用作屋顶。
”小马可尝试着把圆锥体放在塔楼上,完美契合!“太棒了!”他欢呼道,“就像真的城堡屋顶。
数学小故事100字(12篇)(优秀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数学小故事100字》数学小故事100字(一):《数学小故事100字》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二):《数学小故事100字》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100字(三):《数学小故事100字》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100字(四):《数学小故事100字》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
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五):《数学小故事100字》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100字(六):《数学小故事100字》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数学小故事100字(七):数学小故事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大班数学教案麻房子里的秘密设计意图:随着“东阳土特产”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家乡土特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生就是其中的一样。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我预设了“剥花生”的活动。
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发现花生的秘密,并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
花生内花生米的数量就是其中一个兴趣点,于是我让幼儿尝试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操作要求,让幼儿初步学习统计,从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1、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
2、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3、学习在合作中做事。
活动准备:一盘花生,每组三个盘子,记录纸、笔、四列小火车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剥一剥,感知花生内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1、情景谈话,梳理经验。
——你喜欢吃花生吗?……——你吃过的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2、猜一猜,剥一剥——教师出示一颗花生:猜猜这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花生米粒数,再剥开验证。
——你在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花生里花生米的数量不相同。
二、剥一剥,记一记,发现一颗花生中最多的花生米数。
1、引发争论,提出记录。
我送的是祝寿图,祝他长寿。
他说:“已经95岁,不错了。
现在我是活一年是一年。
好在我只是腿不好,其他没有什么大毛病。
我女婿曾开玩笑对我说,活到100岁,给您一万元红包。
我笑答,从95岁起,我每活一年按岁数加1元吧,争取到98岁,拿98元红包,比我老伴多活一岁。
”我笑道:“按您身体素质,活百岁没有问题。
”。
/ 同城相亲。
在家只要有空,我就读他赠送的《袁鹰散文》,从一篇篇散文里,我似乎看到他在新闻和文学之路上风雨兼程的身影。
特别是他于2015在本书“后记”中写的一段话:“六十年来,我同祖国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春阳秋雨、烈日寒霜以及血火炼狱,一起感受大悲大喜、千灾百难直到十年昏乱的岁月,又一起步入雨过天晴、改革开放的辉煌……我这个文字工作者,能够用笔记下来点点滴滴,已是一种幸运和光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年级上册数学聪明小屋篇一: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2页聪明小屋青岛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2页聪明小屋一、问题分析:向大空瓶倒入2小杯水后:2杯水+空瓶﹦420克。
再向大瓶倒入1小杯水后:3杯水+空瓶﹦570克。
从上面两式可以看出最后倒入1杯水后重量由420克增至570克,即1杯水的重量﹦570-420﹦150(克)。
根据:2杯水+空瓶﹦420克,可知150×2+空瓶﹦420克,即300+空瓶﹦420。
因为:求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所以:空瓶﹦420-300﹦120(克)。
到此问题得以解决。
二、解答问题:1杯水重:570-420﹦150(克)。
空瓶重:420-150×2﹦420-300﹦120(克)。
或者:570-150×3﹦570-450﹦120(克)。
答:一杯水是150克,一个空瓶重120克。
盘阳小学数学研修组宗培镇篇二:数学应用题聪明小屋四年级应用题练习1.一本故事书350页,小明已看了7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还要几天才能看完?40看成了4,得商是20,还余3,正确的商是几?979,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
这两个数各是多少?4.在春游时组织的爬山比赛中,小亮用15分钟走了630米山路,用这样的速度,剩下的210米山路,小亮还要走多长时间?5.学校买来6本笔记本,每包30本,把这些笔记本平均分给23个班级,每个班分得几本?51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3倍多3岁,爸爸与儿子今年各多少岁?300米长的路的两端栽树,每隔15米栽一棵,如果路的两端都要栽,一共栽多少棵树?8. 钢笔厂生产了一批钢笔,一共装了15包,每包有6盒,每盒有10枝,这批钢笔有几枝?9.青菜每千克3元,茄子每千克5元,番茄每千克6元,萝卜每千克2元(1)买2千克茄子和6千克萝卜,应付多少元?(2)用20元去买2千克番茄和2千克青菜,可以找回多少元?(3) 3千克番茄比4千克茄子便宜多少元?10. 修一段公路,前3天每天修75米,还剩下275米没修,这段公路长多少米?四(1)班的46名同学去划船,有可乘6人的大船和可乘4人的小船,如果正好坐满(没有空位,所有人都有座位),那么他们应该怎样租船?12.修一段长5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80米,第二天修了75米,还剩下多少米没修?13.钢笔厂生产了360枝钢笔,一共装9包,每包装5盒,平均每盒装几枝钢笔?14. 果园里有280棵桃树,比梨树多32棵,梨树排成31行,每行梨树多少棵?15. 学校四年级一班有52人,二班有49人,三班有52人,做广播操时排成了9行,每行排几人?个工人5天生产了600个零件,6个工人8天生产多少个零件?17.妈妈准备了80元钱,买面粉用去3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10千克苹果,苹果每千克多少元?20米的绳子,每相隔2米挂一盏灯笼,两端都挂,最多可以挂多少盏灯笼?两辆车上共坐了103人,如果金龙车上增加5人,大宇车上减少4人,这时两辆车上的人数一样多,原来这两辆车上各坐了多少人?20.饼干每袋6元,牛奶每盒4元,妈妈买8盒牛奶,小云买了3袋饼干,妈妈买牛奶比小云买饼干多用了多少钱?(先列表整理,再列式计算)21.3盒饼干用54元,买8盒饼干多少元?360盒能买几盒饼干?(先列表整理,再列式计算)22.1升汽油可供一辆汽车行驶15千米,如果这辆汽车平均每天行驶180千米,360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天?23.青山果园收获了300箱苹果和260箱梨。
