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doc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狮子林的叠山和理水分析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古典园林中的叠山艺术讲究山峦与峭壁的叠筑,起伏与虚实以及水景的配合.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在峦的叠筑和壁的堆叠上深入浅出,虚实配合,互为益彰。
如果说苏州园林甲甲江南,狮子林的假山一定甲园林。
狮子林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婉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以增加游人兴趣,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
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
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
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
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令人联想翩翩。
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更添山林野趣。
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
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手法别具匠心。
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石磴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配以广玉兰、银在、香樟和竹子等植物,构成一幅天然图画,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色的同时,领悟“要适林中趣,应存物外情”的禅理。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
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
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
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
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变幻幽深,曲折丰富.王志101305118。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苏州园林甲天下,而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而闻名遐迩。
狮子林的布局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工的元素,营造出了一种深邃、幽静而又富有变化的空间氛围,让人流连忘返。
狮子林的布局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曲折迂回。
进入园林,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
小径蜿蜒交错,让人难以捉摸前行的方向。
这种曲折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它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奇感和探索的欲望,每一次转弯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景致。
比如,你刚刚走过一条幽静的小道,转个弯,可能就会看到一片开阔的池塘,或者一座精美的亭台。
园林中的建筑分布也别具一格。
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巧妙地镶嵌在自然景观之中,与山水、树木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其中,亭台的设置尤为精妙。
有的亭台建于池塘之畔,供人欣赏水中的游鱼和倒映的美景;有的则位于假山之巅,让人登高远眺,俯瞰整个园林的壮丽景色。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如供人休憩、避雨,更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增添了文化和艺术的韵味。
假山是狮子林布局的核心元素之一。
这里的假山群规模宏大,形态各异。
有的如狮子昂首,有的似群峰耸立,有的像洞穴幽深。
假山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了复杂的通道和洞穴。
游客可以穿梭其中,体验探险的乐趣。
而且,假山与周围的水池、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站在假山上俯瞰,园林的美景尽收眼底;从假山下仰望,又能感受到其雄伟壮观。
水池在狮子林的布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池通常位于园林的中心位置,周围环绕着假山、建筑和花草树木。
水池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建筑和周围的景物,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水中还常常种植着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游鱼嬉戏其间,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绿树成荫,给人带来清凉;秋天,枫叶如火,桂花飘香;冬天,梅花傲雪绽放,别有一番韵味。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要探究狮子林的园林设计理念,就像是打开了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与精妙技艺的典籍。
狮子林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的尊崇与模仿。
走进狮子林,仿佛置身于一个微缩的自然世界。
园林中的假山石峰,形态各异,或似蹲伏的狮子,或像挺拔的山峰,又或是蜿蜒的溪流。
这些石头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布局,模拟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走势。
水元素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池塘、溪流与假山相互映衬,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水的流动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生机与灵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
在空间布局上,狮子林展现出了巧妙的构思。
它并非是规整对称的布局,而是充满了变化和曲折。
通过回廊、门洞、漏窗等元素,将空间分割成大小不一、相互连通的区域。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有时候,你以为已经走到了尽头,却又通过一扇小门或者一条窄廊,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景致之中。
这种“移步换景”的效果,让园林空间显得格外丰富和深邃。
狮子林的设计还注重营造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意境的追求由来已久。
在狮子林中,通过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命名以及建筑的风格,共同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比如,园中种植的梅花、竹子、松柏等植物,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竹子代表着正直和谦逊,松柏则寓意着长寿和坚毅。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自然之美,更传递出一种精神内涵。
而景观的命名,如“指柏轩”“问梅阁”等,也都富有诗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引发联想和思考,感受到文化的韵味。
再者,狮子林的设计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都依势而建,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环境。
