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用光 (日光、灯光)课品
- 格式:ppt
- 大小:18.43 MB
- 文档页数:63
摄影艺术讲座(四)摄影用光科学告诉我们,照相机所记录下来的并不是什么虚无飘渺的灵魂,而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的光线。
而摄影的艺术,也就是如何处理光线的艺术。
摄影如果是神圣的殿堂,光线就是在那里飞舞的精灵。
使用胶片感光的传统相机如此,用影像传感器感光的数码相机同样如此。
因此,认识光线进而利用光线就成为拍出一张好照片的必要条件。
认识光线用光有六个要素: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
摄影用光的基本目的:一是满足曝光的需要;二是为了控制画面主题再现的效果。
现在我们分别介绍摄影用光的基本要素。
光度光源的强度与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呈现亮度以及物体表面的照度可理解为光度。
光度的大小决定了被摄物体表面的明暗度,不同的光度使被摄物体有了明暗的变化,画面变得有立体感。
光位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这个名词,即光源相对被摄主体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光源方向与主体产生的角度。
同一主体因光位不同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
我们谈一下经常遇到的光位。
1、正面光摄影者背对光源,随着光源角度高低又可分低角度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
光线从正面方向均匀地照射在被摄体上,被摄体受光面积大,令人感觉明亮,拍摄时曝光控制比较容易。
但因被摄主体受光情况完全相同,表现被摄主体的立体感、质感的阴影部分不易显现,所以对主体的描写趋于平淡。
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铺光。
2、侧光来自被摄主体左侧或右侧的光线。
侧光下的主体有阴阳感,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富有生气和立体感。
有时也把侧光用作装饰光,突出表现画面的某一局部或细部。
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
风光摄影中,采用侧光可使画面层次分明,景物有立体感和丰富的阶调。
3、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正后方,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影像既简单又有表现力。
在拍摄人像的逆光照片时,如果突出面部细节,要按背景测光或者是按自动程式曝光时,往往会曝光不足,一定要注意曝光补偿或是补光,补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闪光灯。
侧逆光和逆光最能表现景物的质感、层次影调和深远度,同时又能勾画出清晰的轮廓线,使前后景层次分明,又善于表达空间和气氛。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摄影基础课题教案班级:时间:编号:教学设计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第一节课至第二节课【引言】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
没有了光,摄影师与相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光线并不仅是用来记录影像的工具。
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冬季的照片天生就是冷色调的。
白雪会反射天空的光线,在清晨或傍晚会呈现出紫色。
在这幅雪景作品中,摄影师一直等到最后一缕阳光触及树梢时才按下快门,温暖的落日余辉与冷紫色的雪景之间的对比令这张照片非常出彩。
5.1 摄影用光基础摄影师要训练自己留心光线变化的本领——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来源和颜色。
5.1.1 光的基本特征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光,都有其特征如下。
1. 明暗度光的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光下拍摄人物,充满阳刚味道的面部轮廓在强光下的表现更理想,显示坚强的个性。
2. 方向如果光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
而有多个光源诸如多云天气的漫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3. 色彩光的色彩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
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光源的色彩,强化人物特性。
5.1.2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光是摄影中的物质基础,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如下。
1.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在大自然中,不同物体的外部形状、表面结构、表面颜色和质感都是不同的。
人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外部形状、结构、颜色和质感,是因为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所致。
例如,浅色的物体反射光多,深色物体反射光少;表面光滑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光质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表面粗糙的物体所反射的光方向性不强,光质软,具有漫反射的性质;半粗糙面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具有定向反射和漫反射双重性质。
2. 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自然界的物体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然而,摄影是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物体的。