23年二年级数学书115页聪明小屋
摘要:
1.概述:介绍《聪明小屋》这一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背景
2.内容:概括《聪明小屋》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3.主题:分析《聪明小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和主题思想
4.结论:总结《聪明小屋》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聪明小屋》是23 年二年级数学书的115 页内容,这是一本寓教于乐的教育性读物,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聪明小屋”的地方展开,这里住着一群聪明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学习、生活和玩耍。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总是能通过智慧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故事后,都会附有一道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
《聪明小屋》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是,学习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通过理解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书中的小动物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发现了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这本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达哥拉斯之屋小牛钻进了地洞,他是怎样打开希望之门的呢?他把逆时针转算正转,这样逆时针转28888圈儿就是+28888;而顺时针转算反转,顺时针转28880圈儿就是-28880,两者相加,+28888+(-28880)=28888-28880=8。
小牛只逆时针转了8圈,就把希望之门打开了。
小牛进了地洞,下了几个台阶到了一间屋子里,屋子正中竖有一块写着“毕达哥拉斯之屋”的木牌。
“毕达哥拉斯,我知道。
他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大数学家。
”小牛想看看这间屋里有些什么东西。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小牛!”小牛吓了一大跳,举起半块砖头就要扔出去。
“小牛,是我呀!我是小虎。
”从上面洞口露出一个圆溜溜的小脑袋。
“是小虎呀!你吓了我一跳。
我以为是大数学家巴贝尔叫我哪!”这个小虎与小牛参加了同一旅游团的,两人年龄相差一岁,很快成了好朋友。
“你真会开玩笑,大数学家巴贝尔早就死了,他怎么会叫你名字呢?”小虎说着也从洞口爬了进来,“大家说你到这儿来了,我不放心,来看看你。
”小牛微笑着点点头,从内心感激这位好朋友。
小牛说:“咱俩把毕达哥拉斯之屋转一遍。
”手电筒的光照在了墙上,只见墙上写着:小虎说:“这个我会,我来填。
”他说着掏出笔就填了起来:奇与,有界与,善与,左与,一与,雄与,直与,正方与,亮与,静与。
说也奇怪,小虎刚刚填完,屋子里立刻亮了许多。
小虎好奇地问:“怎么回事?”小牛想了想说:“你全都填对了,增加了一分希望,也就增加了一分光明嘛!”顺着往下看,见墙上还写着:伟大的毕达哥拉斯说,谁是我的朋友?就像220和一样。
小虎说:“这个我也会。
”他在方框里毫不迟疑地填上了221。
小牛忙问:“你怎么填221呢?”“当然喽!”小虎满有把握地说,“220和221是相邻数,远亲不如近邻,当然是好朋友啦!”小虎的话还没说完,屋子里突然暗了下去,在黑暗中一根木棍在小虎头上敲了一下。
“谁打我?”小虎叫了一声。
小牛用手电满屋子照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
六年级数学小故事六年级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小故事(通用2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小故事1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六年级数学小故事2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六年级数学小故事3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那里,我必须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样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一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最后爬了5米,蜗牛非常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够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先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样离井底这么近?”原先,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最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六年级数学小故事4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
密件是如何被盗窃的
段五郎接到研究所所长小岛博士的电话,说他刚接到一个恫吓电话,要他把一份绝密文件交出来,否则就要他的老命。
小岛博士没有办法,只好求救段五郎,请他晚上8点到他家,再详细谈谈情况。
晚上8时,段五郎准时赶到了小岛家里,按了门铃,却不见回音,他见房间里灯亮着,无意之中拧了一下把手,发现门竟是开着的。
段五郎冲进屋里一看,只见小岛博士昏倒在沙发下面,旁边扔着一块散发着麻醉药味的手帕。
这时,只见小岛博士慢慢地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本能地摸了摸自己的衣服口袋,失声地叫了起来:“完了,那份绝密文件被人抢走了!”