人们可以在建筑中休憩、赏景,也可以走出建筑,亲近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放松身心,回归本真。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其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石奇峰:狮子林以奇峰异石为景观主题,让游客有置身于山林峡
谷之中的感觉。
山石规模巨大,形状多样,布局精巧,有的仿佛群山起伏,有的如流水潺潺。
2.水景溪流:狮子林以流水为景观主题,通过人工挖造水池、小溪等
水景,变化多样的水流显示出水的生命力。
3.假山造景:以庄园诉说传统,狮子林的造景技巧以假山为主,运用
石材、砖、土等材料,将岩石运用精雕细琢、排列有序等造型手法组合成
一个华丽的岩峰群,让人们拥有山水之美的体验。
4.花园彩林:在狮子林中,花园随处可见,这些园林中有各式各样的
花卉,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让人们感到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它最早出现于明代,以苏州狮子林为代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
狮子林造园的特点是布局紧凑,景点错落有致,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其主要手法包括对景点的选择、布局与呈现方式的设计、景点的艺术处理等。
在狮子林造园中,景点的选择十分重要。
狮子林的景点种类多样,包括山、水、亭、楼、廊、桥、石等。
设计师要根据场地条件和园林主题选择恰当的景点,使之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形成精致的园林景观。
在布局设计方面,狮子林造园强调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具体手法包括利用自然石、湖泊、山峦等自然元素,合理安排建筑和景点的位置,使之相互辉映,充分体现自然与人工的统一。
狮子林造园还注重对景点的艺术处理。
设计师要针对不同的景点进行巧妙的设计,运用石雕、浮雕等手法进行装饰,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总之,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珍品,其精湛的设计理念和技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1 -。
卧云室——藏与露空间处理中,露与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巧妙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藏少露多或藏多露少给人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
藏少露多谓浅藏,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感;藏多而露少谓深藏,可以给人以极其幽深莫测的感受。
但即使是后者,也是须使被藏的“景”得到一定程度的显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意识到“景”的存在,并借此产生引人入胜的诱惑力。
狮子林卧云室,深藏于石林丛中,四周怪石林立,松柏遮天,仅楼之一角间或从缝隙中隐约可见,幽深莫测。
过修竹阁看卧云室,掩映于石林的夹缝和树木枝叶交织成的网络之中。
卧云室,正面几乎全部为石林所遮掩,仅楼阁一角显露于外,暗示指拨轩过桥,必有小径与之想通。
立雪堂位于燕誉堂西南,坐东朝西,面阔7.76米,进深7.22米,卷棚歇山顶,山尖饰灵芝仙鹤泥塑。
方砖铺地。
原为传法之所,取“慧可立雪”的佛家故事为名。
东墙开方形明窗一扇,窗外为燕誉堂南庭院。
堂中置落地圆光罩,图案制作工艺称“一根藤”。
圆光罩左右各有一隔断,上为海棠形图案。
堂西有雨达栏杆和12扇半窗相隔。
立雪堂——步移景异立雪堂向西走为立雪堂前院的复廊。
复廊分左右两边,即东西两条暗廊。
西面为六边形的窗,东面为圆形窗,中间隔一方窗墙。
两边各五个窗口。
每个窗口看的都是不一样的景。
忽隐忽现,达到步移景异之感。
廊的西面墙上为六边形的窗看的是园内廊的东面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的假山、亭廊摄取外部空间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步移景异。
考察苏州狮子林设计报告1. 引言苏州狮子林是一座古老而著名的园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
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狮子林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设计师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苏州狮子林的设计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其景观和游客体验。
2. 概述苏州狮子林的设计融汇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
它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美丽的景色和精心设计的园林元素而闻名。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狮子林的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游客流量管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3. 设计考察3.1 布局设计狮子林的布局设计以“有弹性”的路径为主要特征,游客可以在这个迷宫般的路径中自由探索各个景点。
然而,目前的设计在游客流量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特定的旅游季节和节假日,游客人数超过了园林的容量,导致了拥堵和不良游览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引入预定和门票限制制度,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并通过引导游客流向和优化路径设计来改善游览体验。
3.2 植物布置狮子林以其精心设计的植物布局和园林元素而闻名。
然而,在当今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植物的选择和植物保护。
狮子林设计应该考虑引入更多的本地植物品种,以提高在地生物多样性,并降低外来物种引入的风险。
此外,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植物保护和更新系统,以保持园林的美观和可持续性。
3.3 游客设施为了提升游客体验,狮子林应该进一步改善游客设施。
例如,增加更多的休息区域和座椅,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应该增加更多的指示标志和地图,方便游客自主游览。
同时,应该引入更多的解说服务和导游,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园林文化和历史知识。
3.4 智能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科技应用为园林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狮子林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导游服务、互动体验和多媒体解说。
此外,利用智能科技可以更好地管理游客流量,提高园林的安全性和效率。
4. 结论苏州狮子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在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狮子林景观赏析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市的一处著名园林景点,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狮子林的景观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处古典园林的魅力。
首先,狮子林的山水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园林占地约2.6公顷,其中有大小池塘、假山、石桥、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狮子林的假山了。
狮子林的假山造型奇特,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龙卧水,有的像虎踞山,每一座假山都别具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这些假山的衬托下,园林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狮子林的园林建筑也是其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比如,园内的狮子亭是狮子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亭内有一尊石雕的狮子,据说这尊狮子是当年园林建造者的宠物,因此也成了园内的一大景点。