第四章摄影用光第一节光线的作用和意义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2.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3.营造特定气氛4.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第二节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1.光度:光度是指物体的表面受光源的照射所呈现出的亮度2.光质:光质是指光线的软硬性质3.光位:光位是指光源所处的位置4.光型:光型是指摄影过程中拍摄不同的摄影主体使用不同光型的光线5.光比:光比是指被摄体的收光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6.光色:光色是指装饰光物体所发射的光线的颜色(一)光度对摄影创作的影响影响光度的因素:摄影光源的强度光线照射到被摄体表面的照度被摄体表面反射光的亮度作用:●影响曝光控制光度强,曝光时间短光度弱,曝光时间长●影响影调和色调的再现(二)不同光质的运用在摄影创作中,常常将不同软硬的光分为:1.直射光无云雾等遮挡的太阳光,以及聚光灯、闪光灯、碘钨灯等人工光源在未加用散光片的情况下所发射出的光线被摄体受光面的亮度很高,非受光面的亮度很低,反差强烈,投影浓重,投影边缘清晰光质强硬,鲜明有力如:人像摄影中可表现人物刚毅性格2.散射光光源发射出的经过有一定密度的介质柔化后射向被摄体的一种光线被摄体投影浅淡,光比小,光线无明显的方向性光质柔和,照片明暗反差小,影调柔和●宜于表现少女和儿童,拍摄人像可拍摄出质感细腻的高调照片●拍摄风光照片,被摄体的透视感、立体感、纵深感不易表现3.反射光光线通过某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再照到被摄体上,提高了被摄体表面的亮度。
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取决于物体表面的颜色、质地(如:反光板、雪地、水面等)(三)不同光位的运用不同位置的光线对同一物体进行照明时,会出现不同的照明方向和照明角度,产生不同的效果1.正面光(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镜头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特点:正对照相机一面受光面大,光比很小投影落在被摄体的后面,不能很好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纹理表现不明显,质感较差分为:高位正光面、水平正光面、低位正光面高位正面光:灯光的高度高于主体人物的头部正面照射,照片明亮人物稍具明暗变化,立体感稍强。
摄影用光的七种...1. 摄影用光摄影用光谁能帮我讲一下摄影用光的问题吗?摄影用光,题目太大,可以写好几本书。
发去《摄影技巧》的部分章节--摄影用光的学问一、了解光的特性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
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
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别是近50年里,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
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
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富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常说,对光的认识是摄影家艺术才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特殊的目的。
光的这些形式是可以控制的,它们可以被用来在照片上明确地表现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概念和情绪。
在摄影家能够充分利用光的巨大潜力以前,他们必须对光加以分析,了解光的各种特性,使自己熟悉光的各种作用和用途。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指出,对摄影家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首先是强度。
光的强度可以从亮到暗,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光源。
例如,在无云的天气里,中午的日光非常强,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光线昏暗。
夜间可以说没有光。
人工光源的强度,则随着灯的瓦数不同而有所变化。
法宁格认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绪。
照明强度的这种差别,会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在照明强度很高时,被摄体显得比较明亮、鲜明、反差较大,色彩显得比照明强度低的光线情况下更加鲜艳。
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摄影基础》教材中的第二章“摄影构图”和第三章“摄影用光”。
具体内容包括:摄影构图的原则与方法,如三分法、对角线法、框架构图等;摄影用光的基础知识,如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以及如何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进行拍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提高他们的画面审美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不同光线进行摄影创作,提高照片的艺术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摄影构图原则和用光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拍摄中。
教学重点: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对摄影作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摄影作品示例。
学具:数码相机、三脚架、反光板、闪光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良好构图和用光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摄影构图和用光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摄影构图原则:介绍三分法、对角线法、框架构图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摄影用光:讲解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以及如何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拍摄实践,运用所学构图原则和用光技巧。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构图和用光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指定场景进行拍摄,并分享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摄影构图原则:三分法对角线法框架构图2. 摄影用光:光线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拍摄一组具有良好构图和用光的照片,并附上简要说明。
2. 答案:照片要求:主题明确,构图合理,用光得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摄影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摄影构图原则的实践运用2. 摄影用光的种类、方向、强度和色彩的掌握3. 实践操作中的巡回指导和疑问解答4. 作业设计中的照片评价标准一、摄影构图原则的实践运用1. 三分法:将画面分为九宫格,重要元素放在交点或线上,使画面更加平衡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