段五郎一听,忙问:“是什么人?什么时候?”
小岛看了看手表,说:“大概30分钟前,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苹果,听到门铃响了,我以为是您来了。
不料一开门,我被两个男人用枪顶了回来,开口就问我要这份密件,我佯装不知,他们立即用手帕堵住我的嘴和鼻子,以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
果然,小岛咬过一半的苹果正滚在电视机下面,电视机电源已断了。
段五郎从电视机下面捡起了那只苹果,瞧了一眼,说:“博士,是你自己卖给他们的吧!”
小岛一听,大吃一惊,神色茫然地说:“我?岂有此理!”
“博士,你别演戏了,罪犯就是你自己!”段五郎冷冷地瞧了小岛一眼,把手中的东西扔在他面前。
小岛一看,脸色变得灰白,无可奈何地把藏在冰箱里的大包美金交了出来。
段五郎是怎样识破小岛的假相的呢?
1。
大班数学教案麻房子里的秘密设计意图:随着“东阳土特产”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家乡土特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生就是其中的一样。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我预设了“剥花生”的活动。
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发现花生的秘密,并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
花生内花生米的数量就是其中一个兴趣点,于是我让幼儿尝试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操作要求,让幼儿初步学习统计,从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1、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
2、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3、学习在合作中做事。
活动准备:一盘花生,每组三个盘子,记录纸、笔、四列小火车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剥一剥,感知花生内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1、情景谈话,梳理经验。
——你喜欢吃花生吗?……——你吃过的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2、猜一猜,剥一剥——教师出示一颗花生:猜猜这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花生米粒数,再剥开验证。
——你在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花生里花生米的数量不相同。
二、剥一剥,记一记,发现一颗花生中最多的花生米数。
1、引发争论,提出记录。
有相当洁癖行为的我,头两天两夜没有洗漱,没有照过镜子,蓬头垢面惨不忍睹。
孤身一人躺在行军床上,没有一点孤独感,也没有害怕感,因为血脉亲情流动在我的体内。
我想,那个一生孤绝傲娇的老头,应该也是可以感受到:他,不孤独。
因为我就在咫尺之门外。
康男网/ 。
老妈说,探视时间,她来。
我说,您别来了。
因为,她一定受不了看到那个场景,重症监护室的一切,对于家属来说无疑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地方,老妈何曾见过那样的场景那样的父亲形象。
飞天横祸,已经击垮了她的身体。
我不想看到她再一次心碎,我害怕看到她的眼泪,极力劝说她在家等侯我的消息。
大班数学教案麻房子里的秘密设计意图:随着“东阳土特产”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家乡土特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生就是其中的一样。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我预设了“剥花生”的活动。
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发现花生的秘密,并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
花生内花生米的数量就是其中一个兴趣点,于是我让幼儿尝试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操作要求,让幼儿初步学习统计,从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1、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
2、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3、学习在合作中做事。
活动准备:一盘花生,每组三个盘子,记录纸、笔、四列小火车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剥一剥,感知花生内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1、情景谈话,梳理经验。