此外,狮子林的长廊更是其一大特色,长长的廊道上布满了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山水景观和园林建筑,狮子林还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景点。
比如,园内有一处名为“迷宫”的景点,这是一处由假山和石壁构成的迷宫,游客可以在其中尽情探险,体验寻宝的乐趣。
此外,狮子林还有一处名为“寄畅园”的景点,这是一处仿照明代古建筑风格而建的园林,园内有许多古代文人的诗词石刻,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狮子林的景观无论是从山水景观、园林建筑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狮子林不仅是一处供人们游览的景点,更是一处可以让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最后,对于狮子林的景观赏析,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游览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游客在游览时要尊重园内的规定,不要随意践踏花草,不要随意攀折树木,保护好园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游客在游览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危险的地方,不要在水边嬉戏,以免发生意外。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景观有何亮点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魅力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探寻其中的奥秘。
狮子林的布局精巧,别具一格。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轴对称式布局,而是灵活多变,曲折迂回。
步入园林,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处转弯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也体现了造园者的巧思和创新。
园内的小径蜿蜒交错,时而狭窄,时而开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
园林中的假山群堪称一绝。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仙女,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多次游历狮子林,对其中的假山情有独钟。
假山不仅是观赏的景观,更是游玩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穿梭于假山洞窟之间,感受那份探险的乐趣。
有的山洞狭窄幽暗,需侧身而过;有的则宽敞明亮,可驻足观赏。
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些假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景色,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狮子林的水景同样迷人。
园内有池塘、溪流,与假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溪边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水嬉戏。
水景的存在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灵动之美,也为游客带来了一份宁静与清凉。
在植物配置方面,狮子林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荷花盛开,荷叶田田,送来阵阵清香;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冬天,梅花傲雪绽放,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建筑也是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风格独特。
亭子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宽敞大气;楼阁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古朴典雅。
这些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完美融合,既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的场所,又成为了园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而且,建筑上的雕刻和装饰也十分精细,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苏州狮子林赏析(也是以前的作业,)2008-12-02 21:24摘要: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作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它所体现的中国古园林的思想及造园的手法都有很大的代表性。
通过对该园林的研究不仅能加强对中国古园林的了解,还有助于审美观的提高。
关键词:格局建筑构园要素思想引言: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一、假山王国狮子林的历史、布局和主要建筑1,狮子林的历史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2,结构布局狮子林以水池为中心,面积不算太大接近正方形。
这点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所追求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原中的山体和古建筑大都绕大水池而设的。
主要的湖石假山主要集中在东南面,园中的古建筑则多在西北面,西南两面建有长廊,布局十分紧凑。
`` 3,主要建筑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
狮子林叠石手法的具体应用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其叠石手法多样且巧妙。
一、峰石林立,主次分明。
1. 主峰突出。
- 在狮子林的假山群中,首先会设置主峰。
主峰往往高大、造型独特,是整个假山布局的核心。
例如,有的主峰高耸挺拔,其形状似狮或似其他瑞兽,从不同角度观赏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它的位置多处于假山群较为中心或者重要的区域,周围的次峰和石块围绕它进行布置。
2. 次峰呼应。
- 次峰的大小、高度低于主峰。
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造型分布在主峰周围,如同众星拱月般。
有的次峰与主峰之间以石径或者山洞相连接,形成一种连贯的山势走向。
次峰的形状也各具特色,有的像小兽蹲伏,有的像云朵漂浮,与主峰相互映衬,丰富了假山的层次感。
二、山洞相连,曲折幽深。
1. 洞道布局。
- 狮子林的假山山洞众多且相互连通。
洞道的设计十分巧妙,宽窄不一,高高低低。
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给人一种狭窄逼仄的感觉;而有的地方则较为宽敞,可以容纳数人。
洞道蜿蜒曲折,游客在山洞中穿行时,往往需要不断地转弯,如同置身于迷宫之中。
2. 洞口处理。
- 洞口的设计富有变化。
有圆形、方形、拱形等不同形状的洞口。
从不同的洞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如亭台楼阁、池塘花卉等。
有的洞口还被石块半掩着,增加了一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
而且洞口与洞口之间常常通过桥梁、石径或者回廊相连接,使得整个假山群在空间上相互贯通。
三、石径穿梭,高低错落。
1. 路径设置。
- 石径在假山群中穿梭,犹如山间的小道。
石径的铺设不是笔直平坦的,而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有的石径是由大块的石头直接铺设而成,石头之间的缝隙宽窄不一;有的则是由小块的石头拼接而成,看起来更为精致。
石径的坡度也有缓有急,游客行走在上面,仿佛在攀登真正的山峦。
2. 与景物结合。
- 石径与周围的景物紧密结合。
它会绕过山峰、穿过山洞、跨过溪流。
在石径的旁边,可能会有一些小型的叠石景观,如石笋、石墩等,就像山间的小景致。
石径还会通向一些观景平台,在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让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特点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子林的园林布局精妙绝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走进狮子林,首先感受到的是其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园林并非规整对称,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曲折迂回的手法,让人在游览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这种布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型游览路线,使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次转角都可能发现新的景致。
从入口处开始,便能领略到这种独特布局的魅力。
入口处狭窄而低调,与内部丰富多样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穿过小小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庭院展现在眼前,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庭院中布置着精致的假山、水池和花草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狮子林的假山群堪称一绝。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大象,栩栩如生。
假山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迷宫。
游客可以穿梭其中,感受攀登的乐趣。
而且,假山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高低错落、宽窄变化等手法,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假山上行走,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时而狭窄,时而开阔,让人充分体验到了空间的变化和节奏。
与假山相得益彰的是园内的水池。
水池面积适中,形状不规则,岸线曲折多变。
池边种植着垂柳、桃花等植物,倒映在水中,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柔情。
水池中还放养着各色金鱼,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水是园林的灵魂,狮子林的水池巧妙地将各个景观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建筑布局方面,狮子林也别具匠心。
园内的建筑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有亭台楼阁,有轩榭廊坊,每一处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功能。
亭子通常建在高处,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景;楼阁则高大宏伟,成为园林中的标志性建筑;轩榭则依水而建,与水池相互呼应;廊坊则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造型、色彩和装饰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效果。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班级:12级园林一班姓名:
徐朕学号:
N31XXXX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
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
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
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
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
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
这里规模大,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
沟涧洞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让人犹如时而登临于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
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为传统园林中堆山造石较为曲折复杂的一处[1]。
2、水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狮子林整体布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
人们在游历时,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
由于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这里的运用却是很成功的一例。
园内的指柏轩、燕誉堂、荷花亭、真趣亭等形状、造型、营造各异的建筑分布在山池东北两翼。
狮子林中建筑的布局和位置经营毫无保留地恪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园中建筑乃至山石分布极不均匀,疏密对比较为强烈。
园东北建筑较密集,西南较稀疏。
山石则以东部指柏轩前最集中、最稠密。
总的来说,园的南部建筑、山石都较稀疏,给人以松弛的感觉;
而东部则建筑、山石相当密集,不仅变化的节奏快,而且起伏十分强烈,与南部适成对-12级园林一班姓名:
徐朕学号:
N31XXXX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
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
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
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
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
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
这里规模大,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
沟涧洞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让人犹如时而登临于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
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为传统园林中堆山造石较为曲折复杂的一处[1]。
2、水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狮子林整体布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
人们在游历时,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
由于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
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这里的运用却是很成功的一例。
园内的指柏轩、燕誉堂、荷花亭、真趣亭等形状、造型、营造各异的建筑分布在山池东北两翼。
狮子林中建筑的布局和位置经营毫无保留地恪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园中建筑乃至山石分布极不均匀,疏密对比较为强烈。
园东北建筑较密集,西南较稀疏。
山石则以东部指柏轩前最集中、最稠密。
总的来说,园的南部建筑、山石都较稀疏,给人以松弛的感觉;
而东部则建筑、山石相当密集,不仅变化的节奏快,而且起伏十分强烈,与南部适成对:中国园林的营造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园林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童寯著.《江南园林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word 资料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