——你喜欢吃花生吗?……——你吃过的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2、猜一猜,剥一剥——教师出示一颗花生:猜猜这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花生米粒数,再剥开验证。
——你在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结:花生里花生米的数量不相同。
二、剥一剥,记一记,发现一颗花生中最多的花生米数。
1、引发争论,提出记录。
离平房不远处是消毒水弥漫的卫生院,西面有四处漏风的厕所,旁边的空地长了几棵竹子和杂树。
有雾的早晨总能看到几只白鹤飞来,红嘴黑长腿,翅膀扑棱着,分外漂亮。
看多了生死悲欢,穿白大褂戴口罩的山医生习惯了一场接一场地手术、抢救,记忆中的他总是戴着金丝眼镜,一幅悲天悯人的文雅模样。
他给我们打预防针丁点儿都不疼,哪怕是胳膊上划十字种疫苗也不害怕;磕了碰了,水泡溃脓对他更是小菜一碟,药到病除。
奶奶一直说:他是活菩萨。
冥冥中,有些事真的很玄乎。
比如四岁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奶奶总喊头晕。
那天我突然对同伴说:我可能是捡来的孩子。
大班数学教案麻房子里的秘密设计意图:随着“东阳土特产”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家乡土特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生就是其中的一样。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我预设了“剥花生”的活动。
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发现花生的秘密,并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
花生内花生米的数量就是其中一个兴趣点,于是我让幼儿尝试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里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操作要求,让幼儿初步学习统计,从而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1、在剥一剥、记一记中发现一颗花生中花生米数最多的是几粒。
2、初步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3、学习在合作中做事。
活动准备:一盘花生,每组三个盘子,记录纸、笔、四列小火车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剥一剥,感知花生内花生米数量的不同。
1、情景谈话,梳理经验。
——你喜欢吃花生吗?……——你吃过的花生里有几颗花生米?2、猜一猜,剥一剥——教师出示一颗花生:猜猜这颗花生里有几粒花生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花生米粒数,再剥开验证。
——你在剥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论文发表详细问题了解下!小结:花生里花生米的数量不相同。
二、剥一剥,记一记,发现一颗花生中最多的花生米数。
1、引发争论,提出记录。
——引发争论:剥出来最多的有几粒花生米?——怎样记录?2、幼儿剥一剥、记一记——幼儿把花生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米,并记录在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剥出来最多的是几粒?三、尝试用统计的方法了解一堆花生中几粒花生米的花生最多。
1、观察记录单上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讨论:到底是几粒的最多?用什么办法知道?2、幼儿示范统计——重点指导:怎样才能不漏数?3、幼儿分组统计——将统计表粘贴在火车上。
小木屋里面的秘密
登山家张泗民的尸体于2月23日下午5点30分被人发现在雪山上的一间小木屋里。
赶到小木屋的警察,除了勘验尸体,也一面搜查凶手的行踪!
根据尸体的解剖,其死亡时间在当日1点30分至2点30分。
而山庄的老板表示2点整曾和张泗民通过电话,这样一来,其死亡时间范围更缩小了!
经过调查,涉嫌者有三名。
他们也都是登山好手,和张泗民同在一家登山协会,听说最近为了远征喜马拉雅山的人选及女人、借款的关系,分别和张泗民发生过激烈地冲突。
为了避免火爆场面,三人都换到山庄去住,只留张泗民一人在木屋里。
伍立开服务于证券公司,正午时离开小屋,沿着山路下山,5点多到达旅馆。
走这段路花5小时20分算是脚程相当快的人,最快的记录是4小时40分。
另外服务于杂志社的黄威明和贸易公司的逢自祥1点30分一同离开小屋子。
到一条分岔路时,黄威明就用制动滑降往下滑,4点整到达山庄。
逢自祥利用制动滑降一段距离后,本打算再滑雪下去,怎奈滑雪工具不全,只好走下山,到达山庄已经8点多了。
他在上一次登山中,弄伤了腿,所以从滑雪处走到山庄行动不便,全程计算起来至少要花6小时!
逢自祥说遗失的滑板后来在山庄附近的树林中被发现。
他们都和死者一起来登山,所以这三个人中必定有一个是凶手,到底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